(中医中药)胆经肝经
- 格式:ppt
- 大小:2.21 MB
- 文档页数:62
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经穴指十四经上的腧穴。
十四经指中医经络学说中的十二正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加上督脉、任脉,共十四条经经络的统称。
经穴一共有361个。
本文详解男性人体穴位,十四条经络的穴位图谱。
1、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图主条目: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左右各67个,共134个:2、足厥阴肝经穴位图主条目:足厥阴肝经穴;位于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4个,3、足少阳胆经穴位图主条目:足少阳胆经穴;位于足少阳胆经上的穴位左右各44个,共88个:4、手少阴心经穴位图主条目:手少阴心经穴;位于手少阴心经上的穴位左右各9个,共18个:5、足太阴脾经穴位图共42个:6、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图主条目:手阳明大肠经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位左右各20个,共40个:7、手太阳小肠经主条目:手太阳小肠经穴;位于手太阳小肠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9个,共38个:8、手太阴肺经穴主条目:手太阴肺经穴;位于手太阴肺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1个,共22个:9、足阳明胃经穴位图主条目:足阳明胃经穴;位于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左右各45个,共90个:10、手厥阴心包经穴位图主条目:手厥阴心包经穴;位于手厥阴心包经上的穴位左右各9个,共18个:11、足少阴肾经穴位图共54个:12、手少阳三焦经穴位图主条目:手少阳三焦经穴;位于手少阳三焦经上的穴位左右各23个,共46个:13、督脉穴位图主条目:督脉穴;位于督脉上的穴位有28个:14、任脉穴位图主条目:任脉穴位;位于任脉上的穴位有24个:会阴穴、子午流注十二时辰胆经子时(23:00-1:00)此时胆经最旺,摄生学认为:'肝之余气,泻于胆,聚而成精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决定于胆气以壮胆,邪不能侵胆气虚则怯,气短,谋虑而不能决断'因而可知胆的重要性。
肝经和胆经的作用及调理《黄帝内经》上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这句是说,肝是个大将军,每日运筹帷幄,制订周密的作战计划,胆则是一个刚直不阿的先锋官,随时准备采取行动。
我们现代人的一大特点:就是用脑过度,思虑太多,精神负担沉重,心里压力超载。
然而,心里层面的东西,似乎无法用生理的功能来调试。
我们似乎只能求救于心里医生,其实不然,身心本是一体,须臾不曾相离。
有哪些心里问题,必产生相应的生理病变,如经常生闷气的女士,就很容易发生子宫、卵巢和乳房的问题。
恐惧和忧虑会造成男子长期的性功能障碍,脾气急燥的人最爱患高血压,心脏病。
精神紧张的人常会得胃溃疡。
但是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不会改变,每个人的精神压力,难以避免,为了生存,我们必须去承受这一切重负。
所以,我们需要找到舒解压力的方法。
我们可以找些废纸来撕,找些气球来踩,找个沙袋来打,甚至找来包装用的塑料泡泡来捏,都可以舒解心中的郁闷和压力。
但是这些方法,还是从心理层面去治疗心里。
既然身心就象是手掌的正反面,那么能不能用治疗身体的方法来调节心里状态呢?当然可以,古人早就懂得运用这种方法了。
“肝主谋虑,胆主决断”,这两句《内经》上的名言,就是一把解锁的钥匙,我们怎可熟视无睹呢?为了生存,我们每天都会有很多的“谋虑”,为工作而谋,为前途而谋,为人际关系而谋,为生意而虑、为孩子而虑,为健康而虑,更为情感的纠葛而虑。
但如果我们谋虑的事情能够被“决断”,并得以顺利的贯彻执行,也就是心想事成的话,那自然会气血通畅,肝胆调达了。
但是现实生活中的诸般事情却难尽人意。
多是壮志难酬,事与愿违的。
所以,我们会有很多谋虑积压在肝而没有让胆去决断执行。
肝胆的通道便造成了阻塞,由于情志被压抑,肝胆的消化功能、供血功能,解毒功能,都受到严重影响,人体就会百病从生,中医讲“百病从气生”而气就是所愿不遂,心里矛盾冲突的直接原因。
如我们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但为了生存必须坚持。
胆经的功效与作用胆经(GB meridian)是人体经络中的一条重要经脉,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太阳经之一,起源于足大指,沿脚内侧后行,穿足阳明胃经起始于脚三里穴,沿腿外侧后行,经出会阳白穴上延过髀分肉上界,绕过回昌穴至大腿外侧,上行至胸部下部,经纪阙穴横过空窍处上行至乳头下,再向肩外缘沿乳突点走行至耳后,那样而绕过风池、中极、阳白、听会、曲阳五穴,入发际终于额角,在目外上横行至颞角儿。
胆经对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胆经的功效与作用。
胆经有推动功能,可以帮助消化、吸收食物。
胆经经过脚背、小腿外侧、大腿外侧到额角,途经了大腿肌肉群、脚背及脚面的肌肉,这些肌肉能够辅助完成步态运动,保持身体平稳。
胆经的循行穴位上恰恰就是与胆固醇和脂肪等物质的代谢有关的肝脏、肾脏、肠胃、三焦等器官。
在推动功能方面,胆经能够帮助人体进行呼吸、排尿、排便等生理活动,保证身体系统的正常运转。
胆经还具有生发作用,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胆经的穴位分布在头颈部,通过刺激胆经的经络,可以促进头部血液循环,增加头皮的氧气供应,改善头发的营养状况,从而促进头发的生长。
此外,胆经还与人的情绪状态有关,中医认为胆经贯穿大脑,和情绪相关的一些穴位位于胆经上,通过刺激胆经,可以改善情绪,减轻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
胆经有清热燥湿作用,可以辅助治疗湿热病症。
湿热病症是中医学上的一种常见病症,如湿热病、淋证、湿热痢疾等。
胆经上的穴位被广泛应用于湿热病症的治疗,刺激这些穴位能够促进气血运行,清热燥湿,从而达到治疗湿热病症的效果。
此外,胆经还能够调理人体的水液代谢,促进新陈代谢,帮助排出体内多余的湿气。
胆经还具有疏肝理气、宣发胸膈的作用。
人的肝主疏泄,在情绪紧张、压力大时容易出现肝郁气滞的状况,导致胸闷、烦躁等症状。
胆经的穴位,尤其是与肝胆相关的穴位,可以疏肝理气,改善情绪,舒缓压力,缓解胸闷、烦躁等不适感。
另外,胆经的经络分布在颞颥、耳后、腹部等部位,这些位置与人的胸膈有密切关系,通过刺激胆经,可以宣发胸膈,改善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
肝热敲经络呵护肝脏刮肝经敲胆经的最佳时间要有能力使肝热下来,就要人体的血够,人体才能制约身体里的病毒,肝热才会下降。
每天敲大腿外侧的胆经三分钟(平坐,右腿搁在左腿上,用自己的空心拳从屁股开始敲。
沿大腿外侧一直敲到膝盖,要敲两条腿)(人体的造血材料) 。
每天十点半以前要上床睡觉(人体的造血时间)可以早睡,不可以晚睡,今天睡晚了,明天或后天要把他补回来,等到你的问题解决了,也要在十一点睡觉。
每天敲胆经对面的肝经。
尤其是左腿。
在床上平坐,让自己的大腿内侧面朝上。
中间就是肝经,可以敲,可以用手指去压,会痛,经常压,压到不痛。
三个月可以见效,半年左右应该差不多了。
注意观察手掌颜色的变化,观察手臂血管粗细的变化,当手掌颜色红起来,手臂血管变粗,然后手掌颜色又不红了,血管又变细了,那是血多了一点,人体把它抽进内脏去了,象年轻人大部分应该是进了肝脏, 这样反复几次,肝脏的藏血就会多起来,小便颜色就会比较黄,人体的寒象就会变的,现在小便应该是有泡的(看早晨第一次的小便),那时候小便就没有泡了,舌中间的裂纹也会没有了,血上升,肾气上升,肝热现象下降,胃热情况就改善。
呵护肝脏呵护肝脏肝脏是五脏之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心相互依存,以肾相互补充。
《素问—五脏生成篇》说“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由此可知肝乃人体周身血之统领,而血的运行时时都影响着人每一天每一时的健康。
从女子的角度来说肝气郁结,肝毒过多,就会直接影响期月事的健康运行。
女子以月事顺为身体顺,月事一旦出现问题,疾病百生。
为何很多人的脸上总是有着很多痘痘,不管多好多贵的化妆品都没用,其实这个时候你应该从根本上去调理,排除肝毒湿热疏肝理气,气血顺畅了,痘痘自然就会消除了。
从男子的角度来说,肝气郁结,肝火旺,肝功弱,就会出现血气运行不达,经络不通,给肾提供的元气也就自然无法送达。
肾功能自然也就会不好。
肝所藏之血还与肾精有互资互化的关系,精血同源,肝血旺则肾精充,肾精充又可使肝疏泄有物。
胆经一通万病无踪一个穴位通肝胆这世上,万事万物不在变化之中。
我们人体,也是一样。
人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在气化和运动之中。
脾气主升,散脾精于肺,肺气主降,输精微于肾。
还有胃、大肠、小肠,无不以通降为要,分清降浊,令体内糟粕源源不断排出体外。
更有肾水在肾阳的鼓舞下,不断上济心火,使之不会过于亢盛。
而心火又在不断温煦着肾水,使之不会过于寒凉……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我们身体内的五脏六腑,作为一个整体,就这样不停地运动者、变化着、配合着,从生下来那天就如此,一直到我们的生命终结那么,支持这样运动变化的基础,是什么呢?基础之一,就是我们的肝胆肝胆互为表里,主条达和疏泄。
一身气机的升降出入,务必有肝胆条达之性的支持。
如果肝气不舒,胆气不降,疏泄失常,气机升降出入不畅,那么整个人体的运动,都会有阻碍。
这个时候,我们就会生病。
毫不夸张地说,胆经和肝经一通,万病无踪。
肝胆不通,百病自来。
不信你看!肝郁化火,我们会失眠;肝气犯胃,我们会有消化系统疾病;肝经气血不荣,我们会阳痿;肝经湿热下注,我们有可能早泄、阴囊潮湿、白带异常……对于形形色色的内科疾病,以肝论治,是医家们的普遍心得。
所以,我们要通达肝胆之气。
如何通达肝胆?在这里,我们给大家推荐一个穴位,这便是,阳陵泉。
用好这个穴位,我们的肝胆就不愁不畅了。
阳陵泉穴,在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它最初见于《灵枢》。
其中的阳,指的是“外侧”。
其中的陵,指的是腓骨小头的“高处”。
泉,指的是凹陷处,经水汇聚如泉。
阳陵泉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这个穴位,还是足少阳胆经的合穴。
“合治内腑”,腑脏有病,我们第一个就找合穴。
所以说,一些胆囊里面的疾病,比如胆囊炎、胆结石等等,用阳陵泉穴治疗就非常好了。
同时,肝胆互为表里。
阳陵泉能调胆,则必然能调肝。
所以,阳陵泉也是养肝的大穴。
对肝经失调带来的很多问题,比如口苦咽干、寒热往来等,可以用阳陵泉来调治。
所以古籍有云:“有病口苦,取阳陵泉”。
肝经的作用和功能主治肝经简介肝经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经络,它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一条主要经脉。
肝经贯穿于人体的躯体前后,通过内外关联各个脏器、组织和经络,起到重要的作用和功能。
肝经的主要功能肝经在人体中具有以下主要功能:1.疏泄作用:–肝经主管疏泄,在人体中起到宣发作用;–肝经疏泄功能与肝脏的生理功能紧密相关。
2.疏肝舒郁:–肝经具有疏肝舒郁的作用;–肝经疏肝舒郁的功能与情绪有关。
3.行气活血:–肝经的行气活血作用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肝经的行气活血能够保持人体的正常循环和活力。
4.监控生理功能:–肝经对人体的生理功能有监控和调节的作用;–肝经能调节人体的血液供应、调整气血平衡。
肝经的主治疾病和临床应用根据肝经的作用和功能,中医学将其用于以下一些疾病的治疗和调养:1.肝气郁结:–肝气郁结是指肝经的气滞导致情绪不稳定、胸闷、头痛等症状;–肝经的疏泄作用可以帮助舒解肝气郁结。
2.血液循环障碍:–肝经的行气活血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障碍;–血液循环障碍可能导致头晕、手脚发冷等症状。
3.消化系统问题:–肝经的疏泄作用可以帮助调节消化系统功能;–肝经可以改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
4.经前综合症:–肝经的疏泄作用可以帮助调节女性的经前综合症症状;–肝经可以缓解情绪波动、腰腹部不适等症状。
肝经的调养方法为了保持肝经的正常功能和作用,人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调养:1.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肝经的疏泄和行气活血作用;–跑步、太极拳等运动可以促进肝经的健康。
2.饮食调节:–避免过食辛辣、油腻食物,以免伤害肝经;–多食用新鲜蔬果,保持肝经的健康。
3.情绪调节:–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绪压力过大;–心情愉悦可以促进肝经的疏泄和舒畅。
4.中医调理:–如果有肝经相关的不适症状,可以寻求中医的调理和治疗;–中医师可以给予针灸、中药等治疗。
结语肝经在中医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功能,它对人体的疏泄、行气活血等方面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肝胆经的作用和功能主治1. 什么是肝胆经?肝胆经是中医学中的一条经络系统,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主要经络之一。
它是以肝脏和胆囊为主要的代表器官,通过经络系统与全身其他器官相连,起到调节、养护和保健的作用。
2. 肝胆经的作用和功能肝胆经主要的作用和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肝的功能•肝主藏血驱风:肝脏在中医学中被称为“将军”,它的主要功能是贮藏血液,并通过经络系统调节血液的运行。
肝经的畅通与否对血液循环和气血运行具有重要影响,可以改善肝脏的功能,调节血液,平衡身体的阴阳,促进新陈代谢。
2.2 胆的功能•胆宣发泄:胆经与胆囊相连,胆囊是胆经的重要代表器官。
胆经的畅通可以促进胆汁分泌,帮助消化食物,改善胆囊的功能,促进胆汁的排泄,维持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2.3 肝胆经的联络肝胆经相互联络,通过经络系统相互沟通。
肝胆经络的畅通与否对肝胆系统的正常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肝胆经络的阻塞可能导致肝肿胀、胆石形成等疾病,因此,保持肝胆经络的畅通是非常重要的。
2.4 肝胆经与情绪的关系肝脏在中医学中与情绪密切相关,肝气郁结会导致情绪不稳定、易怒、抑郁等问题。
通过调节肝胆经络,可以改善情绪问题,使人保持平静、稳定的心态。
3. 肝胆经的功能主治肝胆经的功能主治涵盖了很广泛的方面,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疾病和症状:3.1 肝胆疾病•肝气郁结:肝气郁结是肝胆经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胸胁刺痛、脘腹胀满、嗳气呕吐等症状。
通过调节肝胆经络,可以缓解相关症状,减轻疼痛感。
3.2 消化系统问题•胃痛:通过调节肝胆经络,可以缓解消化不良引起的胃痛。
在中医学中,胃属土脏,而肝胆属木脏,肝胆经络的调节可以改善胃的功能,并减轻胃痛的不适感。
3.3 情绪问题•抑郁症:抑郁症常常与肝胆经络的不畅有关。
通过调节肝胆经络,可以缓解抑郁症状,改善心情。
3.4 其他问题•肩颈痛:肝经与肩颈部位有密切的联系,肩颈痛往往与肝胆经络的不畅有关。
通过调节肝胆经络,可以缓解肩颈痛症状。
肝经的功能主治一、肝经的概述肝经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经络,其走行路径主要分布在腹部和胸部。
肝经起源于足大趾的泉穴,经足跟、内踝内侧,上行经内踝上廉,沿腿部内侧上行,穿胸肋,沿胸肋上行至腋部,最后止于缺盆穴。
二、肝经的功能肝经具有以下主要功能:1. 疏泄肝气肝经的主要功能是疏泄肝气,调节肝脏的功能。
肝气畅通,可以保证全身气血的顺畅运行,维持身体的健康平衡。
肝经疏泄功能不通畅时,容易引发肝气郁结,出现头痛、目眩、急躁易怒等症状。
2. 滋养筋脉肝经与筋脉有密切关系,肝经的通畅与否直接影响到筋脉的滋养。
肝经畅通可以滋养筋脉,保持肌肉、韧带的弹性和灵活性。
肝经功能不畅,容易导致筋脉干燥、僵硬,引发筋骨疼痛、关节僵硬等问题。
3. 控制情绪肝经还与情绪有关,肝主藏血,血液的供应不足或不畅通容易导致情绪波动,出现心情郁闷、易怒、情绪不稳定等情绪问题。
肝经畅通可以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三、肝经的主治肝经的主治包括以下方面:1. 肝气郁结肝经通过疏泄肝气的功能,对于肝气郁结引起的症状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具体症状包括:头痛、眩晕、胸胁胀痛、胁肋疼痛、情绪不稳定等。
常用穴位包括太冲、行间、太冲、大敦和行车等。
2. 筋脉疼痛肝经滋养筋脉的功能可以缓解筋脉疼痛,增强筋脉的弹性和灵活性。
常见的症状包括筋骨疼痛、关节僵硬、腰膝酸软等。
常用穴位包括太冲、行间、曲泽、液门和中封等。
3. 调节情绪肝经的调节作用可以缓解情绪波动,保持心情舒畅。
常见的症状包括易怒、烦躁、情绪不稳等。
常用穴位包括太冲、行间、大敦、少冲和行车等。
4. 肝火上炎肝经的疏泄功能可以调节肝火上炎引起的相关症状。
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目赤、口苦、口干、失眠等。
常用穴位包括太冲、行间、太冲、液门和中封等。
5. 血液疏通肝经的功能可以促进血液的循环,疏通血脉。
常用于改善血液循环不佳引起的症状,如:月经不调、痛经等。
常用穴位包括太冲、行间、太冲、周期和血海等。
四、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肝经穴位按摩时,要掌握适当的力度和频率,避免过度按摩导致刺激或伤害。
1、敲胆经春季养生当敲胆经,肝胆相照,方为养肝。
胆经出现问题会怎样呢?口苦、喜欢唉声叹气、心胁痛不能转身、脸像蒙了一层薄薄的灰尘、皮肤无光泽、脚面外侧发热,还会头痛、腮痛、脖子下锁骨窝中肿痛、腋窝肿、大脖子病、出汗打寒颤,胸、胁、肋、大腿外侧、膝和小腿外侧、外踝前及各关节都痛,足小趾、次趾不能活动。
提升血气最好“敲胆经”人要健康,就要血多。
血气能量是人体最重要的健康指标。
人体是自然界的产物,必定存在着非常简单的方法就能使血气能量上升。
早睡可以造血。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很有效的造血方法“敲胆经”,每天花不到二十分钟的时间,能够很快出现身体的改善。
“敲胆经”怎么造血?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血气,人体的能量来源于食物,人吃进去的食物,有一部份由胆汁分解成人体造血所需要的蛋白质。
因此,如果胆汁分泌不足,则食物被分解成可供人体吸收的蛋白质就不够,当然也就不能提供人体造血所需的足够材料。
增强肺、肝功能,胆汁是从肝脏中分泌出来的,胆囊则是储存及控制胆汁分泌的器官。
如果感冒长期使用西药,常服用针对打喷嚏、流鼻水等症状的药物,达不到抵御体内“风寒”的作用。
利用特效药将感冒症状压下去后,引起感冒的风寒却留在体内,与肺气形成对峙局面,形成中医所说的肺里的实症。
现代人几乎每个人都得过感冒,也都曾经用西药处理过,因此,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这个相同的问题,只是程度上的不同。
肺里的实症会克制胆功能的运行,压制了胆汁的分泌。
缺少胆汁的分解,吃进去的食物无法分解成造血所需要的足够材料。
要解决“胆”的问题,必须先将肺的问题解决;而肺的问题,必须有足够的血气,人体的自修复系统才能发挥功效。
刺激胆功能,使血气上升,胆的问题不解决,血液不会增加,血液不增加,肺的问题不能解决,肺的问题不解决,胆汁不会分泌,血液就不会增加。
从中医的经验,当脏器功能不佳时,刺激其相关的经络,可以强化经络的机能,因此解决胆功能不佳的最好方法,就是敲胆经。
敲胆经会直接刺激胆汁的分泌,这是治标的方法,没有立即解决胆或肺的问题,只是直接刺激胆经强迫胆汁分泌,使人体能够生产足够的材料,血气便能逐渐上升。
黄帝内经(七)——胆经、肝经胆经——调通气机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微有尘,体无膏泽,足外反热,是为阳厥。
是主骨所生病者,头痛,颔痛,目锐眦痛,缺盆中肿痛,腋下肿,马刀侠瘿,汗出振寒,疟,胸、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小趾次趾不用。
————————《灵枢·经脉》胆经主治病症主要治疗肝胆、头面五官疾病及脉循行所过病症。
头面五官疾病:侧头,目疾,耳疾,胸胁痛、咽喉病。
肝胆病:黄疸,口苦,胁痛,呕吐。
外经病:颈项强痛,落枕,腰腿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
国医特荐养生穴位本经腧穴起于瞳子髎,止于足窍阴,共44穴。
左右各一。
风池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穴位于脑后,与风府穴相平。
风池穴疾病谱非常广泛。
日月日月穴在上腹部,从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可治疗和诊断胆囊疾患。
肝经——散淤行气是动则病腰疼不可以俛仰,丈夫(疒贵)疝,妇人少腹肿,甚则嗌干,面尘,脱色。
是主肝所生病者,胸满,呕逆,飧泄,狐疝,遗溺,癃闭。
————————《灵枢·经脉》肝经主治病症本经经穴主要用于肝脏及与肝脏有密切关系的胆、胃、肺等脏之疾病。
肝胆病:胁痛,黄疸。
脾胃病:呕吐,腹满,食欲不振。
妇科病:崩漏,月经不调,带下。
少腹、前阴病:淋证,遗尿,癃闭,疝气。
外经病:下肢痿痹,巅顶痛,目赤肿痛。
国医特荐养生穴位本经腧穴起于大敦,止于期门,共14穴。
左右各一。
大敦大敦穴在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0~1寸。
肝经绕阴器,是十二经脉中直接与外阴联系的经脉。
太冲为肝经原穴。
太冲可治疗因阴虚肝旺,心肾不交,肝郁气滞血淤所致的各种疾患。
中医的功效调理肝胆功能肝和胆是人体内重要的消化系统器官,承担着许多重要的功能。
中医学认为,肝主疏泄,胆主排泄,两者密切相关且相互依存。
肝胆功能的失调往往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可以有效地调理肝胆功能,帮助人体保持健康。
本文将介绍中医的功效及其调理肝胆功能的方法。
一、中医理论对肝胆功能的认识中医将肝与胆视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两者共同协调着人体的消化、排泄等功能。
根据中医理论,肝脏主疏泄,调理气血循环,维护情绪稳定;胆经则主排泄、解毒、助消化。
肝胆经络的畅通与否关系着人体的健康。
肝胆功能失调会导致胸胁胀痛、胁肋疼痛、恶心呕吐、腹胀便秘等症状。
二、中医调理肝胆功能的方法1. 中药调理:中药是中医最常用的治疗工具之一,有许多药物具有调节肝胆功能的功效。
比如,柴胡可以疏肝解郁、调理气机;丹参有活血祛瘀、解毒的作用;茵陈可以疏散湿气,排除体内湿气困扰。
通过中药的配方和使用方法,中医可以针对不同的病情和体质,制定个性化的调理方案。
2. 食疗调理:中医强调饮食对健康的重要性。
针对肝胆功能失调,中医提倡合理膳食和食物疗法来调理。
例如,苦味食物(如苦瓜)可以疏肝胆、降脂解毒;酸味食物(如柠檬)可以促进胆汁分泌、帮助消化。
此外,根据中医的理论,还可以根据个体体质的不同,选择合适的食材进行调理。
3. 针灸调理:针灸作为中医的独特疗法之一,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和经络,来调节肝胆功能。
在中医的理论中,有许多关于肝胆功能调理的穴位和方法。
比如,足三里穴位可以疏肝理气,活血调经;太冲穴位可以调理肝胆气机,缓解抑郁情绪。
针灸调理肝胆功能具有刺激小而稀有的优势,但需要专业中医师的指导和操作。
4. 中医养生:中医强调通过养生保健,调理肝胆功能长期保持平衡。
睡眠充足、合理的作息时间、适当的运动等都是维护肝胆健康的重要因素。
中医还注重情绪管理,认为愉快的情绪可以促进肝脏的健康。
定期进行中医体检和保养,对于预防和治疗肝胆疾病非常重要。
十二脉络时间表十二脉络简介十二脉络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用于描述人体内经络系统的分布和运行规律。
根据中医学认为,人体内有十二条经络,分布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并负责传递气血、调节人体功能。
了解十二脉络的时间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身体的生物节律,促进健康和疾病的预防。
1. 子午脉络(肺经、大肠经)子午脉络是十二脉络中最早活动的脉络,其活动时间主要集中在凌晨三点至五点之间。
中医学认为此时肺经和大肠经活跃,是清早起床做运动或排便的好时机。
在这个时间段内保持良好的肺和大肠功能可以增强免疫力,预防呼吸道疾病和消化系统问题。
2. 丰隆脉络(胃经、脾经)丰隆脉络的活动时间主要集中在早晨五点至七点之间。
此时胃经和脾经活跃,是早餐吸收营养和进行消化的最佳时刻。
因此,早晨食欲旺盛,适当摄取营养丰富的早餐能够提供给身体充足的能量,并有助于胃肠道的健康功能。
3. 清阳脉络(心经、小肠经)清阳脉络的活动时间主要集中在早晨七点至九点之间。
这段时间是心经和小肠经活跃的时候,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刻。
早晨适当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晨跑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并帮助身体排除毒素。
4. 阳明脉络(膀胱经、肾经)阳明脉络的活动时间主要集中在早晨九点至十一点之间。
这段时间是膀胱经和肾经活跃的时候,是身体能量集中的时刻。
此时,人体能量较为充沛,是进行重负荷工作的最佳时间段。
5. 之阳脉络(心包经、三焦经)之阳脉络的活动时间主要集中在中午十一点至下午一点之间。
此时心包经和三焦经活跃,是身体代谢速度较快的时候。
适当进行午休,放松身心,可以帮助维持心脏功能,并调节身体能量平衡。
6. 君脉脉络(胆经、肝经)君脉脉络的活动时间主要集中在下午一点至三点之间。
这段时间是胆经和肝经活跃的时候,是人体血液供应最充足的时刻。
适当休息、放松心情,可以增加肝脏健康,平衡情绪。
7. 要脉脉络(胆经、肝经)要脉脉络的活动时间主要集中在下午三点至五点之间。
人体经络穴位图谱胆经(一)人体经络穴位图谱胆经是中医学术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是经络穴位图谱的其中一条经络,也是人体内脏之一——胆的运行通路。
在中医治疗中常常会用到胆经来治疗各种疾病。
一、概述胆经是起于眼角的一条经脉,沿着颊部、颈部、胸部、腹部、大腿前面、膝盖等部位纵向贯穿,终止于足太阳膀胱经(即足太阳经)。
它与脾经交接于足太阳膀胱经的气海穴,与肝经交接于足太阳膀胱经的大敦穴。
二、穴位1.足少阳胆经:足小趾外侧开头,向上贯穿脚背、小腿外侧、胫骨前缘、膝外侧、大腿前外侧、阴部经腹下至睾丸或卵巢,在胸前(太阳重环)与任脉交会,直上出颈,至耳前上角。
2.手少阳胆经:手小指水间道上,向上贯穿手背,沿腕后外侧上行,沿前臂外侧,通过肘前的天井穴,上臂外侧进入肩部,上过肩髃,后上越窍下降至当阳穴,再从大椎穴出颅,沿颅后上过风府上顶最后止于睛明穴。
三、特点1.循行不正:在人体内胆经呈现出循行不正的状态,这是由于胆经所管辖的五脏六腑结构发育不一、大小不一引起的。
2.疾病较多:胆经是人体的外在过渡器官,功能复杂。
因此,它常常受到各种外部环境的影响,容易出现多种疾病,例如头痛、口苦、胸痛、呕吐等。
3.常用穴位:在治疗中,常用穴位有太阳穴、阳陵泉、四白、曲池、膻中等。
这些穴位通过按摩、针刺、敲打等手法刺激胆经以调节人体机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四、注意事项1.禁用方式:对于某些特定的人来说,按摩、针刺和敲打等手法是不适宜的,如孕妇、癫痫病人、心脏疾病患者等,应避免这些手法。
2.调养方法:平时可以多进行有氧运动、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疲劳、醉酒等。
饮食上要清淡、健康,贵在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肥腻油腻的食物。
结论:胆经是人体经络穴位图谱中的一条非常重要的经络,其对人体的多个系统、器官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可通过激活经络中的穴位起到调理身体的功能,是中医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在治疗时也要注意方法和注意事项,避免给身体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打通胆经和肝经对身体有什么好处肝胆经缘何同甘共苦呢?中医说,肝主疏泄、生发,胆主通降。
胆汁排泄是否正常,取决于肝的疏泄功能。
若肝失常则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反之亦然。
所以说,它俩就是一对难兄难弟,谁都离不开谁,谁都得借着谁,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人的肝胆之气充足,谋略和决断并举,方能成大事。
身体最怕没有“担当”——打通胆经的具体办法胆经是沿身体侧面运行,从头到脚贯穿全身的一条阳经,运行着少阳之气(如体内初升的日头)。
中医说“十一脏腑取决于胆”,取决于什么呢?就是胆经的一阳生发之气。
子时(夜11-1点),天地开始从阴转阳,人体里的胆经第一个应天而动,生发阳气。
人若此时深度睡眠,阳气就生发得正常,为“胆气升万物安;人若此时熬夜(困劲过),则阳气生发不足,直接影响脏腑的生机,久之,人必虾米。
所以说,现代人熬夜,子时胆开发不利,余脏也不安啊!胆为清净之腑,喜清宁、寂静,而热、湿、痰及抑郁等不良因素都会影响胆汁疏泄,使胆气不宁,表现为胆怯、梦多、烦躁等。
我发现,有的人决断力差,是为胆气不足;有的人决断过强(胆大),是胆有痰热扰乱。
所以,疏通胆经,还要看看自己周遭的生存环境,远离恶扰,使胆经保住晚节,守住清净。
别胆大得罪上司,妄为去抢银行,少梦觉香人安宁,才是胆经一辈子的担当。
我们做人是不是该学学胆经呢?1.偏头痛,先查胆经三焦经在外眼角瞳子穴处交汇胆经。
从外眼角起,共3条支脉绕耳上方,布满整个头部外侧。
一般偏头痛、额角痛、耳朵后面毛病等,都与此经有关,可循经点揉,或用刮痧板沿线慢慢推压,还可用指甲背面向下推刮头皮,有清热、祛风、止痛、消肿等效果。
我一个朋友长期偏头痛,我嘱她坚持拍打胆经,一段时间过后,电话告诉我说,头疼减轻了一点。
又嘱她买了刮痧板,每天梳头,把头部胆经疏通;再拍拍身体侧面,使胆气顺利下行;最后按摩脚背上的足临泣(引气的开关)。
又坚持了1个月,报来喜讯:这回,她头的不痛了。
2.吹热风池穴,寒气立马走人头上经络线N多,皆过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