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MSDS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2
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M S D S-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MSDS1. 别名:叔丁基过苯甲酸酯;过苯甲酸叔丁酯;过氧化叔丁基苯甲酸酯2. 英文名:tert-buty1 perbenzoate; tert-buty1 peroxybenzoate3. CAS No: 614-45-94. 物理性质:无色至微黄色液体,略有芳香味。
不溶于水,溶于多数有机溶沸点(℃)8 熔点(℃)112相对密度(水=1) 1.02 闪点(℃)93稳定性:不稳定,遇水分解,室温下稳定,对撞击不敏感,对钢和铝无腐蚀开始分解温度约60℃,建议贮存温度低于25℃,贮存期(低于25℃)6个月禁配物:还原剂、易燃和可燃物避免接触的条件:震动、撞击、受热聚合危害:不聚合6. 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5.2类有机过氧化物燃爆危险:易燃。
受撞击、摩擦,遇明火或其他点火源极易爆炸。
健康危害:无毒,对皮肤有刺激作用。
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吸入、摄入或经皮吸收后对身体有害。
7.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如有不适,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脸,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饮水,禁止催吐。
就医。
8. 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混合物。
干燥时经震动、撞击会引起爆炸。
与还原剂、促进剂、有机物、易燃物、酸类或胺类物品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灭火方法:用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经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禁禁止用砂土压盖。
过氧苯甲酸叔丁酯分解方程式
过氧苯甲酸叔丁酯(t-Butyl peroxybenzoate)在分解时可能经历自由基链反应。
其分解方程式如下:
C6H5COOC(CH3)3
∆
→自由基产物
在上述反应中,Δ表示热量或其他能量来源,它可能导致过氧苯甲酸叔丁酯分解为自由基产物。
具体的分解产物和反应途径可能取决于反应条件和环境。
此类过氧化物通常用作引发剂,参与聚合和其他化学反应。
请注意,由于反应条件的变化,上述方程式仅为一种可能的简化表示。
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多种可能的反应产物。
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主要技术指标【商品名称】:引发剂TBPB【英文名称】:tert-Butyl perbenzoate;tert-butyl peroxybenzoate 【化学名称】: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化学结构式】:【分子式】:C11H14 O3【分子量】:194.23【理论活性氧量】:8.24%【主要分解产物】:叔丁醇,甲烷,2-乙基已酸,正庚烷,乙烷,CO2等【CAS号】:614-45-9UN NO. 3103【级别】:5.2C型液体有机过氧化物,控温运输。
铁路运输和空运被禁止。
【自加速分解温度(SADT)】:60℃【报警温度】:55℃【控制温度(Tc)】:20℃【贮存温度】:最高贮存温度20℃,最低贮存温度-30℃【动力学数据】:0.1小时半衰期:142℃1小时半衰期:122℃10小时半衰期:103℃活化能E(KJ/mol):151.59【技术标准】:外观透明含量 98%minTBHP 0.1%max无机及有机可水解氧化物 98mg/kg max【用途】:1.本产品是乙烯聚合常用选用的聚合引发剂,适用于鉴定和管式法工艺中。
也是丙烯酸酯类和甲基丙烯酸酯类的聚合引剂,适用温度范围80-150℃。
2.本产品可以使用笨乙烯的聚合引发,其活性优于BPO,也可以与TBPBA和TBBC 等过氧化物复配使用。
也是醋酸乙烯(EVA)共聚物的重要引发剂。
3.为不饱和聚酯的高温固化剂,固化温度为120-160℃,首选于UP于热压模塑固化工艺(DMC,BMC),也可和钴类促进剂作用,在80℃用于气干漆和缠绕成型工艺。
【包装及运输】:我厂的标准包装为20公斤/25公斤的聚乙烯包装。
也可根据客户的要求的包装尺寸供货,客户可在订货时提出要求。
【储存注意事项】: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空间内,仓温不超过30℃。
2.远离火种,热源。
应与酸类,还原剂,易燃物,还原剂等分开存放。
3.储存的照明通风等设施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户外。
修订日期 2016-1-11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皮肤致敏物,类别1对水环境的急性危害,类别1GHS标签要素:象形图:信号词:危险危险性说明:加热可能起火。
吸入有害。
引起皮肤刺激。
可能引起皮肤过敏性。
对水生生物毒性非常大。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
禁止吸烟。
避开/贮存处远离服装/还原剂(如胺类)、酸类、碱类/可燃材料。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只能在原容器中存放。
操作后彻底清洗接触部位。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事故响应:如皮肤接触:用大量肥皂水和水清洗。
如发生皮肤刺激,就医。
脱去被污染的衣服,洗净后方可重新使用。
收集泄漏物。
安全储存:贮存温度10~30℃。
保持阴凉。
避免阳光直射。
远离其他材料存放。
废弃处置: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章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和化学危险:产品属于有机过氧化物,加热可能起火。
修订日期 2016-1-11健康危害吸入有害。
引起皮肤刺激和过敏。
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毒性非常大。
其他危害:无资料。
第3部分成分/组成信息产品形式:物质(其余未提及的成分为杂质,且无危害分类)第4部分急救措施急救措施的描述:吸入:立即转移到空气新鲜处。
如果呼吸困难,供给氧气,或进行人工呼吸。
如果症状持续存在,应立即就医。
皮肤接触:脱下受沾染的衣服。
用大量清水清洗皮肤。
如果出现症状,应立即就医。
受污染的衣服清洗后才可使用。
彻底洗净或销毁受污染的衣物。
眼睛接触:首先用大量水冲洗几分钟,如果方便取下隐形眼镜。
分开眼睑,在冲洗的过程中保证冲洗到眼睛表面及眼睑。
如果症状持续存在,应立即就医。
食入:呼叫中毒控制中心或医生,立即就医。
如果吞咽,应立即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诱导呕吐。
切勿向失去意识的伤者口中塞任何东西。
最重要的症状和健康影响:详细资料可参考第11部分。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修订日期 2016-1-11根据要求使用个人防护设备。
对医生的特别提示:皮肤、眼睛或呼吸道有疾病的患者会因该物质产生的刺激性及变态反应而使病情加剧。
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TBPB)简称:CP-02代号:引发剂C分子式:C11H14O3,分子量194.22有效氧量≥8.07%,含量≥98.5%,比重1.035—1.048,折射率1.4955物化性质:无色液体,凝固点8.5度,沸点112度,相对密度1.021闪点93度,温室下稳定,溶于醇、醚、酯和酮,不溶于水,略有芳香味,自催化分解温度60度理论有效氧含量8.24%。
主要用途:1、在丙烯酸类的聚合工艺中代替偶氮引发剂,降低树脂中的毒性,也是醋酸乙烯酯的聚合引发剂;2、是不饱和聚酯的高温固化剂,该产品广泛使用于玻璃钢、涂料、胶粘剂等不饱和聚酯的固化过程中。
如SMC、BMC、DMC的成型工业中,还是不饱和聚脂高温固化首选固化剂,对膜压成型和拉挤成型都有十分理想固化效果,还能和BPO、TBPEH、CH 等引发剂组成配引发剂体系效果更佳;拉挤所用的固化剂历经早期从美国引进设备带来的配方TBPB(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MEKP(过氧化甲乙酮),台商带进来、目前使用较多的TBPB+BPO(过氧化甲酰),后者比前者拉挤速度提高40%~60%;现在TBPB+TBPO(过氧化异辛酸叔丁酯)正推广中,其拉挤速度可较第二种快50%,且型材表面质量有所提高。
BPPD(过氧化二碳酸二苯氧乙基酯)被称为新型拉挤高效固化剂,可单独或与TBPB和(或)BPO 同时使用。
在模温T1=85~140℃、T2=130~170℃拉挤速度可达2m/min。
试样5月15日放入,5月21检查无明显变化,5月28日深红色的氧化铁红底漆稍稍褪色下表为6月26日现象:10%硫酸深红色的(氧化铁红底漆)稍稍膨胀,用纸擦拭不掉色浅红色的(防锈底漆)试样表面膨胀,用纸擦拭稍稍掉色灰色的(云铁中间漆):表面无明显变化,用纸擦拭稍稍掉色白色(底漆、中间漆、面漆三种漆的混合漆)表面无明显变化,没有褪色现象20%硫酸白色的(底漆、中间漆、面漆三种漆的混合漆)加入1号粉的表面无明显变化,用纸擦拭稍稍掉色白色的(底漆、中间漆、面漆三种漆的混合漆)表面有大量小泡;深红色的氧化铁红底漆加入1号粉的无腐蚀,表面稍稍膨胀;其余的试样全部严重腐蚀10%盐酸深红色的氧化铁红底漆掉色严重,加入1号粉的稍微掉色,白色的(底漆、中间漆、面漆三种漆的混合漆)试样无变化3.5%氯化钠试样稍稍褪色汽油试样用纸擦拭掉色水无现象氢氧化钠加入1号粉白色的(底漆、中间漆、面漆三种漆的混合漆)褪色,表面无明显变化。
第2项有机过氧化物52001 2,2-过氧化二氢丙烷[含量≤27,带有惰性固体]217852002 2,5-二甲基-2,5-过氧化二氢己烷[含量≤82%,含水]217452003 2,2-双-(过氧化叔丁基)丙烷[在溶液中,含量≤52%]288352003 2,2-双-(过氧化叔丁基)丙烷[含量≤42%,带有惰性固体,带有A型稀释剂≥13%]288452004 2,2-双-(过氧化叔丁基)丁烷[在溶液中,含量≤52%]211152005 2,5-二甲基-2,5-双-(过氧化叔丁基)己烷[工业纯]215552005 2,5-二甲基-2,5-双-(过氧化叔丁基)己烷[含量≤52%,带有惰性固体]215652006 2,2-双-(4,4-二叔丁基过氧化环己基)丙烷[含量≤42%,带有惰性固体]216852007 2,5-二甲基-2,5-双-(过氧化-2-乙基己酰)己烷[工业纯]215752008 2,5-二甲基-2,5-双-(过氧化-3,5,5-三甲基己酰)己烷[在溶液中,含量≤77%]2,5-二甲基-2,5-双-(过氧化异壬酰)己烷306052009 2,5-二甲基-2,5-双-(过氧化苯甲酰)己烷[工业纯]217252009 2,5-二甲基-2,5-双-(过氧化苯甲酰)己烷[含量≤82%,带有惰性固体];217352009 2,5-二甲基-2,5-双-(过氧化苯甲酰)己烷[含量≤82%,含水]295952010 1,1-双-(过氧化叔丁基)环己烷[工业纯]217952010 1,1-双-(过氧化叔丁基)环己烷[在溶液中,含量≤52%]289752010 1,1-双-(过氧化叔丁基)环己烷[在溶液中,52%<含量≤77%]218052010 1,1-双-(过氧化叔丁基)环己烷[含量≤42%,带有惰性固体,带有A型稀释剂≥13%]288552010 1,1-双-(过氧化叔丁基)环己烷[在溶液中,含量≤27%,带有A型稀释剂≥36%和乙基苯≥36%] 306952011 1,1-双-(过氧化叔丁基)-3,3,5-三甲基环己烷[工业纯]214552011 1,1-双-(过氧化叔丁基)-3,3,5-三甲基环己烷[在溶液中,含量≤57%]214652011 1,1-双-(过氧化叔丁基)-3,3,5-三甲基环己烷[含量≤57%,带有惰性固体]214752012 过氧化乙酰磺酰环己烷[含量≤82%,含水≥12%]乙酰过氧化磺酰环己烷208252012 过氧化乙酰磺酰环己烷[在溶液中,含量≤32%]208352013 过氧化双-(1-羟基环己烷)[工业纯]214852014 3,3,6,6,9,9-六甲基-1,2,4,5-四氧环壬烷[工业纯]216552014 3,3,6,6,9,9-六甲基-1,2,4,5-四氧环壬烷[在溶液中,含量≤52%]216752014 3,3,6,6,9,9-六甲基-1,2,4,5-四氧环壬烷[含量≤52%,带有惰性固体]216652015 2,5-二甲基-2,5-双-(过氧化叔丁基)-3-己炔[工业纯]215852015 2,5-二甲基-2,5-双-(过氧化叔丁基)-3-己炔[含量≤52%,带有惰性固体]215952016 过氧化氢异丙基52017 过氧化氢叔丁基[含量≤80%,带有氢过氧化二叔丁基和/或A型稀释剂]过氧化氢第三丁基;过氧化叔丁醇209252017 过氧化氢叔丁基[含量≤72%,含水]209352017 过氧化氢叔丁基[72%<含量≤90%,含水]209452017 过氧化氢叔丁基[含量≤82%,含水≥7%,含氢过氧化二叔丁基≥9%]]307552018 过氧化氢叔戊基[在溶液中,含量≤88%,含水≥6%]306752019 1,1,3,3-四甲基丁基过氧化氢[工业纯]过氧化氢叔辛基216052020 过氧化氢异丙苯[工业纯]过氧化羟基茴香素;枯基过氧化氢211652021 过氧化氢二异丙(基)苯[在溶液中,含量≤72%]217152022 过氧化氢二叔丁基异丙(基)苯52023 过氧化氢蒎烷[工业纯]过氧化氢-2,6,6-三甲基降蒎基216252024 过氧化氢(对)孟烷[工业纯]212552025 过氧化氢四氢化萘[工业纯]213652026 过氧化二叔丁基[工业纯]210252027 过氧化叔丁基苯[工业纯]52028 过氧化叔丁基异丙(基)苯[工业纯]209152029 1,3-双-(2-叔丁基过氧化异丙基)苯[工业纯]211252029 1,3-双-(2-叔丁基过氧化异丙基)苯[含量>42%,带有惰性固体]52029 1,4-双-(2-叔丁基过氧化异丙基)苯[工业纯]52029 1,4-双-(2-叔丁基过氧化异丙基)苯[含量>42%,带有惰性固体]52030 过氧化二异丙苯[工业纯]过氧化二枯基;硫化剂DCP212152030 过氧化二异丙苯[含量>42%,带有惰性固体]52031 过氧化异丁基甲基甲酮[在溶液中,含量≤62%,带有A型稀释剂]212652031 过氧化异丁基甲基甲酮[含A型稀释剂≥19%和含甲基异丁基酮≥19%]52032 过氧化甲乙酮[在溶液中,含量≤45%,含有效氧≤10%]过氧化丁酮液;催化剂糊M255052032 过氧化甲乙酮[在溶液中,含量≤52%,含有效氧>10%]256352032 过氧化甲乙酮[在尼龙酸二异丁酯中,含量≤40%,含有效氧≤8.2%]306852033 过氧化乙酰丙酮[在溶液中,含量≤42%,含水≥8%,含A型稀释剂≥48%,含有效氧≤4.7%]2080 52033 过氧化乙酰丙酮[糊状物,含量≤32%,含溶剂≥44%,含水≥9%,带有惰性固体≥11%]306152034 过氧化环己酮[在溶液中,含量≤72%,含有效氧≤9%]211852034 过氧化环己酮[含量≤91%,含水]211952034 过氧化环己酮[糊状物,含量≤72%,含有效氧≤9%]289652034 过氧化环己酮浆,如:52034催化剂糊H52034催化剂糊HCH52035 过氧化甲基环己酮[在溶液中,含量≤67%]304652036 过氧化二丙酮醇[在混合物中,含量≤57%,含水≥8%,含二丙酮醇≤26%,含过氧化氢≤9%,含有效氧≤10%]216352037过氧化(二)乙酰[在溶液中,含量≤27%]208452038过氧化(二)丙酰[在溶液中,含量≤27%]213252039过氧化(二)异丁酰[在溶液中,含量≤52%]218252040过氧化(二)正辛酰[工业纯]212952041过氧化(二)正壬酰[工业纯]213052042过氧化(二)异壬酰[工业纯]过氧化二-(3,5,5-三甲基己酰)212852043过氧化(二)癸酰[工业纯]212052044过氧化十二(烷)酰[工业纯]过氧化(二)月桂酰;引发剂B212452044过氧化十二(烷)酰[含量≤42%,在水中均匀分布]289352045过氧化(二)苯甲酰[工业纯]208552045过氧化(二)苯甲酰[含量>52%,带有惰性固体]208552045过氧化(二)苯甲酰[糊状物,含量≤72%]208752045过氧化(二)苯甲酰[77%<含量<95%,含水]208852045过氧化(二)苯甲酰[32%≤含量≤52%,带有惰性固体]208952045过氧化(二)苯甲酰[含量≤77%,含水]209052045过氧化(二)苯甲酰[含量≤62%,带有惰性固体≥28%,含水≥10%]307452045过氧化(二)苯甲酰油膏52046过氧化二-(2-甲基苯甲酰)[含量≤87%,含水]过氧化二-(邻甲基苯甲酰)259352047过氧化二-(2-氯苯甲酰)[含量≤77%,含水]过氧化二-(邻氯苯甲酰)52047过氧化二-(4-氯苯甲酰)[含量≤77%,含水]过氧化二-(对氯苯甲酰)211352047过氧化二-(4-氯苯甲酰)[糊状物,含量≤52%]211452047过氧化二-(4-氯苯甲酰)[在溶液中,含量≤52%]211552048过氧化二-(2,4-二氯苯甲酰)[含量≤77%,含水]2,4,2,4-四氯过氧化二苯甲酰;硫化剂DCBP2137 52048过氧化二-(2,4-二氯苯甲酰)[糊状物,含量≤52%]213852048过氧化二-(2,4-二氯苯甲酰)[在溶液中,含量≤52%]213952049过氧化乙酰苯甲酰[在溶液中含量≤45%]乙酰过氧化苯(甲)酰208152050过甲酸过蚁酸52051过乙酸[含量≤43%,含水≥5%,含乙酸≥35%,含过氧化氢≤6%,含有稳定剂]过醋酸;过氧化乙酸;乙酰过氧化氢213152051过乙酸[含量≤16%,含水≥39%,含乙酸≥15%,含过氧化氢≤24%,含有稳定剂]304552052过氧化(二)丁二酸[工业纯]过氧化双丁二酸;过氧化丁二酰;过氧化(二)琥珀酸213552052过氧化(二)丁二酸[含量≤72%,含水]296252053双过氧化壬二酸[含量≤27%,含壬二酸≥13%,含硫酸钠≥53%]295852054双过氧化十二烷二酸[含量≤42%,含硫酸钠≥56%]306352055过氧化氢苯甲酰过苯甲酸52056过氧化-3-氯苯甲酸[57%<含量≤86%,带有3-氯苯甲酸]过氧化间氯苯甲酸275552056过氧化-3-氯苯甲酸[含量≤57%,含水和3-氯苯甲酸]308152057过苯二甲酸52058叔丁基过苯二甲酸52059过氧化乙酸叔丁酯[在溶液中,52%<含量≤77%]过氧化醋酸叔丁酯;过氧化叔丁基乙酸酯2095 52059过氧化乙酸叔丁酯[在溶液中,含量≤52%]209652060过氧化二乙基乙酸叔丁酯过氧化二乙基醋酸叔丁酯;过氧化叔丁基二乙基乙酸酯52060过氧化二乙基乙酸叔丁酯[工业纯]214452060过氧化二乙基乙酸叔丁酯[在溶液中,含量≤33%,带有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33%]255152061 3,3-双-(过氧化叔丁基)丁酸乙酯[工业纯]218452061 3,3-双-(过氧化叔丁基)丁酸乙酯[在溶液中,含量≤77%]218552061 3,3-双-(过氧化叔丁基)丁酸乙酯[含量≤52%,带有惰性固体]259852062过氧化异丁酸叔丁酯[在溶液中,52%<含量≤77%]过氧化叔丁基异丁酸酯214252062过氧化异丁酸叔丁酯[在溶液中,含量≤52%]256252063 4,4-双-(过氧化叔丁基)戊酸正丁酯[工业纯]214052063 4,4-双-(过氧化叔丁基)戊酸正丁酯[含量≤52%,带有惰性固体]214152064过氧化新戊酸叔丁酯[在溶液中,67%<含量≤77%]过氧化叔丁基新戊酸酯211052064过氧化新戊酸叔丁酯[在溶液中,含量≤67%]304752065过氧化新戊酸叔戊酯[在溶液中,含量≤77%]过氧化叔戊基新戊酸酯295752066过氧化新戊酸异丙基苯酯[在溶液中,含量≤77%]过氧化异丙苯基新戊酸酯;过氧化新戊酸枯基酯296452067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工业纯]过氧化叔丁基-2-乙基己酸酯214352067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含量≤31%,含2,2-二-(过氧化叔丁基)丁烷≤36%,含钝感剂≥33%] 288652067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含量≤12%,含2,2-二-(过氧化叔丁基)丁烷≤14%,含A型稀释剂≥14%,带有惰性固体≥60%]288752067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在溶液中,含量≤52%]288852068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戊酯[工业纯]过氧化叔戊基-2-乙基己酸酯239852069过氧化-2-乙基己酸-1,1,3,3-四甲基丁酯[工业纯]过氧化-1,1,3,3-四甲基丁基-2-乙基乙酸酯;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辛酯216152070过氧化-3,5,5-三甲基己酸叔丁酯[工业纯]过氧化异壬酸叔丁酯;过氧化叔丁基-3,5,5-三甲基己酸酯210452071过氧化新癸酸叔丁酯[工业纯]过氧化叔丁基新癸酸酯259452071过氧化新癸酸叔丁酯[在溶液中,含量≤77%]217752072过氧化新癸叔戊酯[在溶液中,含量≤77%]过氧化叔戊基新癸酸酯289152073过氧化新癸酸异丙基苯酯[在溶液中,含量≤77%]过氧化异丙苯基新癸酸酯;过氧化新癸酸枯基酯296352074过氧化丁烯酸叔丁酯[在溶液中,含量≤77%]过氧化叔丁基丁烯酸酯;过氧化巴豆酸叔丁酯2183 52075过氧化顺式丁烯二酸叔丁酯[工业纯]过氧化叔丁基顺式丁烯二酸酯;过氧化马来酸叔丁酯2099 52075过氧化顺式丁烯二酸叔丁酯[在溶液中,含量≤52%]210052075过氧化顺式丁烯二酸叔丁酯[糊状物,含量≤52%]210152076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过氧化叔丁基苯甲酸酯52076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工业纯]209752076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在溶液中,含量>77%]209752076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在溶液中,含量≤77%]209852076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含量≤52%,带有惰性固体]289052077过氧化苯甲酸叔戊酯[在溶液中,含量≤92%]304452078过氧化邻苯二甲酸叔丁酯[工业纯]过氧化叔丁基邻苯二甲酸酯210552079双-(过氧化叔丁基)邻苯二甲酸酯[工业纯]210652079双-(过氧化叔丁基)邻苯二甲酸酯[在溶液中,含量≤52%]210752079双-(过氧化叔丁基)邻苯二甲酸酯[糊状物,含量≤52%]210852080过氧化异丙基碳酸叔丁酯[在溶液中,含量≤77%]叔丁基过氧化异丙基碳酸酯210352081过氧化十八烷酰碳酸叔丁酯[工业纯]叔丁基过氧化硬脂酰碳酸酯306252082 2,4,4-三甲基戊基-2-过氧化苯氧基乙酸酯[在溶液中,含量≤37%]2,4,4-三甲基戊基-2-过氧化苯氧基醋酸酯296152083 3-过氧化叔丁基-3-邻羟甲基苯甲酸内酯[工业纯]3-过氧化叔丁基-3-苯基酞内酯259652084过氧化二碳酸二乙酯[在溶液中,含量≤27%]过氧化二乙基二碳酸酯217552085过氧化二碳酸二正丙酯[工业纯]过氧化二正丙基二碳酸酯217652086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工业纯]过氧化二异丙基二碳酸酯213352086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在溶液中,含量≤52%]213452087过氧化二碳酸二正丁酯[在溶液中,含量≤52%]过氧化二正丁基二碳酸酯216952087过氧化二碳酸二正丁酯[在溶液中,含量≤27%]217052088过氧化二碳酸二仲丁酯[工业纯]过氧化二仲丁基二碳酸酯215052088过氧化二碳酸二仲丁酯[在溶液中,含量≤52%]215152089过氧化二碳酸二-(2-乙基己基)酯[工业纯]过氧化二-(2-乙基己基)二碳酸酯212252089过氧化二碳酸二-(2-乙基己基)酯[在溶液中,含量≤77%]212352089过氧化二碳酸二-(2-乙基己基)酯[含量≤42%,在水中均匀分布]206052090过氧化二碳酸二(异十三烷基)酯[工业纯]过氧化二(异十三烷基)二碳酸酯288952091过氧化二碳酸二(十四烷基)酯[工业纯]过氧化二(十四烷基)二碳酸酯259552091过氧化二碳酸二(十四烷基)酯[含量≤42%,在水中均匀分布]289252092过氧化二碳酸二-(十六烷基)酯[工业纯]过氧化二(十六烷基)二碳酸酯216452092过氧化二碳酸二-(十六烷基)酯[含量≤42%,在水中均匀分布]289552093过氧化二碳酸二(十八烷基)酯[含量≤87%,含有十八烷醇]过氧化二(十八烷基)二碳酸酯;过氧化二碳酸二硬脂酰酯259252094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工业纯]过氧化二环己基二碳酸酯215252094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含量≤91%,含水]215352095过氧化二碳酸-二-(4-叔丁基环己基)酯[工业纯]过氧化-二-(4-叔丁基环己基)二碳酸酯215452095过氧化二碳酸-二-(4-叔丁基环己基)酯[含量≤42%,在水中均匀分布]289452096过氧化二碳酸二苯甲酯[含量≤87%,含水]过氧化苄基二碳酸酯214952097过氧化二碳酸-二-(2-苯氧基乙基)酯[工业纯]过氧化-二-(2-苯氧基乙基)二碳酸酯305852097过氧化二碳酸-二-(2-苯氧基乙基)酯[含量≤85%,含水]3059 52098过氧化二-(3,5,5-三甲基-1,2-二氧戊环)[糊状物,含量≤52%]2597 52099过氧化蒎烯52100土荆芥油藜油;除蛔素;除蛔油。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化学品英文名:tert-butyl perbenzoate;tert-butyl peroxybenzoate供应商名称:天津****化工有限公司供应商地址:天津市**区**路**号**室供应商电话:4571-5858****邮编:248***供应商传真:4571-5858****电子邮件地址:4527**************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用于化学中间体、聚合引发剂。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加热可引起燃烧。
GHS危险性类别:有机过氧化物-D型;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B;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1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H320:造成眼刺激H242:加热可能起火H400:对水生生物毒性非常大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64:作业后彻底清洗……。
P210: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
禁止吸烟。
P220:避开/贮存处远离服装/…… /可燃材料。
P234:只能在原容器中存放。
P280:戴防护面具。
P273: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如非其预定用途。
应急响应:P305+P351+P338: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P337+P313:如仍觉眼刺激:求医/就诊。
P391:收集溢出物。
安全储存:P411+P235:贮存温度不超过…… °C/…… °F。
保持低温。
P410:防日晒。
废弃处置:P501:处置内装物/容器……物理和化学危险:易燃。
受撞击、磨擦,遇明火或其它点火源极易爆炸。
健康危害:本品对皮肤有刺激作用。
蒸气或雾对眼睛、黏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吸入、摄入或经皮吸收后对身体有害。
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毒性非常大。
其他危害:暂无资料。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物质混合物第四部分急救措施急救:-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危险化学品目录(2019版)二〇一五年二月说明一、危险化学品的定义和确定原则定义: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确定原则:危险化学品的品种依据化学品分类和标签国家标准,从下列危险和危害特性类别中确定:1.物理危险爆炸物:不稳定爆炸物、1.1、1.2、1.3、1.4。
易燃**体:类别1、类别2、化学不稳定性**体类别A、化学不稳定性**体类别B。
**溶胶(又称**雾剂):类别1。
氧化性**体:类别1。
加压**体:压缩**体、液化**体、冷冻液化**体、溶解**体。
易燃液体:类别1、类别2、类别3。
易燃固体:类别1、类别2。
自反应物质和混合物:A型、B型、C型、D型、E型。
自燃液体:类别1。
自燃固体:类别1。
自热物质和混合物:类别1、类别2。
遇水放出易燃**体的物质和混合物:类别1、类别2、类别3。
氧化性液体:类别1、类别2、类别3。
氧化性固体:类别1、类别2、类别3。
有机过氧化物:A型、B型、C型、D型、E型、F型。
金属腐蚀物:类别1。
2.健康危害急性毒性:类别1、类别2、类别3。
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A、类别1B、类别1C、类别2。
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类别2A、类别2B。
呼吸道或皮肤致敏:呼吸道致敏物1A、呼吸道致敏物1B、皮肤致敏物1A、皮肤致敏物1B。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类别1A、类别1B、类别2。
致癌性:类别1A、类别1B、类别2。
生殖毒性:类别1A、类别1B、类别2、附加类别。
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1、类别2、类别3。
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类别1、类别2。
吸入危害:类别1。
3.环境危害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1、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害:类别1、类别2、类别3。
危害臭氧层:类别1。
二、剧毒化学品的定义和判定界限定义:具有剧烈急性毒性危害的化学品,包括人工合成的化学品及其混合物和天然毒素,还包括具有急性毒性易造成公共安全危害的化学品。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过氧苯甲酸叔丁酯[77%<含量≤100%]化学品英文名:tert-butyl peroxy benzoate (more than 77%);tert-butyl perbenzoateCAS No.:614-45-9EC No.:210-382-2分子式:C11H14O3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液体。
遇热有火灾危险。
对眼睛有刺激性。
对水生物有剧毒, 使用适当的容器, 以预防污染环境。
| GHS 危险性类别根据GB 30000-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六部分),该产品分类如下:有机过氧化物,C型;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B;危害水生环境-急性毒性,类别1。
|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加热可能起火,造成眼刺激,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
预防措施:远离热源、热表面、火花、明火以及其它点火源。
禁止吸烟。
只能在原包装中存放。
保持低温。
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和等势联接。
作业后彻底清洗。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收集溢出物。
如仍觉眼刺激:求医/就诊。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安全储存: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防日晒。
分开存放。
废弃处置: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章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化学危险有爆炸性,遇热有火灾危险。
健康危害吸入该物质可能会引起对健康有害的影响或呼吸道不适。
意外食入本品可能对个体健康有害。
通过割伤、擦伤或病变处进入血液,可能产生全身损伤的有害作用。
本品对眼睛有轻微刺激。
眼睛直接接触本品可导致暂时不适。
环境危害本品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
请参阅 SDS 第十二部分。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四部分急救措施一般性建议:急救措施通常是需要的,请将本 SDS 出示给到达现场的医生。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
用大量肥皂水和清水冲洗皮肤。
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TBPB)是一种常见的过氧化物,被广泛应用于橡胶、塑料、化工等行业。
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TBPB在市场上有着广泛的需求和应用。
本报告将对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的市场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市场现状、需求情况、竞争格局和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市场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旨在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可靠的市场参考和决策依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报告将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详细分析。
第一部分将介绍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市场概况,包括其产能、产量、供需状况等方面的情况。
第二部分将重点分析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市场的需求情况,包括消费者群体、需求趋势、市场占有率等内容。
最后一部分将对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市场的竞争格局进行深入剖析,包括主要竞争对手、市场份额、市场竞争策略等方面。
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分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对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市场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包括市场概况、市场需求分析以及市场竞争格局的研究,旨在为相关产业和企业提供有益的市场信息和发展趋势,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同时提出合理的建议,以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和企业的可持续增长。
通过对市场的细致研究和分析,为行业发展和企业经营提供参考,同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4 总结总结:通过对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市场的分析,我们发现该市场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竞争格局也在不断变化。
市场发展趋势表明,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在未来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基于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竞争情况,我们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以期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发展,取得更好的市场地位。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对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市场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
2.正文2.1 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市场概况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TBPB)是一种常用的过氧化物稳定剂,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广泛应用于橡胶、塑料、涂料等领域。
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本表说明:1、本表只供危险化学品名录数据的参考查阅使用;具体查阅请以国家正式书面文件为准。
2、《名录》全文刊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公告2003年增刊》。
3、因本表数据的疏漏、错失而引起的相关经济法律等问题,本办公室不负任何责任。
编号名称别名UN号第1项氧化剂51001过氧化氢[含量>60%,特许的]双氧水201551001过氧化氢[20%≤含量≤60%]]双氧水201451002过氧化钠双氧化钠;二氧化钠1504 51003过氧化钾149151004过氧化锂147251005过氧化镁二氧化镁147651006过氧化钙二氧化钙145751007过氧化锶二氧化锶150951008过氧化钡二氧化钡144951009过氧化锌二氧化锌151651011超氧化物及其混合物,如:51011 超氧化钠三氧化二钠2547 51011 超氧化钾246651012三氟化溴174651013五氟化溴174551014五氟化碘249551015高氯酸[含酸50%~72%]过氯酸1873 51016高氯酸钙过氯酸钙145551017高氯酸铵过氯酸铵144251018高氯酸钠过氯酸钠150251019高氯酸钾过氯酸钾148951020高氯酸锂过氯酸锂51021高氯酸镁过氯酸镁147551022高氯酸钡过氯酸钡1447 51023高氯酸锶过氯酸锶1508 51024高氯酸铅过氯酸铅1470 51025高氯酸亚铁51026高氯酸银过氯酸银51028氯酸溶液[浓度≤10%] 2626 51029氯酸铵51030氯酸钠149551030氯酸钠溶液242851031氯酸钾148551031氯酸钾溶液242751032氯酸镁2723 51033氯酸铯51034氯酸锶1506 51035氯酸钡1445 51036氯酸钙1452 51036氯酸钙溶液2429 51037氯酸铜2721 51038氯酸锌1513 51039氯酸铊2573 51040氯酸银51043次氯酸钙[含有效氯>39%] 1748 51043漂粉精[含有效氯>39%]高级晒粉51043次氯酸钙混合物[含有效氯>39%] 51044次氯酸锂147151045次氯酸钡[含有效氯>22%] 2741 51046亚氯酸钠149651046亚氯酸钙145351047高锰酸钠过锰酸钠150351048高锰酸钾过锰酸钾;灰锰氧1490 51049高锰酸钙过锰酸钙145651050高锰酸钡过锰酸钡144851051高锰酸锌1515 51052高锰酸银过锰酸银51054硝酸锂2722 51055硝酸钠1498 51056硝酸钾1486 51057硝酸钙1454 51058硝酸铯1451 51059硝酸锶1507 51060硝酸钡1446 51061硝酸铍246451062硝酸锌151451063硝酸银149351064硝酸锆272851065硝酸铅146951068硝酸胍硝酸亚氨脲146751069硝酸铵[含可燃物≤0.2%] 194251070硝酸铵肥料[含可燃物≤0.4%] 2067~2072 51071亚硝酸铵51072亚硝酸锌铵151251073亚硝酸钾148851075高氯酸醋酐溶液过氯酸醋酐溶液51076过氧化氢尿素151151077二氯异氰尿酸246551078三氯异氰尿酸246851079四硝基甲烷151051501过氧化氢[含量8%~20%]双氧水2984 51502过氧化铅二氧化铅187251503过(二)碳酸钠246751504过硫酸铵高硫酸铵;过二硫酸铵1444 51504过硫酸钠高硫酸钠;过二硫酸钠1505 51504过硫酸钾高硫酸钾;过二硫酸钾149251505高硼酸钠过硼酸钠51506锰酸钾51507高铼酸铵过铼酸铵51508高铼酸钾过铼酸钾51509次氯酸钙混合物或水合物[含有效氯10%~39%] 2208 51509次氯酸钙[含有效氯10%~39%]51509次氯酸钙混合或水合物[含水量5.5%~10%],如:2880 51509 漂白粉51510溴酸钠149451510溴酸钾148451510溴酸镁147351510溴酸锶51510溴酸钡2719 51510溴酸锌2469 51510溴酸银51510溴酸镉51510溴酸铅51512高碘酸过碘酸;仲高碘酸51513高碘酸铵过碘酸铵51513高碘酸钡过碘酸钡51513高碘酸钠51513仲高碘酸钠仲过碘酸钠;一缩原高碘酸钠51513偏高碘酸钠51513高碘酸钾51513仲高碘酸钾仲过碘酸钾51513偏高碘酸钾偏过碘酸钾51515碘酸51516五氧化二碘碘酐51517碘酸铵51517碘酸钠51517碘酸钾51517碘酸钾合一碘酸碘酸氢钾;重碘酸钾51517碘酸钾合二碘酸51517碘酸锂51517碘酸钙51517碘酸锶51517碘酸钡51517碘酸锰51517碘酸铁51517碘酸锌51517碘酸银51517碘酸镉51517碘酸铅51519三氧化铬[无水]铬(酸)酐1463 51520重铬酸铵红矾铵1439 51520二水合重铬酸锂51520重铬酸钠红矾钠51520重铬酸钾红矾钾51520重铬酸铯51520重铬酸钡51520重铬酸铝51520重铬酸铜51520重铬酸锌51520重铬酸银51522硝酸镁1474 51522硝酸铝1438 51522硝酸铬2720 51522硝酸锰硝酸亚锰2724 51522硝酸铁硝酸高铁1466 51522硝酸镍硝酸亚镍2725 51522硝酸钴硝酸亚钴51522硝酸镍铵四氨硝酸镍51522硝酸铜51522硝酸氧锆硝酸锆酰51522硝酸铑51522硝酸钯51522硝酸镉51522硝酸镓51522硝酸铟51522硝酸铋51523硝酸镨51523硝酸钕51523硝酸钕镨硝酸镨钕1465 51523硝酸钐51523硝酸镝51523硝酸铒51523硝酸镧51523硝酸铈硝酸亚铈51523硝酸铈铵51523硝酸铈钠51523硝酸铈钾51523硝酸镱51523硝酸镥51523硝酸钇51525亚硝酸钠150051525亚硝酸钙51525亚硝酸钡51525亚硝酸镍272651526氧化银第2项有机过氧化物520012,2-过氧化二氢丙烷[含量≤27,带有惰性固体] 2178520022,5-二甲基-2,5-过氧化二氢己烷[含量≤82%,含水] 2174520032,2-双-(过氧化叔丁基)丙烷[在溶液中,含量≤52%] 2883520032,2-双-(过氧化叔丁基)丙烷[含量≤42%,带有惰性固体,带有A型稀释剂≥13%] 288520042,2-双-(过氧化叔丁基)丁烷[在溶液中,含量≤52%] 2111520052,5-二甲基-2,5-双-(过氧化叔丁基)己烷[工业纯] 2155520052,5-二甲基-2,5-双-(过氧化叔丁基)己烷[含量≤52%,带有惰性固体] 2156520062,2-双-(4,4-二叔丁基过氧化环己基)丙烷[含量≤42%,带有惰性固体] 2168520072,5-二甲基-2,5-双-(过氧化-2-乙基己酰)己烷[工业纯] 2157520082,5-二甲基-2,5-双-(过氧化-3,5,5-三甲基己酰)己烷[在溶液中,含量≤77%]2,5-二甲基-2,5-双-(过氧化异壬酰)己烷3060520092,5-二甲基-2,5-双-(过氧化苯甲酰)己烷[工业纯] 2172520092,5-二甲基-2,5-双-(过氧化苯甲酰)己烷[含量≤82%,带有惰性固体]; 2173520092,5-二甲基-2,5-双-(过氧化苯甲酰)己烷[含量≤82%,含水] 2959520101,1-双-(过氧化叔丁基)环己烷[工业纯] 2179520101,1-双-(过氧化叔丁基)环己烷[在溶液中,含量≤52%] 2897520101,1-双-(过氧化叔丁基)环己烷[在溶液中,52%<含量≤77%] 2180520101,1-双-(过氧化叔丁基)环己烷[含量≤42%,带有惰性固体,带有A型稀释剂≥13%] 2885520101,1-双-(过氧化叔丁基)环己烷[在溶液中,含量≤27%,带有A型稀释剂≥36%和乙基苯≥36%] 3069520111,1-双-(过氧化叔丁基)-3,3,5-三甲基环己烷[工业纯] 2145520111,1-双-(过氧化叔丁基)-3,3,5-三甲基环己烷[在溶液中,含量≤57%] 2146520111,1-双-(过氧化叔丁基)-3,3,5-三甲基环己烷[含量≤57%,带有惰性固体] 214752012过氧化乙酰磺酰环己烷[含量≤82%,含水≥12%]乙酰过氧化磺酰环己烷208252012过氧化乙酰磺酰环己烷[在溶液中,含量≤32%] 208352013过氧化双-(1-羟基环己烷)[工业纯] 2148520143,3,6,6,9,9-六甲基-1,2,4,5-四氧环壬烷[工业纯] 2165520143,3,6,6,9,9-六甲基-1,2,4,5-四氧环壬烷[在溶液中,含量≤52%] 2167520143,3,6,6,9,9-六甲基-1,2,4,5-四氧环壬烷[含量≤52%,带有惰性固体] 2166520152,5-二甲基-2,5-双-(过氧化叔丁基)-3-己炔[工业纯] 2158520152,5-二甲基-2,5-双-(过氧化叔丁基)-3-己炔[含量≤52%,带有惰性固体] 215952016过氧化氢异丙基异丙基过氧化氢52017过氧化氢叔丁基[含量≤80%,带有氢过氧化二叔丁基和/或A型稀释剂]过氧化氢第三丁基;过氧化叔丁醇209252017过氧化氢叔丁基[含量≤72%,含水] 209352017过氧化氢叔丁基[72%<含量≤90%,含水] 209452017过氧化氢叔丁基[含量≤82%,含水≥7%,含氢过氧化二叔丁基≥9%]] 307552018过氧化氢叔戊基[在溶液中,含量≤88%,含水≥6%] 3067520191,1,3,3-四甲基丁基过氧化氢[工业纯]过氧化氢叔辛基216052020过氧化氢异丙苯[工业纯]过氧化羟基茴香素;枯基过氧化氢211652021过氧化氢二异丙(基)苯[在溶液中,含量≤72%] 217152022过氧化氢二叔丁基异丙(基)苯52023过氧化氢蒎烷[工业纯]过氧化氢-2,6,6-三甲基降蒎基2162 52024过氧化氢(对)孟烷[工业纯] 212552025过氧化氢四氢化萘[工业纯] 213652026过氧化二叔丁基[工业纯] 210252027过氧化叔丁基苯[工业纯]52028过氧化叔丁基异丙(基)苯[工业纯] 2091520291,3-双-(2-叔丁基过氧化异丙基)苯[工业纯] 2112 520291,3-双-(2-叔丁基过氧化异丙基)苯[含量>42%,带有惰性固体] 520291,4-双-(2-叔丁基过氧化异丙基)苯[工业纯]520291,4-双-(2-叔丁基过氧化异丙基)苯[含量>42%,带有惰性固体] 52030过氧化二异丙苯[工业纯]过氧化二枯基;硫化剂DCP212152030过氧化二异丙苯[含量>42%,带有惰性固体]52031过氧化异丁基甲基甲酮[在溶液中,含量≤62%,带有A型稀释剂] 212652031过氧化异丁基甲基甲酮[含A型稀释剂≥19%和含甲基异丁基酮≥19%]52032过氧化甲乙酮[在溶液中,含量≤45%,含有效氧≤10%]过氧化丁酮液;催化剂糊M255052032过氧化甲乙酮[在溶液中,含量≤52%,含有效氧>10%] 256352032过氧化甲乙酮[在尼龙酸二异丁酯中,含量≤40%,含有效氧≤8.2%] 306852033过氧化乙酰丙酮[在溶液中,含量≤42%,含水≥8%,含A型稀释剂≥48%,含有效氧≤4.7%] 208052033过氧化乙酰丙酮[糊状物,含量≤32%,含溶剂≥44%,含水≥9%,带有惰性固体≥11%] 306152034过氧化环己酮[在溶液中,含量≤72%,含有效氧≤9%] 211852034过氧化环己酮[含量≤91%,含水] 211952034过氧化环己酮[糊状物,含量≤72%,含有效氧≤9%] 289652034过氧化环己酮浆,如:52034 催化剂糊H52034 催化剂糊HCH52035过氧化甲基环己酮[在溶液中,含量≤67%] 352036过氧化二丙酮醇[在混合物中,含量≤57%,含水≥8%,含二丙酮醇≤26%,含过氧化氢≤9%,含有效氧≤10%] 216352037过氧化(二)乙酰[在溶液中,含量≤27%] 208452038过氧化(二)丙酰[在溶液中,含量≤27%] 213252039过氧化(二)异丁酰[在溶液中,含量≤52%] 218252040过氧化(二)正辛酰[工业纯] 212952041过氧化(二)正壬酰[工业纯] 213052042过氧化(二)异壬酰[工业纯]过氧化二-(3,5,5-三甲基己酰)2128 52043过氧化(二)癸酰[工业纯] 212052044过氧化十二(烷)酰[工业纯]过氧化(二)月桂酰;引发剂B2124 52044过氧化十二(烷)酰[含量≤42%,在水中均匀分布] 2893 52045过氧化(二)苯甲酰[工业纯] 208552045过氧化(二)苯甲酰[含量>52%,带有惰性固体] 2085 52045过氧化(二)苯甲酰[糊状物,含量≤72%] 208752045过氧化(二)苯甲酰[77%<含量<95%,含水] 208852045过氧化(二)苯甲酰[32%≤含量≤52%,带有惰性固体] 208952045过氧化(二)苯甲酰[含量≤77%,含水] 209052045过氧化(二)苯甲酰[含量≤62%,带有惰性固体≥28%,含水≥10%] 307452045过氧化(二)苯甲酰油膏52046过氧化二-(2-甲基苯甲酰)[含量≤87%,含水]过氧化二-(邻甲基苯甲酰)259352047过氧化二-(2-氯苯甲酰)[含量≤77%,含水]过氧化二-(邻氯苯甲酰)52047过氧化二-(4-氯苯甲酰)[含量≤77%,含水]过氧化二-(对氯苯甲酰)211352047过氧化二-(4-氯苯甲酰)[糊状物,含量≤52%] 211452047过氧化二-(4-氯苯甲酰)[在溶液中,含量≤52%] 211552048过氧化二-(2,4-二氯苯甲酰)[含量≤77%,含水]2,4,2,4-四氯过氧化二苯甲酰;硫化剂DCBP213752048过氧化二-(2,4-二氯苯甲酰)[糊状物,含量≤52%] 213852048过氧化二-(2,4-二氯苯甲酰)[在溶液中,含量≤52%] 213952049过氧化乙酰苯甲酰[在溶液中含量≤45%]乙酰过氧化苯(甲)酰208152050过甲酸过蚁酸52051过乙酸[含量≤43%,含水≥5%,含乙酸≥35%,含过氧化氢≤6%,含有稳定剂]过醋酸;过氧化乙酸;乙酰过氧化氢213152051过乙酸[含量≤16%,含水≥39%,含乙酸≥15%,含过氧化氢≤24%,含有稳定剂] 304552052过氧化(二)丁二酸[工业纯]过氧化双丁二酸;过氧化丁二酰;过氧化(二)琥珀酸213552052过氧化(二)丁二酸[含量≤72%,含水] 296252053双过氧化壬二酸[含量≤27%,含壬二酸≥13%,含硫酸钠≥53%] 295852054双过氧化十二烷二酸[含量≤42%,含硫酸钠≥56%] 306352055过氧化氢苯甲酰过苯甲酸52056过氧化-3-氯苯甲酸[57%<含量≤86%,带有3-氯苯甲酸]过氧化间氯苯甲酸275552056过氧化-3-氯苯甲酸[含量≤57%,含水和3-氯苯甲酸] 308152057过苯二甲酸52058叔丁基过苯二甲酸第三丁基过苯二甲酸52059过氧化乙酸叔丁酯[在溶液中,52%<含量≤77%]过氧化醋酸叔丁酯;过氧化叔丁基乙酸酯209552059过氧化乙酸叔丁酯[在溶液中,含量≤52%] 209652060过氧化二乙基乙酸叔丁酯过氧化二乙基醋酸叔丁酯;过氧化叔丁基二乙基乙酸酯52060过氧化二乙基乙酸叔丁酯[工业纯] 214452060过氧化二乙基乙酸叔丁酯[在溶液中,含量≤33%,带有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33%] 2551520613,3-双-(过氧化叔丁基)丁酸乙酯[工业纯] 2184520613,3-双-(过氧化叔丁基)丁酸乙酯[在溶液中,含量≤77%] 2185520613,3-双-(过氧化叔丁基)丁酸乙酯[含量≤52%,带有惰性固体] 259852062过氧化异丁酸叔丁酯[在溶液中,52%<含量≤77%]过氧化叔丁基异丁酸酯214252062过氧化异丁酸叔丁酯[在溶液中,含量≤52%] 2562520634,4-双-(过氧化叔丁基)戊酸正丁酯[工业纯] 2140520634,4-双-(过氧化叔丁基)戊酸正丁酯[含量≤52%,带有惰性固体] 214152064过氧化新戊酸叔丁酯[在溶液中,67%<含量≤77%]过氧化叔丁基新戊酸酯211052064过氧化新戊酸叔丁酯[在溶液中,含量≤67%] 304752065过氧化新戊酸叔戊酯[在溶液中,含量≤77%]过氧化叔戊基新戊酸酯295752066过氧化新戊酸异丙基苯酯[在溶液中,含量≤77%]过氧化异丙苯基新戊酸酯;过氧化新戊酸枯基酯296452067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工业纯]过氧化叔丁基-2-乙基己酸酯214352067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含量≤31%,含2,2-二-(过氧化叔丁基)丁烷≤36%,含钝感剂≥33%] 288652067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含量≤12%,含2,2-二-(过氧化叔丁基)丁烷≤14%,含A型稀释剂≥14%,带有惰性固体≥60%] 288752067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在溶液中,含量≤52%] 288852068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戊酯[工业纯]过氧化叔戊基-2-乙基己酸酯239852069过氧化-2-乙基己酸-1,1,3,3-四甲基丁酯[工业纯]过氧化-1,1,3,3-四甲基丁基-2-乙基乙酸酯;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辛酯216152070过氧化-3,5,5-三甲基己酸叔丁酯[工业纯]过氧化异壬酸叔丁酯;过氧化叔丁基-3,5,5-三甲基己酸酯210452071过氧化新癸酸叔丁酯[工业纯]过氧化叔丁基新癸酸酯259452071过氧化新癸酸叔丁酯[在溶液中,含量≤77%] 217752072过氧化新癸叔戊酯[在溶液中,含量≤77%]过氧化叔戊基新癸酸酯289152073过氧化新癸酸异丙基苯酯[在溶液中,含量≤77%]过氧化异丙苯基新癸酸酯;过氧化新癸酸枯基酯296352074过氧化丁烯酸叔丁酯[在溶液中,含量≤77%]过氧化叔丁基丁烯酸酯;过氧化巴豆酸叔丁酯218352075过氧化顺式丁烯二酸叔丁酯[工业纯]过氧化叔丁基顺式丁烯二酸酯;过氧化马来酸叔丁酯209952075过氧化顺式丁烯二酸叔丁酯[在溶液中,含量≤52%] 210052075过氧化顺式丁烯二酸叔丁酯[糊状物,含量≤52%] 210152076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过氧化叔丁基苯甲酸酯52076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工业纯] 209752076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在溶液中,含量>77%] 209752076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在溶液中,含量≤77%] 209852076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含量≤52%,带有惰性固体] 289052077过氧化苯甲酸叔戊酯[在溶液中,含量≤92%] 304452078过氧化邻苯二甲酸叔丁酯[工业纯]过氧化叔丁基邻苯二甲酸酯210552079双-(过氧化叔丁基)邻苯二甲酸酯[工业纯] 210652079双-(过氧化叔丁基)邻苯二甲酸酯[在溶液中,含量≤52%] 210752079双-(过氧化叔丁基)邻苯二甲酸酯[糊状物,含量≤52%] 210852080过氧化异丙基碳酸叔丁酯[在溶液中,含量≤77%]叔丁基过氧化异丙基碳酸酯210352081过氧化十八烷酰碳酸叔丁酯[工业纯]叔丁基过氧化硬脂酰碳酸酯3062520822,4,4-三甲基戊基-2-过氧化苯氧基乙酸酯[在溶液中,含量≤37%]2,4,4-三甲基戊基-2-过氧化苯氧基醋酸酯2961520833-过氧化叔丁基-3-邻羟甲基苯甲酸酯[工业纯]3-过氧化叔丁基-3-苯基酞酯259652084过氧化二碳酸二乙酯[在溶液中,含量≤27%]过氧化二乙基二碳酸酯217552085过氧化二碳酸二正丙酯[工业纯]过氧化二正丙基二碳酸酯217652086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工业纯]过氧化二异丙基二碳酸酯213352086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在溶液中,含量≤52%] 213452087过氧化二碳酸二正丁酯[在溶液中,含量≤52%]过氧化二正丁基二碳酸酯216952087过氧化二碳酸二正丁酯[在溶液中,含量≤27%] 217052088过氧化二碳酸二仲丁酯[工业纯]过氧化二仲丁基二碳酸酯215052088过氧化二碳酸二仲丁酯[在溶液中,含量≤52%] 215152089过氧化二碳酸二-(2-乙基己基)酯[工业纯]过氧化二-(2-乙基己基)二碳酸酯212252089过氧化二碳酸二-(2-乙基己基)酯[在溶液中,含量≤77%] 212352089过氧化二碳酸二-(2-乙基己基)酯[含量≤42%,在水中均匀分布] 206052090过氧化二碳酸二(异十三烷基)酯[工业纯]过氧化二(异十三烷基)二碳酸酯288952091过氧化二碳酸二(十四烷基)酯[工业纯]过氧化二(十四烷基)二碳酸酯259552091过氧化二碳酸二(十四烷基)酯[含量≤42%,在水中均匀分布] 289252092过氧化二碳酸二-(十六烷基)酯[工业纯]过氧化二(十六烷基)二碳酸酯216452092过氧化二碳酸二-(十六烷基)酯[含量≤42%,在水中均匀分布] 289552093过氧化二碳酸二(十八烷基)酯[含量≤87%,含有十八烷醇]过氧化二(十八烷基)二碳酸酯;过氧化二碳酸二硬脂酰酯259252094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工业纯]过氧化二环己基二碳酸酯215252094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含量≤91%,含水] 215352095过氧化二碳酸-二-(4-叔丁基环己基)酯[工业纯]过氧化-二-(4-叔丁基环己基)二碳酸酯215452095过氧化二碳酸-二-(4-叔丁基环己基)酯[含量≤42%,在水中均匀分布] 289452096过氧化二碳酸二苯甲酯[含量≤87%,含水]过氧化苄基二碳酸酯214952097过氧化二碳酸-二-(2-苯氧基乙基)酯[工业纯]过氧化-二-(2-苯氧基乙基)二碳酸酯305852097过氧化二碳酸-二-(2-苯氧基乙基)酯[含量≤85%,含水] 3059 52098过氧化二-(3,5,5-三甲基-1,2-二氧戊环)[糊状物,含量≤52%] 2597 52099过氧化蒎烯52100土荆芥油藜油;除蛔素;除蛔油。
《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生产工艺流程探讨》1. 引言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TBPB)是一种重要的有机过氧化物,广泛应用于聚合物材料、生物医药、食品添加剂等领域。
其生产工艺流程对产品质量和产量的影响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TBPB生产工艺进行全面评估,带领读者深入了解生产工艺流程的深度和广度。
2. TBPB生产工艺概述TBPB是通过对苯甲酸叔丁酯进行过氧化反应而得到的。
在工业上,TBPB的生产通常采用叔丁醇过氧化法,通过将苯甲酸叔丁酯与过氧化氢反应制得TBPB。
3. TBPB生产工艺流程的详细探讨3.1 原料准备阶段在TBPB的生产过程中,苯甲酸叔丁酯和过氧化氢是两种重要的原料。
前者通过酯化反应从甲酸和叔丁醇合成,后者通过氢氧化工艺制备。
3.2 过氧化反应阶段过氧化反应是TBPB生产的核心环节。
该反应需要通过添加催化剂、控制温度和压力等参数来实现高效产出,并且需要考虑产品纯度和收率的平衡。
在工业生产中,选择合适的反应器和循环系统也是至关重要的。
3.3 产品精制阶段产物精制包括对反应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采用适当的提纯工艺技术可以提高TBPB产品的质量,并降低成本。
4. 对TBPB生产工艺的个人理解TBPB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过氧化物,在各个行业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学习TBPB生产工艺流程,我意识到其中的复杂性和技术难度。
只有充分理解每个环节的重要性,才能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5. 总结通过本文对TBPB生产工艺流程的探讨,我对这一工艺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从原料准备到过氧化反应再到产品精制,整个工艺流程都需要精益求精,以确保TBPB产品的高质量和高产量。
对于相关行业的技术人员来说,熟悉并掌握TBPB生产工艺是至关重要的。
6. TBPB生产工艺的优化与改进在工业生产中,不断优化和改进TBPB生产工艺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引入新的催化剂、改进反应条件和提升产品分离技术,可以有效提高TBPB的产量和质量。
还可以探索新的废弃物处理方法,实现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TBPB)
简称:CP-02
代号:引发剂C
分子式:C11H14O3,分子量194.22
有效氧量≥8.07%,含量≥98.5%,比重1.035--1.048,折射率1.4955
物化性质:无色液体,凝固点8.5度,沸点112度,相对密度1.021闪点93度,室温下稳定,溶于醇.醚.酯和酮,不溶于水,略有芳香味,自催化分解
温度60度理论有效氧含量8.24%.
主要用途:1、在丙烯酸酯类的聚合工艺中代替偶氮类引发剂,降低树脂中的毒性,也是醋酸乙烯酯的聚合引发剂;
2、是不饱和聚酯的高温固化剂,该产品广泛使用于玻璃钢、涂料、胶粘剂等不饱和聚酯的固化过程中。
如SMC、BMC、DMC的成型工业中,还是不饱和聚酯高温固化首选固化剂,对模压成型和拉挤成型都有十分理想固化效果,还能和BPO、TBPEH、CH等引发剂组成复配引发剂体系效果更佳;
拉挤所用的固化剂历经早期从美国引进设备带来的配方TBPB(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MEKP(过氧化甲乙酮),台商带进来、目前使用较多的TBPB+BPO(过氧化苯甲酰),后者比前者拉挤速度提高40%~60%;现在TBPB+TBPO(过氧化异辛酸叔丁酯)正推广中,其拉挤速度可较第二种快50%,且型材表面质量有所提高。
BPPD(过
氧化二碳酸二苯氧乙基酯)被称为新型拉挤高效固化剂,可单独或与TBPB和(或)BPO同时使用。
在模温T1=85~140℃、T2=130~170℃拉挤速度可达2m/min。
3、是大部分橡胶的良好硫化剂。
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生产工艺流程【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生产工艺流程】导语: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tert-butyl peroxybenzoate)是一种重要的高效有机过氧化物,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中的聚合反应、固化剂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的生产工艺流程,以及我个人对该工艺的认识和理解。
一、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简介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是一种有机过氧化物,化学式为C10H14O3,分子量为182.22,呈无色或微黄色的液体。
该物质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较高的分解温度,是一种常用的自由基引发剂和固化剂。
由于其可以提供高效的自由基,广泛应用于合成树脂、聚合物固化、橡胶加工等领域。
二、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的生产工艺流程1. 原料准备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的主要原料有苯甲酸、叔丁醇和过氧化氢。
2. 酯化反应将苯甲酸与叔丁醇按一定的配比加入反应釜中,并加入合适的酯化催化剂,例如硫酸。
反应釜中通过搅拌和加热的方式进行混合反应,使苯甲酸与叔丁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
3. 过氧化反应将酯化反应得到的产物加入反应釜中,并逐渐滴加过氧化氢溶液。
在适当的温度下,过氧化氢与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更稳定的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
4. 精馏和纯化通过精馏方法将反应物中的杂质去除,使得产物纯度达到要求。
通过减压蒸馏来得到高纯度的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
三、个人观点与理解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过氧化物,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合成树脂领域,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可以作为高效的自由基引发剂,促进树脂的聚合反应,提高树脂的性能和品质。
在聚合物固化领域,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可以作为固化剂,提供自由基引发反应,实现聚合物的固化和交联,从而使其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和耐久性。
在橡胶加工领域,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也可以用作橡胶的交联剂,提高橡胶的硬度和强度。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的生产工艺流程。
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MSDS
1. 别名:叔丁基过苯甲酸酯;过苯甲酸叔丁酯;过氧化叔丁基苯甲酸酯
2. 英文名:tert-buty1 perbenzoate; tert-buty1 peroxybenzoate
3. CAS No: 614-45-9
4. 物理性质:无色至微黄色液体,略有芳香味。
不溶于水,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沸点(℃)8 熔点(℃)112
相对密度(水=1) 1.02 闪点(℃)93
5. 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不稳定,遇水分解,室温下稳定,对撞击不敏感,对钢和铝无腐蚀开始分解温度约60℃,建议贮存温度低于25℃,贮存期(低于25℃)6个月禁配物:还原剂、易燃和可燃物
避免接触的条件:震动、撞击、受热
聚合危害:不聚合
6. 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5.2类有机过氧化物
燃爆危险:易燃。
受撞击、摩擦,遇明火或其他点火源极易爆炸。
健康危害:无毒,对皮肤有刺激作用。
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吸入、摄入或经皮吸收后对身体有害。
7.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如有不适,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脸,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饮水,禁止催吐。
就医。
8.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混合物。
干燥时经震动、撞击会引起爆炸。
与还原剂、促进剂、有机物、易燃物、酸类或胺类物品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经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禁禁止用砂土压盖。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