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 格式:pdf
- 大小:305.65 KB
- 文档页数:4
嗣科学教育家2008与E6,E l第6期学术性实践性理论性187-●●●_●●-●●●●-●-●●●●●●■…■●■●-●■●●‘‘●●■●…-■●●●■●●●●●●●●…■-●●●●●---●●●●●●●●●●-●●●●●●--●●-…●●■●●●●●●●■…●●●…●‘●●●●●…-●●●●●●●●●●●●●‘●●■●●●●●●●●●●…●●‘●●--■●-●●●●■●●●--●--…●●--●●■●●●-o-■●●●●‘●●●●●…●●●●…-●●…●●●■●●●…●●●●●●●●-●●●-●■●●■■■■●●■●●●---●●-●-o…●●●●●●●■…●■●●●●‘●●●●●●●…●●●●●●-■●●●-●●--■●●●●●■●■●●…●■●-●●●-●●●●●-●浅谈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昊高翔龙小胖(井冈山大学t t理学院江西吉安343009)【摘要】随着普通高校由过去的精荚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化,现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巳不能完全适合当前高校的发展。
针对普通高校的教学现状,我们提出了高等数学课分层次教学方法,并阐述了高等数学分层教学理论依据以及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次教学。
【关键词】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l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高等数学是高等院校大多数专业的一门基础工具课程。
学好这门课程不仅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对学生数学方法的掌握、思维能力的培养、严谨治学态度的养成、科学世界观的确立都有重要意义。
高等数学也是大多数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统考课程,在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中占有重要地位。
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是关系到学生以后继续深造和发展的大问题。
因此,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使所有学生都能学好这门课程显特别重要。
近几年高校扩招后,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这对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提高国民的素质具有重大意义。
数学分层教学案例分析一、背景数学是许多学科的基础,对于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学生的背景、兴趣、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传统的大班教学往往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这使得一些学生感到数学困难,而另一些学生则觉得数学过于简单,缺乏挑战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学校开始实施分层数学教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二、分层教学简介分层教学是一种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兴趣等因素将其分为不同层次,然后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旨在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三、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个数学分层教学的案例分析:1、案例一:一个高级层次的学生,由于其出色的数学基础和快速的学习能力,他觉得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过于简单,不能满足其需求。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为该学生提供了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资源,如大学先修课程、数学竞赛等,以激发其学习热情和挑战更高难度的勇气。
2、案例二:一个初级层次的学生,由于其数学基础较差,对数学感到困惑和恐惧。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从基础开始,为该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辅导和练习机会。
同时,鼓励该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其他学生分享学习经验,增强其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四、结论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分层数学教学对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具有积极的作用。
对于高水平的学生,分层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挑战和学习机会;对于低水平的学生,分层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辅导。
因此,分层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案例一、引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常常被忽视。
然而,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学习方式和节奏。
为了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我们尝试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旨在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环境和挑战,以促进他们的数学能力提升。
以下是一个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案例。
《高职生高等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结题报告一、背景与任务针对目前高职生源的不同,学生在数学基础、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上存在较大差异,而目前我们的教学基本是按教学大纲、教材的统一要求,采用大班授课形式进行,教学效果比较差。
基于上述背景,探索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形式,成为当务之急。
分层教学,就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实施教学的一种手段。
分层教学是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训练,分层辅导,分层评价,以做到教学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
本课题由基础部理科教研室申请并承担,在学院教务处的指导配合下由基础部理科教研室课题组成员共同完成,课题名称是“高职生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课题内容是探索高职生高等数学课程分层教学的新思路和实施办法,并在04级新生入学后进行高等数学分层教学实践。
内容包括:分层的标准、分层的方法及实施策略研究;分层教学的师资配备;分层教学的教学目标设置,分层教学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探讨;以及教材建设研究;二、课题研究的现状和意义分层教学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高中与初中阶段,高等职业学校的分层教学尚处于探索阶段,而《高等数学》的分层教学,只在少数几个本科院校作过尝试。
我们开展高职《高等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研究,意在解决我校高职《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困惑,以适应我校《高等数学》教学实际,达到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更好的实现教学的最大功效,进一步推进我院教研教改工作。
在我院高职学生中实施高等数学分层教学改革,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合理调配时间和精力,安排好专业课与基础课的学习,减少以往严重抄作业、旷课等现象。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更恰当的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选用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制定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以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再认识【摘要】文中前两部分从不同方面对我们课题组所做的主要探索与实践进行了阐述,作为结题项目,本文就结题过程中的问题和思考谈一些再认识。
【关键词】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模式1 研究的内容针对我校实际情况,我们从教学管理、教学大纲、教材建设和学生实际情况以及考核机制这五个方面作为主要内容进行了研究。
1.1 根据分层教学的需要和教学的实践,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现有的教学大纲,使之适应学生培养需要1.2 搞好教材选用和教材建设1.3 根据我院的不同专业的实际情况划分高等数学的教学层次并使之模块化1.4 结合高等数学的不同教学层次对相应的学生根据入校成绩进行分类1.5 建立与分层次教学相适应的试题库通过分层教学改革与实践已实现根据学生数学基础与不同需求因材施教、因材施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应用数学知识的主动性,循序渐进使所有学生都能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受益,以期培养出合格的面向21世纪的人才。
2 研究中我们解决了下几个关键问题2.1 如何进行相应的学籍管理2.2 如何处理应用能力的培养与应试(如考研)的矛盾2.3 如何处理课时减少而信息量要相对较大增加的矛盾2.4 怎样将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教育贯穿高等数学教学的全过程3 效果分析3.1 通过“分层次教学”实验研究,较深入的探讨了教学规律由于我们的教师在分层教学上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充分落实“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观点,对于每一个教学进度进行讨论,尽量做到备教材、备学生相结合。
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教师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情感因素的重要作用;掌握认知规律,解决认知矛盾;讲究科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形成了一批成功的教学经验成果。
3.2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我校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改革走过了一段漫长的路程。
从开始的小规模分层到现在的大规模分层,从静态分层到动态管理,从内容、要求、方法的单一到多层次,经历了长时间的探索,也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分层教学模式浅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理工科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具有极高的教学难度和综合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针对这一问题,高职院校开始尝试引入高等数学分层教学模式。
分层教学模式是指将学生按照其数学水平和学习能力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分别进行授课和辅导。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1.2 研究目的具体而言,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分层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分层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通过分层教学模式,可以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研究分层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将来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推动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1.3 研究意义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习背景和不同的学科特长,他们的数学基础水平参差不齐。
采用高等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设计不同难度和深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在不同层次上的全面发展。
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以实践应用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高等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高等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分层教学,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为学生提供更个性化、灵活化的学习环境,实现教育教学的双赢。
【研究意义】2. 正文2.1 高等数学分层教学模式概述高等数学分层教学模式是指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以实现个性化教学和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
[收稿时间]2019-01-30[基金项目]2018年无锡太湖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强化过程考核和PBL 教学的高等数学分层教学实践(项目编号:JGYJ2018032)。
[作者简介]周轶丽(1982-),女,江苏无锡人,讲师,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通讯作者:孙曦浩(1981-),男,江苏无锡人,副教授,基础课教学部数学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生态建模、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摘要]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的问题日益突出,传统教学形式已难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于是,遵循“因材施教”原则,以“循序渐进,注重实效”为准绳的高等数学分层教学法应运而生。
本研究以2015年起实施的“横向分类,纵向分层”教学实践为例,分析总结了高等数学分层教学的成效,期盼能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高等数学教学提供一种思路。
[关键词]分层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0)01-0034-032020年1University Education近年来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使得入学学生文化基础良莠不齐,特别是数学基础更是参差不齐。
但高等教育应以教学质量为核心,招生规模的扩大不能以牺牲教学质量为代价,因此如何有效避免教学质量的下滑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探讨的问题[1]。
高等数学课程本身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等特点,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新生学习起来感觉较难。
在当今社会多元化多层次的趋势下,传统一刀切的教学形式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从而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而有的学生“吃不消”的现象[2]。
无锡太湖学院作为江苏省、无锡市重点共建的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在校生规模已经达到16000人,与日益增加的学生数相对应,高等数学课程大班化、课程内容传统“齐步走”的形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对高职院校“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法的思考[摘要]分层次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一些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得到了广泛运用。
文章论述了分层次教学法的内涵及其与分类教学的关系,分析了影响分层次教学法运用于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三个因素,阐述了分层次教学法在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实际运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法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不大,出现了厌学情绪和应付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高数教师一定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这门课的教学效果。
作为被许多人津津乐道的分层次教学法,有很多人研究并将其运用到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
但是这些探讨基本属于理论层面,忽略了许多具体的、实际的问题。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分层次教学法运用于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可操作性和实际运用提出一些新的看法,目的是启发广大高数教师对分层次教学法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更好地服务于高职“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
一、分层次教学法的内涵及其与分类教学的关系分层次教学的思想古已有之。
孔子“因材施教”的理念就是分层次教学法的范例。
现代的分层次教学法首先在西方国家兴起,20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在多个领域展开了教育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学界一般认为,分层次教学法是指按照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将学生编制为不同的班级,各班级按照学生的学习基础采取灵活的授课方式,最终达到所有学生都能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这种教学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照顾到了不同层次学生课程接受能力的不同,因此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欢迎。
分层次教学和分类教学有明显的区别和联系。
分层次是针对同一个类型进行的,如果考虑了不同的学科背景、专业要求和学习目的等因素,针对的是不同类型的学生,不在同一个类型之内的这种区分不能叫作分层次。
分层次教学是在相同学科背景、学习目的和应用范围的学生中间进行的。
分层次,就意味着对同类性质的人群进行区别对待,据此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并且根据每个层次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科基础和学习兴趣等不同的情况,依据学生已有的条件从教学基础上进行大概的分类,然后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最后达到共同的教学目的。
浅析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次教学[摘要]数学作为多学科共同使用的精确的科学语言,在学校课程体系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
文章着重研究了在数学教学中分层次教学的可行性、实施方案以及保障措施,并指出这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模式将带来更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实施方案保障措施一、分层次教学的内涵、目的及其可行性分析分层次教学的教学模式,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思想,它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所有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
或者说分层次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
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
分层次教学指导思想包括以下三点主要内容:第一,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
根据学生的差异,教也可以是分层的。
第二,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包括学习困难学生在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充分发展潜能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为代价来求得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形成一种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机制。
第三,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可供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
学生的主体性不仅表现为他是教学过程中学的主体,而且表现为他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成为“教”的主体。
因此,教学中要努力创设一种合作学习的氛围,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积极互动关系的建立。
作为高校主要公共课之一的高等数学,在当前形势下暴露的问题更多。
如自然班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教师的教学速度和进度不好控制,课堂教学容量大小难以掌握,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等等。
这些问题导致教和学的难度加大,普遍出现了“教师不会教,好学生吃不饱,次学生吃不了”的局面,学生的学习成绩整体呈下滑趋势,重修率越来越高,因此实施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