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系统技术方案

系统技术方案

系统技术方案
系统技术方案

机房环境设备智能测控系统

技术方案

目录

一、机房环境设备智能测控系统综述 (1)

1.1 工程概况 (1)

1.2 设计依据 (1)

1.3 设计原则 (2)

1.4 系统检测指标 (3)

二、机房环境设备智能测控系统简介 (3)

2.1 系统简介 (3)

2.2 系统特点 (4)

三、机房环境设备智能测控系统的结构 (5)

3.1 测控中心(SC) (6)

3.2 测控模块(SM ) (6)

四、本次机房环境设备智能测控系统设计方案 (8)

4.1 温湿度检测 (8)

4.2 烟雾检测 (9)

4.3 温度检测................................................................. 1..0 .

4.4 消防报警检测............................................................. 1 0

4.5 市电电量参数检测......................................................... 1..1 .

4.6 UPS 检测................................................................ 1..1 .

五、机房环境设备智能测控系统的功能特点 (13)

5.1 多功能数据显示........................................................... 1..3 .

5.2 报警管理................................................................. 1..3 .

5.3 曲线查看功能............................................................. 1 (6)

5.4 综合管理功能............................................................. 1 (7)

5.4.1 安全管理............................................................... 1 (7)

5.4.2 个性化管理............................................................. 1 (7)

六、售后服务措施及承诺 (18)

6.1 维护服务定义............................................................. 1 (8)

6.2 技术支持................................................................. 1..8 .

6.3 技术服务承诺............................................................. 1 (8)

七、用户培训计划 (19)

7.1 培训内容................................................................. 1..9 .

机房环境设备智能测控系统综述

1.1 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机房环境设备智能测控系统;

项目地点:;

项目内容:

(1) 温湿度检测:检测机房1 个区域的温湿度;

(2) 烟雾检测:检测机房1 个区域、1 个配电柜、1 个电池柜和4 个机柜的烟雾浓度

情况;

(3) 温度检测:检测1 个配电柜、1 个电池柜和4 个机柜的温度情况;

(4) 消防报警检测:检测消防报警控制器的报警信号;

(5) 市电电量参数检测:检测1 路市电供电的电量参数;

(6) UPS检测:检测1台UPS的工作状态、工作参数和报警信息等;

(7) 现场报警:汉语语音提示报警、显示屏幕提示报警;

(8) 远程报警:电话拨号汉语语音报警和手机汉字短信报警;

(9) 远程浏览:通过网络实现远程查看测控系统的显示界面;

1.2 设计依据

(1 )根据招标书中用户对机房环境设备测控项目的要求

( 2)《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GB9361-82

( 3)《计算机站场地技术条件》GB2887-89

( 4)《计算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 5)《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GBJ79-85

(6)《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7)《电子计算机场通用规范》GB/T2887-2000

1.3 设计原则

(1 )先进性

系统软件、硬件均采用国际/ 国内在技术上、市场上成熟的专业厂家产品。

(2 )准确性

采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和精密传感器技术,准确采集和检测系统各项运行参数。数据采集通信采用校验、滤波、多次确认和加权平均等多种容错技术处理方法,以保证其所采集数据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3 )稳定性

系统设计充分考虑了系统运行稳定的重要性,故软件和硬件设计采用了高度集成和模块化,使系统具有良好的电磁兼容性,确保系统长期稳定地运行。

(4 )可靠性

系统各模块间互相独立,互不干扰,将故障影响范围降至最小,保障系统全天候正常运行。各项参数变化的灵敏度可进行调整设定,确保机房环境和设备各项参

数变化引起的报警得到响应。系统的各种报警信息均可经多次确认才发出,紧急事件可以减少确认次数,从而提高报警信息的可靠性。

(5 )可扩充性

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有利于系统扩容与扩展,扩展成本低廉。可任意增减环境和设备各项参数的检测,并有与其它应用程序的接口。

(6)易使用性

系统采用可视化界面设计、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显示器上一目了然地看见系

统环境和设备运行的各项参数,并有在线帮助系统和报警智能分析提示系统,使用操作简单方便。

(7 )易维护性系统硬件设计采用了集成化和模块化,软件设计采用模块化可视化,使得系统的维护相当简单和容易。

(8 )低成本性系统硬件和软件由于使用模块化和结构化设计,使得系统的设计成本、材料成本和系统运行成本降低,设备选型性价比高,减少用户投资。

1.4 系统检测指标

★UPS 参数检测:根据UPS 通信协议提供的内容,检测UPS 的工作参数和工作状态。

★空调机参数检测:根据空调机通信协议提供的内容,检测空调机的工作参数和工作状态。

★环境温度检测:-20 —60 C、精度:土0.5 C

★环境湿度检测:0 —100 % RH、精度:土5 % RH

★漏水检测:定位式检测

二、机房环境设备智能测控系统简介

2.1 系统简介

机房环境设备智能测控系统(以下简称测控系统)是一套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通

信技术、自动测控技术、新型传感技术等构成的计算机测控系统,其测控对象是机房内供

电系统设备、UPS、空调机、新风机等及机房环境的各种参数和工作状态。建设测控系统对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加强维护支持手段的建设,保障机房和设备稳定运行和机房安全,提高网络维护水平,促进电源、通信设备维护现代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测控系统提供报警方式有:现场汉语语音提示报警、现场显示器报警位置图形颜色变化报警、电话拨号汉语语音报警、手机汉字短信报警信息等,可帮助值班人员快速响应报警,确保了告警信息准确、简练。还可按照报警级别报警,确保及时通知并得到确认处理、报警级别,可以及时了解所检

测设备的异常情况。

2.2 系统特点

测控系统的设计采用网络化、模块化、标准化、结构化设计。采用逐级汇接的结构,即从测控模块(SM )(数据采集模块、通信模块、数据采集服务器等)到测控中心(SC)(通信接口板、测控主机和测控软件等)。在设计中充分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兼容性、系统所有设备的性价比、及系统以后扩展、扩充需要,能以最少投资方便地纳入系统测控体系中。

测控系统软件可在Windows XP/2000/2003/2007/Windows NT 上运行,软件

系统可采用B/C 或C/S 结构方式,系统支持TCP/IP 网络功能,实现网络通信及远程浏览功能。软件结构上采用了模块化、结构化方法,使该软件可任意扩充,并全面支持Active X 控件,采用COM 组件驱动技术、符合OPC 标准、提供ODBC 接口、支持各种工业网络及串行接口。软件提供DDE、DLL 和DBCOM 等技术接口,可从其它应用系统采集数据。测控系统可采用单击工作方式、主从机工作方式或双击热备工作方式。

该系统工作界面显示为可视化、图形化、多媒体化和中文化,支持大画面、多画面显示,具有良好的人机对话界面,对使用者来讲成为一种直观、明了、简洁的工作界面,使用方便。

★系统的测控模块采用集约化、专业化设计,减少了冗余,为用户节约投资;

★系统具有电子地图(机房平面图或机房鸟瞰图)、中文界面、菜单式操作、报警分析提示

等人性化功能系统。

★系统软件、硬件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保证系统的平滑升级,决无后顾之忧;

★系统提供FTP及DDE、DLL、DBCOM等技术接口,可从其它应用系统采集数据。

★采用多级隔离技术,测控系统本身的故障不会对被测控设备产生影响;★系统采用统一的TCP/IP 协议,符合当今网络的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兼容性;

三、机房环境设备智能测控系统的结构

方案设计以满足用户的实际要求为出发点,为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增强系统的扩展功能,减少用户不必要的花费,整个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化设计,系统采用模块化和结构化设计。在设计中充分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兼容性、系统所有设备的性价比、及系统以后扩展、扩充需要,能以最少投资方便地纳入系统测控体系中。

测控系统硬件系统是由测控系统由测控中心(SC)和测控模块(SM )组成,系统采用两级逐级汇接的结构,,即测控模块(SM)――测控中心(SC)。测控模块(SM)负责对机房内配电子系统、UPS 子系统、空调机子系统、温湿度子系统、漏水检测子系统和视频测控子系统等的数据和图像采集;采集的数据和图像送到测控模块(SM ),测控

模块(SM )与测控中心(SC)则采用通信稳定可靠的485总线通信方式。在测控中心(SC)实现对机房环境检测子系统、设备检测子系统和供配电子系统等集中测控、集中管理、集中维护的目的。

测控系统软件是在测控主机安装操作系统Windows

XP/2000/2003/2007/Windows NT 和测控软件BYT-MCS/Net V7. 0 。测控软件软件

具有扩充性好,兼容性强等优点。

3.1 测控中心(SC)

测控中心(SC)是机房测控系统的核心,它设在机房的控制室/值班室,由测控主机、测控软件和附件等设备组成,测控主机通过RS485 通信总线或网络形式连接,进行测控数据的处理与通信。测控中心(SC)主要职是对测控模块(SM )采集上来的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告警处理、控制等功能,通过测控模块(SM )集中测控机房环境和设备工作状态和运行参数。并通过文字、图形、语音通知、电话语音拨号和手机短信等各种人机接口方式报警,真实表现检测目标的当前状态和告警信息。

在测控主机的显示器上以电子地图形式显示机房的平面图或鸟瞰图,同时还采用模拟仪表或数

字仪表形式综合显示机房环境和设备的工作参数、报警指示、实时曲线、历史曲线等等,这样方便察看、及时了解各种被检测设备和环境参数信息,

测控中心(SC)是整个测控系统面向用户的窗口,用于集中测控模块(SM )的机房设备及环境的运行参数及工作状态,并实时处理各种告警信息,显示各种告警信息,进行告警查询。测控中心(SC)具有友好的人机界面、清晰易辨的报警方式、自动纪录、操作简单方便等优点。

3.2 测控模块(SM )

测控系统的测控现场都由各个测控模块(SM )组成,测控模块(SM )通过RS485 通信总线或网络与测控中心(SC)相连接,实现对测控现场各种设备和环境参数的采集、保存和上传。

测控模块(SM )是一系列的信号采集单元、通信协议转换器、相应的控制执行器和

智能设备的智能控制器,测控模块(SM )包括:各种变送器和通信模块、空调机通信协 议及转换模块、UPS 通信协议及转换模块、温湿度变送器、电量变送器、开关检测模块、 漏水水检测器、摄像头和数据采集服务器等。测控模块( SM )是机房测控现场的核心设

备,采用专业化设计,它具有信号调理、信号采集上传到测控中心(

SC )。

测控功能示意图

▼ 4 匕

J r ' _ '

.-? .. i ..

测控模块(酣) 测控模块(気0

PC 服务焉

新风机程测 空谓机栓测

电池柜温度 视頻监径

四、本次机房环境设备智能测控系统设计方案

本工程测控系统包含了6 个检测模块,即温湿度检测、烟雾检测、温度检测、消防报警检测、市电电量参数检测、UPS 检测。

注:以下画面的结构和颜色等均可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和更改。

4.1 温湿度检测

检测目标:对机房室内温湿度进行实时检测。

实现方法:在机房的墙壁或棚上安装数字化一体温湿度变送器BYT-TH485 ,数字化一体温湿度变送器用RS485 总线与测控主机相连,将温湿度信息传送到测控主机内,实现对机房内的温湿度检测。

检测性能:实时显示并保存机房的温湿度参数,实时判断温度或湿度参数是否发超出设定上下限范围,当某个参数发生越限时,测控主系统自动发出汉语语音提示报警、图提示报警、电话拨号汉语语音报警、手机汉字短信报警信息和电子地图等方式通知值班人员。

检测内容:

实时参数:机房内的温度、湿度;

报警信息:温度越限报警、湿度越限报警等;

设备配置:温湿度变送器BYT-TH485 、电源等。

温湿度检测示意图如下:

4.2烟雾检测

检测目标:对机房、配电柜、电池柜和机柜内的烟雾浓度进行实时检测。

实现方法:在机房的棚顶、配电柜、电池柜和机柜内内的上方安装烟雾探测器,将 烟雾探测器

的报警信号输出端口接到通信模块的信号输入端, 通过通信模块的通信总线将

烟雾探测器的报警信息传送到测控主机内,实现对机房、配电柜、电池柜和机柜内的烟雾 报警状态的实时检测。

检测性能:实时显示并保存烟雾报警状态信息,实时判断烟雾探测器是否处在报警状 态,当烟

雾探测器处在报警状态时,测控主系统自动发出汉语语音提示报警、 图提示报警、 电话拨号汉语语音报警、手机汉字短信报警信息和电子地图等方式通知值班人员。

检测内容:

工作状态:烟雾探测器报警等;

报警信息:烟雾探测器状态报警;

设备配置:烟雾探测器、通信模块BYT-TXMK/8等。

10 !?■ 0O ■

JEU

25

26

]:

W q

Lfl 00 ■ 輛1 $ 卩 ]0 5 JU M ■ ? Miff* —30 抑 -1? a i ■祐■

下科M 月厘玉 JO _ 30 15 -—IV j: * 00 ■ 14

-―w $ ■帧1 U >tl - J 4

空兰工[

汕 加 ? 弟 M 興 丹 列

4.3 温度检测

检测目标:对配电柜、电池柜和机柜内温度进行实时检测。

实现方法:在配电柜、电池柜和机柜内的上方安装数字化一体温湿度变送器BYT-TH485 ,数字化一体温度变送器用RVVP3*0.12 通信线缆以RS485 总线形式与测控主机相连,将温度信息传送到测控主机内,实现对电池柜内的温度检测。

检测性能:实时显示并保存配电柜、电池柜和机柜内内的温度参数,实时判断温度参数是否超出设定上下限范围,当温度参数发生越限时,测控主系统自动发出汉语语音提示报警、图提示报警、电话拨号汉语语音报警、手机汉字短信报警信息和电子地图等方式通知值班人员。

检测内容:

实时参数:配电柜、电池柜和机柜内的温度;

报警信息:温度越限报警;

设备配置:温度变送器BYT-TH485 、电源等。

4.4 消防报警检测

检测目标:对消防报警控制器的报警信号状态进行实时检测。

实现方法:将消防报警控制器的报警信号输出端用RVVP2*0.12 的屏蔽通信线缆与通信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通过通信模块的通信总线将消防报警控制器的报警信号信息传送到测控主机内,实现对消防报警控制器的报警信号的状态的实时检测。

检测性能:实时显示并保存消防报警控制器的报警信号状态信息,实时判断消防报警控制器的报警信号是否处在报警状态,当消防报警控制器的报警信号状态处在报警状态时,测控主系统自动发出汉语语音提示报警、图提示报警、电话拨号汉语语音报警、手机汉字短信报警信息和电子地图等方式通知值班人员。

检测内容:

工作状态:消防报警控制器的报警信号状态等;

报警信息:消防报警控制器的报警信号报警;

设备配置:通信模块BYT-TXMK/8 等。

4.5市电电量参数检测

检测目标:对机房市电供电的电量参数进行实时检测。

实现方法:在配电柜内的导轨上安装电量变送器,供电电压信号直接接到电量变送器的电压输入端口,供电电流经过互感器产生0-5A的电流信号接到电量变送器的电流输入端口。电量变送器将采集的供电电压、电流和频率等信息通过RS485总线传送到测控主机内,实现对市电供电电压、电流和频率等的检测。

检测性能:实时显示并保存供电电量参数检测,实时判断各种参数是否超出报警设定范围,当某个参数超出报警设定范围时,测控主系统自动发出汉语语音提示报警、图提示报警、电话拨号汉语语音报警、手机汉字短信报警信息和电子地图等方式通知值班人员。

检测内容:

实时参数:输入电压、输入电流、输入频率等;

报警信息:电压越限报警、电流越限报警、频率越限报警;

设备配置:电量变送器、互感器和电源等。

配电柜电量参数和开关状态示意图如下:

4.6 UPS检测

检测目标:对机房内的UPS工作参数和报警信息进行实时检测。

实现方法:通过UPS自带RS232或RS485通信接口,经过通信转换模块转换成485 总线直接连到测控主机通信卡上一个通讯口,通过这个连接与测控主机进行通信,经UPS 通信协议,测控主机可以查询UPS的各种工作状态、参数和报警信息

检测性能:实时显示并保存UPS通讯协议所提供的能远程检测的运行参数和各部件状态。实时判断UPS的部件是否发生报警,当UPS的某部件发生故障或越限时,测控主系统发出报警。工作状态以LED图标显示,绿色表示该状态启动,灰色表示该状态没有启动;报警信息以LED图标显示,红色表示报警状态,绿色表示正常状态,当某个参数发生越限时,测控主系统自动发出汉语语音提示报警、图提示报警、电话拨号汉语语音报警、手机汉字短信报警信息和电子地图等方式通知值班人员。

检测内容:

报警信息:输入越限报警、输出过载报警、电池异常报警、整流器故障报警、逆

变器故障报警、电池电压越限报警、温度越限报警等;

实时参数: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输出频率、电池总电压、电池总电流等;

工作状态:旁路工作状态、在线状态、电池供电状态、电池充电状态等;

注:UPS检测的内容需根据UPS所提供的协议而略有变化,上面的内容只作参考。

设备配置:通信转换模块和通信协议等。

UPS检测示意图如下

:

UPS墓洲

沈阳博亘通住臣

五、 机房环境设备智能测控系统的功能特点

测控系统提供了多功能数据显示、报警管理、曲线查看和综合管理四个功能模块

5.1多功能数据显示

系统可实时收集机房环境和设备的运行参数、工作状态及告警信息。在测控中心单元 (SC ),系统值班操作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把检测数据以模拟仪表或数字以表形式显示出 来、并可显示报警信息、数据曲线和机房电子地图等,以便实时监视所有设备的运行情况, 了解各类设备的工作状态。 平面示意图如下(可改成鸟瞰图):

5.2报警管理

当发生告警时,应由维护人员进行告警确认。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根据通信线路情 况确定)未确认,可根据设定条件自动发送手机报警短信(可选项)形式通知相关人员。 告警在确认后,声光告警停止,在发生新告警时,能再次触发声光告警功能。

所有报警条件、报警限值、报警等级只能由具有权限的系统管理员才能进行配置和 修改。系统具有自动分析报警事件的功能,对因线路、设备或系统故障等原因引起的误报 和不需要进行报警的事件会加以屏蔽,而确保报警事件的正确率和高效率。

报警方式有:

(1)屏幕报警:当出现任何报警事件时,系统会在测控主机不同在进行任何操作或 任何工

作时,将所报警的画面自动弹出,并显示在最上方,还伴随着参数显示变色和闪烁、

* 2乜栖

文字提示和汉语语音提示等通知值班人员。不同等级的告警信号应采用不同的显示颜色和 告警声响,严重告警、重要告警和一般告警标识均不同。

(2 )声音报警:出现报警事件时,测控主机多媒体音箱便播放汉语语音的报警声音, 报警声音包括报警性质和报警位置等信息,以通知在现场的值班人员,并可以外接声光报 警器。

(3 )手机短信报警:出现报警事件时,测控主机通过手机短信形式用汉字报警信息, 将报警性质和报警位置等信息发送到指定的手机号码中,手机号码最多可设置 4个。

(4)电话语音拨号报警:出现报警事件时,测控主机通过电话拨号形式用汉语语音 播放报警信息,将报警性质和报警位置等信息拨到到指定的电话号码中,

电话号码最多可

设置4个。

集中报警窗口显示界面:

L

w mvt

mi

¥?U

1<4 报警管理界面如下:

蝮半杳司

*si 丽&

g I

fa nN r ②

集中报警窗口分2个,左面的为实时报警窗口,右面的为历史报警窗口,历史报警窗

口还可根据输入时间,查找报警信息等。

报警窗口分实时报警和历史报警窗口,见下图

: 日?

im

ith-rs 灵■宮?F 黑1 UM H1U1. 企? 1 JDigbfe 枷r?L9 ■■

Ml 9V i L 1 1.

tfflL ffhypnilnn ?3H 耐网^ KV 豪■ AV ,-ii

SB T Lni4.?i?qir>n

QrfV ^■i fflHT TO |fS3

]]rrzo5t3*B

n 逢rra ¥■? ffW? 俺 29 I aMzD^a*

n 4-nani? AW% TO 250 1

曲 ** ?3” 择書軸, 谢 (±fl£ 1

空反

5.3曲线查看功能

测控系统提供了 2种便于察看的曲线显示功能,第一种是实时曲线,即按时间实时 地显示被检测设备和环境等运行参数;第二种是历史曲线,即可根据以往的任何时间段查 找任何时候的参数曲线。历史数据可保存时间为10天到1年以上(根据用户要求可增加) 利用历史数据,可随时作各个检测项目的历史资料查询,查询任一时间段天、任一时刻的

历史数据曲线,将查询结果以列表方式显示或打印,供分析统计之用

历史曲线显示界面

:

实时曲线显示界面:

化巧叫;T

5.4综合管理功能

本系统的综合管理功能可分为 2个模块:安全管理和个性化管理

541安全管理

操作权限:测控软件采用多级操作权限(最多可设置 9999级),不同级别的操作 员只能

进行操作权限内的操作,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5.4.2个性化管理

系统提供积聚个性化管理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当系统初建、设备变更或增减时,系统管理维护人员,能使用配置功能进行 系统配

置,确保配置参数与设备实情的一致性。

(2 )当系统值班人员或系统管理维护人员有人事变动时,可使用配置功能对相关 人员进

行相应的授权。

(3) 系统可来电自启动,提供完整的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

(4) WEB 浏览,借助基于TCP/IP 协议网络接口,可以实现远程浏览机房检测各 项参数和报警信息。

°o

=,i=7wl

此阳埠船,通住应 技不手T TRW 呵

六、售后服务措施及承诺

6.1 维护服务定义

维护服务是为了满足用户高层次、全方位的服务需求,保障用户网上设备的稳定、高效运行,提高用户维护人员技术水平而提供的服务方案。

6.2 技术支持

我公司向用户提供长期的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为测控系统中的主要设备及软件提供一年的免费维护。7 *24 小时技术支持热线电话。

6.3 技术服务承诺

1)整个系统实行一年内免费维护和保修。

2)硬件免费保修。自本测控系统工程验收之日起,温湿度变送器、通信模块、漏水检测及相关配件、摄像头、测控主机等设备一年之内免费保修,上门服务。

3)软件免费升级

4)维护响应方式:

当系统出现故障, 在受理用户的保修电话后,我公司在30 分钟内对您所提出的维修要求作出电话响应,指导用户技术人员做应急处理。通过电话咨询、远程维护等方式无法解决时,本公司将按响应等级实施,响应方式分二级,具体要求如下:

一级响应方式——派人员亲临现场:整个测控系统处于瘫痪状态,不能正常运行。本公司维护人员必须在接到通知1 小时之内赶到现场,并在24 小时内运行或采用应急方案;二级响应方式——远程指导完成维护事务:测控系统中的某个功能出现故障,但整个系统仍能工作。本公司在3 个工作日内恢复运行,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的指导系统维护员进行维护。

如有特殊原因问题无法按期解决,我方将出具问题分析报告,并与您共同协商解决。

5)有偿维修服务属于下列情况的设备(包括部件)故障或损坏,不在保修之列,请您选择有偿维修服务(三年内只收成本费)。

?设备、部件已经超出保修期;

?用户未按说明书要求,错误安装、保管及使用造成的产品故障或损坏;

?非本公司授权机构、人员修理、更改或拆卸造成的设备故障或损坏;

?因意外因素或人为原因(包括操作失误、划伤、搬运、磕碰、输入不合适的电压等)导致的机器故障或损坏;

?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如地震、火灾等)原因造成的产品故障或损坏;

6)整个系统终身维护。

系统技术方案 模板

系统技术方案模板 一. 前言近两年随着UED团队的探索,沉淀出了业务协同、设计增值、设计驱动三个层次的价值模型,深入剖析了设计师价值实现的不同阶段与方式。同时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也逐渐意识到了只有在协同业务的全流程中利用体验的视角去洞见机会,用体验设计的方案去赋能业务,才能更好的实现设计价值的最大化。但是在互联网商业环境下,设计师想要实现设计驱动产品,完成从资源方到驱动者的转变还是十分艰难。往往在推动设计赋能的过程中,遇到多重阻力,设计提案不被合作方认可,产品快速发展没有资源支持,涉及范围广不知从何着手等等。因此本文将以设计师发起并主导的零售通优品项目为例,分享结合服务设计思维,推动设计赋能的方法。 二. 以服务设计视角推动设计赋能的方法1. 为什么要以服务设计视角来推动设计赋能用户体验设计师在业务中擅长站在用户的角度,洞察机会并产出设计创新。但往往只是针对单一用户接触点进行剖析与设计,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有效地在当前触点下提升用户体验,但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验闭环。因此导致设计师在主导一个设计创新项目时,即使输出了设计解决方案,也很难进一步推动落地。在设计赋能的项目中,往往要从项目全流程着手,除了核心用户外,还需要考虑各环节中不同合作方的需求,因此更需要的是贯穿各个链路,连接所有用户和涉及全方位接触点的设计实施,通过完整、顺畅、愉悦的项目链路来确保设计赋能的有力推动。而服务设计以流程为基础、

全面挖掘多触点、有效协同各利益相关者的系统性设计思维方式也更适合运用在由设计师主导的设计赋能项目中。2. 如何运用以服务设计视角推动设计赋能的方法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第一步:洞见及定义设计目标。通过利用专业的方法(调研、问卷、访谈等)洞见诉求及痛点,挖掘设计机会点,并最终定义设计的短期目标及长期目标,以保证设计赋能项目的整体性和全面性。第二步:梳理项目历程。结合设计目标绘制完整的项目历程图,明确项目阶段,并细分出核心环节,通过贯穿各阶段各环节,以全链路的视角保证项目的完整性和可实施性。第三步:细分目标对象及诉求。结合项目历程图按不同阶段、不同环节来划分服务的目标对象,并进一步细分对象诉求,以便从多角色的视角全面掌握目标对象的心智。这一步在设计赋能项目中至关重要,也是设计师最容易忽略的环节,不同阶段涉及到的项目合作方都应该被视作项目的目标服务对象。只有深入了解所有目标对象的诉求,才能提升设计赋能项目的接受度和项目推动的流畅性。第四步:提出针对性方案。通过前期的准备分析,最终结合全链路多角色的多维度视角,输出体系化的设计解决方案,以保证设计赋能项目可以环环相扣,并最终顺利开展,高效落地。整体来说,以服务设计视角推动设计赋能的方法其实就是从设计增值逐步过渡到设计驱动的体现。通过前期以设计师专业能力进行洞见及分析,探索创新机会点,实现设计增值。逐步过渡到通过全链路多角色视角,来不断推动设计驱动业务,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设计的价值。下面就以零售通优品项目为例,详细解析设计师是如何以服务设计为视角推动设

大屏显示系统技术方案(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校园能耗监测平台 拼接屏显示系统方案 2015年4月 一、系统原理说明 大屏幕液晶拼接墙本质就是一台信源可以自由切换、图像可以拼接组合的多功能液晶显示设备;客户视频信号通过矩阵接入液晶拼接单元的视频输入口,通过控制矩阵和大屏拼接软件,就可以实现视频信号的随意拼接显示、或单屏显示或整屏显示。

二、拼接显示系统 1、系统描述 利用液晶拼接控制器(嵌入式硬件拼接系统),在简约灵活的软件操作界面上可以实现大屏开关机,大屏输入信源的切换(有BNC/VGA/DVI/SVideo/YPbPr五种格式信源输入),大屏的随意拼接组合。 2、系统特点 液晶拼接屏建设技术规范 《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DB33/T 502—2004) 《视频安防系统技术要求》(GA/T367-2001)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信息网络数字视频应用系统规范》(BJ/Z0001-2003)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网络层安全协议》(GB/T 1796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T81-91) 《广东省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数据传输技术规范》《钢筋混凝土施工规范》 47″LCD 单元主要技术指标

拼接墙主要技术指标 LCD屏数量2行×3列(任意行(M)×任意列(N)) 两屏之间间隔 5.5mm(46″) 面板安装方式无键挂入式安装方式 电源输入90~260V AC(50/60HZ) 功率消耗300W×M×N(46″) 工作环境0℃~50℃工作温度10~90%工作湿度 机柜/机架材料全钢/铝合金

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计划方案1

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计划方案 一、总体目标: 1、公司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专业技术人员自学和参加培训,实现公司需求和个人发展相统一,切实使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不断拓展和提高,确保严格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 2、让新加入公司的技术人员了解公司所能提供给他的工作情况及公司对他的期望和要求;明白自己工作的职责、加强同事之间的关系;培训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提供寻求帮助的办法。 3、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如下素质和技能: A:强烈的责任心。每个专业技术人员工作成绩的衡量不是以工作时间的长短,而是以其责任心和完成工作量来衡量。“态度决定一切”,只有在工作中具备强烈的责任心,才有可能在工作中作出好成绩。B:较强的自学能力。在现今如此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一个不善于学习,接受不了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的人是没有什么潜力可挖的,更无发展前途可言。C:较强的应变能力和突破精神。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成不变,我们不应满足于现成的成绩和工作方式,而应尝试新的方法。在不断改革和竞争激烈的今天,只有未雨绸缪,

才有能力迎接新的挑战,为此,我们需要的是创新和突破精神。D: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发挥整个团队的作用,才能克服更大的困难,获得更大的成功。E:较强的沟通技巧。管理的精要在于沟通。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由于不善于沟通而生隔阂、或者逃避现实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沟通要讲究方法和技巧,善于沟通才容易被大家接受和认可。 二、原则和要求: 1、坚持按需施教、务求实效的原则。根据公司所承包项目的需要,分层次,分类别地开展内容全面、形式灵活的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培训质量。 2、按照“谁管人、谁培训”的分级管理、分级培训原则组织培训。 3、确保培训效果的真实有效。建立技术人员培训情况反馈制度,坚持将培训过程的考核情况及结果与本人培训期间的奖金挂钩,实现技术人员自我培训意识的提高。 三、培训内容与形式: 1、在培训形式上,总工要结合公司承建项目实际,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基地培训和现场培训相结合,采取技能演练、技术比武、鉴定考试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在培训方法上要把授课、角色扮演、研讨、现场观摩等方法相互结合。选择最佳的方法和形式,组织开展培训。

硬件测试及方案定义技术

课程大纲 硬件测试技术硬件测试概述 测试前准备 硬件测试的种类与操作 硬件测试的级别 可靠性测试 测试问题解决 测试效果评估 硬件测试参考的通信技术标准测试规范制定 测试人员的培养 2005年9月2005年9月 硬件测试概述 1、硬件测试的概念 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操作的过程 测试是为了证明设计有错,而不是证明设计无错误一个好的测试用例是在于它能发现至今未发现的错误一个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至今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 硬件测试概述 2、硬件测试的目的 测试的目的决定了如何去组织测试。如果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多地找出错误,那么测试就应该直接针对设计比较复杂的部分或是以前出错比较多的位置。如果测试目的是为了给最终用户提供具有一定可信度的质量评价,那么测试就应该直接针对在实际应用中会经常用到的商业假设。 综合评估,决定产品的测试方向!

3、硬件测试的目标——产品的零缺陷 关注点:产品规格功能的实现,性能指标,可靠性,可测试性,易用性等。 实现的保障:产品的零缺陷构筑于最底层的设计,源于每一个函数、每一行代码、每一部分单元电路及每一个电信号。测试就是要排除每一处故障和每一处隐患,从而构建一个零缺陷的产品。 MTBF不是计算出来的,而是设计出来的。4、硬件测试的意义 测试并不仅仅是为了要找出错误。通过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和错误的分布特征,可以帮助项目管理者发现当前设计过程的缺陷,以便改进。同时,这种分析也能帮助我们设计出有针对性地检测方法,改善测试的有效性。 没有发现错误的测试也是有价值的,完整的测试是评定测试质量的一种方法。 2005年9月2005年9月 硬件测试概述 5、目前业界硬件测试的开展状况 随着质量的进一步要求,硬件测试工作在产品研发阶段的投入比例已经向测试倾斜,许多知名的国际企业,硬件测试人员的数量要远大于开发人员。而且对于硬件测试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也要大于开发人员。 硬件测试概述 6、硬件测试在企业价值链中的地位 ——采购——研发——测试——生产——销售—— 测试是每项成功产品的必经环节

软件系统项目解决方案

系统方案

目录 1 序言错误!未指定书签。 2用户需求错误!未指定书签。 3 硬件系统技术方案设计错误!未指定书签。 3.1 网络方案设计错误!未指定书签。 3.1.1 设计原则错误!未指定书签。

3.1.2 设计要点错误!未指定书签。 3.1.3 方案设计错误!未指定书签。 3.1.4 方案描述错误!未指定书签。 3.1.5 方案设计理由错误!未指定书签。 3.1.6 方案特点及优势错误!未指定书签。 3.2 服务器方案设计错误!未指定书签。 3.2.1 设计原则错误!未指定书签。 3.2.2 设计依据错误!未指定书签。 3.2.3 选型方案错误!未指定书签。 3.2.4 系统总体设计图错误!未指定书签。 3.2.5 方案特点及优势错误!未指定书签。 3.5 系统软件方案设计错误!未指定书签。 4 软件应用系统技术方案设计错误!未指定书签。 4.1组织机构和业务角色错误!未指定书签。 4.2业务概述错误!未指定书签。 4.3业务流程错误!未指定书签。 4.4系统功能结构及功能描述错误!未指定书签。 4.4.1系统功能结构错误!未指定书签。 4.4.2项目管理错误!未指定书签。

1 序言 【简述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及意义。】 2用户需求 3 硬件系统技术方案设计 3.1 网络方案设计 3.1.1 设计原则 【根据项目具体情况,提出设计原则,应突出可靠性、安全性、高性能、和可管理性四项原则。】 3.1.2 设计要点 【强调方案设计过程中技术要点及难点。】 3.1.3 方案设计 【画出网络方案拓扑结构图。】

3.1.4 方案描述 【根据网络方案拓扑结构图,描述出采用的网络产品及其配置和特点、网络互联、端口设计等。】 3.1.5 方案设计理由 【主要从性能价格比的角度来阐述关键设备采用的恰当性。】 3.1.6 方案特点及优势 【该部分需重点论述,应突出可靠性、安全性和高性能等特点和优势。】 3.2 服务器方案设计 3.2.1 设计原则 【根据实际情况,列出若干设计原则,应突出可靠性和高性能设计原则。】 3.2.2 设计依据 【提供选型方案依据,可定性或定量来分析,主要指标应包括值。】3.2.3 选型方案 【根据用户需求,分文别类阐述,具体应包括产品型号及其配置、应用环境、网络接口。】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方案

1项目概述 1.1竹溪县民政局现状 竹溪县民政局机房现有设备运行年限较长,各业务系统相对独立,造成管理难度大,基于这种现状我司推荐竹溪县民政局信息化启动平台化建设。 竹溪县民政局信息化平台是提高健康水平、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有力推手,是规范医疗政府服务,方便群众办事,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的主要手段,不仅对推动竹溪县政务整改工作有重要意义,也是当前竹溪县民政局信息化平台工作迫切的需求。 1.2竹溪县民政局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基本原则 1)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原则:竹溪县民政局信息化平台建设要按照国家有 关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竹溪县民政局实际,做好顶层设 计,进行信息资源统筹规划,统一建设规范、标准和管理制度,构建竹 溪县民政局信息化平台为建设目标和任务。运用不同机制和措施,因地 制宜、分类指导、分步推进,促进竹溪县民政局信息化平台工作协调发 展。 2)标准化原则:竹溪县民政局信息化平台建设要在统一标准、统一规范指 导原则下开展,相关技术、标准、协议和接口也须遵循国际、国家、部 颁有关标准,没有上述标准要分析研究,制定出适合竹溪县民政局信息 化平台的标准、规范。 3)开放和兼容性原则:竹溪县民政局信息化平台建设不是一个独立系统, 而是搭建一下通用平台,基于平台承载各类应用系统运行,因此,系统 设计应充分考虑其开放性,同时因发展需要,应具有较好的伸缩性,满 足发展需要。 4)先进性原则:采取业界先进系统架构理念和技术,为系统的升级与拓展 打下扎实基础,如在技术上采用业界先进、成熟的软件和开发技术,面

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可视化的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支持 Internet/Ineternet网络环境下的分布式应用;客户/应用服务器/数据 服务器体系结构与浏览器/服务器(B/S)体系相结合的先进的网络计算 模式。 5)安全与可靠的原则:作为竹溪县民政局信息化平台,关乎到民生及医疗 数据安全,其数据库硬件平台必须具备最高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可接近 连续可用。平台一旦出现故障可能会导致群体性事件,因此竹溪县民政 局信息化平台需要建立在一个科学稳定的硬件平台上,并达到系统要求 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二是网络安全。在系统架构和网络结构设计上首先 考虑安全性,必须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综合适用技术、经济、制度、 法律等手段强化网络的安全管理。三是信息安全。主要是数据安全即保 证数据的原始性和完整性,运行数据不可被他人修改或访问,记录者的 记录不容抵赖,访问和修改可追踪性等。在系统设计时既考虑系统级的 安全,又考虑应用级的安全。应用系统采用多级认证(系统级认证、模 块认证、数据库认证和表级认证)等措施,采用用户密码的加密技术以 防止用户口令被破解。同时需制定不断完善的信息系统应急处理预案和 合理的数据库备份策略,在灾难时也能快速从灾难中恢复。四是信息化 平台应具有较强数据I/O处理能力,同时系统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在大规 模并发,长期运行条件下的系统可靠性,满足竹溪县民政局信息化7× 24小时的服务要求,保证各机构单位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的需要。 6)协调合作原则:要求各有关方将以往的行为方式从独立行事向合作共事 转变,从独立决策向共同决策方式转变。各方在合作基础上,应在人力 资源和设备实体方面全力建立更加稳定的信息技术设施。 1.3平台需求 1.3.1硬件需求 竹溪县民政局信息化平台是支撑整个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硬件设备和网络设施建设,是系统平台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支撑整个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所需

硬件维保方案

IT 设备整体服务方案 Version 湖甫联保卫康T言电科主主有限责1圣会司 2011年09 月

A A L i l 1 L 。 . . . . . . . . . . 集 务 ’h L L A 叭 队 再 白 qd qd 4 5 7 7 9 9 1A 1 2 d 4 4 4 4p h d nb 5 5 5 6 υ O FO 7 QU 8 9 9 Q d Q d nu n v n u o o 11 11 1 A 14 1 1 1 1 1 1 4 L n L n L · 签 … 书 … 义 … 定 … 未 )误 错 录 … … 仨 目 … … 川 川 … 川 … 川 … … … … 川 … ) … … … … 方 漱 川 … … … … … … … … … … 川 … … … … … … … … … 施 … … … … … … 系 … 现 川 … … … … … … … … 务 务 … … 川 … ) … … … … t J … … … … 川 川 体 … … 展 … · · · · · · · · · · 存 臣 民 - · 及 务 义 … … 战 川 ) 川 ) ) … … 务 … … 务 肥 刽 蚓 务 … … … … … …施 任 … 川 剧 … … … … 服 定 … 2 · · · u 划 服 … … 服 全 恢 销 服 · … 系 … 案 … u 措 资 … ·· 管 … · 系 · … … 后 的 川 … 义 势 … … … 计 场 M M M 附 障 、安 份 全 备 · … 体 ·· 方 自 本 方 施 义 目 … … 体 … … 售 分 川 定 优 … … … 固 施 垃 月 月 故 与 备 安 & … 务 务 桌 易 i 悖 基 双 实 定 项 录 审 商 访 …)包 包 )求 … 范 … 实 师 维 护 牛 件 据 据 V … 服 服 方 川W M M 支 和 和 的 康 记 评 监 田 … 中 成外 需 维 A 及 报也 … M m 枭 务 和 运 砌 软 数 数 护 务 制 障 讯 出 院 系 则 面 理 理 卫 程 程 踪 馈 最 线 务 组 务务 务 描 与 · 月 方 服 工 备 备 服 定 保 通 师 加 体 原 界 管 管 联 过 过 R 反 质 热 服 各 民 主 士 一同 服 肺 肌 义 体 体 术 设 设 训 业 急 急 程 如 休 工 白 南 务 务 制 户 务 诉 术 系 例 概 前 π π 方 概 定 整 服 整 技 π π 4 4 41 4 4 培 行 应 应 工 T 服 总 分 项 项 湖 服 服 质 客 服 投 技 体 维 句、句、竹、句、竹、、华 U U 华 轧 M N M M M M 、AU - - A ω““-i U 川 U U U 川 口 口 川 草 U U 章 川 口 口 U 乳 白 白l 2 3 4 5 6 7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第 2 页 共 21 页

系统集成技术方案

第十五章系统集成 目录

1 系统概述 深圳地铁对本工程的整体信息服务水平有很高的要求,要求利用国际上现有的、领先的、成熟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及智能大厦系统集成的技术,在保证投资性能价格比的同时,尽可能地提高地铁的系统集成水平。使其系统集成真正实现国内领先水平的、真正意义上的国内智能建筑的典范工程。在系统投入运行后,应满足业主对管理的需求,使大楼的运行经济化,达到较好投资回报率。 本系统集成是充分利用了集成的方法,运用标准化、模块化以及系列化的开放性设计,以中央管理层、部门监控层和现场信息采集与控制层组成的结构模式,通过系统一体化的公共高速通信网络,同时采用同一的计算机平台,运行和操作在统一的人机界面环境下,实现信息、资源和任务共享,完成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监视、控制和管理的功能,从而使在提高大楼整体管理水平的同时节省能耗、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运作效率,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高效、便利、灵活的环境空间,从而确保用户长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系统集成设计总体目标 系统集成不是单一的网络关系的集成,是通过对本深圳地铁一期工程车辆段的多学科、跨行业、多技术的系统的综合与优化,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与被集成对象有机结合,在全面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集各种优秀产品与技术之长,追求最合理的投资和最大的灵活性,以取得长期最大限度的满足经济、管理与环境效益的总目标。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智能系统的集成已成为发展的主流方向,通

过对深圳地铁一期工程车辆段大楼内设备的自动监测与优化控制,对信息资源的优化管理,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使大楼实现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的需要,并具有安全、舒适、高效和灵活特点的目标。具体可分解为如下子目标:◆集中管理:可对各子系统进行集中统一式监视和管理,将各集成子系统的信息统一存储、显示和管理在同一平台上,并为其他信息系统提供数据访问接口。重点是要准确、全面地反映各子系统运行状态。并能提供建筑物关键场所的各子系统综合运行报告。 ◆分散控制:各子系统进行分散式控制保持各子系统的相对独立性,以分离故障、分散风险、便于管理。 ◆系统联动:与各子系统之间,实现监测信息的通信,以各集成子系统的状态参数为基础,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相关软件联动。 ◆优化运行:在各集成子系统的良好运行基础之上,提供设备节能控制、节假日设定等功能。 ◆信息共享:实现与通信管理系统及深圳地铁一期工程车辆段办公自动化系统之间通信的能力,实现各系统数据库的共享,充分发挥各子系统的功能。系统通过对各子系统运行情况进行综合,了解各系统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各种设备故障和突发事件,大大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信息主要包括:管理信息和联动信息。 ◆跨子系统联动:实现跨子系统的联动,提高深圳地铁一期工程车辆段的功能水平。弱电系统实现集成后,原本各自独立的子系统在集成平台上,就如同一个系统一样,无论信息点和控制点是否在一个子系统内都可以建立联动关系。 ◆易于升级:采用先进的组网结构,充分考虑高新技术的发展,为今后的系统

信息化系统安全运维服务方案技术方案(标书)

信息化系统 安全运维服务方案

目录

概述 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 本次服务范围为局信息化系统硬件及应用系统,各类软硬件均位于局第一办公区内,主要包括计算机终端、打印机、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安全)设备以及应用系统。服务内容包括日常运维服务(驻场服务)、专业安全服务、主要硬件设备维保服务、主要应用软件系统维保服务、信息化建设咨询服务等。 服务目标 ●保障软硬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保障软硬件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 ●故障的及时响应与修复; ●硬件设备的维修服务; ●人员的技术培训服务; ●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制定等咨询服务。 系统现状 网络系统 局计算机网络包括市电子政务外网(简称外网)、市电子政务内网(简称内网)以及全国政府系统电子政务专网(简称专网)三部分。内网、外网、专网所有硬件设备集中于局机房各个独立区域,互相物理隔离。 外网与互联网逻辑隔离,主要为市人大建议提案网上办理、局政务公开等应用系统提供网络平台,为市领导及局各处室提供互联网服务。外网安全加固措施:服务器、瑞星杀毒软件服务器为各联网终端提供系统补丁分发和瑞星杀毒软件管理服务,建立、防火墙等基本网络安全措施。 内网与外网和互联网物理隔离,为局日常公文流转、公文处理等信息化系统提供基础网络平台。内网安全加固措施:服务器、瑞星杀毒软件服务器为各联网终端提供系统补丁分发和瑞星杀毒软件管理服务;配备防火墙实现内网中服务器区域间的逻辑隔离及安全区域间的访问控制,重点划分服务器区,实现相应的访问控制策略。 专网由局电子政务办公室统一规划建设,专网和互联网、内网及其他非涉密网络严格物理隔离,目前主要提供政务信息上报服务和邮件服务。

技术部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计划及目标

技术部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计划及目标

技术部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计划及目标 为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能和能力,同时实现一专多能的目标,更好的发挥专业技术对产品研发、生产及技术保障的指导作用,让公司在未来的行业市场中拥有较强的竞争力,稳定快速的向前发展。根据公司要求,结合技术部部门现有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学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技术人员要学习培训,重在学习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尤其是对专业领域的新技术、前沿知识的学习,以解决安全生产、产品研发实际问题为契机,不断提高技术部专业技术人员的技能和实践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全体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 二、学习培训方式 部门一年2次培训学习;邀请公司领导、总工程师举办讲座;个人自学、专题研究等。 三、组织人员及参加学习人员 由技术部总工程师负责组织,技术部全体人员参与。 四、培训时间 1、每年12月份及3月份左右进行。 2、邀请公司领导、专业领域专家举办讲座。 五、考核管理 1、培训期间严格实行考勤制度,全员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并严格执行公司培训班纪律。 2、学习期间全员必须参加,不准请假,确实因工作原因等特殊情况需请假的,必须经总工程师同意,并自行完成学习计划,补充学习内容。 3、所有参加学习的人员,必须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学习笔记作为考核内容,由总工程师检查。 4、每次固定学习时间不低于4小时,否则给予扣考勤成绩的5%。公司领导、专业领域专家举办的讲座,技术部全体成员必须全部参加,否则给予扣除考勤成绩的10%处罚。 5、培训考核成绩分为3部分:考试成绩占60%,考勤成绩占30%,学习笔记占10%。成绩低于90分的,每降低1分给予10元罚款。 6、个人自学情况考核:根据考核目标,逾期未达到要求的,每拖一天给予50元罚款。 六、附录 附录1、培训计划表 附录2、培训记录表

硬件售后服务方案

1.售后服务方案 1.1.保修服务承诺 1.1.1.终端设备 产品保修时限: 保修期为安装调试合格证书签署后第二日起的12个月。 保修期内: a)维护响应时间:出现故障,专职工程师5分钟内联系客户,1小时内给 出解决方案,12小时到达现场。 b)巡检服务:每季度进行一次工程质量巡检,并向招标方提供书面报告, 巡检内容包括:设备外观完整情况、设备供电、网络是否正常、触摸屏 定位是否准确、显示器亮度是否正常、读卡设备是否正常、纸币识别器、钞箱是否正常、清洁打印头、计算机工作是否正常、系统软件功能是否 正常工作,并建立设备维护记录; c)[ d)电话支持服务:提供7X24小时热线电话支持服务,负责提供技术问题的 解答和技术指导; e)远程服务:提供远程调测服务,1小时内响应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远 程调测服务。 f)部件更换服务:无偿更换由于原材料缺陷及制造工艺等问题而发生故障 的部件; g)备用机服务:如果在规定时限内不能修复故障,提供备用设备替换故障 设备。 h)季度报告服务:每季度向招标方或最终用户提供服务的相关统计报告。 内容包括:设备的整体运行情况、设备的故障分析及改进措施、服务的 整体情况、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及建议; 保修期外提供终生有偿服务 在保修期外,提供有偿维修服务,收取费用为零部件工本费,不高于本次投标部件价格。 在保修期外,对相关接口与应用软件提供终生有偿升级服务,不高于本次投标价格。 ` 在保修期外,如对设备的软件有新的改进、增加新的功能或者为适应最新标准所形成的最新版本,均及时免费提供给买方升级、使用;

备件供应保障 备件供应期:自设备采购之日起,10年。 1.1. 2.后台软件 保修期限:保修期为1年。 1.产品保修范围: a)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技术支持服务; b)维护响应时间: ~ 故障类型支持方式响应要求修复时间 系统瘫痪立刻专人应 答及处理1小时内到达现场保持 远程技术支持 ( 到现场后2小时内服务恢 复运行,6小时内服务指 标全部恢复正常 系统严重故障、部分重要服务不正常立刻专人应 答及处理 保持远程技术支持。2 小时内到达现场; 4小时内服务恢复运行, 1天内服务指标全部恢复 正常 系统个别服务不正常,终端故障保持电话联 系,远程技术 支持 … 6小时内作出修复方案 2个工作日内修复 c)巡检服务:每年进行一次工程质量巡检,并向招标方提供书面报告, 巡检内容包括设备外观完整情况、设备供电、网络是否正常、触摸屏定位是否准确、显示器亮度是否正常、读卡设备是否正常、纸币识别器、钞箱是否正常、清洁打印头、计算机工作是否正常、系统软件功能是否正常工作、建立设备维护记录; d)电话支持服务:提供7X24小时热线电话支持服务,负责提供技术问 题的解答和技术指导; e)远程服务:提供远程调测服务,1小时内响应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 远程调测服务。 f)软件升级服务:如对设备的软件有新的改进、增加新的功能或者为 适应最新标准所形成的最新版本,均及时免费提供给招标方升级、使用; g)季度报告服务:每季度向招标方或最终用户提供服务的相关统计报 告。内容包括:设备的整体运行情况、设备的故障分析及改进措施、服务的整体情况、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及建议;

(完整版)技术实现方案

“手机订票系统”技术实现方案 一、方案概述 “无线订票系统”即“手机订票”。它是为网站订票系统提供缓解网络繁忙的方式,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便捷的服务方式。 二、主要特色 ?该软件所有代码均为自主开发,为中国铁道部量身设计的一款软件,永久升 级。 ?采用不可逆加密算法MD5来保证系统帐号和关键数据的安全。 ?平台采用Android,MySQL数据库强大的平台,具有安全、稳定、高效的特 点。 ?所有操作和功能均只需会玩手机软件的用户即可完成,功能强大,操作简便。 ?采用当下流行的云端服务存储用户数据,大大的节约用户的手机内存空间。 ?采用当下较为流行的mysql来开发数据库,在可能情况下,将采用有未来使 用趋势的非关系型数据库(nosql)作为数据库开发平台,以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数据库访问效率。(是否采用nosql,将视交付期而定。) 系统登录界面:

三、操作系统平台 "无线订票系统"采用Android操作系统,Android是以Linux为核心的手机操作平台,主要使用于便携设备,作为一款开放式的操作系统,随着Android的快速发展,如今已允许开发者使用多种编程语言来开发Android应用程序,而不再是以前只能使用Java开发Android应用程序的单一局面,因而受到众多开发者的欢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开发式操作系统。 Android拥有的优点有: 1.与硬件交互非常方便,包括摄像头、GPS 等,都可以简单的操作。 2.拥有自己的运行时和虚拟机,优秀的内存管理能力。 3.提供丰富的界面控件供开发者使用,允许可视化开发,并保证Android平台下的应用程序界面一致。 4.提供轻量级的进程间通信机制。 5.支持无界面的后台服务类应用程序。 6.支持高效、快速的数据存取方式。 四、数据库平台 数据库采用MySQL,作为一个小型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它体积小、速度快、总体拥有成本低,尤其是开放源码这一特点,这使得许多中小型网站为了降低网站总体拥有成本而选择了MySQL作为网站数据库。Mysql拥有许多优良特性: 1.使用C和C++编写,并使用了多种编译器进行测试,保证源代码的可移植性 2.支持AIX、FreeBSD、HP-UX、Linux、Mac OS、Novell Netware、OpenBSD、OS/2 Wrap、Solaris、Windows等多种操作系统 3.为多种编程语言提供了API。这些编程语言包括C、C++、Eiffel、Java、Perl、PHP、Python、Ruby和Tcl等。 4.支持多线程,充分利用CPU资源 5.优化的SQL查询算法,有效地提高查询速度 6.既能够作为一个单独的应用程序应用在客户端服务器网络环境中,也能够作为一个库而嵌入到其他的软件中提供多语言支持,常见的编码如中文的GB 2312、BIG5,日文的Shift_JIS等都可以用作数据表名和数据列名 7.提供TCP/IP、ODBC和JDBC等多种数据库连接途径 8.提供用于管理、检查、优化数据库操作的管理工具 9.可以处理拥有上千万条记录的大型数据库 五、系统总体结构 (一)Android架构

两化融合-系统技术实现方案模版

文件编号:WTKJ-IFI-P3/2-009 实施过程技术方案 XX股份有限公司 XX年XX月

1.关于本方案 [这里描述本方案和招标方技术文件规定的内容的对应性。这样,可以更有针对性的突出我们方案的要点,便于招标方快速理解。] 2.概述 2.1.项目背景 [介绍本项目的背景,一般来自于招标方的技术文件,也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背景做介绍,便于方案阅读者了解项目的背景知识,便于理解方案的后面章节。] 2.2.建设目标 [一般来自于客户招标文件,明确系统建设的目标。] 2.3.建设原则 [这里描述系统的建设原则,一般比较统一,以“XX性”等系统属性为中心进行描述。] 3. 需求描述及分析 3.1.概述 3.1.1.需求分析目标和任务(可选) [这里描述通过需求分析要达到的目标,从大的方面描述需求分析的任务。] 3.1.2.需求分析组织方式 [需求分析包含两部分,首先是需求描述,包括业务需求、接口需求、性能需求、安全需求以及其它补充需求。其次是需求分析,包括对系统涉众的分析,列举所有与系统有关的角色,清楚的说明他们是如何看待和使用本系统的。接着以系统用例图的形式描述系统的总体功能需求。最后,描述本系统对技术架构的需求,用于指导后面的架构设计。] 3.2.需求描述 [注:如果方案包含多个应用和子系统,可按应用或子系统分别描述需求。] 3.2.1.业务需求 [这里用文字和流程图描述业务需求,目录可自行组织。] 3.2.2.接口需求 [这里描述所有和系统有联系的接口方面的需求。] 3.2.3.性能需求 [这里描述系统的性能需求。] 3.2. 4.安全需求

[这里描述系统的安全方面的需求。] 3.2.5.其它需求 [这里可以描述其它无法归类的客户需求。] 3.3.需求分析 3.3.1.系统涉众分析 [这里描述和系统相关的用户,包括客户,最终用户细分,他们在系统中的职责以及他们如何使用系统。简单的说,就是本系统的所有干系人及职责描述,相当于用例分析中的角色。] 3.3.2.功能需求分析 [这里描述系统的所有功能需求,可以使用用例图,如果功能需求比较多,可以采用用例包。最好在开始时,给出系统用例图。] 3.3.3.对技术架构的要求 [这里描述对架构设计有指导性的关键需求,会影响到后面的架构设计。] 4.总体设计 4.1.总体设计目标 [这里描述系统的总体设计目标。] 4.2.总体设计原则 [这里描述系统的总体设计原则。] 4.3.总体逻辑架构设计 [这里以逻辑结构图(一般分层组织)的方式,描述我们提供的整个软件生态系统,一般不涉及具体的技术。] 4.4.网络系统设计 [这里用网络拓扑图的形式描述网络方面的设计。] 4.5.硬件系统设计 [这里描述硬件方面的设计,一般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备份服务器、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存储设备、防火墙等。] 4.5.1.服务器 [这里描述硬件服务器的选型,依据内容多少,目录可自行添加。] 4.5.2.网络设备 [这里描述网络设备的选型,依据内容多少,目录可自行添加。] 4.5.3.存储系统

01系统集成技术方案

目录 1系统概述 (2) 2系统设备选型 (2) 2.1DS3.0系统符合以下要求 (2) 2.2DS3.0系统具备条件 (4) 3标准规 (4) 4系统工程围 (4) 5系统方案设计 (5) 5.1BMS集成系统实施技术措施 (8) 5.2系统软件实现的功能和实现的途径 (9) 5.2.1提供给用户使用的功能 (9) 5.2.2系统软件构架 (9) 5.2.3用户界面的选择 (11) 5.3系统硬件配置的选择 (11) 5.4功能描述 (12) 5.4.1对工业园区所有设备进行统一和全面的监测 (12) 5.4.2管理功能 (13) 5.4.3浏览界面的组织和实现 (14) 6对各分系统要求 (15) 6.1系统集成对楼宇自控系统的要求 (15) 6.2系统集成对消防系统的要求 (16) 6.3系统集成对安保系统的要求 (16) 6.4系统集成对门禁停车场管理系统的要求 (16) 6.5系统集成对生产装置(设备)工业自动化系统的要求 (16)

1系统概述 延长中煤能源化工工业园区中央集成管理系统,是以通过实现工业园区,包括厂前区如行政办公楼、宿舍、酒店、辅助设施等,生产区域如水处理、空压机、甲醇、液化气、聚乙烯、罐区等各分系统之间的信息资源的共享与管理、各分系统的互操作和快速响应与联动控制,以达到自动化监视与控制的目的。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采用“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模式,本着“按需集成”的主导思想,尽可能地减少管理人员和节约能源、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工作性质的多样化及复杂性,应付突发事件的发生。 系统集成是将建筑物的若干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系统组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大系统的过程,这个大系统不应是各个分系统的简单堆积,而是借助于建筑物自动化系统和综合布线网络系统把现有的、分离的设备、功能及信息组合到一个相互关联的、统一的、协调的系统之中,从而能够把先进的高技术成果,巧妙灵活地运用到现有的智能建筑系统中,以充分发挥其更大的作用和潜力。 2系统设备选型 系统采用具有知识产权的中央集成管理系统--BMS DATA SERVER 3.0(以下简称DS3.0系统)软件平台,该系统以网络集成、数据集成、软件界面集成、功能集成等一系列系统集成技术为基础,运用标准化、模块化以及系列化的开放性设计思想,以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及其他综合通讯系统构架信息传输网络,将楼宇自控系统、自动火灾报警系统、闭路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门禁停车场管理系统及生产区域各生产装置自动控制系统等分系统集成为智能化的BMS弱电监控与管理系统,DS3.0系统允许用户最大限度利用微软操作系统下的各种应用软件。 2.1DS 3.0系统符合以下要求 1) 标准化和开放性 集成系统是建立在标准的以太网的基础上的,数据从各分系统网关到集成系统,再

医院硬件技术方案

一、项目概况 (3) 二、投标标范围 (3) 三、技术标准、规范 (4) 四、设计指导原则 (5) 五、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及参数 (6) 5.1监控系统要求 (6) 5.2 主要产品介绍 (7) 5.2.1.红外防水半球摄像机: (7) 5.2.2红外枪式摄像机 (9) 5.2.3硬盘录像机 (11) 5.3新增数字化系统产品介绍 (13) 5.3.1红外半球摄像机: (13) 5.3.2红外枪式摄像机 (16) 5.3.3室外红外高速球机 (18) 5.4管理平台服务器 (22) 5.4.1 视频管理服务器 (22) 5.4.2 存储设备参数 (23) 5.4.3 编码器参数 (24) 5.4 分控系统 (25) 5.5 巡更系统 (28) 5.6逃生门、推杠锁系统 (29)

本文件为北京天坛医院监控系统改造及新增设计方案。 在此感谢贵方给与我公司---为您提供监控系统集控管理设计及服务的机会。 我公司作为具有丰富经验的综合布线及安保系统集成公司,将竭诚为您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安防系统改造项目 项目地点:北京市东城区天坛西里6号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导致患者数量也日益增多,医疗纠纷时有发生,为了实现重点部位24小时高清数字化监控、录像,给安全保卫部门、公安机关调查取证提供有力证据。合理监管保安巡查力度,增强重点区域有效监管,本期安防系统改造项目主要内容:新增部分监控点位;更新部分老旧摄像机及传输分配设备;改造监控中心格局实现监控数字化;增设视频监控系统分控管理平台;增设巡更系统;重点区域安装逃生门。 二、投标标范围 本期投标的范围包含: (1)重点部位监控设备增加及更换,包括线路、设备供应及安装调试; (2)警务工作站、院办会议室、处长办公室安装视频分控系统,实施监控系统等级化管理模式; (3)巡更点位增加,保证医院保安人员巡查路线的连续性; (4)重点部位新增防火门、推杠锁保证紧急、突发事件对人员合理有效的疏散; (5)更换原有老旧监控设备,详见更换设备清单; (6)对所有监控点位进行统一分配,点位顺序要有连续性; (7)施工过程中土建、装修损坏修补内容及费用。 (8)工程安装调试合格并出具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检测报告,检测单位为公安部一所。 (9)对天坛医院院安防系统操作人员的培训。

两化融合系统技术实现方案模版

两化融合系统技术实现方案模版

文件编号:WTKJ-IFI-P3/2-009 实施过程技术方案 XX股份有限公司 XX年XX月

1.关于本方案 [这里描述本方案和招标方技术文件规定的内容的对应性。这样,能够更有针对性的突出我们方案的要点,便于招标方快速理解。] 2.概述 2.1.项目背景 [介绍本项目的背景,一般来自于招标方的技术文件,也能够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背景做介绍,便于方案阅读者了解项目的背景知识,便于理解方案的后面章节。] 2.2.建设目标 [一般来自于客户招标文件,明确系统建设的目标。] 2.3.建设原则 [这里描述系统的建设原则,一般比较统一,以“XX性”等系统属性为中心进行描述。] 3. 需求描述及分析 3.1.概述 3.1.1.需求分析目标和任务(可选) [这里描述经过需求分析要达到的目标,从大的方面描述需求分析的任务。] 3.1.2.需求分析组织方式 [需求分析包含两部分,首先是需求描述,包括业务需求、接口需求、性能需求、安全需求以及其它补充需求。其次是需求分析,

包括对系统涉众的分析,列举所有与系统有关的角色,清楚的说明她们是如何看待和使用本系统的。接着以系统用例图的形式描述系统的总体功能需求。最后,描述本系统对技术架构的需求,用于指导后面的架构设计。] 3.2.需求描述 [注:如果方案包含多个应用和子系统,可按应用或子系统分别描述需求。] 3.2.1.业务需求 [这里用文字和流程图描述业务需求,目录可自行组织。] 3.2.2.接口需求 [这里描述所有和系统有联系的接口方面的需求。] 3.2.3.性能需求 [这里描述系统的性能需求。] 3.2. 4.安全需求 [这里描述系统的安全方面的需求。] 3.2.5.其它需求 [这里能够描述其它无法归类的客户需求。] 3.3.需求分析 3.3.1.系统涉众分析 [这里描述和系统相关的用户,包括客户,最终用户细分,她们在系统中的职责以及她们如何使用系统。简单的说,就是本系统的所有干系人及职责描述,相当于用例分析中的角色。]

技术培训方案

技术培训计划 1、概述 人员培训作为工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整个项目的实施至关重要,通过系统的培训,使得工作人员得到日常工作需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经验,从而保障整个系统的顺利运行。 项目建设最终系统将交付用户使用,项目培训是项目实施中的重要环节,通过项目培训对业主人员进行全面的技术培训,使业主单位人员达到能独立进行管理、故障处理、日常测试维护等工作,以便于我方提供的软、硬件能够正常、安全的运行。 培训的总体目标: 1、管理员培训。 培训对象:系统管理员。 培训目的:可以独立完成本单位行政执法的日常维护,解决一般问题。 培训内容:系统体系结构、系统配置、系统管理、系统使用。 培训方式:集中培训和个别培训。 培训批次:不少于1次的集中培训,个别培训随时安排。 2、使用人员培训 培训对象:系统一般使用人员。 培训目的:熟练掌握所涉及部分的操作。 培训内容:系统使用。 培训方式:集中培训和个别培训。 培训批次:不少于2次的集中培训,个别培训随时安排。 2、培训对象 如果项目是一项综合型的项目,系统使用范围广,用户层次多,不同用户层次使用的系统角色不相同,使用的内容和侧重点各不相同,那么我们在项目中将针对不同的用户层次提供针对性的用户培训,保障培训效果,使各层次的用户都能熟练掌握系统相关的知识。

2.1、普通用户层 普通用户层是应用系统的直接使用者,涉及到系统的各方面功能,是对系统功能理解最深、业务最熟悉的用户群,然而普通用户层由于覆盖的面广,各部门主要使用的功能模块不尽相同,因此针对于普通用户将按照不同的部门的侧重点进行分期培训,组织类似业务部门或单独部门进行培训,以便于各部门对各自业务系统使用的把握,以达到各用户能熟练掌握系统的使用方法。 2.2、系统管理员和应用级管理员 系统管理员和应用级管理员是业主单位对系统进行管理维护的主要人员,这一用户群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并且针对应用系统管理员和平台维护员分别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主要侧重于系统的建设原理和规划,总体架构,常见问题的解决,系统安装配置等内容。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工作需要对应用系统较熟悉,并且能处理运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因此对于软件维护人员和管理员将采用共同参与项目维护和实施的方式,从长期实践中逐渐掌握系统维护知识,提升其技术技能和对系统的认识。 2.3、技术人员培训 技术人员主要是指业主单位具备一定的应用系统开发能力,主要用于系统上线后对系统的需求变动进行二次开发和修改,以及系统扩展能力的技术人员,针对这一用户群,将着重于应用系统的开发原理、开发工具、系统架构等进行培训,使其掌握系统二次开发技术,为今后系统升级改造、功能扩展储备技术力量。 3、培训课程 3.1、应用系统使用培训 课程名:系统应用。 课程内容: 计算机系统基本操作方法;系统基本功能介绍;业务流程规范;系统使用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