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胃镜临床应用1491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5
鼻内窥镜术的临床应用及其分析
宝音;郭英
【期刊名称】《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8(020)003
【摘要】鼻内窥镜术是国内近年来逐渐开展起来的检查和治疗鼻部疾病的新技术,与传统的检查和手术方法相比,有组织损伤小、保存鼻腔生理功能、患者易接受、痛苦小、复发率低等优点。
为大量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人的临床治疗带来了希望。
我院自1995-04以来开展了鼻内窥镜术...
【总页数】3页(P198-200)
【作者】宝音;郭英
【作者单位】伊克昭盟医院耳咽喉科;伊克昭盟医院耳咽喉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65.4
【相关文献】
1.鼻内窥镜术前教育课件的制作与临床应用研究 [J], 季兰芳;陈桂园;胡桂芬;吴旭
英
2.鼻内窥镜术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疗效分析 [J], 袁玺
3.功能性鼻内窥镜术后中药冲洗液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观察 [J], 赵菲;张薇
4.鼻内窥镜术后恢复期鼻咽吸洗法的临床应用观察 [J], 莫福琴;陈冬兰;黄晓琳;廖
学娜;欧子苗
5.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内窥镜术后中医药治疗效果分析 [J], 熊子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鼻胃镜在上消化道诊治中的应用经鼻胃镜在上消化道的检查中应用已多年,其安全性和舒适性高于普通胃镜早已有人报道[1,2,3],在治疗方面的应用也很有价值,近年,我们应用用日本FUJINON EG-530N经鼻电子胃镜(外径5.9mm)(下称经鼻胃镜)进行了600例的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同时也利用经鼻胃镜管径细的优点对42进行了一些内镜下的治疗,现将经鼻胃镜在治疗方面的使用情况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⑴本组检查患者600例,男279,女32例,年龄63.2±19.1.6岁,采用经鼻检查576例,另24例因在麻醉下治疗操作,行经口检查。
⑵本组治疗患者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58.5±13.6岁。
食管癌狭窄处置入支架10例(其中2例伴食管气管瘘),食管乳头状瘤电切,电灼6例,食管内异物(骨刺等)11例,胃内多发小息肉等离子电凝术(APC)8例,胃窦幽门部癌置入幽门支架3例,吻合口狭窄扩张1例,内镜下置入空肠营养管3例。
2 器材与方法2.1使用日本FUJINON EG-530N经鼻电子胃镜(外径5.9mm)2.2术前准备同普通胃镜检查,治疗患者,特别是有梗阻征象者术前禁食超过8小时。
了解患者有无鼻部手术及鼻衄病史,清洁鼻腔,检查前使用呋麻滴鼻液滴入鼻腔,并使用 2%的盐酸利多卡因向较通畅的一侧鼻腔喷雾,将浸过利多卡因的棉棒插入中鼻道进行局部麻醉,术前均含服去泡剂。
2.3操作方法行普通胃镜检查者,进镜操作就是,经鼻胃镜经所选择的较通畅的鼻腔进镜,一般选鼻甲不肿或轻,腔宽的通道进镜,操作轻柔,避免擦伤鼻腔粘膜,注气进镜,进入咽部时尽量不要触及粘膜,近食道入口时是相对直,更易进入。
3 结果3.1普通胃镜检查前后心率、呼吸、收缩压、氧饱和度变化情况见下表表心率、呼吸、收缩压、血氧饱和度变化表各项在三种状态下比较,P>0.01,无明显统计差异。
3.2治疗组应用结果在治疗组主要是在普通胃镜检查不能完成者,改用经鼻胃镜检查均能完成。
鼻胃镜的临床应用及评估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鼻胃镜作为内窥镜的一种,可以通过鼻腔和口腔进入消化道内部,对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等消化道部位进行检查、病变诊断和治疗。
鼻胃镜在临床上的应用广泛,已成为消化内科和外科的必备设备,对于消化道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评估鼻胃镜的临床应用效果和疗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
本次研究旨在探究鼻胃镜在消化道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和疗效,包括其在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和治疗方面的效果评估,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 鼻胃镜在消化道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评估;
2. 鼻胃镜在消化道疾病早期干预中的应用效果评估;
3. 鼻胃镜在消化道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估;
4. 分析鼻胃镜应用特点和操作技巧对应用效果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临床病例调研法相结合,系统搜集和分析鼻胃镜在消化道疾病诊断、干预和治疗中的相关资料,借助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文献资料方面,主要检索国内外相关学术期刊、专著和论文等,筛选出与鼻胃镜在消化道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整合和分析。
临床病例调研方面,将选取符合研究条件的消化道疾病患者作为调研对象,进行鼻胃镜检查和处理,记录并分析治疗效果。
四、研究预期成果
本次研究预计将对鼻胃镜在消化道疾病的诊疗中的应用效果、疗效和优缺点等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探究和分析,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以及为鼻胃镜的技术进步和临床应用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非镇静经鼻胃镜检查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估目的观察采用非镇静经鼻胃镜检查上消化道疾病的临床效果,评价其应用价值。
方法将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拟行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经鼻胃镜检查组(n=67)和普通胃镜检查组(n=88),评估两组患者检查中呛咳、恶心发生率、疾病种类分布以及检查术前、术中心率、收缩压和血氧饱和度差值。
结果经鼻胃镜检查组呛咳、恶心发生率以及术前与术中心率差值、收缩压差值均低于普通胃镜检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检查中疾病种类及患者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鼻胃镜径细,经鼻孔插入不接触舌根,患者耐受性更好,安全性相对更高。
因此,经鼻胃镜检查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on-sedative endoscopic examination of upper digestive tract diseases,and evaluate its application value.Methods From May 2016 to May 2017,the patients with upper digestive tract diseases were scheduled to be examined by endoscopy in our hospital.Divided into transnasal gastroscopy inspection group(n=67)and general gastroscopy inspection group(n=88)to assess the incidence of cough,nausea,disease type distribution,preoperative examination,intraoperative heart rate.Systolic and oxygen saturation differences.Results The nasal gastroscopy group choking,nausea incidence and preoperative and intraoperative heart rate differences,systolic blood pressure difference values were low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gastroscopy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type of disease and in patients with oxygen saturation (P>0.05).Conclusion The nasal gastroscopy is thinner and the nostril is not inserted into the tongue base,the patient is better tolerated and the safety is relatively higher.Therefore,the nasal gastroscopy has a good clinical value,it is worth promoting.Key words:Transnasal gastroscopy;Non-sedative;Upper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内镜技术极大的提高了消化道疾病的临床诊治率[1],但内镜检查属于有创操作,检查过程痛苦,常导致患者产生恐惧心理。
鼻内窥镜手术100例临床疗效分析目的探讨内窥镜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鼻内窥镜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100例患者随访6个月以上,对手术治疗及康复治疗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100例中治愈84例,好转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0%。
结论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安全性好、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endoscopic treatment of chronic sinusitis and nasal polyps.MethodsNasal endoscopic surgery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sinusitis and nasal polyp,100 cases were followed up for 6 months or more,surgical 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for comprehensive analysis.Results100 cases cured,14 cases improved,2 had no effec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8.00%.ConclusionNasal endoscopic operation in treating chronic sinusitis,nasal polyps,high safety,less complications,low recurrence rate,high cure rate,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Nasal endoscopic;Sinusitis;Nasal polyps鼻內窥镜手术是常见的一种微创技术,其目的是尽可能保留患者鼻腔及鼻窦基本结构和功能,彻底清除病灶,保证鼻腔及鼻窦通气和引流通畅,从而治愈鼻窦炎。
经鼻胃镜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俞建国
【期刊名称】《胃肠病学》
【年(卷),期】2009(14)7
【摘要】背景:经鼻胃镜检查被医师和患者普遍接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目的:探讨经鼻胃镜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选取2008年4月拟接受胃镜检查的243例患者,随机分为经口胃镜组(n=138)和经鼻胃镜组(n=105),分析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疾病谱分布以及术前与术中心率、收缩压和氧饱和度差值.结果:经口胃镜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术前与术中心率差值、收缩压差值显著高于经鼻胃镜组(P<0.05),但两组疾病谱分布和氧饱和度差值无明显差异.结论:与经口胃镜检查相比,接受经鼻胃镜检查者的恶心、呕吐反应小,术中心率和收缩压波动小,且疾病谱分布无明显差异.因此,经鼻胃镜检查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总页数】2页(P424-425)
【作者】俞建国
【作者单位】浙江省岱山县第一人民医院内镜中心,316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不同体位经鼻胃镜检查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评价 [J], 杨波;田雅军
2.经鼻超细电子胃镜检查的护理干预 [J], 郭梅芳;徐宏伟;高明芳;龚玉燕;苏红芬
3.非镇静经鼻胃镜检查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估 [J], 都超群;赵明巍;贾伟;糜娇;袁宇迪;袁文照
4.经鼻与经口胃镜检查上消化道疾病的效果及耐受性比较 [J], 章福荣
5.经鼻开咽呼吸法训练联合指导护理对首次胃镜检查患者术中配合度的影响 [J], 徐红艳;姚小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鼻胃镜临床应用1491例分析目的评估经鼻胃镜的临床应用诊断价值及其可行性。
方法对该院收治的1491例行经鼻胃镜检查结果分析,并判断患者的痛苦程度及观察不良反应,随机抽取其中200例患者(超细经鼻胃镜组)和同期48例行普通胃镜检查者(普通胃镜组)用心电监护仪动态监测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心率、心律、血压及血氧饱合度。
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在胃镜检查过程中均略有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鼻胃镜对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治在功能上完全保持了普通胃镜的水平,鼻胃镜经鼻腔插入不接触舌根,其耐受性更好,安全性更高,有更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标签:鼻胃镜;诊断价值;耐受性;安全性随科技发展,消化内镜已从硬式内镜发展到现在的电子内镜,内镜的发展提高了消化道疾病的诊断率,有效监控高危疾病人群发挥着独特的优势。
鼻胃镜因为管径比普通胃镜细小,镜身更柔软,经鼻腔进入行胃镜检查显著减少了受检者的不适感和应激反应,相比全身麻醉的无痛胃镜检查,安全性更高,受诊者几乎不需要恢复的时间[1]。
为了评估经鼻胃镜的临床应用诊断价值及其可行性,该院自2011年8月—2012年6月使用超细经鼻胃镜对1 491例患者完成了检查及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该组男741例,女750例,年龄16~92岁,平均(54.6±11.6)岁。
特殊病例:≥80岁的高龄患者33例,心功能不全心衰Ⅱ或Ⅲ级者11例,肺心病、肺气肿、呼衰者18例,脑卒中及后遗症者9例,脊柱畸形、脊柱病变者5例。
1.2 器材EG-270N5型超细经鼻胃镜和相关配套件,外径5.9 mm,钳道内径2.0 mm,有效长度110 cm观察距离3~100 mm,视野120°角,上弯曲角度210°角,下弯曲角度90°角,左弯曲角度100°角,右弯曲角度100°角。
1.3 方法检查前,常规询问有无鼻部外伤手术史、鼻中隔弯曲史以及近期有无鼻塞、鼻出血史,鼻胃镜检查前先作鼻腔1%呋麻液喷雾行鼻黏膜血管收缩后,行2%利多卡因胶浆鼻腔注入麻醉,2~3 min后将经鼻胃镜在直视下经鼻孔轻柔地顺腔缓缓插入,选取从上或中鼻道进入都可以,进入鼻道后观察到声门开口时,顺着声带皱襞后缘告诉患者作吞咽动作,同时顺势将镜插入食管上段,之后操作同普通胃镜检查近似,发现阳性病变时可以定格取图,并用鼻胃镜配套活检钳取活体组织作病理检查。
经鼻胃镜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胃镜检査常用于诊治上消化道疾病,为其诊治提供依据。
传统经口胃镜检查时,易使患者感到恶心、甚至出现呕吐等不良反应,体型消瘦患者反应更为显著,患者配合相对较差,从而降低了患者的依从性,对诊疗效果造成较大的影响。
目前,临床上应用一种新的胃镜检查方法——经鼻胃镜。
其相较于经口胃镜,管径更细,且镜身更加柔软,超细胃镜通过鼻腔进入消化道,避开了镜身对舌根的刺激,大大减轻患者的恶心程度。
将润滑剂涂抹于经鼻胃镜镜身,在术中可实现与患者交谈,询问检查带来的痛苦和不适,使患者心身得到放松,提高胃镜检查患者的意愿性,更有利于内镜医生的操作及其对疾病的准确的判断。
目前经鼻胃镜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有研究表明[1]:经鼻胃镜检查平均操作时间为3-4min,经口胃镜检查平均操作时间为6-7min,在操作时间上经鼻胃镜明显短于经口胃镜,相对减少了患者恶心、呕吐等不适感出现的机率。
接受经鼻胃镜检査的患者其血氧饱和度在93.5%-96.4%之间,而接受经口胃镜检查的患者其血氧饱和度为90.6%-94.3%之间。
经鼻胃镜组患者检查过程中血氧饱和度指数显著高于经口胃镜组。
经鼻胃镜术运用超细胃镜通过鼻腔插入上消化道,避免了胃镜与患者舌根的接触,且其镜身细软,可减小对患者咽喉部的刺激,尽可能避免了咽喉反射的发生,减轻了患者在接受胃镜检查时的恶心、呕吐等不适和痛苦。
同时医生在操作胃镜检査时还可随时与患者进行交谈,询问其不适症状,使检査更加便利和安全。
1.1年老体弱患者经鼻胃镜检查对年老体弱及有严重心肺疾病同时伴有上消化道疾病的患者,需要行胃镜检查明确病变,对大多数内镜医生来说是一项严重的挑战。
因年老体弱患者心肺功能相对较差,再合并心肺疾患时,在胃镜检查过程中耐受性很差。
而经鼻胃镜的管径大约为0.42cm,经鼻腔插入,避免了与舌根的接触,其镜身较细,对咽喉部的刺激较小,减少了患者的咽喉反射,从而有效避免了恶心反应,减轻了患者检查时的不适及痛苦。
鼻内窥镜临床应用概述【摘要】目的总结概括鼻内窥镜临床应用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于我科就诊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患者559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治疗后随访1~3个月,痊愈483例,好转68例,8例患者因未复诊而无法进行随访。
所有患者无眶内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
结论鼻内窥镜手术具有视野清楚、病变清除彻底、较好地保留鼻腔生理功能、创伤性小,患者易于接受等诸多优点。
【关键词】鼻内窥镜;临床应用鼻内窥镜手术能彻底清除病变,并且尽可能保留鼻腔及鼻窦的正常黏膜和结构,形成良好的通气和引流,促使鼻腔、鼻窦黏膜的形态和生理功能恢复良好的功能性手术。
由于鼻内窥镜导光性强、多角度、视野大,可直接窥视到鼻腔内的许多重要部位及鼻咽部的细微病变,从而降低术后复发率。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于我科就诊,并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患者559例,对鼻内窥镜的临床应用进行概括总结。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于我科就诊,并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患者559例。
其中男371例,女188例;年龄11~83岁,平均57.2岁;单侧发病517例,双侧发病42例;慢性鼻窦炎193例,鼻息肉68例,慢性泪囊炎51例,顽固性鼻出血127例,变异性鼻炎16例,腺样体肥大28例,后鼻孔膜性闭锁17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25例,眶壁骨折34例。
均结合临床经CT及鼻内镜检查后确诊。
1.2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于我科就诊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患者559例的临床资料,对鼻内窥镜的应用情况进行概括。
2 结果经鼻内窥镜治疗559例患者,随访1~3个月,痊愈483例,好转68例,8例患者因未复诊而无法进行随访。
所有患者无眶内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
3 总结3.1 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鼻内镜手术实质上是筛窦手术,为防止发生严重并发症,应在彻底清除鼻腔息肉的同时,充分开放鼻窦开口,使其引流通畅,保留窦腔黏膜。
经鼻胃镜检查86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经鼻胃镜鼻腔插镜的技术,观察患者鼻腔感受及鼻腔出血等不良反应。
方法:对86例用鼻胃镜进行观察,术前准备同普通胃镜,予丁卡因局部鼻黏膜麻醉。
结果:68例经一侧中鼻道一次经鼻插入,12例对侧鼻腔经中鼻道插入,6例经口插入,全部病例均能完成上消化道检查。
64例检查时基本无反应,12例鼻腔有疼痛但可忍受,仅2例有鼻腔有血丝。
结论:人的鼻腔解剖结构通常是中鼻道最为宽敞,所以大多数患者鼻胃镜检查应从一侧中鼻道进镜,本文第一次即成功从中鼻道进镜成功率为79%。
如再不成功则改为从口腔进镜以减轻患者痛苦。
【关键词】鼻胃镜;插镜技术【中图分类号】R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5-0085-02胃镜检查被广泛应用于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但部分患者抱怨咽部不适及恶心呕吐等反应而导致依从性极差,有些甚至拒接检查,这将影响人群中上消化道早期肿瘤的筛查。
经鼻胃镜检查是胃镜检查的最新一代的电子胃镜,是胃镜检查的一种新方法。
它较普通胃镜检查痛苦小,患者在无痛苦或轻微不适情况下不需麻醉就可以顺利进行胃镜检查,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畏惧心理,而且检查准确度与普通胃镜无差异[1-2]。
但是目前经鼻胃镜检查如何从鼻腔进镜尚无统一的方法[1]。
我院自2010年开展经鼻胃镜检查,为探讨鼻胃镜检查技术方法,现将86例鼻胃镜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连续收集2010年12月—2016年12月接受经鼻胃镜检查的患者86例,排除有鼻部手术史、鼻塞及近期鼻腔出血者,排除有胃镜检查禁忌者。
其中男46例;年龄6~82岁。
女40例;年龄8~83岁。
鼻胃镜采用奥林巴斯-260富士能-590,插入部直径5.1mm,注气、注水均通过活检钳孔道。
1.2 操作方法及途径所有患者检查前15min口服祛泡剂,尽量用棉签或擤鼻涕等方法清理鼻腔,以丁卡因液浸泡棉签局部麻醉一侧鼻腔(选择患者自诉最通畅鼻腔),鼻胃镜上涂抹润滑剂,嘱患者左侧卧位,均以直视插镜法行鼻胃镜检查[3]。
鼻胃镜的临床应用价值黄留业崔俊【关键词】鼻胃镜;诊断价值;耐受性;安全性背景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胃镜检查已成为诊断上消化道疾病的金标准。
但受检者在插镜过程中常会有呛咳、恶心、躁动、疼痛等不适,使部分受检者难以接受。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鼻胃镜(又称超细胃镜)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从来我院行胃镜检查的患者中随机抽取400例,组成超细胃镜组(200例)和普通胃镜组(200例)。
用心电监护仪动态监测其胃镜检查前及检查过程中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
由同一位助理观察患者检查过程中的恶心、呕吐不适反应,协助完成同一份答卷。
发现病变后进一步行内经下治疗术。
结果 2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在胃镜检查过程中均略有降低,但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都加快,但B组的加快更明显(P<0.05);A组插镜时的VAS评分较B组的明显低(P<0.05)。
结论鼻胃镜可经鼻腔和口腔插入,管径更细,耐受性更好,安全性更高。
对食管及胃的狭窄性疾病疗效更好,有更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鼻胃镜检查是一种新型的内镜检查技术,由Shaker[1]于1994年首次报道。
鼻胃镜在保留了胃镜基本功能的基础上[2,3],具有比普通胃镜管腔小、镜身细、操作灵活、不适反应少等优点。
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查和治疗中,得到了医患的一致认可。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选自2008年8月至2009年9月来我院行胃镜检查的患者中,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随机地抽取200例(男女比例为1:1.16,年龄18-79岁)组成经鼻胃镜组,另200例(男女比例为1:1.22,年龄16-80岁)组成普通胃镜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适应证:无严重高血压及心脏病、无恶病质不能耐受检查、无重度昏迷、无多器官功能衰竭、无无痛胃镜检查意愿者。
消化道出血、张口苦难(昏迷或面肌瘫痪)又必须行急诊胃镜检查者仍为本实验的适应症。
器材:鼻胃镜采用Fujinon EG一530N前视式胃镜,插入部直径5.9mm,活检钳孔道内径2.0mm。
鼻胃镜临床应用1491例分析
[摘要] 目的评估经鼻胃镜的临床应用诊断价值及其可行性。
方法对该院收治的1491例行经鼻胃镜检查结果分析,并判断患者的痛苦程度及观察不良反应,随机抽取其中200例患者(超细经鼻胃镜组)和同期48例行普通胃镜检查者(普通胃镜组)用心电监护仪动态监测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心率、心律、血压及血氧饱合度。
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在胃镜检查过程中均略有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鼻胃镜对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治在功能上完全保持了普通胃镜的水平,鼻胃镜经鼻腔插入不接触舌根,其耐受性更好,安全性更高,有更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鼻胃镜;诊断价值;耐受性;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r5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1(b)-0091-02
随科技发展,消化内镜已从硬式内镜发展到现在的电子内镜,内镜的发展提高了消化道疾病的诊断率,有效监控高危疾病人群发挥着独特的优势。
鼻胃镜因为管径比普通胃镜细小,镜身更柔软,经鼻腔进入行胃镜检查显著减少了受检者的不适感和应激反应,相比全身麻醉的无痛胃镜检查,安全性更高,受诊者几乎不需要恢复的时间[1]。
为了评估经鼻胃镜的临床应用诊断价值及其可行性,该院自2011年8月—2012年6月使用超细经鼻胃镜对1 491例患者完成了检查及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男741例,女750例,年龄16~92岁,平均(54.6±11.6)岁。
特殊病例:≥80岁的高龄患者33例,心功能不全心衰ⅱ或ⅲ级者11例,肺心病、肺气肿、呼衰者18例,脑卒中及后遗症者9例,脊柱畸形、脊柱病变者5例。
1.2 器材
eg-270n5型超细经鼻胃镜和相关配套件,外径5.9 mm,钳道内径2.0 mm,有效长度110 cm观察距离3~100 mm,视野120°角,上弯曲角度210°角,下弯曲角度90°角,左弯曲角度100°角,右弯曲角度100°角。
1.3 方法
检查前,常规询问有无鼻部外伤手术史、鼻中隔弯曲史以及近期有无鼻塞、鼻出血史,鼻胃镜检查前先作鼻腔1%呋麻液喷雾行鼻黏膜血管收缩后,行2%利多卡因胶浆鼻腔注入麻醉,2~3 min后将经鼻胃镜在直视下经鼻孔轻柔地顺腔缓缓插入,选取从上或中鼻道进入都可以,进入鼻道后观察到声门开口时,顺着声带皱襞后缘告诉患者作吞咽动作,同时顺势将镜插入食管上段,之后操作同普通胃镜检查近似,发现阳性病变时可以定格取图,并用鼻胃镜配套活检钳取活体组织作病理检查。
1.4 观察指标
为判断患者的痛苦程度并观察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其中200例(超细经鼻胃镜组)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心律、心率、血氧饱合度及血
压,并对同期行普通胃镜检查者(普通胃镜组)相对照。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该组检查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及轻度糜烂出血性胃炎者共1179例;胃及食管癌34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共147例;完成内镜下食管异物检查治疗4例,经鼻胃镜安置空肠营养管3例,行病理活检207例,病理活检与镜下表现符合205例,符合率99.03%。
术后鼻出血17例,占1.14%,均为轻度少量出血,按压鼻腔后出血停止;发生鼻黏膜夹镜4例,在调整镜身及缓转镜身后均能拔出。
见表1。
同期因鼻腔疾病或受检者要求经口等未能行经鼻胃镜检查而改
行普通胃镜检查者48例(普通胃镜组),与超细经鼻胃镜组比较,在检查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心率、舒张压、血氧饱和度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在胃镜检查过程中,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有轻微的下降,但都>95%,且差值的下降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出现变化和心率均变快,普通胃镜组变快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 讨论
伴随胃镜检查技术的不断提高,胃镜检查在上消化道疾病诊治中
已经发挥重要作用,不过普通电子胃镜检查多引起患者咽喉不适、恶心呕吐及患者因恐惧胃镜检查而延误诊断。
为了患者舒适耐受及胃镜操作的顺利进行,全身麻醉下的无痛胃镜检查技术在各级医院迅速开展。
鼻胃镜从2000年初已开始应用于国内[2],这项有别于麻醉胃镜的新型胃镜——经鼻胃镜检查应运而生[3],因对患者痛苦少,对术者操作更便捷,该院从2011年8月开始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经鼻胃镜诊治,实践证明该设备对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治在功能上完全保持了普通胃镜的水平,检查过程中可做到在无痛程度上与麻醉胃镜大致相仿,且可减少因使用镇静麻醉胃镜检查存在的一定风险。
该院自2011年8月—2012年6月应用新型的超细经鼻胃镜,完成了1 491例的上消化道检查,取得了较满意效果。
周丽雅等[4]25年间100 000例胃镜检查结果显示,球部溃疡检出率为13.03%,胃溃疡检出率为4.19%,胃癌检出率为2.36%,该组的上述结果分别为3.69%、5.97%、0.6%,与周丽雅等[4]胃溃疡的结果大致相似,胃及食管的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分别为0.6%、1.68%,均显著低于国内文献报道[5],分析原因,统计发现患者行经鼻胃镜检查较普通胃镜检查舒适,愿意再次甚至多次复查,同时超细经鼻胃镜受检的年龄范围大大优于普通胃镜,尤其在儿童、高龄及危重病例,充分显现了鼻胃镜的独特优势。
内镜下治疗项目通过超细经鼻胃镜可部分完成,更具有独特的优势在特殊领域中。
但在异物检查及取除、内镜下急诊止血等都是可
以实施的,特别在对食管及胃出口狭窄、梗阻的治疗时,该镜具有独特的优势[6]。
该院1491例的实践表明,超细经鼻胃镜作为上消化道疾病诊治的新措施可以较大提升胃镜的诊治水平,转变内镜检查的传统理念,鼻胃镜的临床应用将会更广泛。
[参考文献]
[1] 郑曼.内镜操作的镇静与麻醉[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2,29(6):304-306.
[2] 许国铭,姚银珍,田箐,等.鼻胃镜(gif-n230)临床应用的初步报告[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0,17(2):86-87.
[3] 河野良幸,荻谷一男.极细径fts经鼻内视镜[j].消化器内视镜,2005, 17(8):806.
[4] 夏玉亭,吴云林,房殿春.胃病临床新视野[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5:143.
[5] 朱继良,余彩云,袁华斌.胃镜检查30276例分析[j].中华腹部疾病杂志,2006,6(9):735.
[6] 王盛根,王寿九,涂金兰,等.超细胃镜在食管狭窄扩张中作用的观察[j].中华消化杂志,2006,28(8):563-564.
(收稿日期:2012-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