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与文化_理学思维导图
- 格式:xmin
- 大小:4.58 KB
- 文档页数:1
博厄斯的文化人类理论一、地位:历史特殊论学派的创始人
二、特殊论和相对论的文化观
1.民族文化研究的历史特殊论
背景:反对种族主义观点和提出文化相对主义
观点:强调研究各个民族的具体历史
2.民族文化评价相对论:认为衡量文化的一切评价标准都是相对的
三、文化区理论
1.概念:强调文化特征的相似,基本上不涉及传播过程与轨迹
2.文化区
文化中心
文化边区
3.实质:博厄斯认为不同地区的相同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传播和借用
四、古典物理归纳法
1.与博厄斯的自然科学学术背景有关1
2.主张尽可能的收集资料,最好让历史和资料本身来说话
3.缺点:仅重视资料的收集,不重视理论的建构。
【初中物理】⼋年级物理下册思维导图,轻松预习知识点!
⼋年级物理下册思维导图,轻松记忆知识点!
▼
第七章⼒
第⼋章运动和⼒
第九章压强
第⼗章浮⼒
第⼗⼆章简单机械
本⽂来源于⽹络,若侵删。
免责声明:⾃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
⽂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不代表环球物理⽴场。
环球物理
ID:huanqiuwuli
环球物理,以物理学习为主题,以传播物理⽂化为⼰任。
专业于物理,致⼒于物理!以激发学习者学习物理的兴趣为⽬标,分享物理的智慧,学会⽤物理思维去思考问题,为⼤家展现⼀个有趣,丰富多彩的,神奇的物理。
整理三年级数学思维导图一、数与代数1. 整数自然数: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2. 分数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整体被等分成若干份,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值不变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根据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关系进行分类3. 小数小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整体被等分成若干份,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小数的性质:小数点右移一位,相当于乘以10;小数点左移一位,相当于除以10小数的大小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再比较小数部分4. 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基本运算规则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二、空间与图形1. 平面图形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一般三角形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一般四边形多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八边形2. 立体图形球体、圆柱体、圆锥体、长方体、正方体等3. 图形的位置与变换平移、旋转、对称等基本变换三、统计与概率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等数据收集方法数据整理:分类、排序、统计2. 数据的表示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统计图3. 数据的分析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统计量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四、解决问题1. 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2. 数学问题的类型计算问题、应用问题、逻辑推理问题等3. 解决问题的策略直观思考、列举法、画图法、代数法等通过整理三年级数学思维导图,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数学知识体系,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这份思维导图能够帮助你更好地掌握三年级数学知识。
整理三年级数学思维导图五、数学与生活1.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购物:计算商品价格、找零等测量: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时间:时间计算、时间管理财务管理:储蓄、投资、预算等2. 数学与科技计算机科学:编程、算法、数据结构工程学:设计、建筑、机械制造物理学:力、能量、运动等六、数学思维训练1. 逻辑思维分析问题、推理、归纳、演绎解决问题的策略:分解问题、逆向思维、假设法等2. 空间想象立体图形的识别与绘制图形变换与组合空间位置关系的理解3. 数学建模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模型,得到实际问题解决方案七、数学学习方法1. 预习与复习预习:提前了解学习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加深理解练习:通过大量练习,熟练掌握数学技能3. 合作学习与交流与同学、老师、家长进行数学学习交流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八、数学竞赛与活动1. 数学竞赛参加校内、校外数学竞赛,提高数学能力学习竞赛策略,培养竞争意识2. 数学活动参与数学讲座、数学游戏、数学实验等活动拓展数学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整理三年级数学思维导图九、数学阅读与写作1. 数学阅读阅读数学故事、数学书籍,了解数学家的故事和数学发展历史学习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的表述方式培养数学阅读兴趣,提高数学理解能力2. 数学写作记录数学学习心得,分享解题思路编写数学小论文,探讨数学问题培养数学表达能力,提高数学沟通能力十、数学游戏与玩具1. 数学游戏玩数学游戏,如数独、24点、扑克牌游戏等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技能培养数学思维,锻炼逻辑思维能力2. 数学玩具使用数学玩具,如计数棒、几何拼图、钟表等通过玩具学习数学概念,提高数学操作能力培养数学兴趣,激发学习动力十一、数学文化1. 数学历史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学习数学家的故事认识数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作用和贡献培养对数学的尊重和热爱2. 数学哲学探讨数学的本质、意义和价值学习数学思维方式,提高数学素养培养数学思考能力,锻炼批判性思维十二、数学与艺术1. 数学与绘画学习数学在绘画中的应用,如比例、对称、黄金分割等通过绘画创作,表达数学美培养艺术欣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2. 数学与音乐了解数学在音乐中的应用,如节奏、音程、和声等学习音乐中的数学规律,提高音乐素养培养音乐欣赏能力,丰富情感体验。
初中九年级上物理思维导图(教科版)一、物理量及其单位1. 长度:米(m)、厘米(cm)、毫米(mm)2. 时间:秒(s)、分钟(min)、小时(h)3. 质量:千克(kg)、克(g)、毫克(mg)4. 速度:米/秒(m/s)、千米/小时(km/h)5. 加速度:米/秒²(m/s²)6. 力:牛顿(N)7. 压力:帕斯卡(Pa)8. 功:焦耳(J)9. 能量:焦耳(J)10. 功率:瓦特(W)二、力学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合力为零。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大小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
5. 弹力:物体受到弹性变形时产生的力。
6. 摩擦力:两个接触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受到的阻力。
7. 惯性: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8. 平衡力: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力。
三、运动学1. 位移:物体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
2.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
3. 加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大小。
4.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直线上的速度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的运动。
5. 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直线上的速度大小均匀变化的运动。
6. 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四、热学1.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 热量:物体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3. 比热容:单位质量物质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4.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5. 热辐射:物体通过辐射方式传递热量的过程。
6.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7.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原理,孤立系统的熵总是趋于增加。
五、光学1. 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光的反射: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改变传播方向返回原介质的现象。
中国文化概论--思维导图●绪论●一、“文化”的界定●1、“文化”名称的来源●2、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定义●3、各种与文化相关概念的正名●二、民族文化、国别文化与两个文化层面●1、民族文化与国别文化●2、两个文化层面●三、文化的历史发展与文化传统●1、文化发展的历史阶段●2、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3、文化遗产●四、“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和基本内容●1、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性质●2、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开设的目的和任务●3、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基本内容●第一章中国文化地理背景●第一节中国文化赖以生存的地理条件●一、地理与人群分布●1、历史上人群分布●2、中国地理整体性特征●3、数千年来的气候变迁与饥荒灾病情况●二、地理条件对中国文化的诸多影响●1、广大地域影响中国文明的道路和文化发展的方向●2、广大地域形成的“大一统”观念●3、地缘特征与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三、广阔的地理舞台与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第二节区域地理环境与文化的多样分布●一、大地域与地域文化形成的因素●1、众多地理条件相对独立的区域●2、构成区域文化的几个因素●二、古代一些重要区域文化概说●三、地域文化对统一文化的作用●第三节古代开发利用自然的文化得失●一、古代保护自然方面的作为●二、古代利用改造自然方面的成就●三、古代改造自然的一些失误●第二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第一节中国文化的创始与奠基●一、中国文化的多元发生●1、从仰韶文化到龙山文化●2、多元的文化发生●二、传说时代的文化线索●三、夏、商、周:族群代兴历史的结束与统一化文明进程的开始●1、尚忠的夏文化●2、商代文化的宗教特征●3、西周:统一文化历程的开始●四、春秋战国:文化观念的原创时代●第二节秦汉:统一王朝政治下的文化演变●一、边疆的开拓与文明的同步发展●1、经略南方●2、对匈奴的战争及开通西域●3、边地民族的内附●二、王朝政治的新格局●1、郡县制的确立●2、中央集权制●3、官员选拔的文化标准●三、重农主义的基本国策●1、小农的黄金时代●2、重本抑末的内涵●四、两汉经学的历史、文化功能●1、汉武帝的“独尊儒术”●2、经学与王莽新政●3、一个阶层的养成●第三节魏晋南北朝:中国文化在曲折中的前进●一、西晋灭亡引起的变动●1、西晋灭亡的文化缘由●2、永嘉之乱引发的历史变动●3、南朝土族的文化作为●二、开发江南●三、佛教的传播●四、民族大融合●第四节隋唐两宋:中国文化的鼎盛时代●一、开放的立国精神及唐对宋的决定性影响●1、隋唐政治制度概况●2、北方文化背景与唐朝开国●(1)尚武精神●(2)开放的民族政策●(3)崇佛教与重诗文●3、唐代边疆政策对北宋的决定性影响●二、唐宋间社会文化的变革●1、两税法实施的关键作用●2、唐宋之际社会的变革及经济文化的高涨●3、社会经济的高涨与文化现象的更新●三、民族传统复归下士大夫的文化振作●第五节元明清:中国文化的衰变期●一、元朝统一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元朝统一及民族融合●2、世界性的文化交流●3、元朝政治在经济上的负面作用●二、东西方的相遇与明清两代的立国精神●1、东西方的相遇●2、明清两朝立国观念●3、重农主义下的政治与经济●三、元明清三朝的文化政策与知识阶层的文化活动●1、元朝时期的文人●2、明代文人的正统与非正统●3、清朝的学术状况●第三章中国传统的生产生活文化●第一节中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文化●一、以农耕生产为主的自然经济的发展●(一)农耕知识系统●(二)农耕灌溉系统●(三)农具应用系统●(四)农书流通系统●二、传统手工业与商业活动●(一)传统手工业●(二)传统商业活动●1、传统商贸的四种模式●2、传统商业活动的类别●3、传统商业文化符号●三、传统农业生产文化的特征●(一)天时、地利、人和的重农经验●(二)以工补农,以商求富的农民心理●(三)精打细算,知足节用的务农传统●第二节中国传统的日常生活文化●一、传统日常生活的结构与分类●(一)传统服饰文化的结构与分类●1、自然环境中的服饰文化●2、人文范围内的服饰文化●(二)传统饮食文化的结构与分类●1、饮食烹饪技术和传承●2、传统饮食文化观念●3、饮食文化的群体实践●(三)传统建筑文化的结构与分类●1、居住方式●2、居住仪式●(四)传统交通文化的结构与分类●1、交通设施●2、运输工具●3、旅行观念●二、传统日常生活的基本观念●(一)传统日常生活的家庭单元●1、家庭●2、中国家庭管理的文化要素●(二)传统日常生活的文化要素●1、血缘社会的礼俗美德●2、人情社会的公益传统●3、耕读社会的奋斗精神●第三节中国传统的技术文化●一、传统天文物理知识与手工行业知识●(一)传统天文知识●(二)传统算学知识●(三)传统手工行业知识●二、传统中医药学的知识系统与文化描述●(一)传统中医药学的知识系统●(二)传统中医药学的文化描述●1、腑脏学说●2、经脉学说●3、针灸学说●三、中国传统技术的历史地位与文化价值●(一)中国传统技术的历史地位●(二)中国传统技术的文化价值●第四章传统中国的制度文化●第一节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一、宗法制与君主专制制度●1、宗法制的产生及其特点●2、君主专制制度●宗法观念对国家政治结构的渗透●二、科举制对传统文化的培育与桎梏●1、科举制培育与维系了传统文化●2、科举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制约与局限●三、法律制度与社会伦理秩序的保障●第二节中国社会传统的礼俗约规●一、传统礼俗规约的起源及其特点●(一)传统礼俗规约的起源与礼俗的变化●(二)传统礼俗规约的特点●二、传统社会礼俗规约的层位表现●(一)皇家贵族礼制的严整性●(二)庶族平民礼俗的规范性●(1)岁时礼俗的伦理性●(2)人生礼俗的家族性●(3)家训族规的礼俗教育与礼俗规范●第五章中国传统的精神文化●第一节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一)“天人合一”的含义及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几种观点●(二)“天人合一”观念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二、中庸之道的价值观●(一)“中庸”意为“中是可以长久行用的典法”●(二)“中和”意为“经过对两端的调整而达到和谐”●三、“知行合一”的实践观●(一)孔子、荀子、朱熹、王阳明、王夫之的“知行”观●(二)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特点●第二节中国传统的宗教信仰●一‘、中国古代的原始宗教●(一)上帝崇拜●(二)鬼魂崇拜●(三)祖先崇拜●(四)前兆迷信和占卜●(五)中国古代原始宗教的社会作用●二、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一)道教的形成与信仰特征●(二)道教与古代医学、古代化学、古代药物学●(三)道教与古代民俗及古代文学艺术●三、佛教与中国文化的交融●(一)佛教的形成与基本教义●(二)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三)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四、带有宗教色彩的儒学●(一)先秦儒家“天命观”的宗教色彩●(二)董仲舒的阴阳五行说与今文经师的谶纬使儒学宗教化●(三)宋明理学的宗教功能●第三节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一、儒学思想与伦理道德规范●二、中国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仁爱孝悌●(二)重义轻利●(三)谦和礼让●(四)真诚有信●三、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第四节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一)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二)强调教育的必要性●(三)主张德育和智育相结合●二、中国古代教育的总体目标●三、中国古代教育的教学思想●(一)因材施教●(二)启发诱导●(三)学思结合●(四)教学相长●第五节中国传统的艺术审美●一、中国古代艺术的主要门类●(一)文学艺术●(二)戏曲●(三)音乐●(四)舞蹈●(五)绘画●(六)建筑●二、中国古代艺术的致用精神●(一)诗言志●(二)文以载道●(三)乐以教化●三、中国古代艺术的审美观念●(一)中和之美●(二)尚意追求●(三)崇尚自然●第六章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第一节语言文字及其文化特征●一、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二、中国境内的语言文字●(一)中国境内的语言●(二)中国境内的文字●三、汉语汉字的特点●(一)汉语的特点●(二)汉子的特点●四、汉语汉字的传播●(一)汉语汉字在境内的传播●(二)汉子汉语在境外的传播●第二节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观念与制度●一、语言观念●(一)语言崇拜●(二)语言与客观实际的关系●(三)修辞观●二、汉子观念●(一)早期的汉字崇拜●(二)近代对汉字的否定●(三)关于汉字的多维思考●三、汉语汉字的规范意识●四、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教育●第三节利用汉语汉字形成的文化现象●一、汉语汉字与文学艺术●(一)汉语汉字与修辞格●(二)汉语汉字与富有特色的文学样式●(三)汉字与书法艺术●二、汉语汉字与民俗●(一)对联●(二)预言和字谜●(三)汉语汉字与姓名文化●第七章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汇与现代化●第一节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一、中外文化的第一次大交汇●二、中外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第二节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一、中国物质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二、中国制度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三、中国精神文化对世界的影响●第三节中国文化发展的现代趋势与时代规范●第四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七年级全部知识点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化的记录和组织知识的工具。
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使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明了。
在这里,我们整理了七年级全部知识点的思维导图,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1. 语文语文是我们的母语课程,它包含了汉语言文字、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等多个方面。
下面是七年级语文全部知识点的思维导图:2. 数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包含了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思维等方面。
下面是七年级数学全部知识点的思维导图:3. 英语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掌握英语对我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交流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七年级英语全部知识点的思维导图:4. 物理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本质和运动规律,是我们认识和探索自然世界的一种方法。
下面是七年级物理全部知识点的思维导图:5. 化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下面是七年级化学全部知识点的思维导图:6. 生物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的学科,它是我们认识自己和世界的一种方法。
下面是七年级生物全部知识点的思维导图:7. 历史历史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一门学科,它记录着人类的过去和现在,是我们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一种手段。
下面是七年级历史全部知识点的思维导图:8. 政治政治是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规律的科学,它关注政治权力、政治制度以及政治文化等方面,是我们了解和探究政治现象的一种方式。
下面是七年级政治全部知识点的思维导图:9. 地理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和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涉及天文、大地测量、地形、气候、生态、人口、交通等方面,是我们认识和了解世界的一种方法。
下面是七年级地理全部知识点的思维导图:以上就是七年级全部知识点的思维导图。
我们希望同学们能够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制作自己的思维导图,帮助自己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