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
- 格式:pptx
- 大小:6.15 MB
- 文档页数:49
此文为WOR的版本,下载后可修改观点速递交通拥堵现状一线城市中上海交通最堵,而深圳地区车主通勤速度最快,平均月车速达到28km/h。
面对交通拥堵,驾驶经验丰富的“大叔们”相对通勤速度较快,平均车速达到28.7km/h 。
交通拥堵主要原因及治理建议对交通拥堵现状从政策、社会等四个角度出发分析得出交通拥堵原因主要有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不协调、车路矛盾、静态交通容量不足。
面对交通拥堵,现行外国政府的解决方案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美国纽约等城市通过交通信息系统解决拥堵问题,另一方面,法国巴黎和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等城市通过加大公共交通措施投入,鼓励绿色出行,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未来趋势通过现代化的智能信息技术,构建人与车、车与车、车与路智能网络,不断采集实时交通路况、传输和处理这些数据,并及时将信息传递给交通参与者,实现车辆有效分布到合适道路网络上,进而提高道路与车辆运营效率。
城市拥堵严重影响各城市通勤车速一线城市中,上海地区交通拥堵情况最为严重,其次是北京和广州。
相对而言,深圳地区在一线城市中拥堵情况较为缓和。
从日均驾驶时间上看,广州驾车时间为86分钟,在一线城市中驾车时间最长。
此外上海地区车主平均月车速只23km/h,而深圳地区车主速度最快,平均月车速达到28km/h。
一线城市曰均驾腔时同78一线城市交通拥堵指数不同施区车主月均速度分布■ <20kmi'h ■20-6s0krn/h ■ >60fcmiTi不同年龄车圭平均通勤速屢25.2 2B.7面对交通拥堵,驾驶经验丰富的“大叔们”应对自如,相对通勤速度较快男性车主的通勤速度要远远快于女性车主,男性在面对交通拥堵上处理得更灵活,驾驶更娴熟。
从年龄上看,随着年龄增加,驾驶也越发熟练、通勤速度越快。
此外面对交通拥堵,驾驶经验丰富的“大叔们”应对自如,相对通勤速度较快,平均车速达到28.7km/h。
不同性别车主平均通勘速廈立男交通拥堵主要原因及治理建议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不协调各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一个 很重要因素是城市的各相关部门间没有做好有效协调, 对于城市整体 功能定位缺乏一个系统、科学、前瞻性的考虑,导致出现了多数城市 功能区高度密集,城市封闭小区过多,道路网结构不合理等结果。
2017年Q2全国重点城市交通运行报告数据显示,目前滴滴平台上每天有超过2000万订单,高峰期每分钟接收超过3万乘客需求,对30分钟后的需求预测准确率可以达到85%。
每日新增轨迹原始数据70TB+,相当于7多万部蓝光电影;每日处理数据超过4500TB ;每日路径规划请求超过200亿次,将近1389万次/分钟;单次路径规划计算时间小于1毫秒;每两秒就能做一次订单匹配;“猜你想去”能在2毫秒预测用户目的地,预测准确率为90%。
哈尔滨蝉联堵王报告显示,2017年第二季度,全天拥堵排行榜上,哈尔滨、西安、兰州、西宁、石家庄分别排在前五位,北京排在第七位。
与上个季度相比,总体排名变化不大。
西宁、成都拥堵排名进入全国前十,哈尔滨依然是全国最拥堵的城市。
北上广深,哪个地铁站最难打车?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城市的通勤状况,报告进行了更为详尽的分析。
四个城市中,交通状况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北京拥堵最为严重。
网约车接驳地铁出行是这些城市中很多人选择的重要出行方式,报告对热度较高的地铁站点进行了分析。
北京地铁目前共17条线路运行,从主城区向周边远郊区域辐射,站点受到所在区域功能属性的影响,在热度、可达距离和可靠性方面波动较大。
国贸、动物园和物资学院站点热度较高,人流量大。
热度最高的国贸站打车前往平均距离为8.5公里。
热度较高的站点中,双井、国贸和大望路的可靠性较低,打车往返这些站点需要预留更多的时间。
四惠东、天安门东以及十里堡等站点因人口密集以及交通管理等因素,打车难度较高。
上海地铁目前共14条线路运营,换乘站点较多,均匀密集覆盖于城市中心区域,在可达距离方面,上海地铁相对平均。
龙华站、金科路站以及广兰路的人流量较大。
中潭路、曹杨路以及上海南站等工作区密集,周边道路较拥堵的站点打车相对较难。
广州地铁目前有10条线路在运行中,辐射范围广,可延伸到佛山,运营时间灵活。
番禺广场、石桥和汉溪长隆是人流量最大的站点。
大剧院、五羊邨和珠江新城的出行可靠性相对较差,打车来往这些站点时需要预留更多时间。
2017年高德地图车主行为报告1、中国最拥堵城市在没看报告之前之前,或许我们一直以为全国最拥堵的城市非北京莫属。
然而这个报告却让人民傻了眼,最拥堵城市前五名按顺序分别是:济南、哈尔滨、北京、重庆、贵阳。
其实,在网民心最堵城大调查中,谁是你心目中中国堵城之首?北京票数最高,占20个城市中的31.8%,第二名的是郑州,得票比例8.8%,第三名是济南,得票比例为6.7%。
可是意外的是郑州实际上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堵。
还有全国上班最难的城市是哈尔滨!下班最困难的是济南,节假日最堵的是兰州。
上下班都难的是青岛。
2、拥堵增长与缓解有拥堵就有缓解,45个城市中82%拥堵加重,其中越发展越拥堵的城市分别是:重庆、长春、嘉兴。
拥堵缓解最大的城市分别是杭州、青岛、大连。
3、年度最堵明星明星最堵这是什么意思呢?自然是针对能开演唱会的大歌星们,对周边交通影响最大的明星依次是:周杰伦、陈奕迅、张杰,谭咏麟、刘若英,张学友,蔡依林,李健,林宥嘉和罗志祥4、那个城市最工作狂报告指出,北京人民的工作热情最高,下班娱乐最少。
全国加班城市中,北京是加班最多,占TOP10城市中的22.3%,排名第二的深圳占21.3%,上海第三。
加班最多的公司中,华为平均下班时间最晚,其次是腾讯,阿里巴巴、网易、京东、58赶集、乐视、百度、新浪、奇虎360然而这么多公司员工中,你们知道哪个公司的员工住别墅的最多最土豪吗?那当然是阿里巴巴喽!5、年度驾驶评分品牌排行榜评分最低的是mini(参数|图片),其次,从低到高,依次是路虎、斯巴鲁、DS、宝马、英菲尼迪、Jeep、沃尔沃。
凯迪拉克、保时捷。
6、看病这点比较沉重,因为这一年来了去三甲和肿瘤医院的人越来越多。
在这里提醒大家无论如何身体最重要。
不过你猜哪三个城市产出网红脸最多呢?是北京、上海和重庆!相比之下,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给宠物看病的人也最多,从热力图来看,感觉西北这边的宠物被关心的好少,可能是身体也皮实吧!。
2017年城市群城轨交通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9月
目录
一、中国城镇化中高增速继续,未来以城市群化为支柱 (3)
二、城市轨交需求空间巨大 (7)
1、解决城市拥堵问题必须依赖城市轨道交通 (7)
2、美日城市群的发展得益于便捷发达的轨道交通 (8)
3、中国城市轨道交通需求空间巨大 (9)
4、从已有轨道交通运营效率来看,中国城市仍有较大上升空间 (9)
三、未来城市群轨交投资的巨大空间 (11)
1、未来城市群轨交投资拥有巨大空间 (11)
四、五大城市群城市轨道交通需求 (14)
一、中国城镇化中高增速继续,未来以城市群化为支柱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有着起步晚、发展速度快的特点,2016 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7.4%,户籍城镇化率达41.2%,但增速已于2012 年前后越过拐点,城镇化脚步放缓,处在中高增速区间(图1)。
随着城镇化率增速回落,城镇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亦在渐弱,我国正经历从城市化到城市群阶段的转变,城市群发展战略将是我国接下来城市发展的核心。
“十三五”规划中指出,我国未来将加快城市群建设发展,将在全国范围内共打造19 个城市群,城市群的加速发展已被纳入国家规划层面。
其中“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
2017年四季度交通经济运行分析南通市交通运输局2017年12月2017年是我市加快推进交通转型发展的提速之年,全市交通运输工作紧紧围绕打造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建设上海“北大门”目标,抢抓长三角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机遇,全面推进交通转型发展,全力以赴推进交通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各项工作有序运行。
一、投资概况2017年省厅下达我市计划投资46.6亿元,其中公路计划投资32.7亿元,航道计划投资2.75亿元,客货站场计划投资11.1亿元,内河港口0.045亿元。
截止11月底,完成年度投资58.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6%,超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一)高速公路,完成年度投资27.6亿元。
——海启高速公路:完成投资19.5亿,目前路基填筑完成86%,桥梁下部结构完成97%,桥梁上部结构预制完成74%。
——锡通高速北接线:完成投资8.1亿,目前填筑土方完成49%,桥梁下部结构完成62%,预制上部结构完成29%。
(二)国省干线公路,完成年度投资4.07亿元。
——353省道海安段:完成投资0.1亿元,目前项目已建成通车。
——G345南通东绕城段:完成投资0.09亿元,目前项- 1 -目23.7公里路段已建成,剩余3.3公里路段正在加快施工。
——226省道海安段:完成投资2.3亿元,目前施工监理单位已进场开工。
——S334如东东段:完成投资1.58亿元,目前路基完成60%、中小桥主体完成35%、大桥下部结构完成50%。
(三)农路农桥,完成投资3.68亿元。
省计划内项目完成投资3.68亿元,目前农路完工278公里,农桥完工35座。
此外,省计划外项目完成投资9.4亿元。
(四)航道船闸工程,完成投资2.33亿元。
——通扬线九圩港复线船闸及通江连接段:完成投资1.65亿元。
目前船闸主体及上下游导航墙施工已完成,引航道新建护岸及防洪大堤基本完成,引河大桥引桥下部结构完成100%,主桥下部结构完成79%,上部结构预制完成62%。
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报告显示,济南超越北京,拥堵排名由上季度第四飙升至第一,成为全国最拥堵的城市。
而其它国内十大堵城依次为北京、杭州、广州、哈尔滨、深圳、上海、大连、重庆、青岛,其中青岛为首次入榜。
环比上季,福州拥堵加剧排名第一,北京拥堵缓解最大。
本季度,通过对5个实施过单双号限行的城市进行了政策对交通影响的敏感度分析,结果显示限行政策对道路过饱和度越高的城市越理想,但缓解效果却在逐年减弱,甚至在2017年9月份出现了报复性拥堵现象。
考虑到供暖季民众对空气质量的关注度升高,本季交通报告还分析了交通与污染的关系。
报告显示,从空气污染对人们出行意愿的影响程度来看,北京用户对空气污染忍受力最高,雾霾天出行量仅下降1.23%,西安用户对空气污染最敏感,雾霾天出行量大幅下降30.53%。
济南跃居全国首堵北京通勤时间成本最高报告显示,2017年,济南超越上一季度首堵北京,高峰拥堵延时指数2.01,全国拥堵程度排名第一。
本季济南获得首堵,应该与市区大面积修路有关。
数据显示,济南受道路施工影响的周边10条主要道路,与上季度相比拥堵延时指数分别上升15.4%~45.7%。
此外,北京季度整体拥堵得到缓解,与其阅兵期间15天的单双号限行政策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本季十大堵城中青岛首次入榜,其高峰拥堵延时指数较上季度环比增长3.6%。
报告中,还发布了通勤族因拥堵造成的时间成本榜。
在榜单中,不见首堵济南的身影,位居榜单前列的却是北京、广州、深圳、上海。
王宇静解释,该榜单是根据本季度各城市因拥堵造成的时间成本换算而来。
例如,本季度北京的高峰拥堵延时指数是2.0,则意味着北京通勤族高峰每出行1小时,就有30分钟耗费在严重堵车上。
根据社保部门最近公布的上年度平均工资,将时间换算成金钱的话,北京通勤族每月因拥堵造成的时间成本就有808元(按每月22个工作日,每天通勤2小时计算)。
福州拥堵加剧排名第一北京拥堵缓解最大在监测分析的45个城市中,拥堵加重、减轻、持平的城市数量分布呈均等现象。
2017年上海交通有啥变化?刚刚发布的《上海市综合交通运行年报》告诉你!综合交通管理补短板、交通严格执法,精细化管理……在这些主题词中,2017年上海的交通有怎样的变化?有何新特点?小客车保有量增速放缓,更趋理性上海实有小客车(单位:万辆)来源:上海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
小客车保有量增速放缓,使用更趋理性。
2017年全市实有小客车达到469万辆(含沪牌及长期在沪外省市小客车),同比增加46万,较2016年同期增速下降13%,但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沪牌小客车约318万辆,同比增加34万辆,其中沪C增加17万辆,沪牌增加12万辆,新能源增加5万辆。
长期在沪外省市小客车约151万辆,同比增加12万辆,低于2016年同期15万的增速。
持续跟踪调查显示,全市小客车出行强度逐年下降,2017年日均出行距离下降到26.6公里/车。
对外交通客货运需求快速增长。
2017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000万标箱,创下全球港口集装箱运输史最高纪录。
上海机场实现货邮吞吐424.2万吨,同比增长9.4%,上海成为继中国香港、美国孟菲斯后全球第3个年航空货量400万吨以上的城市。
上海机场旅客吞吐量1.12亿人次,浦东机场成为继北京首都机场、香港国际机场之后,中国第三个、内陆第二个突破7000万人次的机场。
铁路对外旅客到发量2.12亿人次(不含金山铁路),同比增长9.7%,依然是对外客运的主力军。
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加快推进,长三角交通联系更加紧密。
2017年上海与长三角(江浙皖三省)铁路旅客到发量14494万人次,比2016年增长约8.5%。
上海与长三角铁路旅客到发量占上海铁路旅客到发总量的比重为68%。
11号线花桥段工作日进出站客流规模持续增长,2017年已达5.7万乘次/日,其中近80%进出上海中心城区,显示出明显的通勤特征。
每天进入上海的短期访沪外牌小客车约为20-25万辆,主要来自于长三角,其中苏、浙、皖三省的车辆占比达到85%。
2017年Q2中国城市交通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第二季度,全国城市拥堵出现下行拐点,百城中近八成城市拥堵同比得到缓解,其中拥堵降幅超过8%的城市达15。
这是自2014年高德开始监测全国主要城市拥堵延时指数以来首次出现下行拐点。
十大堵城高峰平均拥堵指数同比下降4.9% 长春首进前十报告显示,2017年度第二季度中国堵城排行榜在监测的100城市中,有77%的城市拥堵同比去年呈现大面积缓解,尤其老牌堵城北京、哈尔滨、重庆、深圳、青岛、大连拥堵指数同比纷纷大幅度下降。
北京和哈尔滨同比降幅超过5%。
本季堵城TOP10榜单城市依次为北京、济南、哈尔滨、重庆、广州、呼和浩特、上海、长春、西安和石家庄。
榜单前十城市高峰平均拥堵延时指数同比下降了 4.9%,拥堵降幅超过8%的城市达到15个,降幅最大的TOP3城市为:天津、青岛、武汉。
同时,长春成为本季首次进入前十的城市,也是TOP10中拥堵同比唯一上涨城市,其他9个城市拥堵同比均有下降。
此外,本季仍有23%的城市出现拥堵加重趋势,拥堵加重的城市多是三线、四线的小型城市。
其中,珠三角区域除广州、深圳外其它城市拥堵纷纷有上涨趋势。
全国涨幅最大的TOP3城市分别是清远、肇庆、香港,其中清远拥堵涨幅达12.9%,涨幅最大。
一二线城市拥堵同比下降明显四大原因促使拐点出现报告显示,2017年第二季度,全国城市拥堵呈大面积下降趋势,其中一、二线城市拥堵下降明显,越发达的城市拥堵降幅越大。
从近三年的数据来看,2016Q2是一线与二线城市拥堵峰值,2017Q2指数分别出现下降的趋势。
从整体发展趋势来看,城市拥堵出现2014年以来首个下行拐点。
2017Q2一线城市拥堵延时指数回归到2015年,甚至比2015年还要低3.6%,降幅十分突出,而三线城市趋势则相反。
再看本季堵城排行榜前三位的北京、济南、哈尔滨,高峰时段拥堵相较2016年第二季度也都均有下降。
分析其原因,有四方面因素促使全国城市拥堵出现了下降拐点。
2017年一季度公路水路交通经济运行情况统计分析报告6 年初以来,交通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17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强交通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力以赴做好春运组织工作,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出行需要,保证生产、生活重要物资运输,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交通运输保障。
1-3月份的统计数据显示,公路水路运输总体平稳,交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一、在春运带动下,公路水路旅客运输稳步攀升一季度是春运的繁忙期。
在春运带动下,公路水路旅客运输量稳步攀升。
1-3月份,全国公路、水路运输分别完成客运量43.1亿人次和4739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4.3%和7.7%,其中公路客运量增加1.8亿人次,占一季度全社会客运量增量的97.0%。
公路运输完成旅客周转量2425亿人公里,比去年同期增长7.4%。
水路运输完成旅客周转量15.76亿人公里,为去年同期的98%,主要是短途客流所占比重加大使平均运距缩短。
如重庆、四川地区,在春运高峰期,很多务工人员选择了水运作为短途出行方式,1-2月份,重庆、四川地区的长江干线客运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5.0%和25.6%,而旅客周转量分别减少18.0%和27.5%。
二、春运工作圆满结束,基本实现“及时、安全、有序、满意”的总体目标2017年春运工作已于3月5日圆满结束。
春运期间,全国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家宝总理批示精神,按照“安全第一、优质服务、客货兼顾”的原则,周密部署,认真落实,圆满完成了2017年春运任务,基本实现“及时、安全、有序、满意”总体目标。
春运40天,全国道路运输共投放大中型营运客车70余万辆,日均发车190余万班次,共完成客运量18.01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0.54亿人次(3.7%),占全社会春运客运量增量的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