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预测方法的分类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2
矿业权评估方法一、引言矿业权评估是对矿产资源开采权的价值进行评估的过程,为矿业权交易、投资决策和资产估值提供依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矿业权评估的方法和步骤,以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可靠。
二、矿业权评估的方法1. 直接比较法直接比较法是通过对类似矿业权交易案例的分析,找出相似的矿业权和交易情况,以此作为参考,确定被评估矿业权的市场价值。
该方法适用于市场活跃的矿业权和交易案例较多的情况。
2. 收益法收益法是通过对矿业权开采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进行估算,再以折现率计算出矿业权的现值。
该方法适用于已有开采计划和可靠的市场预测数据的情况。
3. 成本法成本法是通过估算开采矿产资源所需的成本,包括勘探、开采和处理等环节的成本,以及风险补偿和利润等因素,计算出矿业权的价值。
该方法适用于缺乏市场交易数据和可靠预测数据的情况。
4. 市场法市场法是通过对矿产资源市场的调研和分析,确定当前市场上类似矿业权的价格水平,以此作为评估对象的市场价值。
该方法适用于市场信息丰富、交易活跃的情况。
5. 综合法综合法是将以上不同的评估方法进行综合考虑,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各种因素,确定矿业权的价值范围。
该方法适用于评估对象特殊、数据不完整或不确定性较大的情况。
三、矿业权评估的步骤1. 收集数据首先,评估师需要收集与矿业权评估相关的数据,包括矿产资源储量、品位、开采成本、市场需求、市场价格等信息。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勘探报告、市场调研、企业财务报表等渠道获取。
2. 确定评估目的和范围评估师需要明确评估的目的和范围,例如是为了交易、投资决策还是资产估值。
同时,需要确定评估的时间范围和评估对象的具体要求。
3. 选择评估方法根据评估目的和数据可获得性,评估师需要选择适合的评估方法。
可以根据市场活跃度、数据可靠性、预测可行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4. 进行评估计算根据选择的评估方法,评估师需要进行相应的计算。
例如,对于直接比较法,需要对市场上类似矿业权的交易案例进行分析,确定市场价值。
几种常见的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固体储量估算方法主要是几何法和统计分析法。
一、几何法(一)断面法(剖面法)原理就是当矿体被一系列勘查断面横切为若干块段,就可以以这些断面图为基础,估算相邻两断面间的矿块储量乃至整个矿床储量。
分为垂直断面法和水平断面法。
第一步:计算体积1、当相邻两断面的矿体形状相似,且其相对面积差(S1-S2)÷S1小于40%时,用梯形体积公式V=(S1+S2)×L÷2。
其中V为两断面间的矿体体积;L为相邻两剖面间的距离;S1、S2为相邻两端面上的矿体面积。
2、当相邻两断面的矿体形状相似,且其相对面积差(S1-S2)/S1大于40%时,选用截锥体积公式,即V=(S1+S2+√S1×S2)×L÷3。
其中V为两断面间的矿体体积;L为相邻两剖面间的距离;S1、S2为相邻两端面上的矿体面积。
3、当相邻两断面的矿体形状不同,不论面积相差多少,除油一对应边相等时,可用梯形体积公式外,其余均应选用似角柱体(辛浦生)公式,即V=[(S1+S2)÷2+2S m]×L÷3 =(S1+S2+4S m)×L÷6。
其中V为两断面间的矿体体积;L为相邻两剖面间的距离;S1、S2为相邻两端面上的矿体面积。
S m为似角柱体的平均断面面积。
4、当在相邻的两剖面中只有一个剖面有面积,而另一剖面上矿体已尖灭,或矿体两段边缘部分的块段只有一个断面控制时,其体积计算可根据剖面上的矿体面积形状或矿体尖灭特点不同选择不同公式。
(1)当矿体作楔尖灭时,块段体积用楔形公式计算。
V=L×S÷2(2)当矿体作锥形尖灭时,块段体积可用锥形公式计算。
V=L×S÷3第二步,计算两剖面间块段的矿石储量Q=V×d。
其中Q为块段矿石储量,V为块段的矿体体积,d为块段矿石平均体重。
第三步,计算出两剖面间块段的金属储量P=Q×C。
浅谈矿产预测摘要:矿产资源潜力预测一直是地质各个学科非常重视的研究方向,定量预测是当前资源潜力预测的前缘课题。
不同级次矿床成矿系列资源潜力定量预测是当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地球化学场可以从成矿带、矿集区、矿田和矿床的级次上聚焦矿床成矿系列的规模特征,从矿田和矿床地球化学场的形成规律入手,揭示出矿田和矿床成矿元素剥蚀量的空间结构定量模型,研究矿田和矿床成矿系列资源潜力定量预测新方法;探讨成矿带成矿系列形成规模的地球化学控制因素,计算因素系数,建立因素耦合定量预测模型。
关键词:矿床预测层次划分预测方法1矿产预测的目的矿产预测是在研究和认识矿产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应用地质理论和可能的技术方法(地质的、物化探的、遥感的、数学地质的)指出现在还没有发现而将来可能或应当发现的矿产资源或矿床,并对它的质和相应的量作出评价,还要对该资源量在当前和未来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趋势中的地位(开发生产和使用价值)作出推测。
矿产预测的目的是应用当代先进的地质理论和现代化的技术方法将与矿产有关的资料(数据或信息)转化为资源量的概念,进而圈定预测远景区,缩小勘查目标区,减小发现矿床的风险,提高找矿成效和预见性。
2矿产预测的一般程序(1)明确矿产预测的要求;矿产预测工作的开始,就应明确预测的目的和任务,预测的范围,预测的主要矿产,比例尺大小和原有的工作程度等。
(2)全面收集资料;全面收集研究地区的各种地质报告和图件,物化探,重砂测量等工作成果以及有关专著。
并尽可能将矿产预测所必须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矿床等各项地质资料,加以系统整理,使之条理化和图表化(如编制研究程度图,构造图,岩浆岩,岩相图,矿产图等等),为了进一步研究矿产规律和预测奠定基础。
(3)研究矿产规律,建立矿产模式,编制矿产规律图和矿产预测图,在进行了上述工作后,即可分析地质资料,全面地研究区域矿产规律,建立矿产模式,(是指对一组相似矿床基本特征系统整理),编制相应的矿产规律图。
矿产预测图的种类和内容
[导读]从矿产预测图的种类:通常按比例尺的大小将矿产预测图划分为三类(级)和成矿预测图的内容来阐述本文,具体内容见文中。
一、矿产预测图的种类:通常按比例尺的大小将矿产预测图划分为三类(级)
(一)1∶100万-1∶50万或更小比例尺的矿产预测图。
可以在一省或数省的大区域范围内,划分出成矿带或成矿区的位置,它是拟定矿产普查总体规划的主要依据。
(二)1∶20万-1∶5万的预测图。
是在一县或数县的区城范围内,划分出矿带(区)和矿田,并可在其中圈出矿床分布的最有利的地段,这种图件可以成为找矿地区选择和找矿工作设计的主要依据。
(三)1∶2.5万-1∶5千的预测图。
一般是在矿区的范围内预测地表矿体和隐伏矿体分布的有利地段,是矿区远景评价和深部找矿的主要依据。
在上述三类比例尺中,前二种属区域预测性质,与矿床普查关系密切,后一种比例尺则属于矿区预测性质,与矿区评价工作有关。
二、成矿预测图的内容
一般应包括:
(一)含矿岩系或有利成矿的岩层;
(二)成因上和空间上与矿产有关的侵入体;
(三)控制成矿的构造,如断层、不整合面、接触带、褶皱轴等;
(四)已知矿床(矿点)、成矿特征及矿化信息;
(五)成矿单元;
(六)预测区。
从上述内容可知,它包括了所有的有利于成矿的地质条件和找矿标志,已知矿床和矿点以及成矿规律和预测的目标等,这些内容具体地反映在图件上。
因而据此可以制订进一步找矿工作的设计。
矿产资源评价与预测方法研究
矿产资源评价与预测方法研究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领域,涉及到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多个学科。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矿产资源评价与预测方法:
1. 地质分析法:通过对地质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了解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和成矿规律,从而对矿产资源进行评价和预测。
2. 地球化学法:通过对地下水和土壤中的化学元素进行分析,了解这些元素的含量和分布规律,从而推断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富集程度。
3. 地球物理法:通过对地球物理场的变化进行分析,了解地下的地质构造和矿体分布情况,从而对矿产资源进行评价和预测。
4. 遥感技术法:利用遥感技术对地表进行观测和分析,了解地表的岩石、土壤和植被等特征,从而推断地下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富集程度。
5. 数值模拟法: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地下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富集程度进行模拟和分析,从而对矿产资源进行评价和预测。
在进行矿产资源评价与预测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方法和技术手段,以获得更加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同时,还需要注重数据的质量和处理方法的选择,以避免误差和不确定性对评价和预测结果的影响。
第十四章矿产预测和勘查评价矿产预测、勘查与评价是地质学的应用与实践,是矿床学理论与国民经济建设之间的桥梁,也是矿床学学科向外拓宽,与经济科学、管理科学、信息技术和勘查工程技术的交叉领域。
近年来矿产预测、勘查和评价三方面都已成为内容相当深广、方法技术性较强、发展很快的学科领域,本章从矿床学知识拓宽的角度,简要介绍其中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和方法。
第一节矿产预测一、矿产预测有关基本概念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s)是指在地壳内部或表面天然形成的固态、液态或气态堆积体,它们现在能够、或潜在地可以成为有经济价值的开采对象。
与第一章所论述的矿床概念比较而言,矿产资源是矿床的“超集”,是矿床概念向“潜在地可以成为有经济价值的开采对象”的拓宽,这一拓宽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矿产的经济属性。
矿产资源概念的明确,密切了矿床学、成矿规律和矿产预测研究与社会济经发展之间的联系,丰富了这些学科的研究内容,扩大了其应用范围。
矿产资源形势分析、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矿产资源规划,已成为成矿规律研究和成矿预测的新的服务领域。
成矿预测(Metallogenic prognosis)和矿产预测(Mineral resources prognosis)含义相似。
前者主要将矿产资源(或矿产地)作为地质实体,较强调从地质成因上研究矿床的形成、分布规律,通过研究成矿地质条件、找矿标志来评价一个地区或地段未知矿产资源的存在状况,包括潜在矿产资源的质量(矿种、矿床类型、开发利用条件)、数量(资源潜力-各级资源量乃至低级储量)和空间位置(找矿远景区或找矿靶区),故更多地属于地质学范畴;后者除了考虑矿产资源的上述地质属性,同时较多考虑其技术经济属性,即开发利用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故较多地具有经济内涵。
从对矿产资源勘查和预测的本质意义上讲,将二者分开使用更合适。
矿产资源评价(Mineral resources assessment)的含义与矿产预测有较大重叠,主要差别是前者更多用于小比例尺情况下,更强调矿产资源“量、质”的估计或评价;后者可指各种比例尺的预测,“位、质、量”并重。
采矿业中的矿产储量评估方法采矿业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于矿产资源的储量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矿产储量评估方法是指通过分析、测试和评估来确定矿石储量的一系列技术和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采矿业中常用的矿产储量评估方法。
一、地质勘探法地质勘探法是指通过对矿区进行地质调查、地质勘探等手段,获取地质信息,通过对勘探区域的采样测试和数据分析,从而精确地评估矿产储量。
该方法通常包括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化学分析等多个环节。
地质调查是通过野外考察、地质剖面观察、岩矿样品采集等方式,获取地质信息,确定矿体分布特征。
地球物理勘探通过地震勘探、地球电磁法等技术手段,获取地下矿体的分布情况。
化学分析则是通过对采集的矿石样品进行分析,确定其成分和品位。
综合以上信息,可以对矿产储量进行初步的评估。
二、样品统计法样品统计法是通过对采集的矿石样品进行分析,通过统计学方法对矿石储量进行估算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通常使用大量近似相同的样品进行测试,从而通过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得到整个矿石体的储量。
样品统计法通常包括块矿样品法、全程取样法、剖面取样法等多个方法。
例如,块矿样品法是将矿体划分为若干小块,对每个小块进行采样,并进行化学分析,通过统计学方法得到整个矿体的储量。
三、综合评价法综合评价法是基于多种方法和数据来源,通过综合分析和评估,对矿产储量进行准确评估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通过对矿产资源的地质特征、勘探成果和样品测试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到较为准确的储量评估。
综合评价法通常包括地质-地球物理-化学法、地质-统计学法等多个方法。
例如,地质-地球物理-化学法是通过综合利用地质勘探和地球物理数据,结合样品测试结果,通过建立模型和运用数学方法,对矿产储量进行准确评估。
综合评价法在实际应用中运用广泛,一方面可以综合考虑各种数据来源,提高评估准确性;另一方面可以根据矿区地质特征进行合理的方法选择,使评估结果更可靠。
总结:采矿业中的矿产储量评估方法包括地质勘探法、样品统计法和综合评价法等多种方法。
矿产资源需求理论与模型预测随着全球经济持续增长,矿产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
然而,矿产资源的开采与利用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如资源过度开采、环境破坏等。
本文将从矿产资源需求的现状和问题、理论分析以及模型预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近年来,我国矿产资源需求量迅速增长,成为全球最大的矿产消费国。
然而,过度开采和无序利用等问题导致了资源储备的下降和环境破坏的加剧。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矿产资源需求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当市场需求增加时,矿产资源价格将上升,刺激矿企增加开采量。
同时,政府对矿产资源的管制也会影响供求关系,进而影响矿产资源的需求。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矿产资源需求受到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等因素的影响。
随着全球人口不断增长,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也会带来矿产资源需求的增长。
基于上述理论分析,可以利用数学模型对未来矿产资源需求进行预测。
常见的模型包括回归分析模型、时间序列模型、灰色预测模型等。
回归分析模型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模型,可以通过分析历史数据,找出影响矿产资源需求的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
例如,可以建立基于GDP、人口数量、资源价格等变量的回归模型,预测未来矿产资源需求。
时间序列模型是一种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预测模型。
该模型可以通过分析历史矿产资源需求数据,发现其中的规律和趋势,并建立预测模型。
例如,可以利用时间序列模型预测未来一年的矿产资源需求。
灰色预测模型是一种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预测模型。
该模型可以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相关信息,建立预测模型,并可以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例如,可以利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未来五年的矿产资源需求。
本文从矿产资源需求的现状和问题、理论分析以及模型预测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为了解决当前矿产资源面临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如加强资源保护、推动技术创新等。
利用数学模型进行矿产资源需求的预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未来的需求趋势,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国内外有关学者的成矿预测方法分类一览表
序号姓名方法分类
1 Чyeв(前苏联)秋也夫(1)启发式预测(专家预测)
(2)数学模型预测 2 沙利文
(W.G.Sullivan 美国)克雷康贝(Claycombe 美国)(1)定性预测
法;(2)时间系列预测法;(3)因果模型预测法
3 道勃罗夫(в.Добров原苏联)预测方法分3 类8
组19 种:3 类是:(1)专家评估法;(2)趋势外推法;(3)模型法
4 琼斯(H.Jones 美国)特维斯(B.TwiSS 美国)(1)
定性预测;(2)定量预测;(3)时间预测;(4)概率预测
5 哈里斯(D.P.Haris 美国)(1)多元统计预测法;
(2)主观评价法 6 赵鹏大(1983) (1)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方法;(2)成矿远景区定量预测方法;(3)地质标志预测
方法和含矿性评价方法7 朱裕生(1984) (1)非地质标志评价方法;(2)主观评价方法;(3)简单地质
标志评价方法;(4)成矿地质标志评价方法;(5)定性地质标志评价方法;
(6)成因地质模型评价法8 王世称(1986) 按预测目的分5 类,每类又按离散型、连续型和混合型分
3 种,共分15 种9 中国地质科学
院成矿远景区划室(1991) 经验预测方法;理论预测方法;综合方
法预测法10 卢作祥、范永香、刘
辅臣(1989) 归纳法;近似法;统计分析方法;综合方法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
资源勘查理论与方法课程复习题答题要点第一章:1.矿产勘查、普查、勘探的概念?矿产勘查:是指矿床普查与勘探的总称。
矿产普查:是在一定地区围以不同的精度要求进行找矿的工作。
矿床勘探:是在发现矿床之后,对被认为具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对象通过应用各种勘探技术手段和加密各种勘探工程的进一步揭露,对矿床、矿体地质特征及开采的技术经济条件作出评价,从而为矿山开采设计提供依据的工作。
2.矿产勘查的发展趋势(书上6个方面、讲课8个方面)?(1)找矿难度日益增大,隐伏矿已成为主要的找矿对象;(2)为了满足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开拓新类型矿床的找寻工作。
如斑岩型矿床、蚀变岩型和卡林型金矿、天然水合物等矿产的利用;(3)为了有效的指导勘查实践,不断加强勘查理论研究;(4)为适应理论找矿阶段的新要求,加强了对矿床模型和勘查模型的研究与应用;(5)为提高勘查工作效益,日益重视经济和环境效应分析;(6)日益重视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制及应用;(7)勘查成果日益商品化;(8)对勘查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
第二章:1.简述矿产勘查的五论基础(1)地质基础(2)数学基础(3)经济基础(4)技术基础(5)预测基础2.试述矿产勘查过程的最优化准则(五个)(1)最优地质效果与经济效果的统一(2)最高精度要求与最大可靠程度的统一(3)模型类比与因地制宜的统一(4)随机抽样与重点观测的统一(5)全面勘查与循序渐进的统一最优地质效果与经济效果的统一——一切矿产勘查工作应遵循的最基本准则矿产勘查工作必须以获取最佳地质效果为目的,但同时又必须以达到最好的经济效果为前提。
•在矿产勘查不同阶段,这两者统一有不同的容:普查阶段应以采用合理、有效的综合方法尽快找到潜在矿床并作出远景评价为目的。
在勘探阶段则以查明矿床的工业价值为目的。
•矿产勘查的经济合理性应从整个勘查过程来加以考察:纯属矿山开拓、采准或开采时要解决的地质问题不宜要求在地质勘探阶段加以解决;矿床勘探工作也不能忽视未来矿山开采设计的基本需要而单纯地追求地质勘探部门的经济效果。
矿产预测方法的分类
(一)数学分类
GIS矿产预测方法体系中主体是数学模型,涉及的众多方法按数字原理大致归并以下几类:
1.统计模型,如因子分析、对应分析、判别分析、回归分析、数量化理论等。
对连续型和离散型变量都能进行统计分析。
2.纯代数模型,如特征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趋势分析、逻辑信息法。
他们立足于矩阵运算、无统计分析能力。
另有一些模型纯属数学运算,如体积估计法、丰度估计法等。
3.特种数学模型,如模糊数学、数字滤波、信息量等,这类模型有的包含有统计概念。
4.专家系统模型,专家系统实际上是一个计算机系统,是以逻辑数学模型,用系统的知识,表达及其推理过程中的逻辑关系。
但也使用了众多的数学模型,如统计模型、模糊集、人工神经网络等。
5.主观模型,专家评分法、德尔非法、主观概率法等,有时也要使用上述几类模型。
(二)矿产预测实用分类
在矿产预测实践和大多数程序系统中,按矿产预测成果的性质划分矿产预测方法的类型,大体分为以下几类:
1.定量预测方法类体积估计法、丰度估计法、地球化学块体预测法、蒙特卡罗法、回归分析法、特征分析法、逻辑信息法、证据权法等等;
2.定性预测方法类数量化理论、概率回归、模糊数字、秩相关、列联表、成因地质模型法、总体分解、趋势面分析法、判别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对应分析、分型理论、熵分析等等;
3.主观预测方法类地质信息评分法、专家评分法、德尔菲法、主观概率法等;
4.经验预测方法类依靠地质人员的经验做出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