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酸测试仪监测的临床意义
- 格式:doc
- 大小:59.50 KB
- 文档页数:8
脂肪肝患者血尿酸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脂肪肝与血尿酸的关系,为脂肪肝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对体检B超检出的213例脂肪肝患者及10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进行血尿酸测定,并采用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
结果脂肪肝患者的血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
结论脂肪肝患者伴有血尿酸代谢异常。
【关键词】脂肪肝血尿酸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在变化及体力劳动在减少,尤其是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膳食结构发生改变,脂肪肝患病率明显增高;而高蛋白、高嘌呤类食物,特别是啤酒、海鲜、肉制品等富含嘌呤的食物摄入增多,高尿酸血症(hyperuricacid,HUA)的发病率亦不断升高。
部分脂肪肝是其中诱发疾病之一。
为此,本研究对脂肪肝与HUA的关系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两者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体检中心经体检及B超诊断为脂肪肝,未合并腹部其他脏器病变及其他系统疾病的体检者213例,其中男178例,女35例,年龄27~62岁;对照组为无心脏、肝脏、肾脏疾病及糖尿病,无痛风史,腹部B超检查未见异常的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其中男80例,女20例,年龄25~69岁。
1.2方法所有体检对象通知其正常饮食,并空腹12h后静脉采血,分离出血清后以TOSHIBA公司的TBA-40FR生化全自动分析仪检测血尿酸(UA),每批标本测定的同时测定室内质控血清,受控则发出检验报告。
1.3试剂UA试剂由北京科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质控物由广西临床检验中心提供。
1.4血清生化指标异常诊断依据UA>420μmol/L为血尿酸升高。
1.5脂肪肝的诊断采用东芝500型超声显像仪,探头的频率为3.5MHz,空腹常规检查肝胆。
脂肪肝标准:①肝实质呈点状高回声(肝回声强度>脾脏、肾脏回声);②肝深部回声减弱;③肝内血管显示不清。
上述三项如果具备A项和B项中的一项,即可诊断脂肪肝[1]。
肿瘤标志甲胎蛋白(AFP):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具有确立诊断、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的作用癌胚抗原(CEA):广普的肿瘤标志,CEA升高常见于、、胃癌、、等。
但吸烟、妊娠期和心血管疾病、、非特异性等疾病,15%~53%的病人血清CEA也会升高,所以CEA[1不是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标志,在诊断上只有辅助价值。
此外,血清CEA水平与大肠癌的分期有明确关系,越晚期的病变,CEA浓度越高。
糖类抗原19-9(CA199):CA19-9是和结、的标志物。
血清CA19-9阳性的临界值为37kU/L。
糖类抗原125(CA125):卵巢癌的特异性标志物,50岁以上女性每年测定有意义。
输卵管腺癌、、、、、和肺癌患者CA125的水平也会升高。
糖类抗原(CA)153:CA153是一种乳腺癌相关抗原,主要用于治疗中定期监测,对乳腺癌的诊断和术后随访有一定的价值。
CA242:消化道肿瘤标志,是一种粘蛋白型糖抗原,可作为胰腺癌和结肠癌较好的肿瘤标志物,其灵敏度与CA19-9相仿。
20ku/LNSE神经原特异性稀醇代酶:对肺小细胞癌,神经母细胞瘤具有临床意义。
SCC 鳞状细胞癌(消化道、生殖道、呼吸道等)CA72-4 消化道肿瘤(胃癌)标志CA50 消化道肿瘤及肺癌标志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妊娠及检测胎盘功能有意义,诊断与治疗监测(葡萄胎、恶性葡萄胎、及睾丸畸胎瘤等)Fer铁蛋白:原发性肝癌的第二血清学标志物。
增高见于肝癌和乳腺癌,对肝癌的特异性和灵敏度高。
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 PSA):临床常规用于前列腺良性与恶性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前列腺癌患者术后随访的重要指标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SA):临床常规用于前列腺良性与恶性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前列腺癌患者术后随访的重要指标生长激素HGH:垂体肿瘤,、部分肝病、、胰腺癌有意义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载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等。
电解质包括:钾、钠、氯、钙、镁、无机磷。
尿酸
尿酸介绍:
尿酸(uric acid)是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嘌呤代谢紊乱、能量代谢异常及肾
脏对尿酸的排泄障碍均可引起血浆尿酸浓度升高(高尿酸血症)或降低(低尿酸血症)。
目前认为,尿酸测定是诊断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痛风(gout)的最佳生化标志。
痛风的主要特点是高尿酸血症,由此而引起痛风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尿酸肾结石等肾脏病变,对健康危害很大。
尿酸测定还有助于肾脏病变的早期诊断。
尿酸正常值:
1.5~4.4mmol/24h。
尿酸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
(1)增加:肾功正常而血清尿酸增加的情况(见血尿酸测定)
(2)减少:肾炎
需要检测的人群:
肾功能异常,肾炎,尿痛的人
尿酸注意事项:
检查前:禁止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的饮食和作息
检查时:即先排出一部分尿弃去,以冲掉留在尿道口及前尿道的细菌,然后将中段尿留取送检。
不适宜人群:月经期中的女性,感冒患者
尿酸检查过程:
收集受检测者的尿液,用酸碱测定仪测定。
血清尿酸的检测及临床意义一、概述1、尿酸 (uric acid,UA) 是嘌呤碱基代谢产物,其中大部分由内源性核酸降解产生,小部分来源于食物中的核酸代谢,主要在肝脏中生成,小部分尿酸可经肝脏随胆汁排泄,其余大部分均从肾脏排泄,尿酸从肾小球滤过后在肾小管中重吸收和分泌,原尿中90%尿酸被肾小管重吸收。
2、在排除外源性尿酸干扰,血尿酸可以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
临床检测尿酸浓度主要用于痛风诊断、关节炎鉴别及肾功能评价。
二、检测方法1、尿酸的测定方法有磷钨酸 (PTA) 法、尿酸酶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
2、干化学方法也是基于尿酸酶的分析方法。
HPLC方法利用离子交换树脂柱将尿酸纯化,在293nm处检测柱流出液的吸光度,计算尿酸浓度。
酶法测定尿酸的特异性高,可分为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酶偶联法。
三、注意事项1、检查血清尿酸,需要空腹8小时以上抽血。
2、标本避免溶血,及时分离血清3、尿酸酶-过氧化物酶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自动生化分析仪。
4、尿酸酶-过氧化物酶法灵敏度高,且不需要去蛋白,主要干扰物质为维生素C和胆红素。
在反应体系中加人抗坏血酸氧化酶和胆红素氧化酶,可以消除上述两种物质的干扰。
四、参考区间成人血清尿酸:男性208~428μmol/L;女性155~357μmol/L。
五、临床意义(一)血清尿酸升高主要见于:1、在临床上,痛风是血清尿酸升高最为常见的疾病,痛风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代谢性风湿病范畴。
痛风可并发肾脏病变,严重者可出现关节破坏、肾功能损害,常伴发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等。
2、血清尿酸升高还见于核酸代谢增高引起的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肾功能减退;氯仿、四氯化碳及铅中毒;子痫;妊娠反应;食用富含核酸的饮食等。
(二)测定尿酸应在严格控制嘌呤摄入量的条件下进行,最好同时测定尿尿酸更具诊断价值。
1、血尿酸升高,而尿尿酸降低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损伤;血尿酸降低而尿尿酸升高提示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损伤或竞争抑制。
尿酸测量仪器的原理和作用尿酸测量仪器的原理和作用可以概括如下:
1. 原理:通过电化学法检测尿液中尿酸的浓度。
2. 作用:用于快速定量检测人体尿酸水平。
3. 测量方法:在测试条上涂布氧化酶等活性成分。
4. 当浸入尿液时,尿酸与活性成分发生反应。
5. 反应产生的电流信号与尿酸浓度成正比。
6. 仪器通过检测电流信号来计算尿酸值。
7. 显示屏实时显示测量结果,方便用户直接读取。
8. 帮助筛查和监测痛风等尿酸增高的疾病。
9. 家用型简易快速,医用型测量精确。
10. 避免复杂的化学分析,操作简单方便。
综上,该仪器利用电化学原理来快速测定尿酸,是管理尿酸水平的有效工具。
高血压病患者血尿酸测定及临床意义
顾红娟;黄兴
【期刊名称】《中国实验诊断学》
【年(卷),期】2005(009)004
【摘要】尿酸(UA)是核酸的代谢产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尿酸血症发病率明显增高,但往往由于无明显临床症状而被忽视。
近年来,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对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进行测定分析,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总页数】2页(P595-596)
【作者】顾红娟;黄兴
【作者单位】长春市中心医院,吉林,长春,130051;吉林省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
【相关文献】
1.54例高血压病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J], 吴寿福
2.高血压病患者血尿酸水平测定的临床价值 [J], 武方奇
3.冠心病、高血压病患者血尿酸测定的临床意义探讨 [J], 陈伟明
4.高血压病患者血尿酸的临床意义探讨 [J], 邹桂和
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血尿酸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J], 邵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液生化全套”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生化全套检查就是指用生物或化学的方法来对人进行身体检查,生化全套检查内容包括:肝功能(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总胆红素、直接、间接胆红素,转氨酶);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空腹血糖;肾功能(肌酐、尿素氮);尿酸;乳酸脱氢酶;肌酸肌酶等。
不同的医院,生化全套检查的项目会有差别,但大致的项目不会相差太大。
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GPT)测定的临床意义: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梗塞、心肌炎及胆道疾病等。
2.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GOT)测定的临床意义:升高:常见于心肌梗塞发病期、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3.血清总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烧伤,失血等。
4.血清白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
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病,肾脏疾病更为明显。
5.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测定的临床意义:升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转移癌、骨折恢复期。
另外,少年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骨胳系统活跃,可使ALP增高。
注意:使用不同绶冲液,结果可出现明显差异。
6.血清r-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或r-GT)测定的临床意义:升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7.血清总胆红质测定的临床意义:增高:肝脏疾病,肝外疾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急性黄疸性肝炎新生儿黄疸慢性活动期肝炎闭塞性黄疸病毒性肝炎胆石症阻塞性黄疸胰头癌肝硬化输血错误8.血清直接胆红素测定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血尿酸检测对痛风诊断的临床价值【摘要】目的:探讨血尿酸检测对痛风诊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就诊的47例确诊的痛风患者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47例为对照组,对血清尿酸含量进行检测,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确诊痛风患者的观察组血尿酸值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的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怀疑痛风患者进行血清尿酸测定,对痛风诊断有重要意义,能够显著提高痛风患者的检出率。
临床进行动态性的检测对痛风患者的治疗、预防复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血尿酸;痛风;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饮食结构在日益地改变,痛风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地上升。
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2012年,我国的痛风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普通人群的患病率约为1.18%[1]。
痛风属于一种代谢性疾病,具有较高的漏诊率以及误诊率[2]。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一个病变阶段,可通过血清尿酸检查和尿常规检查等实验室检查初步诊断[3]。
若不及时进行诊断与治疗,将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还可能会危及到患者生命[4]。
本文对健康体检者的血尿酸水平以及痛风患者进行血清尿酸含量检测,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观察组47例患者均确诊为痛风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①滑囊积液的白细胞内有尿酸结晶;②痛风结节检出尿酸盐结晶;③高尿酸血症并泌尿系尿酸结石或典型痛风肾改变。
具备其中一项诊断为原发性痛风,仅有血尿酸增高而无上述症状,又排除继发病因者诊断为原发性高尿酸血症;观察组中男39例,女8例;年龄29-70岁,平均47.5岁;对照组中男37例,女10例;年龄30-71岁,平均49.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检测方法受检者样品均为早晨空腹血,常规取静脉血3~5ml,分离血清,在-20℃之下静置保存,仪器为自动生化分析仪,操作方法按尿酸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快速尿酸仪和尿酸试条系统准确度检验目的:评估优速(GRACES SURE)快速尿酸/血糖测试仪和尿酸试条系统测定静脉全血尿酸准确度,为临床应用快速尿酸测试仪提供参考。
方法:抽取75例患者静脉血用快速尿酸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全血尿酸测定。
结果:在75例样本中,有13例样本偏差超过±20%,有3例样本偏差超过±25%,无样本偏差超过±30%以上。
尿酸仪和尿酸试条对尿酸的回收率为75%~122%。
对两组数据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测定值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75(r=0.86)。
成对TTEST检验显示,应用快速的血尿酸监测仪对静脉血尿酸予以测定后,得到(311.0±79.76)mmol/L的结果,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静脉血尿酸予以测定后,得到(342.9±86.25)mmol/L的结果,对比后,呈现P<0.0001显著数据差异。
统计结果提示采用快速血尿酸监测仪测得的静脉血尿酸值偏低。
结论:优速(GRACES SURE)快速尿酸仪与尿酸试条系统检测的复合度好,但统计结果提示采用快速血尿酸监测仪测得的静脉血尿酸值偏低。
标签:快速尿酸仪;静脉全血尿酸浓度;静脉血浆尿酸浓度;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高尿酸血症/痛风和糖尿病、高血压一样成为严重影响人群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
目前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已高达10%~20%,痛风的患病率已达1.04%~2.0%。
高尿酸血症属于多种的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和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中国成为高尿酸/痛风大国,腾冲县是高尿酸和痛风的高发地区,据推算我县目前高尿酸血症人群预计高达12万,痛风患者1.2万。
高尿酸/痛风对患者将急性并发症以及慢性并发症带来,对患者机体健康带来危害。
高尿酸/痛风患者对于临床治疗进行配合具有必要性。
尿酸测定属于高尿酸/痛风患者接受临床治疗的前提条件,对于痛风治疗效果不佳则需每2周予以>1次的尿酸相关测定。
血清尿酸浓度降低的临床意义尿酸是机体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主要由肾脏从尿液中排泄。
健康人血清尿酸浓度男性150~400 μmol/L,女性130~410 μmol/L,如果嘌呤代谢紊乱导致尿酸产生增加或肾功能损伤导致尿酸排泄障碍,可使血清尿酸浓度增加(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可继发尿酸性痛风。
因而临床上血清尿酸测定常作为痛风及肾功能损伤的诊断试验。
尿酸作为一种还原物质,还参与了机体的氧化还原反应,血清尿酸浓度降低(低尿酸血症),常被忽视,近年的研究发现亦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现介绍如下。
1 尿酸的代谢人体尿酸的来源有二。
一是内源性的,约占体内总尿酸来源的80%,是由体内细胞核蛋白嘌呤碱分解代谢所产生的。
二是外源性的,占体内总尿酸来源的20%。
摄入的动物性或其他含嘌呤丰富的食物经消化吸收的嘌呤碱,大部分进入体内的分解代谢生成尿酸,只有少部分被利用来再合成核苷酸或组织核酸。
人体产生的尿酸约1/3由肠粘膜细胞分泌入肠腔,经细菌分解破坏,随粪便排出。
另2/3经肾随尿排出。
肾脏对尿酸的转运有四个步骤,即肾小球滤过,近端肾小管的重吸收,分泌和分泌后重吸收[1]。
(1)血浆中尿酸全部经肾小球滤过;(2)在近端肾小管的起始部S1段,滤过尿酸的98%被主动重吸收。
微穿刺法证实肾小管对尿酸的最大重吸收能力为90 μmol*min-1*1.73 m2;(3)在近端肾小管的曲部S2段,尿酸的主动重吸收量逐渐减少,而分泌到肾小管的尿酸量却逐渐增多,最后高达50%;(4)在近端肾小管的直部S3段,由于小管内尿酸浓度远远超过了周围毛细血管内尿酸浓度致使尿酸弥散入周围毛细血管。
尿酸在 S3段的转运称为分泌后的被动重吸收。
S3段对尿酸的重吸收可达40%~44%。
经过上述四个步骤,最终随尿排出的尿酸只占6%~10%。
若肾小管功能损伤,近端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减低或(和)分泌功能增加时,均可导致血浆尿酸降低而致肾性低尿酸血症[2]。
2 低尿酸血症的发生频率和病因分类2.1 发生频率国外发现低尿酸血症的频率已相当高,据一些不完全统计,在美国住院病人为0.97%,门诊病人为0.72%;日本住院病人为0.84%,门诊病人为0 .40%[3]。
血尿酸测试仪监测的临床意义
怡成血尿酸检测仪无需专业医护人员,患者足不出户可以独立完成操作。
减少了去医院化验的繁琐程序和较高的费用。
血尿酸检测仪微量指血,几近无痛;快速显示结果、使患者即时掌握尿酸水平;液晶数字直观显示,无需解读化验单。
简单、快捷、方便、准确、便宜。
√血尿酸检测,可以预防痛风的发生以及延缓痛风引起的如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肾病、急性尿酸性肾病、尿酸性肾结石、急性梗阻性肾病,肾功能能障碍,缺血性心脏病等各类并发症的发生;
√血尿酸检测,可以有效的提示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减少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的发生率和合并并发症的出现;
√血尿酸检测,可以及时指导病人的饮食生活,防止潜在疾病的发生;
√血尿酸的检测,对痛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病情的发展变化具有科学的量化指导作用。
适用于高尿酸血症患者、痛风患者、糖尿病、高血脂症、、高血压、肥胖人群;酗酒、常食富有嘌呤的食物人群及40岁以年中老年人群。
√血尿酸指标的检测对于控制尿酸值正常水平和预防痛风,指导痛风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正常人通常每半年检测一次;亚健康人群(酗酒、营养不良、常食富有嘌呤食物者、免疫力低下、缺乏运动等人群)应每三个月检测一次;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患者通常每一个月检测一次;高尿酸血症(无临床症状)者通常每半个月检测一次;痛风患者通常每周检测一次;
血尿酸的正常值:尿酸酶法检查(医院常规生化检验)
男性150-440μmol/L 女性 95-360μmol/L
高尿酸血症诊断:
男性>440μmol/L,女性>360μmol/L,即称为高尿酸血症。
痛风的诊断:①血尿酸检查:男性>440μmol/L,女性>360μmol/L;
②关节受累:关节液中出现尿酸盐结晶;X线拍片关节有损害;
③关节内有痛风石;
④痛风肾病:出现尿蛋白,可导致肾功能不全;
⑤尿酸结石:出现血尿、肾绞痛。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关系:目前没有一个具体的数值,多高就引起关节炎,多高就引起肾损害,多高就引起肾结石,但只要超过正常值,就有发生痛风的危险。
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①有的人血尿酸增高,一生始终没有症状;
②随年龄增高,出现痛风的比率增高;
③血尿酸水平越高,出现痛风的比率越高;尿酸水平在420~470μmol/L
者有12%的患者发展为痛风,尿酸值≥536μmol/L者痛风发病率将增
加6倍。
④高尿酸血症持续的时间越长,出现痛风的比率越高;
血尿酸的临床意义
简介
体内的老旧细胞,还有食物,尤其是富含嘌呤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等)在体内新陈代谢过程中,其核酸氧化分解产物就有嘌呤(这种内源性的嘌呤占总嘌呤的80%)。
体内产生嘌呤后,会在肝脏中再次氧化为(2,6,8--三氧嘌呤)又称为尿酸。
2/3尿酸经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1/3通过粪便和汗液排出。
可见,嘌呤是核酸的氧化分解的代谢产物,而尿酸是嘌呤的代谢最终产物,其中的嘌呤环没有解开。
正常情况下,体内的尿酸大约有1200毫克,每天新生成约600毫克,同时排泄掉600毫克,处于平衡状态。
但如果体内产生过多来不及排泄或者尿酸排泄机制退化,则体内尿酸潴留过多,当血液尿酸浓度大于7毫克/分升,s使人体体液变酸,影响人体细胞的正常功能,长期置之不理将会引发痛风。
另外过于疲劳或是休息不足亦可导致代谢相对迟缓导致痛风发病。
正常值
血尿酸的正常值:男性237.9~356.9μmol/L(4~6mg/dL),女性178.4~
297.4μmol(3~5mg/dL)。
高尿酸血症肾病的主要症状就是血尿酸高。
临床上,当血尿酸超过390微摩尔/升,才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
当血尿酸超过420微摩尔/升时,高尿酸血症已十分明确,这个时候如果再不采取一定的措施的话,就很容易导致痛风的发作,临床资料显示,大多数的痛风病人的尿酸值都是超过420微摩尔/升。
产生缘由
血尿酸高的原因有哪些?这是很多血尿酸高的患者不了解,但又想知道的问题,其实血尿酸高是一种很常见的肾病,血尿酸水平的增高无外乎三种原因,那么到底是哪三种原因呢?
一、血尿酸高产生过多
1.嘌呤摄入过多:血尿酸高含量与食物内嘌呤含量成正比。
摄入的食物内RNA
的50%,DNA的25%都要在尿中以尿酸的形式排泄,严格限制嘌呤摄入量可使血清尿酸含量降至60umol/L(1.0mg/dL),而尿内尿酸的分泌降至
1.2mmol/d(200mg/d)。
2.内源性嘌呤产生过多:
A:原因1:
因为嘌呤最主要的用途是DNA和RNA的构成成分,当细胞RNA和DNA氧化分解过多,合成减少,就会有大量的DNA和RNA碎片产生,也就是更多的嘌呤产生,当细胞被氧化的时候,最先受到损害的就是DNA,所以,越老的人嘌呤产生的就越多,痛风的比例也越高。
右图显示:DNA分解碎片越多,嘌呤自然就越多,这是内源性尿酸的主要来源。
B:原因2:
嘌呤由非环状到环状的从头合成过程要经过11步反应,其中酶的异常多会导致嘌呤合成过多。
2、肾小管重吸收增多:高尿酸血症也可由于距分泌位置的远端重吸收的增强导致。
这些可见于糖尿病脱水或利尿治疗的时候。
3、肾小球滤过减少:也可使血尿酸水平增高。
其中之一的机制是滤过率降低,这是肾功能不全或衰竭的高尿酸血症的主要原因。
尿酸净重吸收增加可发生在容量降低的情况下,这是利尿剂引起高尿酸血症的机制之一。
三、两种因素同时存在
很多患者是尿酸产生增加和排泄减少两种因素同时存在的。
如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症、遗传性乳糖不耐受(lactose intolerance)的患者。
酒精也可通过两种途径使血尿酸潴留。
过度酒精摄入加速肝脏降解ATP,增加尿酸的产出。
酒精导致的血尿酸也阻止了尿酸的排泌。
高嘌呤含量的酒精饮料如啤酒也是重要因素。
临床意义
[1]肾功能检查指标中血尿酸(UA)临床诊断意义:
尿酸(UA)为体内核酸中嘌吟代谢的终末产物。
血中尿酸除小部分被肝脏破坏外,大部分被肾小球过滤。
正常范围
血尿酸男 0.21~0.44毫摩/分升(3.5~7.4毫克/分升);
血尿酸女 0.15~0.39毫摩/分升(2.6~6.57毫克/分升)。
意义
血尿酸增高:常见于哪种疾病:血尿酸见于痛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结核、肾盂积水、子痫、慢性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摄入过多含核蛋白食物、
尿毒症肾炎、肝脏疾患、氯仿和铅中毒、甲状腺功能减低、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妊娠反应红细胞增多症。
血尿酸减低:见于恶性贫血、Fanconi综合征、使用阿司匹林、先天性黄嘌吟氧化酶和嘌吟核苷磷酸化酶缺乏等。
处理
1.减少内源性尿酸:通过有效的抗氧化(比如ASTA虾青素之类的)抑制核酸氧化分解,也抑制嘌呤氧化为尿酸,这点做好了可以减少80%的尿酸来源。
2.减少外源性尿酸: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这点做好了可以减少20%的尿酸;
3.促进尿酸的排出:如适度碱化尿液(小苏打、或者热干面之类),促进尿酸排出的药物如苯溴马龙等。
注意事项
1. 尽量维持体重在理想范围内,如需减重应缓慢进行,因为快速减重会引起组织较快分解,反而造成大量尿酸的产生。
[2]
2.饮食应以素为主,尽量少吃荤油,烹调方法多用蒸、煮、凉拌的烹调方式,对于降低血尿酸可以起到不错的效果。
3. 多选用富含维生素B1及维生素C的食物,如米、面、牛奶、鸡蛋、水果及各种植物油。
普通事项
1.在食用动物内脏、鱼皮海鲜类、干豆和坚果、各种肉汤、一些蔬菜(龙须菜、芹菜、菜花、菠菜)等方面,要严格控制摄入量。
2.多喝水,因为足够的水分可使尿酸顺利排泄。
少饮酒,因为酒在人体内代谢产生乳酸,影响尿酸排泄。
饮食
尿酸高不能吃什么
1.限制高嘌呤食物,如肝脏、肾、胰、脑等动物脏器以及浓肉汤、鸡汤、肉浸膏、沙丁鱼、鱼子等。
或采用去嘌呤措施,对含嘌呤高的食品,食用时先加水煮炖,弃汤食之或反复煮炖弃汤食之。
植物性食物中,全谷、干豆、菜花、菠菜等也含一定量嘌呤,也要适当限制。
2.限制总热能。
一般情况下痛风患者均较胖,故应限制总热能摄入,控制肥胖。
3.限制脂肪摄入,因为脂肪能阻止肾脏对尿酸的排泄。
4.限制蛋白质,以每日每公斤体重1克蛋白质为宜,病情重时可限制在0.8
克以内,且以植物蛋白为主,而牛奶、鸡蛋因无细胞核,嘌呤含量低,可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