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20-2019跨年 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
- 格式:pdf
- 大小:44.95 MB
- 文档页数:44
省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摘要
省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作为一个大型的空间信息系统,在政府决策、科学研究、社会经济发展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其基础性作用,需要解决系统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等问题,因此需要解决平台建设的关键技术问题。
本文详细研究了省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具体包括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服务质量保障和信息安全等三个方面。
第一部分介绍了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技术,重点介绍了元数据管理、空间数据模型、数据标准和技术标准等问题。
第二部分介绍了服务质量保障方面的关键技术,主要涉及空间数据质量保障体系及其管理机制、空间数据指标、数据可视化以及空间数据应用等。
最后,介绍了信息安全方面的关键技术,包括空间数据安全技术、安全审计技术���安全策略管理等方面。
综上所述,省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对日益增长的省级国土空间信息的安全和可靠获取至关重要。
关键词:省级国土空间;信息平台;关键技术
Abstract。
关于市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的研究作者:冯振俭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23期[摘要]结合国家对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建设要求,提出了市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建设目标。
针对平台的建设,提出整体的总体技术方案,从支撑环境建设、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平台建设、标准规范建设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平台的具体设计方案,为市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国土空间资源共享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平台[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已列入原国土资源部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
南宁市在“十三五”期间,以实施金土工程、国土资源OA系统等重大专项为主要抓手,在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形成了“一体系”、“一张图”、“一平台”和“多应用”的信息化建设成果,为构建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推进国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撑和保障。
2 平台建设目标结合南宁市自然资源信息化现状,以“自然资源云”为核心,国土、规划、测绘地理信息等数据为基础,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等新技术,建设数据覆盖全面、应用广泛、开放共享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构建全覆盖全天候的国土空间数据服务体系,全面实现各类与国土空间相关的自然资源监管、规划、决策与服务的网络化和智能化应用。
具体目标包括:一是持续完善升级“一张图”,建立国土空间基础信息数据库。
充分应用创新测绘手段和数据生产方式,在南宁市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的基础上补充完善现状数据集、空间规划数据集、空间管理数据集和互联网数据集,形成全面、准确、权威的国土空间规划数据资源体系;二是在自然资源电子政务综合平台、数字南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等现有平台的基础上,建设权威、统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3 平台总体设计方案基于“自然资源云”架构,结合分布式、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市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总体架构设计包括五个层次、二大体系。
黄志平厅长听取自然资源(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项目演示汇报作者:省厅信息中心来源:《浙江国土资源》 2019年第6期浙江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5 月23 日下午,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黄志平听取了厅信息中心关于浙江省自然资源(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专题演示汇报,并对加快推进自然资源(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和信息化工作提出了要求。
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沈仁华参加汇报会。
黄志平厅长强调,要高度重视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全力以赴推进平台建设应用,确保自然资源领域这项标志性、引领性的重大项目落地见效。
一要统一思想认识。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整合各类空间相关数据,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为底板,结合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同步完成县级以上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
同时,自然资源(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也是省政府数字化转型“8+13”重大项目,是实现山水林田湖草各类自然资源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的工作底图、底板,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多次作出指示。
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齐心协力高质量地推进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
二要坚持问题导向。
自然资源部门在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中始终要以走在“第一方阵”的标准来要求,要切实按照省政府数字化转型第六次专题会议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列出问题清单,明确责任分工,逐项销号整改,力争在5 月底前平台功能全上线。
各设区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也要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全力推进市级平台建设,确保省市平台贯通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三要将便民利民落到实处。
自然资源部门的网上公众服务都要统一对接“浙里办”,这既是大局意识的体现,也是便民利民的举措,通过统一“掌上办事”入口,做到服务集中、信息集聚,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和企业“少跑腿”,将便民利民落到实处。
要加大“浙里办”中自然资源公众服务应用的整合力度,“浙里办”上线的“自然资源信息查询”应用要在集成不动产登记查询、自然资源网上交易、征地信息公开等服务的基础上,不断整合完善服务内容,丰富政务公开载体,切实满足群众的知情权,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打造具有综合地理信息服务能力的新平台——《新一代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建设总体实施方案》解读◎ 吕苑鹃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新一代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建设总体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旨在推动天地图由单一地理信息服务向综合地理信息服务转型,加快推进新一代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新平台”)建设。
围绕新平台建设的背景形势、目标任务、推进措施等有关内容,自然资源部地理信息管理司负责人作出权威解读。
为什么要建新平台?推动天地图转型升级,是为了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的迫切需求。
据了解,天地图自2011年正式上线以来,经过十多年建设,已建成了包括1个国家级节点、32个省级节点(含兵团节点)和300多个市县级节点的架构体系,形成了能够满足多样化应用需求的在线服务数据体系,提供了丰富的二次开发资源,具备了一站式在线地理信息服务能力,成为我国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
应用范围涵盖土地、矿产、海洋、生态等领域,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自然资源部地理信息管理司负责人介绍,与经济社会发展对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的旺盛需求相比,天地图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在数据资源方面,覆盖面不够广、种类不够丰富、自然资源专题地理信息相对缺乏;在服务功能方面,服务内容较为单一、移动端服务供给不足、智能化服务场景有待探索;在数据更新方面,更新频率不高、节点间协同更新不够、地区发展不均衡;在运行支撑方面,云计算资源统筹不够、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分类限流对用户使用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国家大力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需要进一步转变思维方式、创新工作模式,推动天地图转型升级,不断释放地理信息公共数据要素潜力,提升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水平。
2021年底,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明确提出:“构建新一代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
”近年来,自然资源部深入总结十多年来天地图发展情况,认真梳理用户需求,组织开展试点,积极谋划新平台建设,推动天地图转型升级。
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解决方案及应用目录01自然资源政策及趋势02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解决方案03自然资源厅建设建议自然资源管理职能的变化:大调查、大确权、大监管、大规划、大保护、大修复土地矿产地质海洋测绘森林草原湿地水自然保护区------空间规划用途管制生态修复调查监测确权登记开发利用资产管理国务院组成部门调整组建自然资源部国土资源部职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则职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职责水利部水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管理职责农业部草原资源调查和确权管理登记管理职责国家林业局森林、湿地等资源调查和确权管理登记管理职责国家海洋局职责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层职责自然资源部对外保留国家海洋局牌子国土住发资建改源部委部多规合一统一空间规划国省县镇地规划划总专详体项细规规划两统一职责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职责建设背景国家级平台基本开发完成并在部内网部署运行,各省(区、市)正在开展建设工作平台建设进展存在主要问题1、机构改革导致工作推进存在困难2、信息化统筹建设,导致资金申请困难3、数据脱密问题4、涉密网络建设问题5、缺少建设标准问题6、数据共享收集问题7、保密要求软件国产化导致的问题一二建设背景——机构改革后的新要求•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为底板,结合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形成全国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依托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动态监测评估预警和实施监督机制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5月9日印发了《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文),明确要求完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已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国家统一的测绘基准,整合各类空间关联数据,建立全国统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自然资源部2019年7月18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和现状评估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19]38号文),要求依托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和市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工作。
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信息平台建设框架研究摘要:在新时期构建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离不开信息技术平台的有效支撑,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的空间规划内容和信息平台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技术上探讨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信息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明确了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平台建设的总体框架和功能要求,以期为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化的管理提供一点思路。
关键字: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平台框架一、引言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件中首次提出了“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要求建立空间规划体系,编制统一的空间规划。
十九大对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做出了重要部署:由自然资源部统一行使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职责,通过资源和职能、职责的整合来改善因职权分散导致的“多规”衔接困难的弊端。
因此,通过基础信息平台的建设,构建全国统一、相互衔接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成为当下规划改革的重点,能够为国土空间规划动态评估预警和实施监管机制提供信息化支撑。
二、现有空间规划体系和平台建设现状(一)规划种类繁多、自成体系我国现有各类规划较多,类型庞杂,且各类规划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拥有不同的规划编制、审批、实施操作管理体系,彼此之间缺乏协调机制,难以衔接,这是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的典型问题特征。
(二)规划标准各异、内容庞杂现有的各类空间性规划具有一套相对成熟的标准、自成体系,存在基础数据的多源异构、规划编制时期和规划期限各异,编制实施进度迥异,规划目标难以对接,导致了同一空间主体存在多种矛盾。
(三)规划内容重叠、存在空间冲突现有各类规划的空间分区主要根据部门单一管控需求来划定各自分区形式,分区边界相互交织,导致不同部门管控冲突。
(四)规划系统平台多样、无法实时共享各部门使用的业务网络间存在物理隔离,系统采用的开发平台架构各不相同,且审批成果数据存储在本地的数据库中,导致系统之间的对接困难,无法跨部门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多部门联合审批存在难度。
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推进全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公布日期】2020.08.13•【字号】•【施行日期】2020.08.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资源综合规定正文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推进全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的通知各市州自然资源局,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9年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19〕34号)和《关于做好2020年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0〕29号),持续推进我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统称为“天地图”)市级节点一体化建设,提升“天地图”公众版市级节点服务能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准确认识“天地图”的地位和作用“天地图”是基础性、公益性、服务性、保障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是向社会提供基础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实现空间地理信息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的窗口,既为自然资源管理业务提供空间地理信息支撑,又为全社会提供基础地理信息公共服务。
“天地图”可以通过在线调用、前置服务、开发专题应用系统等方式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服务。
“天地图”公众版通过门户网站提供在线地图、标准地图、成果目录、开发资源等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天地图”政务版基于政务专网为政府部门提供政务地理信息服务。
各市州要进一步理清本级“天地图”发展思路,认清天地图与商业互联网地图服务的差异性,立足自然资源部门数据资源优势,创新数据融合更新模式,以“天地图”公众版为窗口,统筹测绘成果目录、标准地图等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对外发布,扩大地理信息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不断提升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开展“天地图·甘肃”公众版省市一体化建设全省14个市州初步建成“天地图”公众版市级节点13个,临夏州正在建设,其中8个市级节点(分别是陇南、定西、白银、平凉、庆阳、甘南州、武威和张掖)委托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建设,服务器托管在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机房,由省级进行平台的运维工作,5个市级节点(酒泉、嘉峪关、兰州、天水、金昌)自行建设。
市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设计与实现摘要:依托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以“一张底图”为基础,聚合集成各级各类国土空间相关数据,为各类与国土空间相关的规划、管理、决策、服务等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平台采用微服务、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开发了数据中心、合规分析、智能选址、智能应用等功能模块,集数据管理、系统集成、应用支撑等功能于一体,实现了数据互通,场景融合。
关键词: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自然资源;系统前言:在市级自然资源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以“三调”数据为基础,整合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所需的各类相关空间数据,形成坐标系统一致、边界吻合、上下贯通的“一张底图”,形成数据结构上下一致、数据存储集中、数据共享统一权威、数据分发同步、数据更新联动及时的自然资源数据管理模式。
1建设背景2019年7月18日,自然资源部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和现状评估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19〕38号),明确要求建设完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形成一张底图,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2设计思路2.1目标定位依托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以“一张底图”为基础,聚合集成各级各类国土空间相关数据,为各类与国土空间相关的规划、管理、决策、服务等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最终的目的是实现资源的统一管理,实现单位互联和数据共享公用。
2.2部署架构从集约利用和互联共享等出发,采用分布式计算、海量存储、资源自动调度等云计算技术,依托市政务内网已有的服务器、存储等硬件资源,采用集中的方式进行平台、系统部署,统一汇集、管理、分发和共享自然资源数据。
2.3系统架构基于现有的信息化技术框架及ESRI的技术体系搭建而成,Portal for ArcGIS是一个综合型的门户网站,真正将资源共享、在线制图和内容管理融合一体。
通过ArcGIS Server对地图进行符号化制作,查询功能等。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技术大纲(2019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自然资源部•【公布日期】2019.01.24•【文号】自然资办函〔2019〕125号•【施行日期】2019.01.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资源综合规定正文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技术大纲(2019版)》的通知自然资办函〔2019〕12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
城市是社会发展最活跃的地区,因此智慧城市建设是建设智慧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时空大数据平台是智慧城市建设与运行的基础支撑。
为进一步做好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我部修订完成了《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技术大纲(2019版)》(简称2019版技术大纲),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提高认识,积极履职根据《自然资源部机关各司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组织数字中国时空信息数据库建设与更新是部依法赋予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要职责。
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是数字中国时空信息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测绘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
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按照2019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的部署,积极履职尽责,加快推进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工作,为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提供支撑。
二、加强培训,领会要求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加强2019版技术大纲培训工作,组织相关管理、技术人员学习研讨,切实把握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建设思路、重点任务、技术路线等要求。
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将2019版技术大纲转发至已开展及拟开展建设的城市,引导各地按要求进行建设。
第丨8卷第6期2019年12月广东土地科学 (;l \\(;D ()N (; I.A N D S C K I N C K Vol . 18 N 〇.6Dec .. 2019广东省土地学会开启“定制培训”2019年11月19日一21日、11月27日一29日,应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要求,广东省土地学会在 深圳连续举办了两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专题继续教育培训班”,既满足了学员了解国土空间规划新形势、新政策、 新技术的要求,也满足其对继续教育学时的需求。
本次培训邀请了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院副院长黄贤金教授、广州地理研究所所长张虹鸥研究员、北京 师范大学韩战钢教授、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蔡玉梅研究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副院长范钟铭、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规划一所所长何冬华等共16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和自然资源管理行业领导、领 军人士,围绕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政策要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要领、技术规则,以及规划理念创新等开展培训。
学员们课前踊跃报名,课后积极提问,并普遍认为本次培训班,时间安排紧凑,内容丰富多彩,课程深入浅出、 生动有趣。
通过培训达到了相互交流、开阔眼界、提供示范的目的。
本次培训共计468人次参加。
(陈奕君报道)(上接第47页)讲述了规划定位、编制原则、全域统筹和城区管控四个方面内容。
从各级规划的作用、功能的解读,帮助我们了解国土空间规划如何成为国土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和开发建设保护的基本依据。
“多规合一、全域覆盖”、“坚守底线、绿色发展”、“以人为本、提升品质”、“因地制宜、体现特色”四大编制原则,实际是也是我们开展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技术指引。
如建立统一的资源配置平台,实行全域全要素管控;构建节约资源和高效利用的空间格局;规划要有利于差异化引导、促进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国 土空间。
全域统筹则强调问题导向,从5个方面提出个人的思考,在城区管控方面则提出要关注功能和结果的优化, 划分中心城区应考虑规划管理边界要求等。
夏津县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系统设计及关键技术
马春莹
【期刊名称】《山东国土资源》
【年(卷),期】2022(38)6
【摘要】本文结合夏津县自然资源信息化工作实际需求,充分利用该县现有的规划和国土资源大数据中心建设成果,对该县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总体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以及功能设计进行了介绍,重点探讨了平台建设中应用到的基于大数据的空间数据管理、基于微服务架构和云服务管理支撑、统一门户管理和统一运维管理三项关键技术,解决了空间数据高质量管理和应用、业务应用的多变性、系统应用安全等相关难点。
平台经试运行测试,系统功能完善、运行稳定,能满足全县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业务应用需求,大大推进了全县自然资源数据更新维护机制,实现了自然资源数据共建共享和政务办公高效集约自主化,为其他地区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建设提供参考。
【总页数】5页(P72-76)
【作者】马春莹
【作者单位】夏津县自然资源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208
【相关文献】
1.基于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分布式多层次协同审批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2.省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3.基于大数据的省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4.省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5.新基建背景下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集成监控视频数据的方法研究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正步入一个信息化、智能化的新时代。
在这个背景下,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它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稳定,还涉及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
因此,如何将监控视频数据有效地集成到这一平台上,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监控视频数据的重要性。
这些数据如同一面镜子,能够真实地反映出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它们可以提供实时的信息,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问题。
然而,由于数据的海量性和复杂性,如何有效地处理这些数据成为了一个挑战。
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是使用人工智能技术。
通过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等方法,我们可以让计算机自动识别和分析视频中的内容。
这就像给计算机装上了一双“慧眼”,使其能够快速而准确地处理大量的视频数据。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处理这些数据。
通过构建一个分布式的数据存储和处理系统,我们可以将大量的视频数据存储在一个统一的地方,并进行高效的处理。
这就像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数据中心”,为我们的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然而,仅仅依靠技术是不够的。
我们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例如,我们需要考虑到数据的隐私和安全问题。
如何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同时,有效地利用这些数据,是一个需要我们深思的问题。
此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如何将这些数据与其他类型的数据进行融合,以获得更全面的信息。
总的来说,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集成监控视频数据是一个复杂而有挑战性的任务。
但是,只要我们勇于面对困难,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就一定能够找到一条有效的道路。
这不仅需要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更需要我们的耐心和毅力。
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开创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新篇章!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们将面临许多未知的挑战和困难。
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这些困难,实现我们的目标。
让我们以坚定的信念和决心,迎接未来的挑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