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建设法规概论共24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496.00 KB
- 文档页数:24
建设法规概论第1章建设法规概论教学提示:建设法规不是国家法律体系中独立的法律部门,它是分散于各法律部门、各级行政法规和规章中的有关建设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由于建筑产品的公共性,致使建设法规在法律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建筑产品的特殊性,致使建设法规也呈现出一些独有的特征。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建设法规的概念。
重点掌握建设法规的作用、调整对象和我国建设法规立法的现状。
1.1 建设法规的概念1.1.1 建设法规及其调整对象建设法规是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国家立法机关或其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旨在调整国家及其有关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之间,在建设活动中或建设行政管理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的总称。
建设法规的调整对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建设活动中的行政管理关系,即国家机关正式授权的有关机构对工程建设的组织、监督、协调等职能活动。
建设活动与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休戚相关,国家必须对此进行全面严格的管理。
在管理过程中,国家就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筑材料和设备的生产供应单位以及各种中介服务单位产生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这种关系由有关建设法规来调整和规范。
如建设法规中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就规定了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的质量责任和义务,并规定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上述单位的质量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
建设活动中的经济协作关系,即从事工程建设活动的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往来协作关系。
如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的建设工程合同关系、业主与建设监理单位之间的委托监理合同关系等等。
这种关系也由建设法规来调整。
如《合同法》和《建筑法》就规定发包单位和承包单位双方在构造和履行建设工程合同关系中应有的权利和义务。
建设活动过程中的其他民事关系。
在建设活动过程中,还会涉及到诸如房屋拆迁、从业人员与有关单位间的劳动关系等一系列民事关系,这些关系也需要由建设法规以及相关的其他法律部门来共同调整。
第一章建设法规概论本章介绍建设法规的:1、基本概念2、表现形式和作用3、在整个法律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立法宗旨、适用范围和调整对象。
重点介绍建设法规的:体系、立法的基本原则、实施办法。
前言法的定义:法是由一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它规定了人们在一定社会中的权利和义务,从而确认和保证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法是一种规范,它确定了人的行为的自由程度、即在法律界限之内,人可以自由行为;超越了界限,不论是“左”,或是“右”,就应该被矫正。
(自由(右)、平等(左)、博爱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在其革命时期提出的政治口号。
含有摆脱封建王权和神权束缚、争取政治自由、民主平等的意义。
早在资产阶级大革命之前,启蒙运动思想家针对法国封建独裁统治和宗教神学的禁锢,就继承前人的自然权利说,提出了“天赋人权”,认为自由、平等是人与生俱来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在上述思想影响下,1789年发生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提炼出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口号。
作为一面旗帜,它曾经起过非常大的进步作用。
它不仅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起了号召、激发、团结革命群众向封建统治发动进攻的作用,而且产生了广泛的世界性的影响。
比如: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也曾经打出这一口号,启发、动员人民起来推翻封建王朝。
但这个口号形成的左派右派的争论从未停止过,问题在于争论者的视角不同,立场不同,参照系也不同,认定的合适程度不同。
法和法律从严格意义上讲是有区别的。
法律强调的是具体的、明确的规范,而法是所有具体规范的总和。
所以,法是抽象的、伦理性的;法律是具体的、应用性的。
从这一角度看,作为一个社会公民,我们更应该了解法律。
(如果不做法律研究,则可混淆发与法律的概念)法的种类: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与规章、技术法规以及国际公约、国际惯例、国际标准等。
1.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任何其他法律、法规都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而不得与之相抵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