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广州黄埔军校介绍词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大名鼎鼎的广州黄埔军校。
你们知道吗,这黄埔军校可太牛啦!它就像是一个超级英雄的摇篮。
想当年啊,多少热血青年怀揣着梦想来到这里,渴望成为拯救国家的大英雄。
一走进黄埔军校,那感觉就好像穿越了时空,能看到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这儿挥汗如雨地训练呢。
这里的教室、操场,每一处都充满着历史的气息。
当年那些学员们在这里学习战略战术,磨练自己的意志。
这里的教官那可都是厉害角色呀,他们对学员们要求严格得很呢,就像严厉的家长。
学员们呢,也都特别努力,一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似的,拼命学习和训练。
他们在这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一起为了理想而奋斗。
说起来啊,这些从黄埔军校走出去的人,那在战场上可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他们就像一把把锋利的剑,为了国家的未来奋勇杀敌。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黄埔军校真的是撑起了一片天。
哎呀呀,想想都觉得热血沸腾呢!这里培养出了那么多的英雄豪杰,他们的故事简直可以写成一部部传奇小说啦!虽然时光已经过去了很久,但黄埔军校的精神一直都在,激励着我们这些后人不断前进。
怎么样,朋友们,听我这么一说,是不是对广州黄埔军校有了更深的了解呀?这里真的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故事的地方。
下次有机会,一定要亲自来感受感受,相信你们也会被它深深吸引的!好啦,今天就先聊到这儿咯,拜拜啦!。
黄埔军校课程设置
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军事学校,也是中国国民党军事教育的主要机构。
它的创建不仅为中国军事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
黄埔军校的课程设置是经过深思熟虑并且具有前瞻性的。
首先,黄埔军校的课程设置非常注重实践,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学员们在接受军事课程的同时,还要参与实地演习和实战训练,以提高战斗力和实战能力。
这种注重实践的教学方式,使学员们在完成学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实际作战环境,胜任各种军事任务。
其次,黄埔军校的课程设置非常注重思想政治教育。
学员们在接受军事技能培训的同时,还要学习革命传统和理论,了解国家和军队的发展历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意识。
这种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使学员们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责任感,能够忠诚于党和国家,时刻准备为国家和人民牺牲一切。
此外,黄埔军校还注重学员的综合素质培养。
除了军事技能和思想政治教育外,学员们还要接受文化、体育、外语等方面的教育,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这种全面培养的教学理念,使学员们不仅能够在军事领域取得优异的成绩,还能够在其他领域展示自己的才华,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总的来说,黄埔军校的课程设置是非常科学和全面的。
它不仅注重实践,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还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责任感,同时还注重学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提升学员的能力和素质。
这种课程设置理念,为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也为中国军事教育的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希望未来,黄埔军校能够继续秉承这种优良传统,为国家的现代化事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军事人才。
黄埔军校简介黄埔军校(Whampoa Military Academy ),全名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是近代中国闻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原址设于中国大陆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军校在1924年由中国国民党成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是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
黄埔军校于1927年改制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46年再改制为陆军军官学校,并于国民党迁台时一并迁至台湾高雄凤山。
黄埔军校旧址位于中国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内,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和海军学校校舍。
民国13年(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在苏联顾问帮助下,创办了培养军事干部的学校,为名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而后更名为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迄今。
因校址设于黄埔长洲岛,通称黄埔军校。
军校在此办到第七期,1930年9月迁往南京,后又迁往成都和台湾。
选址长洲岛位于江中央,四面环水,环境幽静。
岛内筑有多处炮台,与鱼珠炮台、沙路炮台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能把守控制江面,易守难攻,便于学习与练武;由于当时滇、桂军阀盘踞广州,为避开军阀的控制和干扰,需选择交通不便,远离市区的地方;还有岛上有清陆军小学堂的校舍,略加修葺,即可使用,还可节省人力和资金。
因此孙中山决定把军校设在长洲岛上。
大门军校大门坐南向北,面临珠江,在牌坊门额上书有白底黑字的“陆军军官学校”横匾,是国民党元老谭延闿的手笔。
门前有两个哨岗,后面的两间房子是卫兵室。
黄埔军校建立时,门口一副对联曰: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
横批:革命者来。
校本部大门内正面有一幢走马楼,称为校本部。
校本部是一座岭南祠堂式四合院建筑,两层砖木结构,三路四进,即三条主要通道,四排房舍。
在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东西两侧,房舍排列的形式一致,相互对称。
四排房子之间以走廊连通,四周有围墙,建筑面积1060平方米。
全校自总理、校长、党代表之下,设政治、教授、教练、管理、军需、军医六部,机构总数约40个,还设有学员宿舍、饭堂、展览室等。
纪念黄埔军校培养中国民族英雄的摇篮黄埔军校,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军事学校。
它不仅仅是一所培养军事指挥才能的学校,更是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中国民族英雄。
下面,我们一起回顾和纪念黄埔军校,以及它培养的中国民族英雄。
一、黄埔军校的历史与背景黄埔军校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成立于1924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军官培训学校。
黄埔军校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堪称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重要里程碑。
黄埔军校的创办者是中国共产党和孙中山先生,他们希望通过培养优秀的军事指挥人才,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贡献。
二、黄埔军校培养的民族英雄黄埔军校培养的中国民族英雄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他们在中国革命史上功不可没,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以下是其中几位被公认为中国民族英雄的代表:1. 周恩来:黄埔一期的学员,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杰出政治家。
周恩来是中国革命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在中国革命的各个阶段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中国共产党最杰出的领导者之一”。
2. 朱德:黄埔四期的学员,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军事指挥家和政治家。
朱德是中国革命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立者和领导人,被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
3. 刘少奇:黄埔四期的学员,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杰出领导人。
刘少奇是中国革命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在中国革命的各个阶段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中国共产党最杰出的领导者之一”。
4. 陈毅:黄埔四期的学员,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军事指挥家和政治家。
陈毅是中国革命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5. 彭德怀:黄埔四期的学员,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军事指挥家。
彭德怀是中国革命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他在中国革命的各个阶段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最伟大的将领之一”。
黄埔军校景点介绍
黄埔军校是20世纪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军事学院,也是中国现代军事运动的摇篮之一。
位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黄埔军校对中国军事、政治和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纪念馆:军校内有黄埔军校纪念馆,展示了该校的历史、创始人孙中山先生的事迹以及学员的奋斗历程。
展品包括图片、文件、文物和实物等,生动展现了黄埔军校的发展历程。
2.校址建筑群:黄埔军校原址上保留了许多历史建筑,如礼堂、教学楼、宿舍和校门等。
这些建筑风格独特,展现了当时的建筑风貌和历史文化。
3.校园环境:军校所在地的环境优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氛围。
游客可以在校园内漫步,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底蕴。
4.纪念雕塑和标志性建筑:在校园内可能有一些纪念雕塑或标志性建筑,以纪念黄埔军校的历史和重要人物。
5.教育性参观:参观者可以通过导览或讲解了解黄埔军校的创办目的、培养的学员以及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孙中山思想及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等内容。
黄埔军校对当时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教育机构,其建立和发展对于当时的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从历史背景、培养优秀军事人才、推动军事现代化和国家统一等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黄埔军校的历史背景黄埔军校于1924年由孙中山创办,成立之初,中国正处于深受列强压迫和分割的危机时刻。
战乱频繁,国家安全形势堪忧。
孙中山认识到军事实力对于保卫和巩固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决心通过创办军校培养一支忠诚、有能力的军队,以抵抗外来侵略势力。
从这个意义上讲,黄埔军校的建立就具有重要的国家安全意义。
二、培养优秀军事人才黄埔军校以培养军队和国家需要的优秀军事人才为目标,致力于革命军事理论和实操的教育培训。
在黄埔军校的学员中,不仅有来自各地的革命志士,还有大批年轻的知识分子和学生,这其中既有北大、清华等知名大学的毕业生,也有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积极分子。
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和系统的政治教育,黄埔军校培养了一大批军事指挥人才和革命领导人,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和国家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推动军事现代化黄埔军校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发展的开端。
在军事理论教育中,黄埔军校积极引进西方军事思想和理论,使中国军队从传统的农民军队逐渐向现代化军队迈进。
黄埔军校培养的军事人才在各个领域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如军事指挥、作战策划、军事工程等,为国家安全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四、宣传国家统一的重要意义黄埔军校除了培养优秀军事人才和推动军事现代化外,还在宣传国家统一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黄埔军校培养的学员分布广泛,他们学成后返回各地,成为了国家统一的宣传者和推动者。
这些优秀的军事人才和革命志士不仅在黄埔军校内部推动了国家统一的意识形态,也通过各自的工作和宣传,将国家统一的理念传播给更多的人,推动了国家统一的进程。
综上所述,黄埔军校对于当时的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培养了大量的优秀军事人才,为国家提供了坚实的后盾,还推动了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发展,提高了国家的安全保障能力。
黄埔军校旧址景点介绍黄埔军校旧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的黄埔区,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
作为中国国共两党合作创办的第一所军事学校,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具有革命精神和军事素养的军事干部,为中国革命事业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黄埔军校建于1924年,最初为一座木质建筑,后来逐渐扩建成为一座规模宏大的砖混结构建筑群。
军校总面积达40余万平方米,包括了军事训练场、图书馆、礼堂、办公楼等多个功能区。
军校的主楼是一座典型的欧洲风格建筑,红砖白墙,气势宏伟。
主楼内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照片,展示了军校的历史发展和校友的事迹。
在这里可以了解到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军事统帅和政治领袖,如蒋介石、陈诚、朱德、林彪等。
军校的图书馆收藏了大量关于军事理论和世界革命史的著作,是研究近代中国军事发展的重要资源。
馆内还展览了黄埔军校的历史照片和文物,参观者可以了解到军校师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军校的训练场是培养军人的重要场所,与历史上的训练场地相似。
在这里可以看到军事训练的各个环节,如军事课堂、器械训练、格斗训练等。
参观者还可以穿着军装进行军事操练体验,感受当年的军事训练氛围。
军校的礼堂是举办大型集会和演讲的地方,也是举行毕业典礼和纪念活动的场所。
礼堂内有陈列着军校的历史照片和纪念品,展示了当时学员们在这里举行的各种庆祝活动和重要会议。
军校的办公楼是校园中最重要的建筑之一,保存着蒋介石和其他领导人的办公室和会议室。
这里还展示了蒋介石的生平事迹和黄埔军校的发展历程。
除了这些主要景点,黄埔军校旧址还有其他一些值得参观的地方。
例如军校的教室、宿舍和食堂,这些地方展示了当时学员们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还有军校的操场和体育馆,是学员们进行体能训练和比赛的场所。
此外,军校附近的黄埔军事医院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观点,展示了当时医疗设施和医疗人员的情况。
黄埔军校旧址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遗址,吸引了许多人前来参观和学习。
这里不仅可以了解到黄埔军校的历史,还可以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史和军事发展史。
黄埔军校史料
黄埔军校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军事学院,也被视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源地之一。
以下是一些关于黄埔军校的常见史料:
1. 《黄埔军校史》:这是黄埔军校的官方历史著作,由曾任黄埔军校校长的陈诚和程潜编撰而成,全面记录了黄埔军校的创建、发展和毛泽东等著名革命家在军校的教育工作。
2. 《黄埔军校校歌》:由黄埔军校教员杨铭编曲,陈毅和叶剑英填词的校歌,表达了革命军人的忠诚和牺牲精神,至今仍然广为流传。
3. 《黄埔军校学员名单》: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中国革命烈士和政治家,他们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黄埔军校学员名单记录了这些学员的姓名和后续的活动经历。
4. 《毛泽东在黄埔军校的讲话和指示》:毛泽东在黄埔军校任教期间,发表了许多重要讲话和指示,这些文献记录了毛泽东丰富的军事理论和对中国革命的思考。
5. 《黄埔军校教材》:黄埔军校为培养革命军人而编写的教材,包含了军事理论、政治教育、军事战术等方面的内容,深受当时学员的重视。
以上是黄埔军校常见的一些史料,这些史料不仅是研究黄埔军
校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也对研究中国革命和中国军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黄埔军校旧址攻略1. 简介黄埔军校旧址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现代军事院校,也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之一。
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历史遗址之一。
今天的黄埔军校旧址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纪念馆和教育基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了解中国革命史。
2. 历史意义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颗明珠,对中国革命乃至世界革命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这里,不仅有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先驱者,还有许多国共合作时期的革命先烈。
黄埔军校培养了众多杰出的将领和政治家,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3. 参观攻略3.1 开放时间黄埔军校旧址每天上午9点至下午5点开放,除通知外不对外开放。
建议游客提前规划好行程,合理安排参观时间。
3.2 门票价格黄埔军校旧址门票价格为成人60元/人,学生票40元/人,敬老票30元/人。
在节假日和特殊活动期间,门票价格可能会有所调整,请游客提前了解。
3.3 导览服务黄埔军校旧址提供导览服务,导游会讲解黄埔军校的历史背景和相关故事,使游客更好地了解这座历史遗址的意义。
导览服务需要额外支付费用,建议预约导览服务以确保游览体验。
3.4 参观路线黄埔军校旧址分为南北两区,游客可以选择参观其中一区或全程游览。
参观路线主要包括军校大门、场修楼、教学楼、士官宿舍等重要景点。
建议游客带好舒适的鞋子,因为游览路线比较长,需步行较多。
3.5 游览须知•游览期间请尊重历史遗址,不随意涂写或损坏文物。
•请带好个人物品,注意安全,避免丢失或被他人拾取。
•建议携带水和食物,因为旧址内没有提供饮品和食物的售卖。
4. 如何到达4.1 公共交通乘坐地铁可以到达黄埔军校旧址。
从广州市区,乘坐地铁3号线到黄埔军校站下车,出站后步行约10分钟即可到达。
4.2 包车游览如果游客人数较多或者想要更方便快捷地到达黄埔军校旧址,也可以选择包车游览。
在广州市区有许多旅行社和包车服务可以选择。
但需要注意的是,包车服务可能会需要提前预约。
黄埔军校名词解释
黄埔军校是指清朝末年中国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种军事学校,旨在培养国民党军队的高级将领和军事骨干。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24年,当时国民党政府在在广州建立“国立政治大学”(即中山大学的前身),但学校的教学内容却偏向政治理论,缺乏实际军事训练。
为了弥补这一缺陷,蒋介石于1925年创办了“国立军事学院”,将其作为自己的军事人才培养基地。
此后,黄埔军校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国民党军队中最重要的军事学校之一,吸引了大量优秀的学员。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的军事将领,成为中国国民党军队的主要力量之一。
同时,黄埔军校也因其严格的纪律和教育管理而被誉为中国近代军队中最有效率的学校之一。
黄埔军校是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在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建立的一所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
在黄埔军校有一个广为流传的小故事。
有一次,孙中山在军校演讲时问:“你们为什么来这里?”同学们的回答各不相同,有人说为了国家,有人说为了理想。
而有一个同学则直接回答说:“为了吃饭。
”这个同学的回答显然不符合黄埔军校的精神。
孙中山听后并没有生气,而是耐心地告诉他:“不对,革命者是为了吃饭而革命,不是为了吃饭而生存。
”
这个小故事虽然简单,却展现了黄埔军校的教育理念。
黄埔军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革命精神,同时也强调了个人价值观的塑造和提升。
通过这个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孙中山对于革命的坚定信念和对于个人价值观的关注,这也正是黄埔军校所追求的教育目标。
黄埔军校学员名单简介黄埔军校于1924年5月16日,由孙中山先生创办,位于广州黄埔区经纬山上,是中国国共两党合办的一所军事教育机构。
黄埔军校作为中国近代化军事训练的摇篮,培养了大量的革命军人,为国家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通过整理资料,搜集相关资料,整理了黄埔军校学员名单,以便研究历史及相应的研究方向。
请注意:以下名单只列举了部分学员的姓名,由于资料的限制,可能不包含所有学员的姓名。
学员名单1.周恩来2.蒋介石3.傅作义4.彭德怀6.林彪7.朱德8.刘少奇9.周逸群10.邓小平11.陈总12.郭沫若13.陈赓14.常德鹏15.叶飞16.刘华清17.高天球19.徐向前20.萧劲光选取学员简介周恩来周恩来周恩来周恩来,江苏淮安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人民伟大的领导人之一。
在黄埔军校学习期间,周恩来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广泛组织学生运动和工运,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后来,在护国战争中,周恩来成为中国护国军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蒋介石蒋介石蒋介石蒋介石,湖南湘潭人,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在黄埔军校学习期间,蒋介石表现出色,被任命为教导队队长。
他在中国革命事业中起到了重要的领导作用,在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彭德怀彭德怀彭德怀彭德怀,湖南湘阴人,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之一。
黄埔军校期间,彭德怀积极参与革命活动,被任命为黄埔特种职业中学的队长。
后来,彭德怀在中国革命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功勋卓著。
结语黄埔军校培养了许多杰出的军事和政治领袖,他们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列举了一些黄埔军校学员的名单,并选取了几位学员进行简要介绍,希望能够对研究黄埔军校及相关领域的人士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以上名单仅为列举,还有更多优秀的黄埔军校学员未在此列出。
如有任何遗漏或错误,欢迎指正和补充。
黄埔军校军训总结背景介绍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军事教育机构之一,其军训作为培养新一代革命军人的重要环节,在中国军事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旨在总结黄埔军校军训的经验和教训,探讨其对培养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意义。
1. 军训内容黄埔军校的军训内容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体能训练体能训练是军训的基础,通过长时间的体育锻炼,提高学员的体能素质,培养学员良好的体力和耐力。
体能训练包括跑步、俯卧撑、仰卧起坐等项目,旨在增强学员的爆发力和持久力。
1.2 军事理论学习军事理论学习是军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堂教学和学员讨论,学习军事战略战术、军事编制和军事历史等内容,培养学员的军事素养和战争思维。
1.3 武器装备训练黄埔军校还设有武器装备训练项目,学员通过实际操作和模拟训练,熟悉各种武器装备的使用方法,培养学员对武器装备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1.4 战术演练战术演练是军训的重点环节,通过模拟战场情景,学员进行实战化演练,加强战术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战术演练分为个人演练和集体演练,旨在培养学员的作战能力和指挥能力。
2. 培养目标黄埔军校军训旨在培养新一代革命军人,具体培养目标包括:2.1 培养爱国情操通过军训,学员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民族精神,增强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员的爱国情操。
2.2 培养纪律观念黄埔军校军训注重培养学员的纪律观念,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和组织管理,使学员养成良好的纪律习惯,培养学员的服从性和团队合作能力。
2.3 培养领导才能军训过程中,学员会被安排到不同的职位和岗位,培养学员的领导才能和组织管理能力,通过实战演练,锻炼学员的指挥决策能力。
2.4 培养战斗力黄埔军校军训注重培养学员的战斗力,通过实战演练、战术训练等环节,提高学员的作战能力和应对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
3. 效果评估和总结黄埔军校军训的效果评估是对军训工作进行科学评价的重要环节。
通过定期的测验和考核,评估学员在军事理论、体能训练、战术演练等方面的表现,以及对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
黄埔军校参观流程
黄埔军校参观流程如下:
1. 抵达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参观孙中山故居。
2. 从孙中山故居往西走几步,来到黄埔军校旧址。
这是一幢两层的中西结合的小洋楼,黄色的外墙是它醒目的标志。
从悬挂着“寻梦黄埔岛”牌匾的门口进入小洋楼,按照指定的参观路线,先参观序厅,然后进入第一展厅。
3. 序厅对黄埔岛又名长洲岛形成的地理位置作了大致地介绍。
在快速浏览过后,进入第一展厅,展厅内分别从两个部分描述了小洋楼的前世今生,几度易名的情况。
4. 中午在附近品尝当地美食。
5. 下午游览香雪公园,欣赏梅花盛开的美景。
6. 晚上返回酒店休息。
以上是黄埔军校的参观流程,供您参考,建议提前查询黄埔军校的开放时间、门票价格等信息,以便更好地安排行程。
黄埔军校,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上,校名曾多次变更,但通称"黄埔军校"。
它是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办的一所新型陆军军官学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产物。
它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在当时是与美国西点军校、日本士官学校、英国皇家军官学校、苏联伏龙芝红军大学齐名的世界著名军校之一。
军校机构庞大,组织严密,国共两党都派出了一批重要干部参加领导工作。
校内建立了党代表制度和政治工作制度。
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叶剑英任教授部副主任,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共产党人担任教官及各方面负责工作。
军校贯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积极开展革命宣传,支援工农运动,进行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斗争和北伐战争,成为国民政府的支柱。
军校师生们在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统一的斗争中,建立铁的纪律,形成了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爱民,不怕牺牲的作风,被称为黄埔精神。
军校名将辈出,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显赫的地位。
黄埔军校大部分建筑物于1938年被日军飞机炸毁,1965年复原,1993年文物部门再次重修,恢复了它的历史原貌。
1962年军校旧址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埔军校,既是历史起点,也是历史的转折,永远是人们心中的丰碑,激励着每一代青年。
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又被称为黄埔军校,是一间培养了许多在中日战争和中国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的中国军事学院。
军校在1924年由国民党成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军训练军官;然后北伐统一中国。
目前在台湾,仍然以陆军军官学校存在。
1923年9月,孙中山派蒋介石访问苏联,学习建军经验。
1924年1月28日选定广州长洲岛上的黄埔,原广东陆军学堂和广东海军学校的旧址上建立军校。
5月,任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国民党党代表。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黄埔军校
1924 年,在国共两党第一次携手合作、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高瞻远瞩,视“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在广州亲手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学堂——国立广东大学(今天的中山大学)和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建校时的正式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其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长洲岛,史称黄埔军校。
现在主要谈一下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对中国革命的意义。
黄埔军校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产物,它是孙中山先生在前苏联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支持与帮助下,为建立革命军队,以挽救当时处于危亡之中的中国而创办的。
作为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其影响之深远,作用之巨大,名声之显赫,都是始料所不及的。
黄埔长洲岛位于珠江中央,四面环水,环境幽静。
岛内筑有多处炮台,与鱼珠炮台、沙路炮台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能把守控制江面,易守难攻,便于学习与练武;由于当时滇、桂军阀盘踞广州,为避开军阀的控制和干扰,需选择交通不便,远离市区的地方;还有岛上有清陆军小学堂的校舍,略加修葺,即可使用,还可节省人力和资金。
因此孙中山决定把军校设在长洲岛上,这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对以后的革命将领的培养有了一个很重要的基础。
黄埔军校建立时,门口一幅对联曰: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
横批:革命者来。
这一对联字幅已经很好地阐释了黄埔军校的办学目的,“革命者来”就是说学校就是为吸纳一些有志向的,为革命英勇奋斗的有为青年。
这不是避难的地方,也不是发财的地方,而是为了革命不怕一切的勇士。
学校要求学生坚持不说谎,不欺骗,不偷窃的荣誉信条,也不纵容他人违反,立志成为允文允武,术德兼备的军事领导人才。
具备领导管理、解决问题、语文沟通、及持续学习四大能力和信守国家,责任,荣誉,牺牲,团结,勇气,自信的核心价值,发挥亲爱精诚校训。
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很高,这些都是未来的革命将领,所以必须要从一开始就严格对待。
其毕业生包括各分校、训练班在内,计有二十三万余人,名将辈出,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显赫地位,这都是从早期开始培养出来的。
黄埔军校建立以来,以孙中山的“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以培养军事与政治人才,组成以黄埔学生为骨干的革命军,实行武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完成国民革命为目的。
一方面积极进行孙中山革命的三民主义教育;一方面灌输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
军校采用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针,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广大黄埔师生在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的斗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军校教育吸取前苏联创建红军的经验,改变国内外军校纯以军事技术为主的教练方法,采取以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方针,注重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培养学生爱国、革命的精神,使其自觉地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战士,成为既善于做政治工作,又能指挥作战的革命军官。
在校党代表训令中明确规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等书籍,本校学生皆可阅读。
”所以对学生
既进行新三民主义教育,又进行共产主义教育。
课程主要由共产党员讲授,并由前苏联顾问讲授红军战史、战例,还邀请谭延、张静江、何香凝、毛泽东、苏兆征、刘少奇、吴玉章、张太雷、鲁迅等到校演讲,并采取政治演讲、政治讨论会、政治调查,成立宣传队、剧社等各种教学形式和活动,锻炼和提高学生从事群众工作的能力。
黄埔军校是中国前所未有的培养革命军将材的学校。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的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取得了划时代的胜利。
由于没有真正的革命军,未能捍卫民主共和制度。
他办军校的宗旨,是要建立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在军校开学典礼上沉痛地说:“中国的革命有了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只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所以中国十三年的革命,完全是失败”。
并指出俄国所以能彻底成功,是因为有一支革命军,中国辛亥革命后,“只有革命党的奋斗,没有革命军的奋斗,因为没有革命军的奋斗,所以一般官僚、军阀便把持了民国,我们的革命便不能完全成功”,“所以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黄埔军校以三民主义为指导,突出了革命的政治教育,走全新的建军道路。
军队在战争中能否取胜,有诸多因素,而政治因素是最重要的。
黄埔军校要创造出一支革命军,最关键的问题不在于军事教育,而在于革命的政治教育。
在军校中军事教育是重要的,而政治教育则是创造革命军的灵魂与保证。
没有它,就不可能培养出为国家独立、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勇士与将帅。
受纯军事教育出来的军人,无非为了取得一点维持生活的饷钱去打仗,成为有名无实的雇佣兵。
黄埔军校是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创立的。
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创立的过程中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促成孙中山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会谈,达成了创建军校的最初共识;帮助孙中山总结经验教训,坚定其改组国民党和建立革命军队的决心和信心;选拔优秀教官和学员,为黄埔军校建立奠定组织基础;为共产国际、苏联的援助创造条件,促成黄埔军校的顺利筹建。
因此,中国共产党对黄埔军校的建立具有开创之功。
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是一所为创建真正属于革命党的军队的学校。
黄埔军校摈弃了以往旧军队制度上的一些弊端,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建军路线,培养了大批的军事政治人才,开创了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所以,我相信,黄埔军校的建立不仅对中国革命有着积极影响,还为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做了一个好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