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试卷讲评课 课件教学提纲
- 格式:ppt
- 大小:5.92 MB
- 文档页数:23
高三数学综合考试试卷讲评课型:讲评课授课时间:2009年5月14日第二节授课地点:高三29班授课教师:丁明杰教学目标:(1)对试卷中出现的基本概念做本质剖析,对易错易混知识点进行分类辨析与变式训练(2)通过对基本题型的分析、讲解和进一步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应用数学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教学方法:展示交流 归纳总结 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一、 试卷分析1、 成绩分析2、 学生分析3、 试卷存在的问题①基本概念掌握不准确,基本题型掌握不到位,运算差②缺乏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二、试题分类辨析与变式训练1、数形结合思想第6题 第8题 第15题变式训练如图,O M ∥AB ,点P 在由射线OM、线段OB及AB 的延长线围成的区域(不含边界)运动,且y x +=,则x 的取值范围________;当x= -21小结:这类题目的要求是:准确把握定义,灵活运用基础知识来解题2、函数思想(1)函数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是高中数学的基本思想,也是历年高考的重点,贯穿高考试卷的始终,三种题型都有考题。
①函数思想在不等式中的应用:第12题变式训练:(1)已知定义域为R 的函数f(x)在(8,+∞)上为减函数,且函数y=f(x+8)为偶函数,则( )A f(6)>f(8)B f(6)>f(9)C f(7)>f(8)D f(7)>f(10)(2)已知f(t)=],8,2[,log 2∈t t 对于f(t)值域内的所有实数m,不等式2x +mx+4>2m+4x 恒成立,则x 的范围_______________第20题②函数思想在方程中的应用第16题变式训练:ac b acD b acC b acB b A R c b a ac b 4444____),,,(1552222≤<≥>∈=-、、、、则有已知③函数思想在数列中的应用:第7题变式训练:设等差数列{n a }、{n b }的前n 项和为n S 、n T ,且对任意的自然数n 都有__________,3432483759=+++--=b b a b b a n n T S n n 则第21题小结:函数思想使用运动和变化的观点,分析和研究数学中的数量关系,建立函数关系式或构造函数,运用图像和性质去分析解决问题,在近几年高考中,函数思想主要用于求变量的取值范围、解不等式等。
高中数学试卷讲评课教案
一、试卷内容概览
本次试卷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证明题,涵盖了高中数学常见的知识点和题型。
试卷难度适中,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二、选择题部分
1. 选择题部分为单项选择题,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解题能力。
其中,要注意设
计一些较为复杂的题目,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填空题部分
2. 填空题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设计一些细节问题,可以帮助学生
巩固知识点。
四、计算题部分
3. 计算题部分为运算题,考察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增加
题目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五、证明题部分
4. 证明题部分考察学生的推理和证明能力。
设计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证明题,可以激发学
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六、试卷讲评
5. 在试卷讲评中,要重点介绍选择题和证明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可以通过举例讲解,帮
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题技巧。
七、课后作业
6. 课后作业可以是一些拓展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拓展知识。
也可以设计一些应用题,
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通过设计合理的试卷和讲评教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帮助他们更
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结束】。
数学模拟考试试卷讲评杨店子高中 常艳艳一、教学目标:1、通过反馈测试评价的结果,让学生分析错题,找出错因,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完善认知结构,深化常见题型的答题技巧。
2、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考试分数,以良好的心态面对考试开阔解题思路,优选解题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查漏补缺,发现不足。
2、进一步加强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指导。
三、教学难点:1、对试卷中出现的基本概念做本质剖析,对易错易混知识点进行分类辨析与变式训练2、通过对基本题型的分析、讲解,从而提高数学综合素质。
四、教学方法:反馈交流 归纳总结 讲练结合五、突破措施1.统计各题的解答情况,特别是试卷中的典型错误,分析出错原因;2.在错因分析、错题纠错、规范表述、反思提高、方法总结等环节上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相互讨论学习.六、教学过程:一、试卷分析1、 成绩分析2、 学生分析3、 试卷存在的问题①基本概念掌握不准确,基本题型掌握不到位,运算差②缺乏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二、试题分类辨析与变式训练1、数形结合思想第10题 第12题 第14题(10)曲线3y x =与直线y x =所围成图形的面积为( ) A. 13 B. 12C. 1D. 2 (12)给出定义:若2121+≤<-m x m (其中m 为整数),则m 叫做离实数x 最近的整数 记作{x },即m x =}{.在此基础上给出下列关于函数}{)(x x x f -=的四个命题: ①函数)(x f y =定义域是R ,值域是⎥⎦⎤⎢⎣⎡21,0; ②函数)(x f y =的图像关于直线)(2Z k k x ∈=对称; ③函数)(x f y =是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是1;④函数)(x f y =在⎥⎦⎤⎢⎣⎡-21,21上是增函数. 则其中真命题是(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14) 已知实数x 、y 满足223y x y x x ⎧⎪⎨⎪⎩≤≥≤-,则目标函数2z x y =-的最小值是 .变式训练在区间[,]22ππ-上随机取一个数x ,cos x 的值介于0到21之间的概率为( ). A.31 B.π2 C.21 D.32 w.w.w.k.s.5.u.c.o.m 小结:这类题目的要求是:准确把握有关知识,灵活运用基础知识来解题2、恒成立求参数的范围问题在这些题目中我们还是可以发现这样一些命题规律:函数解析式由简单变复杂,由一上来就能分参化最值洛必达到经过很好的转化才能更快更准确的求解,变为构造小区间验证分类讨论的思想.(5)若对任意实数[]1,1p ∈-,不等式()2330px p x +-->成立,则实 数x 的取值范围为( )A. ()1,1-B. (),1-∞-C. ()3,+∞D. ()(),13,-∞-+∞(20) (本小题满分12分)(理)已知函数211()ln()22f x ax x ax =++-.(a 为常数,0a >) (1)若12x =是函数()f x 的一个极值点,求a 的值; (2)求证:当02a <≤时,()f x 在1[, )2+∞上是增函数; (3)若对任意..的(1, 2)a ∈及1[, 1]2x ∈,不等式()f x m >恒成立,求实数m 的取值围. 小结:这类题目的要求是:首先要确定讨论对象以及所讨论对象的全体的范围;其次确定分类标准,正确进行合理分类,即标准统一、不漏不重、分类互斥(没有重复);再对所分类逐步进行讨论,分级进行,获取阶段性结果;最后进行归纳小结,综合得出结论。
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三章《概率与统计》的第三节《随机事件的概率》。
具体内容包括:概率的定义、概率的求法、概率的性质以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概率的定义,掌握概率的求法,了解概率的性质。
2. 能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概率的求法,特别是利用排列组合求概率。
教学重点:概率的定义,概率的性质,以及概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彩票抽奖、抛硬币、掷骰子等实际生活中的随机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中的概率问题。
2. 例题讲解例题1:抛掷一个均匀的硬币,求正面朝上的概率。
例题2:一个袋子里有5个红球,3个蓝球,求从中随机抽取一个球,得到红球的概率。
3. 随堂练习练习1:掷一个骰子,求得到偶数的概率。
练习2:一个篮子里有10个苹果,其中3个是坏苹果,求从中随机抽取一个苹果,得到坏苹果的概率。
4. 知识点讲解(1)概率的定义:随机事件A在所有可能事件中出现的比例。
(2)概率的求法:利用排列组合、频率等方法。
(3)概率的性质:0≤P(A)≤1,P(Ω)=1,P(∅)=0。
5.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概率的定义、求法、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随机事件的概率2. 定义:概率=事件A出现次数/所有可能事件的总次数3. 求法:排列组合、频率4. 性质:0≤P(A)≤1,P(Ω)=1,P(∅)=0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抛掷两个骰子,求两个骰子点数之和为7的概率。
(2)一个袋子里有4个红球,3个蓝球,2个绿球,求从中随机抽取两个球,得到两个相同颜色球的概率。
2. 答案(1)P(两骰子点数之和为7)=6/36=1/6(2)P(两个相同颜色球)=(C(4,2)+C(3,2)+C(2,2))/C(9,2)=12/36=1/3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概率概念,有助于学生理解概率的意义。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对高三文科数学试卷的讲评,帮助学生分析试卷中的错误和不足,提高解题能力。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解题效率。
3. 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1. 分析试卷中的错误类型和原因。
2. 讲解重点题型和解题方法。
3. 强调审题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针对不同错误类型,指导学生如何避免类似错误。
2. 针对重点题型,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回顾本次模拟考试的成绩,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整体水平。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备考策略和方法。
二、试卷分析1. 对试卷中的错误进行分类,如计算错误、概念理解错误、解题方法错误等。
2. 分析错误原因,如基础知识不牢固、解题技巧不足、审题不仔细等。
三、重点题型讲解1. 选择题:讲解常见题型和解题方法,如排列组合、概率统计、三角函数等。
2. 填空题:讲解常见题型和解题方法,如不等式、函数、数列等。
3. 解答题:讲解常见题型和解题方法,如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概率统计等。
四、课堂练习1. 针对试卷中的错误类型,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
2. 让学生互相批改练习题,并进行讲解。
五、总结1. 强调审题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做题时要仔细阅读题目要求。
2. 鼓励学生多做题、多总结,提高解题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1. 回顾上节课的重点题型和解题方法。
2. 让学生复述解题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二、典型错题分析1. 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错题,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
2. 针对错题,讲解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三、解题技巧分享1. 邀请成绩优秀的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技巧。
2. 针对学生的提问,进行解答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1. 设计一些难度适中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在练习中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五、总结1. 强调解题过程中的审题和思考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总结,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课题:高三数学试卷讲说课授课对象:高三学生授课时间:40分钟教学目标:1. 通过对高三数学试卷的分析,帮助学生了解高考数学的命题趋势和考试要求。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
3.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1. 试卷结构分析2. 难点、易错点解析3. 应试策略指导教学难点:1. 高考数学试卷的综合性和灵活性2. 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课堂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进行高三数学试卷的讲说课。
高三数学是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考查我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还考查我们的思维能力、解题技巧和应试能力。
接下来,我们将一起分析高三数学试卷,找出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一、试卷结构分析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试卷的结构。
一般来说,高考数学试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个部分。
选择题和填空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答题则侧重于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选择题:通常有20题,分值较低,但覆盖面广,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 填空题:也有20题,难度略高于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 解答题:共6题,分值较高,涉及多个知识点,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难点、易错点解析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试卷中的难点和易错点。
1. 函数与导数:这部分是高考数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容易在求导、求极值等方面出错。
2. 立体几何:立体几何的计算和证明相对复杂,学生容易在空间想象能力和计算能力上出现问题。
3. 概率与统计: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容易在理解概率概念和统计方法上遇到困难。
针对这些难点和易错点,我们给出以下建议:- 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复习,特别是函数、几何和概率统计方面的知识。
- 多做练习题,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 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特别是对于立体几何部分。
---三、应试策略指导最后,我们谈谈应试策略。
高三三轮数学试卷讲评课教案(定稿)第一篇:高三三轮数学试卷讲评课教案(定稿)数学模拟考试试卷讲评杨店子高中常艳艳一、教学目标:1、通过反馈测试评价的结果,让学生分析错题,找出错因,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完善认知结构,深化常见题型的答题技巧。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考试分数,以良好的心态面对考试开阔解题思路,优选解题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查漏补缺,发现不足。
2、进一步加强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指导。
三、教学难点:1、对试卷中出现的基本概念做本质剖析,对易错易混知识点进行分类辨析与变式训练2、通过对基本题型的分析、讲解,从而提高数学综合素质。
四、教学方法:反馈交流归纳总结讲练结合五、突破措施1.统计各题的解答情况,特别是试卷中的典型错误,分析出错原因;2.在错因分析、错题纠错、规范表述、反思提高、方法总结等环节上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相互讨论学习.六、教学过程:一、试卷分析1、成绩分析2、学生分析3、试卷存在的问题①基本概念掌握不准确,基本题型掌握不到位,运算差②缺乏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二、试题分类辨析与变式训练1、数形结合思想第10题第12题第14题(10)曲线y=x与直线y=x所围成图形的面积为()A.1 211(12)给出定义:若m-<x≤m+(其中m为整数),则m叫做离实数x最近的整数22记作{x},即{x}=m.在此基础上给出下列关于函数f(x)=x-{x}的四个命题:①函数y=f(x)定义域是R,值域是⎡0,1⎤;⎢2⎥⎣⎦②函数y=f(x)的图像关于直线x=3 B.1C.1D.2k(k∈Z)对称;2③函数y=f(x)是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是1;11④函数y=f(x)在⎡-,⎤上是增函数.⎢22⎥⎣⎦则其中真命题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y≤2x⎪(14)已知实数x、y满足⎨y≥-2x,则目标函数z=x-2y的最小值是.⎪x≤3⎩变式训练1,]上随机取一个数x,cosx的值介于0到之间的概率为().2221212A.B.C.D.w.w.w.k.s.5.u.c.o.m 323π在区间[-小结:这类题目的要求是:准确把握有关知识,灵活运用基础知识来解题2、恒成立求参数的范围问题在这些题目中我们还是可以发现这样一些命题规律:函数解析式由简单变复杂,由一上来就能分参化最值洛必达到经过很好的转化才能更快更准确的求解,变为构造小区间验证分类讨论的思想.(5)若对任意实数p∈[-1,1],不等式px+(p-3)x-3>0成立,则实数2ππx的取值范围为()A.(-1,1)B.(-∞,-1)C.(3,+∞)D.(-∞,-1)(3,+∞)121ax)+x2-ax.(a为常数,a>0)2(20)(本小题满分12分)(理)已知函数f(x)=ln(+(1)若x=1是函数f(x)的一个极值点,求a 的值; 21(2)求证:当0<a≤2时,f(x)在[, +∞)上是增函数;21x∈[, 1],不等式f(x)>m恒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围.(3)若对任意的及a∈(1, 2)..2小结:这类题目的要求是:首先要确定讨论对象以及所讨论对象的全体的范围;其次确定分类标准,正确进行合理分类,即标准统一、不漏不重、分类互斥(没有重复);再对所分类逐步进行讨论,分级进行,获取阶段性结果;最后进行归纳小结,综合得出结论。
本节课是高三数学试卷讲评课,内容选自人教版数学教材高三第一轮复习阶段。
本次试卷讲评课旨在通过对高考真题的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高考数学考试规律,提高解题能力。
二、说学情高三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数学基础,但面对高考,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解题思路不清晰,容易陷入误区;二是解题速度慢,时间不够用;三是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容易出错。
针对这些问题,本次试卷讲评课将重点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速度,巩固知识点。
三、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帮助学生掌握高考数学考试规律,提高解题能力;巩固知识点,提高解题速度。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讲解高考真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高考数学考试规律、解题思路和方法。
2. 教学难点:解题速度的提高、知识点的巩固。
五、说教法与学法1.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2.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六、说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困惑。
然后,引入本次试卷讲评课的主题,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 讲解试卷(1)分析试卷结构,讲解高考数学考试规律。
(2)针对每道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技巧。
(3)对易错题进行详细讲解,分析错误原因,帮助学生纠正解题误区。
3. 学生互动(1)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解题方法和技巧。
(2)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其他学生进行点评。
4. 总结与反思(1)总结本次试卷讲评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找出不足之处,制定改进措施。
5. 布置作业布置与本次试卷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七、说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高考真题,帮助学生掌握高考数学考试规律,提高解题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试卷讲评课教案132?cxf(x)ax?bx?c?a?b))(m,f(m(1))A(1,fB、设函数处的切线斜率分)(,其图像在点、213b a?10??ts?kx?],t[s若当设函数的递增区间为;(2))求别为0,的取值范围;。
(1)求证:(3,a ac kkb0??af'(x)的最小值。
)无关的常数,恒有、时(是与、,试求分析:这是一道集函数方程不等式于一身的难得一见的好题。
这道题获得满分的同学有宋黎佳、刘向前、刘凯强、郑乔宏、高宇航,对以上同学提出表扬。
(大力表扬是亮点)20?2b?2bm?amb?2?c??aaa?b?c?2b?c?0,应用条件,可得到这样几个信息:,,做到这里做不下去了,找不到问题的突破口,怎么办?送给大家八个字:类比联想,划归转化。
我们在考卷上看到的任何一个问题都不是孤立出现的,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肯定和我们所学所见相联系。
遇见新问题要往老问题上划归。
今天我们要解决的是一个求不等式的取值范围问题,我们一起来回忆我们之前学过的范围问题看如何建立不等式。
想不到看提示:类比联想,划归转化,温故知新,多元联系。
c?a?c b0?ca?b?c?a?b联立消元建立新不等式),求,且替换成1、的取值范围;(将a22?,?1?4xxy?y yx?2yx,直线(均值、。
则2、(2011浙江16)设为实数,若的最大值是曲线有交点、化成函数)??n da,aSSS?15?0a d满足项和为的等差数列为实数,首项为的前、2010浙江15设,公差为,165n1n d的取值范围是。
则2222 2 或d0,得d><-d+1=0,此方程有解,所以△=812-8(10d>+1)dd2a+9a+102211122?xy?xy?1?4x?y这道题在回答过程中学生遗忘较多,找不着方法,尤其是应用不等式由582222?x?y)(2?8yxyx4?xy?y(2x?)4?,这个不对,由上述两个式子得出当场没反应过来,评论:5对于学生答案是否正确应给予明示。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三教学目标:1. 理解高考数学试卷的结构和题型,提高学生对高考数学试卷的认识。
2. 分析高考数学试卷中的典型题目,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提高学生在高考中的数学成绩。
教学重点:1. 高考数学试卷的结构和题型。
2. 高考数学试卷中的典型题目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1. 高考数学试卷中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2. 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总结。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回顾高考数学试卷的结构和题型,让学生对高考数学试卷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自己在高考数学试卷中的得分率?二、讲解1. 分析高考数学试卷的结构和题型,让学生了解高考数学试卷的特点。
2. 讲解高考数学试卷中的典型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
3. 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如:如何快速准确地选择答案、如何运用公式、如何进行推理等。
三、练习1. 学生根据讲解的内容,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高考数学试卷的认识和解题方法的掌握程度。
2. 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二、讲解1. 分析高考数学试卷中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如:解答题中的压轴题。
2. 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如:如何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如何进行逻辑推理等。
三、练习1. 学生根据讲解的内容,进行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四、总结1. 总结高考数学试卷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在高考中更好地应对数学考试。
2. 鼓励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对高考数学试卷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点:1. 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讲解,让学生在高考中更好地应对数学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