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知识点归纳2019
- 格式:docx
- 大小:32.06 KB
- 文档页数:19
2019年中考《历史与社会》知识整理中国古代史部分1、中国封建社会实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从商鞅变法、历代帝王的统治政策看出来。
封建社会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2、由分裂走向统一的王朝有:秦、西晋、隋、元;统一的王朝有:秦、汉、西晋、隋、唐、元、明、清;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是:元——蒙古族;清——满族3、中国古代著名的改革有:管仲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革是强大的动力,促进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证明了改革的必要性。
4、中国古代出现的太平盛世(清明统治时期):西汉的文景之治、东汉的光武中兴;隋朝的开皇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清朝的康乾盛世等。
5、中国古代科技最高峰:宋元时期。
主要的成就有:指南针——罗盘针;插秧的工具——秧马;火药被广泛应用于战争;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元王祯转轮排字盘;元的黄道婆改进并推广棉纺织技术。
6、夏(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商(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甲骨文;牧野之战)西周(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度)东周(春秋、战国):春秋出现牛耕技术,铁农具出现;春秋五霸——齐桓公最早称霸,与管仲改革有关;战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结束于新中国成立;战国七雄;战国出现了指南仪器:司南。
百家争鸣;商鞅变法:在秦孝公支持下变法,思想渊源就是法家的韩非子“法治”。
秦: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B.C.221年建立一整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奠定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础,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思想控制——焚书坑儒;万里长城;灵渠——沟通了珠江与长江,把岭南地区纳入中央管辖。
秦末农民汉: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文景之治的清明统治时期;汉武帝统治达到最为强盛时期,抗击匈奴,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后来B.C.60年,不是汉武帝在位,是汉宣帝在位时设立西域都护府,新疆正式归属中央管辖。
)开通丝绸之路;推恩令;监察制度;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推行儒学教育,使得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019年中考历史高频考点整理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一个核心:王权。
两种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
三个特点:周王是天下共主,地方建立诸侯国(分封制);依据血缘的亲疏,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
2、封建君主中央集权的认识一个集中:即所有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
两对矛盾: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三个趋势:即分相权集皇权,形成君主专制;分散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形成中央集权;对思想控制日益加强的趋势。
四个发展阶段:秦汉确立发展——隋唐完善——宋元加强——明清强化。
3、选官和监察制度一个根本目的:强化皇权统治。
两个层面:选拔官吏和监察百官。
三个趋势: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选拔方式由推荐演变为考试选拔;选拔形式日趋严密,趋向制度化。
4、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1)小农经济是传统农业的基本模式。
(2)精耕细作是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3)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5、古代商业的发展一个政策:重农抑商。
两个方面:商业发展与商人地位。
三大特点:商人社会地位低,商业发展艰难曲折;受制于农业的发展;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弱。
四段历程:春秋战国(官府垄断局面被打破,商品市场和大商人出现)——秦汉隋唐(重农抑商政策;坊市严格分开,对外贸易发展)——宋元(商业经济繁荣;坊市界限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清(城镇商业发展;出现商帮;闭关锁国)。
6、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因素(1)腐朽的封建制度的束缚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2)统治者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课以重税,影响了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的积累和国内市场的扩大。
(3)长期以来抑商和歧视商人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4)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7、明清时期对外贸易性质、政策对社会转型的影响(1)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是政府与外国进行的朝贡贸易,目的不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的,主要是加强友好往来。
2019年历史中考知识点汇编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0课“秦王扫六合”秦始皇的统治及其评价秦长城灵渠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陈胜吴广起义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汉武帝政治、思想文化上的大一统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造纸术《九章算术》华佗张仲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2课“贞观之治”唐太宗的统治及其评价武则天第3课“开元盛世”唐玄宗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第5课“和同为一家”文成公主入藏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赵州桥雕版印刷术唐诗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6课洋务运动第7课戊戌变法第8课辛亥革命第9课新文化运动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4课难忘九一八西安事变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第16课血肉筑长城血战台儿庄百团大战中共七大抗日战争的胜利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轮船火车无线电报照相、电影《申报》商务印书馆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㈠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㈡京师大学堂废科举制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西藏和平解放第2课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第3课土地改革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第9课改革开放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国两制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㈠两弹一星袁隆平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㈡计算机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大化改新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教第四单元步入近代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12课美国的诞生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华盛顿)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人权宣言》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工业革命第五单元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三角贸易日不落帝国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玻利瓦尔章西女王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第二次科技革命第八单元璀璨的近代文化第22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伏尔泰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第23课世界文化的杰作贝多芬列夫·托尔斯泰梵高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4课经济大危机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第8课美国经济的发展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欧盟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第12课亚非拉的奋起印度独立纳米比亚独立巴拿马运河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巴以冲突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考点一统一的国家的建立七上第10课“秦王扫六合”一、秦的统一条件:①战争连年,人民渴望统一。
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出guo中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中考试题答案和中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
时光飞逝,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初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中考的新初三学员能加倍努力,在年中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一、鸦片战争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其危害①背景原因②鸦片对中国的巨大危害2.中国政府的禁烟①林则徐的禁烟措施②虎门销烟3.英国为维护鸦片走私发动侵华战争①简单经过:1840年6月:广东→福建→浙江→天津1841年:香港岛→广州虎门(关天培)→厦门→定海(三总兵)→吴淞(陈化成)→南京三元里②结果:《南京条约》1842年a.内容条约--五项附件--三项b.危害4.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开始进去半殖半封社会①社会性质的变化:独立主权国家→半独立,主权受侵害--半殖封建经济结构→资本主义、封建经济并存--半封②社会矛盾的变化: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主要农民与地主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③革命任务的变化:反封建→反帝反封建(旧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背景原因①外国商品销路不畅②三国提出"修约"要求被拒2.借口与有关国家3.战争的简单经过1856~1858广州→天津《天津条约》1859~1860天津→北京《北京条约》(大沽口)(火烧圆明园)4.条约内容及其危害5.沙俄乘机攫取中国大片领土6.中国政局的变动与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①那拉氏发动"辛酉政变"1861年11月②那拉氏控制下中国政局的特点③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放弃中立(英、法)愿协助剿(法、俄)三、太平天国运动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核心:反清、反传统2.洪、冯二人赴广西传教--紫荆山--思想、组织的准备3.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4.永安建制:天王--洪秀全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西王--肖朝贵东王--杨秀清冀王--石达开5.太平天国的顺利进军,与定都天京(1853年3月)6.《天朝田亩制度》7.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8.太平天国后期的战争①政治上--洪仁玕《资政新篇》李秀成--江、浙、上海:天京保卫战②军事上陈玉成--安徽:安庆保卫战9.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10.历史评价①失败原因农民的局限中外反动势力强大②历史作用③性质四、洋务运动1.洋务派的产生及其代表人物①二个过程②群体③认识④主张与目的⑤代表性人物2.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代表企业,经营方式(官办)与特点(三性),口号(自强),作用〕作者:历史爷爷-5-2313:06回复此发言7回复:高中比较全面的一份笔记②创办近代民用工业③创办近代教育,引进西方科技④创办近代海军〔北洋海军(1884年)→北洋舰队(1888年)〕3.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阶级力量的成长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创办(时间、地点、创办人、企业名称)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处境与特点①处境:受压迫、受束缚②政治特点:a.革命性b.少、小、弱妥协性不彻底软弱性3.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①早于资产阶级(三个)②政治特点:集中→团结苦→革命性最坚决最彻底③早期斗争→自发性经济斗争六、中法战争1.法国挑起战争的背景原因2.战争的主要经过(二线三个战役)3.结果--中国不败而败--《中法新约》4.台湾省的设立(1885年)七、甲午中日战争1.战争的背景状况:中日出兵朝鲜,就撤军问题产生分歧2.日本突袭清军,挑起战争3.战争的主要经过:国外--平壤战役黄海战役国内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4.结果:《马关条约》①时间、地点、人物②内容:割地、赔款、开埠、设厂③危害5.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1.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的形式及其危害①开设银行②政治贷款③修筑铁路④投资设厂⑤开采矿山2.中国社会经济的半殖民地特点3.帝国主义瓜分中国①强占租界地②划分势力范围4.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九、戊戌变法1.维新派的形成及其政治特点①维新派产生的历史条件经济状况--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级力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②维新派的政治主张③维新派的政治特点根由--接受双重教育(传统+西学)表现--政治上进步,但比较软弱,反对根本革命2.维新派的活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代表)①办学与讲学(万木草堂)②多次上书(公车上书)③创办刊物(《中外纪闻》)④组织维新团体:强学会、保国会3.戊戌变法的实行及落实状况①光绪帝下诏变法(1898.6.11)②变法的主要内容③变法法令受到严重的干扰与阻碍a.各省(除湖南省外)拒不执行b.那拉氏打击维新力量,组织发扑准备4.戊戌变法的失败①维新派挽救危机的措施--向袁世凯求助②袁世凯向荣禄告密--那拉氏发动政变囚光绪帝,宣布"亲政"废除变法法令,迫害维新人士③戊戌变法的失败及其历史评价a.性质b.历史作用c.失败原因d.历史教训十、义和团运动1.义和团的由来及其政治主张的变化①原名、产生地区、原来的宗旨②1898年→"扶清灭洋"(地点、人物)→序幕2.义和团运动的发展与清政府态度的变化①义和团向京津发展②清政府转变态度及其内在目的3.列强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6月)4.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①天津②北京5.八国联军侵占天津、北京与清政府转变态度6.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评价)"借师助剿"7.《辛丑条约》及其危害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甲午战争:大大加深中国社会的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中国完全陷入半殖半封社会深渊十一、辛亥革命和清朝的灭亡1.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①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②孙中山组织兴中会(1894年)--标志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时、地、成员、组织的发展宗旨--推翻清政府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①章炳麟②邹容③陈天华3.革命形势的发展与中国同盟会的成立①革命团体的纷纷建立②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时、地、机构、刊物、领袖性质--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作者:历史爷爷-5-2313:06回复此发言8回复:高中比较全面的一份笔记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4.同盟会成立后的努力奋斗①通过论战宣传革命思想②积极组织武装起义萍浏醴(刘道一、会党)黄花岗(黄兴、革命党人)5.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与辛亥革命的爆发①全国性的收回利权运动(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②高潮--四川保路运动(立宪派、口号、组织)革命党人清镇压起义③武昌起义起义的周密准备(机构、领袖、成立)起义计划泄密而仓促发动--占领武汉三镇湖北军政府的成立--旧官僚掌权6.全国的响应与清政府统治的崩溃7.中华民国的成立①南京的集会②中华民国的成立③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及其政策标志《临时约法》8.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①袁世凯出任清总理内阁大臣,施展反革命两手军事威胁拥护共和②清帝被迫退位(1912年3月)③孙中山辞职④袁世凯玩弄伎俩,在北京就职⑤袁世凯下令临时政府北迁,组建北洋军阀政权(1912年4月)9.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①性质②历史作用③教训十二、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维护辛亥革命果实而进行的斗争1.宋教仁的"政党内阁"及其失败(1912年8月)--"宋案"2.袁世凯的善后借款与孙中山号召反袁3.李烈钧、黄兴等人发动"二次革命"及其失败4.反对袁世凯卖国与复辟帝制的护国运动①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②袁世凯一步步加大独裁权力③袁世凯悍然复辟帝制④孙中山在日本开展反袁斗争⑤蔡锷、李烈钧发动护国战争⑥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5.北洋军阀的 * 及张勋复辟的被粉碎①北洋军阀的派系②地方军阀③院、府之争与张勋复辟④孙中山领导讨逆斗争6.护法运动①段祺瑞政府的坚持反动独裁②孙中山联合西南军阀,开展护法运动③冯国璋的南北议和导致护法运动分裂④护法运动失败十三、新文化运动1.背景:北洋政府掀起复古尊孔逆流2.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与之展开斗争(宣传资产阶级文化)3.主要人物及其运动的概况a.创办《青年杂志》,"敬告青年"一文,提"科学"与"民主"口号--掀起新文化运动序幕①首倡:陈独秀b.发表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文学革命论》--掀起文学革命c.刊登李大钊宣传十月革命,马克思的文章--使新文化运动向纵深有了基础②李大钊参与并推动新文化运动--《青春》热情介绍与宣传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③蔡元培办学方针: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聘任才学之士,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根据地④胡适:提倡新文学内容:言之有物形式:白话文,新式标点符号⑤鲁迅:把进步的内容与新文学的形式典范结合优秀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思想上:三提倡、三反对文学上: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⑥新文化运动的概况主要阵地:《新青年》、北大历史作用:性质→作用发展状况:四提倡、四反对→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初中三年全部历史知识点大全精华版一、中国古代史1. 夏、商、周三代历史的基本特点和时期分布;2. 周代的分封制度和天子的“宗法思想”;3.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诸子百家思想、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化;4. 秦朝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军事、对外战争和统一中国等方面;5. 汉朝的政治制度、官制、对外关系、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6.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文化、艺术、科技、对外关系等方面的变化;7.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文化、对外关系、科技、军事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8. 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文化、对外关系、科技、商业、手工业、农业等方面的变化。
二、中国近代史1.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结果;2. 太平天国运动的发起、内容、历史地位和意义;3. 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结果;4. 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和结果;5. 中华民国成立后的政治制度、社会矛盾和国际地位;6.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思想及其影响;7. 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影响和意义;8. 共产党的创建、发展、历史地位和思想基础;9. 国共内战的起因、经过及其结果;10.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发展、历史地位和军事思想;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组建、政治制度、对外关系、改革开放及其成就;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和理论体系。
三、世界史1. 人类的起源与演化;2. 农业革命的起因、内容、特点和影响;3. 古希腊的政治制度、文化、艺术、哲学、科学等方面的特点和影响;4. 古罗马的政治制度、文化、艺术、哲学、科学等方面的特点和影响;5. 中世纪欧洲的政治制度、文化、宗教、哲学、科学等方面的特点和影响;6. 文艺复兴运动的发起、内容、特点和影响;7. 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8.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过程和结果;9.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过程和结果;10. 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冷战的形成和结束;11.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内容和影响;12. 当今世界的主要国际热点问题及其影响。
2019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精心整理XXX有哪些代表作?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力量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爆发)的标志是什么?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的开始爆发的事件是什么?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重要文件是什么?法国大革命中处死的国王是谁?拉丁美洲独立战争中被称为“拉丁美洲解放者”的是谁?你知道“五月流血周”事件的原因吗?这些问题或许会一时间让你反应不过来,但是要知道这些都是2019中考历史世界史选择题必考知识点,一定要掌握。
1.文艺复兴运动最先兴起的国家是:意大利。
2.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一场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3.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
(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寓义)4.被称为由旧时代走向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是:XXX。
代表作是《》。
5.XXX代表作有《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6.1492年,到达古巴、海地,发现美洲大陆的XXX家是:XXX。
7.1498年,到达印度,第一个找到从西欧直通东方国家的新航路的航海家是:XXX。
8.1519-1522年,实现人类第一次全球航行,证明地球是圆的科学谬误的是:XXX。
9.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力量: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领导人:XXX。
1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标志:1640年议会的重新召开。
11.英国资产阶级革射中正法的国王是:XXX一世。
1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竣事的标志是:1688年6的名誉革命。
13.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文件是《权利法案》。
14.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权建立的是:《权力法案》的公布。
15.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的开始爆发的事件是:列克星顿的枪声。
16.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是:XXX。
17.标志北美13个殖民地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宣告独立的事件是:《独立宣言》的发表。
18.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XXX。
19.被称为“美国国父”的人物是:XXX。
20.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爆发)的标志是: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叛逆攻占巴士底狱。
一、中国古代史(一)中华文明的起源1、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类。
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
(2012年考过,以此类推)2、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约6000多年,是黄河流域的代表。
半坡居民是最早种植粟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发明了彩陶。
居住的是半地穴式房屋。
3、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的代表。
河姆渡居民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住的是干栏式的房屋。
促使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原始农业生产的发展4、炎帝与黄帝1、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2、炎帝,号称神农氏,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3、黄帝(人文初祖)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等。
(嫘祖养蚕抽丝技术)注:(毛泽东:“赫赫始祖,吾华肇始。
胄衍祀绵,岳峨河浩。
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吾祖峻德,万古流芳;平定荒漠,举世称殇。
……造车指南,辨兆万民不易之方向。
”)(孙中山曾写下“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诗句。
)5、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后来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汉族的前身——华夏族。
6、尧、舜、禹的传说尧、舜、禹是继黄帝之后在黄河流域出现的杰出部落联盟首领。
尧生活俭朴,克已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治水有功。
尧舜禹时期形成了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禅让制。
禹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疏导)的方法,治水成功,被尊称为“大禹”。
(三过家门而不入) (11)(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1、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12)主要内容:“授民授疆土”。
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和镇守疆土,战时带兵作战。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最新2019年中考---中国古代史部分知识点汇总一、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点:奴隶社会的瓦解及封建社会的开端1、政治:西周:分封制(目的、内容、作用)齐桓公首霸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军政,发展生产以尊王攘夷为号召东周春秋争霸晋文公称霸城濮之战争霸的影响: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出现了疆域较大的国家有了统一的趋势。
①“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②混战: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无力抗秦背景:春秋以来,出现了地主和农民,地主阶级要求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战国七雄③商鞅变法内容奖励耕战前356年根据军功授予爵位,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秦孝公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作用:国富兵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④封建社会的形成:战国后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2、经济:①铁农具的使用:春秋时出现,战国时扩大②牛耕的推广:春秋末年使用,战国时进一步推广,牛耕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③水利兴修:都江堰战国时秦国李冰主持修建于成都平原(天府之国)3、科技文化①文字甲骨文比较成熟的文字,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秦朝:小篆大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封建正统思想⑤思想:孔子大教育家,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因材施教,要谦虚好学《论语》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能相互转化老子《道德经》墨家:墨子,“兼爱、非攻”战国儒家:孟子,“仁政”,反对一切战争,有“可持续发展”思想“春秋无义战”道家:庄子,“无为而治”百家争鸣法家: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被秦国国君所欣赏春秋兵家:孙武,《孙子兵法》(世界最早的兵书)二、秦汉时期时代特征:我国封建专制制度确立和初步发展时期,也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次统一和强盛时期。
1、政治:秦朝:前221-前207,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军政大权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中央设丞相、太尉。
2019年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我国最早的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第三课华夏之祖一、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二、尧舜禹的“禅让”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
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一、夏朝的兴衰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
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
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一、春秋争霸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中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七年级历史上册总复习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 1 课神州大地上的原始人类一、元谋人:距今约 170 万年,发现于云南元谋县,位于长江流域。
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元谋人会制造和使用简单的工具,并知道使用天然火。
二、北京人:距今约 70 — 20 万年,生活于今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原始人类,位于黄河流域。
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使用天然火,并知道保存火种。
过群居生活(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
三、山顶洞人:距今约 3 万年,生活在今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位于黄河流域。
能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制工具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
他们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和别的原始人交换生活用品,山顶洞人已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他们死后还要埋葬。
体质特征和现代人已经没有多大区别。
山顶洞人的生活已经进入氏族社会。
★注意: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第 2 课文明入口的氏族村落一、半坡氏族村落:(是我国远古时代黄河流域典型的原始农耕文化代表) 1 、发现地点:今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村。
2 、生活年代及所属阶段:距今约六千余年属于母系氏族3 、主要粮食作物: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 4 、生活简况:使用磨制石器(进入新石器时代),用耒耜耕地,用石镰收割庄稼,饲养猪狗等动物。
用骨制箭头打猎,用鱼钩、鱼钗捕鱼。
住半地穴式房屋,过定居生活,会制造彩陶(人面鱼纹盆和四鹿纹盆是这一时期彩陶的代表作),会纺线、织布、制衣。
二、河姆渡氏族村落:(是我国远古时代长江流域典型的原始农耕文化代表) 1 、发现地点:在今浙江省余姚河姆渡村2 、生活年代及所属阶段:距今约 1 万年属于母系氏族3 、主要粮食作物: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水稻的国家之一) 4 、生活简况:使用磨制石器(进入新石器时代),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定居生活。
掌握掘井技术,会饲养家畜,会制陶器、玉器、乐器。
三、大汶口氏族村落:(是我国远古时代黄河下游氏族村落的代表) 1 、发现地点:在今山东泰安大汶口2 、生活年代及所属阶段:距今约 5000 — 4000 年属父系氏族文化3 、生活简况:原始农业有更大发展,使用磨制石镰、石锄;原始手工业有更大进步,能制造黑陶白陶。
4 、私有制出现:大汶口氏族生活的晚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墓葬中的随葬品差别较大,说明这一时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已处于阶级社会的边缘。
(处于原始社会晚期)第 3 课中华文明之祖一、炎帝、黄帝和蚩尤: 1 、炎帝、黄帝:(部落联盟的首领)①、生活年代:距今约 5000 — 4000 年间②、活动区域及所属阶段:黄河流域已经进入父系氏族社会③、贡献: A 、炎帝改进农具,教人种田,发明制陶技术,组织集市交易;尝遍百草,发明医术,号称“ 神农氏” 。
B 、黄帝发明修盖房屋;种植谷物,驯养家畜;挖井汲水,制造车、船、兵器、衣裳;还发明了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等,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的方法。
人称“ 轩辕氏” 。
2 、蚩尤:(部落联盟的首领)①、生活年代:距今约 5000 — 4000 年间(约与黄帝同时)②、活动区域:长江和淮河流域 3 、华夏族的逐步形成:(伴随着战争与融合)①、阪泉大战:A 、交战双方:炎帝和黄帝B 、结果及影响:炎帝战败,并入黄帝部落。
两部合并后,不断繁衍发展,构成了华夏族的主体。
炎帝和黄帝被后代尊奉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
黄帝被尊称为“ 人文初祖” (人文始祖)。
②、涿鹿之战:A 、交战双方:黄帝和蚩尤B 、结果及影响:蚩尤战败,促进华夏族与东夷相互交融,为华夏族的构成奠定了基础。
二、禅让制:1 、实质:是原始社会时期一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当选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
其表现为“ 公天下” 。
2 、制度的体现:尧、舜、禹之间的政事交接采用的就是禅让制。
3 、禅让制下,部落联盟首领推选必须具备的条件:品格高尚,贤明能干,生活简朴,克己爱民,宽厚待人,以身作则,治理天下有方等。
【例如:大禹治水: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与群众同甘共苦,三过家门而不入。
这样的品质使其在部落联盟中享有很高的威望,被推选为部落联盟首领。
】4 、禅让制的终结:禹治水虽然治水有功,但他又是“ 禅让制” 和原始社会的终结者,是阶级社会的开创者,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 王者” 。
(禹做部落联盟首领时期,部落内贫富分化在加剧,阶级在产生,与之相应的政治、军事等权力机构也在建立,父系家长制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奴隶制国家。
从此,我国古代以财产公有制为基础的原始社会基本结束,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奴隶社会开始,也就是我国古代由野蛮时期进入文明时期。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夏商周第 4 课夏、商、西周的更替一、夏朝的兴衰:1 、夏朝的建立及发展:①、时间、建立者及都城:约公元前 2070 年禹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②、历史地位: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③、巩固政权措施:创建军队,颁布刑法,设置监狱,完善了国家机构。
④、王位世袭制的开始: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
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 禅让时代” 结束,开始了“ 家天下” 的王位世袭制。
2 、夏朝的衰亡:①、夏朝的最后一个王:桀( ji é)②、原因:穷奢极欲,无休止的征发劳役等。
二、商朝的兴衰:1 、商朝的建立及发展:①、时间、建立者及都城:约公元前 1600 年汤亳【 B ó今河南郑州】②、历史地位: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
③、迁都:约公元前 1300 年,商王盘庚迁殷(殷是指今河南安阳),因此,商朝又称殷朝。
④、商朝的发展: A 、商朝的疆域:东到今山东西部,北到河北中部,南至长江流域,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B 、经济状况:经济以农业为主,发展较快。
手工业生产技术进步更加迅速,创造出了灿烂的青铜文明。
2 、商朝的衰亡:①、商朝的最后一个王:纣( Zh ò u )②、原因:荒淫无道,修筑豪华宫殿,“ 酒池肉林” ,刑法严酷等。
三、西周的兴衰:1 、西周的建立和发展:①、背景:周文王励精图治,国力迅速壮大。
(周文王重用姜尚)②、时间、建立者: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③、都城:镐( H à o )京【今陕西西安】④、重要战役:牧野之战(武王伐纣)【商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⑤、巩固政权措施:实行分封制A 、目的:为加强西周对全国的统治。
B 、分封制下各诸侯的义务:受封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定期向周天子朝觐、纳贡,平时治理封国、守卫疆土,战时要为周天子出兵作战。
C 、严格的等级制度示意图:【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平民】【奴隶】D 、作用:加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密切了西周与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巩固了国家的统治。
2 、西周的衰亡:①、原因:西周后期,政治黑暗。
其主要表现为:A 、周厉王暴虐无道,贪财好利,天下怨声载道,引发国人暴动。
B 、西周最后一个王周幽王贪念美色,重用小人,国势更加衰弱。
②、灭亡时间:公元前 771 年四、东周的建立:①、时间、建立者、都城: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洛邑【今河南洛阳】第 5 课甲骨文和青铜工艺一、甲骨文:1 、含义: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甲骨文” 或“ 卜辞” 。
2 、影响: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在我国汉字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商朝的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一些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风俗等情况,是今天研究商朝历史极为珍贵的资料。
二、青铜工艺:【青铜主要是铜、锡合金铸造而成】 1 、代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三、青铜文化: 1 、“ 金文” (又名“ 钟鼎文” 或“ 铭文” )①、含义: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其代表是:毛公鼎)。
②、历史意义:金文是研究商、周时期历史的珍贵资料,对研究汉字的发展和书法艺术也有重要价值。
2 、“ 三星堆文化” :①、出现时间、地点:相当于中原的商、周时期。
四川成都平原②、代表: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
③、历史意义:是巴蜀文化的杰出代表。
第 6 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东周分为“ 春秋” (前 770 年—前 476 年)和“ 战国” (前 475 年—前 221 年)】一、春秋争霸:1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2 、春秋争霸战争:①、齐桓公称霸:【春秋第一位霸主】 A 、原因(条件): a 、周天子无力控制诸侯,使得各诸侯国之间的纷争战乱四起。
b 、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积极扩充军队,国力迅速强大。
B 、标志:公元前 651 年,葵丘会盟②、晋文公称霸:【中原霸主】A 、原因:了解民间疾苦,做国君后,任用贤能,整顿内政,发展生产,使晋国成为中原强国。
B 、标志:公元前 632 年,城濮之战。
(晋文公“ 退避三舍” )③、楚庄王称霸:楚庄王问鼎中原。
【中原霸主】④、秦穆公称霸:【西部霸主】A 、原因:整顿内政,发展经济,国力强盛。
⑤、吴越争霸:勾践卧薪尝胆。
3 、影响:长期残酷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严重的灾难。
许多弱小诸侯国被兼并,一些较强的诸侯国则逐渐形成为疆域广大、人口众多的国家。
二、战国纷争:1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地理方位: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2 、著名战役:①、魏齐之间的桂陵之战(史称“ 围魏救赵” )和马陵之战。
②、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公元前 262 年;赵括纸上谈兵) 3 、合纵和连横:合纵(公孙衍、苏秦):东方六国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的自救运动。
连横(张仪):秦利用六国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
★注意: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特点是:改革与争霸战争并存。
第 7 课商鞅变法与秦统一六国一、战国时期改革的代表:魏国李悝(ku ī )的改革;楚国吴起的改革;韩国申不害的改革;齐国邹忌的改革;秦国的商鞅变法等。
1 、商鞅变法:(战国时期影响最为深远的改革)①、时间、人物:公元前 356 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主持变法。
②、内容分析: A 、政治方面:a 、内容:制定 20 级爵位,下自公士上至彻侯为 20 级身份。
立有军功的人,由国家赐给相应的爵位和田宅、奴婢等。
没有军功的人,即使是贵族出身,也不授给爵位;实行中央集权制。
全国划分为 31 县,县令由国君任免,行政权直属于国君,削弱贵族分封制。
b 、目的:削弱贵族特权,加强中央集权。
c 、作用: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为秦灭六国创造了军事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