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辐射监测-2014
- 格式:ppt
- 大小:7.93 MB
- 文档页数:36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1. 引言电磁辐射是指电磁场能量在空间中传播所产生的辐射现象。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磁辐射的来源越来越多,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为了保护公众的健康,各国纷纷制定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以限制电磁辐射的强度和频率范围。
本文将介绍电磁辐射防护规定的相关内容。
2. 国家标准不同国家对电磁辐射的防护规定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国家常用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的示例:•美国: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制定了一系列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包括对电视台、广播台、移动通信站等设施的辐射限制。
•欧洲:欧盟制定了《电离辐射防护指令》,规定了辐射频率、功率和辐射场强度的限制。
•中国:中国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2014)对电磁辐射防护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人员防护、设备防护等方面。
3. 安全标准各国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中,都规定了安全标准,即电磁辐射的允许水平。
通常情况下,安全标准被分为两个级别:•公众暴露水平:针对一般公众的电磁辐射暴露水平,包括家庭、学校、办公场所等非工作场所。
•工作人员暴露水平:针对从事电磁辐射相关工作的人员,如通信基站维护人员、无线电频率传感器制造商等。
安全标准通常以辐射场强度(或电离辐射剂量)为基准,并根据频率和持续暴露时间进行限制。
例如,中国国家标准GB8702-2014规定了针对不同频率范围的电磁辐射的允许水平。
4. 防护方法电磁辐射防护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人员防护和设备防护。
4.1 人员防护人员防护是指通过控制电磁辐射的暴露水平,保护人员的健康。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人员防护方法:•距离防护:与辐射源保持一定距离,降低辐射强度。
•屏蔽防护:利用辐射屏蔽材料,如铅和铜,阻挡辐射。
•时间限制:工作人员应严格控制接触电磁辐射的时间,避免长时间暴露于辐射环境中。
4.2 设备防护设备防护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和设计控制,减少电磁辐射的泄漏和传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设备防护方法:•屏蔽设计:在设备设计中采用屏蔽和隔离措施,减少辐射泄漏。
电离辐射危害因素监测结果与分级什么是电离辐射电离辐射是指能够使原子或分子失去电子而产生离子的辐射。
常见的电离辐射有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
α射线是由氦核聚变而成,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对人体的伤害较大;β射线是由电子发射而成,穿透能力稍弱些,对人体的伤害中等;γ射线是释放能量最高的射线,穿透力最强,对人体的伤害也最大。
电离辐射的危害电离辐射对人体有很多危害,比如说:1.导致白血病、肺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2.损伤生殖细胞,导致后代遗传病变;3.损伤免疫系统,引起免疫功能异常;4.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5.增加白内障和青光眼等眼病的发生率。
电离辐射监测为了保证公众的健康安全,我们需要对电离辐射进行监测并进行分级。
常见的电离辐射监测手段有:1.能谱仪:能够分析射线的能量和强度;2.环境剂量率仪:能够测量环境中的γ射线剂量率;3.食品检测仪:能够检测食品中的放射性物质。
通过这些监测手段,我们可以得到电离辐射的数据,并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
电离辐射分级国际上通行的电离辐射等级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0级、1级、2级、3级和4级:1.0级:没有电离辐射;2.1级:常规监测下,主要人群接触辐射剂量小于1毫希(mSv)/年的场所或食品;3.2级:主要人群接触辐射剂量在1~10mSv/年之间的场所或食品;4.3级:主要人群接触辐射剂量在10~100mSv/年之间的场所或食品;5.4级:主要人群接触辐射剂量大于100mSv/年的场所或食品。
电离辐射监测结果我国是世界上电离辐射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历史原因和现代科技应用,我国许多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电离辐射污染。
以下是我国某省份进行的电离辐射监测结果,数据为每年的平均学生剂量:分级学校A学校B学校C学校D0级0.02mSv0.03mSv0.02mSv0.01mSv1级0.22mSv0.25mSv0.23mSv0.18mSv2级 3.14mSv 3.32mSv 3.10mSv 2.88mSv3级45.56mSv48.29mSv44.87mSv42.12mSv4级125.22mSv142.88mSv127.94mSv108.56mSv从上表结果可以看出,学校A、B、C、D分别属于不同等级。
报告编号:**CDC/**FW[2014]第0**号
检测报告
(第1页,共6页)
评价项目:X射线机放射防护检测
委托单位:xxxxxx镇卫生院
检测类别:常规检测
x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单位地址:xxx市xxx路xxxx号
电话:xxxxxxxxx 邮编:xxxxxx
报告编号:**CDC/**FW[2014]第0**号第2页共6页
说明
1.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者,请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中心提出。
2.本检测报告只对被检机器现场放射防护负责。
3.检测工作依据有关法规、协议和技术文件进行,其结果只向委托单位和有关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4.本报告未经许可请勿复印。
5.本报告一式三份,一份存档,两份交委托单位。
6.本报告涂改无效。
报告编号:**CDC/**FW[2014]第0**号第4页共6页
检测结果
一、设备基本情况
二、放射工作场所基本情况
三、机房周围环境
北↑
备注:X射线机房位于医院东侧,为一层建筑,其环境平面图如上。
报告编号:**CDC/**FW[2014]第0**号第5页共6页四、检测结果(见下表)
x射线影像诊断机房放射卫生防护检测结果(μSv/h)
检测结果
1.仪器探测限:FD-3013H型智能化x-γ辐射仪:周围剂量当量率探测限为0.01μSv/h;
2.本底在机房走廊外,距地面1.2米处测定为0.15~0.20μSv/h,机房周围防护检测结果均未扣除本底;
3.检测仪器经计量检定部门检定,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报告编号:**CDC/**FW[2014]第0**号第6页共6页
检测报告。
附件一:Ⅳ、Ⅴ类放射源监测报告范例XXX监测公司监测报告XXX环监(2014)第XXX号项目名称 XXX核技术应用项目监测委托单位 XXX报告日期 2014年 09月15日说明1.本报告正文共4页。
2. 委托单位自行采样送检的样品,本报告只对送检的样品负责。
3. 本报告对以下监测结果负责,如有异议,请在收到监测报告后30天内向本公司质询,逾期不与受理。
4. 本报告未经本站同意请勿复印,涂改无效。
经同意复印后,复印件加盖监测专用章(红色)有效。
5.本报告无章无效。
6.本报告无监测专用章无效。
7.本报告无骑缝章无效。
8.未经同意本报告不得作为宣传、商业及广告用途。
XXX监测公司地址:电话:传真:邮编:监测报告监测报告监测报告监测报告测量人:审核人:技术负责人:签发人:日期:年月日参考结论:1、现场监测情况(1)经监测,放射性物质运输车辆表面的γ辐射水平不超过2mSv/h,距其表面2m远的γ辐射水平不超过0.1mSv/h,满足《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程》(GB 11806-2004)的限值要求(分别为2mSv/h和0.1mSv/h),常规运输条件下不会对当地环境和公众造成明显的辐射影响。
经监测,该运输车辆驾驶位的γ辐射剂量率水平接近当地辐射水平背景值,故常规运输条件下不会对运输人员造成辐射影响。
(2)经监测,放射源容器外表面100cm处任意一点辐射的空气比释动能率不超过0.05mGy/h,满足《密封放射源及密封γ放射源容器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14-2006)的限值要求(0.05mGy/h)。
(3)经监测,在放射性测井过程中,γ辐射剂量率水平接近当地辐射水平背景值,故放射性测井不会对当地环境造成明显的辐射影响,也不会对职业人员和公众人员造成显著影响。
(4)经监测,源库外围γ辐射水平接近当地天然辐射水平背景值,源库不会对当地环境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也不会对职业人员和公众人员造成显著影响。
2、剂量估算经过调查,该单位每年的探井任务约为10次,运输时间约为200h,从提源到装源的时间约为5min,每次探井时间约为30分钟,滞留因子取1.0。
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的要求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264—2014 个人和环境监测用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GB 18871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Z 207 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GBZ/T 261 外照射辐射事故中受照人员器官剂量重建规范GBZ/T 301 电离辐射所致眼晶状体剂量估算方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3.1外照射个人监测individual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xposure利用工作人员佩戴剂量计对个人剂量当量进行的测量,以及对测量结果的解释。
3.23.2个人剂量当量personal dose equivalent人体某一指定点下面适当深度d 处的软组织内的剂量当量H p(d)。
3.33.3最低探测水平minimum detectable level;MDL用于评价测量仪器探测能力的统计量值,在给定的置信度下,一种测量方法能够探测出的区别于本底值的最小量值。
3.43.4异常照射abnormal exposure当辐射源失去控制时,工作人员或公众中的成员所接受的可能超过剂量限值的照射。
注:异常照射可以分为事故照射和应急照射。
3.53.5调查水平investigation level诸如有效剂量、摄入量或单位面积或体积的污染水平等量的规定值,达到或超过此种值时应进行调查。
3.63.6名义剂量notional dose在个人剂量监测中,当工作人员佩戴的剂量计丢失、损坏或其他原因得不到读数或所得读数不能正确反映工作人员所接受的剂量时,用其他方法赋予该剂量计应有的剂量估算值。
3.73.7常规监测routine monitoring为确定工作条件是否适合继续进行操作,在规定场所按预先规定的时间间隔所进行的监测。
目 录
2011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868致电离辐射探测学考研真题201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868致电离辐射探测学考研真题2013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868致电离辐射探测学考研真题2014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868致电离辐射探测学考研真题2015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868电离辐射探测学考研真题2016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868电离辐射探测学考研真题2017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868电离辐射探测学考研真题2018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868电离辐射探测学考研真题
2011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868致电离辐射探测学考研真题。
电离辐射监测
电离辐射监测是指监测和测量环境中的电离辐射水平。
电离辐射是指具有足够能量的辐射,可以从原子或分子中移去电子并使其离子化。
电离辐射包括阿尔法粒子、贝塔粒子、伽马射线和X射线。
这些辐射源可以来自自然界(如岩石、土壤和空气)或人工放射源(如核电站、医疗设备和工业设备)。
电离辐射监测的目的是评估环境中的辐射水平是否超过安全标准,并及早发现辐射事件或事故。
监测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监测设备进行,包括个人剂量计、环境辐射监测器、辐射传感器等。
监测结果可以用于确定辐射风险、制定保护措施和评估辐射暴露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在核能、医疗、工业等领域都需要进行电离辐射监测,以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此外,还可以进行长期辐射监测,以了解辐射水平的变化趋势和长期影响。
这对于核事故后的后续工作、放射治疗过程中的剂量控制等都非常重要。
总之,电离辐射监测是保护人员和环境免受电离辐射危害的重要手段,通过监测和测量辐射水平来评估风险,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电离辐射测量
电离辐射测量是指测量空间中存在的电离辐射的强度和剂量。
电离辐射是指能够使原子或分子电离的辐射,包括α粒子、β粒子和γ射线等。
电离辐射测量可以用于辐射防护、核能安全、医学诊断和治疗等领域。
常见的测量方法包括:
1. 剂量测量:用于测量辐射的剂量,即单位时间内辐射能量对物质造成的吸收剂量。
常见的剂量测量仪器包括电离室、比较室和电离室剂量仪等。
2. 个人剂量测量:用于测量个人接受的辐射剂量,以评估个人辐射安全。
常见的个人剂量测量仪器包括个人剂量仪、手环剂量仪和口服剂量仪等。
3. 辐射强度测量:用于测量辐射源的辐射强度,即辐射能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数量。
常见的辐射强度测量仪器包括辐射仪、γ射线探测器和β粒子探测器等。
4. 辐射监测:用于持续监测空间中的辐射水平,以及检测可能的辐射泄漏或事故。
常见的辐射监测设备包括辐射监测仪、环境辐射监测网络和核素监测仪等。
电离辐射测量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环境中的辐射水平,评估辐射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在核能行业、医疗领域和辐射防护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环境电离辐射检测分类及仪器电离辐射,常常被人们说成是核辐射,我之前也这么认为,其实核辐射只是电离辐射的一种。
最近因为日本大地震造成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以致大家谈核色变,抢盐抢酱油等事件接连发生,就连外国人都加入行列。
殊不知,这只是为那些哄抬物价的奸商做了贡献。
在这里简单说说关于电离辐射(核辐射)检测的问题。
一、术语定义1.电离辐射能够通过初级过程或次级过程引起电离事件的带电粒子或/和不带电粒子的辐射的总称。
在电离辐射防护领域中,电离辐射也简称辐射。
电离辐射是一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总称,其种类很多,高速带电粒子有α粒子、β粒子、质子,不带电粒子有中子以及X射线、γ射线。
2.核辐射核辐射,通常称之为放射性。
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的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
核辐射主要是α、β、γ三种射线。
二、电离辐射监测分类关于电离辐射监测,大体上可分为两类:1. 辐射环境质量监测;2. 辐射污染源监测其中辐射污染源监测包括a) 核设施辐射环境监测;b)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应用的辐射环境监测;c) 失控源进入环境后的辐射环境监测;d) 伴生放射性矿物开发利用中的辐射环境监测;e) 非伴生放射性矿物开发利用中的辐射环境监测f) 放射性物质运输的辐射环境监测;g) 放射性物质暂存库和处理场的辐射环境监测。
对于日本福岛核电站来说,他们实施的监测属于核设施辐射环境监测中的核事故应急监测。
如果想要检测日本核辐射是否对中国造成影响,我们需要做的是辐射环境质量监测。
进行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的目的包括:积累环境辐射水平数据;总结环境辐射水平变化规律;判断环境中放射性污染及其来源;报告辐射环境质量状况。
而我们监测日本核辐射的主要目的是后两点。
辐射环境质量监测常规监测项目及频次三、关于核反应堆反应堆的结构形式是千姿百态的,它根据燃料形式、冷却剂种类、中子能量分布形式、特殊的设计需要等因素可建造成各类型结构形式的反应堆。
en 55014-1辐射标准限值辐射标准限值指的是对人体长期接触或暴露于辐射环境下所能承受的辐射剂量的限制。
这些标准限值是为了保护人类的健康和安全而制定的。
辐射可以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是指具有足够能量的电磁辐射或粒子辐射,如X射线、γ射线、α射线和β射线等。
非电离辐射则包括太阳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等。
无论是电离辐射还是非电离辐射,当暴露于过高的辐射水平下,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辐射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从轻微的皮肤灼伤到重大的生命威胁。
因此,为了确保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国际上制定了一系列辐射标准限值。
其中,最为重要和广泛应用的标准是国际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和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发布的《辐射防护指南》。
《辐射防护指南》中规定了不同类型辐射的标准限值,包括整体剂量限值、局部剂量限值、剂量率限值和曝露时间限值等。
这些限制值基于对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和长期暴露的效应进行了科学的研究和分析,并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整体剂量限值是指人体在一段时间内吸收辐射的总剂量限制。
例如,在职业辐射暴露工作场所,整体剂量限值通常为每年20-50毫西弗(mSv)。
对一般公众的长期整体剂量限值通常为每年1毫西弗(mSv)。
这些限制值考虑到不同人群的敏感度和暴露情况,确保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局部剂量限值是指特定部位在一段时间内暴露于辐射的剂量限制。
例如,在医疗诊断中,对于被照射部位的局部剂量限值通常为几十至几百毫西弗(mSv)。
这样的限制值旨在避免对特定器官或组织造成损害,同时保证医疗诊断的有效性。
剂量率限值是指单位时间内辐射强度的限制。
例如,对于一般公众,剂量率限值通常为每小时1微西弗(μSv)或更低。
这样的限制值是为了避免人体长时间暴露在高剂量率的辐射环境下。
曝露时间限值是指进入辐射环境的时间限制。
例如,对于持续辐射的工作场所,通常限制连续暴露的时间不超过一定的小时数。
辐射监测项目及标准辐射监测项目及标准1.引言辐射监测是在辐射防护领域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其目的是为了及时、准确地掌握和控制各种辐射源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确保辐射安全。
本篇文档将详细介绍辐射监测项目及标准,包括电磁辐射监测、核辐射监测和热辐射监测等。
2.辐射监测项目2.1 电磁辐射监测电磁辐射是指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中所产生的辐射。
电磁辐射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2.1.1 电场强度监测:通过测量电场强度的数值,评估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2.1.2 磁场强度监测:磁场强度是衡量电磁辐射强度的重要指标,通过测量磁场强度的数值,可以评估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2.1.3 电磁辐射防护措施监测:通过对电磁辐射防护措施的监测,可以了解是否达到了防护效果,以确保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安全。
2.2 核辐射监测核辐射是指原子核受到激发或衰变时产生的辐射。
核辐射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2.2.1 放射性物质泄露监测:通过对放射性物质泄露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放射性物质泄露事故,以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
2.2.2 核设施运行状态监测:通过对核设施运行状态的监测,可以了解核设施的运行状况,以确保核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
2.2.3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监测:通过对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的监测,可以确保放射性废物得到妥善处理和处置,以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
2.3 热辐射监测热辐射是指物体由于具有温度而产生的辐射。
热辐射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2.3.1 热源温度监测:通过对热源温度的监测,可以了解设备的运行状况,以确保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2.3.2 热辐射防护措施监测:通过对热辐射防护措施的监测,可以了解是否达到了防护效果,以确保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安全。
3.辐射监测标准3.1 国家标准3.1.1 GB8702-2014电磁辐射防护规定:该标准规定了电磁辐射的防护要求、防护措施和技术指标等,是电磁辐射监测的重要依据。
3.1.2 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该标准规定了电离辐射的防护要求、防护措施和技术指标等,是核辐射监测的重要依据。
电离辐射监测名词解释电离辐射是一种由于电磁波或者粒子束沉积在物质中而导致原子或分子失去电子的现象。
电离辐射具有很强的能量,可以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严重的损害。
辐射:辐射是指自然界中的电磁波或者粒子束沉积在物质中的传递。
辐射可以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种。
电离辐射能够使物质中的原子或分子失去电子,而非电离辐射则没有这种能力。
放射性:放射性是指物质自身具有辐射性质的特性。
放射性物质能够通过放射射线释放出能量,并且能够导致周围物质的电离。
核辐射:核辐射是指由于原子核发生变化而产生的辐射。
核辐射包括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这些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能够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伤害。
剂量:剂量是指辐射对人体产生的影响的度量。
剂量可以用辐射能量的量来衡量,常用单位为格雷(Gy)。
剂量当量:剂量当量是指不同类型辐射对人体产生相同生物效应的能量。
剂量当量是度量辐射剂量的重要参数,它用来比较不同类型的辐射对人体产生的危害程度。
剂量当量的单位为西弗(Sv)。
监测:监测是指对某种现象或者事件进行观察和测量,目的是为了保护人体和环境免受有害因素的影响。
辐射监测是指对环境中的辐射水平进行测量和监测,以评估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辐射剂量监测:辐射剂量监测是指对人体接受的辐射剂量进行实时或定期测量和监测。
辐射剂量监测旨在确保工作场所和环境中的辐射水平不会超过安全限值,并通过记录和分析数据来评估潜在的健康风险。
环境辐射监测:环境辐射监测是指对自然环境中的辐射水平进行测量和监测。
环境辐射监测对于评估环境辐射水平的分布和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保护公众和环境免受辐射的危害。
个人剂量监测:个人剂量监测是指对个人受到的辐射剂量进行测量和监测。
个人剂量监测一般适用于潜在接触到辐射源的职业人员,例如核能工作者、医务人员等。
辐射监测网络:辐射监测网络是由多个监测站点组成的网络。
这些监测站点分布在不同的地区,用于收集和汇总辐射数据,以便于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辐射危害。
环境科学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125DOI:10.16660/ki.1674-098X.2020.11.125简述辐射环境监测①于现臣(山东省辐射环境管理站 山东济南 250117)摘 要:人类依靠太阳的光和热延续繁衍,依靠手机联络传递信息,依靠CT去检查身体,依靠核能优化我们的能源结构构筑更加清洁的环境,无论是生活在地球上或是空间站的每一个人都处在辐射的环境中,但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关心的辐射而言,我们更通俗的划分为“电磁辐射”和“电离辐射”。
辐射看不见、摸不到,我们需要依靠专业的仪器设备、科学的技术手段去监测和防护,本文主要介绍我国生态环境部门日常开展的“电磁辐射”和“电离辐射”环境监测工作。
关键词:辐射环境监测 生态环境部门 电磁辐射 电离辐射中图分类号:X8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4(b)-0125-02①作者简介:于现臣(1971—),男,汉族,山东平阴人,本科,副站长,研究方向:核与辐射环境监测。
人类一直处在复杂、持续和不可避免的辐射环境中,我们周围的环境中既有地球上一直存在的天然辐射源,也有科技进步创造的人工辐射源。
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不断优化,核电站的建设如火如荼;随着5G时代的到来,基站的覆盖面越来越广阔;随着公众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检查都离不开CT,对于公众而言更关心人类创造的辐射源,因为天然辐射源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至今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而人类创造的辐射源往往给人以“未知的危险”印象,比如核武器伴随着的核辐射、随处可见的基站以及手中的手机。
未知而神秘的辐射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能源与进步,我们应该客观的了解与认识辐射,客观理性对待涉及辐射的各种信息,相信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辐射得到了合理有效的控制,生态环境部门开展的辐射环境监测[1]能够有效保障我们的环境辐射安全。
69-放射卫生(专业业务能力)(2014年修订)一、掌握国内外本专业新理论、技术、知识、方法,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并利用这些先进理论、技术和方法。
建立或实施调查、研究课题;解决业务工作和检测方法中的重大疑难问题;研究新技术、新方法,研制新仪器设备;制定放射卫生防护标准等。
二、组织、主持或主要参与大型、较大型放射卫生防护调查、检测、评价;非常见辐射源或大型、较大型、密封源或非密封源的放射卫生防护检测与评价;解决业务工作和检测方法中疑难问题。
三、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评价报告书)。
四、开展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检测比对等;应急、事故等事件的检测与分析评价;样品放射性核素分析、检测等。
五、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评价报告书或报告表);开展放射卫生防护与质量控制检测评价及总结分析。
六、组织和实施辖区内放射工作单位的调查、检测;或协同上级部门联合实施辖区内外的大型或较大型调查、检测;开展放射卫生防护与质量控制检测评价。
七、总结乡(镇)放射工作单位的放射卫生防护概况;放射防护现状分析;放射防护效果调查与评价;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
69-放射卫生(专业知识答辩)(2014年修订)一、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1.人类电离辐射的主要来源,天然放射性物质存在的三个系列。
2.常见的电离辐射种类和主要物理(化学)性能(性质)参数及意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规律和防护要点。
3.放射防护方面的主要术语和基本定义。
4.放射性核素的衰变规律。
5.主要辐射量的单位及其应用。
二、放射卫生防护法规及标准1.相关放射卫生防护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和标准。
2.开放性放射工作场所的分级标准,职业人员和公众剂量限值。
3.实践的辐射防护要求及其含义。
4.放射工作场所的防护要点。
5.(内、外照射)放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三、放射卫生防护检测技术1.放射防护检测的目的、意义。
2.常见电离辐射(α、β、γ辐射,X射线和中子)的探测原理及代表性仪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