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膦酸盐药物(密固达)在骨科中的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3.39 MB
- 文档页数:39
双膦酸盐在肺癌中骨转移的进展(1)双膦酸盐在肺癌中骨转移的进展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肺癌已经成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
根据医学研究分析表明,骨转移是肺癌患者影响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了减轻骨转移在肺癌患者中的影响,研究人员紧密配合实验室与临床医生,通过研究治疗方法、鉴定药物,不断在骨转移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双膦酸盐,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骨代谢疾病治疗的药物,其适用于多种骨代谢疾病,如低钙血症、Paget病、骨质增生症等。
据研究所表明,双膦酸盐也可在肺癌患者中减轻骨转移的痛苦,并且延长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
那么,双膦酸盐在肺癌中骨转移的治疗中的具体作用是什么呢?1. 抑制骨溶解研究表明,双膦酸盐的主要作用是抑制骨溶解,并减轻患者在骨转移过程中的疼痛。
它通过抑制骨吸收的骨细胞,减缓肿瘤对骨骼的破坏,从而达到保护患者身体骨质的作用。
2. 增加骨密度双膦酸盐的另一个作用是利用钙成矿过程中的有利条件来促进骨形成。
通过促进骨化作用和骨再生活性,增加患者骨密度,从而预防和治疗由骨质疏松和骨严重吸收引起的骨折风险。
3. 延长生存期据研究结果表明,双膦酸盐的治疗可延长肺癌患者的生存期,缓解患者在骨转移过程中的疼痛,减少骨折的风险,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 降低肿瘤进展风险在双膦酸盐治疗的同时,还应注意与其他药物、治疗进行搭配,同时减少肿瘤的进展风险,如放射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最后总结一下,在现代医学中,肺癌骨转移是一种常见寿命受限的疾病,而双膦酸盐的发现和应用为肺癌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益处。
它能够通过多个途径发挥作用,如抑制骨溶解、增加骨密度、延长生存期等各种作用,有效减轻患者病痛,提高生活质量,为肺癌患者早日康复提供了巨大贡献。
双瞬酸盐药物临床应用要点双瞬酸盐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是焦磷酸盐的稳定类似物,其特征为含有P-C-P基团,与骨骼羟基磷灰石具有高亲和力,能够特异性结合到骨重建活跃部位,抑制破骨细胞功能,从而抑制骨吸收。
不同双瞬酸盐抑制骨吸收的效力存在明显差别,因此临床上不同双瞬酸盐药物的使用剂量及用法也有所差异。
目前用于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双鹿酸盐类药物主要包括:阿仑瞬酸钠、哇来麟酸、利塞麟酸钠、伊班瞬酸钠和米诺瞬酸等。
一、双瞬酸盐药物临床应用特点1、阿仑瞬酸钠适应证:NMPA批准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男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用药评价公众号注:FDA还批准治疗糖皮质激素诱发的骨质疏松症)。
疗效:增加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和就部骨密度,降低椎体、非椎体和髓部骨折风险。
用法:阿仑麟酸钠素片或肠溶片,70mg∕片,每次口服1片,每周1次。
IOnIg/片,每次口服1片,每日1次。
阿仑瞬酸钠D3片(阿仑麟酸钠70mg+维生素D32800IU或560OIU的复合片剂),每次口服1片,每周1次。
服用方法:清晨空腹服用,200-30Om1白水送服,服药后30min内应保持上半身直立(站立或坐位),避免平卧;30min后再摄入食物或其他药品注意事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道炎、食道憩室者慎用。
禁忌证:导致排空延迟的食管疾病,例如食管狭窄或迟缓不能;不能站立或端坐30min者;对本品任何成分过敏者;肌酎清除率小于35m1∕min者。
2、嘎来麟酸适应证:NMPA批准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男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用药评价公众号注:FDA还批准治疗糖皮质激素诱发的骨质疏松症)。
疗效:增加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和就部骨密度,降低椎体、非椎体和髓部骨折风险。
用法:嗖来瞬酸静脉注射剂,5mg,静脉滴注,每年1次。
使用方法:静脉滴注至少15min以上(建议0.5Th),药物使用前应充分水化。
注意事项:低钙血症者慎用;严重维生素D缺乏者需注意补充足量的维生素D;患者在首次输注药物后可能出现一过性发热、肌肉。
双膦酸盐因卡膦酸二钠的临床研究与应用双膦酸盐因卡膦酸二钠(Zoledronic acid)是一种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和恶性骨病的药物。
它属于双膦酸类药物,通过抑制骨吸收作用来增加骨密度,并减少骨转移引起的并发症。
在临床研究和应用中,双膦酸盐因卡膦酸二钠显示出了很好的效果和安全性。
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面,双膦酸盐因卡膦酸二钠已经被广泛应用。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质疾病,特征为骨量减少和骨结构破坏,容易发生骨折。
研究表明,双膦酸盐因卡膦酸二钠能够有效地减少骨吸收,增加骨密度,从而减少骨折的风险。
它可以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并且每年只需要一次治疗即可,便于患者的接受和依从性。
恶性骨病是一种恶性肿瘤引起的骨转移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骨疼痛、骨折和高钙血症等。
研究显示,双膦酸盐因卡膦酸二钠可以显著减少恶性骨病引起的疼痛,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它通过抑制骨吸收和调节骨代谢,有效减少骨病的发生和进展。
此外,双膦酸盐因卡膦酸二钠还可以降低高钙血症的发生率,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尽管双膦酸盐因卡膦酸二钠在骨质疏松症和恶性骨病的治疗中显示出了很好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潜在的安全性问题。
长期使用双膦酸盐因卡膦酸二钠可能会引起颈椎骨坏死(ONJ)和肾毒性等副作用。
因此,在使用双膦酸盐因卡膦酸二钠时需要注意患者的肾功能,并遵循相应的剂量和用药指导。
总体而言,双膦酸盐因卡膦酸二钠在骨质疏松症和恶性骨病的治疗中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它对骨吸收的抑制作用和对骨密度的增加可以显著减少骨折的发生,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深入了解其安全性和长期疗效,以便更好地指导其临床应用。
双膦酸盐药物“保骨治疗”——抗肿瘤骨转移的好帮手骨转移是肿瘤常见的远处转移之一,尤其在乳腺癌远处转移的发生率中占到首位,常引起疼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活动障碍等其他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而双膦酸盐类药物,比如常见到的唑来膦酸、伊班膦酸等,就可以很好的治疗这一系列症状。
现有双膦酸盐类药物根据其上市时间可分为3代:第一代:依替膦酸二钠、氯膦酸二钠等;第二代:帕米膦酸二钠、阿仑膦酸等;第三代:利塞膦酸、伊班膦酸和唑来膦酸等。
显而易见的是,随着代数更迭,双膦酸盐类药物的作用强度等都会更加优于前代。
这其中的药理我们暂且不谈,那么在抗骨转移治疗中,这些药物都可以做到什么呢?双膦酸盐类药物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01预防乳腺癌术后骨转移在《氯膦酸二钠防治恶性肿瘤骨转移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年)中提到,双膦酸盐类药物可以减少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骨转移的发生概率。
换言之,就是说部分的乳腺癌患者在没有出现骨转移的时候就推荐使用部分双膦酸盐药物来进行预防,从而避免或者降低骨转移风险,获得了更好的生存期。
所以当医生为患者朋友们用上这类药物的时候也不必感到疑惑,为什么自己没有出现骨转移,但也在使用唑来膦酸或者氯膦酸二钠这类药物了。
02预防和治疗骨转移和骨相关事件(SREs)SREs是指在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中,由于疾病进展引起的骨骼并发症总称,主要包括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需要手术或者放射治疗的并发症等。
有文献报道在骨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中,SREs发生率可以达到66.7%。
这意味着多半发生骨转移的患者都会出现骨转移和骨相关事件。
而双膦酸盐类药物,则可以通过其药物机理,治疗骨转移、减轻骨痛及骨转移引起的高钙血症等其他并发症。
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缓解了相关的症状,使得骨转移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
03防止抗肿瘤治疗引起的骨丢失在乳腺癌的治疗中,针对ER及PR值较高的患者,需要使用到内分泌治疗。
而一部分内分泌治疗药物(比如来曲唑、阿那曲唑等),往往会引起骨质疏松、骨量减少。
双膦酸盐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运用作者:吴海郭海铃来源:《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年第01期【摘要】双膦酸盐作为一种骨吸收抑制剂,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分析了双膦酸盐的结构特点与作用,并通过对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双膦酸盐的临床运用结果与副作用的比较,表明在众多的抗骨质疏松药物中新一代的双膦酸盐前景看好。
【关键词】双膦酸盐;骨质疏松症;运用【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132-01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的骨代谢疾病,以骨强度下降、骨骼脆性增加为特征。
据统计,骨质疏松症在世界常见病、多发病中跃居第6位,已成为人类的一大危害性疾病。
而双膦酸盐(Bisphosphonates, BPs)作为一种强有力的骨吸收抑制剂,是用于各类骨疾患及钙代谢性疾病的一类新药物,其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就双膦酸盐在骨质疏松症方面的运用作一综述。
双膦酸盐的结构及作用1.1 双膦酸盐药物的结构特点双膦酸盐是1960年初Fleisch等通过机体内存在焦膦酸化合物对石灰化有抑制作用得到启发而合成了这类化合物。
双膦酸盐属焦膦酸盐的类似物,但又完全不同于焦磷酸盐,连接两个膦酸基团的氧原子被碳原子取代,形成了BPs特征型结构,即P-C-P结构。
1.2 双膦酸盐药物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其对抗骨吸收的作用机制包括3个方面:(1)直接改变破骨细胞的形态学,从而抑制其功能,首先阻止破骨细胞的前体细胞粘附于骨组织,进而对破骨细胞的数量和产物产生直接的影响[1];(2)与骨基质理化结合,直接干扰骨骼吸收;(3)直接抑制骨细胞介导的细胞因子如IL-6、TNF的产生[2]。
2第一代双膦酸盐的临床结果依替膦酸钠早在60年代就用于绝经后的骨质疏松症治疗,并进一步用于恶性高血钙症。
70年代中期开始用于骨质疏松的防治,收到良好效果。
由于长期或大量应用可阻止正常骨组织的的矿化,增加骨折发生率,限制了该药在骨质疏松防治中的进一步应用[3]。
双磷酸盐抑制破骨机理双磷酸盐是一种广泛使用于骨骼系统疾病治疗的药物。
它能够有效地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从而减缓骨质疏松的进程。
本文将介绍双磷酸盐的作用原理、治疗效果及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
骨质疏松是骨骼系统疾病中常见的一种。
它的特点是骨骼密度降低、骨组织破坏的增加,导致骨折等风险增加。
双磷酸盐是一种能够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的药物,能够有效地治疗骨质疏松症。
破骨细胞是骨组织破坏的关键细胞。
它们能够分泌溶酶体酶和其它酶,这些酶能够溶解骨组织中的一些成分。
双磷酸盐能够通过阻止破骨细胞的活性,使骨组织破坏的进程减缓。
双磷酸盐是一种化学物质,能够在体内转换成无机磷酸盐。
它被破骨细胞摄取,同时刺激破骨细胞发生凋亡(死亡),这样破骨细胞就不能继续分泌酶类和其它酶,从而减少了骨组织破坏的程度。
此外,双磷酸盐还能够通过抑制骨髓细胞分化和抑制骨吸收细胞活性,从而进一步减缓骨质疏松的进程,增加骨密度。
治疗效果双磷酸盐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骨质疏松治疗药物。
临床试验表明,双磷酸盐能够显著降低骨折的风险。
其治疗效果与雌激素替代治疗相似,且不会引发雌激素相关的不良反应。
在治疗骨质疏松和治疗肿瘤骨转移方面也具有良好的疗效。
使用注意事项双磷酸盐是一种处方药,只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在使用双磷酸盐之前应先进行骨密度测定,以确定治疗方案。
使用双磷酸盐的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1. 双磷酸盐可能会导致胃肠道反应,如恶心、胃痛、便秘等。
应注意饮食习惯,并听从医生的指导。
2. 双磷酸盐在治疗期间应避免进行牙科手术或牙齿拔除等操作,因为这些操作可能会引发颌骨坏死等并发症。
3. 在使用双磷酸盐期间,应遵从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以了解治疗效果。
4. 双磷酸盐对肾脏功能有一定影响,因此肾功能受损的患者应详细告知医生,以便确定用药方案。
综上所述,双磷酸盐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能够显著降低骨折的风险。
在使用时应注意各种注意事项,并遵从医生的指导。
密固达治疗骨质疏松症用药方法与健康教育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性的全身性骨病。
密固达在临床的使用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只需1年给药1次,能有效减轻疼痛、预防骨折。
护士在患者接受密固达治疗期间,对其进行专业知识的指导,用药指导,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标签:骨质疏松;密固达;护理骨质疏松是一种早期没有症状,但会不知不觉地发生和发展的疾病,其最直接、最严重的后果是骨折。
人们把骨质疏松引发的骨折形象地喻为老年人”无形的杀手”。
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和人口结构的改变,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健康问题,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如何有效的治疗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可能引起的骨折尤为重要。
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案是口服碳酸钙+维生素D+抗骨吸收药,但患者长期治疗依从性不佳,往往不能坚持长期治疗,门诊随访复查发现骨密度没有得到改变而失去治疗信心。
随着密固达在临床的使用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只需1年给药1次,方便患者用药,能有效减轻疼痛、预防骨折。
密固达是含双膦酸类药物,具有强大的抗骨吸收过程,从而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的效果。
现将2012年6月~2013年6月本科收治的骨质疏松患者60例,均为绝经后女性,均由骨密度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1]患者的用药方法与健康教育介绍如下。
1 用药方法1.1用药前治疗前确诊骨质疏松或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妊娠、对双膦酸类药物过敏、唑来膦酸4mg治疗患者禁用)。
实验室检查:内生肌酐清出率〈35ml/min 患者禁用,血钙、磷及其它实验室指标异常患者。
無明显异常,排除其他疾病:是否有其他严重并存症,是否用药短期内有牙科手术,是否存在影响肾功能的危险因素,需将各项指标纠正后,才能接受密固达治疗。
1.2用药中:即将接受密固达治疗患者药当天充分水化,建议用药前2h口服或静脉补水约500ml,建立独立静脉通路接受密固达输注,滴注时间不少于15min (建议0.5~1h)并维持恒定滴速。
双膦酸盐在肺癌中骨转移的进展(一)双膦酸盐是一类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方式,治疗骨转移的有效药物。
在肺癌患者中,骨转移可能成为晚期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
近年来,针对双膦酸盐在肺癌骨转移治疗中的作用,研究人员开展了大量工作,有了很多的进展。
1. 双膦酸盐的药理特性双膦酸盐是一种对骨吸收细胞和成骨细胞都有影响的药物,它们能够与骨组织中的钙离子结合,抑制骨吸收细胞对骨骼的破坏作用,同时通过抑制成骨细胞的活动,减少骨新生。
另外,双膦酸盐还可以阻止癌细胞生长和扩散到骨骼中,进而减少骨转移发生的可能性。
2. 双膦酸盐在肺癌骨转移治疗中的应用双膦酸盐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的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肺癌患者的骨转移。
有研究表明,使用双膦酸盐可以减少肺癌骨转移相关的病理骨折和其他临床症状,比如骨痛等。
同时,双膦酸盐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很大的帮助。
3. 双膦酸盐在肺癌骨转移治疗中的安全性虽然双膦酸盐在治疗肺癌骨转移方面有明显的疗效,但是这种药物也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如肠胃道不适、头痛、发热等。
此外,长期使用双膦酸盐还可能导致骨髓抑制和肾功能障碍等问题。
因此,医生在使用双膦酸盐治疗肺癌骨转移时,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患者的受容性等因素作出决策。
4. 综合治疗策略虽然双膦酸盐能够明显缓解肺癌患者的骨转移症状,但是作为单一治疗手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肺癌患者在治疗骨转移时,需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如化疗、放疗、手术等,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双膦酸盐在肺癌患者的骨转移治疗中拥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虽然存在一些副作用和安全性问题,但通过合理的用药,可以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安全隐患。
因此,医生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和患者的个体差异,采取针对性的治疗策略,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医疗服务。
2020年双膦酸盐类药物在骨转移中的选用及使用骨转移是肿瘤常见的远处转移之一,以前列腺癌、乳腺癌、甲状腺癌、肺癌、肾癌常见,脊柱、骨盆和长骨干骺端是骨转移瘤的好发部位,临床表现常见有疼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活动障碍/受限、骨髓抑制及脊柱不稳和脊髓、神经根压迫症状等。
双膦酸盐类药物为骨吸收抑制剂与骨溶解抑制剂,其为焦磷酸盐的稳定类似物,通过抑制破骨细胞功能而抑制骨吸收、降低骨转换率、增加骨量,进而提高腰椎和髋部骨密度,降低椎体、非椎体及髋部等部位骨折风险;通过抑制破骨细胞对骨小梁的溶解和破坏、抑制溶骨活动,进而阻止肿瘤转移引起的溶骨型病变、减少骨吸收、减轻骨痛;阻止肿瘤细胞由G2期和M期向S 期转换,延长肿瘤细胞在放疗敏感的细胞周期的时段,可增强骨转移灶对放疗的敏感性;可抑制肿瘤细胞浸润和骨基质的粘附性,阻断肿瘤细胞释放破坏骨质释放的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并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那么,在肿瘤治疗中,双膦酸盐类药物如何使用呢?一、双膦酸盐类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选用双膦酸盐类药物根据上市时间或作用强度,可分为3代,又根据R2侧链是否含氮原子,而分为不含氮类药物和含氮类药物,临床可用于恶性高钙血症、溶骨性骨转移所致疼痛、预防溶骨性骨转移、骨质疏松症、多发性骨髓瘤骨病(MM)等。
(1)预防和治疗肿瘤骨转移和骨相关事件(SREs)双膦酸盐类药物通过选择性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抑制破骨细胞在骨质吸收部位的聚集、诱导破骨细胞凋亡、抑制破骨细胞成熟、抑制成熟破骨细胞的功能、抑制骨吸收、抑制肿瘤细胞扩散、浸润和粘附于骨质等,而治疗肿瘤骨转移,并减轻骨痛及由骨转移所致的高钙血症及其他骨相关事件。
《肺癌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2019版)》中指出,双膦酸盐类药物可改善肿瘤骨组织的酸性微环境,致骨溶解减少,减轻癌痛。
(2)预防乳腺癌术后骨转移《氯膦酸二钠防治恶性肿瘤骨转移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年)中指出,双膦酸盐类药物可减少早期乳腺癌者术后骨转移的发生率,如唑来膦酸、氯膦酸二钠。
双膦酸盐类药物的使用注意双膦酸盐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恶性肿瘤骨转移及高钙血症等疾病的治疗。
尤其是在骨质疏松方面应用最为广泛。
因为双膦酸盐与骨骼羟石灰有高度亲和力,特异性的结合到骨转换活跃的骨表面上,抑制破骨细胞成熟,抑制成熟破骨细胞的功能,抑制破骨细胞在骨质吸收部位的聚集以及抑制肿瘤细胞扩散、浸润和黏附于骨基质,从而抑制骨吸收。
同时还可以使骨量增加,提高椎骨及髋部的骨密度,降低相应部位的骨折风险。
目前常用的双膦酸盐类药物有:依替膦酸二钠、阿仑膦酸钠、利塞膦酸钠、唑来膦酸钠、伊班膦酸钠等,其中前三种是通过口服给药,后两种是通过静脉途径给药,不同的给药途径使其相应的注意事项有所不同,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①因为口服双膦酸盐类药物对食管及胃肠道等有刺激,因此在服用双膦酸盐类药物时应该错开饭点,在用药后至少半小时内不要进食、喝饮料(包括矿泉水)或服用其他药物。
其次对于有活动性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应慎用[1]。
而且服用该药物后躺卧会增加其对食管及胃肠道等有刺激。
因此,不要在睡觉时或起床前服药,并且用药后至少半小时内和当天首次进食前应保持直立(坐位或站位)。
②双膦酸盐类药物的极性大,脂溶性差且相对分子质量较大。
口服的生物利用度较低,在餐前服用的生物利用度较餐后更高。
因此,服用该药时应在清晨空腹时服用,用200 mL-300ml白开水送服药物。
③如果一周只需用药1次,需在每周固定的一天晨起时服用。
如果漏服,可在想起后的第2天早晨服药,之后按原定日期正常服药,切记不可一天服用2次。
④双膦酸盐类药物口服时应该整片吞服,不要咀嚼或压碎药片服用,以免引起口腔溃疡。
⑤双膦酸盐类注射剂使用后的1-3天可能会出现一过性的流感样症状,一般在用药3天后可自行缓解。
用药前可进行适当的补水,对于不能缓解的患者,可用非甾体抗炎药或其他解热镇痛药进行对症治疗。
⑥双膦酸盐类药物主要经肾脏排泄,在使用该类药物前应注意检查肾功能,尤其是静脉给药时应该根据肾功能调整给药剂量。
骨保护剂双膦酸盐在骨转移全身治疗中的应用综述两分钟了解《骨转移手册》编者按骨转移的全身治疗,可以针对肿瘤细胞本身以减少肿瘤负荷,也可以直接阻断肿瘤产生的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对宿主细胞的作用。
化疗、生物靶向治疗和内分泌治疗均具有直接抗肿瘤的作用,而双膦酸盐和地诺塞麦则是抗骨吸收药物,通过阻止宿主细胞(主要是破骨细胞)对肿瘤产物的作用而达到治疗效果。
因此,全身治疗既有直接作用,也有间接作用,需根据肿瘤类型决定治疗方式。
以下内容将对骨保护剂双膦酸盐应用的介绍。
要点抢先看:1.常见适应证2.乳腺癌的治疗3.前列腺癌的治疗4.骨髓瘤和其他类型肿瘤的治疗5.高钙血症的治疗6.骨痛的治疗7.不良反应8.骨保护剂BMAs使用指南一、双膦酸盐双膦酸盐的常见适应证有哪些?1.通过增强骨质,预防骨相关事件(Skeletal-RelatedEvents,SREs)的发生,最终减少骨折风险;2.有助于恢复正常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活性(对正常骨无影响);3.治疗高钙血症;4.对骨转移灶疼痛具有止痛作用。
在过去的15年里,双膦酸盐已经成为现有治疗方法的有效补充(图1)。
双膦酸盐是焦磷酸类似物,其含磷–碳–磷(Phosphorus-Carbon-Phosphorus,P-C-P)键的中心结构与骨结合,不同侧链决定相对效力、不良反应和具体作用机制。
这种结构使双膦酸盐不受温度和多数化学药物的影响,也完全耐受内源性焦磷酸酶的水解作用。
两个磷酸基团的氧原子可以协同结合二价金属离子(如钙、镁、铁),增加双膦酸盐与钙质丰富的骨之间的亲和力。
侧链中加入伯胺,以及环状结构中的三氮,可明显增强双膦酸盐在体内抗骨吸收的作用。
最有效的双膦酸盐类药物包括唑来膦酸、利塞膦酸和米诺膦酸。
图1. 双膦酸盐在加拿大肿瘤学科的应用给药后,双膦酸盐与骨表面矿盐紧密结合。
骨吸收过程中,双膦酸盐被破骨细胞吞噬,继而引起细胞凋亡。
第一代和第二代双膦酸盐,如氯屈膦酸二钠和帕米膦酸二钠,已被证明可减轻乳腺癌骨转移和多发性骨髓瘤引起的骨痛。
双磷酸盐作用机制
双膦酸盐是一类含钙晶体有高度亲和力的人工合成化合物,主要用于防治以破骨细胞性的骨吸收为主的各种代谢性骨病以及转化性骨质疏松症。
其作用机制如下:- 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双膦酸盐可以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减少破骨细胞对股骨头机械强度的破坏,从而促进矿化增加骨强度,预防股骨头破坏和塌陷。
- 减弱破骨细胞的吸收能力:双膦酸盐能与羟灰石结晶强力结合,由于能对抗酶的消化,所以有多年或几十年的半衰期。
- 抑制成骨细胞的刺激作用:双膦酸盐也作用于成骨细胞,可以抑制成骨细胞对破骨细胞的刺激作用。
双膦酸盐治疗骨质疏松一段时间后,需要测一下骨密度,如果骨密度恢复正常可以停用药物,平时可以多吃一些含钙多的食物,多晒太阳。
需要注意的是,双膦酸盐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容易造成高钙血症和肾结石,所以在应用药物的时候需要定期监测血钙,并多喝水防止肾结石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