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垃圾围城现象的思考共30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2.99 MB
- 文档页数:30
对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现状的思考摘要自1978年社会开放以后,随着人口流动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逐年加快,我国城市规模普遍越来越大,城市垃圾的处理、利用随之成为让管理部门头疼的难题。
本文拟就此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城市;垃圾;现状;思考有城市的地方就有垃圾,城市垃圾处理的难题也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加重。
自1978年社会开放以后,随着人口流动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逐年加快,我国城市规模普遍越来越大,城市垃圾的处理、利用随之成为让管理部门头疼的难题。
1 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现状作为全世界被垃圾围困最严重的国家,中国人均每年垃圾产量已达440kg,有2/3的城市都苦于应对每天源源不断的垃圾。
2010年,全国年垃圾清运总量已超过1.57亿t,并仍以8%的速度增长。
而从垃圾处理来说,我国城市垃圾的集中处理量约为1.12亿t/d,集中处理率约为71.3%,完全达到无害化处理的比例则更低。
目前全国无序堆放的垃圾已达60 亿t,严重威胁着大气安全和地下水资源质量。
就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而言,目前我国采用的主要是三种。
1.1卫生填埋卫生填埋是城市生活垃圾的最终处置方式,是城市必备的保障手段。
这种方式由于投资和运行费用比较低,所以长期以来是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但是露天堆放、自然填沟和填坑这样的方式侵占了宝贵的城市土地资源,对环境也造成了难免的的危害。
虽然近年来我国垃圾填埋处理技术有一定发展,建立了一批较为完善的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较为有效地防止了垃圾渗滤等问题,但大部分城市在填埋场场底防渗、填埋气体收集利用等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
另外这种处理方式对地理和社会环境有较大要求,随着民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对在自己住宅附近兴建垃圾填埋场也越来越反对。
1.2高温堆肥所谓高温堆肥,是使垃圾中的有机成分降解进入土壤,从而增加土壤肥沃性的一种垃圾处理方式。
这种方式相对于填埋处理来说,显然更环保,工艺也更加简单,但问题在于它只能处理垃圾中有机成分,因此应用范围大打折扣。
关于中国城市垃圾问题的几点思考【摘要】近年来,中国在经济飞速增长的同时,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城市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垃圾,这些垃圾既是废弃物,又是大量的资源。
如何对它们进行很好的处理和利用?笔者对此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城市垃圾环境政府环境和发展是21世纪的主题,随着物质文明程度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工业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越来越多。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GDP的年增长率为8%左右,而城市垃圾的增长速度超过10%。
根据世界银行的中国环境公报测算,环境污染每年给中国大陆造成的损失高达540亿美元,几乎抵消了GDP的增长。
而在世界资源研究所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报告中世界城市污染最严重的排序,中国城市占了80%。
目前,由社会发展产生的城市垃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已经成为危害生态环境、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
一、城市垃圾定义城市垃圾是城市中固体废物的混合体,一般可分为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三大类。
据报道,中国约有2/3的城市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境。
中国城市垃圾的年产量近1.5亿吨。
这些垃圾绝大部分是露天堆放,不仅影响城市景观,同时污染了与我们生命至关重要的大气、水和土壤,对城镇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并且还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
二、通用的城市垃圾处理办法国际上,人们在垃圾管理的初期阶段,把注意力主要放在末端治理上,提出垃圾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三原则。
传统的城市垃圾处理方法有填埋、堆肥、焚烧等,但无一例外这些方法都有各自明显的优缺点。
在取得了许多经验和教训后,人们又提出了控制废弃物污染的3R(Reduce,Reuse,Recycle)原则,体现废弃物从摇篮到坟墓(Cradle to Grave)的全新管理理念。
1.填埋处理直接填埋法是将垃圾填入已预备好的坑中盖上压实,使其发生生物、物理、化学变化,分解有机物,达到减量化和无害化的目的。
填埋是大量消纳城市生活垃圾的有效方法,也是所有垃圾处理工艺剩余物的最终处理方法。
调研报告:关于破解“垃圾围村”困境的思考近年来,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保护环境、追求绿色发展业已成为全体社会民众的共同心愿。
相应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护农村生态,不仅是无数农民的真实诉求,而且也是实现农村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
但笔者在实地调研中却发现,许多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非常严重。
更为严重的是,很多农村不仅要承担内生性的垃圾处理,而且还要承接众多城市垃圾。
正如,许多新闻媒体报道的那样,“垃圾山”、“垃圾围村”问题已经成为农村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难关。
与此同时,日益严重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还正在不断损害农民的身心健康。
因此,尽快寻找“垃圾围村”的原因,对症下药、予以针对性的解决,已经成为真正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必要工作。
一、“垃圾围村”的现状与危害历经多年的新农村建设,许多农村的风貌有了较大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我们不可否认,当前许多农村却正面临着“垃圾围村”的严峻挑战。
事实上,农村面临的环境污染压力非常大,各种垃圾不断增加。
且时下的农村垃圾不仅包括农民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垃圾,而且更大的一部分是由城市向农村转移而来的。
在此情境下,伴随城市垃圾向农村的过度转移以及农村垃圾处理进程的缓慢,不少农村已经变成了“垃圾山”、“垃圾村”,这使得许多农民的居住生活环境非常恶劣。
此外,我国垃圾处理的现代化程度不高,一些较为先进的垃圾处理设施在农村也比较短缺或使用不充分。
当前,农村往往采取就地掩埋的方式处理垃圾,这种方式不仅会引发空气污染,而且还极易引发土地污染等二次性污染。
近年来,许多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农村的垃圾污染问题有明显加剧的趋势,不仅严重危害了农民的身心健康,而且还严重阻碍着农村整体风貌的改善。
一方面,在“垃圾围村”的情况下,农村人居环境非常恶劣,农民患上各种疾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原先居住在农村垃圾场附近的农民大部分都离开了原先的住宅,因为居住原地的风险性过高。
另一方面,建设美丽乡村和新农村都要求不断改善农村的整体风貌,尤其是要注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但在“垃圾围村”的情形下,这一工作无法得到真正的推进。
高中关于环保题材作文素材纪录片《垃圾围城》观后感王久良,这个其貌不扬的男人,他用了两年的时间,拍摄了《垃圾围城》这个纪录片,共走访460多座垃圾场,记录了垃圾的去向。
片中一幕幕触目惊心,这些垃圾都是出自我们之手,隔着屏幕,虽闻不见垃圾刺鼻的气味,内心却波涛汹涌,充满对世界的愧疚,是我们,过度浪费、随意丢垃圾、没有环保意识,是我们,高估了地球的承受力,一次次的触及它的底线,是我们,造就了自食其果的恶果,随意丢的垃圾又换了一种方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看到那巨大的垃圾场,充斥着刺鼻的气味,填满了一个个大坑,一条条河流,我的内心隐隐作痛,处理垃圾的方式有填埋、焚烧、处理,填埋地下会造成土质的污染,形成一个个巨大的填埋场,占用大量的土地,长年累月的垃圾埋葬几米厚,又会被重新投入使用,建盖学校,工厂,住宅,或者建大棚种上蔬菜,又会进入我们的肚子,我们吃进去的东西已不在健康,癌症、不孕不育等病症,越来越多的出现,是人类的悲哀,也是自己种的恶果。
焚烧会造成大量的有毒气体,排入大气中,污染环境,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雾霾越来越严重,大气污染难以根治,我们生存的环境越来越恶劣,人们心里越来越恐慌,活着难道真的只是为了追求物质?我们的健康真的只是一文不值?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城市人可能都会发现水质越来越差,甚至是显而易见的,为什么?成千上百顿的垃圾填埋了河流和地下,造成水质的严重污染,即使经过处理,饮用水也依然难喝且不健康,王久良在走访时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由未知的黑色物质覆盖的垃圾场,这些黑色物质到底是什么?他问了拾荒者,却没有一个人告诉他,后来他才得知,这些黑色的物质是由污水处理厂拉过来的,是处理污水排出的物质,那些是污水里最脏的东西,一车一车的运过来,这些经过处理后的水就是我们的饮用水,它不再是我们以前所能喝到的带点甜味的山泉水,不再是清澈的河水,不再是干净的地下水,就是这些即使是经过处理,也不再健康的水,进入我们的食道,进入我们的身体。
城市生活垃圾治理问题的思考及其对策摘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面对我国城市垃圾围城的现状,不仅是环保部门和政府的事情,也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共同努力,共同建设清洁绿色城市。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治理问题;对策前言在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城市规模及人口急剧上涨的今天,城市废弃物排放急速增长,使得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压力越来越大。
虽然,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城市环境的治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各地政府对环境治理及保护的认识不一,导致各地城市垃圾治理的水平存在差异,一些城市垃圾处理水平比较低,垃圾处理措施在软硬件方面都没跟上垃圾产生的速度,垃圾侵占城市用地、污染地下水源等"垃圾围城"现象日益严重。
为解决“垃圾围城”问题,部分城市把垃圾转移到较为偏远的地区,导致郊区生态环境恶化,这种粗暴的处理方式,进一步扩大了污染范围。
1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1.1宣传不到位推行垃圾分类的困难之处首先在于它与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垃圾混装习惯。
有关部门在对垃圾分类的宣传方面投入严重不足,且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致使我国大部分中小城市居民对垃圾分类不甚了解,在居民未能真正认识到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对环境改善的重要意义之前,要求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垃圾分类处理是非常困难的。
通过调查了解到,大部分社区没有关于垃圾分类处理知识的宣传,没有设置专门的站点进行持续宣传和推广,仅仅停留在贴标语这一措施上,没有指定专门的持续宣传方案,让人们对垃圾分类有更深的了解。
1.2生活垃圾的混合收集一直以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沿用的是垃圾混合收集,给资源的回收利用及垃圾的处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混合的城市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的有利用价值,垃圾被称为“放错地方的资源”,其中可以被回收利用的包括纸张、塑料、玻璃、金属等,现已达到35%左右,通过回收利用,综合处理,可以有效地减少污染,节约资源。
1.3相关法律不健全我国目前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没有形成体系。
人人都讨厌垃圾,人人都制造垃圾。
垃圾问题,可以说是伴随着人类文明史的一个“世界难题”。
<一>垃圾困扰中国城市垃圾是城市的附属物,城市的运转每年将产生上亿吨的垃圾。
而今,当人们陶醉在繁华的都市生活中,这支垃圾“大军”也正一步一步地包围着他们,并随着城市的增大而增大。
刺鼻的空气,巨大的垃圾山,周围灌木和树上零星点缀着的脏塑料袋,在风中不停地打着旋儿……随着这样的情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中国城市的“垃圾之困”也愈发地凸显出来。
(2张图,垃圾)(3张图,垃圾)武汉每天上百吨垃圾排入长江汉江北京上海身陷垃圾巨山难突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堆存量高达70亿吨,这些城市也仅仅是全国的缩影。
随着城市化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城市垃圾问题已变得越来越突出。
}。
统计资料显示,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长速度为8.42%,而中国垃圾增长率达到10%以上,后者已成为世界上垃圾包围城市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全世界每年产生4.9亿吨垃圾,而仅中国每年就产生近1.5亿吨城市垃圾。
相对应的,是仅为50%左右的城市垃圾处理率。
目前,中国城市人均日产垃圾约1公斤,垃圾人均年产量达440公斤。
在电影《机器人总动员》里,人类早已乘坐巨大的宇宙飞船飞走而遗弃了地球,剩下一个地球废品分装员,每日循环往复地处理着堆积如摩天大楼般的人类垃圾。
这样的场景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如果按每人每年产生300公斤垃圾计算,全球60年产生的垃圾全部堆放在赤道圈上,可堆成高5米、宽1公里的巨大垃圾墙。
今天,如果哥伦布从西班牙出发,穿越大西洋,寻找最初的目的地印度,他将无法顺利抵达,因为半路上会遇到一个新大陆——“太平洋垃圾大板块”,即“第七大洲”。
“第七大洲”现位于夏威夷海岸与北美洲海岸之间,由数百万吨被海水冲积于此的塑料垃圾组成,顺时针流动的海水形成了一个可让塑料垃圾飞旋的永不停歇的强大漩涡。
它的厚度超过30米,总面积是法国国土面积的6倍。
而以目前的发展速度,10年后其面积还会增长10倍。
【关键字】精品如何治理城镇化发展中的“垃圾围城”2013-08-25 08:52来源:作者:吉林大学丁建彪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城市生活渣滓也越来越多。
高速发展中的中国城市,正在遭遇“渣滓围城”之痛。
住建部的一项调查数据表明,目前全国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城市被渣滓包围,全国城市渣滓堆存累计侵占土地75万亩。
“渣滓围城”不仅破坏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影响,也为我国的城镇化敲响了警钟。
如何平衡城市发展与渣滓治理的关系,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完善国家渣滓处理法律。
只有减少渣滓的绝对产量,解决渣滓问题才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而法律是控制渣滓增长的有效手段之一。
对于城市生活渣滓的处理问题,我国已经出台了《城市生活渣滓分类及其评价标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渣滓处理工作的意见》《“十二五”全国城镇生活渣滓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等一系列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但没有关于渣滓处理的法律和详细规定,需要进一步完善。
应出台城市生活渣滓处理的相关法律。
当前我国只有《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渣滓处理工作的意见》等国家政策,只有将其中行之有效的内容上升为法律,通过法律强制手段推进渣滓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明确渣滓处理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厘清渣滓处理国家、社会和个人的职责划分,才能有效引导和支持渣滓资源化建设。
要出台渣滓处理法律的相关配套制度。
渣滓处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环卫、商务、税收、规划等多个领域和政府部门,需要不同领域和部门的相互协作与配合。
因此,只有建立了相关配套制度,渣滓处理制度才能得以有效运行。
要完善渣滓处理的地方法规和规章。
各个地方应根据本地渣滓处理中具体存在的难题,制定本地关于渣滓处理的地方法规和规章,把国家关于渣滓处理法律中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具体化、地方化,便于本区域具体执行。
加强渣滓处理的监管与引导。
渣滓处理问题关乎公众的生存环境和公共卫生安全,是一个关系社会稳定和环境友好的公益性事业。
摘要:垃圾是城市发展的附属物,城市和人的运转,每年产生上亿吨的垃圾。
一边是不断增长的城市垃圾,一边是无法忍受的垃圾恶臭,成为城市垃圾处理中的棘手问题。
高速发展中的中国城市,正在遭遇“垃圾围城”之痛。
关键词:城市发展垃圾围城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固然是好事,但是同时要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相应的问题。
如空气污染,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以及白色污染等。
我今天主要想讨论白色污染这一问题,而“垃圾围城”正是白色污染最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众所周知,白色污染的情况已经十分严重并且不只是我们国家才面临的问题,全世界其他国家无论发展水平如何都或多或少存在并且有明显加剧的趋势。
对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的城市“垃圾围城”这一问题已经十分严重!垃圾问题已成了市府首脑们的一大难题。
垃圾成堆,不仅仅给人以感观上的刺激,还有更大的害处。
目前的生活垃圾中,废塑料占三分之一以上,废塑料上百年难以溶解,如果进行焚烧,会产生多种有毒气体污染空气;如果入土掩埋,会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改变土壤结构,还有可能污染地下水。
在中国南方,气候温暖潮湿,垃圾的有机腐物达80%,垃圾腐烂速度快,渗滤液多,危害更严重。
以废电池为例: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使600吨水受到污染,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秘书长王敬中介绍说,目前,中国电池180多亿只的年产量,占世界电池总产量的30%以上,年消费量达70亿到80亿只,但回收率却不到2%。
即使回收上来的这些旧电池,也无法处理,只能采取集中堆放的办法,原因是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一家专业的、能够批量处理废电池的企业。
据统计,截至2010年中国97%的城市垃圾无法处理,只能堆放或填埋,中国城市因垃圾造成的损失每年在250亿到300亿元,而若回收利用,本可以创造出2500亿元以上的产值。
广东有4000个生活垃圾填埋场,其中1500个混杂大量的有害危险废物,污染了地下水,给人类造成永久的威胁。
城市环卫规划中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的思考【摘要】城市环卫规划中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一直是城市管理的重要课题。
本文从当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垃圾分类在城市环卫规划中的重要性、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的创新与发展、城市环卫规划中的多元化处理方式以及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与管理等方面展开探讨。
未来展望中提到了城市环卫规划中生活垃圾处理方式需要继续创新发展,同时提高居民环保意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政府在城市环卫规划中应承担重要责任与角色,促进合理分工合作,实现垃圾处理的高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不断完善城市环卫规划中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可以推动城市环境卫生水平的提升,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城市环卫规划,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垃圾分类,创新,发展,多元化处理,设施建设,管理,未来展望,环保意识,政府责任。
1. 引言1.1 城市环卫规划中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的思考城市环卫规划中的生活垃圾处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整体环境质量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数量的增加,城市生活垃圾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给城市环境带来了很大压力。
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如何有效处理和管理生活垃圾,以保障城市的清洁和整洁。
在当前城市环卫规划中,生活垃圾处理存在一些问题,如垃圾处理设施不足、垃圾分类不够深入、垃圾清运不及时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城市环境脏乱差,影响了市民的生活品质。
我们需要加强对生活垃圾处理的重视,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政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在城市环卫规划中,垃圾分类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垃圾分类,可以有效减少垃圾的数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我们需要加大对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引导市民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
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采用更加环保和高效的处理技术,以满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需求。
城市环卫规划中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垃圾分类、创新技术应用、设施建设和管理等。
浅析城市垃圾成因及未来趋势的思考摘要:城市是人类活动密集的中心,随着生产的发展,各方人口在以惊人的强度、速度扰动着城市的进程。
而人来衣、食、住、行各个环节都为城市增添着垃圾指数。
消减垃圾对城市发展的干扰,降低城市垃圾存放量是所有环保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本文作者就城市垃圾的存放现状及长期处理发表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城市垃圾分类污染未来趋势1 城市垃圾来源与分类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也日渐突出。
垃圾围城,地下水,空气污染越来越重,不仅容易诱发各种疾病,而且还会影响空气质量。
因而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研究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模式,对推动城市的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城市垃圾的来源:城市中生产、流通、生活、娱乐、教育、卫生等领域及其各个环节,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统称为垃圾。
其中要与生产部门、医药部门、城市建筑行业中产生的建筑废弃物等分别开来。
城市垃圾中常见的物品有①杂品类:金属、玻璃、塑料、织物等;②厨余类:各种水果、蔬菜不可食部分;③灰土类:尘土及各种杂品的碎片。
城市垃圾的构成很复杂,因而很难对其理化特征定性和定量描述。
1.2 城市垃圾的分类:正因为城市垃圾的构成复杂,不易分类,所以给城市生活垃圾的研究和管理带来了许多困难。
在城市垃圾管理及研究上可根据不同的目的对其进行分类:1.2.1 以清扫管理为目的:按垃圾产源可分为居民垃圾、商业垃圾、事业垃圾和工业垃圾。
这种分类法有助于特别垃圾的专门管理和处置,也有助于针对产源垃圾特性进行处理。
1.2.2 以垃圾研究目的:按垃圾构成比例可分为有机垃圾与区及垃圾。
这种分类法便于掌握城市垃圾的基本构成和基本特征。
1.2.3 以垃圾处理为目的吗垃圾可处理性可分为焚烧垃圾、堆肥垃圾和填埋垃圾。
2 现代城市垃圾产生量问题的成因及现状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与城市人口、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燃料结构、地理位置、消费习惯等因素有关。
以对垃圾难题的思考为题自拟标题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始终离不开物质资料的生产和消费。
从生产来看,经历着资源—生产—废物排放过程;从消费来看,也经历着产品—消费—废物排放过程。
当前生产和消费带来的与日俱增的“垃圾围城”正日益困扰着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生废”的发展是高能耗、重污染、低效益的,是不可持续的发展。
面对发展困境,我们需要厚植绿色发展,谱写生态文明。
绿色发展是破解垃圾难题,转变“生废”发展方式的革命。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三十多年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物质财富得到极大满足,带来的生态问题也是巨大的。
水体污染、土壤退化、垃圾围城等问题导致资源难以支撑,环境难以容纳,社会难以承受、发展难以持续的严重后果。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绿色发展应运而生。
绿色发展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次发展方式转变的革命,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根本之道,更是谱写生态文明的必要条件。
破解垃圾难题,厚植绿色发展的关键是科技创新和制度体系完善。
科技创新解决生废问题一方面要创新垃圾分类技术,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研发出适合我们城市和乡镇适用的处理技术;另一方面要科学选取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填埋场和焚烧厂址,本着既能够处理城市垃圾问题又能够不影响居民生活的原则。
在科技创新的同时要完善制度体系建设,绿色治理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它涵盖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政策、法规、监督保障体系等多方面内容。
解决生废问题相关部门要制定健全的垃圾回收处理制度,责任监督制度,终身负责制,谁生产,谁处理,同时设立奖励机制。
让惩罚、监督和奖励共同为解决垃圾难题护航。
破解垃圾难题,厚植绿色发展的根本是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
在完善制度体系和技术创新的情况下依然存在垃圾围城的现象,原因何在?人们对于绿色发展的观念意识淡薄,不能理解绿色发展对于解决垃圾难题的必要性和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因此,人们观念的转变才是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的根本。
相关部门可以广泛深入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如通过广播、电视和报刊等媒体的宣传以及环保团体举办教育讲座、展览会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人们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的意识和热情。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QIANXIAN 3/199828北京工作研究北京是全球10个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大城市中的一个。
说北京是世界最脏的大城市之一,这很难听,也很不光彩,有辱这座人类文化遗存最为丰富、最具特色的古城,但这却是无法回避的事实。
北京居民用“不满意”和“很不满意”来表达他们对当前自己所处的环境状况的意见,这也是一种危机感和紧迫感的表达,更是一种对文明、洁净的环境的企盼,是对把首都建设成现代化国际城市的企盼。
在对北京环境状况“不满意”和“很不满意”中,垃圾污染当是其中的一大问题。
这个问题已是积重难返,但又非解决不可,否则所谓北京市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战略目标,都会成为空话。
同时,垃圾污染不是小打小闹或者说几句斩钉截铁的话所能解决的。
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新的思路,需要有一系列的可操作性很强的法规和措施,更需要有强有力的、持续不懈的行动,包括公众的自觉行动,这个长期困扰人们的垃圾污染问题才能得以解决。
“垃圾围城”及其原因垃圾问题已成为北京公众以及有缘来北京暂住或旅游的人关注的一个热点。
北京是首都,也是驰名中外的古城,旅游景点之多,世界少有。
如果老是全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天上灰朦朦的,地上垃圾包围,这是一种什么城市形象?而且,垃圾问题同我们生活在北京的人息息相关,我们都面对垃圾污染而无法回避,也不应该回避。
近几年,每逢节假日,市各级党政领导带头上街清扫垃圾,许多干部和群众也自愿参加清扫垃圾,表明了政府和公众对这个问题的关切程度。
在垃圾污染面前,人人有权利也有义务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这个与自己休戚相关的问题的关注,并以各种方式参与解决这个问题。
北京每天产生多少垃圾?仅生活垃圾一项,有的说是115万吨,有的说是113万吨。
对于解决垃圾成灾问题的思考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所面临的垃圾成灾问题的缘由,现状,以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垃圾,垃圾处理,对策一部电影引发的思考前不久我看了迪斯尼公司的新电影《地球废品分装员》(又名《机器人总动员》,《瓦力》)。
影片讲述了在2700年,因为地球的垃圾多到爆炸,整个星球几乎被垃圾掩埋了,罪魁祸首-人类-只得移居到太空船上。
影片中诺大的曼哈顿岛没有一丝绿色,垃圾堆起的高楼已经可以与摩天大厦相比,满目尽是荒芜。
这不仅仅是一部娱乐性的电影,更是在警示我们:垃圾成灾,作为全球十大环境问题之一,应当得到我们的重视。
不用说2700年,2005年5月下旬,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垃圾站由于空间不足而关闭,城市内垃圾成山,有的地方垃圾袋堆到3米多高,臭气熏天,苍蝇纷飞,老鼠乱窜……1垃圾问题的严重性可见一斑。
垃圾的历史垃圾也有它的历史,是伴随着人类自身的历史而发展的。
1、原始社会我们的始祖将垃圾扔到土坑里,当垃圾充满这一地区,他们可以去寻找新的居住地。
当他们成为定居民族,他们把垃圾消化的问题完全交给大自然来处理。
最初的办法有:掩埋,积堆肥,燃烧,给圈养的动物作饲料。
此时,垃圾仅仅是人类活动与自然联系的一个因素。
2、农业社会随着城市的形成,定居人口迅速增加,人们开始想办法解决垃圾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19世纪,城市逐渐装备了自来水和排污管道,巴黎行政长官谱拜勒实行了垃圾箱法。
3、工业社会。
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人口急剧膨胀。
技术革新,生产出的产品不断增多多,人们必须丢弃原来的旧物品来消费。
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工作,制造的产品就越多,也就需要不断的以丢弃为前提的消费。
为了维持工业生产链条的转动,生产-消费-丢弃已经成了社会的固有模式。
12007年05月26日现代快报1872年,巴黎市民人均每天扔掉200克垃圾,1922年每天扔掉700克,到了1994年要扔掉1.6公斤的垃圾。
由1994年的数据可得,在法国,每年需要清出2000万吨的生活垃圾和600万吨被丢弃的大件物品,为了一次性估算这些垃圾,需要装满两列长达14000公里的火车,车头在上海,车厢在北京和莫斯科,而车尾却在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