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康德的所谓“哥白尼式的哲学革命”正 是建立在对近代经验论和唯理论的认真考 察与思辩性综合的基础之上的。显然,康德 作为德国古典哲学中第一个强调和系统论 证统一性和人的主体性、自由本质的人,他 将现象界定为一体界,他限定了知识与必然 性的范围。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当代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
• 乔纳森(D.H.Jonassen, 1992)在《客观主义与 建构主义: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哲学范式吗?》一文 中认为,20世纪50年代后期兴起的认知革命虽然 使教学系统设计技术有意识地否定了许多行为主义 的心理学假设,但是从根本上讲,认知心理学对教 学系统设计技术影响是微小的。这是因为,认知心 理学没有提供足够的范式转变:认知理论提出了心 理过程却没有提出必要的哲学假设,其哲学假设与 行为主义一脉相承,皆主张认知和学习是表征和反 映真实的客观现实的过程,都是客观主义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基于有关经验的认识,杜威指出了思维的工具性 质并提出思维起于“疑难境地、问题识别、大胆 假设、严谨推理、细心求证”的“思维五步法”, 揭示了科学发现的逻辑和认识活动的基本步骤。 在此基础上,杜威认为,最广义的教育问题就是人 性的改变,为此在教育的实施中,应采取民主的 “协商、交涉、交流、理智协作”的办法创设良 好的文化与心理氛围,解决冲突,促进发展,培养和 谐的人性。
作为20世纪美国最负声望的实用主义哲学 家与教育家,杜威受实用主义和生物进化论的 影响,把经验看作现实世界的基础。杜威全部 哲学的出发点就是试图运用新的经验方法取 代二元论的非经验方法。杜威的这种经验主 义并不满足于对过去事实的重复,而是给可能 性和自由留下了空间,确认了经验以及整个认 识是一个能动与发展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后现代背景
• 现代工业文明的弊端与后现代思潮的出现 • 现代科学思维——主客二分 • 后现代的基本观点:反权威、反理论、无
主体;提出解构建构、多元、话语等。 • 解构不离手 颠覆不离口 个个说文本 人
人皆话语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Fra bibliotek的后现代基础• 处于后现代境况中的后现代科学家和哲学家们,充分地认识到飞 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人类的幸福生活提供 了前所未有的无限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使人类掌握了足以毁灭 地球上一切生命的能力。后现代科学的出发点是确认方法论的 多元性和解释、理解方法的差异性和互补性。自然科学中用各 种规律来解释事物的客观化倾向正为人文科学中理解精神表现 的各种准则所补充。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维柯的“新科学”表明文明社会确实无误 地是由人创造出来的,社会的各项原则可以在 人类自身心灵变化中发现,同时,这一创造社 会的过程也创造了人自身。他曾经指出,人们 只能清晰地理解他们自己建构的一切。也正 因为此,当今激进建构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冯·格朗斯费尔德称维柯为“18世纪初建构 主义的先驱”。
(1)学习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形成
皮亚杰认为,认识起源于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 他说:“认识既不是起因于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主体, 也不是起因于已形成的、会把自己烙印在主体之上 的客体;认识起因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 作用发生在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中途,因而同时既包 含着主体又包含着客体。”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后现代大师利奥塔德在对科学知识与叙事知识进行了区分之后, 指出这个世界除了作为可证实性、可证伪性、系统明晰性和循 环解释这些科学标准所支配的知识之外,似乎没有给人的哲学留 有地盘。格里芬等人的后现代有机整体论世界观,强调世界作为 一个有机整体的统一性,将会克服机械论世界观的片断性思维, 并将导致一个有序、和谐的和更富创造力的现实。这种世界观 能促使人们重新考察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更多地注重这些关系中相互联系的和谐的性质,还可促使人们重 新审视科学研究与道德价值的内在联系。后现代科学力图克服 现代科学的种种弊端,以达建澄构主明义学之习境理论。
(2)学习的实质是主客体双向建构的过程
S
O
C
P
C’
皮亚杰的双向建构过程图示
其中:
S:主体 O:客体 ← →:主客体相互作用 I :相互作用的接触区域 C:主体动作协调的中心区域 C’:客体的固有本质 P:主客体相互作用是在最远离主体中心与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康德的“哥白尼式的哲学革命”
从哲学角度追溯建构主义根源,最值得一提 的是近代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Kant)对理性 主义与经验主义的综合。近代哲学不再象古 代哲学那样,试图通过直观的思维形式去解决 世界的多样性问题,去包罗宇宙万象。近代哲 学中,经验论与唯理论的论争为哲学的思辩性 提供了营养并成为哲学觉醒的动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提纲
一、建构主义研究的哲学与心理学基础 二、建构主义的不同倾向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四、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五、建构主义理论与传统教学的改革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研究的哲学基础——建构主义思想的开启 1.维柯的“新科学”
建构主义的渊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十八世 纪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的哲学家、人文 主义者詹巴蒂斯塔·维柯(Giambattista Vico)。维柯从哲学传统出发,认为人类 完全不同于其它动物,使人类独一无二的 是文化。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关注学习问题,但并不意味 着建构主义理论等同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本世纪对建构主义思想的发展作出重要贡 献并将其应用于课堂和儿童的学习与发展 的当首推心理学界的两位巨人皮亚杰和维 果茨基及其后继者美国卓越心理学家与教 育心理学家布鲁纳。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皮亚杰的结构观与建构观
建构主义研究的心理学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逐步形成
建构主义本来是源自关于儿童认知 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 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 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总 之,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可以形成一套 新的比较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并在此基 础上实现较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