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度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导游基础)
- 格式:doc
- 大小:207.00 KB
- 文档页数:21
2005年度“国家精品课程”
申报表
推荐单位
所属学校(是否部属)课程名称
课程层次(本/专)
课程类型□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践(验)课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课程负责人
申报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
二○○五年七月
填写要求
一、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
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
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四、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
教师的详细信息。
五、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1.课程负责人情况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3. 教学队伍情况
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
5.自我评价
6.课程建设规划
7. 学校的政策措施
8. 说明栏。
填写要求一、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四、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
五、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2⑵-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1.并行工程环境下的质量保证技术研究,航空科学基金项目,编号:98J550052001年省科技厅鉴定,鉴定意见: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第三名2.河南省大型煤炭企业多角化经营问题研究,河南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2002年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验收合格,第四名3.过程监测与调整的理论与方法研究,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70771102,第三名,在研4.诚信河南的建设机制和制度设计研究,河南省2007年科技发展计划软科学项目,编号:0724********,主持,在研5.企业协会在中小企业信誉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河南省留学人员科研基金,编号:200409,主持,在研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1. “匿名社会”中信息传播与企业信誉研究,生产力研究(核心期刊,CSSCI),独著,2009年8月(已录用)2. 我国企业协会的覆盖率及其相关制度的再设计研究,改革与战略(核心期刊),独著,2009年第5期(已录用)3. 从个体理性走向集体理性—对河南银行业的调查,金融理论与实践(核心期刊),独著,2008年第8期4. 企业诚信及其治理,经济学动态(核心期刊,CSSCI),独著,2007年第3期5. 企业协会信誉建设功能的经济学分析软科学(核心,CSSCI),独著,2006年第3期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被河南省政府授予2004年度留学归国先进个人称号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学位)的人的比例。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2008)
1.评审说明
(1)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精神制定。
(2)精品课程评审的依据是《2008年度高职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课程整体设计介绍录像、课程教学录像和网络课程教学资源。
(3)本评审指标采用百分制记分。
其中,一级指标一至六项占总分的90%,“特色及政策支持”项占总分的10%。
评价等级分为五档,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
附件二(2)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申报表(高职高专)推荐学校课程名称课程类型□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践(实训)课所属专业大类名称所属专业类名称所属专业名称(专业课程填写)申报类别课程负责人申报日期江苏省教育厅制二○○八年三月填写要求一、2004年和2006年已获省级一类精品课程本次直接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的请在“申报类别”栏中填写“国家精品课程”。
新申报课程无需填写。
二、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三、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四、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五、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
六、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1.课程负责人情况课程类型: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践(实训)课课程负责人:参与本门课程设计的本校专任教师中的主要主持人2. 主讲教师情况⑴课程类型: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践(实训)课2. 主讲教师情况⑵课程类型: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践(实训)课2. 主讲教师情况⑶课程类型: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践(实训)课2. 主讲教师情况⑷课程类型: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践(实训)课3. 教学队伍情况4.课程描述5.自我评价6.课程建设规划7. 学校的政策措施8. 说明栏21。
课程综合改革项目
申报表
建设学院(公章)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
□专业平台课
适用专业
课程负责人
申报类型在线开放课程
建设期间 2019.10-2021.09 填报日期
教务处制
填写要求
1.按照表格要求填写各项内容,应实事求是,表述要明确、严谨。
2.表格文字应采用宋体,小四号字,固定值20磅,注意保持页面整齐美观。
3.封面“课程组成员”应按照顺序填写所有人员名单,课程类别选择请用“ ”(可从此处复制粘贴);建设期间为学校规定时间,不得自行修改。
4.申报表应用A4复印纸双面打印,左侧装订成册,由学院审查、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按要求送交教务处。
电子文档命名规则:课程名称-负责人姓名-学院规范简称。
5.除课程负责人及成员情况栏外,其它栏不足的均可自行加页。
一、课程负责人及成员情况
二、课程团队
三、课程情况
七、学院推荐意见
八、学校意见。
国家精品课程一、申报条件1.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的本科课程要求<1)课程原则上要求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或量大面广的专业课;且在本校连续开设了3年以上。
<2)课程负责人为本校专职教师,具有教授职称,且近3年主讲此门课程不少于2轮。
课程负责人只能是1名,已经是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的不能再申报同类课程。
<3)课程内容应充分体现“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的要求<附件3)。
<4)课程网站至少提供有该课程的教案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践<实验、实训、实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材料,以及至少3位主讲教师<包括课程负责人在内)每人不少于45分钟的现场教案录像<鼓励将课件或全程授课录像上网参评),且必须按照“国家精品课程教案录像上网技术标准”制作,加强课程网站的辅助教案。
2.高职国家精品课程申报条件详见《2018年度高职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要求》<附件4);网络教育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要求详见《2018年度网络教育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要求》<附件12)。
3.课程申报负责人要承诺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引用的课程资源要注明来源,上网内容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4. 国家精品课程视为职务作品。
凡申请国家精品课程评审的高等学校和主讲教师将被视为同意该课程在享受“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期间,将其上网内容的非商业性使用权自然授予全国各高等学校。
5.课程申报高校要为申报课程提供建设经费,申报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后,要保证课程网站畅通,免费开放课程资源,并不断更新上网内容。
6. 我司将对国家精品课程进行复核,根据复核情况决定是否保留或取消其国家精品课程称号。
对于2003至2018年的国家精品课程,我司将按年度单独进行复核<复核办法另行通知)。
二、申报限额今年计划评审产生690门国家精品课程,其中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和高职课程630门,网络教育课程60门。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教案指导委员会<简称“教指委”,含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的推荐限额见《2018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推荐限额分配表<本科)》<附件1)与《2018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推荐限额分配表<高职)》<附件5),超额推荐不予受理。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2009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财政部•【公布日期】2009.10.17•【文号】教高函[2009]21号•【施行日期】2009.10.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2009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通知(教高函[2009]2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解放军总参谋部,部属各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精神,按照2009年度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工作要求,经过网络评审、专家会评以及上网公示,决定批准2009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普通高校650门、军队院校(含武警)课程29门(名单见附件),现予公布。
一、国家精品课程要按规定将课程内容全部上网,取消登录用户名和密码,向全国免费开放。
用户可登录“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网(),点击“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或直接登录“全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浏览国家精品课程内容和了解全国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相关信息。
二、有关高等学校要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教高厅〔2003〕3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补充规定的通知》(教高厅〔2004〕13号)要求,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不断改善网络条件,更新和完善课程网上教学资源;及时了解掌握课程教学内容的辐射效果,收集分析用户的反馈意见,统计课程网站的点击率;接受教育部组织的检查。
军队院校的国家精品课程由总参谋部负责管理。
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重视“质量工程”的组织实施,进一步巩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继续加大经费投入并给予政策支持,推进优质资源的建设与共享。
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工学结合的改革及实际效果《管理学基础》是航空服务、物业管理、物流管理等管理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四川省省级精品课程。
一、课程发展历史沿革我院一直十分重视对该课程的建设,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管理学基础》课程初创期在八十年代末,管理专业教研室以高治平教授为主的一批老教师们就已对企业开展了管理方面的培训,在四川大学、成都大学等大学教授管理方面的课程。
1993年成立管理专科以后,管理专业教研室的老师们抓住学科发展的大好机遇,对管理类各专业进行了广泛地调研,走访企业、深入高校,历时一年多,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相关专业的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模式。
1995年确立了《管理学基础》课程是管理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根据当时的教学培养目标,制定了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主要是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主要侧重课堂教学,边讲边练;自编了讲义和习题集;通过集体研讨,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开始探索实践性教学方法,取得了初步成效。
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地举行示范课和公开课,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经过几年的课程建设工作,《管理学基础》课程建设体系基本形成,为课程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管理学基础》课程建设与发展期经原国家教委遴选,1994年,我院开办高等职业教育。
1998年,我院正式改建为职业技术学院,管理专科也发展壮大为管理工程系。
为适应高职教学的需要,我院以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重心,切实加强了课程建设的各项工作,主要项目包括:(1)组织机构建设:在专业教研室下设公共课程教研组,负责《管理学基础》等课程的日常管理与教学研究。
(2)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任课教师的培养,提高任课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教学科研水平,积极鼓励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先后有四名教师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
(3)教学基本文件建设:按照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规范课程的有关教学基本文件,如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实训教学大纲等。
2009年度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
申报表
课程名称导游基础
所属专业大类名称旅游
所属专业类名称旅游管理
所属专业名称(专业课程填写)旅游管理、导游、景区开发与管理课程负责人
所属学校
推荐单位
申报日期2009年5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
二○○九年三月
填写要求
一、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
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
请在‚其他说明‛栏中注明。
四、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
教师的详细信息。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其他说明‛
4.课程设臵
5.教学内容
6.教学方法与手段
7.实践条件
8.教学效果
9.特色与创新
10.课程建设规划
11.学校的政策支持与措施
12.其他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