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熊后肢瘫痪成功治疗一例
- 格式:pdf
- 大小:499.24 KB
- 文档页数:3
痉挛型脑瘫儿童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痉挛型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疾病,患者常常表现出肌肉痉挛、运动障碍、姿势异常等症状。
今天我来介绍一个关于痉挛型脑瘫儿童的真实案例,希望能给大家更深入了解这个疾病。
小明,7岁,是一位患有痉挛型脑瘫的儿童。
他出生时并没有发现异常,但在四个月大时,家人开始觉察到他的肌肉发展有问题。
在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后,被确诊为痉挛型脑瘫。
小明的父母感到十分震惊和无助,他们带着小明去了各种医院和康复中心,希望能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
小明的主要症状是肌肉痉挛和运动障碍,尤其是在行走和站立时表现得尤为明显。
他的肌肉很紧张,导致他无法正常地控制自己的身体。
在日常生活中,小明需要家人的帮助才能完成很多基本动作,比如洗澡、吃饭、穿衣等。
小明的父母为了帮助他尽快康复,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寻找了各种治疗方法。
他们带着小明接受了物理治疗、康复训练、药物治疗等多种方式,但效果并不显著。
小明的病情并没有得到好转,甚至有时候还会出现加重的情况。
在与医生和康复师的交流中,小明的家人了解到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干预性手术。
这种手术通过调整小明的神经系统,可以减轻他的肌肉痉挛和运动障碍,帮助他恢复正常的生活功能。
经过详细的咨询和检查,小明的家人决定为他接受这项手术。
手术结束后,小明需要进行长期的康复训练。
在康复师的指导下,他逐渐恢复了肌肉的灵活性,学会了更多的自理技能。
虽然康复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挫折,但小明的家人始终坚定地支持着他,鼓励他勇敢面对挑战。
经过数月的努力,小明最终成功走上了康复之路。
他的肌肉痉挛和运动障碍得到了明显改善,他可以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动作。
虽然这个过程并不容易,但小明和他的家人都感到非常满足和幸福。
通过小明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痉挛型脑瘫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疾病,但通过科学的治疗和康复,患者依然有机会恢复正常生活。
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这些特殊的儿童群体,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动物疾病诊疗丛书》阅读随笔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丛书的背景与目的 (2)1.2 个人阅读感受与体会 (3)二、动物疾病诊疗基础知识 (4)2.1 动物疾病概述 (5)2.2 动物疾病诊断方法 (6)2.3 动物疾病治疗方法 (8)2.4 动物疾病预防措施 (9)三、常见动物疾病诊疗案例分析 (10)3.1 案例一 (11)3.2 案例二 (12)3.3 案例三 (13)3.4 案例四 (14)四、动物疾病诊疗技术进展 (15)4.1 先进的诊疗设备 (16)4.2 高效的诊疗方法 (18)4.3 新型诊疗药物的研发 (19)4.4 动物疾病诊疗的伦理与法律问题 (20)五、动物疾病诊疗相关文献综述 (21)5.1 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比 (22)5.2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23)5.3 对从业者的启示与建议 (24)六、结语 (25)6.1 总结阅读随笔的收获 (25)6.2 对未来动物疾病诊疗的展望 (27)一、内容概括《动物疾病诊疗丛书》是一套内容广泛、实用性强的医学参考书,也是一本内容深度和广度都颇富人文关怀的专业阅读。
本书的主题集中在动物疾病的诊疗技术和原理上,兼顾实用性和理论知识的学习,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详尽生动的动物健康全景画卷。
我通过这次阅读,对书中的内容进行了概括性的梳理。
1.1 丛书的背景与目的在当今社会,动物疾病的诊疗与防控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提升公众对动物疫病认知,提高养殖业的生产效益,促进动物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我们精心编制了《动物疾病诊疗丛书》。
本套书立足当前动物疾病诊疗的实际需求,结合最新的科研成果,系统阐述了各类动物常见疾病的病原特性、临床症状、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和防控措施。
通过阅读本丛书,读者不仅可以了解动物疾病的基本知识,还能掌握动物疾病诊疗的基本技能,从而在动物疾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本丛书也有助于提高公众对动物福利的关注度,推动动物医疗行业的科技进步和社会责任承担。
手术治疗牛马“僵筋腿”病“僵筋腿”是牛、马常见四肢疾病之一,该病虽属四肢疾病但普通四肢病易治,僵筋腿病难医,一旦发生,打针、服药、针炙等治疗均无疗效。
日久病情加重,行动困难,不能耕地,民间兽医称本病为不治之症。
笔者采取切断膝内侧直韧带的方法,共医治僵筋腿13例,其中水牛8例,黄牛4例,马1例,均全部治愈。
观察追访手术1~2年以上的患畜,未出现不良反应,均恢复再使役能力。
1临床症状牛、马患僵筋腿病后,患肢向后伸,外观似延长,膝关节僵直,运步患肢以蹄尖擦地拖拉前进,蹄底向后方,呈三足跳跃姿势。
触诊膝内侧直韧带紧张,部分患畜短时间运步可复位,症状消失,但休息片刻运步,会反复出现上述症状。
2治疗方法将患畜横卧保定,患肢在下,三健肢并蹄捆绑,患肢单独平直保定,在膝关节内侧找准手术部位,严格消毒皮肤,用2%普鲁卡因10~20ml局麻,将皮肤纵切2~3cm切口,剥开皮下筋膜,用钳子撬出内侧直韧带横行切断,彻底清理创腔,撒布抗菌素或消炎粉,缝合皮肤2~3针,涂上碘酊手术完毕。
3病例介绍病例1:九庄镇望城村村民黄某养母水牛1头,约5岁。
主诉:该牛左后肢跛行已两年之久,行走不便,更不能耕地,曾请兽医多次治疗不见好转。
检查见症:每行一步或两步左后肢向后抽弹一下,在数步之外可听到膝盖骨复位的撞击声,确诊为僵筋腿,按上法手术治疗。
术后患畜起立运步,原弹腿症状完全消失,运步如健。
一星期后随访伤口愈合良好,1月后投入正常使役。
病例2:石硐乡水流路村村民石某养马1匹,右后肢跛行半年之久。
主诉:患马跛行期间,多次请兽医按风湿治疗未见好转,病情日益加重,行走困难,不能运输。
检查见症:每行一步右后肢向后抽弹一下,短时间驱赶抽弹症状消失,休息片刻运步抽弹症状如此反复发作。
确诊为僵筋腿,治疗处理同上。
术后患马起立运步,弹腿症状完全消失,运步如健。
2月后追访已投入正常运输。
4分析与体会4.1引起牛马“僵筋腿”病的主要原因是由外伤或先天性膝内侧直韧带麻痹所致,同时某些疾病也能导致该病的发生。
新疗法瘫痪狗重获行走能力
佚名
【期刊名称】《小康》
【年(卷),期】2005(000)001
【摘要】美国普渡大学科学家最近研究发现.给后肢瘫痪的狗注射一种名为PEG 的分子聚合物后,它们的后肢不仅能重新获得活动能力.而且大部分狗甚至可以行走。
【总页数】1页(P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8.292
【相关文献】
1.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应用于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效果及对行走平衡能力的影响[J], 苗晔; 李苗苗; 王兴宏
2.美国“狗坚强”遭遗弃四肢被截假肢助其重获行走能力 [J],
3.瘫痪狗接受鼻细胞移植后可行走!人类患者激动不已 [J],
4.美研制廉价外骨骼助瘫痪学生重拾行走能力 [J],
5.瘫痪狗接受鼻细胞移植后可行走! 人类患者激动不已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例斗牛犬后肢瘫痪病例的诊治
夏灿;金日山
【期刊名称】《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年(卷),期】2023()1
【摘要】为探讨针灸辅以药物治疗1例法国斗牛犬后肢瘫痪病例的效果,综合神经学、影像学检查等临床诊断分析病因和患病程度,并施行针灸治疗。
临床诊断:该患病犬后肢瘫痪是由HansenⅢ型腰椎间盘突出所导致。
治疗方法:采用毫针(取穴:悬枢穴、腰阳关穴、三焦俞、大肠俞、腰百会、上髎、环跳、委中、足三里、太白)与电针[取穴:悬枢穴-腰百会与环跳-太白(两侧),断续波]针灸相关穴位,20~30 min/次,1次/d,连续4 d,休息3 d,之后以相同的频次进行治疗;辅以桂枝茯苓丸和迈之灵等药物治疗。
治疗效果:患病犬针灸治疗3次,后肢有疼痛感觉,且能够勉强站立;针灸治疗7次,能够站立行走;针灸治疗12次,可跑动;针灸治疗18次,行动基本恢复正常,治疗结束。
该治疗方案具有安全、保守、疗效好等特点,无需外科手术,改善动物福利。
【总页数】4页(P74-77)
【作者】夏灿;金日山
【作者单位】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
【相关文献】
1.一例幼狐后肢瘫痪病例原因分析及诊治
2.一例斗牛犬后肢瘫痪的治疗报告
3.一例幼龄白狮后肢瘫痪的病例诊治
4.一例幼龄白狮后肢瘫痪的病例诊治
5.关于《一例猫痹症型后肢瘫痪的针灸疗法诊治》的勘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例德国牧羊犬后肢瘫痪的针药治疗作者:王宝任,赵权,温伟来源:《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14年第6期王宝任1,赵权2,温伟3(1.长春市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玉潭镇畜牧兽医站,吉林长春 130117;2.长春科技学院动物科技学院;3.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瘫痪是指骨骼肌随意运动能力减弱或丧失,也称麻痹。
是多种疾病损伤神经所引起的一种症状。
临床上常为原因不明的突然发病或渐进性发病。
由于神经功能恢复较慢, 故疗程长,疗效并不明显。
笔者曾收治一例德国牧羊犬后肢瘫痪, 经过综合治疗和功能锻炼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与临床症状2012年11月,一成年德国牧羊患犬,应诊3 d前玩耍跳跃时后肢突然瘫痪,有起立动作但无法站立,拖拽前进,人为强行将后肢扶起,也不能站立。
临床症状:针刺后肢有疼痛反射,但反应较正常迟钝,精神状态尚可,饮食欲正常,腹围增大,触之坚硬有积粪,大便正常,体温正常,腰荐部触诊敏感,两后肢触诊无知觉,大、小便失禁,尾部下拖不能摆动;腹部正位、侧位X光片检查未发现骨折或骨裂等异常。
根据问诊、临床症状、X 线片的结果以及针刺反应情况确诊为脊髓损伤性后肢瘫痪。
2 治疗总的治疗原则为:除去病因,恢复机能,促进再生,防止感染及肌肉萎缩。
采用电针按摩穴位注射和TDP照射。
2.1针灸选悬枢、百会、命门、阳关、肾俞、二眼为主穴,选尾根、环跳、后三里、阳辅、解溪、后跟为副穴。
分为六组穴,每组一个主穴、一个副穴,每次治疗时选择两组穴位。
将患犬做妥善保定,穴位部剪毛,并对穴位、针具及术者手指进行严格消毒。
将毫针刺入这些穴位,并达到所需要的深度后,采用平补平泻的手法,直至患犬出现弓腰、摆尾、提肢、局部肌肉收缩或跳动等得气反应,留针30 min,其间每隔10 min行针1次,每次3 min,30min后退针。
2次/d,7d 为一疗程。
2.2内服中药以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为治疗原则,选用定痛散加味。
方剂的组成及用法:全当归10 g、鹤虱、红花、乳香、没药、血竭、桃仁、木香、青皮、三七、牛膝各5 g,水煎后候温灌服。
结晶紫染色液不适合用来进行真菌染色观察。
在这些染色液中,真菌菌丝容易集结成团,不易分开,影响观察,而且菌丝收缩,影响观察结果[4]。
针对治疗应采取抗菌消炎与改善皮肤抵抗力与营养状况等相结合的治疗措施,在皮肤温度、血液循环、营养供应、免疫功能均得到改进后,增强皮肤抵抗力[5]。
同时,在药物作用下,降低皮肤致病菌的活性,逐渐由药物抗真菌转变为皮肤自身防御真菌,从而建立广泛、长期的皮肤免疫系统,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了该病的复发[6]。
改善皮肤营养状况,主要是提升皮肤温度改善血液循环不充足的全身营养的吸收与供应。
在临床上,可以尝试通过热敷患处、使用皮肤营养剂、口服营养物质、局部外用促进血液循环的刺激剂,从而建立新的真菌与皮肤的对抗平衡[7]。
参考文献:[1]Gargoom AM,Elyazachi MB,Al-Ani SM,et al.Tinea capitis in Benghazi,Libya.Int J Dermatol,2001,39(4):263~265. [2]汉领娣,李秀眉,仝安辉,王奎亭.西安地区宠物犬真菌性皮肤病的分析研究[J].畜牧兽医杂志,2011,02. [3]Mignon BR,Leclipteux T,Focant C,et al.Humoral and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to a crude exo-antigen and purified kerati-nase of Microsporum canis in experimentally infected guinea pigs.Med-Mycol,1999,37(2):123~129.[4]陆德源.医学微生物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5).[5]凌启波,梁英杰.常见真菌的形态学特征和常用染色方法[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3,10.[6]Odds FC et al.J Clin Microbiol,1997;35:313.[7]王亨,孟霞,李建基.犬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兽医杂志,2009,12.(收稿日期:2014-09-23)文章编号:1004-2342(2014)06-0043-02中图分类号:S853.54文献标识码:C一例德国牧羊犬后肢瘫痪的针药治疗王宝任1,赵权2,温伟3(1.长春市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玉潭镇畜牧兽医站,吉林长春130117;2.长春科技学院动物科技学院;3.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瘫痪是指骨骼肌随意运动能力减弱或丧失,也称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