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无机化学热力学
- 格式:pdf
- 大小:956.24 KB
- 文档页数:47
第三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思考题与习题2-1 何谓物质的标准状态?答:物质的标准状态是在温度为T 及标准压力Pө(Pө=100 kpa )下的状态。
2-2 计算下列各体系由状态A 变化到状态B 时热力学能的变化(1) 吸收了2000KJ 热量,并对环境做功300KJ 。
(2) 向环境放出了12.54KJ 热量,并对环境做功31.34KJ 。
(3) 从环境吸收了7.94KJ 热量,环境对体系做功31.34KJ 。
(4) 向环境放出了24.5KJ 热量,环境对体系做功26.15KJ 。
解:(1)1700KJ 300KJ -KJ 2000==+=∆W Q U(2) -43.88KJ 31.34KJ -KJ 4.512=-=+=∆W Q U(3) KJ 8.293KJ 4.331KJ 4.97=+=+=∆W Q U(4) 1.64KJ 26.15KJ .5KJ 24=+-=+=∆W Q U2-3 某体系由状态Ⅰ沿途径A 变到状态Ⅱ时从环境吸热314.0 J ,同时对环境做功117.0 J 。
当体系由状态Ⅱ沿另一途径B 变到状态Ⅰ时体系对环境做功44.0 J ,问此时体系吸收热量为多少? 解:(1)由状态Ⅰ变到状态Ⅱ:J 0.197J 0.117J 0.3141=-=+=∆W Q U(2)由状态Ⅱ变到状态Ⅰ:122U J,0.44U W ∆-=∆-=J 0.1971222-=∆-=-=∆U W Q U J 0.1532-=Q2-4、在1标准压力下,100℃时1mol 液态水体积为18.8mL ,而1mol 水蒸气的体积为30.2ml ,水的汽化热为40.67KJ ·mol -1,计算100℃时在标准压力下由30.2g 液态水蒸发为水蒸气时的△H 和△U 。
解:68.23KJ l 40.67KJ.mo mol 18.030.2H1-P =⨯==∆Q()63.02KJ 103738.314mol 18.030.2-68.23KJ RT n -H U 3-=⨯⨯⨯=∆∆=∆ 2-5、甲苯,CO 2和水在298K 时的标准生成焓分别为48.0KJ·mol -1、-393.5KJ·mol -1和-286.0KJ·mol -1,计算298K 和恒压下10gCH 4 (g)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无机化学部分第一章 物质存在的状态一、气体1、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基本理论①气体由分子组成,分子之间的距离>>分子直径;②气体分子处于永恒无规则运动状态;③气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可忽略,除相互碰撞时;④气体分子相互碰撞或对器壁的碰撞都是弹性碰撞。
碰撞时总动能保持不变,没有能量损失。
⑤分子的平均动能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①假定前提:a 、分子不占体积;b 、分子间作用力忽略②表达式:pV=nRT ;R ≈8.314kPa ·L ·mol 1-·K 1-③适用条件:温度较高、压力较低使得稀薄气体④具体应用:a 、已知三个量,可求第四个;b 、测量气体的分子量:pV=M W RT (n=MW ) c 、已知气体的状态求其密度ρ:pV=M W RT →p=MV WRT →ρMVRT =p 3、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①混合气体的四个概念a 、分压:相同温度下,某组分气体与混合气体具有相同体积时的压力;b 、分体积:相同温度下,某组分气体与混合气体具有相同压力时的体积c 、体积分数:φ=21v v d 、摩尔分数:xi=总n n i ②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a 、定律:混合气体总压力等于组分气体压力之和;某组分气体压力的大小和它在混合气体中体积分数或摩尔数成正比 b 、适用范围:理想气体及可以看作理想气体的实际气体c 、应用:已知分压求总压或由总压和体积分数或摩尔分数求分压、4、气体扩散定律①定律:T 、p 相同时,各种不同气体的扩散速率与气体密度的平方根成反比: 21u u =21p p =21M M (p 表示密度) ②用途:a 、测定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b 、同位素分离二、液体1、液体①蒸发气体与蒸发气压A、饱和蒸汽压:与液相处于动态平衡的气体叫饱和气,其气压叫做饱和蒸汽压简称饱和气;B、特点:a、温度恒定时为定值;b、气液共存时不受量的变化而变化;c、物质不同,数值不同②沸腾与沸点A、沸腾:当温度升高到蒸汽压与外界压力相等时,液体就沸腾,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B、特点:a、沸点的大小与外界压力有关;外界压力等于101kPa时的沸点为正常沸点;b、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气化的现象2、溶液①溶液与蒸汽压a、任何物质都存在饱和蒸汽压;b、纯物质的饱和蒸汽压只与物质本身的性质和温度有关;c、一定温度下饱和蒸汽压为常数;d、溶液蒸汽压的下降:△p=p纯液体-p溶液=K·m②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的下降a、定量描述:沸点升高△Tb =Kb·m凝固点下降△Tf =Kf·m仅适用于非电解质溶液b、注意:①Tb 、Tf的下降只与溶剂的性质有关②Kb 、Kf的物理意义:1kg溶剂中加入1mol难挥发的非电解质溶质时,沸点的升高或凝固点下降的度数c、应用计算:i、已知稀溶液的浓度,求△Tb 、△Tfii、已知溶液的△Tb 、△Tf求溶液的浓度、溶质的分子量d、实际应用:i、制冷剂:电解质如NaCl、CaCl2ii、实验室常用冰盐浴:NaCl+H2O→22°CCaCl2+H2O→-55°Ciii、防冻剂:非电解质溶液如乙二醇、甘油等③渗透压a、渗透现象及解释:渗透现象的原因: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不同;渗透压:为了阻止渗透作用所需给溶液的额外压力b、定量描述:Vant'Hoff公式:∏V=nRT ∏=VnRT 即∏=cRT ∏为溶液的渗透压,c 为溶液的浓度,R 为气体常量,T 为温度。
第3章 化学热力学3.1 10 g 水在373K 和100 kPa 下汽化,所做的功多大?(设水蒸气为理想气体)解: 液态水的体积可忽略不计,并设水蒸气为理想气体111108.314373172318g W p V pV nRT J mol K K J g mol---====⨯⋅⋅⨯=⋅气 答: 10 g 水在373K 和100 kPa 下汽化,所做的功为1723 J 。
3.2 反应CaC 2( s ) + 2H 2O(l) = Ca(OH)2(s) + C 2H 2(g) 298 K 下的标准摩尔热力学能变量为-128.0 kJ/mol ,求该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
解: ∵ H =U + pV 且压强不变∴ ΔH =ΔU + Δ(p V) = ΔU + p ΔV忽略固体和液体的体积变化则,ΔH = ΔU + pΔV 气=ΔU + pΔV 乙烯=-128.0 kJ ·mol -1 + 1.01×103 Pa ×22.4×10-3 m -3·mol -3=-125.7 kJ ·mol -1答: 该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为-125.7 kJ ·mol -1评注:此题告诉我们,对于包含气体总量变化的化学反应,其焓变和热力学能变(内能变化)是不同的。
3.3人类登月使用的阿波罗火箭的第一级火箭使用了550 吨煤油在2.5 分钟内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产生巨大推力。
以C 12H 26(l) 为煤油的平均分子式的燃烧热为-7513 kJ/mol ,试计算这个燃烧反应的功率 [1马力=754.7瓦(即J/s )]解: 功率 Q W P t t-==燃烧 61550101(7513)170 2.560g P kJ mol g mol s-⨯∴=⋅-⋅⋅⋅⨯ = 1.62×108千瓦=2.15×108马力答:这个燃烧反应的功率是2.15×108马力评注:1 (米制)马力(hp)=735.499瓦(W)。
第 3 章化学热力学的初步概念与化学平衡一、基本要求1.了解化学变化过程中热效应、恒容反应热和恒压反应热的概念及测定方法, 会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2.初步了解焓的概念,知道焓变是化学反应自发过程的一种驱动力;3.会进行有关热化学的一般计算;4.初步了解熵、熵变和绝对熵的概念,知道熵变是化学反应自发过程的另一种驱动力;5.初步了解热力学第一、第二、第三定律的概念;6.初步了解吉布斯自由能及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学会用其判据化学反应的自发性;7.掌握化学平衡状态及标准平衡常数概念,会进行简单的化学平衡移动判断及有关计算。
二、要点1.化学热力学把热力学的理论、原理、规律以及研究方法,用之于研究化学现象就产生了化学热力学。
它可以解决化学反应中的能量问题、化学反应的方向问题,以及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
2.系统与环境系统曾称体系,指化学直接研究的对象,与系统密切相关的部分或与系统相互影响所可及的部分称为环境。
两者之间可以交换物质或能量,据此可把系统分为:①敞开系统:系统和环境之间可以有能量和物质的交换;②封闭系统:系统和环境之间只有能量的交换,而不能有物质的交换;③孤立系统:系统和环境之间既无能量的交换,也无物质的交换。
3.状态和状态函数系统的所有客观性质的综合表现即为系统的状态。
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之为状态函数。
状态定,状态函数定,即有一定的值;状态变,状态函数的值变。
4.过程和途径系统的状态发生了任意的变化,就说系统发生了一个过程。
分别发生在等温条件下、压强一定条件下和绝热条件下的系统的变化,分别称为“等温过程”、“等压过程”和“绝热过程”。
系统由始态到终态的变化,可经由不同的方式完成,这不同方式即为“途径”。
5.热和功系统和环境间因温度差别引起能量交换,这种被传递的能量称为“热”,用符号Q表示。
并规定当系统吸热时,Q为正值,即Q > 0或ΔQ > 0,放热时Q为负值,即Q < 0或ΔQ < 0。
第三章化学热力学基础——反应方向与反应限度3.1 什么是化学热力学Fe 2O 3(s) + 3 CO(g) →2 Fe(l) + 3 CO 2(g)为什么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进行高炉炼铝?NO ,CONO 和CO 是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成分,它们能否相互反应生成无毒的N 2和CO 2?2NO (g) + 2CO(g) →N 2(g) + 2CO 2 (g)石墨金刚石C (石墨) →C (金刚石)库里南1号?化学热力学的作用:●体系(System)●环境(Surrounding)(一)The system is the sample or reaction mixture in which we are interested. Outside the system are the surroundings. The system plus its surroundings is sometimes called the universe.体系环境能量敞开体系封闭体系孤立体系●封闭体系(closed system):●敞开体系(open system):●孤立体系(isolated system):(二)●热(heat, Q):Q的符号——体系吸热取正值,放热取负值。
●功(work, W):Work = (Force) ×(Distance)体积膨胀功W的符号——环境对体系做功取正值,体系对环境做功取负值。
●体积膨胀功:The gas does work as it expands isothermally, but heat flows in torestore the energy lost as work.The gas does no work as it expands isothermally into a vacuum.W = -F ⋅d =-(P ⋅A ) ⋅h = -P ⋅ΔV W =-P ext ⋅ΔV(三)——恒压反应热(Q p)和恒容反应热(Q v)铝热剂(thermite)可引发强烈的放热反应(Al + Fe2O3),其可熔化所产生的金属铁,并产生“铁花”。
第一篇: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气体第一节:理想气态方程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
主要表现在:⑴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
⑵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的混合。
⑶气体是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
2、理想气体方程:nRT PV = R 为气体摩尔常数,数值为R =8.31411--⋅⋅K molJ 3、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才能近似看成理想气体。
第二节:气体混合物1、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2、Dlton 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3、(0℃=273.15K STP 下压强为101.325KPa = 760mmHg = 76cmHg)第二章:热化学第一节: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1、 系统与环境之间可能会有物质和能量的传递。
按传递情况不同,将系统分为:⑴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传递没有物质传递。
系统质量守恒。
⑵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传递〔以热或功的形式进行〕又有物质传递。
⑶隔离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没有能量传递也没有物质传递。
2、 状态是系统中所有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
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的变化量只与始终态有关,与系统状态的变化途径无关。
3、 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而与其他部分有明确界面分隔开来的任何均匀部分叫做相。
相可以由纯物质或均匀混合物组成,可以是气、液、固等不同的聚集状态。
4、 化学计量数()ν对于反应物为负,对于生成物为正。
5、反应进度νξ0)·(n n sai ket -==化学计量数反应前反应后-,单位:mol第二节:热力学第一定律0、 系统与环境之间由于温度差而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热。
热能自动的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系统的热能变化量用Q 表示。
若环境向系统传递能量,系统吸热,则Q>0;若系统向环境放热,则Q<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