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的新型化纤及非织造新技术
- 格式:docx
- 大小:116.68 KB
- 文档页数:4
超细纤维非织造布的生产工艺与应用
超细纤维非织造布是一种高科技新型材料,主要由微纤维布和纳米纤
维布两类组成,制成的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气、防水、抗紫外线等性能,广泛应用于医疗、环保、建筑、汽车等领域。
本文将分步骤介绍超细
纤维非织造布的生产工艺和应用。
一、生产工艺
1.原料处理:将聚丙烯、聚酯等食品级原料搅拌均匀,然后采用高速
旋转喷丝技术,将原料喷出成微纤维或纳米纤维。
2.预成形:将喷出的微纤维或纳米纤维经过预成形工艺处理,形成网
状物。
3.热压成型:将预成形好的网状物通过热辊热压成型,使其内部纤维
交错,形成均匀的纤维结构。
4.表面处理:通过涂覆或穿过处理,使其具有透气、防水、抗紫外线
等特性。
二、应用领域
1.医疗领域:超细纤维非织造布具有优异的透气性和高效的过滤性能,广泛应用于医疗敷料、口罩等医疗器械中。
2.环保领域:超细纤维非织造布能有效过滤废气和废水中的颗粒物和
难分解物质,可应用于空气净化器、除尘器、废水处理系统等相关环
保设备中。
3.建筑领域:超细纤维非织造布的阻水性能很好,可以用于防潮、防水,防火等建筑材料中。
4.汽车领域:超细纤维非织造布可以制成汽车座椅、底部地压板等零部件,具有较强的抗拉强度和耐磨性能。
综上所述,超细纤维非织造布生产工艺较为复杂,但其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可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超细纤维非织造布的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
水刺无纺布新技术新产品水刺法又称射流喷网成布法,是一种重要的非织布加工工艺,由于水刺法的独特工艺技术,它广泛应用与医疗卫生产品和合成革基布、衬衫、家庭装饰领域。
其纤维原料来源广泛,可以是涤纶、锦纶、丙纶、粘胶纤维等。
目前水刺布的主要用途为三大类,即医用、人革用和擦洁用,其销售方向:人革用水刺布主要是内销,医用水刺布主要是外销出口,擦洁用水刺布则出口与内销各占一部分。
现在销售价格最高约为3.6万元/吨。
一、新技术:1、水刺复合技术:水刺复合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不仅克服了部分非织造产品的局限性,增加了花色品种,大大拓宽了水刺非织造布的应用领域,而且促进了水刺技术乃至整个非织造布工艺的发展和提高。
(1)水刺与木浆气流成网复合技术。
由于木浆价格比水刺法常用的短纤维便宜得多,而绒毛浆吸湿性和手感均很好,因此制成的产品比全部用纤维的产品便宜,在价格上很竞争力,但在工艺上对过滤系统要求很高。
产品可用作揩布(70%g/m2)、尿布及卫生巾内芯材料。
水刺与木浆气流成网复合的设备有Fleissner公司的Aquapulp、Perfojet 公司的Airlace。
(2)水刺与长丝纺粘纤网复合技术。
该方法复合的产品兼具纺粘非织造布较市制强力和短纤维良好的吸收性能,并且较纺粘非织造布均匀柔软,有吸水吸油功能,强度又较高,可用作食品包布、装饰用布及清洁用布等。
水刺与纺粘法复合的设备有Flerssner 公司的Aquqspun、Aquasplit。
以及Freudenberg公司的Evolon加工技术。
(3)水刺与湿法成网复合技术。
典型的工艺Detex公司的Hydraspun技术,由Detex公司的湿法成网技术结合日本Unicharm公司注册的Soflom水刺方法组成。
Hyderaspun湿法水刺非织造布的强力和柔软性等同于甚至超过传统干法水刺非织造布,而且湿法水刺非织造布不掉毛屑,其线缝拉伸强力是干法水刺非织造布的两倍,尤其适用于服装领域。
水刺非织造布技术及其发展趋势专业:学号:姓名:2013年12月15日摘要水刺非织造工艺是一种新型的非织造材料加工技术,水刺工艺也被称为射流喷网或水力缠结工艺。
它是一种独特的、新型的非织造布加工技术,它是利用高速高压的水流对纤网冲击,促使纤维相互缠结抱合,而达到加固纤网的目的。
其加工特点是无环境污染,不损伤纤维;产品无粘合剂,不起毛、不掉毛、不含其他杂质。
因此水刺技术虽起步较晚,但发展极其迅速,被称为第三代非织造布加工工艺。
由于水刺布具有诸多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卫生材料、家庭生活用品、服装、装饰布、合成革基布、过滤材料等领域。
目前该技术的发展方向趋向各种差别化、高性能、功能性纤维的应用和工艺的复合以及功能性后整理等。
关键词: 水刺非织造布、加工工艺。
目录1 水刺非织造布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水刺工艺技术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产品特点及其应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水刺非织造技术工艺及设备 (2)2.1 水刺机理 (2)2.2 水刺工艺流程 (2)2.3 水刺设备 (4)3 水刺非织造技术发展趋势 (5)3.1 新原料的应用 (5)3.2 复合技术 (6)3.3 功能性后整理 (7)3.4 新型技术的应用 (8)结论 (8)参考文献 (9)1 水刺非织造布简介水刺法又称水力缠结法、水力喷射法、射流喷网法,它是一种独特的、新型的非织造布加工技术,它是利用高速高压的水流对纤网冲击,促使纤维相互缠结抱合,而达到加固纤网的目的。
水刺技术的加工特点是无环境污染,不损伤纤维;产品无粘合剂,不起毛、不掉毛、不含其他杂质;产品具有吸湿、柔软、强度高、表观及手感好等特点。
第七章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技术第一节概述纺粘法非织造布是聚合物挤压成网法非织造布中技术最成熟、产品应用最广泛的非织造布生产方法。
纺粘法非织造技术是化纤技术与非织造技术紧密结合的典范,它是利用化学纤维纺丝成型原理,在聚合物纺丝过程中使连续长丝纤维铺置成网,纤网经机械、化学或热粘合加固成布,整个过程由一套设备完成。
其结构特点是由连续长丝随机组成纤网(纤维集合体),具有很好的物理机械性能。
纺粘技术是DuPont和Freudenberg两大公司于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分别在美国和欧洲同时开发和工业化的。
然而第一条商业化的纺粘生产线却是德国Lurgi公司开发的Docan技术,它需要高额的投资,且生产成本高,是中小型企业无力购买和经营的。
80年代中期,德国莱芬豪舍公司开发了一种新的纺粘工艺,它的造价低,生产规模小,生产成本低,深受中小型企业的欢迎。
与此同时,出现了若干家能提供整套纺粘生产线的公司,从此纺粘法生产进入了高速增长时期。
据世界最大的纺织机械制造商苏拉(Saurer)公司的统计,2005年全球纺丝成网法非织造布(包括纺粘、熔喷及其复合产品)产量为220万吨,占当年非织造布总产量511.5万吨的43.2%,而我国2005年纺丝成网法非织造布(包括纺粘、熔喷及其复合产品)产量为44.86万吨,占我国当量总产量的38.98%,占全球纺丝成网法非织造布产量的20.4%,成为世界最大的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基地。
我国纺粘法非织造布的工业化生产始于1987年,当时广州第二合成纤维厂从Reifenhauser公司引进年产l000t的生产线,而后上海合成纤维研究所和纺织工业非织造布技术开发中心也相继分别由意大利NWT公司引进年产l000t的生产线。
这3条生产线开拓了中国纺粘法非织造布工业之先河。
此后,我国继续从STP、NWT、Reifenhauser 等公司引进纺粘生产线,并成为世界纺粘法非织造布发展最快的国家。
非织造的发展趋势
非织造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趋势上:
1. 创新材料的应用:非织造技术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类型的纤维,如塑料纤维、玻璃纤维、碳纤维等,同时也可以应用于生物降解材料,以满足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2. 多功能产品的开发:非织造技术可以通过调整纤维的结构和密度,实现不同的功能性需求,比如透气性、防水性、抗菌性等。
这些多功能的产品可以用于医疗、保健、建筑等多个领域。
3. 自动化生产的提高:随着技术的发展,非织造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通过使用机器人、自动化控制系统等,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劳动成本。
4. 分散生产的趋势:由于非织造技术可以在不同地点进行生产,且生产过程相对简单,因此有望逐渐实现分散化生产。
这不仅可以降低运输成本,还可以更好地满足地方需求。
5. 绿色环保的发展:非织造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减少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同时还可以回收再利用废弃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这使得非织造技术在环保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总的来说,非织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多样化、功能化、自动化、绿色化和分散化。
这些趋势将不断推动非织造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新型纺纱技术范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纺织行业也在不断进步和创新。
新型纺纱技术的出现,为纺织品的生产提供了更高效、更节能、更环保的方法。
下面将介绍几种新型纺纱技术。
一、无纺布纺纱技术无纺布是一种新型的纺织品制造材料,它是通过纤维材料的单根纤维或纤维的网状物重新组装制成,而不经过纺纱和织造的传统纺织工艺。
与传统纺织品相比,无纺布具有较好的透气性、柔软性、防水性和抗菌性能。
无纺布纺纱技术主要包括干法纺、湿法纺和熔喷纺。
1.干法纺:干法纺是指将纤维原料通过风力或机械力使其悬浮在空气中,再经过静电或压力作用形成网状结构,然后通过加热或涂覆等工艺使其定型。
这种纺纱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的特点。
2.湿法纺:湿法纺是将纤维原料加入到溶剂或溶液中,经过溶解、混合和过滤等处理后,通过喷细流的方式使纤维得以凝聚成片状纺丝。
湿法纺纱技术具有纤维均匀、纺丝速度快、纱线质量稳定的特点。
3.熔喷纺:熔喷纺是将熔融的纤维原料从微细孔喷射出来,经过凝结和拉伸等过程形成纤维丝,然后通过集束、冷却和拉伸等工艺使其定型。
熔喷纺纱技术具有纺纱速度快、成本低、纤维之间的结合力强的特点。
二、空气动力纺纱技术空气动力纺纱技术是一种通过高速气流将纤维原料进行纺丝的技术。
空气动力纺纱技术具有操作简单、纺纱速度快、纤维短节短的特点,适用于生产短纤维纱线和造粒丝等纤维产品。
通过调节气流速度和纤维原料的喷射角度,可以控制纺丝过程中纤维的拉伸和取向。
三、湿旋杯纺纱技术湿旋杯纺纱技术是一种通过旋转的杯状结构将纤维原料沉积在杯底的纺纱技术。
湿旋杯纺纱技术具有纺纱速度快、纤维稳定性高的特点,适用于生产高强度和高弹性的纤维纱线。
湿旋杯纺纱技术的关键是通过旋转底部的孔洞使纤维原料被拉伸和拉断,形成纤维丝。
四、气流喷射纺纱技术气流喷射纺纱技术是一种通过高速气流将纤维原料进行纺丝的技术。
气流喷射纺纱技术具有纺纱速度快、纤维耐磨性强的特点,适用于生产耐磨性和耐拉伸性要求较高的纤维纱线。
新型功能纤维的合成及应用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纤维材料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在未来的发展中,新型功能纤维无疑将成为发展的重点之一。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新型功能纤维的合成及应用前景。
一、纤维材料简介早在几千年前,人类就已经开始使用纤维材料,主要是利用天然材料如动物毛发、植物纤维等进行制作。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纤维材料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目前,纤维材料广泛应用于纺织、建筑、航空、医疗、环保等领域。
二、新型功能纤维的定义新型功能纤维是指通过新技术或新材料合成而来的纤维材料,它们具有比传统纤维更高的物理性能和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新型功能纤维的主要特点包括功能多样化、耐热性能、耐化学性能、高强度等。
三、新型功能纤维的合成方法1. 高分子合成法高分子合成法是指利用化学反应合成新型功能纤维。
常见的高分子合成法包括聚合法、掺杂法、复合法等。
其中,聚合法是指通过单体的聚合反应来生成高分子材料,如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等。
掺杂法是指在聚合物中加入一些特殊的物质,改变其物理性质,如掺杂碳纤维、金属纤维等。
复合法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高分子复合成一种新的纤维材料,如PAN/PPS复合纤维、PAN/PVDF复合纤维等。
2. 生物合成法生物合成法是指通过利用生物学过程合成新型功能纤维。
生物合成法具有生物特性强、可再生性好、安全环保等特点。
常见的生物合成法包括菌汁法、生物法等。
菌汁法是指利用能产生纤维素的微生物,利用特殊的生长条件在大规模制备纤维。
生物法是指利用生物学修饰技术将功能化物质与纤维材料结合,产生新型功能纤维。
四、新型功能纤维的应用前景1. 工业应用新型功能纤维具有高强度、高韧性、耐腐蚀、耐高温等特点,适用于制造机械、船舶、汽车等工业用品。
例如,利用碳纤维制造的轻型飞机、汽车可以减轻重量,提高燃油效率,提升机器的性能。
2. 医疗应用新型功能纤维具有生物相容性好、耐热性能强等特性,适用于医疗领域。
化纤技术进展揭示化纤制造中的最新技术和创新化纤技术是近年来不断发展和突破的行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化纤制造中的最新技术和创新不断涌现。
本文将揭示化纤技术进展中的一些最新技术和创新。
一、新型纺丝技术纺丝是化纤制造的核心环节之一,如今新型纺丝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其中,空气纺丝技术是近年来受到瞩目的一种技术,它采用高速气流将溶胶吹散并凝固成纤维,制成的纤维柔软且具有较高的拉伸性。
此外,还有电纺丝技术,它通过将高电压作用于溶胶,使其形成纤维。
这些新型纺丝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纺丝速度和产能,还改善了纤维的性能和品质。
二、绿色制造技术近年来,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化纤制造过程中,绿色制造技术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例如,采用生物基原料制造纤维,如生物降解纤维和生物基聚酯纤维,有效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化纤制造中的废弃物处理也是一个关键环节,采用高效的废弃物处理技术,如物理回收和化学回收,有助于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功能性纤维的开发人们对纤维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基本的织物材料,还包括了更多的功能性要求。
在化纤技术进展中,功能性纤维的开发成为一个热门领域。
比如阻燃纤维,它可以在高温环境下保持稳定性,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抗菌纤维,可以有效抑制细菌滋生,提高纺织品的卫生性能;导电纤维,可以应用于智能纺织品和电子器件等领域。
这些功能性纤维的开发,为纺织品的创新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人工智能在化纤制造中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化纤制造中的应用也日益增多。
人工智能可以应用于化纤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和监测,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和质量的稳定。
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人工智能还可以帮助企业优化生产计划和资源分配,提高化纤制造的整体效益。
同时,人工智能还可以在新产品研发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学习和分析,加速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
非织生产工艺及设备非织造生产工艺及设备非织造是一种新型的纺织生产工艺,它不同于传统的织造工艺,而是通过将纤维材料通过机械、化学或热力方法进行纤维网状结构的制备。
非织造生产工艺具有高效、环保、经济等优点,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非织造生产工艺及其相关设备。
一、非织造生产工艺的分类非织造生产工艺可以根据纤维材料的类型、加工方法等不同因素进行分类。
根据纤维材料的类型,可以将非织造分为短纤维、长纤维和连续纤维非织造。
短纤维非织造是利用短纤维通过纺丝、粘合等方法制备而成的,具有较高的柔软性和透气性。
长纤维非织造是利用长纤维通过纺纱、制网等方法制备而成的,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磨性。
连续纤维非织造是利用连续纤维通过纺丝、熔融纺丝等方法制备而成的,具有较高的细度和均匀性。
根据加工方法的不同,非织造生产工艺可以分为热力纺、化学纺和机械纺。
热力纺是利用热力将纤维材料熔融并通过喷射、热辊等方法形成纤维网状结构。
化学纺是利用化学药剂将纤维材料溶解或涂覆,并通过干燥、固化等方法形成纤维网状结构。
机械纺是利用机械力将纤维材料形成纤维网状结构,常见的机械纺工艺包括针刺、水刺、风力纺等。
二、非织造生产设备的介绍1. 熔喷布设备:熔喷布是一种热力纺非织造产品,其生产设备主要包括熔喷机、熔融设备和收卷设备。
熔喷机通过将熔融的纤维材料喷射到传送带上,形成纤维网状结构,然后经过冷却、固化等工艺,最终形成熔喷布。
2. 针刺设备:针刺是一种机械纺非织造产品,其生产设备主要包括针刺机、透气带和收卷设备。
针刺机通过将纤维材料置于透气带上,然后通过针刺机的针刺作用,将纤维材料穿刺并锁定在一起,形成纤维网状结构,最终形成针刺布。
3. 水刺设备:水刺是一种机械纺非织造产品,其生产设备主要包括水刺机、水刺网和收卷设备。
水刺机通过将纤维材料放置在水刺网上,并通过高压水流的冲击作用,将纤维材料交织在一起,形成纤维网状结构,最终形成水刺布。
4. 风力纺设备:风力纺是一种机械纺非织造产品,其生产设备主要包括风力纺机、风力纺网和收卷设备。
非织造材料的生产工艺与技术分析非织造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纺织材料,在现代工业和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具有独特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领域,从医疗用品到家居装饰,从工业过滤到服装制造,几乎无处不在。
那么,非织造材料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呢?这就涉及到一系列复杂而精细的生产工艺与技术。
非织造材料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干法、湿法和聚合物直接成网法三大类。
干法工艺中,最常见的是针刺法。
针刺法是通过带刺的针在纤维网上反复穿刺,使纤维互相缠结,从而加固形成非织造材料。
这种方法生产的非织造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蓬松度,常用于制造土工布、过滤材料等。
比如,在道路建设中使用的土工布,就是通过针刺法生产的。
它能够增强土壤的稳定性,防止水土流失。
另一种干法工艺是热粘合法。
利用热空气、热辐射或热轧等方式,使纤维网中的低熔点纤维或热熔粉末受热熔融,从而将纤维粘结在一起。
热粘合法生产的非织造材料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尺寸稳定性,常被用于卫生巾、纸尿裤等产品的表层材料。
湿法工艺的典型代表是水刺法。
水刺法是将高压微细水流喷射到纤维网上,使纤维相互缠结,并通过纤维间的摩擦力和抱合力来实现加固。
水刺非织造材料的手感柔软,吸水性好,在医疗卫生领域应用广泛,如医用纱布、湿巾等。
聚合物直接成网法中,熔喷法是一种重要的技术。
熔喷法是将聚合物熔体通过高速高温气流喷吹,使其迅速拉伸细化,形成超细纤维,并在接收装置上凝聚成网。
熔喷非织造材料具有极小的纤维直径和很高的孔隙率,过滤性能优异,是制作口罩核心过滤层的关键材料。
除了上述主要的生产工艺,还有一些辅助技术也对非织造材料的性能和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纤维原料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不同的纤维种类、长度、细度和性能,会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性能和用途。
例如,聚酯纤维具有良好的强度和耐化学性;而粘胶纤维则更加柔软和吸湿。
梳理工艺能够将杂乱的纤维梳理成均匀的纤维网,为后续的加固处理提供良好的基础。
梳理过程中,梳理机的速度、针布的规格和梳理道数等参数的设置,都会影响纤维网的质量。
非织造材料的可持续发展策略非织造材料,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和巨大潜力的材料,在当今社会的诸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医疗用品到环境保护,从工业生产到日常生活,非织造材料的身影无处不在。
然而,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非织造材料行业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如何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环境影响,并满足社会对可持续产品的需求,成为了非织造材料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非织造材料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非织造材料是一种通过物理、化学或机械方法将纤维或长丝定向或随机排列形成的片状、纤网状或絮垫状的结构材料。
它具有工艺流程短、生产效率高、成本低、产品性能多样等优点,因此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迅速发展。
目前,非织造材料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在医疗卫生领域,非织造材料被广泛用于口罩、防护服、手术衣等一次性用品,为保障人们的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工业领域,非织造材料可用于过滤材料、隔音隔热材料、土工布等,满足了工业生产中的各种特殊需求。
在日常生活中,非织造材料制成的湿巾、尿布、化妆棉等产品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然而,非织造材料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非织造材料的生产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并且产生了一定的污染物排放。
其次,由于非织造材料的一次性使用特点,导致大量废弃物的产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此外,随着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非织造材料行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技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未来,非织造材料的发展趋势将主要集中在高性能化、功能化、绿色化和智能化等方面。
高性能化要求非织造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更好的透气性、更优异的过滤性能等;功能化则是赋予非织造材料更多的特殊功能,如抗菌、抗病毒、自清洁等;绿色化强调在生产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产品的可回收性和可降解性;智能化则是通过结合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信息技术,使非织造材料能够实现智能监测和控制。
智能化、超仿真等功能性化学纤维生产开发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智能化、个性化、环保化逐渐成为全球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趋势。
化学纤维作为纺织服装行业的重要原料,其生产方式与产品性能直接影响到整个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国内化学纤维生产普遍存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生产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开展智能化、超仿真等功能性化学纤维生产开发,对于提升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作原理本方案以生物工程、新材料工程、自动化技术为基础,采用智能化、超仿真等技术手段,实现功能性化学纤维的自动化生产。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1.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利用微生物发酵或植物提取等方法获取原材料,如纤维素、蛋白质、氨基酸等,作为化学纤维的原料。
2.利用新材料工程技术,通过高温高压、化学反应等手段对原料进行改性处理,得到具有特定功能的化学纤维。
3.通过自动化技术,实现从原料投入到化学纤维生产的全流程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
4.在生产过程中,引入智能化技术,如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对生产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分析,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调控。
5.通过超仿真技术,对化学纤维的微观结构进行模拟,预测其在不同环境下的性能表现,为产品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三、实施计划步骤1.开展市场调研,了解功能性化学纤维的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
2.确定研发目标,制定研发计划。
3.设计与建设智能化生产线,包括原料投入、纺丝、后处理等环节的自动化设备。
4.开发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调控。
5.进行中试生产,对生产线进行调试和优化。
6.开展超仿真实验,对化学纤维的性能进行预测与优化。
7.进行工业化试验,验证生产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8.完成工业化生产线的建设与调试。
9.进行批量生产,并进行市场推广。
四、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纺织服装、家居用品、产业用布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
同时,本方案还可为其他行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非织造材料生产技术及应用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非织造材料(non-woven fabric)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材料。
与传统的织物不同,非织造材料是一种以化纤、植物纤维、动物毛发等为原材料,并通过机械热压、化学加工等加工工艺制成的一种特殊材料。
其优点包括质轻、强度高、透气、防水、防腐、耐高温、隔音等。
在现代化的社会中,非织造材料被广泛地应用于医疗、餐巾、车内饰品、过滤器、家居、服装等领域。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非织造材料的生产技术和应用研究进行更为深入地探讨。
一、非织造材料的生产技术非织造材料的生产技术主要分为热风法、喷气法、熔喷法、针刺法、水刺法等多种方法。
其中,热风法是最早的一种方法,是将化纤通过加热或在高温下熔化后,通过吹风机吹送到筛网上进行干燥而形成的一种非织造材料。
该方法的生产效率高,但材料的强度、柔韧性等性能较差。
另一种制造非织造材料的方法是熔喷法,这是一种将熔融的聚合物通过熔融器喷出,然后通过空气牵引或电动力使其匀速排列成网状结构,并利用热辊或冷辊进行加热或冷却而形成的材料。
与热风法相比,熔喷法的产品质量更好,应用领域更广泛。
另外,水刺法和针刺法也是非织造材料制造的重要一环。
水刺法主要是通过将纤维材料在扎针压力下湿化,再将其在尚未凝结的状态下受到流体力的作用从而形成非织造材料;而针刺法则是将纤维材料经过预处理后,通过针刺机进行针刺,使其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柔韧性的非织造材料。
针刺法的非织造材料,成本相对较低,制造难度也相对较小。
二、非织造材料的应用研究由于非织造材料具有较好的性能和应用优势,因此可以在医疗、环保、航空航天、建筑等许多领域中应用,下面我们将对其应用研究进行具体探讨。
1. 医疗领域中的应用医疗领域中的非织造材料主要是用于医用敷料制造。
该类医用敷料具有材料轻便、透气性好、耐磨损和吸水性强等优点。
此外,非织造材料还可以用于梗阻性肺疾病及喘息性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
智能化、超仿真等功能性化学纤维生产开发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功能性化学纤维的需求日益增长。
近年来,我国化学纤维生产规模持续扩大,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为了提升我国化学纤维产业的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我们计划利用先进的智能化技术、超仿真技术,开发出具有高性能、高附加值的功能性化学纤维。
二、工作原理1.智能化技术: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具体包括:利用智能传感器和执行器控制生产设备、利用机器学习算法优化生产过程、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间的实时通信。
2.超仿真技术:利用先进的材料科学和计算机模拟技术,实现对化学纤维性能的精确模拟。
通过模拟不同条件下的纤维性能表现,为生产过程中的配方、工艺参数提供依据。
三、实施计划步骤1.技术研究:组织研发团队,进行智能化、超仿真等技术的研究,确保技术的可行性。
2.设备选型与改造:根据生产需求,选择合适的智能传感器、执行器、物联网设备,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改造。
3.系统集成:将各种设备集成到生产管理系统中,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分析。
4.试生产:进行小批量试生产,验证新技术的效果。
5.推广应用:根据试生产结果,对新技术进行优化和完善,然后推广到其他生产线。
四、适用范围此方案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化学纤维生产企业,特别是那些具有较高技术实力、追求高质量产品的大型企业。
五、创新要点1.引入智能化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利用超仿真技术,精确预测纤维性能,优化生产过程。
3.实现生产过程的全面信息化和可视化,提高管理效率。
六、预期效果1.提高生产效率: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减少人工干预,提高生产效率。
2.提高产品质量:精确的控制和优化,可以有效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3.降低能耗:通过对生产过程的精确控制,降低能耗和碳排放。
4.提高市场竞争力:高附加值的产品可以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非织造布主要工艺技术及特性1、纺粘非织造布技术纺粘非织造布是利用化学纤维纺丝成型原理,将聚合物挤出、拉伸而形成连续长丝后铺置成网,纤网再经过自身粘合、热粘合、化学粘合或机械加固方法制成非织造布。
在纺粘非织造布中,丙纶纺粘布比重最大可占到70%左右,其次是涤纶纺粘布约占18%左右,另外还有锦纶纺粘布及少量的功能化纺粘布。
丙纶纺粘布的特性:〔1〕丙纶纺粘布以聚丙烯树脂为主要生产原料,密度仅0.91,较多元酯、锦纶等材质为轻;〔2〕同基重制品厚度较厚,具有蓬松性;〔3〕成品柔软度适中,具有舒适感;〔4〕拨水透气性好。
PP树脂不吸水,含水率零,制品拨水性佳,且由100%纤维组成,具有多孔性,制品透气性佳,易保持布面干爽;〔5〕无毒、无刺激性。
PP纺粘制品不含其他化学成分,无毒、无异味且不刺激人体皮肤;〔6〕抗化学药剂。
PP树脂属化学成分钝性物质,抗化学侵蚀强度佳,产品不受侵蚀而影响强度;〔7〕抗菌性较好。
不发霉并能隔离存在液体内细菌及虫类的侵蚀;〔8〕物理机械性能佳。
制品强度较一般短纤产品为佳,强度无方向性,纵横向强度相近;〔9〕加工容易。
PP树脂属热可塑型树脂,除可以用一般针车加工外,亦可以用高周波热熔缝合方式加工;涤纶纺粘布的特性:〔1〕高强度,具有较好的拉力强度;〔2〕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可在120℃环境中长期使用,在150℃环境中也可使用一段时间;〔3〕耐老化、抗紫外线、延伸率高、隔音;(4) 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透气性;(5) 耐腐蚀性较好,对酸及一般非极性有机溶剂有极强的抵抗力;〔6〕无毒、耐微生物、能防蛀、不受霉菌等作用;纺粘非织造布广泛应用于家庭用品、包装用品、装饰行业、农业用布、防水材料、高档透气〔湿〕防水材料基布、过滤材料、绝缘材料、电器、加固材料、支撑材料、汽车装饰材料、复合膜基布、婴儿和成人尿布、卫生巾、防护用品、一次性卫生材料等领域。
纺粘无纺布工艺流程聚合物〔聚丙烯+回料〕——大螺秆高温熔融挤出——过滤器——计量泵〔定量输送〕——纺丝〔纺丝入口上下拉伸抽吸〕——冷却——气流牵引——网帘成网——上下压辊〔加固〕——轧机热轧〔加固〕——卷绕——倒布分切——称重包装——成品入库纺粘无纺布的技术类型世界上纺粘无纺布技术主要有德国莱芬的莱科菲尔技术、意大利的STP技术、日本的神户制钢技术等。
新型纺织纤维材料发展趋势与方向新纤维之所以称为新纤维,主要是因为它在形状、性能或其他方面都不同于原来的传统纤维,并在某些方面进行了改进,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新型纤维可分为新型天然纤维、新型纤维素纤维、大豆蛋白纤维、水溶性纤维、功能性纤维、差别化纤维、高性能纤维和高敏纤维。
新型纤维是在传统纤维在某些方面已经不能满足人们需求的情况下产生的,它解决了传统纤维的一些缺陷。
体现了人们对纺织材料要求的提高。
同时,新型纤维的发展反映了未来纤维材料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因此,研究当前新型纤维的发展现状和类型,对今后新型纤维的进一步开发和研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型纤维的开发前景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新型纤维的发展现状,不难看出现在新型纤维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创新性和环保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一些纤维的缺陷,人们不仅满足于新开发的纤维,而且在纤维材料上追求多样化;各种面料新产品的开发需要各种新纤维的问世,这就需要新纤维的新颖性;由于化学纤维和废弃纤维的生产过程造成了很大的环境问题,这就要求未来新型纤维的发展应以环保为导向。
此外,新型纺织纤维的发展取决于高分子科学水平,而我国目前高分子科学发展水平较低,导致很多高性能材料和高附加值产品需要进口。
比如医用缝合线、高性能人造血管的生产,国内几乎是空白。
因此,研究人员应致力于开发各种高性能的高分子材料,进而推动新型纺织纤维的开发和应用。
二、新型纤维的开发意义纺织新材料的应用给传统纺织行业赋予了活力,纺织机电一体化、智能化推广和新的生产技术使这个古老的行业充满活力,重新焕发光彩。
新型天然纤维的不断开发和使用,不仅节约了石油等能源,还减少了环境污染。
天然纤维对人体有一定的亲和力,有些天然纤维还具有医疗保健作用。
随着人们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追求不断增长,天然纤维的开发和利用得到了加大,具有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
三、新型纤维的分类1. 新型天然纤维新型天然纤维主要有天然彩棉和改性羊毛两大类。
非织造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前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非织造材料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一种新型材料,非织造材料以其独特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探讨非织造材料的研发现状和应用前景,并分析其潜在的市场价值和发展方向。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非织造材料。
非织造材料(Nonwovens)是指由纤维或纤维束直接组成,无需编织、钩织或织布,通过化学或机械加工而形成的材料。
与传统的织物相比,非织造材料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透气性好、柔软性强、干湿强度高、可重复利用等优点。
目前,非织造材料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和家居用品等领域。
在工农业生产中,非织造材料被用作过滤材料、隔热材料、防水材料和农田覆盖材料等。
在医疗卫生领域,非织造材料用于一次性手术衣、口罩、医用绷带等。
在环境保护领域,非织造材料应用于油污过滤、空气净化和水处理等。
而在家居用品领域,非织造材料被广泛用于地毯、窗帘、床上用品等家具制品中。
随着人们对环境意识的提高和对舒适度要求的增加,非织造材料在卫生和保健领域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
例如,随着女性卫生用品的改进,非织造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卫生巾、护垫和尿布等产品中。
相比传统的棉织物,非织造材料具有更好的透气性和吸湿性,能够更好地保护女性的私密部位。
此外,非织造材料还可以应用于医用敷料、床垫、靠垫等产品中,具有较高的吸湿性和透气性,有助于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和健康水平。
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智能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
智能非织造材料是一种结合智能技术和非织造材料的新型材料,具有感知、调控和响应等功能。
例如,智能非织造材料可以应用于智能家居中,实现气温、湿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的自动控制。
此外,智能非织造材料还可以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和军事领域,实现自动感知和自适应功能,提高相关产品的性能和安全性。
非织造材料的研发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制造非织造材料的生产设备相对复杂,需要高度精密的工艺和设备。
行业动态F i b e r N e w s“新型纤维及非织造新技术、新材料产业链论坛”成功举行为促进纤维原料和非织造材料在产业链中的互动,更好地探讨化纤及非织造企业新的增长模式,推动创新与技术进步,在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亚洲非织造材料协会、大连合成纤维研究所和大连华纶化纤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的积极支持下,由全国合成纤维科技信息中心和全国非织造科技信息中心共同主办的“新型纤维及非织造新技术、新材料产业链论坛”于2006 年2 月28 日~3 月2 日在辽宁省大连市国航大厦举行。
来自全国各地的纤维原料、非织造材料厂商和机械设备供应商、贸易公司以及相关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专业人士近150 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会议期间,纤维原料、非织造材料相关领域的19 位专家、学者、企业家发表了专题演讲,其中包括我国及世界化纤工业的发展状况;世界非织造材料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非织造材料在复合材料及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抗菌类纤维、芳砜纶纤维、活性炭纤维以及复合短纤等纤维原料的开发及在非织造材料中的应用;新型非织造工艺技术及其应用;非织造专用纤维原料的开发;医用非织造材料的技术探讨以及产品研发和创新等等。
演讲内容丰富翔实,涉及纤维原料及非织造产业多个层面,给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次会议的举行为纤维原料和非织造材料专业人士了解彼此的行业技术发展动态和最新趋势以及在产业链中的互动和创新提供了极好的平台。
为期3 天的会议在代表们相互交流、切磋、洽谈的祥和氛围中圆满结束!( 楼雪君)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国内发展概况我国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研究开发始于20 世纪60 年代。
当时由于碳纤维作为重要的军工产品,国外对我国进行严格技术封锁,使得当时我国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基本上以自主研究开发为主。
1976 年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建成第一条聚丙烯腈基碳纤维中试生产线,生产出高强Ⅰ型碳纤维,其产品性能基本达到日本东丽公司的T200。
继而从“六五”开始试制高强Ⅱ型碳纤维(相当于T300),但到目前为止产品性能指标仍未达到T300 标准。
吉林石化公司在采用硝酸一步法生产原丝的基础上,研究开发出性能基本接近T300 的碳纤维,但该法对环境污染较大,因而现已放弃。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碳纤维发展缓慢,表现为生产规模小、产品质量不稳定、产品规格少、品种单一、没有高性能产品、技术设备落后,大多没有形成规模效益,这些成为制约我国碳纤维发展的瓶颈。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整体实力的不断提升,对碳纤维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而我国碳纤维现阶段大部分依赖进口,2004 年全国碳纤维用量为4 000 t,国内实际产量仅为10 多吨,而且无论是质量还是规模与国外相比差距都很大。
另据估测2009 年我国碳纤维需求将达到7 500 t,这表明我国碳纤维严重供不应求。
尽管目前国际社会碳纤维的制造技术与产品对华出口有所松动,通用级碳纤维进口渠道已经开通,但高性能碳纤维对我国依然限制。
近些年来由于我国对碳纤维需求量的日益增加,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又成为国内新材料业研发的热点,如上海石化公司准备采用NaSCN 一步法生产数千吨PAN 基原丝。
上海星楼实业有限公司拟建立400 t/a 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上海市合纤所采用亚砜两步法研制和小批量生产PAN 基原丝以及碳纤维,上海碳素厂也有小型碳化线及碳纤维下游产品。
安徽华皖集团(原蚌埠灯芯绒集团公司) 建立500 t/a PAN 原丝和200 t/a 碳纤维生产线,其PAN 原丝采用亚砜一步法,技术由国外引进;产品以12 K 的T300 级碳纤维为主,并准备引进成熟的预浸料生产线。
广西桂林市化纤总厂拟建200 t/a 碳纤维生产线,产品为3~12K 的小丝束碳纤维。
山东天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将建立400 t/a 生产线,碳纤维性能为T300 级水平,产品以12 K 为主。
青岛化工学院高分子工程材料研究所(恒晨公司) 将建立50 t/a 左右的碳纤维生产线。
江苏扬州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研究所也计划合作建立高性能聚丙烯腈原丝和碳纤维的生产中试基地。
吉林石化公司放弃了以前采用硝酸一步法生产原丝的技术,与北京化工大学合作承担了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共同研究开发二甲基亚砜法高性能聚丙烯腈原丝生产技术,并将充分依靠自己的技术建立500 t/a 原丝和200 t/a 碳纤维生产线。
兰化集团化纤厂已有100 t/a 原丝生产线和预氧化生产装置,计划配套碳化装置生产碳纤维,原丝采用NaSCN 一步法。
该厂的腈纶生产线是我国从国外最早引进的,有丰富的生产经验和技术积累。
吉林碳素厂是我国小丝束碳纤维生产基地,已向用户提供50 余吨小丝束碳纤维。
目前,该厂正在建立新的小丝束碳纤维生产线,扩大产量,以满足市场需求。
此外,山西榆次化纤厂是我国唯一用亚砜一步法生产PAN 基原丝达数十年的单位,目前仍在生产。
大连兴科碳纤维有限公司已建成380 t/a 生产线,是目行业动态F i b e r N e w s前我国唯一实现碳纤维产业化的企业,位居大陆首位,并在世界排名第十一,据专家评价该公司实际拥有年产量800 t 的生产能力,产品各项技术指标已经达到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 朱伟平)世界2008 年PP 非织造布市场预测根据聚丙烯聚合物生产商Borealis Polymers NV 推测,预计世界非织造布产量将从2003 年的2 700 kt 扩大到2008 年的3 550 kt。
就地区分,2008 年北美将达到1 030 kt,年增长率5.4 %;南美180 kt,年增长率10.9 %;西欧830 kt,年增长率2.3 %,;东欧110 kt,年增长率7.9 %,;日本50 kt,年增长率0.3 %;亚洲1 050 kt,年增长率9.6 %;中东300 kt,年增长率15 %;合计3 550 kt,年增长率6 %。
据Borealis 称,世界2003 年聚丙烯纤维消费量10 300 kt,这是世界聚丙烯聚合物消费量的18 %。
( 山田译)韩国化纤业界Spandex 缩小生产由于近期国际市场Spandex (氨纶)价格急剧下滑,韩国Spandex 厂家面对收益恶化采取缩小生产,生产线停工的对应手段。
科隆的龟尾工厂全部停产,Dupont 集团的DSI 也在2005 年8 月底停产,泰光产业开始缩小生产,目前开工率约20 %,韩国最大的晓星现在开工率仅20 %~ 30 %。
( 山田译)印度Indo Rama 聚酯增扩与Zimmer 签约Indo Rama Synthetics 计划新建聚酯厂,德国Zimmer AG 提供技术,现就相关基础工程、机械器材供给以及建设和监理签定合同。
合同金额没有宣布,业界估计有数千万欧元。
该计划投资约1.5 亿欧元的聚酯连续聚合设备2 套,设备能力年产共计140 kt 聚酯。
其中,1 套与Zimmer 供给的2 个聚酯短纤维纺丝设备联合。
新聚合设备使用于直接纺丝POY 设备中,预定2006 年年中投产。
该计划的资金由印度国内金融基金和德国银行融资联合提供。
( 山田译)英国Acordis UK 出售碳纤维设备Acordis UK Ltd 于2005 年5 月申请破产,现在在财产管理人小组管理之下。
管理人小组已表示将碳纤维生产设备和本厂发电设备出售给The Humber Group of companies。
Acordis 以通用纤维、特殊T 纤维、碳纤维原料(原丝)3 个市场为中心进行销售。
( 山田译)西班牙Nurel 加强尼龙6 的投入SAMCA 集团的合纤企业Nurel SA 及Brilen SA 投资600 万欧元进行设备强化和扩大。
600 万欧元的大部分投在Nurel 的Zaragoza 的尼龙6 工厂。
该装置具最新技术的纺丝设备,增加抗菌、微胶囊等差别化纤维和微纤维的生产。
除聚酯短纤维厂,Nurel 也在强化非织造布应用及提高质量,并考虑设置1 条新的生产线。
( 山田译)莱芬豪斯公司收购Accurate 公司的熔喷资产并进行重组德国Reifenhauser GmbH & Co. KG. Maschinenfab- rik (莱芬豪斯公司) 宣称收购了美国新泽西州的Ac- curate 公司的熔喷法专利及技术资产。
该项收购包括Accurate 完整的专利包和技术图纸、诀窍和其它与Accurate 熔喷非织造设备业务相关的内容。
莱芬豪斯公司将马上接手负责针对Accurate 所有客户的售后服务和零部件供应。
此次收购的价格条款未被披露。
2005 年7 月1 日,该公司将合纤部门从Reifen-hauser GmbH & Co. KG. Maschinenfabrik 中剥离出来成立一家名叫Reifenhauser REICOFIL GmbH & Co. KG 新的独立公司。
Reifenhauser GmbH 削减了10 %的雇员,现总数为800 名。
Reifenhauser REICOFIL GmbH 建立的同时,由家族拥有的Reifenhauser 机械制造集团将包含6 个独立公司:1. Reifenhauser GmbH & Co. KG Maschinenfabrik,该公司开发并制造用于生产铸膜、热定型片材和吹膜的挤压线、挤压涂层线、双螺杆反转挤压机、单螺杆挤压机、木材和纤维直接挤压生产线以及挤压喷丝头。
2. Reifenhauser REICOFIL GmbH & Co. KG 开发并制造纺粘法和熔喷织物的生产线。
3. 位于中国苏州的Reifenhauser Plastic Machin- ery,是一家附加的组装工厂,于2004 年在上海附近的苏州开张生产。
该公司制造为亚洲市场而开发的标行 业 动 态F i b e r N e w s准化三层吹膜生产线。
4. Reimotec Maschinen und Anlagenbau GmbH ,开 发并制造用于生产网球拍线、钓鱼线、过滤网筛、人 造草皮或产业用纺织品的捆扎带生产线和单丝纺丝 线。
表 2 中国台湾省合成纤维生产商及分品种生产能力 ( 单位: 万 t )5. Reiloy Metall GmbH ,生产掺有顶级合金的耐 磨损、耐腐蚀的双金属套筒和螺杆,他们作为机芯组 件用于各种挤压机和注模机,其客户是世界各地的塑 料加工机械生产商。
6. Polyrema Davo GmbH & Co. KG / Polyrema KG 购买二手挤压线,对其进行整新并出售。
( 金磊译)EMS- Griltech 投资双组分纺丝技术作为低熔点熔融粘合纤维市场的领导者, EMS- Griltech 公司已投资双组分纺丝技术,将多年来从双组 分纤维纺丝中积累的技术诀窍成功应用到连续长丝领 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