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决战2010高考地理之精题精练:02 地球的运动
- 格式:doc
- 大小:338.00 KB
- 文档页数:8
地球的运动(2010广东,11一13)图1-3-1中外圆表示纬线圈,N 为北极点。
读图回答1一2题。
1. 若AB 弧表示夜弧,则D 点的出时刻是(A. 21时30分C. 8时00分 思路解析:AB 为夜弧,同一纬线上的ABCD 夜长相等,为5小时,昼长相等,为19个小时, 日出地方时为2时30分。
答案:B2. 若AB 弧表示2010年3月1日的范围,其余为另一日期。
设B 点为零时,则100。
E 的区 吋为( )A. 2月28 |_| 13时40分B. 2月29日13时40分C. 3 刀 2 LI 14 时 00 分D. 2 刀 28 口 14 时 00 分思路解析:新的一天从0时经线开始向东到口界线止,B 点为0时,AB 弧为3月1 口,则 BCD 弧为3月2日,NA 经线为日界线,NB 经线为105° W,即西七区为0时,则东七区为3 月2 H 的14吋。
答案:C读图1-3-2,完成3—4题。
图1-3 - 2B. 2时30分 D. 3时30分图 1-3-13.图中c代表的节气出现时,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此季节北京的昼长达到一年Z中的最大值B.此季节新加坡的昼长达到一年之屮的最人值C.此季节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之小的最人值D.此季节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小值思路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以卜-两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并能够根据图示判定岀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规律和二分二至点的位置;(2)全球各地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其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答案:D4.图中b代表的季节出现吋,下列城市的昼长最长的是()A.哈尔滨B.北京C.海口D.济南思路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对全球各地随太阳玄射点的南北移动及其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的掌握程度。
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纬度越高,口昼越长。
答案:A5.下列现象中,由地球口转产生的是()A.昼夜长短的年变化B.地球成为略扁的球体C.四季的形成D.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思路解析:本题考杳区分地球占转和公转带來的地理意义。
决战2010高考地理之精题精练02地球的运动一、选择题读“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甲)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乙),回答1~3题。
1.(原创题)关于地球运动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①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②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各处都相等③地球公转的线速度是均匀分布的④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是7月初最慢,1月初最快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甲图M点的纬度、乙图N点的月份分别是()A.30° 1月 B.60° 7月 C.60° 1月D.30° 7月3.当公转速度为N时,各地对应正确的是()A.漠河市民——欢度“白夜” B.新西兰南部海域——冰山座座C.松花江河畔——银装素裹D.悉尼——处于雨季答案 1.C 2.B 3.A(原创题)每年的6月7日~9日,是学子们要信心十足地走进高考考场,为社会、父母和老师交上满意答卷的不平凡日子。
据此回答4~6题。
4.高考这三天,地球公转到的位置在右面示意图中的()A.甲B.乙C.丙D.丁5.第一天第一场考试顺利结束时,已近12点,此时的光照图是()A.甲B.乙C.丙D.丁6.高考结束这天,下列四地太阳高度的日变化与右图中曲线组合正确的是()A.北京—甲杭州—乙海口—丙新加坡—丁B.北京—丁杭州—丙海口—乙新加坡—甲C.北京—丁杭州—甲海口—乙新加坡—丙D.北京—丙杭州—乙海口—甲新加坡—丁答案 4.D 5.C 6.D读图(图中α的角度为23°26′),回答7~8题。
7.当图中α的角度由目前状况逐渐减小为0°的过程中,下列地理现象可能发生的是()A.地球公转速度不断加快B.轮船自西向东跨越北印度洋是顺风顺水C.极昼的范围由南极圈向南极点逐渐缩小D.尼罗河出现明显汛期8.若图中甲地的昼长为10小时,则该地的经度应是()A.30°EB.150°WC.30°WD.15°E答案7.C 8.D(2009·山东文登三中月考)下表是“四地一年中昼长最大差值(R)和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H)资料”,据此回答9~10题。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运动》同步练习题新知识学习后,及时复习是有效记忆的好方法。
复习无从下手?先从习题中找到学习漏洞吧!查字典地理网与大家分下同步练习题,希望为大家的学习补缺补漏。
一、单项选择题1.同一经线上的各地()A.自转线速度相同B.地方时相同C.昼夜长短相同D.正午太阳高度相同解析:在同一经线上,地方时一定相同;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角速度除南北两极外,同一经线上的各地都相同;只有在春分和秋分的时候,同一经线上的各地才昼夜平分;同一经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答案:B2.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和白昼最长不出现在同一天的地方是()A.23026'NB.66034' NC.100SD.300S解析:北半球昼最长是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时候,这时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但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正午太阳高度并不是最大值。
同样的道理,南半球昼最长是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时候,这时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但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的正午太阳高度并没有达到最大值。
所以,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和昼最长不出现在同一天的地方范围是南北回归线之间。
题中只有C项正确。
答案:C3.地球上纬度相同的地方()A.季节不同B.角速度、线速度不同C.昼夜长短情况不同D.正午太阳高度相同解析:纬度相同的地方,正午太阳高度相同,季节相同,昼夜长短相同,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相同。
答案:D4.地球自转线速度约为赤道二分之一的纬线是()A.热带和温带的界限B.温带和寒带的界限C.中、低纬度的界限D.中、高纬度的界限解析:从课本“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图上可以看出,600N纬线上的线速度约是赤道上线速度的一半。
不同纬线上的线速度可以用以下方法计算:赤道上的线速度乘以所求纬度的余弦值,就等于该纬线上的线速度。
600N是中纬度和高纬度的界限。
高一必修 1 第一章第三节地理人教版地球的运动练习题高一必修 1 第一章第三节地理人教版地球的运动练习题以下图为一方格状经纬网表示图,图中 A、B 两地相距 33.3 厘米,地方时相差 4 小时。
据此回答 1~2 题。
1. 有关该图比率尺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图上比率尺各处都同样B. AC段的比率尺大于AB 段C. AB段的比率尺为1: 10 000 000D. CD段比率尺比AB 段大 2 倍2. 从 A 点去 B 点,距离最短的走法可能是()A.从 A 点向东至 B 点B.从 A 点向西至 B 点C.先向东北,再转向东南D.先向东南,再转向东北读以下四幅图,回答3~ 4 题。
4004004004005005005005006006006006001:500 0001:1 50 0001:200 0001:350 000A B C D3. 上图中,坡度最陡的一幅是()A. A 图B. B 图C. C图D. D 图4.表示实地范围最大,内容最简单的是()A. A 图B. B 图C. C图D. D 图以下图为一高线地形图,图中的比率尺为1: 10 000 ,且 tg20 °= 0.36tg25 °= 0.47 。
据此回答 5 ~6 题5.依据该地域自然条件,小于 20 度的坡地宜发展大田栽种业; 20-25 度的坡地若要发展种植业,一定修水平梯田;25-30 度的坡地宜发展果树栽种业。
该地域合适发展()A. 果树栽种业B. 大田栽种业C. 梯田栽种业D. 其余农业活动6. 假如将该图的比率尺扩大 1 倍,图示地区实地范围不变,图幅面积要增大()A. 1 倍B. 2 倍C. 3 倍D. 4 倍假定有甲、乙两岛,其地点与轮廓以以下图所示。
据图回答7~ 8 题150° 140°99° 103°50°A 15°B40°19°甲图乙图7. 对于甲、乙两岛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甲岛位于东半球B. 乙岛位于印度洋C. 乙岛面积比甲岛大D. 乙图的比率尺比甲图大8. 对于 A、 B 两点地点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A 点位于 15°N,105 °WB.B 点位于 48°S, 150 °WC.A 点位于 B 点的东南方向D.A 点位于 B 点的西南方向9.以下图中虚线内是世界沙尘暴多发地域之一。
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运动一. 如图3所示,图中实线MQ、LP分别代表经线和纬线,回答9—11题。
9.若图中虚线L Q P为秋分至春分太阳直射点变化轨迹,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直射L点时,北极圈与南极圈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差90°B.太阳直射点从L点移至Q点期间,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C.太阳直射点从Q点移至P点期间,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主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D.太阳直射Q点时,北极圈昼长时间比赤道长10.若图中虚线LQP为晨昏线,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时O地太阳高度一定为90°B.此时O地地方时一定为12点C.L、O两地昼长时间一定相同D.LQ两地自转角速度一定相同11.若图中虚线LQP为等温线,O地为南半球某地,按一般规律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O地可能为城市,温度高于周围郊区B.O地可能为山地,温度低于周围平地C.O地可能为夏季的内陆,L、P位于沿海D.O地可能为海洋,附近有暖流经过二(2001年江浙卷)图1中阴影表示黑夜。
读图1判断1~2题。
1.图示的时刻前后数日内A.漠河的白天比广州长B.南极长城站处于极昼时期C.密西西比河处干枯水期D.硅谷地区天气干热2.图示的时刻,北京时间是AA.8时20分 B.20时20分C.9时40分 D.21时40分三.(2004全国卷一)11.9月23日,当飞机飞到135°E上空时,在舷窗边的乘客看到了海上日出。
这时北京时间可能是A.接近7时 B.5时多 C.不到5时 D.7时多四(2004年全国卷Ⅱ)2003年11月20日,中星20号成功定点于103°E赤道上空。
天津某课外活动小组拟观测该卫星。
回答10~11题。
10.一天中,观看到卫星被阳光照射面积最大的时间(北京时间)是A.1时前后 B.7时前后 C.11时前后 D.13时前后11.每天同一时间,观测到卫星被阳光照射面积最大的一天在A.3月份 B.6月份 C.9月份 D.12月份五(2004全国卷三)我国沿海某省一个课外小组某日测得当地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北京时间6:40、16:40。
《地球的运动》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有关地球自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地心的运动B.地球自转围绕的中心是地轴C.地球自转是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D.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稳定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A.昼夜 B.昼夜交替 C.昼夜长短的变化 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3.地球自转的周期是()A.24小时 B.一个恒星日 C.一个太阳日 D.一个恒星年4.北京和广州两地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较,正确的叙述是()A.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广州大于北京 D.角速度不相同,线速度相同5.下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6.有关黄赤交角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 B.度数永远不变C.地轴与自转轨道的夹角 D.自转轨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的交角7.5月1日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并向哪个方向移动()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在北半球但向南移动C.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但向北移动8.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地区是A.高纬地区 B.温带地区 C.低纬地区 D.回归线附近地区9.下列城市中,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 )A.悉尼B.新加坡C.广州D.北京10.地球公转的周期是()A.365日6时9分 B.24时 C.一个恒星日 D.23时56分11.关于日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日界线的东侧是东十二区,西侧是西十二区B.东侧是东经度,西侧是西经度C.东侧时区的钟点比西侧时区的钟点早一天D.东侧时区的日期比西侧时区的日期晚一天读下面一段资料回答12――13题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
12.英国伦敦的中国学子看到此景的时间是()A.10月24日10时 05分 B.10月24日8时 05分C.10月23日10时 05 分 D.10月25日2时05分13.此日,牡丹江的昼夜长短情况是()A.昼夜等长 B.昼短夜长且夜渐长C.昼短夜长且昼渐长 D.昼长夜短且夜渐长14.北纬40°一开阔平地上,在楼高为H的楼房北面盖新楼与之平行,欲使新楼底层正午太阳光线全年都不被遮挡,两楼距离应不小于:()A. Htg(90°—40°)B. Htg(90°—40°—23°26′)C. Hctg(90°—40°+23°26′)D. Hctg(90°—40°—23°26′)15.在南北回归线(不含回归线)之间,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是()A.一年中有两次最大值,两次最小值 B.最大值出现在昼最长夜最短的那一天C.最小值出现在昼最短夜最长的那一天 D.任何一天的正午太阳高度都大于北京二、综合题16.读右图并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地球的运动 练习题1.图中能正确反映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A.a 和bB.a 和cC.b 和cD.c 和d2.若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3.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顺时针方向自东向西转B.地球自转时地轴北端基本上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C.1个恒星日地球自转了360o,用了23时56分4秒D.60oN 的角速度约为0.25度每分钟4.下列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 )①地方时 ②对地球形状的影响 ③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④黄赤交角⑤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左右偏转 ⑥昼夜现象 ⑦昼夜交替现象A.①②⑤⑦B.①③④⑥C.②③④⑦D.①②④⑤⑥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c 代表的节气出现时,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此季节北京的昼长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B.此季节新加坡的昼长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C.此季节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D.此季节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小值6.图中b 代表的季节出现时,下列城市的昼长最长的是( )A.哈尔滨B.北京C.海口D.济南7.太阳直射的地方( )A.昼夜等长B.昼长夜短C.昼最长,夜最短D.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根据图1-3-6提供的相关信息,完成下面问题。
8.请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及图中箭头所表示的地球上的方向,可以判断出()A.地球在自东向西旋转B.地球的运动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C.图中中心为南极D.图中中心为北极9.根据图中所提供的相关信息,判断此时地球公转的状态为()A.此时地球正处于地球公转轨道的近日点处B.此时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最近C.此时太阳的公转速度最快D.此刻之后地球公转的速度先增大,然后约6个月的时间则一直减慢10.下列关于图中A、B、C、D四点之间的相对方位的说法,正确的是()A.A点在C点的正南方B.A点在B点的东南方C.C点在B点的西南方D.C点在D点的正西方11.下列关于图中A、B、C、D四点太阳高度角的论述,正确的是()A.此刻B点的太阳高度角为90°B.此刻D点的太阳高度角为90°C.此刻A、C两点的太阳高度角均为0°D.此季节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12.下列关于A、B、C、D四点及全球其他各地地方时的说法,正确的是()A.此刻A、C两点的地方时均为18时B.此刻A、C两点的地方时均为6时C.此刻北京时间为14时D.此刻B点为15时13.图1-3-7中心点表示北极,阴影区为9月21日,外阴影部分为9月22日,判断OA、OB的经度分别为()A.60°W,180°B.60°E,180°C.180°,60°ED.180°,60°W14.读图1-3-9,下列关于A、B、C、D四点自转线速度的比较,正确的是()A.A=C<B<DB.A=C>B>DC.A=D<B<CD.A=D>B>C(2010江苏,16—17)我国“神舟六号”飞船于北京时间2010年10月12日9时许成功发射,17日凌晨安全返回。
高一必修1地理地球的运动测试题及答案?[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篇一:高一地理必修1 地球的运动练习题高一地理必修1 地球的运动练习题(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地球自转时A. 赤道上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比高纬地区快B 地球上所有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同C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D 在地球南北两极只有角速度,而无线速度2、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无论从哪里观察,地球的自转方向都呈顺时针方向②自转和公转的都是自西向东③自转的方向始终不变④自转的方向随季节改变A.①② B②③C ③④ D ①④3、发射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线速度密切相关,据此分析,下列发射场中最有利于卫星发射的是A. 拜科努尔(460N) B 库鲁(50N) C 酒泉(460N) D 肯尼迪(280N)4、同一条经线上A. 自转线速度相同 B 地方时相同 C 日出时刻相同 D 自转角速度相同5、地球自转一周为A. 24小时B 3600 C 360059′ D 一个太阳日6、下列不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自然现象是A.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B “生物钟”现象C 长江右岸较左岸冲刷显著D 昼夜现象7、当太阳直射在1200 E经线上,1210 E 的地方时是A. 12时 B 12时4分C 11时56分D 12时15分8、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路径叫A. 黄道B 赤道 C 公转轨道D 黄道面9、黄道面和地轴的夹角为A. 黄赤交角 B 23026′ C 66034′ D 90010、自北半球夏至到冬至,地球的公转速度A.越来越快 B 越来越慢 C先变慢再变快 D 先变快再变慢二、双项选择题:11、下列各纬线圈中,地球自转线速度约为赤道一半的是A. 热带与温带分界的纬线圈B温带与寒带分界的纬线圈C 低纬度与中纬度分界的纬线圈D 南北纬600 纬线12、同一条纬线上各地A. 地方时相同 B自转线速度相同C 日出、日落的地方时相同D 气温相同13、有关黄赤交角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与公转共同形成的B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C 随公转有规律地增大或减小D 黄赤交角的大小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相等14、下列关于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太阳日是地球自转真正的周期 B一个恒星日比一个太阳日要多转59′C 一个太阳日比一个恒星日多3分56秒 D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真正的周期15、关于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B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正圆形的C由于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略短于南半球夏半年D 由于地球公转周期不是整天数,所以每年二分二至的具体时刻不同三、综合题:16、完成右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17、读地球运动图,回答:(1)在图中用箭头标注地球运动的方向(2)地球运行到A.、B、C、D四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名。
地球的运动练习题1A组1.图中能正确反映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A.a和bB.a和cC.b和cD.c和d2.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顺时针方向自东向西转B.地球自转时地轴北端基本上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C.1个恒星日地球自转了360o,用了23时56分4秒D.60o N的角速度约为0.25度每分钟3.在晨昏线上 (A.时刻为0点B.时刻必然是6点或者18点C.太阳高度等于0°D.看不到太阳读图,回答4~5题:4.关于图中四地的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角速度:乙>丙>甲>丁B.线速度:甲>乙>丙>丁C.角速度:乙>丙>丁>甲D.线速度:丁>丙>乙>甲5.图中四地,在6月22日这天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乙>丙>甲>丁C.乙>丙>丁>甲D.丁>丙>乙>甲6.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当地时间上午8:00(东七区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波及东南亚、南亚及非洲一些国家,死亡人数达十万多人。
当地震发生时,北京时间是 (A.上午九点B.上午十点C.上午八点D.上午七点B组1.与“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诗句最相吻合的地点是 (A.(0°、20°WB.(23°26′N、30°EC.(60°S、70°WD.北极点2.当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的近日点时,下列现象合理的是(A.我国北方城镇电扇热销B.北京人可以观赏到红叶C.哈尔滨冰雕正红火D.大连海滨游泳者络绎不绝3. 图1-8中能正确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的是(A.B.C.D4.指出图1-9四幅日照图中,属于同一日期的是(下图中,横坐标为地球自转线速度,纵坐标为不同纬度四地点某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A. 自东向西B. 自西向东C. 自南向北D. 自北向南2、地球公转的周期大约是:A. 8小时B. 24小时C. 365.25天D. 365天3、关于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地球在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B. 地球在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C. 地球在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D. 地球公转速度全年保持不变4、假设地球没有自转,而只有公转,那么下列哪个现象不会发生?A. 昼夜交替B. 四季变化C. 极昼极夜D.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5、地球自转的方向是:A. 从西向东B. 从东向西C. 自转轴旋转D. 围绕太阳公转6、地球公转的周期大约是:A. 12小时B. 24小时C. 365天D. 366天7、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A、24小时B、23小时56分4秒C、24小时零16分D、24小时56分4秒8、下列现象中,能够准确反映地球公转周期的是()A、晨昏线的移动B、一年的四季交替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D、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9、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沿着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公转。
以下关于地球公转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地球公转的速度始终相同B. 地球公转的轨迹是圆形C.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之一是极昼D. 地球公转的周期是1天 10、在地球公转过程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A. 地球的纬度B. 地球的倾斜角度C. 地球公转的времениD.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11、地球自转的周期是:A. 24小时B. 86400秒C. 23小时56分4秒D. 365天12、下列哪个现象是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A. 昼夜更替B. 四季变化C. 地球五带的形成D. 海洋潮汐13、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是近似于:A、正圆B、椭圆C、长方形D、抛物线14、下列哪一个角速度是相对于赤道面而言的地球自转角速度?A、恒定B、随纬度变化C、随经度变化D、无法确定15、地球自转的加速度约为()A. 0.5 m/s²B. 3.6 m/s²C. 5.5 m/s²D. 9.8 m/s²16、在地球自转的过程中,地球上某一地点的物体的水平运动速度与该地点的地理纬度有什么关系?()A. 地方时越向东,物体速度越大B. 地理纬度越高,物体速度越大C. 地理纬度越低,物体速度越大D. 地方时越向东,物体速度越小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决战2010高考地理之精题精练
02地球的运动
一、选择题
读“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甲)和“地球公转
速度变化图”(乙),回答1~3题。
1.(原创题)关于地球运动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②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各处都相等③地球公转的线速度是均匀分布的
④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是7月初最慢,1月初最快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甲图M点的纬度、乙图N点的月份分别是
()A.30° 1月 B.60° 7月 C.60°1月 D.30° 7月
3.当公转速度为N时,各地对应正确的是
()A.漠河市民——欢度“白夜” B.
新西兰南部海域——冰山座座
C.松花江河畔——银装素裹
D.悉尼——
处于雨季
答案 1.C 2.B 3.A
(原创题)每年的6月7日~9日,是学子
们要信心十足地走进高考考场,为社会、父母
和老师交上满意答卷的不平凡日子。
据此回答
4~6题。
4.高考这三天,地球公转到的位置在右面示意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5.第一天第一场考试顺利结束时,已近12点,此时的光照图是()
A.甲
B.乙
C.丙
D.
丁
6.高考结束这天,下列四地太阳高
度的日变化与右图中曲线组合正确的
是()
A.北京—甲杭州—乙海口—丙新加坡—丁
B.北京—丁杭州—丙海口—乙新加坡—甲
C.北京—丁杭州—甲海口—乙新加坡—丙
D.北京—丙杭州—乙海口—甲新加坡—丁
答案 4.D 5.C 6.D
读图(图中α的角度为23°26′),回答7~8题。
7.当图中α的角度由目前状况逐渐减小为0°的过程中,下列
地理现象
可能发生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不断加快
B.轮船自西向东跨越北印度洋是顺风顺水
C.极昼的范围由南极圈向南极点逐渐缩小
D.尼罗河出现明显汛期
8.若图中甲地的昼长为10小时,则该地的经度应是
()
A.30°E
B.150°W
C.30°W
D.15°
E
答案7.C 8.D
(2009·山东文登三中月考)下表是“四地一年中昼长最
大差值(R)和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H)资料”,据此回答9~10题。
9.四地按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④①③
B.③②①④
C.④③①②
D.①③④②
10.④地的最短昼长为
()
A.8小时21分
B.9小时9分
C.10小时42分
D.11小时22分
答案 9.A 10.B
山地的坡向和坡度决定了获得的太阳直接辐射量的多少。
图中的①②和③④分别是“甲、乙两山地在冬至日南、北坡不同坡度所接受到的太阳直接辐射量随时间的变化图”(图中实线代表等太阳辐射量线)。
读图回答11~13题。
() A.①③表示南坡 B.②④表
示南坡
C.②③表示北坡
D.①④表示北坡
12.由图判断甲乙两地冬至日昼夜长短正确的是
() A.甲地夜长约8小时 B.乙
地昼长约8小时
C.甲地昼长比乙地短约3小时
D.甲地昼长
比乙地短约1小时
13.图中a、b的值分别为
() A.16°48′,55°26′ B.18°
20′,55°26′
C.18°20′,56°34′
D.16°48′,56°
34′
答案11.B 12.C 13.A
京时间为20时。
读图回答14~16题。
14. C点的经度是
()
A.90°E
B.150°E
C.165°E
D.90°W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日为二分日中的一天
B.此日C点昼短夜长
C.此时ACB所在的平面与经过C点的经线圈平面间的夹角(锐角)为20°
D.AB的长度与赤道等长
16.若上题中的AB为某纬线圈上的昼弧,C为AB的中点,则北京时间可能为() A.6时 B.8时 C.20时 D.8时或20时
答案14.A 15.C 16.D
二、综合题
17.(原创题)右图为“北京时间16点、太阳直射
A点时的光照图”,A点的纬度是
20°N。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C点位于B点的方向,其地理坐标是,此日昼长是小时。
(2)等值线①、②、③中,昼长最短的是。
(3)弧线AE之间的实际最短距离大约是
千米。
(4)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的位置
是。
(5)此时,全球今天与昨天范围之比
为。
答案(1)正南(70°N,120°W) 24 (2)③(3)6 660(4)20°N (5)5∶1
18.下图为“二分二至节气中某极点上空的俯视图”,根据图中
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判断依据
是。
(2)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与B所在纬线相等的地方,纬
度为。
(3)下图中甲、乙、丙三条线表示该半球当日正午太阳高
度的分布规律,其中正确的是线。
(4)该半球上一条自西向东流的河流,其岸冲
刷比较严重,这是因为受的影响。
答案(1)(90°E,23°26′N)此图为北极上空俯视图,地方时12时的经线度数为90°E;副极地低气压带已移至北极圈以内,应为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46°52′
N(3)甲(4)南地转偏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