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CPⅢ复测高程和相邻点高差较差限差的确定
- 格式:pdf
- 大小:310.78 KB
- 文档页数:4
CPⅢ高程网测量方法及其数据处理摘要简单介绍铁路客运专线建设CPⅢ高程控制网测量及平差方法关键词CPⅢ高程控制网测量德国中视法观测平差方法1 前言目前国内铁路客运专线建设中CPⅢ高程控制网测量方法主要包括德国中视法、中国矩形法和三角高程法。
德国中视法是一种水准测量方法,其特点是测量精度高,测量原理及方法明晰,本文就德国中视法测量方法及数据平差处理做具体介绍。
2测量方法德国中视法采用水准测量往返观测的方法进行,往测时以线路一侧(图2-1下方)的CPⅢ点为主线进行水准测量,而另一侧的CPⅢ点(图2-1上方)在进行水准测量时作为中视进行观测,其往测水准路线如图2-1所示。
返测时以另一侧的CPⅢ点为主线进行水准测量,而对侧的CPⅢ点在进行水准测量时也是作为中视进行观测,返测水准路线如图2-2所示。
CPⅢ点与线路水准基点每两公里应联测一次,联测线路水准基点时也应按照往返测的方法进行。
从图2-1和图2-2中可以看出,任何一段CPⅢ高程网均由两条附合路线组成,这两条附合路线均起闭于CPⅢ高程网线路两端的二等水准基点上。
图2-1 德国中视法往测路线示意图图2-2 德国中视法返测路线示意图3数据处理采用电子水准仪(天宝DINI12)完成一测段德国中视法测量后获得如图3-1a和图3-1b的数据。
其中Rb为后视,Rf为前视,HD为视距,Z为高程。
完成往返测量后,构成如图3-2的高差闭合环。
图3-1a 测量高程控制点与CPⅢ控制点高差观测数据图3-1b 第一测站和第二测站数据图3-2 德国中视法高差闭合环示意图3.1 平差方法经典平差方法包括:条件平差、间接平差、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和附有限制条件的条件平差五种平差方法。
基于德国中视法的高差闭合环网形和利于计算机处理,德国中视法平差模型选择间接平差模型。
选取待定点的高程作为未知参数,搜索闭合环网形中与已知点发生联系的待定点,计算出此待定点的高程值并将其作为新的已知点,循环搜索直到所有待定点的高程都被解算出来,从而完成所有待定点近似高程的推算。
宁杭客运专线CPⅢ网测量评估作业指导书宁杭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8年6月杭州目录1 项目简况11.1项目综述11.2测量评估内容及范围12 技术依据与坐标及高程系统12.1 技术依据12.2 坐标及高程系统23 CPⅢ网测量条件24 CPⅢ网测量34.1 CPⅢ点布设34.1.1 CPⅢ点编号34.1.2 路基段CPⅢ点布设44.1.3 桥梁段CPⅢ点布设54.1.4 隧道段CPⅢ点布设54.2 CPⅢ点标志及安装64.2.1 CPⅢ点标志64.2.2 CPⅢ点标志埋设64.2.2.1 路基段CPⅢ点标志埋设64.2.2.2 桥梁段CPⅢ点标志埋设74.2.2.3 隧道段CPⅢ点标志埋设74.3 CPⅢ控制网区段的划分与衔接84.3.1区段之间的划分与衔接84.3.2 标段之间CPⅢ控制网的衔接94.3.3 相邻投影带之间CPⅢ控制网的衔接94.3.4 高程网区段的衔接104.4 CPⅢ平面网的观测与数据处理104.4.1 CPⅢ平面网观测104.4.1.1 仪器要求114.4.1.2 观测方法114.4.1.3 与CPⅠ、CPⅡ控制点的联测124.4.1.4 外业观测技术要求124.4.1.5自由测站编号及数据格式134.4.2 CPⅢ平面网数据处理144.5 CPⅢ高程网的观测与数据处理164.5.1 CPⅢ高程网观测164.5.1.1 CPⅢ高程网观测方法164.5.1.2 CPⅢ高程网观测技术要求174.5.2 CPⅢ高程网数据处理184.6 大跨度连续梁段CPⅢ控制网测量特殊说明184.6.1一般处理方法184.6.2铁一院处理方法205 CPⅢ网的复测与维护215.1 CPⅢ网的复测215.2 CPⅢ网的维护226 提交资料237 评估说明及要求237.1 建设、评估、施工、监理各方职责237.2 CPⅢ控制网测量评估247.2.1评估流程247.2.2 资料要求26附录1 路基段辅助立柱布设27附录2 评估申请表31附录3 观测手簿及点位记录表311 项目简况1.1项目综述新建南京至杭州客运专线,起讫里程DK1+852.41~DK250+097.27,线路正线全长248.963km。
高铁CPⅢ复测高程和相邻点高差较差限差的确定
徐小左
【期刊名称】《铁道工程学报》
【年(卷),期】2010(000)010
【摘要】研究目的:CPⅢ高程网对保证高速铁路无砟轨道高程方向上的静态平顺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常需进行复测,而目前高铁CPⅢ复测高程和相邻点的高差较差限差一般是基于大量的统计数据给出的,并非经过严密的理论推导.因此,研究CPⅢ复测高程和相邻点高差较差的严密估算原理,对保证在建高铁CPⅢ高程网的建网、复测成果的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结论:按间接平差原理推导了CPⅢ高程网复测高程和相邻点高差较差限差的严密估算模型.并依据该模型,对按德国中视法和中国矩形法施测的CPⅢ高程模拟网进行了仿真计算,其结果与现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关于CPⅢ高程网复测高程和相邻点高差较差限差的规定相吻合,为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有关CPⅢ高程网复测高程和相邻点高差较差限差的规定提供了理论支撑.
【总页数】4页(P45-48)
【作者】徐小左
【作者单位】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西安,71004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12.24
【相关文献】
1.CPⅢ高程网复测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J], 刘成龙;刘竹均;杨雪峰;刘志
2.基于多限差的高铁CPI控制网复测稳定性分析新方法研究 [J], 刘志;刘成龙;曹成度;赖鸿斌
3.光电三角高程往返测高差不符值限差探讨 [J], 孟庆云
4.关于《架空进电线路测量技术规定》中高差较差的限差分析 [J], 李忠峰
5.运营高铁CPⅡ复测成果异常分析及修正方法研究 [J], 刘锡钖;王胜;郑旭东;李浩标;陈铮;张献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速铁路运营控制网复测及构筑物变形监测工程实施细则沪杭高速铁路运营期控制网复测及构筑物变形监测工程实施细则(初稿)编制单位: 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批准单位: 上海市铁路局目录1 工程概况 (1)2 主要工作依据 (2)3 工作内容 (2)4 控制网平面复测 (3)4.1复测的精度指标 (3)4.2复测基本原则 (3)4.3复测限差要求 (4)4.4复测提交资料 (4)5 CPI、CPII控制复测技术要求 (4)5.1点位踏勘 (4)5.2 GPS观测 (4)5.3基线处理 (5)5.4平差计算 (6)6 CPII加密控制网复测技术要求 (6)6.1点位踏勘 (6)6.2技术要求 (7)7 轨道维护基点及轨道控制网(CPⅢ)复测技术要求 (7)7.1点位踏勘 (7)7.2 仪器及定位精度要求 (8)7.3观测方法 (9)7.4平差计算 (11)8 线下沉降监测网测量技术要求 (13)8.1基本要求 (13)8.2点位踏勘 (13)8.3基准网测量(二等水准复测) (14)8.4线下沉降变形监测技术要求 (15)8.5工作基本要求 (18)9 线上沉降监测网测量技术要求 (19)9.1基本要求 (19)9.2点位踏勘 (19)9.3工作网测量(精密水准) (20)10 路基重点地段垂直位移监测 (22)11 工程沉降评估 (23)11.1沉降监测评估判定标准 (23)11.2沉降监测评估应急响应措施 (24)12 沉降数据管理 (24)12.1数据标准化管理 (24)12.2报告提交制度 (25)1 工程概况沪杭高速铁路,连接上海与杭州,是中国“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网络中沪昆客运专线的一个组成部分。
该工程连接上海、杭州两大城市,由上海虹桥站引出,经松江南—金山北—嘉善南—嘉兴南—桐乡—海宁西—余杭南引入杭州东站,并通过联络线与上海站、杭州站相接,正线全长160公里,其中87%为桥梁工程,全线设车站9座。
高速铁路桥梁无砟轨道CPⅢ测量技术摘要高速铁路铁路无砟轨道对线路稳定性和平顺性的极高。
在本文主要介绍桥梁无砟轨道(CPⅢ)施工期间的测量技术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无砟轨道;CPⅢ;平面;高程;测量0 引言为解决无砟轨道高平顺和稳定性要求,目前,我国已在高速铁路线路勘察、施工、运行维护期间建立统一的平面、高程控制网和计算基准。
主要包含框架平面控制网(CP0)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线路平面控制网(CPⅡ)、轨道控制网(CPⅢ)。
在施工期间需对桥梁按设计要求进行沉降观测,保证线路的稳定性。
桥梁架设完成后,利用已有的CP0、CPⅠ、CPⅡ测量网,建立无砟轨道施工测量网CPⅢ,由CP Ⅲ控制轨道的平顺性。
1 CPⅢ测量时间桥梁架设完毕、沉降稳定评估通过,在线路防撞墙上设置CPⅢ网,并进行第一次测量平差。
利用CPⅢ网采用后方交汇模式放样轨道基础及轨道板精调控制点(GRP);进行CPⅢ第二次测量平差,利用平差后数据测量平差轨道板精调控制点(GRP点);轨道板铺设完毕钢轨铺设之前进行CPⅢ第三次测量平差,用于长钢轨的精调施工。
2 CPⅢ测量点的埋设及命名CPⅢ标志一般埋设于梁固定支座上方、防撞墙顶部中间,线路方向与左右方向偏差均不大于±10mm,预埋件的中心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不大于5°,然后隔一孔梁(约65m处)埋设于相同的位置;非标梁和连续梁每50m~80m处埋设一对CP Ⅲ标志,不要设置在梁的中间部位。
防撞前施工完毕后在相应的防撞墙顶部采用冲击钻打孔直径为10cm,深10cm的孔,使用支座灌浆砂浆将CPⅢ预埋件买入防撞墙,预埋件顶部高于防撞墙顶部1mm~2mm。
注意加盖CPⅢ保护套。
CPⅢ点按照公里数递增进行编号,其编号反映里程数;CPⅢ点以数字CPⅢ为数字代码,所有处于线路上行线轨道左侧的标记点,编号为奇数,处于上行线轨道右侧的标记点编号为偶数,在有长短链地段应注意编号不能重复。
3 CPⅢ平面测量3.1 CPⅢ条件CPⅢ观测应在气象条件相对比较稳定的天气下进行(温差变化较小,湿度较小,如阴天),夜间观测应避免强热光源对观测的影响,观测时段的选择应遵循如下的原则:1)应尽量选择无风的阴天进行;2)应完全避开日出,日落、日中天的前后1h 的时段进行观测;3)如果允许,首先应选择夜晚无风的时段观测。
CPⅢ控制网测量作业指导书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新建合肥至福州铁路(闽赣段)CPⅢ控制网测量作业指导书1.1CPⅢ控制网测量的准备工作1.1.1线下工程沉降和变形评估无砟轨道对线下基础工程的工后沉降要求非常严格,CPⅢ控制网测量应在线下工程沉降和变形满足规范要求且通过沉降评估(以沉降评估单位出具的线下工程沉降评估报告为准)后开展。
1.1.2CPⅡ控制网加密为了高效、准确地建立CPⅢ轨道控制网,一般情况下都需要加密CP Ⅱ控制网。
CPⅡ加密的主要目地是为了方便轨道控制网CPⅢ的观测,以及弥补被损毁的和无法利用的CPⅡ点。
在路基、桥梁地段CPⅡ加密可采用GPS测量在原精密平面控制网基础上按同精度内插方式加密;隧道地段应根据隧道长度布设相应精度要求的洞内CPⅡ控制网。
1.1.3精测网全面复测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要求, CPⅢ建网前应对精测网(CPI、CPⅡ及二等高程控制网)进行复测,并采用复测合格的精测网(CPI、CP Ⅱ及二等高程控制网)成果进行CPⅢ轨道控制网测设。
(1)采用GPS复测CPⅠ、CPⅡ控制点时,复测与原测成果较差应满足表1.2-1、表1.2-2的规定。
注:表中坐标较差限差指X 、Y 坐标分量较差。
表1.2-2 GPS 复测相邻点间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度限差注:表中相邻点间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度按式1.2.3计算()sZ Y X2ij2ij 2ij∆+∆+∆=sd s式1.2.3式中:△Xij=(Xj –Xi )复 –(Xj –Xi )原△Yij=(Yj –Yi )复 –(Yj –Yi )原 △Zij=(Zj –Zi )复 –(Zj –Zi )原s---相邻点间的二维平面距离或三维空间距离;△Xij ,△Yij — 相邻点i 与j 间二维坐标差之差(m );△Zij — 相邻点i 与j 间Z 方向坐标差之差,当只统计二维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度时该值为零(m )。
(2)采用导线复测CP Ⅱ控制点时,满足相应等级规定后,应进行水平角、边长和平面点位较差的分析比较,较差应符合表1.2-3的规定:表1.2-3 导线复测CP Ⅱ控制点精度要求(3)水准点间的复测高差与原测高差之较差限差为±L 6。
高速铁路高程控制测量复测数据分析周行泉【摘要】摘要以津秦线天津至唐山段复测数据为例,介绍了高程控制测量复测的工作内容,分析了高程控制测量复测数据处理的流程和方法。
【期刊名称】铁道勘察【年(卷),期】2011(037)006【总页数】3【关键词】关键词高程控制测量复测数据分析目前,我国已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达6 500多公里,在建的高速铁路有1万多公里,主要包括哈大、合福、京武、沪宁等40多条线路,可以说我国的高速铁路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重要和复杂的铁路从设计到施工的时间一般较长,在正式施工前,应对高速铁路的控制网进行全面的复测。
施工场地是个不稳定的载体,施工过程中,各等级控制点的稳定状况也会发生变化,每隔一段时间必须对全线进行全面复测。
本文以天津至秦皇岛DK9~DK123段复测数据为例。
1 高程控制测量工作内容本次任务是对全线高程网进行第四次复测,分为两部分:第一段为DK9~DK123(天津至唐山段);第二段为DK123~DK298(唐山至秦皇岛段)。
先进行DK9~DK123段水准复测,然后进行DK123~DK298段水准复测,第一段共完成二等水准测量往返工作量444.3 km,检测33.1 km,二等水准点共计123个。
该段的主要工作内容有:①对该段落水准点桩位进行核查、补设。
包括:对深埋水准点和线路水准基点进行点位核实;统计点位丢失破坏情况;根据施工的具体要求对原有高程网点进行修复或补设。
②对该段落高程控制网进行复测。
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技术要求,对该段落高程控制网进行二等水准测量复测,复测完成后,进行资料整理工作。
③复测成果分析、处理。
对比分析“第四次复测高差”与“第三次复测高差”。
“第四次复测高差”与“第三次复测高差”较差不满足限差,进行外业检测,检查是否有粗差存在。
在确认本次复测数据无误的情况下,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高程成果处理和使用意见,并形成结论报告。
2 高程控制网的复测原则本段复测的总体原则是:同网形、同精度复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