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胛上神经阻滞为主治疗肩周炎的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218.22 KB
- 文档页数:2
肩胛上神经阻滞及手法松解法治疗肩周炎68例临床效果观察[摘要] 目的观察总结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寻找治疗肩周炎的最佳方法。
方法运用经阻滞法、手法松解法等综合治疗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68例。
结果治愈率75.5%,总有效率97.7%,手法松解粘连后功能明显改善者占88.9%。
结论综合疗法是治疗肩周炎较理想的疗法。
[关键词]综合疗法;临床观察;肩周炎[中图分类号] r323.4+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2-181-01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炎的简称,是一种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损伤性退行性病变引起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反应,属于中医“痹证”范畴,俗称“凝肩“、“冻结肩”、“露风肩”,是因肩部外伤、劳损、风寒湿邪侵袭引起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劳损、充血、水肿、渗出、粘连等一系列的退行性改变.以长期肩周疼痛、夜间加重、肩关节活动障碍为特征,有时疼痛难忍,并向劲、耳、前臂、上臂放射,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又称“五十肩”,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
多发于40—60岁女性。
早期病人以肩关节周围疼痛为主,晚期活动受阻,其基本的病理改变是肩关节周围及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组织粘连、增厚。
引起本病的病因较多,但一般与慢性、重复性劳损和老年性退化纤维性变化有关。
常因劳累、局部受凉或睡觉时肩部一侧受压而诱发。
中医学认为:本症属于筋骨之病,是以正气不足,气血虚弱,肝肾虚损,血不荣筋为内因,复感风寒湿邪侵袭,劳损为外因。
致局部经脉受阻,气血壅滞不通而发病。
目前临床上仍无理想的统一治疗方法。
我们对68例患者视情采取不同的综合樊方法进行治疗,尤其是对难治性肩周炎采取肩胛上神经阻滞法、手法松解法等综合治疗,效果满意。
1 诊断资料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0月,共收集病例68例,男25例,女43例;年龄40—65岁,平均51岁;病程3月—5年,平均1年8个月;单肩发病65例,双肩发病3例,右肩41例,左肩23例。
肩胛上神经联合痛点阻滞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任娜近年来,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使周围神经病损的治疗效果大大提高,但功能障碍的恢复离不开康复治疗。
积极的、合适的康复处理不仅能预防或减轻并发症,而且能促进神经的修复与再生,最快地恢复使用的功能,减少残疾的发生。
1 康复评定周围神经病损后,除了须仔细而全面地采集病史、进行全身体格检查外,尚应进行功能检查与评定,以了解周围神经病损的程度,作出预后判断,确定康复目标,制定康复计划及评定康复效果等,通常采用下列检查、评定方法。
2 康复治疗2.1病损早期的康复措施与方法2.1.1病因治疗尽早去除病因,防止神经损伤进一步加重。
2.1.2运动疗法是周围神经病损的重要康复治疗方法,应注意在神经损伤的急性期,动作要轻柔,运动量不能过大。
具体有以下措施。
周围神经病损后,为了预防关节挛缩,最大限度地保留损伤处功能,应将损伤部位及神经所支配的关节保持良好的姿位,在大多数情况下,应保持在功能位。
为了保持和改善关节活动度、防止肌肉挛缩变形以及保持肌肉的生理长度和肌张力、改善局部循环,治疗师可直接借助器械的力量进行受累处的被动运动,或患者用健康部位帮助患处运动[1]。
亦可采用推拿按摩的方法,以改善血液循环、防止软组织粘连、延缓肌肉萎缩。
但手法要轻柔,强力的按摩对松弛性瘫痪的肌肉多有不利,长时间的按摩也有加重肌肉萎缩的危险。
2.1.3物理疗法2.1.3.1温热疗法早期应用短波、微波透热疗法(无热或微热量,每日1~2次),可以消除炎症、促进水肿吸收,有利于神经再生。
应用热敷、蜡疗、红外线照射等,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松解粘连、促进水肿吸收。
治疗时要注意温度适宜,尤其是有感觉障碍和局部血循差时,容易发生烫伤。
若患者感觉丧失,或治疗部位机体内有金属固定物时,应选脉冲短波或脉冲微波治疗。
2.1.3.2激光疗法常用氦-氖激光或半导体激光照射病损部位或沿神经走向选取穴位照射,每部位照射5~10min,有消炎、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
肩胛上神经阻滞结合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肩胛上神经阻滞结合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顽固性肩周炎的治疗效果。
方法肩周炎患者108例,行肩胛上神经阻滞结合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治疗, 每5天1次,5次为一个疗程。
结果经2-3次治疗,随访6-18个月后,痊愈75例,占69.4%;显效27例,占25%;有效4例,占4%;无效2例,占2%;总有效率98.1%。
结论肩胛上神经阻滞结合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无任何不良反应,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
【关键词】肩周炎肩胛上神经阻滞玻璃酸钠【Abstract】 Objective: Observed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uprascapular nerve blockade with sodiumhyaluronate(SH)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Methods:108 patierts with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were treated using suprascapular nerve blockade with sodium hyaluronate(SH) injection.Once five days and 5 for a period of treatment. Results:By the treatment of twice to thrice and flowed-up of 6-18months。
The responses was as follow:75 patients(69.4%)heald;27 patients(25%) excellence;4 patients(4%) improved and 2 patients(2%) failed to improved.Conclusi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suprascapular nerve blockade with sodium hyaluronate(SH) injection is an effective therapy and a secure way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Key words】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Suprascapular nerve blockade Sodium hyaluronate(SH)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又称为“冻结肩”、“粘连性关节囊炎”,肩周炎是一类引起盂肱关节僵硬的粘连性关节囊炎(adhesive capsulitis),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疼痛,肩关节各个方向主动和被动活动度降低,影像学检查除骨量减少外无明显异常的疾患[1]。
肩胛上神经阻滞松解术治疗肩周炎56例效果观察孙庆银【摘要】目的:观察肩胛上神经阻滞松解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均为2010年2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中晚期肩周炎患者112例,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观察组给予肩胛上神经阻滞松解术,治疗两周后评价疗效.对照组标记肩部痛点,消毒,穿刺针垂直刺至患者有酸胀感觉,注入2~4 ml 2%利多卡因、25 mg醋酸强的松龙,每次3~5个痛点,1次/周,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2.20±0.6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16±1.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85,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73.2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20,P<0.05).结论:肩胛上神经阻滞松解术治疗肩周炎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效果显著,优于局部封闭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uprascapular nerve block lysis in the treatment of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Methods:The study subjects were 112 patients with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who were treated inour hospital form February 2010 to March 2013.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56 cases)and control group(56cases)according to their visiting sequence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uprascapular nerve block lysis method, the efficacy was evaluated after 2 weeks of treatmen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shoulder pain points were marked, disinfected, vertically pierced with puncture needle until the patient felt acid bilges, injected 2-4 ml 2%lidocaine, 25 mgprednisolone acetate, 3 to 5 pain points every time, once a week, and the efficacy was evaluated after 4 weeks of treatment. Visual analogscale(VAS)was applied to compare the pain degre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After treatment, the VA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2.20 ± 0.67)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4.16 ± 1.00), t 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12.185, P<0.05).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00%,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73.21%, and 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χ2=17.320, P<0.05). Conclusion:Suprascapular nerve block lysis method can effectively reduce patients’pain in the treatment of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which is better than partial closure method and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期刊名称】《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1【总页数】3页(P86-87,93)【关键词】肩胛上神经阻滞;松解术;肩周炎【作者】孙庆银【作者单位】通辽市第二人民医院疼痛科,内蒙古通辽 02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4肩周炎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达到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直至最后完全复原为主要表现的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1〕.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我们在临床采用肩胛上神经阻滞松解术治疗肩周炎,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均为2010年2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中晚期肩周炎患者113例,均符合肩周炎的诊断标准〔2〕.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32例,年龄43~67岁,平均(50.46±5.9)岁,病程2~13个月,平均(5.9±3.7)个月.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31例,年龄44~69岁,平均(52.01±6.0)岁,病程3~16个月,平均(6.0±3.4)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方法1.2.1观察组(1)肩胛上神经阻滞:患者坐位,背朝术者,双肩放松,手臂自然下垂.先确定肩胛骨之肩胛冈,从肩胛骨脊柱缘至肩峰顶端,在冈上缘画一线,并将肩胛骨下角的分角线延长与冈上线交叉,此两线形成的外上角再作两等份,在此分角线上1.5 cm做标志,此点相当肩胛上的切迹处.将冈上线两等份,在中间画一垂直线,再将上外角两等份,在此分角线上1.5cm处做标志,也相当于肩胛上切迹的部位.戴无菌手套,皮肤常规消毒,标记处做局部皮丘.取长10 cm,7号腰穿针,从穿刺点垂直刺入,缓慢进针至遇有骨性物,即为肩胛骨缘突根部,将针体上的深度标志物移至距皮肤0.5~1 cm处,再将穿刺针退至皮下取向前、内、下方向再次进针,至皮肤与标志物接触,此时多有落空感,说明已刺入肩胛上切迹处.多数患者同时主诉有酸胀或向上臂放射感觉,即穿刺成功,回抽无血、无气即可注药.可予0.5%~1%利多卡因6ml加入维生素B12500~1000μg,急性期酌加地塞米松5~10mg或曲安奈德10~20mg〔3〕(.2)松解术:麻醉满意后患者先仰卧位,术者用手托住患者肘部,前屈、上举至180度;再取侧卧位,健侧在下,术者一手抵肩部,一手握肘部,搬动上臂使之外展数次,达90度;术者向后搬动患者上臂后伸,达35度;逆时针、顺时针旋转肩关节;患者平卧屈肘,外旋、内旋肩关节,屈肘上举.治疗两周后评价疗效.1.2.2对照组标记肩部痛点,消毒,穿刺针垂直刺至患者有酸胀感觉,注入2%利多卡因2~4 ml、醋酸强的松龙25 mg,每次3~5个痛点,1次/周,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1.3 观察指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疗效评价标准〔4〕:肩关节活动范围正常或基本正常,疼痛消失为治愈;肩关节活动范围基本正常或明显改善,稍痛为好转;治疗后无明显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1.4 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 两组治疗前后VAS比较见表1,两组治疗前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 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56例经治疗后治愈48例,好转8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治愈24例,好转17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73.2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20,P<0.05).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本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本病早期肩关节呈阵发性疼痛,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以后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重,昼轻夜重,肩关节向各个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肩部受到牵拉时,可引起剧烈疼痛.肩关节可有广泛压痛,并向颈部及肘部放射,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缩〔5〕.肩胛上神经阻滞术适用于:(1)用于肩部疼痛诊断与治疗,如肩周炎、肩峰下滑炎、肩部撞击症、颈肩痛等治疗.(2)作为肩关节疾患的手法治疗区域阻滞,如肩关节脱臼手法复位.(3)注射损毁药物治疗肩部癌性痛.肩胛上神经阻滞注入维生素类药物、激素、局麻药起到营养神经、抗感染、扩张血管、改善局部循环的作用,可使肩关节周围肌肉松弛,有效减轻患者疼痛,配合手法松解肩关节粘连,从根本上治疗肩周炎.本研究中观察组经肩胛上神经阻滞松解术后疼痛明显减轻,且总有效率明显优于采用局部封闭治疗的对照组.可见,肩胛上神经阻滞松解术治疗肩周炎临床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效果显著,优于局部封闭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1〕马振与,荀雷,贾金芳.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肩周炎临床〔J〕.中国保健营养,2013,4(8):1742-1743.〔2〕李承球.肩周炎的分类诊断和治疗〔J〕.颈腰痛杂志,2004,5(3):144-150.〔3〕丘青中.肩胛上神经阻滞配合手法治疗重型肩周炎49例〔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6,4(1):82-83.〔4〕蔡安生.肩胛上神经阻滞结合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肩周炎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2,23(17):52-53.〔5〕沈海军,王瑞强,李德君.手法推拿治疗肩关节周围炎78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0):79.。
肩胛上神经阻滞配合肩关节松解术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肩周炎是由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粘连,引起的以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症候群。
[1]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50多岁的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如得不到有效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形成“冻结肩”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我科采用肩胛上神经阻滞配合全麻下肩关节松解治疗肩周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8月-2014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冻结肩”患者67例,随机分为2组,A组(n=33例)对照组,B组(n=34例)实验组,两组患者的病程、年龄、性别、部位、疼痛评分均无显著差异。
病例入选标准:病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肩周炎的诊断标准,并且肩关节活动严重受限患者(上举≤90° 外展≤45° 外旋≤20° 后伸≤20°)。
病例排除标准,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合并糖尿病,血糖未有效控制,精神、心理疾患或不能配合治疗者。
1.2 方法(1)治疗方法:A组:常规禁食水6小时,侧卧,患侧在上,建立静脉通道、吸氧、监护,给予丙泊酚2-3mg/kg,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松解,术者站在患者背侧,抵住肩胛骨外缘,另一手握住患者上臂,依次缓慢上举、外展、内收、内旋、外旋,直至肩关节活动度完全正常,无阻力为止。
术后肩关节腔穿刺,给予2%利多卡因5ml,得宝松7ml、0.9%氯化钠5ml配置的消炎镇痛液。
B组:肩关节松解方法与A组相同,术后给予同样配方消炎镇痛液行肩胛上神经阻滞。
A、B两组均于术后口服塞来昔布,并指导行肩关节功能锻炼、(2)疗效评定:采用VAS评分法进行术前、术后1天、2天、3天、1月、3月疼痛评分。
在术前、术后3个月评价肩关节功能,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痛症诊断与疗效标准”之肩周炎疗效标准定为:痊愈:肩臂疼痛消失,肩关节前屈、上举达150°以上,外展上举达120°以上,后伸屈肘手指可达对侧肩胛骨下角;显效,肩臂疼痛明显缓解,肩关节前屈、上举达120°以上,外展上举达100°以上,后伸屈肘手指可达第10、11胸椎棘突;好转:肩臂疼痛减轻,肩关节活动范围,较治疗前增加10°-20°,无效肩臂疼痛、肩关节活动较治疗前无改善。
肩周炎最易受损的肩胛上神经,如何应对卡压问题?康复考试课(赠教材题库音频导图) /wclass肩周炎是我们极为熟悉的肩关节疾病,而肩胛上神经就是肩周炎最易受损的神经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下有关肩胛上神经的知识开始之前要先简单来了解一下臂丛神经图片来源:肌骨关节功能解剖图解:推拿、按摩、扳机点与运动治疗臂丛神经由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一胸神经前支大部分组成。
经斜角肌间隙穿出,行走于锁骨下动脉后上方,经锁骨后方进入腋窝。
臂丛五个根的纤维先合成上、中、下三干,由三干发支围绕腋动脉形成内侧束、外侧束和后束,由束发出分支主要分布于上肢和部分胸、背浅层肌。
肩胛上神经图片来源:Grant 解剖学操作指南(第15版)肩胛上神经就是臂丛神经上干发出的一条小小的分支,它起自第5、6颈神经,有时第4颈神经根也可能参与它的组成。
肩胛上神经从臂丛上干分出后沿斜方肌和肩胛舌骨肌深面外侧走行直至肩胛骨上缘的切迹。
在此处,肩胛上横韧带跨过肩胛上切迹,围成肩胛上孔,肩胛上神经从中穿过,发出运动支支配冈上肌。
然后,肩胛上神经和肩胛上动脉伴行,由外侧绕过冈盂切迹,弧行进入冈下窝,在冈下肌深层又发出两支运动支支配冈下肌。
穿行途中困难重重肩胛上神经在走行的过程中有多处可受卡压,其中最易卡压的是肩胛上切迹,肩胛上神经从此处的神经上孔穿过。
因为肩关节是人体中活动度最大的关节,当上肢不断活动时,肩胛骨的不断位移会使此处的肩胛上神经受到反复摩擦,从而造成炎性肿胀,导致卡压。
此外,肩胛上神经与肩胛上动脉同时从肩胛上孔中穿过,在穿行过程中两方相互挤压也会造成肩胛上神经卡压。
肩胛上神经还有一处易卡压点是冈盂切迹。
肩胛上神经在绕过冈盂切迹时会形成一个转角。
当肩胛骨运动时,转折角变小,肩胛上神经与冈盂切迹的骨面发生勒索,造成肩胛上神经的摩擦损伤。
肩胛上神经损伤的症状1.肩关节后方钝性疼痛,肩关节过度上举时症状加重。
2.以肩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痛为锐痛,呈刀割样,亦可为钝痛,可为静止痛,夜间较重,也可因运动而诱发或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