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表
- 格式:xls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1
一.坐标计算以下为基本计算公式:直线上计算公式:已知该条直线的方位角à,已知直线的起点或终点的坐标,顺线路方向时,计算点的里程知道,直线的起点或终点的里程知道,可推算出计算点与直线的起点的直线距离d,(即计算点的里程减去起点的里程,逆线路方向时,为直线终点的里程减去计算点的里程),计算坐标增量:∆x=d×cosà∆y=d×cosà计算点的坐标为,直线的起点或终点坐标加上坐标增量,式中方位角à从直线起点算时,为已知即给定的方位角,而从终点算时,à为该段直线的起始方位角加上180度。
à+180à起点计算点终点第一种曲线为两段直线中加一圆曲线,指仅存在圆曲线,如下第1点。
1.圆曲线上计算点相对于ZY或YZ 点的弦长和偏角D=2 RSinδδ=90×L/(πR)δ---------圆曲线偏角D ---------弦长L --------为弧长α=α(zy)+δα------------为计算点的方位角,此α为顺着线路方向计算时。
α=α(yz)-δα------------为计算点的方位角,此α为逆着线路方向计算时。
α(zy)、α(yz)---------为圆曲线的起始方位角。
一般为已知。
计算点相对与直圆点或圆直点的坐标增量:△x=D*COSα△y=D*SINα坐标增量计算完毕后,要算某一点的坐标,用直圆点或圆直点的坐标加上计算点与直圆点或圆直点的坐标增量,即为计算点的坐标。
缓和曲线同理。
第二种曲线为两段直线中始端加一缓和曲线,末端加一缓和曲线,两段缓和曲线中加一圆曲线,如下第2点。
2.缓和曲线上计算点相对于HY或YH点的弦长和偏角δ=L²/6RL0X1=L-(L^5/40R²L0²)Y1=L³/6RL0D=√(X1²+Y1²)α=α(hy)+δα------------为计算点的方位角,此α为顺着线路方向计算时。
符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
高差闭合差:f h=∑h-(H始-H终)
允许值:f h允许= +12SQRTn÷1000 (在平坦地区f h容=±40SQRTL L为以km为单位的水准路线长度)、(在山地每km水准测量的站数超
过16站时f h容=±12SQRTn)
当f h≦f h允许时进行高差闭合差调整,先计算出每一站的改正数:f h/n
在拿每一测段的的测站数乘以每一站的改正数即可求出每一测段的
改正数
SQRT是平方根号
分等级分测距、测站数给出谢谢
另解例题:
水准测量中,若水准基点离工地4Km。
中间转折16次,那么其允许误差为多少
2014-05-07 21:33
提问者采纳
图根限差40√L 或12√n
四等限差20√L 或6√n
L:水准路线长度 n:水准测站数
平地一般采用L计算,山地采用n计算
一般城市施工测量为图根要求。
水准测量内业计算一、水准测量内业的方法:水准测量的内业即计算路线的高差闭合差,如其符合要求则予以调整,最终推算出待定点的高程。
1.高差闭合差的计算与检核附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为:=- () (2-8)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为:=(2-9)为了检查高差闭合差是否符合要求,还应计算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即其限差)。
一般水准测量该容许值规定为平地=mm山地=mm (2-11)式中,―水准路线全长,以km为单位;―路线测站总数。
2.高差闭合差的调整若高差闭合差小于容许值,说明观测成果符合要求,但应进行调整。
方法是将高差闭合差反符号,按与测段的长度(平地)或测站数(山地)成正比,即依下式计算各测段的高差改正数,加入到测段的高差观测值中:⊿= -(平地)⊿= - (山地)式中,―路线总长;―第测段长度 (km) (=1、2、3...);―测站总数;―第测段测站数。
3.计算待定点的高程将高差观测值加上改正数即得各测段改正后高差:h i改=hi+⊿h i i=1,2,3,……据此,即可依次推算各待定点的高程。
如上所述,闭合水准路线的计算方法除高差闭合差的计算有所区别而外,其余与附合路线的计算完全相同。
二、举例1.附合水准路线算例下图2-18所示附合水准路线为例,已知水准点A、B和待定点1、2、3将整个路线分为四个测段。
表2-2 附合水准路线计算测段号点名测站数观测高差/m改正数/m改正后高差/m高程/m 备注1 2 3 4 5 6 7 81 BM1 8+8.364 -0.014 +8.350 39.8331 48.1832 3-1.433 -0.005 -1.4382 46.7453 4-2.745 -0.007 -2.7523 43.9934 5+4.661 -0.008 +4.653BM2 48.64620 + 8.847 -0.034 +8.813辅助=+ 0.034m计算== 54mm1)将点名、各测段测站数、各测段的观测高差、已知高程数填入表2-2内相应栏目2、3、4、7(如系平地测量,则将测站数栏改为公里数栏,填入各测段公里数;表内加粗字为已知数据)。
水准测量记录表
班级:组别:测量:记录:计算:
水准测量记录表(2)
班级: 组别: 测量: 记录: 计算: 日期:
按测站数调整高差闭合差及高程计算表
按路线长度调整高差闭合差及高程计算表
测回法观测手薄
班级:组别: 测量:记录:计算:日期:
注意事项:1)记录表请填写字迹工整、内容完整、格式正确.
2)每一测站第一测回时第一次读数应调整至0°稍大一点度数位置,第二测回时第一次读
数应调整至90°稍大一点度数位置。
表7—2 各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三、四等水准测量手薄(双面尺法)。
符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
高差闭合差:f h=∑h-(H始-H终)
允许值:f h允许= +12SQRTn÷1000 (在平坦地区f h容=±40SQRTL L为以km为单位的水准路线长度)、(在山地每km水准测量的站数超
过16站时f h容=±12SQRTn)
当f h≦f h允许时进行高差闭合差调整,先计算出每一站的改正数:f h/n
在拿每一测段的的测站数乘以每一站的改正数即可求出每一测段的
改正数
SQRT是平方根号
分等级分测距、测站数给出谢谢
另解例题:
水准测量中,若水准基点离工地4Km。
中间转折16次,那么其允许误差为多少?
2014-05-07 21:33
提问者采纳
图根限差40√L 或12√n
四等限差20√L 或6√n
L:水准路线长度n:水准测站数
平地一般采用L计算,山地采用n计算
一般城市施工测量为图根要求。
闭合水准路线改正数一、高差改正数高差改正数是指在闭合水准路线中,由于各测站的高差值不完全相同,导致高差闭合差的出现。
为了消除高差闭合差,需要对各测站的高差值进行改正。
高差改正数的计算公式为:Δh = fh / N,其中Δh为高差改正数,fh为高差闭合差,N为测站数。
二、距离改正数距离改正数是指在闭合水准路线中,由于各测站之间的距离不完全相等,导致距离闭合差的产生。
为了消除距离闭合差,需要对各测站的距离值进行改正。
距离改正数的计算公式为:ΔD = fd / N,其中ΔD为距离改正数,fd为距离闭合差,N为测站数。
三、仪器高差改正数仪器高差改正数是针对水准仪的高差测量结果进行修正的值。
由于仪器本身的误差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水准仪的测量结果可能会存在误差。
为了得到更准确的高差值,需要对水准仪的测量结果进行改正。
仪器高差改正数的计算公式与高差改正数类似,但需要考虑仪器误差和环境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四、水准尺长度改正数水准尺长度改正数是针对水准尺的长度误差进行修正的值。
由于水准尺本身存在长度误差和热胀冷缩等因素的影响,其实际长度可能与标定长度存在差异。
为了得到更准确的高差值,需要对水准尺的长度进行改正。
水准尺长度改正数的计算公式与高差改正数类似,但需要考虑水准尺长度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五、水准尺温度改正数水准尺温度改正数是针对水准尺受温度影响而产生的长度变化进行修正的值。
由于材料不同,各种水准尺的热膨胀系数也不同,因此受温度影响而产生的长度变化也不同。
为了得到更准确的高差值,需要对水准尺的长度进行温度改正。
水准尺温度改正数的计算公式与高差改正数类似,但需要考虑温度对水准尺长度的影响。
六、大气折光改正数大气折光改正数是针对大气折光对高差测量结果的影响进行修正的值。
由于大气的密度和温度等因素的变化,光在不同高度和不同方向上的折射率也不同,这会影响到高差的测量结果。
为了得到更准确的高差值,需要对大气折光的影响进行改正。
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表【原创实用版4篇】目录(篇1)1.五等水准测量的基本概念与要求2.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3.高程计算与调整的重要性4.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表的应用实例正文(篇1)一、五等水准测量的基本概念与要求五等水准测量是我国工程测量中的一项基本任务,它是指在工程建设中,对地面高程进行测量,以确定各个测站点的高程值。
五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包括: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小于 10mm;水准路线长度小于 16km;使用 ds3 仪器和双面水准尺;与水准点联测要往返各一次,环线或附合往一次即可。
二、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在五等水准测量中,闭合差是指测量结果中各测站点高程值的代数和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值。
闭合差的计算方法是:在平地上,采用水准路线长度(L)计算;在山区,采用测站数(n)计算。
三、高程计算与调整的重要性高程计算与调整是五等水准测量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高程值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
通过高程计算与调整,可以检查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发现并改正测量误差,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四、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表的应用实例在实际的五等水准测量工作中,需要根据测量结果,计算闭合差,并对高程值进行调整。
为此,可以使用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表。
该表以测站数(n)或水准路线长度(L)为依据,列出了各种可能的闭合差与高程改正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通过查表,可以快速、准确地完成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任务。
综上所述,五等水准测量是工程测量中的基本任务,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是确保测量结果可靠性的关键环节。
目录(篇2)1.五等水准测量的基本概念与要求2.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3.高程计算与调整的重要性4.五等水准路线闭合差调整与高程计算表的应用实例正文(篇2)一、五等水准测量的基本概念与要求五等水准测量是一种常用的高程测量方法,其主要应用于城市建设、水利工程等领域。
水准测量内业计算一、水准测量内业的方法:水准测量的内业即计算路线的高差闭合差,如其符合要求则予以调整,最终推算出待定点的高程。
1. 高差闭合差的计算与检核终端水准点的已知高程,和经水准路线观测、推算的高程之差值称为高差闭合差。
附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h f 为:h f =∑测h- (始终H H -) (2-8)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为:h f =∑测h(2-9)为了检查高差闭合差是否符合要求,还应计算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即其限差〕。
一般水准测量该容许值规定为平地 容h f =L 40±mm山地 容h f =n 12±mm (2-11)式中,L ―水准路线全长,以km 为单位;n ―路线测站总数。
2.高差闭合差的调整若高差闭合差小于容许值,说明观测成果符合要求,但应进行调整。
方法是将高差闭合差反符号,按与测段的长度(平地)或测站数(山地)成正比,即依下式计算各测段的高差改正数,加入到测段的高差观测值中:⊿i h = -i hL L f ⋅∑(平地) ⊿i h = -i hn nf ⋅∑ (山地) 式中, L ∑―路线总长;i L ―第i 测段长度 (km) (i =1、2、3...);n ∑―测站总数;i n ―第i 测段测站数。
3.计算待定点的高程将高差观测值加上改正数即得各测段改正后高差:h i 改=hi+⊿h i i =1,2,3,……据此,即可依次推算各待定点的高程。
如上所述,闭合水准路线的计算方法除高差闭合差的计算有所区别而外,其余与附合路线的计算完全相同。
二、举例1.附合水准路线算例下图1所示附合水准路线为例,已知水准点A 、B 和待定点1、2、3将整个路线分为四个测段。
图1 附合水准路线测量成果示意图测段号 点 名 测站 数 观测高差/m 改正数 /m 改正后 高差/m 高 程 /m 备注 1 2 3 4 5 67 8 1 BM1 8+8.364-0.014 +8.350 39.833 148.183 23-1.433-0.005-1.438 246.745 34-2.745-0.007-2.752 343.993 45+4.661-0.008+4.653 BM248.646 ∑20+ 8.847-0.034+8.813辅助 计算h f =+ 0.034m容h f =2012±= ±54mm1〕将点名、各测段测站数、各测段的观测高差i h 、已知高程数填入表2-2内相应栏目2、3、4、7(如系平地测量,则将测站数栏改为公里数栏,填入各测段公里数;表内加粗字为已知数据)。
水准测量的实施一、水准点测绘部门在全国各地建立用水准测量方法获得其高程的控制点—水准点(BM)。
水准点有永久水准点和临时水准点。
水准点标志后,在水准记录本绘制“点之记”,绘制水准点的草图、对周围附近情况加以说明,注明水准点的编号。
图5 水准点(单位:cm)二、水准路线水准测量所经过的路线,称为水准路线。
按照已知水准点布设情况,水准路线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图6 水准路线的形式A:闭合水准路线:从一高级水准点出发,经过测定其它各点高程,最后又闭合到原来点的环形路线。
B:附合水准路线:从一高级水准点出发,经过测定其它各点高程,最后符合到另一高级水准点的路线。
C:往返水准路线(支水准路线):从一高级水准点出发,经过测定其它各点高程到终点,又从终点返测到原来高级点的往返路线。
支水准路线长度为1~2Km。
三、水准测量的实施水准测量采用往返测量法、改变仪器高法或双面尺法进行测量。
往返测量法步骤:设定已知一水准点BM高程(123.446m),要测定B点的高程。
如图所示:图7 水准测量的实施1、置水准仪于距已知后视高程点A一定距离的I处,并选择好前视转点ZD1,将尺置于A点和ZD1点上。
测站在后视点与前视点的中间。
2、将水准仪粗平后,先瞄准后视尺,消除视差。
精平后读出后视读数a。
3、转过望远镜照准前视尺,精平后,读取前视读数b。
至此完成了一个测站的观测任务。
(架一次仪器叫一个测站)4、将仪器搬迁到下站II站,把第I站的后视尺移到第II站的转点ZD2上,此时第一站的前视成了第二站的后视。
5、按2.3步骤测出第II站的后、前视读数。
如此重复至B点。
表2-1 水准测量记录表第四节水准测量的成果整理水准测量的外业测量数据经检核后,如果满足了精度要求,就可以进行内业成果计算,即调整高差闭合差(将高差闭合差按误差理论合理分配到各测段的高差中去),最后求出未知点的高程。
一、高差闭合差计算1、计算校核Hab=∑H=∑a-∑b2、测站校核水准测量是个连续的过程,一个测站的误差或错误有累积影响,为了保证每个测站的正确性。
水利工程测量综合练习(2)及解答一、单选题1.某地面点的经度为东经116°46′,则其所在高斯投影六度带的带号为( )。
A. 19B. 20C. 37D. 382.已知P点至A点的真方位角为68°15′10″,坐标方位角为68°25′00″,则其子午线收敛角是( )。
A.﹢40′10″B. ﹣40′10″C. ﹢9′50″D. ﹣9′50″3.视差产生的原因是()。
A.调焦不完善B.标尺倾斜C.气泡不居中D.观测者视力差4.用DJ6型经纬仪对某水平角观测4测回,第3测回水平度盘的起始位置为( )。
A. 0°B. 45°C. 90°D. 135°5.M点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X M=3 276 000m, Y M=19 643 800m,该点所在六度投影带的带号为( )。
A. 3B. 19C. 20D. 326.已知E、F两点的高程分别为H E=155.60m,H F=154.60m,E、F两点的水平距离为50m,若用百分比来表示F→E的坡度,则i FE应为:( )。
A. +2%B. +0.2%C. –2%D. –0.2%7.地面两点间的高差与高程基准面的选择()。
A.有关B.无关C.关系不大D. 关系很大8.在1︰1000比例尺地形图上,量得某坝轴线设计长度为d=635.5mm,其中误差为±0.2mm,则该坝轴线实地长度的中误差M D为 ( )。
A. ±0.2mB. ±0.1mC. ±0.02mD. ±0.01m9.在水平角观测中,设方向值读数中误差M读=±6.0″,则任意两方向夹角的中误差M角为( )。
A. 8.0″B. ±12.0″C. 12.0″D. ±8.5 ″10.在下列误差中,()属于系统误差。
A. 读数误差B. 照准误差C.钢尺尺长改正D.对中误差11.在四等水准测量中,设K后=4. 687,K前=4. 787,测得某站的黑面高差为+0.002m ,红面高差为-0.098m ,则高差中数为( )。
1.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计算:f h= Σh测水准路线的成果检测:水准测量外业观测数据存在高差闭合差,高差闭合差需满足一定的限差,四等水准限差:fh允=±20√L L:水准路线全长,以KM为单位,不足1KM按1KM计算。
若高差闭合差超出此范围,表明成果中有错误存在,则要重返工作。
2.分配高差闭合差、检核测段高差改正数vi为:V i= - f hΣLL iΣ V i=-f h(检核)式中:ΣL——水准路线各测段的总长度,单位为km;L i——某一测段的长度,单位为km。
3.计算各测站改正后高差、检核h 改=h测+V iΣh改=0(检核)4.推算各待定点高程、检核H i=H i−1+h改H已知值=H推算值(检核)1.计算角度闭合差fβ:fβ= Σβ测- (n-2)×180°n:导线测量总测站数导线测量的成果检测:导线测量外业观测数据存在角度闭合差,角度闭合差需满足一定的限差,三级导线限差:fβ允=±24√n n:导线测量总测站数若角度闭合差超出此范围,表明成果中有错误存在,则要重返工作。
2.分配角度闭合差、检核测站角度改正数vi为(平均分配,大角多分、小角少分):V i= - fβnV =-fβ(检核)式中:n——测站数;3.计算各边方位角、检核α前= α后+β左±180°或α前= α后- β右±180°α已知方位角=α推算方位角(检核)4.计算坐标增量ΔX= D cosα f x= ΣΔXΔY= D sinαf y= ΣΔY或REC(距离,方位角) f= √ f x2+ f y2K =fΣD5.分配坐标增量、检核坐标增量改正数vi为:V x= - f xΣD L DΣ Vx改=-f x(检核)V y= - f yΣD L DΣ Vy改=-f y(检核)式中:ΣD——导线边长总长度,单位为m;L D——某一边长的长度,单位为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