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案)剪羊毛
- 格式:docx
- 大小:17.92 KB
- 文档页数:7
2024版《小学音乐《剪羊毛》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选自2024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劳动最光荣》,具体内容为歌曲《剪羊毛》。
该歌曲描绘了牧羊人在辽阔的草原上辛勤剪羊毛的场景,歌曲旋律欢快,节奏明快,富有童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剪羊毛》的旋律、节奏和歌词,能熟练地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 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的变化和音高的掌握。
2. 教学重点: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音乐课本、歌词单、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歌曲《劳动最光荣》,让学生感受劳动的气氛,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描绘的劳动场景。
2. 新课内容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歌词,理解歌词内容。
(2)教师示范演唱《剪羊毛》,引导学生注意歌曲的节奏和音高。
(3)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注意歌曲的演唱技巧。
(4)分小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实践活动:学生用画纸和彩笔描绘自己心中的草原和剪羊毛的场景。
4. 例题讲解:讲解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高问题,进行随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剪羊毛》2. 歌曲节奏:2/4拍3. 歌曲音高:以C大调为基础4. 歌曲歌词:按照歌词内容分行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将《剪羊毛》的歌曲演唱给家长听,并邀请家长一起参与演唱。
2. 答案:无固定答案,以学生实际表现为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收集其他劳动歌曲,了解不同劳动场景的音乐表达。
(2)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体验劳动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的变化和音高的掌握。
大班音乐教案《剪羊毛》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剪羊毛》这首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知道歌曲讲述的是剪羊毛的故事。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音准、节奏感和合唱能力,能用自然的音调演唱歌曲。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学会演唱歌曲《剪羊毛》,掌握基本的节奏和旋律。
难点:帮助幼儿理解歌曲中剪羊毛的过程,以及歌曲中描绘的欢乐气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音频设备、投影仪、PPT、羊毛玩具、剪刀道具。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音乐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部分:教师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引导幼儿进入音乐课堂。
通过展示羊毛玩具和剪刀道具,引起幼儿对剪羊毛活动的兴趣。
2. 教学基本部分:(1)教师讲解歌曲《剪羊毛》的背景和歌词含义,让幼儿了解剪羊毛的过程。
(2)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让幼儿跟随教师学唱,注意音准和节奏。
(3)分组练习: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轮流演唱歌曲,教师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4)合唱练习:全班幼儿一起演唱歌曲,培养合唱能力。
3. 教学拓展部分:(1)教师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歌曲中的剪羊毛动作,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2)开展“剪羊毛”游戏:幼儿分组进行剪羊毛比赛,比一比谁剪得最快、最干净。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合唱练习和游戏活动,评价幼儿对歌曲《剪羊毛》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音乐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力。
六、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幼儿回忆歌曲《剪羊毛》的歌词和旋律。
2. 教师播放歌曲《剪羊毛》,让幼儿跟唱,注意音准和节奏。
3. 教师带领幼儿分析歌曲的结构,讲解第一段、第二段和副歌的部分。
4. 针对歌曲中的难点,如音高、节奏等,进行针对性练习。
5.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七、教学活动:1. 教师准备一首与《剪羊毛》主题相关的歌曲,如《小羊乖乖》,让幼儿欣赏和学唱。
小学音乐《剪羊毛》教案教案标题:小学音乐《剪羊毛》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学习歌曲《剪羊毛》的歌词和曲调。
2.学习并练习歌曲的基本节奏和动作。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音乐播放器和《剪羊毛》音频。
2.幻灯片或黑板。
3.小羊毛手工材料。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音乐,引起学生对音乐的注意。
然后向学生介绍今天要学习的歌曲《剪羊毛》。
2.歌曲学习(15分钟)请学生一起聆听并观看《剪羊毛》的音乐视频。
然后逐句教唱歌词,让学生跟随唱。
3.节奏学习(10分钟)在幻灯片或黑板上展示歌曲的节奏图谱,向学生解释每个音符代表的时值,并引导学生跟随节奏进行拍子。
4.动作练习(2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中的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剪羊毛的人、被剪羊毛的绵羊,以及欢呼观众。
请每个小组自行排练并跟着歌曲的节奏进行动作表演。
5.合作练习(15分钟)让学生再次分组,每个小组中的学生通过模拟剪羊毛的动作互相帮助,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乐趣。
6.创意发挥(15分钟)鼓励学生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这首歌曲,他们可以编写自己的歌词,设计自己的动作或故事情节,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7.展示和总结(10分钟)请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创意、动作和表演。
为每个小组的表演点评和总结,鼓励并肯定每个小组的努力和创造力。
四、课后延伸:鼓励学生在家里继续练习《剪羊毛》的歌曲和动作,并鼓励他们与家人、朋友一起分享自己的表演成果。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们将不仅仅学会一首音乐作品,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此外,通过学习音乐,学生们也能享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和情感表达的乐趣。
《剪羊毛》教学设计(通用7篇)《剪羊毛》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剪羊毛》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剪羊毛》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指导学生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在较高音区歌唱。
知识目标:提高节奏排练的练习,培养学生进行节奏创作的兴趣和初步的目标。
情感目标:提高学唱歌曲使他们初步认识到劳动的意义。
教学重点:⒈区别节奏的不同的感受。
⒉初步唱会第一段。
教学难点:⒈歌曲中节奏的演唱。
⒉节奏自由组合的练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节奏型练习教师:(出示剪刀实物)同学们,这是什么啊?小常识介绍:哦!这是一把漂亮的尖刀,那你们知道世界上第一把剪刀是哪个国家的人们发明的吗?老师告诉你们是埃及人发明了剪刀。
教师:谁能按来念“剪刀”这个词?你能按这些节奏来念念剪刀和小剪刀这些词吗?XX|X·X|剪刀剪刀XXX|XX·X|小剪刀小剪刀我们一边打拍子一边按这些节奏来念两遍。
教师:老师这里有两组节奏,你们先听老师念一下,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⑴XXX|XXXX|XXX|X—|⑵XX·X|XXX·X|XX·X|X-|(第一组比较平淡,第二组活跃、跳跃)那我们现在一起来念。
二、游戏⑴导入:你们很聪明,很快就学会了,我还要考你们一下,剪刀有哪些用途啊?(剪手指甲、剪纸……剪羊毛)埃及人发明创造的第一把剪刀就是用来剪羊毛的。
教师:现在我这里有4组节奏⑴XX|X·X|XX·X|X-|⑵X·X|XX|XX·X|X-|⑶XX·X|X-|X·X|XX|⑷X·X|X-|XX·X|XX|你们每个队先念念自己队的节奏,然后推举一个人上来用剪刀剪出这个节奏,看哪个队剪的节奏最对最动听。
《剪羊毛》音乐优秀教案《剪羊毛》音乐优秀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剪羊毛》音乐优秀教案(通用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剪羊毛》音乐优秀教案1目标在熟悉音乐、理解其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为乐曲配伴奏,会听音乐打2/4拍节奏,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编力。
准备有关剪羊毛的图片或录像、打击乐器。
《剪羊毛》的录音磁带,并让幼儿欣赏。
过程1、利用有关图片、录像向幼儿介绍剪羊毛的常识,知道羊毛的用途,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介绍时,配以《剪羊毛》的乐曲,帮助幼儿理解作品表达的内容、情感,熟悉旋律。
2、欣赏乐曲《剪羊毛》。
教师弹奏乐曲《剪羊毛》,让幼儿再次欣赏,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特点,运用简短、生动的语言讲述音乐表达的内容情感。
让幼儿通过音乐体验剪羊毛的紧张的劳动、愉快的心情和音乐2/4拍节奏特点。
3、学习为乐曲配伴奏。
启发幼儿根据音乐的内容、节奏特点进行讨论:怎样打出节奏?编出几种节奏型。
如:羊毛剪子发出的声音××××|××××|或×××|×××|;人们高兴的心情××|×—|××|×—|或×○|×○|×○|×○|4、练习掌握以上几种节奏型。
教师逐一弹奏乐句,请幼儿再次讨论用哪种节奏型合适?选定一种或两种节奏型后,随音乐拍手打节奏。
5、选择和使用几种乐器打节奏。
幼儿持乐器分句练习。
如:手铃:××××|××××|或×××|×××|沙锤铃鼓:××|×〉—|××|×〉—|木鱼:×○|×○响板6、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练。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剪羊毛教案附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音乐活动教材第四章《动感歌声》,详细内容为《剪羊毛》歌曲的学唱及动作表演。
教材通过活泼有趣的歌词和简单易学的旋律,让学生在音乐中体验剪羊毛的乐趣,提高音乐表现力和集体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剪羊毛》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并能独立演唱。
2.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提高集体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动作表演的协调性。
2. 教学重点:歌词的记忆、旋律的掌握以及动作的表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设备、歌词卡片、剪羊毛道具。
2. 学具:学生用歌词卡片、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扮演农场主,邀请学生帮忙剪羊毛,以情景剧的形式导入课程。
学生跟随教师模仿剪羊毛的动作,体验劳动的乐趣。
2. 歌曲学习(10分钟)教师播放《剪羊毛》歌曲,引导学生关注歌词和旋律。
分组学习歌词,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演唱展示。
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掌握节奏和音准。
3. 动作表演(5分钟)教师示范《剪羊毛》动作,学生跟随学习。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4.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自主练习歌曲和动作,教师观察并进行个别指导。
邀请部分学生进行展示,鼓励学生互相评价、交流。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学生集体表演《剪羊毛》歌曲和动作,展示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剪羊毛》2. 歌词卡片:贴在黑板上,标出节奏变化和动作提示。
3. 动作示意图:画出剪羊毛的动作,标注关键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人表演《剪羊毛》歌曲和动作。
2. 答案: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独立完成表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在动作表演方面仍需加强练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增加个别辅导时间,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二年级音乐《剪羊毛》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材第二册第四章《劳动与歌曲》,详细内容为《剪羊毛》一课。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劳动歌曲的特点,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剪羊毛》的歌词和旋律,能熟练演唱。
2. 了解劳动歌曲的特点,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剪羊毛》的歌词和旋律,能熟练演唱。
难点:理解劳动歌曲的特点,把握歌曲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歌谱、PPT课件。
学具:音乐书、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劳动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劳动者,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理解歌词内容。
(2)教师示范演唱《剪羊毛》,学生跟唱。
(3)学生自主学唱歌曲,教师指导。
3. 歌曲分析(10分钟)(1)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如节奏、音高等。
(2)讨论劳动歌曲的特点,如歌词内容、情感表达等。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演唱《剪羊毛》,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5.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歌曲中的节奏、音高等音乐知识。
(2)分析歌曲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理解劳动者。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剪羊毛》2. 歌曲特点:劳动歌曲、歌词内容丰富、旋律优美3. 歌曲结构:ABAB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剪羊毛》,思考劳动歌曲的特点。
2. 答案:劳动歌曲特点:歌词内容与劳动有关,旋律优美、节奏明显,具有激励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剪羊毛》的歌词和旋律,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养。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应加强对劳动歌曲特点的讲解,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劳动歌曲,如《劳动最光荣》等,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音乐教案-剪羊毛音乐教案-剪羊毛精选2篇(一)教学目的:1. 学习剪羊毛这首歌曲的歌词和歌曲的根本信息。
2. 学习和练习剪羊毛这首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才能和合作精神。
教学材料:1.《剪羊毛》的音乐录音或视频。
2.歌曲的歌词。
教学步骤:1. 背景介绍:提醒学生,在古代农村,人们常常用剪刀剪下绵羊的毛,以利用羊毛制作衣物等产品。
2. 引入新知:播放《剪羊毛》的音乐录音或视频,让学生用耳朵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 学习歌曲的歌词:分发歌曲的歌词,让学生跟随录音或视频一起听歌词,并尝试跟唱。
4. 学习和练习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提醒学生用手拍打歌曲的节奏,并尝试跟随录音或视频一起唱歌。
5. 分组合作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局部歌词或旋律,让他们一起合作演唱整首歌曲。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用身体的动作表示剪羊毛的动作,增强对歌曲的理解和表现力。
2. 学生可以尝试用身体的动作和乐器伴奏来演奏这首歌曲。
评估方式: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演唱质量和合作精神。
可以进展小组表演,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音乐教案-剪羊毛精选2篇(二)教案名称:小蜜蜂音乐教案教学目的:1. 通过活动让幼儿理解小蜜蜂,并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和表达才能。
2. 培养幼儿动手动脑才能,进步他们的观察力和专注力。
3. 培养幼儿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幼儿的社交才能。
教学准备:1. 小蜜蜂相关的图片或故事书。
2. 小蜜蜂的音乐〔可以在教学前录制好或者使用现成的音乐〕。
3. 蜜蜂的面具和翅膀〔可以用彩纸制作〕。
教学过程:引入:展示小蜜蜂的图片或者故事书,与幼儿们一起介绍小蜜蜂。
询问幼儿们对小蜜蜂的理解,并引导他们讨论小蜜蜂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活动一:听音乐1. 制作小蜜蜂面具和翅膀,发给幼儿们穿戴上。
2. 播放小蜜蜂的音乐,让幼儿们跟着音乐的节奏扇动翅膀、跳舞。
3. 在音乐完毕时停下来,观察幼儿们的表现,让他们分享他们的感受和体验。
2024年大班音乐剪羊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音乐活动教材第四章《动物音乐会》,主要详细内容为歌曲《剪羊毛》。
通过学习该歌曲,让学生了解牧羊人的生活,体验劳动的乐趣,并培养他们的音乐节奏感和集体合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剪羊毛》的歌词和旋律,能独立演唱。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提高他们的集体合作能力。
3. 增进学生对牧羊人劳动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剪羊毛》的歌词和旋律演唱。
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集体合作演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歌词卡片、节奏卡片、羊模型。
学具:歌词本、画纸、画笔、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羊模型和画纸,让学生模拟剪羊毛的过程,引导他们关注牧羊人的劳动。
2. 歌曲学习(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词,讲解歌词中的难点词汇。
(2)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跟唱,注意指导歌曲中的节奏变化。
(3)分组练习,每组轮流演唱,互相评价,共同进步。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节奏卡片,引导学生分析歌曲中的节奏变化。
(2)教师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节奏卡片练习。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比赛,评选出最佳演唱组。
(2)每组派代表进行节奏表演,其他学生评价。
5. 歌曲创作(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创作一首以“剪羊毛”为主题的歌曲,要求包含本节课所学的节奏变化。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剪羊毛》2. 歌词卡片:展示歌词中的重点词汇和节奏变化。
3. 节奏卡片:展示歌曲中的节奏变化。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一首以“剪羊毛”为主题的歌曲创作。
2. 答案要求:歌词包含本节课所学的节奏变化,能表达出牧羊人的劳动场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针对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其他与劳动相关的歌曲,了解不同行业的劳动特点,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