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剪羊毛》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21.70 KB
- 文档页数:5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伴奏《剪羊毛》(降调慢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剪羊毛》是一首来自澳大利亚的民歌,歌曲节奏欢快,旋律简单,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本节课的教材为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旨在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澳大利亚的音乐风格,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集体合作精神。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旋律和节奏有一定的认识和感知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澳大利亚的音乐风格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澳大利亚音乐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澳大利亚音乐风格,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学会演唱《剪羊毛》,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
3.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学会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3.了解澳大利亚音乐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音乐风格。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演唱,培养集体合作精神。
4.视听结合法:观看相关音乐视频,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介绍澳大利亚的风土人情、音乐特点等。
2.音乐教材: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
3.钢琴:用于伴奏教学。
4.教学课件:展示歌曲旋律、歌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音乐风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剪羊毛》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澳大利亚音乐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重点教授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引导学生正确演唱。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培养集体合作精神。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5.拓展(5分钟)观看相关音乐视频,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谈谈对澳大利亚音乐的认识和感受。
6.小结(3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澳大利亚音乐的特点以及歌曲《剪羊毛》的重要性。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剪羊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劳动的歌声最动听》,具体内容为《剪羊毛》。
本曲以欢快的旋律,描绘了剪羊毛的场景,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到劳动的喜悦。
二、教学目标1. 感知和理解歌曲《剪羊毛》所描绘的劳动场景,培养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和热爱。
2. 学会歌曲《剪羊毛》,并能用轻快的情绪演唱,提高音乐表现力。
3.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会歌曲《剪羊毛》,并能用轻快的情绪演唱。
难点:歌曲中节奏的变化和音符的跳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学具:音乐课本、笔、作业本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模拟剪羊毛的场景,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劳动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2. 歌曲学习(15分钟)a. 教师播放歌曲,引导学生聆听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b. 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节奏和音高。
c. 分组练习,互相纠正,共同提高。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选取歌曲中的难点节奏和音符跳跃部分进行讲解,并通过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4. 随堂练习(5分钟)a. 教师播放歌曲,学生跟随音乐演唱,注意节奏和音准。
b. 教师随机抽取学生演唱,检查学习效果。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剪羊毛》2. 歌曲节奏:2/4拍3. 歌曲难点:节奏变化、音符跳跃4. 歌曲演唱技巧:轻快的情绪、清晰的咬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剪羊毛》,并记录演唱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答案:学生演唱《剪羊毛》,教师针对问题进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但部分学生在节奏和音准方面仍有待提高,教师应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其他劳动歌曲,如《劳动最光荣》、《咱们工人有力量》等,进一步感受劳动的伟大。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劳动实践活动,将音乐与劳动相结合,体验劳动的乐趣。
剪羊毛-人音版三下级音乐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演唱歌曲《剪羊毛》。
2.了解调式的概念,能辨别简单的调式。
3.能运用旋律节奏组成简单的曲子。
教学内容
课前铺垫
本课教授的歌曲为中西结合的人音版《剪羊毛》。
在教学之前,可先播放原版《剪羊毛》和其他相关音乐,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来源以及不同地区音乐风格的区别。
教学步骤
第一步: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境
教师可依据歌曲的歌词和音乐节奏,带领学生感受牧民在放牛、剪羊毛时的愉悦心情,以及草原上自然风光的美丽。
第二步:教授歌曲歌词和旋律
教师首先唱一遍歌曲,让学生跟随节拍敲打节奏。
接着再拆分歌词,让学生逐句模仿跟唱。
第三步:理解歌曲调式
教师提取歌曲中的重要旋律和音调,让学生听辨各个音符的高低差异和变换。
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听觉练习,分辨简单的调式。
第四步:创作小曲子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程度和年龄,引导学生自主创作小曲子,将旋律和节奏进行组合。
考核要求
本课教学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小考核,要求学生能够独立演唱歌曲、说出歌曲的调式,并创作出一首自己的小曲子。
总结
本节课中,学生能够学习到传统蒙古音乐的基本知识,同时也能够通过创作小曲子来提高自己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作能力,对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具有积极的作用。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剪羊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剪羊毛》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的澳大利亚民歌,歌曲节奏欢快,旋律简单,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歌曲描绘了农场工人在剪羊毛的场景,通过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劳动的喜悦和农场生活的乐趣。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歌曲的学习,还包括对澳大利亚文化的了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他们喜欢通过唱歌、跳舞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同时,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模仿和接受新知识。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外国文化和歌曲风格较为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剪羊毛》的演唱,并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
2.让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文化特点,拓宽国际视野。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剪羊毛》的旋律和节奏。
2.澳大利亚文化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农场生活和剪羊毛的场景。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澳大利亚文化的了解。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进行歌曲演唱和澳大利亚文化展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歌曲《剪羊毛》的乐谱。
3.录音机、音响等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介绍澳大利亚的农场生活,引导学生关注剪羊毛的场景。
提问:“你们知道剪羊毛是什么吗?剪羊毛的过程中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吗?”2.呈现(5分钟)展示歌曲《剪羊毛》的乐谱,让学生初步感受旋律和节奏。
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跟随哼唱。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剪羊毛工人、羊、牧羊犬等),用动作和歌声表现歌曲内容。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4.巩固(5分钟)学生自主练习歌曲,教师随机抽取学生进行演唱,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分享对澳大利亚文化的了解,如澳大利亚的动物、风景等。
剪羊毛-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内容与目标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剪羊毛》这首歌曲,采用人音版演唱。
教学目标•了解《剪羊毛》这首歌曲的基本信息与背景。
•熟悉人音版演唱的方式,掌握人音演唱的技巧。
•能够唱出一段《剪羊毛》歌曲,并通过为装配人偶加强对音乐的理解。
教学准备•教材:人音版《剪羊毛》音乐视频•道具:手工羊毛、剪刀、小人偶、编织工具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及其重要性和意义。
•让学生观看人音版《剪羊毛》的视频,让学生首先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2. 学习歌曲(20分钟)•老师教授歌曲《剪羊毛》的歌词,并逐字逐句地带领学生一起学唱。
•通过歌曲展示图片和编织,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歌曲的内容和情感。
•让学生尝试创造一个简单的手工小羊毛,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建议,以使创作活动有意义和强烈的情感体验。
3. 掌握唱法(30分钟)•通过歌曲演唱和外部观察,教师带领学生掌握人音演唱的技巧。
•通过音乐活动,教学生如何实现音乐的准确性、清晰性、节奏感和歌唱技巧。
4. 展示成果(2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展示他们创作的小手工作品。
•让学生自由演唱《剪羊毛》的歌曲,并让出色的同学鼓励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同学。
教学小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已经熟悉了基本的人音演唱技巧,理解了《剪羊毛》这首歌曲的背景和内容;•他们无论是在编织、歌唱、或分享这次课程中,都成长了。
作业和评价•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剪羊毛》这首歌曲,并完成一篇感想。
•评价:通过“掌握程度”、“口感”、“个人表现能力”、“手工制作质量”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同时还要注重肯定和鼓励学生的付出和努力。
剪羊毛-人音版三下级音乐下册教案简介《剪羊毛》是一首经典的民歌,自古以来广为传唱,目前已成为全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教材中的常见曲目。
而本文则是针对人音版三下级音乐下册中的《剪羊毛》进行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听懂《剪羊毛》这首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2.学生能够能够通过练习,掌握歌曲的唱法、节奏和情感表达。
技能目标1.能够发挥合唱技巧,完成整首歌曲的演唱。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传统民歌的兴趣和热爱,并通过歌曲传达对祖国乡土的热爱。
教学安排第一课时:熟悉歌曲1.引入:请学生一起听一遍《剪羊毛》这首歌曲,同时先让学生看看乐谱。
2.带领学生根据乐谱,合唱歌曲前两句以及后两句。
然后分别再唱一次。
3.让学生模仿老师、CD或者音频教学课件,学习唱歌细节,着重练习歌曲的“三下”和间奏节奏。
4.整合前两句和后两句,进行整首歌曲合唱。
第二课时:感受歌曲1.引入:让学生结合家乡的生活体验,用自己的话谈谈自己对“剪羊毛”的印象,收集并分享这次练习的感想。
2.引导学生,回忆家乡剪羊毛的场景。
分享其中最有趣、最难忘的场景。
3.分析歌词,理解其传递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4.引导学生再唱一次《剪羊毛》,课堂气氛愉悦,学生自然投入。
第三课时:提高唱功1.引入:请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做准备活动,例如轻微拉伸肢体。
2.进一步指导学生唱歌的各项技巧,提高节奏感和音准。
3.实行个人练习和小组练习,培养学生唱歌能力的独立性和对团队合作的配合能力。
第四课时:巩固和表现1.引入:让学生准备音乐比赛,希望能以他们自己的方式表演《剪羊毛》。
2.引领学生安装嵌入式app,在学习情境下欣赏《剪羊毛》,然后从中感悟歌曲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对歌词进行深入的诠释。
3.学生合唱《剪羊毛》,根据老师或者音频教学课件,自如表现出歌曲的情感。
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可以让人音版三下级的学生对民歌《剪羊毛》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加深学生对于祖国和家乡的感情,营造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热爱。
《剪羊毛》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剪羊毛》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剪羊毛》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指导学生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在较高音区歌唱。
知识目标:提高节奏排练的练习,培养学生进行节奏创作的兴趣和初步的目标。
情感目标:提高学唱歌曲使他们初步认识到劳动的意义。
教学重点:⒈区别节奏的不同的感受。
⒉初步唱会第一段。
教学难点:⒈歌曲中节奏的演唱。
⒉节奏自由组合的练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节奏型练习教师:(出示剪刀实物)同学们,这是什么啊?小常识介绍:哦!这是一把漂亮的尖刀,那你们知道世界上第一把剪刀是哪个国家的人们发明的吗?老师告诉你们是埃及人发明了剪刀。
教师:谁能按来念“剪刀”这个词?你能按这些节奏来念念剪刀和小剪刀这些词吗?XX|X·X|剪刀剪刀XXX|XX·X|小剪刀小剪刀我们一边打拍子一边按这些节奏来念两遍。
教师:老师这里有两组节奏,你们先听老师念一下,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⑴XXX|XXXX|XXX|X—|⑵XX·X|XXX·X|XX·X|X-|(第一组比较平淡,第二组活跃、跳跃)那我们现在一起来念。
二、游戏⑴导入:你们很聪明,很快就学会了,我还要考你们一下,剪刀有哪些用途啊?(剪手指甲、剪纸……剪羊毛)埃及人发明创造的第一把剪刀就是用来剪羊毛的。
教师:现在我这里有4组节奏⑴XX|X·X|XX·X|X-|⑵X·X|XX|XX·X|X-|⑶XX·X|X-|X·X|XX|⑷X·X|X-|XX·X|XX|你们每个队先念念自己队的节奏,然后推举一个人上来用剪刀剪出这个节奏,看哪个队剪的节奏最对最动听。
三、学唱歌曲⑴导入:埃及人发明的第一把剪刀是用来剪羊毛的,他们剪羊毛的时候能听上音乐就好了。
教学设计
《剪羊毛》是人音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歌曲。
它是一首澳大利亚民歌,也是一首少儿歌曲。
歌曲反映了牧场工人紧张的劳动场面和火热的劳动热情。
歌曲为二段体结构,其旋律优美欢快,尤其是附点节奏的运用,更赋予歌曲活泼跳跃之感。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唱歌曲掌握好x x .x____ | x x .x ___ | x x .x ___ | x 0 |这一节奏音型,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 运用多种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引导学生创编,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重难点:
1. 感受附点节奏和休止符赋予歌曲欢快跳跃的情绪及其表现作用,在歌曲中准确的把握附点八分节奏,区别节奏的不同感觉。
初步唱会歌曲《剪羊毛》。
2. 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能够创编合适的节奏来完成歌曲改编。
教学过程:
一、组织课堂律动激趣
“今天,天气非常好。
老师跟大家一起开启一段非常有趣的音乐
之旅,去美丽的澳大利亚感受那里的风景。
谁愿意搭上老师的小飞机,一起前往?”(跟学生一起做,师:飞机飞机起飞,生:eng eng eng—)。
“现在我们的飞机已经平稳的降落到悉尼国际机场。
接下来,我们要坐上小火车,去美丽的牧场。
(师:火车一.火车. 出发,
生: wu wu wu —)
设计意图:这节课我选用的CAI软件平台是FLASH因为它能将文字、图片、声音等集于一体,形成动画。
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对
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加深审美体验等具有积极的作用。
以此来引导学生对飞机火车的声音进行模仿。
那么新课标中提出,对自然界声音
的模仿是一二年级孩子就应该具备的音乐能力。
三年级孩子是从儿童期
到少儿期的过渡阶段。
对知识认知过程的规范性、严谨性更强。
本节课我的主线又是节奏型的训练。
所以我在这里加入了有节奏的模仿,并加以律动表演。
让学生动起来。
更加形象生动的把学生带入这种旅行的情
景中来。
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来到这美丽的牧场,同学们静静的听一听,这里的人们在干什么?”
1. 初次聆听全曲,感受歌曲情绪,了解歌曲内容。
(播放歌曲视频)
2. 板书课题剪羊毛,齐读课题。
3. 师:改动为剪羊毛一再读课题,感受节奏的变化。
4. 简单介绍歌曲,让学生感受澳大利亚牧场的美景。
(通过自制视
频来了解。
)
设计意图:导入环节,首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安静的聆听歌曲,动静交替才能让课堂显得活而不乱。
三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自制能力是有限的。
怎样让孩子静下来。
怎样能让静态方式存在的教材,用多媒体的手段恢复鲜活的面目,让它变的有声有色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我从网上搜集了这首歌曲的动画视频以此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但不是所有的网络资源都可以拿来直接用的。
我用狸窝视频剪辑软件进行了剪辑,让它与教材中的音频旋律、间奏等实现同步一致。
在让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牧场的这个环节中,我也是搜集了图片和文字资料,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了整理删减。
自己录音编辑制作成视频短片。
使原本单调的文字介绍变得生动有趣,加大了课堂传递信息的容量。
突破了课堂狭小的空间,短时间内,加深了学生的体验。
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新歌教学体验情感
1. 再次聆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划分乐句。
并让学生,说一说
自己是根据什么来划分乐句的。
(有的根据气口,需要换气的地方就
算作一句。
有点根据旋律,有休止符的地方,就算一句。
)
2. 轻声跟唱,找出旋律相同的乐句
2. 模仿剪羊毛的声音,为歌曲伴奏。
(卡嚓)
3. 为了配合与歌曲欢快的情绪我们还可以用那种节奏型为歌曲伴
奏。
(咔嚓_咔嚓)
4. 让学生体验这两种节奏型的特点,(学生会发现第二种节奏,让人喘不过气来。
不适合连续长时间使用。
)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教育时机,以此引导学生去合理的搭配节奏型。
要疏密结合。
(得出咔咔嚓 | 咔咔嚓| 咔咔嚓 | 咔咔嚓 | )
5. 为了跟歌曲达到一个同步,和谐的效果。
最后一小节还可以做一改动。
(咔咔嚓 | 咔咔嚓| 咔咔嚓 | 咔0 | )
6. 聆听歌曲,轻声跟唱。
“通过跟唱歌曲,你发现了那种新的节
奏型?”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吧。
(微课程解决这一重难点节奏)
7. 跟琴学唱歌曲,重点练习第二乐句连续的附点音符。
随机解决一字多音的唱法。
8. 教师范唱,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我首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这也是一个反复聆听的过程,让歌曲旋律深深的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歌曲的学唱中,我用微课程突破了附点节奏这一难点。
我还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机运用了白板的插入文本功能在我的课件中进行标注。
解决一字多音的难点。
有些时候,教师的一次声情并茂的范唱,就是很好的“多媒体”。
能给学生很直观全面的审美体验。
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歌曲创编,鼓励创造:
“歌曲中有一句歌词是:锋利的剪子咔嚓响,我们就把这句歌词
去掉。
完全用剪刀的声音来表现。
让歌曲变得生动有活力。
我们一
起尝试一下。
如何改编合适”
小组合作,学生自由创造。
在不断的尝试中,找出最好的节奏,
编入歌曲中来演唱。
体验创造的乐趣。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提出三年级学生应该达到能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材料和方法,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创编2—4小节的节奏或旋
律。
以往在节奏创编中,很多学生都不敢尝试。
而有了白板的帮助,老师把可以用的基本节奏型设置好,利用白板中的拖拽副本功能,就可以轻松实现了。
开始有的学生只是想尝试用笔在白板上拉动的感觉,觉得很好玩。
当老师带领大家把他们组成的节奏拍读出来以后。
好玩的感觉一下被成功的喜悦所代替。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参与到创编活动中,成了一件有意思的事。
师生的互动自然而然的就完成了。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