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 碳和碳的氧化物
- 格式:ppt
- 大小:5.72 MB
- 文档页数:39
基于新课标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碳和碳的氧化物【总结】可以做燃料。
【思考】在CO 燃烧的火焰上方,分别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和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到什么现象?【交流讨论】在北方,人们还常用蜂窝煤炉来取暖、烧饭,但必须要加装烟囱,你知道在下面的燃烧很旺的蜂窝煤炉中发生了哪些反应吗?【总结】最下层:C +O 2=====点燃CO 2 中层:2C+O 2=====点燃2CO ,CO 2+C=====高温2CO 上层:2CO +O 2=====点燃2CO 2【过渡】人们常说:不能在密闭房间里烧炭取暖,还有经常有新闻报道称“煤气(主要成分CO )中毒”,你知道是为什么吗?【讲解】一氧化碳具有毒性,是因为一氧化碳跟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气强,使人体缺少氧气而窒息死亡。
【提问】如何避免一氧化碳中毒呢?万一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应该如何处理?【讲解】用煤炉取暖时,注意通风。
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时,轻者呼吸大量空气,重者送往医院治疗。
【交流讨论】我们的家用煤气中常常会添加一些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乙硫醇),你知道为什么吗?【总结】因为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加入难闻的气体以后,发生泄漏时就可以及时被人察觉,防止事故的发生。
【交流讨论】有人说,只要在煤炉边放一盆水,就可以预防煤气中毒了? 【总结】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所以在房间里放一盆水,可以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的说法是错误的。
【交流讨论】如发生煤气泄漏怎么办?【总结】发现煤气泄漏应及时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并用涂抹肥皂水的方法检查管道是否漏气。
切忌马上打开用电器等。
【过渡】一氧化碳还具有还原性,能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常用来冶炼金属。
【实验探究】演示实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现象】(1)试管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反应】CO + CuO ===△Cu + CO 2【注意】尾气含有有毒的CO ,需用酒精灯点燃或用气球收集。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课题2《碳的氧化物》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教学设计选自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第六章第二节“碳的氧化物”中的二氧化碳部分。
该章节主要内容包括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二氧化碳的用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能够用化学视角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为后续学习碳酸及其盐类打下基础。
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基础,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二氧化碳的特性和相关现象,通过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二氧化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选取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碳的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此外,他们还了解了一些常见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这些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九年级的学生对化学实验和观察现象感兴趣,他们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学习风格上,他们喜欢通过实验和互动讨论来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和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学生可能会对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密度等概念感到困惑。
此外,理解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也可能是一大挑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这些知识点,通过举例、讲解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针对学生的不同困难,教师应采取个性化指导,确保学生能够克服困难,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三、设计思路学生对实验室里如何制取气体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知道了实验室常用三种方法来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