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文学史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4
德国文学史6(狂飙突进运动(Sturm und Drang 1767-1785,90), Folge der Aufklärung 启蒙运动的后续, Die junge Generation wehrte sich Gegen das Zweckmäßigkeitsdenken und gegen die Betonung der Vernunft 拒绝实用性和拒绝强调理智,Hauptthese: Gefühl ist mehr als Vernunft 情感, Leitbilder: Rousseau卢梭重于理性, Sie schätzen die Freiheit über alles und haßten besonders dieWillkürherrschaft der Fürsten. Die von Renaissance entdeckteIndividualität wurde zum Programm 肯定自由,反对专制统治, Die erste revolutionäre Jugendbewegung in der deutschen Literatur wurde von der um 1750 geborenen Generation getragen , Der Geniekult und die damit eng verbundene HochschätzungShakespeares prägten das Selbstverständnis der ganzen Generation.受到天才崇拜和高度评价Shakespeare的影响, Der Begriff wurde von gleichnamigen Schauspiel F. M. Klingers auf dieganze Epoche übertragen题材:两代人的矛盾冲突Generationsprobleme/ Vater–Sohn-Konflikt ,兄弟间的矛盾冲突 Familienkonflikt durch Bruderzwist (兄弟相争)dieRivalität der ungleichen1. 赫尔德(Johann Gottfried Herder) 歌德的领路人, 收集全世界民间歌曲Von deutscher Art und Kunst;论文集:纲领性文章Abhandlung über den Ursprung der Sprache《论语言的起源》Stimmen der Völker in Liedern 民歌集对自然与天性的强调。
一、古典主义 Klassik (1786---1805)die römische und griechische Antike, die durch den Einfluss der italienischen Renaissance auch in Deutschland wiederentdeckt worden war.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和样板而被称为“古典主义”。
Das V olkslied 民歌:诗人将口头传唱的歌曲凭自己的感觉将歌词或诗节改写的歌曲。
“Zersungensein”是民歌的标志Das Kunstlied 艺术歌曲,叙情民谣歌曲:18世纪开始模仿民歌,许多艺术歌手都转为了民谣歌手a)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Die Leiden des jungen Werther <少年维特之烦恼>·Egmont <埃格蒙特>·Iphigenie auf Tauris <陶里岛上的依菲几尼>·Tasso <塔索>·Faust <浮士德>浮士德与魔鬼签约,把灵魂抵押给魔鬼,而魔鬼要满足浮士德的一切要求。
如果浮认为得到了满足,灵魂就归于魔鬼。
于是浮有了一番奇特经历。
后来浮说拥有一个乐园时将得到满足。
魔鬼要收去他的灵魂,最后天使救了浮。
但他的5想追求皆以无果告终,最后在幻想中得到满足并死去,他的灵魂将被恶魔收走但为天使所救。
·Wilhelm Meisters Lehrjahre <威廉-迈斯特的学习年代>·Wilhelm Meisters Wanderjahre---Entsagender <威廉-迈斯特的漫游年代---断念者>·Hermann und Dorothea <赫尔曼与窦绿苔>·Die Wahlverwandschaften <亲和力>·Dichtung und Wahrheit <诗与真>b)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Über Anmuth und Würde <秀美与尊严>·Über das Erhabene <论崇高>·Über die ästetische Erziehung des Menschen <论人的美学教育>·Der Rauber <强盗>·Kabale und Liebe《阴谋与爱情》·Don Carlos <唐-卡洛斯>·Wallenstein 《华伦斯坦》·Wilhelm Tell <威廉-退尔>威廉·退尔(William Tell; Guillaume Tell)十三世纪,统治瑞士奥地利之总督肆意压迫人民,竟于闹市竖一长竿,竿顶置一帽,勒令行人鞠躬于帽。
德国文学史复习整理(08级辅修)2012年4月德国文学史题型:(一)是非题(2*21)(二)单选题(2*17)(三)问答题参考书目:《德国文学史》,余匡复复习要点整理:一、早期文学作品(古德语)1、梅塞堡咒语梅塞堡咒语(Merseburger Zaubersprüche)以其保留地命名,1841年发现于梅塞堡大教堂牧师团图书馆中一本来自福尔达的9/10世纪教律手抄本中,该书作者为乔治·瓦伊兹(Georg Waitz)。
1842年由雅各·格林(Jacob Grimm)首次发表。
两条咒语系留存至今仅有的一份用古高地德语记录的日尔曼前基督教时期宗教文献。
第一条咒语应是为求释放而作,描述了Idise女神使战俘重获自由的情景。
第二条咒语解决的是如何以言语医治马匹脱臼的问题。
沃单神在巴尔德神的坐骑足部脱臼时念的咒语“以骨对骨,以血对血,以肢对肢,如是则伤处尽可结合”与5/6世纪时记录的沃单神医治一匹马的情景相符。
诸神名字如今已无法尽数为人所确知,较能肯定的是“沃单”(南部日尔曼语Wodan或Wotan,北欧语Odin“奥丁”,日尔曼宗教中的主神)和“弗裏娅”(Frija,奥丁之妻)。
2、Das Wessobrunner Gebet, auch Wessobrunner Schöpfungsgedicht genannt, gehört zu den frühesten poetischen Zeugnissen in althochdeutscher Sprache. Es ist das älteste christliche Gedicht der deutschsprachigen Literatur, das erhalten geblieben ist.3、HildebrandsliedDas Hildebrandslied (Hl) ist eines der frühesten poetischen Textzeugnisse in deutscher Sprache aus dem 9. Jahrhundert. Es ist das einzig überlieferte Textzeugnis eines Heldenlieds germanischen Typs in der deutschen Literatur, und darüber hinaus, generell das älteste erhaltene germanische Heldenlied. Das überlieferte heldenepische Stabreimgedicht besteht in herkömmlicher Zählung aus 68 Langversen. Es erzählt primär in althochdeutscher Sprache eine Episode aus dem Sagenkreis um Dietrich von Bern.4、高卢战记《高卢战记》记载了一位英雄的光荣战绩的平实记录。
德国文学史德国文学史追溯至古典时期,其影响力传遍欧洲,并受到拉丁文明及教会影响,以及复杂多变的哲学思想。
古典时期德国文学以“骑士文学”为代表,其中代表作品有“骑士史诗”《武松传》和《巴黎圣母院》,由此开启了德国文学的古典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国文学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国文学以“巴伐利亚文学”为代表,其中的核心内容是显示儒家价值观以及促进社会的宗教观念。
此外,在文艺复兴时期还出现了“普鲁士文学”,其中主要代表是著名诗人和抒情诗人罗伯特斯林格。
古典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国文学因为其独特的文化环境和思想背景,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并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格,为世界文学史带来了许多的贡献。
浪漫主义时期的德国文学浪漫主义时期的德国文学出现了“叙事文学”和“抒情诗歌”两大流派,叙事文学中有多位著名作家,包括拉尔夫马克斯、卡尔穆勒、沃夫根希尔等。
浪漫主义诗歌中有著名的“联合诗歌”和“新诗”。
联合诗歌中,有许多著名诗人,如迪勒,他所作的《草原诗》是浪漫主义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浪漫主义时期的德国文学,以超越时间空间结构的故事情节、神秘的气氛和形象化的抽象概念为主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文学表达方式,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19世纪至20世纪德国文学19世纪至20世纪德国文学产生了许多新的思想流派,其中最有名的是浪漫主义,它以解放人类文明心灵,重新认识自然世界为主旨,激发了众多作家的灵感,其中包括海因里希梭罗、威廉夏尔斯和玛丽雪莱等,他们都把浪漫主义理念写进自己的作品中,从而丰富了德国文学。
20世纪上半叶和下半叶,德国文学更是以新叙事主义和表现主义的名义出现,新叙事主义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结构模式,以及突破传统的文学语言,引入了新的文学元素,使19世纪以后的德国文学发展出一种全新的文学体裁。
总结德国文学史从古典时期到20世纪后期,历经文艺复兴时期、浪漫主义时期以及19世纪至20世纪德国文学的发展,形成了一套浓厚的文学文化底蕴,影响了欧洲乃至世界的文学发展。
赫尔曼黑塞德国文学界的诺贝尔奖得主赫尔曼·黑塞:德国文学界的诺贝尔奖得主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是20世纪德国文学界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也是德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和诗人。
他以他深邃的思想、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人性的研究而闻名于世。
因为他卓越的文学成就,赫尔曼·黑塞于1946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本文将介绍赫尔曼·黑塞的生平事迹、代表作品以及他对德国文学界的巨大贡献。
一、生平事迹赫尔曼·黑塞于1877年7月2日出生在德国卡尔斯鲁厄,他是一个具有混血血统的家庭。
由于父亲的工作需要,他的童年辗转于德国南部和瑞士。
这段特殊的成长背景使得黑塞对多种文化和语言的理解与欣赏成为可能,这成为他后来作品中的重要元素之一。
二、代表作品黑塞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广受赞誉。
以下是一些他的代表作品:1.《彼得·博斯尔》(Peter Camenzind)这是黑塞的处女作,以其对乡村生活的描述和对个人成长的思考而成为他的成名之作。
小说中的主人公彼得·博斯尔经历了成长的痛苦和对自我的探索,引发了读者对人性和自我认知的深思。
2.《谛听声音》(Gertrude)这部小说以它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对身份认同的探索而出名。
主人公谛是一个混血儿,他在自我认同的追求中经历了许多的困惑和波折。
通过谛的成长经历,黑塞揭示了现代人对于身份认同的复杂性和困扰。
3.《老人与海狼》(Steppenwolf)这本小说是黑塞最具代表性和最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
它以黑塞自己的心灵困境为基础,讲述了一个从世俗生活中脱离的男人的痛苦和对自我救赎的追求。
这部小说通过黑塞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悲剧人生的思考,让读者获得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启示。
三、贡献与影响黑塞对德国文学界的贡献无法忽视。
他以自己独创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揭示了现代人的困惑和对生活的探索。
他的作品不仅引发了广泛的阅读热潮,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德国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 国 文 学 史德语文学史是日尔曼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更强调文学的历史沿革,文体变迁等文学各要素中的”历史”部分,所介绍或讨论的作品大多是所谓具有历史地位的经典之作.z.B. ”三月之前” 1830年到1848年之间的文学,也就是指德国1848年3月革命之前的文学.“国王的文学” 1771年(德意志帝国的成立)和1918年之间的文学中世界德国文学分二个阶段:750-1350年 (源头:古希腊、罗马文学)1350-1600年中世纪德国文学(一)包括:宗教文学 311-323骑士和宫廷文学 Minnesang英雄史诗 Heldenlied宫廷抒情诗和吟游诗中世纪德国文学(二)包括:民间作家 民间故事书 人文主义和宗教改革 巴洛克(1600-1720)启蒙运动(1720-1785)包括:哲学准备文学理论诗歌小说戏剧狂飙突进运动(1767-1785/1790)包括:哲学和文学准备戏剧诗歌小说古典主义(1786-1865)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过渡时期诺瓦利斯Novalis 德国浪漫派重要人物叔本华Schopenhauer格林兄弟 Jacob Grimm & Wilhelm Grimm目录:1.中世纪德国文学 (1) (Deutsche Literatur im Mittelalter 750-1350)概述(Stabreimdichtung, Endreim, Karl der Große, Scholastik und Mystik)a) 宗教文学(geistliche Literatur)《乌菲拉(Wulfila)主教的圣经译文》(Bibelübersetzung des Wulfila,369) 歌特语。
(保存至今的最古老的德国文学。
) 《梅塞堡咒语》(Merseburgerzaubersprüche,im 10. Jh.)(日耳曼口语文学中最古老的文字种类之一。
【德国著名作家】莱辛(1729.1.22 —1781.2.15)德国启蒙运动时期剧作家、美学家、文艺批评家。
作为启蒙主义思想家,莱辛批判虚伪的宫廷风格和“虔诚”的情感,用人道主义、浪漫主义取代已陷于僵死、衰落的古典主义。
主张天才与艺术创造的完美结合,反对艺术创作中的固有的模式的限制。
莱辛处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的转折点,将启蒙运动推向高潮。
其美学思想预示了即将到来的浪漫主义美学与萌芽和蓬勃发展。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他一生跨两个世纪,正当欧洲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年代。
封建制度的日趋崩溃,革命力量的不断高涨,促使歌德不断接受先进思潮的影响,从而加深自己对于社会的认识,创作出当代最优秀的文艺作品。
歌德除了诗歌、戏剧、小说之外,在文艺理论、哲学、历史学、造型设计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冯·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1759年11月10日-1805年5月9日),通常被称为弗里德里希·席勒,德国18世纪著名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席勒是德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也被公认为德国文学史上地位仅次于歌德的伟大作家。
他是歌德的挚友,死后和歌德葬在一起。
他还是《欢乐颂》的词作者。
荷尔德林(H lderlin,Friedrich,1770~1843),德国诗人。
1770年3月20日生于内卡河畔的劳芬,1843年6月7日卒于图宾根。
荷尔德林的作品表达了自己使祖国摆脱专制主义的理想,他对古希腊的不倦的追求是对德国现状的批评。
他主张对一代新人进行教育,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世界文学家孔子:德国文学史系统的孔子塑造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孔子,全名孔丘,恰好出生于中国古代的春秋时期,是有名的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即便在很遥远的地方,比如德国,孔子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尤其在德国文学史中,孔子的塑造更是形成了一个系统,深刻地影响了德国文学史的发展。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孔子本人的思想和影响。
孔子强调了人的性情及其社会的和谐相处。
他提出了人的克制与宽恕,亲密伦理和做人原则等等,这些思想在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论语》中得到了充分的阐述。
这些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被传承至今。
而在德国,这些思想也在德国文学中有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要提到的就是德国浪漫主义运动。
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德国,浪漫主义文学达到了巅峰,其中包括了许多重要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比如歌德、席勒、诺瓦里斯和希尔德等人。
他们对孔子的思想有着浓厚的兴趣,也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借鉴。
浪漫主义者们认为孔子的思想有着深刻的普世意义,可以引导人们超越个人欲望,追求道德和精神的完善,从而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在他们笔下的作品中,孔子的思想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比如歌德的《西东大学》,席勒的《中国的哲学传统》,希尔德的《孔子的学说》等等。
还有德国哲学家们对孔子思想的重新理解。
比如黑格尔认为孔子的思想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人类自由与理性的具体体现。
并且进一步提出,只有通过对于孔子的思想的理解,才能领悟到人类理性和自由的内涵。
康德在《道德形态论》中也提到了孔子,认为孔子的思想与其自己的道德理念有着相互的交融,孔子的思想对康德的道德学是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的。
而在当代,德国文学史上对孔子的塑造也并未停止。
比如之后的马克思主义文学家们纷纷对孔子的思想进行了重新解读,从马克思主义角度呼应“孔子回归”的思想,提出了对于孔子思想的具体阐释。
孔子的思想也成为了一些当代德国文学家和思想家的重要素材,被直接或间接地引用孔子在德国文学史上的塑造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古今中外诸多文学家的不懈努力下,逐渐形成了一个系统。
中世紀時期Mittelalter
紀載古日耳曼人生活的文獻為數極少,一直到公元98年,羅馬麗史學家發表了<日耳曼誌>(Germania)
她詳細紀載了公元前後古代日耳曼人的生活,習俗,宗教信仰,經濟生活,政府組織,及各日耳曼部落的情況.
(一).古高地德語文學(Fruhmittelalter) (750年1050年)
主要的區別古高地德語和西日耳曼語從它發展起來的,四至五是紀時,由於匈奴人入侵,引起日耳曼民族的大遷移.在民族大遷徙的時代,古日耳曼人各部落裡層產生了不少英雄傳說,哥頌了榮譽,忠誠,職責,英雄的死亡復仇等,而並不著力於宣揚宗教.
1.世俗文學:英雄史詩<希爾德布蘭特之歌>(Das Hildebrandslied)-這是古高地德與保存下來的唯一的詩,因而被看做德國文學史的開端.古高地德語文學的最重要文獻,他是富於英雄傳說的時代所遺留下
的維一的日耳曼英雄獅篇
2.梅賽堡咒語(Die Merseburger Zaubersprueche) 1841年在梅賽堡大教堂發現故稱,咒語原是古代日耳曼人在基督教化錢用已在戰爭或災難面前保佑自己. <梅賽堡咒語>共有兩個咒語,押的是頭韻.它有兩個咒語,其中之一咒語敘述戰俘被敵人所?,祈禱諸神能使戰俘鬆綁脫逃,所以叫脫逃咒語.另一個咒語敘述一匹馬的腿扭傷,祈求神保祐牠恢復,所以叫康復咒語.
卡洛林文藝復興(Carolingian Renaissance)(仍屬古高地德語),發生在公元8世紀晚期至9世紀,由查理曼大帝及其後繼者在歐洲推行的文藝與科學的復興運動,被稱為是「歐洲的第一次覺醒」。
卡洛林(Carolin)一詞,來自拉丁文Carolus,即查理(Charles)。
當時歐洲普遍處於文盲或半文盲狀態,
除了教士以外,幾乎沒有人會讀書,而低級教士的水平也是很低的,同樣缺乏教育。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查理曼大帝廣納歐洲的優秀學者來到帝國,恢復和興辦學校與圖書館,形成了文藝復興的局面。
(二.)中古高地文學Hohes Mittelalter ( 1100–1250)
中古高地文學的成就及中在十二世紀下葉到十三世紀上葉,這一時期的德國文學主要成就就是其是文
學,它包含騎士史詩和宮廷抒情詩兩個方向.這一時期的名間史詩多取材自明族大遷徙時代日耳曼人的英雄傳說,所以又稱英雄史詩.
1. 民間史詩:十二十三世紀德國民間史詩最主要的代表性作品是<尼貝龍根之歌>(Das Nibelungenlied)
2. 騎士史詩:隨著其是在十字軍東侵時代的地位日益顯赫和眼界擴大,騎士文學逐步形成並取代僧侶
文學的地位,語僧侶文學不同的是,騎士文學姊求現世享樂,強調世俗內容,這完全符合封建主的要求. (三.)十六世紀文學
德國在十六世紀是封建落後的農業國,政治上是分裂的,經濟力量是分散的,但是資本主義因素在個別城市中有所發展。
宗教改革在歐洲產生了很大影響,德國的民族感情在這一世紀的革命高潮中覺醒起來.
阿爾布萊希特˙杜勒(Albrecht Durer) 丟勒一生創作了大量木刻畫、銅版畫、油畫和人物素描。
銅版畫、《騎士、死神、魔鬼》(Ritter, Tod und Teufe)等。
薩克斯的戲劇作品取材自下術方面
1. 英雄傳說,如齊格弗里德(Siegfried)
2. 聖經故事
3. 民間故事書
4. 世界名著
薩柯斯在加工這些題材時從站在小市民階級的立場上,缺少更廣闊的視野
德國十六世紀的人文主義運動:十六世紀德國人文主義的成就主要不在文學而是再造型藝術,特別是繪畫方面.
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一四八三年-一五四六年)在文學史上的不朽功績在於它的聖經翻譯.他花了十三翻譯從此這部德文本<聖經>所用的語言就成了德國人名的共同語言.此外,路德所寫的宗教讚美歌在當時也十分有名(我們的上帝是一座堅固的城堡)<Ein’feste Burg ist unser Gott>
啟蒙時期(Aufklarung)(18.Jahrhundert)
啟蒙文學是指盛行於18世紀歐洲啟蒙運動時期的文學.從嚴格的意義上講,“啟蒙文學”並不是如浪漫
主義文學或自然主義文學一樣的嚴格意義上的文學流派,而是席捲整個歐洲的啟蒙思想在文學上的延伸和體現。
德國在17世紀“三十年戰爭的影響下,仍分裂為數以百計的小邦國,經濟遠遠落後於英法,德國的知識分子則深受法國 .英國知識界影響,致力於傳播啟蒙思想,籲請國家統一與民族自強。
在這樣的社會與歷史背景下,啟蒙運動催生並得以迅速擴散,在整個歐洲形成一股強大的洪流。
戈特霍爾德‧埃夫萊姆‧萊辛Gotthold Ephraim Lessing(1729年-1781年)萊辛是一個涉獵廣泛的
作家、思想家和批評家。
作為德國啟蒙運動的領導性的代表人物,他是思考市民的自我意識的先驅者。
他的理論及批評作品以經常被運用的滑稽、諷刺的風格與準確的論證而獨樹一幟
作品:拉奧孔Laokoo 漢堡劇評Hamburgische Dramaturgie
戲劇:智者納坦Nathan der Weise
約翰克里斯多福哥切(Johann Christoph Gottsched)
他是理論家和學者,他在文藝領域內的功績是(1)未建立統一的明族的書面語而努力.(2)整頓了十七世紀以來混亂的德國劇壇.他在文學史上的意義是:為德國民族文學奠基人萊辛的登上文壇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清道作用.
狂飆時期(Sturm und Drang)(1770-1786)
德國啟蒙文學的高潮是出現於70-80年代的狂飆突進運動。
參與這場全德範圍的文學運動的作家大多是出身於市民階層的青年,青年歌德和席勒成為這一運動的中堅力量。
狂飆時期正式開始的標誌理論家赫德爾(Johann Gottfried Herder)(1744-1803)她是歌德文學上的啟蒙者,他給青年歌德的文學發展及大的影響.他推崇<自然>,他認為最自然的東西存在於低層人民之中,所以民歌為最自然的詩歌.民歌的收集對哥德早期施作創作很有影響
約翰‧沃爾夫岡‧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年-1832年)是德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文學家,也是西方文學歷史上位居前列的文學大師。
在狂飆突進運動中,他創作了大量劇作和詩歌,表達反抗暴虐專制統治和渴望思想自由的精神。
書信體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是狂飆突進運動中最具價值的作品,對後世的德國文學產生了深刻影響。
弗里德里希‧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1759年-1805年)是狂飆突進運動的另一重要人物,他的大量市民悲劇是狂?突進運動精神的最好體現。
誕生於這一時期的劇本《強盜》、《陰謀與愛情》、《唐‧卡洛斯》等在整個歐洲引發了廣泛的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