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学复习提纲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8
海洋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海洋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海洋生物学是研究海洋中各种生物的分类、分布、生态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涉及到海洋生物的形态、生理、生态、进化等方面知识。
本文将从海洋生物的分类、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等几个方面进行复习资料的总结。
一、海洋生物的分类海洋生物按照其生活方式和形态特征,可以分为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游泳生物三大类。
浮游生物主要指那些漂浮在水中,无法自由游动的微小生物,如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
底栖生物则生活在海洋底部的沉积物上,包括底栖植物和底栖动物。
游泳生物则具备自由游动的能力,如鱼类、鲸类等。
海洋生物的分类还可以按照其所属的系统分类,包括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和动物界、植物界等。
原核生物是最早出现的生物,其细胞没有真核膜,包括细菌和蓝藻等。
真核生物则具备真核膜,包括原生动物、纤毛虫、甲壳动物等。
动物界和植物界则是更高级的分类单位,包括脊椎动物、软体动物、海藻等。
二、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是指海洋中各种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综合体系。
海洋生态系统包括浅海、深海、沿岸和开阔海域等不同的生态区域。
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存在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关系。
食物链是指生物之间通过摄食关系形成的线性链条,而食物网则是由多个食物链相互交织而成的复杂网络。
海洋生态系统还受到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影响。
物理因素包括海水温度、盐度、光照等;化学因素包括海水中的溶解氧、盐度、氮、磷等物质的含量;生物因素则包括各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和分布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
三、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多样性是指海洋中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海洋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包括各种鱼类、无脊椎动物、海藻等。
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过度捕捞、海洋污染等因素的影响,海洋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许多珍稀物种濒临灭绝,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鳍式、八爪鱼、鳞式、无颌类、后鳃类、同律分节、学名、后鳃类、同物异名、“抱卵”、前鳃类、消(藻类)、石决明、海螵蛸、瓦楞子、底栖生物、多毛类、管足、夏眠、赤潮及毒素、浮浪幼体、叶状幼体、大眼幼体、糠虾幼体、 蚤状幼体、担轮幼体、双名法、优先律、蓝色血液、奇鳍、偶鳍、洄游、无颌类、疣足、步足、多孔动物、硬骨鱼类、软骨鱼类、侧线鳞、上位口、端位口、下位口、鳃盖、鳃孔、鳃耙、厴、底栖生物、游泳生物、八目鳗、浅埋生物、书鳃、脂鳍、稜鳞、鳍棘、鼻口沟、眼后头长、上口位、腹鳍喉位。
二、 1、赤潮及其主要危害形式 2、赤潮毒素主要种类 3、鲸类与鲨类的区别 4、鲸类与豚类的主要区别 5、我国5种海龟的主要区别 6、棘皮动物种类的主要形态 7、鲨类与鳐类的主要区别 8、硬骨鱼类与软骨鱼类的主要区别 9、中外传统名称中不是鱼类的“鱼”有哪些(8种以上) 10、东方囊对虾、中华绒螯蟹、日本鳗鲡都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洄游
11、举例各5种浅埋式、匍匐式、固着式、附着式生活方式的海洋生物
12、虾、蟹类在幼体发育过程中有何区别
13、头足类中的柔鱼、乌贼、蛸三者在外形及内部构造上有哪些主要区别
14、以检索表形式,区别三疣梭子蟹、日本大眼蟹、锯缘青蟹、招潮蟹及中华绒螯蟹
15、以检索表形式,区别大黄鱼、小黄鱼、棘头梅童鱼、白姑鱼、黄姑鱼
16、以检索表形式,区别青蛤、文蛤、杂色蛤、缢蛏、彩虹明樱蛤
17、真虾派与对虾派的主要区别
18、介绍海参的护身、共生现象
19、鱼类的基本定义
20、举例10种海洋珍稀动物
三、外形
硬骨鱼类、鲨类、鳐类、虾类、蟹类、螺类、双壳类、头足类 院专业班级姓名学。
水生生物学总复习资料浮游生物:不能主动地做远距离水平移动地生物,大多体型微小,没有游泳能力或能力很弱,一般不能逆水前进,只能依靠水流、波浪或水的循环流动而移动。
游泳生物:形状较大、游泳能力很强、能主动地做远距离又懂得生物,也能逆流自由行动。
漂浮生物:水面区生活,一部分在水中,一部分露出水面底栖生物:水底区生活,有的在水底固着、有的在水底移动甚至移动、有的钻埋在水底、有的钻蚀坚硬固体。
软体动物门1.身体不分节,左右对称2.身体有头、足、内脏团三部分3.头部有口及附属器和感觉器官4.体腔退化为围心腔5.贝壳1角质层(外)2.棱柱层(中)3.珍珠层。
前两个是外套膜的边缘分泌而来一、腹足纲6.贝壳螺旋部体螺层7.缝合线螺层数=缝合线+18.角质和石灰质的附属物jia9.外套膜其空隙为外套腔10.内脏团发生扭转11.心脏位于身体背侧12.有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13.齿舌:位于口腔底部,由几丁质形成,呈带状,又称齿舌带14.齿式:腹足纲中央齿、侧齿、缘齿的排列情况注意P281上面的图形态特征:P282代表物种:1、前鳃亚纲(壳发达、栉鳃位于身体前端)原始腹足目(心耳一对)鲍:螺旋部退化,体螺层及壳口极大,自壳口开始沿贝壳左侧有1列小孔史氏背尖贝:本鳃大而向左右延伸,无外套鳃。
贝壳卵圆形,壳缘完整,壳顶位于前部,壳表放射肋呈珠状的微小结节,壳面呈绿褐色。
马蹄螺:壳口完全、斜马蹄形蝾螺:螺旋部低、体螺层大,高与宽略等中腹足目神经系统集中、排泄和呼吸右侧退化、心耳一个田螺、钉螺(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蜘蛛螺(7个凸起)水字螺(6个凸起)狭舌目(心耳一个、齿舌狭窄)2.后鳃亚纲(贝壳不发达、本鳃和心耳在心室后方)无楯目海兔(胴部膨胀,前后稍狭,略称纺锤形)3.肺螺亚纲(无鳃、外套膜变成肺)基眼目(眼位于触角的基部)柄眼目(眼位于后触角的顶端)石磺无壳、裸露,体卵圆形。
背面具有多数背眼和树枝状鳃生活方式:浅埋泥沙,钻在岩缝中,藏在阴湿岩石。
海洋生物技术第一章绪论1)海洋生物技术概念;2)海洋生物技术主要研究内容;3)与陆地好氧微生物培养相比,海洋微生物培养有哪些特点;第二章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开发利用的生物技术1)与陆地生物相比而言,海洋生物及其产生的活性物质(种类繁多、结构特异、活性强、含量少等)具有哪些特点?2)海洋天然活性物质主要结构类型?如聚醚类化合物是海洋生物中的一类毒性成分;包括脂溶性聚醚、水溶性聚醚、聚醚三萜等。
3)从虾、蟹中制备壳聚糖的方法,并简述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的药理活性?4)海洋药物开发的难点?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有哪些特点?目前,海洋药物开发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5)我国开发的海洋药物有哪些?世界(ET-743、沙蚕毒素、阿糖胞苷、阿糖腺苷、头孢霉素等)?6)《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海洋中药品种?7)海藻多糖功能(抗肿瘤、抗氧化、抗辐射、抗突变、免疫调节活性、降血脂、护肤润肤功能);8)藻胆蛋白主要包括藻红蛋白、藻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作用、提高免疫力作用、抗肿瘤作用;9)大型海藻产生的活性物质(较特殊有卤代酚类);第三章海洋动物细胞的培养1)原代培养/传代培养/细胞系/细胞株/分批培养/分批补料培养/连续培养/半连续培养/悬浮培养;2)海洋鱼类细胞培养培养基的特殊性;3)海洋鱼类细胞培养组织或细胞的来源;4)目前海洋鱼类细胞培养较常用的原代培养的方法;第四章大型海藻的组织培养1)海藻组织培养及其分类/快速繁殖/愈伤组织;2)大型海藻育苗方法(江蓠、麒麟菜、羊栖菜、石花菜、紫菜、海带、裙带菜);3)早期研究海藻组织培养两大难题?4)紫外线消毒法(空气和固体表面)100-400nm(A、B、C波段);5)植物细胞的特点及生物反应器的选择标准。
第五章大型海藻和海洋微藻的细胞操作1)原生质体/原生质球/念珠培养法/琼脂岛培养法;2)原生质体的分离方法;3)微生物及动物来源的海藻解壁酶;4)原生质体鉴定方法;5)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融合比较;6)化学融合法进行细胞融合诱导常用多聚物;7)空间微重力对植物细胞融合的影响第六章海洋生物基因工程1)转基因鱼类作为生物反应器的研究有哪些优点?2)1958年,我国首先报道了转基因鱼的研究成果。
1、微生物的概念与特点?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藉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特点:体积小、结构简单、分布广、繁殖快、易变异。
2、微生物可分为哪三大型八大类?非细胞型:最小,无典型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及其包裹的核酸组成只能生活在活细胞内:病毒。
原核细胞型:无成形细胞核及完整的细胞器,只有一团原始核质: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及螺旋体。
真核细胞型:有完整的细胞结构,细胞核分化程度高,细胞器完善:真菌。
3、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形态特点与区别?细菌(bacterium)是属于原核生物界(prokaryotae)的一种形体微小、结构简单、具有细胞壁和原始核质、无核仁和核膜,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的单细胞型微生物。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核蛋白体、质粒特殊结构—-荚膜、菌毛、鞭毛、芽孢放线菌(Actinomycetes)是一类具有丝状分枝细胞和无性孢子的G+原核微生物,由于菌落呈放射状而得名。
1、菌体为丝状单细胞,其大小、粗细与细菌相同2、有多核体,为拟核,与细菌相同3、细胞壁组分为肽聚糖对溶菌酶敏感4、孢子的鞭毛同细菌鞭毛5、核糖体为70s真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典型的细胞核和细胞器)•广泛存在自然界,少数为单细胞(酵母菌),多数为多细胞(霉菌)•多数不致病,仅少数致病,也多为条件致病单细胞真菌圆形或卵圆形酵母菌(yeast)多细胞真菌菌丝和孢子,丝状菌(filamentousfungus)交织成团或霉菌(mold 4、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核蛋白体、质粒特殊结构——荚膜、菌毛、鞭毛、芽孢6、微生物营养类型的划分?1、藻类及其主要特征藻类是低等植物,分布广,绝大多数生活于水中;个体大小相差悬殊,小球藻3-4μm,巨藻长度可达60m;具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型生物;没有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又称叶状体植物;繁殖器官简单,以单细胞的孢子或合子进行繁殖,无胚,又叫孢子植物(sporeplant)总之,藻类是无胚而具叶绿素的自养叶状体孢子植物.4、藻类的基本繁殖方式有哪几种?(一)营养繁殖:不经过任何生殖细胞(配子或者孢子)而进行的繁殖方式。
海洋生态学复习资料海洋生态学第一章1.生命的最基本特征是?(1)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病毒除外)(2)新陈代谢、生长和运动是生命的基本功能(3)生命通过繁殖而延续,DNA是生物遗传的基本物质(4)生物具有个体发育和系统进化的历史(5)生物对外界可产生应激反应和自我调节,对环境具有适应性2.性三个层次。
3.衡量物种多样性的指标:①物种总数;②物种密度;③特有种比例4.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指地球上生态系统组成、功能的多样性以及各种生态过程的多样性5.生态阈值:即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区域内对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的最大容纳量。
大气、土地、动植物等都有承受污染物的最高限制。
第二章1.海水的物理特性和生态学意义物理特性:溶解性、透光性、流动性、浮力及缓冲性能生态学意义:由于海水具有很强的溶解性,浮游植物可直接吸收光合作用所必需的氮、磷等无机盐。
同时海水具有透光性,为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必需的光照条件。
此外,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和碳酸氢盐含量非常丰富。
有了上述这些条件,生活于海洋表层的浮游植物就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质。
而在海洋环境中,大量个体小、结构简单而脆弱的生物得以生存,这是由于海水浮力对这些生物具有支撑、传送和保护的作用。
海水较高的比热以及流动性使水温、pH值环境因素保持相对稳定和有利于生物的分布和扩散。
2.按浮游生活阶段在生活史中所占时间长短可分为以下3类。
①终生浮游生物:大多数浮游生物属于这一类。
②阶段性浮游生物:即在生活史的某个阶段营浮游生活的生物,成体则营底栖生活(或游泳生活)。
通常指底栖或游泳生物的卵和幼体。
在每年一定季节出现,具周期性。
③暂时性浮游生物:这类原非浮游生物,仅有时短暂地离开底层营浮游生活,如涟虫类、糠虾类、等足类和介形类等底栖生活。
3.浮游植物主要类别有①硅藻类②甲藻类③金藻类④原核自养生物4.底栖生物与底质关系划分底表生活型;固着生物、附着生物、匍匐生物底内生活型:管栖动物、埋栖动物、钻蚀生物5.污损生物:指附着在船底、浮标和一切人工设施上的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总称6.海洋的三大环境梯度①赤道到两极的纬度梯度②从海面到深海海底的深度梯度③从沿岸到开阔大洋的水平梯度第三章1.限制因子:一种生物要能在某环境中生存和繁衍,必须从环境中不断得到生长和繁殖所需的各种基本物质,同时还要有适宜的各种理化条件。
海洋生物学总复习提要一、基本概念1、学名(scientific name):是生物的名称。
属名+种名=学名(拉丁文)2、正模标本:用以描述新种形态特征的主要的一尾标本。
3、林奈(Carl von Linne):瑞典著名植物学家,首次提出双命名法(《自然系统》,1768年)4、生物分类基本阶元(class、order、Family、Genus、Species):界(kingdom) ←门(phylum) ←纲(class) ←目(order) ←科(family) ←属(genus) ←种(specis) 。
5、同物异名(synonym) :同一种生物具有2个或2个以上的学名。
如: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 (有效名)其有同物异名有Scomber janesaba 等。
6、双名法:从1758年林奈的《自然系统》(System a Naturae)开始,每一生物的名称都用双名法表示。
即属名+种名=学名(拉丁文) 如: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宽纹虎鲨Heterodontus japonicus。
如果在学名中如果引用亚属名,可将亚属名加圆括号,放在属名和种名之间。
7、休眠孢子:8、囊果:受精的果胞经发育形成果胞子体(也称囊果carposporophyte)。
果胞子体是雌配子体上的果胞受精后产生的二倍体植物,自身不能独立生活,而只能寄生于雌配子体上。
9、厚壁孢子(akinete) 又称休眠孢子resting spore,在藻类营养体的细胞质中形成的孢子细胞膜特别厚,也称(厚垣孢子),具有很强的耐干性、耐寒性,可通过不良环境的孢子。
在形成时,因失去细胞膜和一定的细胞质,所以形体变得比开始时要小。
通常单独形成,也有几个相连的细胞发育而成为一串的,当环境适宜时可再萌发成新个体。
10、同型世代交替:在形态构造上基本相同的两种植物体互相交替循环的生活史,如水云属的孢子体和配子体外形很相似。
第二部分海洋浮游生物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浮游生物和浮游生物的定义一、浮游生物(Plankton)定义:在水流的作用下,被动地营漂浮生活的水生生物。
二、浮游生物的共同特征1、缺乏发达的行动器官2、体色:浮游植物——因有叶绿体等色素体而表现颜色多样化;浮游动物——多透明Eg:水母;栉水母;海樽小甲壳类:体内有色素漂浮生物:帆水母呈海水蓝色深海浮游动物体色较深,呈棕色或棕褐色棕褐色3、多数个体小浮游植物:10μm-100μm浮游动物:1mm~10mm Eg:北极霞水母(2~7.8m)火体虫(尾索动物海樽的群体,长度可达2m)三、浮游生物学(Planktology)研究浮游生物生命现象、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第二节浮游生物分类(不同分类标准下不同分类名称及解释如阶段性浮游生物)一、营养方式1、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 主要包括单胞藻(硅藻、甲藻)自养性浮游生物——生产者,初级生产力,真光层<这个光层的光能可以保证植物足够的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2、浮游动物Zoopankton异养性浮游生物:无脊椎动物<原生、腔肠、甲壳类>很多海洋生物幼体也属于浮游范畴——消耗者,次级生产力二、个体大小(知道中英文名)1、极微型浮游生物(Ferntoplankton):0.02~0.2µm,浮游病毒2、微微型浮游生物(Picoplankton):0.2~2µm,浮游细菌,浮游植物3、微型浮游生物(Nanoplankton):2~20µm,浮游真菌,浮游植物,浮游原生动物4、小型浮游生物(Microplankton):20~200µm,浮游植物、浮游原生动物5、中型浮游生物(Mesoplankton):0.2~20mm,小型水母,栉水母,桡足类,枝角类,毛颚类,被囊类,鱼卵和鱼仔6、大型浮游生物(Marcoplankton ):2~20mm ,较大水母,糠虾,端足类,磷虾,海樽,鱼类幼体7、巨型浮游生物(Megaplankton ):20~200mm ,大型水母,被囊类(火体虫、纽鳃樽) 生物学意义: 对研究海洋中食物网有重要意义。
基础医学类就业方向基础医学是医学领域的基础学科,它为临床医学和其他医学专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术支持。
基础医学毕业生在医药、生物科技和研究领域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就业机会。
本文将重点介绍基础医学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和相关的职业发展。
1. 医药研发:基础医学毕业生在药物研发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可以参与新药的研究和开发,负责药物的分子结构分析、药效评价和药物安全性评估等工作。
他们还可以从事临床试验的设计和执行,为新药的上市提供科学依据。
2. 生物科技公司:随着生物科技行业的快速发展,基础医学毕业生在生物科技公司中的就业机会也越来越多。
他们可以从事基因工程、细胞培养、蛋白质表达和生物药物研发等工作。
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技术能力使他们成为生物科技公司中不可或缺的人才。
3. 医学院校:基础医学毕业生可以选择在医学院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他们可以担任医学院的基础医学教师,培养未来的医学人才。
同时,他们也可以进行独立的科研项目,为学术界的发展做出贡献。
4. 医学研究机构:基础医学毕业生在医学研究机构中也有着广阔的就业机会。
他们可以参与各种疾病的基础研究,探索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新的治疗方法。
他们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医学界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5. 医学出版社:基础医学毕业生还可以选择在医学出版社从事编辑和出版工作。
他们可以负责医学教材、学术期刊和科普读物的编写和审校工作。
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素养使他们成为医学出版社中不可或缺的人才。
6. 政府部门:基础医学毕业生在政府部门中也有着一定的就业机会。
他们可以参与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负责疾病防控和健康促进工作。
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精神使他们成为政府部门中重要的技术支持力量。
基础医学毕业生有着广泛的就业方向和职业发展空间。
无论是从事医药研发、生物科技、教学科研还是科学出版等方面,基础医学毕业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选择就业方向时,基础医学毕业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来确定,同时也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挑战。
复习提纲1.生命与非生命的区别是什么?生命能够生长、新陈代谢、感知外界环境并调节内部生理环境,以及繁殖后代2.生命的主要组成成分是什么?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核酸3.DNA和RNA的主要功能是什么?DNA:携带某一生命体构建和运行的所有指令;RNA:将编码在DNA 上的遗传信息传导到蛋白质上,催化,贮存遗传信息。
4.写出光和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化学分子式。
光合:6CO2+6H2O→C6H12O6+6O2呼吸:C6H12O6+6O2→6CO2+6H2O5.什么是扩散作用?什么是渗透作用?扩散:离子和分子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运动的过程;渗透:指水对选择性的可渗透膜进行扩散的过程;主动运输:细胞利用能量将物质想与扩散相反的方向运输。
6.海洋生物是如何调节渗透平衡的?多喝海水,少产尿,盐分从鳃排出。
7.海洋生物的生殖机制有哪些?分别举例说明。
散卵生殖:金枪鱼护卵生殖:大王乌贼胎生:南蓝鲸卵胎生:大白鲨8.什么是物种?一群生物它们具有共同的性状、特征,相互之间可以繁殖后代,而且与其他生物物种种群产生生殖隔离。
9.写出生物分类的位阶(中文和英文)域domain,界kingdom,门p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 10.真核生物域可分那几界?各举出2个物种。
动物界:大王乌贼,大白鲨植物界:马尾藻,裙带菜真菌界:海洋酵母菌,海洋链霉菌原生生物界:有孔虫,放射虫,纤毛虫11.海洋微生物包括哪些生物门类?细菌,真菌,病毒,放线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12.病毒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仅含有核酸物质(DNA或RNA)和蛋白质,寄生于活细胞中一类不具备细胞形态的微生物。
14.海洋细菌有哪些类群?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分别发挥什么作用?球形、螺旋形、杆状、环状、分枝丝状等分界值,初级生产力,食物源,营养物质循环15.原核生物(细菌、古菌)有哪些类型和特点?原核生物特点:结构最简单,无核,无包被膜的细胞器类型:细菌、古生菌、放线菌细菌:不还叶绿素和藻蓝素的原核单细胞生物,无核膜、核仁,环状DNA,有细胞膜、中膜体、细胞壁、荚膜、鞭毛古生菌:多生活在极端的生态环境中;具有原核生物的某些特征,无核膜、内膜系统,闭合状DNA;具有真核生物特征:DNA复制转录翻译以及DNA和RNA聚合酶都相似;既不同于原核也不同于真核:细胞膜中脂类不可皂化,细胞壁有所不同。
16.解释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氨化作用、固氮作用。
硝化作用:土壤或水体中的氨态氮经化能自养细菌的氧化而成为硝酸盐的过程;反硝化作用:由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并进一步还原成氮气的过程;氨化作用:含氮有机物经微生物的分解产生氨的作用;固氮作用:将空气中的游离氮转化为化合态氮的过程。
17.叙述海洋真菌的主要特征。
具有真核结构,能产生孢子,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海洋生物。
包括海洋酵母菌和海洋霉菌,通常为菌丝体或多细胞,只有酵母菌在发育阶段中有单细胞出现。
18.海洋单细胞藻类主要有那几个门类?分别举出1-2中代表种。
硅藻:扭曲小环藻,微绿羽纹藻,弓束圆筛藻甲藻:虫黄藻,夜光藻金藻:尾鱼鳞藻,黄群藻绿藻:衣藻,扁藻,小球藻19.海洋原生动物有那几个门类?主要特征是什么?有孔虫,放射虫,纤毛虫原生动物是一个完整的、能营独立生活的、单细胞结构的有机体。
属最低等的动物类群,约3万种,大都由一个细胞构成,因此又称为单细胞动物。
也有多细胞群体,但各个细胞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体形一般很微小,需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20.为什么会发生赤潮?哪些海洋微生物能导致赤潮发生?水体富营养化,浮游植物原生生物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硅藻、甲藻、蓝藻、绿藻、金藻、隐藻、原生动物等。
21.海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低等植物,分布广,绝大多数生活在水中;个体大小相差悬殊;具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型生物;没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又称叶状体植物;繁殖器官简单,以单细胞的孢子或合子进行繁殖,无胚,又叫孢子植物。
无胚而具有叶绿素的自养叶状孢子植物。
22.海洋大型藻类有那几个门类?分别有什么特点?分别举出2-3个代表种。
绿藻:石莼,浒苔红藻:紫菜,江蓠,具钩海门冬褐藻:海带,裙带菜,墨角藻23.解释世代交替。
生活史中产生孢子的孢子体世代和产生配子的配子体世代有规律的交替出现的现象。
24.用文字或图叙述海带的生活史。
25.海草和盐沼植物的区别是什么?盐沼植物:能在含盐量高的沼泽中生长的植物,耐盐陆生;海藻:海生植物。
26.什么是红树林?它是如何适应海洋生态环境的?为什么要保护红树林?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题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难湿地木本生物群落。
适应方式:胎生现象:植物种子未离开母体就开始萌发,生成的胚轴几小时内就可扎根,且随海流漂浮几个月后仍可生长;特殊根系:密集而发达,形成稳固的支架;泌盐现象:叶片为光亮的革质,利于反射阳光,减少水分蒸发,有可排出多余盐分的分泌腺体;富含单宁:形成特殊气孔,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生态作用:防风防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海鸟觅食栖息生产繁殖场所;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
27.什么是后生动物?它们有哪些主要特征?动物界除原生动物门以外所有多细胞动物们类的总称。
特征:躯体由大量形态有分化,机能有分工的细胞构成;生殖细胞与营养细胞有明显分化;在胚胎发育中有胚层的分化。
28.叙述海绵动物的主要特征。
复杂的特殊细胞聚集体;结构最简单的多细胞动物,表面微孔;身体不对称,不形成组织;几乎所有海绵动物都是海生;都营固着生活;具有各种形状,大小和颜色;简单的生殖方式。
29.叙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演化出组织,二层细胞,无中胚层;辐射对称;有特殊神经细胞,对外界环境刺激有反应;吞食性捕食;几乎全部海生,营浮游生活和固着生活;进化程度仅比海绵高。
30.腔肠动物门可分为那几个纲,各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分别举出1-2种代表种类。
水螅纲:形态多样,附生生活,多呈树枝状,经过浮浪幼虫阶段,水螅型占主导。
水螅水母,僧帽水母水母纲:水母型占主导,水母型远大于水螅型,能游泳,能力有限,伤人致命。
海月水母,海蜇珊瑚刚:独立或成群的水螅,没有水母型,食道长而有刚毛,扩大表面积。
海葵,黑珊瑚,柳珊瑚31.解释两侧对称和中胚层形成对动物进化的意义两侧对称:第一次出现了中枢神经系统,由不定项运动变为定向运动;被动摄食变为主动摄食;运动器官集中在腹部,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集中在头部;这种体制适应游泳、爬行,是水生生活过渡到陆生生活的基本条件之一。
中胚层:提高动物体耐饿、耐旱能力,引起一系列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分化;分化出肌肉系统,强化了运动机能,扩大运动范围,发展了主动摄食,机会多,提高新陈代谢;消化系统复杂化,出现排泄系统,有了肠和原肾管;分化出生殖系统;产生了柔软组织,储存营养水分水生过渡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32.叙述扁虫的主要特征。
无体腔,具有真正的器官和系统,有简单的闹,具神经和神经索,具中胚层,消化管简单,仅具一个孔。
33.扁虫可分为那几个纲?分别举出1-2个代表种类。
涡虫纲:旋涡虫,大口虫吸虫纲:华支睾吸虫,日本血吸虫绦虫纲:猪带绦虫,牛带绦虫34.叙述纽虫的主要特征。
举出2-3个代表种类。
无体腔动物,消化管复杂,有口和肛门,具循环系统,绝大多数海生,最长的无脊椎动物,具长肉质的吻及眼。
线纽虫,小体纽虫,脑纹纽虫35.那些动物属无体腔动物?那些属假体腔动物?那些属真体腔动物?无体腔:扁虫、纽虫假体腔:轮形动物,腹毛动物,线形动物,动吻动物,铠甲动物,棘头动物,鄂胃动物,内肛动物真体腔: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冠伦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36.叙述线虫的主要特征。
生活在海洋底部,或其他生物组织中,寄生生活,可通过食物链传播,假体腔。
37.环节动物可分那几个纲?分别举出1-2个主要代表种多毛纲:沙蚕寡毛纲:蚯蚓水蛭纲:蚂蝗38.叙述多毛纲的主要特征。
全为海生,每一届都有一对附肢(疣足),具源自中胚层的体腔,闭合式循环系统,身体分节,疣足上演化出鳃。
39.身体分节和循环系统发育对生物进化的意义。
身体分节:是无脊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许多内部器官也出现按体节重复排列现象,促进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对环境的适应力;是动物发展的基础,在系统演化中有重要意义。
循环系统:40.从扁虫、纽虫、线虫到环节动物,动物形态结构发生了怎样的演化,有何意义?消化系统越来越复杂,分工细化:有分隔的消化腔→完整消化道;神经系统趋于复杂、高效、中轴化:梯形神经系统,原始神经节→出现脑和神经节;胚层增加:二胚层无体腔→假体腔→三胚层真体腔;肌肉功能增强,分工细化:有纵肌→有横肌、纵肌、平滑肌;生殖系统增强:永久存在的兼营生殖和营养储备器官→专一的、雌雄分开的生殖系统;循环系统的发生和增强:体腔间质被动运输→有单向的血管和独立的心脏,主动运输养分。
意义:41.叙述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特征:身体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大部分有贝壳和外套膜,身体柔软;真体腔极度退化;出现专制呼吸的器官——鳃。
42.什么是外套膜?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软体动物覆盖体外的膜状物,一般包裹着内脏团;功能:包裹内脏团;内脏团与外套膜之间与外界相通的空腔称为外套腔,便于水流浸出,辅助摄食,呼吸,运动等功能。
43.软体动物主要可分为那几个纲,分别有什么特征?举出各纲2-3个代表种。
腹足纲:身体的重要部分都蜷缩在贝壳里,以可以蠕动的腹足为支撑。
法螺、红螺、马蹄螺双壳刚:贝壳一对,一般左右对称,扁平状,无头,无齿舌,贝壳内部有外套膜。
贻贝、马氏珠贝、栉孔扇贝头足纲:封闭的循环系统,肉食性,捕食,运动性强,壳退化或消失,眼睛在头的外面,外套膜在头的后面形成外套腔。
鹦鹉螺、蓝环章鱼、大王乌贼。
多板纲:八个重叠的石板。
石鳖44.什么是担轮幼虫?那几个门类的动物发育经过担轮幼虫阶段。
海洋软体动物和其他无脊椎动物的可以自由游动的幼虫阶段。
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腔肠动物门45.解释双壳类胚胎和幼体发育过程。
在海水中受精后,经螺旋卵裂,发育成自由生活的担轮幼虫及面盘幼虫。
面盘幼虫经过一定时期后,突然脱去面盘,固着在适当的基体上变态成成体。
46.叙述甲壳动物的主要特征。
海洋节肢动物的主要类群,几乎终身生活在水中,有两对触角,鳃呼吸,甲壳为钙酸硬化的几丁质,附肢用于游泳、爬行、交配、摄食和打斗。
47.十足目动物可分为那几个类群,分别举出2-3个代表种。
磷虾类:南极磷虾、太平洋磷虾虾类:仿对虾、赤虾、鹰爪虾龙虾类:长龙虾、巨型淡水龙虾蟹类:中华龙鳌蟹、中华沙蟹寄居蟹类:紫陆寄居蟹,短腕陆寄居蟹48.叙述甲壳动物的血液循环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