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生态市创建工作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6
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正文:---------------------------------------------------------------------------------------------------------------------------------------------------- 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安政发〔2013〕31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环境保护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福祉。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循环发展战略,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调水,国家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我市环境保护工作面临新的任务和要求。
根据《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陕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等规划要求和中省加强环保工作有关文件精神,为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提供有力的环境支撑和保障,特作如下决定。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省十二次党代会和市委三届四次全会精神,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不动摇,按照国家对安康生态主体功能定位,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防治环境污染风险,构筑绿色生态屏障,增强环境保护基础能力,完善环境保护机制,推动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目标要求。
到2015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汉江水质持续向好,污染减排目标全面完成,环保基础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对生态和人居环境的满意率持续提高。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5%,城市人均绿化面积11平方米;--汉江出境断面水质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和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保持在350天以上;--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较2010年分别静态削减7.0%、7.0%、5.0%、6.0%。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6.03•【字号】苏政办发[2013]103号•【施行日期】2013.06.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苏政办发〔2013〕103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江苏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3年6月3日江苏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贯彻绿色、循环、低碳理念,开展绿色建筑行动,对转变城乡建设模式和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破解能源资源瓶颈约束,提高城乡生态宜居水平,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3〕1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生态文明融入城乡建设全过程,紧紧抓住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树立全寿命期理念,切实转变城乡建设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合理改善建筑舒适性,从政策法规、体制机制、规划设计、标准规范、技术推广、建设运营、市场培育和产业支撑等方面全面推进绿色建筑行动,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二)主要目标。
1.“十二五”期间,全省达到绿色建筑标准的项目总面积超过1亿平方米,其中,2013年新增1500万平方米。
2.2015年,全省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按一星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2020年,全省50%的城镇新建建筑按二星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
杭州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一、背景介绍杭州作为中国重要的城市之一,其经济发展快速,同时也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维护和发展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杭州市决定开展生态市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目标与任务1. 目标:通过编制生态市建设规划,完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实现城市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2. 任务:(1) 统计分析:收集杭州市相关的经济、环境、社会等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2) 指标体系建立: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指标体系,用于衡量生态市建设的成效。
(3) 规划编制:编制生态市建设规划,包括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4) 评估与修订:对生态市建设规划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修订和完善。
三、工作步骤1. 数据收集:(1) 收集杭州市相关的经济、环境、社会等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归纳。
(2)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规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
2. 指标体系建立:(1) 基于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文件,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市建设指标体系,包括生态环境保护指标、资源循环利用指标、生态文明建设指标等。
(2) 确定指标权重与评价方法,为规划编制提供量化分析的依据。
3. 规划编制:(1) 分析杭州市目前面临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和发展需求,确定生态市建设的战略目标。
(2) 制定生态市建设规划的总体框架和基本原则。
(3) 在总体框架的基础上制定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措施与实施方案。
(4) 梳理各项工作的时间节点和责任主体,明确各项工作的实施路径。
4. 评估与修订:(1) 对编制完成的生态市建设规划进行评估,包括定性和定量的评估。
(2) 根据评估结果,对规划进行修订和完善,使其更符合杭州市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
四、组织与保障1. 组织:成立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小组,明确各成员分工和工作任务,保证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创建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3.09.04•【文号】发改环资[2013]1720号•【施行日期】2013.09.0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节能管理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创建工作的通知(发改环资[2013]172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经委、经贸委、经信委):党的十八大做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
发展循环经济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和基本方式。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国发[2013]5号)把实施循环经济“十百千”示范行动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行动,通过创建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打造城市发展的升级版。
为落实这一任务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组织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创建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和创建目标(一)总体要求按照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以提高资源产出率为目标,根据自身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区域特点,实施大循环战略,把循环经济理念融入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发展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普及绿色循环文化,通过循环发展带动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加快构建循环型社会,提高城市(县)环境友好水平、资源节约效益和新型城镇化质量。
(二)创建目标到2015年,选择100个左右城市(区、县)开展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创建活动。
创建城市(县)的循环型生产方式初步形成,率先构建起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各主要品种废旧商品回收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市建筑、交通和基础设施基本实现绿色化,生产系统与社会生活系统的循环化程度明显提高,绿色生活方式普遍推行,形成浓厚的绿色循环文化氛围,循环经济发展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循环型社会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石家庄市开展绿色建筑行动创建建筑节能市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9.29•【字号】石政函[2013]73号•【施行日期】2013.09.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建筑市场监管,建筑节能与科技正文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石家庄市开展绿色建筑行动创建建筑节能市工作方案的通知(石政函〔2013〕7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正定新区、循环化工园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石家庄市开展绿色建筑行动创建建筑节能市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2013年9月29日石家庄市开展绿色建筑行动创建建筑节能市工作方案为切实转变城乡建设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改委省住建厅〈关于开展绿色建筑行动创建建筑节能省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和省住建厅《关于印发开展绿色建筑行动创建建筑节能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充分认识开展绿色建筑行动创建建筑节能市的重要意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实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分为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设计阶段)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运营阶段),由低至高划分为一星、二星、三星三个等级。
建筑节能市即在建设领域内、建筑全寿命周期中,全面贯彻执行各项标准规范,在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规模化应用、绿色建筑发展、公共建筑节能管理、绿色建材产业化等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建筑节能整体水平及基本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枣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枣庄市2013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 枣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枣庄市2013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枣政发〔2013〕7号)各区(市)人民政府,枣庄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大企业:《枣庄市2013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枣庄市人民政府2013年3月1日枣庄市2013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实施方案为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步伐,根据《枣庄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为指导,以《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为依据,按照生态优先、产业支撑、文化引领的基本思路,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创建步伐,注重创建实效,提升创建水平,全面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系统创建、低成本创建的原则;总体布局坚持以造林绿化为重点,造林绿化、林业产业、森林生态文化、森林资源保护、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五大任务”全面推进的原则;区域布局坚持以中心城区环城森林公园建设、峄城冠世榴园扩建、枣临高速和抱犊崮旅游大道通道森林四大工程建设为重点,其它重点部位全面推进的原则;造林绿化坚持以山丘森林为重点,通道森林、城市森林、水系森林、山丘森林、平原森林、镇村森林等“六大”森林全面推进的原则,坚持2012年未完成的造林绿化任务和2013年造林绿化任务同时完成的原则;工作方式坚持政府主导、上下联动、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的原则;资金投入坚持生态公益项目由财政投入为主,商品经济项目由企业、个人投入为主,大力增加创森投入的原则。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3年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3.27•【字号】甘政办发[2013]52号•【施行日期】2013.03.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3年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甘政办发〔2013〕52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有关企业:《2013年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3年3月27日2013年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为加快推进全省循环经济发展,确保实现《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阶段目标任务,结合国务院印发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国发〔2013〕5号)(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3341”项目工程有关要求,坚持循环经济与富民行动相结合、《总体规划》与《行动计划》相结合、发展经济产业与省情相结合的原则,深入实施《总体规划》和《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实施方案》,着力打造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经济战略平台。
以《行动计划》为指导,选择重点领域,依托大型骨干企业,实施重点项目,在各领域、各行业创建一批亮点突出的标志性示范工程,强化以点带面,加大示范典型推广力度,均衡推进循环型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社会层面循环经济发展。
完善政策法规和科技支撑等保障体系,健全统计指标和考核体系,加强现场观摩和实地评价,促进全省循环经济整体协调推进。
二、工作目标基本建成金昌有色金属新材料循环经济基地,兰白石油化工、冶金有色循环经济基地和酒嘉清洁能源、冶金新材料循环经济基地,完成规划确定的基地建设目标任务的80%,其他4个基地完成规划确定的基地建设目标任务的60%以上。
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淮安市2013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的通知正文:---------------------------------------------------------------------------------------------------------------------------------------------------- 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淮安市2013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的通知(淮政发〔2013〕117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淮安市2013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希认真组织实施。
淮安市人民政府2013年7月10日淮安市2013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2013年我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国发〔2013〕《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13年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20号)精神,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大力推动促进经济转型和民生改善,坚决破除妨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不断释放改革红利,为加快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
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一)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要求,主动研究对接国家取消和下放的有关行政审批事项,抓紧做好市本级行政许可、非许可审批事项的清理和调整下放等工作;认真落实“三集中三到位”要求,实施并联审批流程再造,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效能。
(市监察局、行政审批中心、法制办等负责)(二)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加快政务服务体系建设。
实现行政权力网上规范运行,积极拓展政务公开领域和内容,建立健全市县(区)联动督查机制;全面提高教育、医疗、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等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水平,推进财政预决算、保障性住房、招投标、征地拆迁、价格和收费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信息公开。
---------------------------------------------------------------范文最新推荐------------------------------------------------------
2013年生态市创建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2013年建成国家生态市的战略决策,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市场监管的法定职责,全力开展生态市争创活动,确保生态市建设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现将2013年生态市创建工作方案明确如下,请各单位对照当地实际遵照执行。
一、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全市系列平安创建的部署和要求,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打造室内品牌市场为着力点,深入开展生态市创建工作。
严格按生态市创建职能划分,积极开展绿色商场、超市和市场创建活动,开展打击销售受保护野生动物违法行为和执行”限塑令”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市场升级改造力度,提高市场内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以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促进生态市建设。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管理与教育同步、他律与自律互补、工商行政执法与社会合力推动并举的市场监管路子,全力打造宽松、和谐、有序的市场经营环境,提高全市集贸市场和专业市场的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全市生态市创建工作打好基础。
二、组织领导
1 / 6
为加强生态市创建的组织领导,工商局成立刘海东局长任组长,副局长、纪检组长任副组长,等为成员的生态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指挥、协调、督导生态市的创建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场处,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生态市的各项创建工作。
各级工商机关成立相应的工作班子,制订创建工作计划,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到人,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创建工作机制。
创建过程中,将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创建领导小组成员和执法人员,做到明确分工,事事有人抓、时时有人抓。
同时,将生态市创建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与其它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做到年初有部署、季度有检查、年终有考评。
三、创建目标
2013年,基本实现市场环境整洁优美,“限塑令”得到有效执行,促进环境保护;受保护动、植物严禁上市销售,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市场内食品安全得到保障的目标,消费者权益得到保护;绿色商店、绿色超市、绿色市场等占全市整个市场的30%以上,促进生态市创建。
根据生态市建设的内容和要求,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和实际,与基层各分局签订《生态市目标管理责任状》,将生态市创建目标进一步细化,责任落实到人,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目标管理责任网络。
市局将加大检查考核力度,将生态市创建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目标,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督查考核
---------------------------------------------------------------范文最新推荐------------------------------------------------------ 活动,严格创建工作的督查考核制度,提高创建工作的质量和总体水平,全力推进创建工作,确保创建任务的全面完成。
各工商所(分局)对照每个市场的实际情况,督促市场主办单位进一步完善市场硬件设施,保证所有集贸市场和分局所在地集贸市场的硬件设施基本到位。
通过对各类集贸市场进行全面综合整治,做到划行归市、划线设摊、亮照经营、明码标价,商品摆放美观整洁,场地整洁,车辆停放分类有序。
四、创建措施
(一)严格贯彻落实市场“限塑令”
一是深入、广泛的开展宣传活动。
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经营者、消费者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自觉遵守国家“限塑令”的规定。
进一步宣传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所有超市、商场、农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二是督促市场主办带头执行“限塑令”。
指导市场主办单位加强市场“限塑”工作的管理,再争取一批市场主办单位与塑料袋生产企业直接联系,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塑料购物袋。
会同相关部门查处并取缔无照经营批发“非标”塑料购物袋。
三是加大监管力度。
全年将开展三次“限塑令”落实情况专项行动,加强“限塑令”执行
3 / 6
情况的执法检查,严厉查处违规销售、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塑料购物袋的行为,使全市绝大部分市场按规定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塑料购物袋。
(二)开展绿色商场超市及市场创建工作
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人人自觉参与、个个争作贡献的良好氛围;同时,加强对市场主办单位、经营户和个体工商户政策和法规的宣传,向广大经营者和消费者宣传开展生态市创建活动的目的、意义、方法和要求,充分调动市场开办者、经营者投入到创建绿色商场、超市、市场活动中来,努力形成全员参与的创建氛围。
按照创建生态市对绿色商场、超市、市场的基本要求,健全组织领导机构,责任明确,督促经营单位证照齐全,亮照经营;建立并落实进货查验、索票索证、台账登记、先行赔偿、质量检测、不合格商品退市召回等相关制度;督促场内不进不售“三无”、过期商品;保持场内设有密闭垃圾筒(箱),无积存曝露垃圾,垃圾及时清运,定期消毒,实现绿色商场超市和市场占整个市场的30%目标。
还将通过严格商品市场准入,督促市场主办单位强化索票索证、进货检查验收、购销台帐登记等制度,认真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确保市场商品质量安全。
通过开展场地对接、场厂挂钩等活动,让绿色无公害的商品直接进入商场和超市,逐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商场、超市和市场。
---------------------------------------------------------------范文最新推荐------------------------------------------------------ (三)严厉打击销售野生动、植物的违法行为
会同农林部门,就流通领域野生动物销售市场进行专项检查。
重点打击非法销售国家、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等违规、违法行为,检查销售业主是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办理了有关证照。
在夏季等销售野生动物高峰期的重点季节,以集贸市场为重点场所,组织打击销售受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违法行为专项行动,保护野生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
积极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教育和引导相关人员自觉做到不猎取、不销售受保护野生动、植物;在市场,禁止出售、收购、携带国家或者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对有关违法行为将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实物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确保我市市场不出现违法销售国家、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行为。
(四)加大市场升级改造力度
近几年,市场政府将市区菜市场建设和升级改造工作列入了为民办实事的重点项目。
我局作为市菜市场升级改造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将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指导配合对菜市场升级改造工作的全过程,为菜市场的建设和升级改造工作作出积极的贡献。
任务较重的单位将专门成立市场升级改造领导小组,参与相关市场的硬件设施改造。
5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