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洗银镜新方法的实验探究
- 格式:pdf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2
一、实验目的1. 掌握银镜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学习如何通过银镜反应来鉴别含有醛基的有机物。
3. 了解温度对银镜反应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银镜反应是醛类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与银氨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银镜的过程。
其反应原理如下:\[ RCHO + 2[Ag(NH_3)_2]^+ + 3OH^- \rightarrow RCOO^- + 2Ag + 4NH_3 +2H_2O \]其中,RCHO代表醛基有机物,[Ag(NH_3)_2]^+代表银氨溶液,RCOO^-代表羧酸根离子。
三、实验器材1. 试管2. 烧杯3. 酒精灯4. 硝酸银溶液5. 氨水6. 乙醛溶液7. 氢氧化钠溶液8. 温度计四、实验步骤1. 取一支试管,加入2ml 5%的硝酸银溶液。
2. 向试管中加入2ml 2%的氨水,边加边振荡,直至沉淀恰好完全溶解。
3. 取一支试管,加入2ml 1%的氢氧化钠溶液。
4. 将上述溶液混合均匀,制成银氨溶液。
5. 取一支试管,加入2ml 5%的乙醛溶液。
6. 将银氨溶液滴加到乙醛溶液中,边滴边振荡。
7. 将试管放入50~60℃的水浴中加热10分钟。
8. 观察试管内壁是否有银镜生成。
五、实验结果在50~60℃的水浴中加热10分钟后,试管内壁出现光亮的银镜。
六、实验分析1. 银镜反应的原理是醛基具有还原性,可以将银氨溶液中的银离子还原成银。
2. 温度对银镜反应有影响,适宜的温度范围是50~60℃。
3. 实验中,银氨溶液的浓度、氨水的浓度、乙醛溶液的浓度以及加热时间等因素都会影响银镜反应的效果。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银镜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并成功制备了光亮的银镜。
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银镜反应有重要影响,适宜的温度范围是50~60℃。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实验条件,以获得更好的实验效果。
八、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要小心,避免溶液溅到皮肤上。
2.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火灾和爆炸事故。
对安徽省关于清洗银镜的两个实验探究题的研辨摘要:作者就安徽省2013年皖南八校三模考试理综卷28题的两处不当做了研辨,确认h■o■溶液清洗银镜后得不到单质银,并就安徽省2010年高考理综卷28题所给答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希望引起人们对相关问题的重新审视和认识。
关键词:清洗银镜实验探究题研究辨别一、对安徽省2013年皖南八校三模考试理综卷28题的研辨我在使用安徽省2013年皖南八校三模考试理综试卷时,认为第28题化学实验探究题的第二部分有两处存在问题,事后做了一些研究辨别,并形成下文,以期引起人们的审视和再认识。
先看原题:28.某课外活动小组对银镜反应中影响出现银镜时间的因素和银镜的处理方法进行了探究。
ⅰ影响银镜出现时间的因素探究:(略)ⅱ银镜处理方法探究:活动小组同学认为传统的用稀硝酸溶解银镜后再回收银的方法存在较大缺点。
他们通过查阅资料,设计探究实验:实验1:取15ml10%h■o■溶液倒入附有银镜的试管中。
现象:银镜溶解,同时产生无色气体。
为进一步探究反应产物,进行实验2……3……(略)同学们通过实验现象,最终得出结论:h■o■溶液可以溶解银镜,在反应后得到单质银,请根据以上内容回答:(4)(略)(5)用h■o■溶液处理银镜与稀硝酸处理银镜相比,其优点为?摇?摇?摇?摇?摇(写出一点即可);(6)猜想实验1中产生气体为?摇?摇?摇?摇?摇,检验方法为?摇?摇?摇 ?摇?摇。
命题人对其中(5)、(6)两小题提供的答案为:(5)无有害气体产生,不污染环境;反应后产物ag易集中回收。
(任答一点或其他合理答案)(1分)(6)o■或h■(2分)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试管口,若木条复燃,则为o■,反之为h■。
(1分)在考后评析试卷上该题时,我引导学生对该题提出了一连串的疑问:h■o■溶液溶解银镜的原理是什么?实验1中产生气体是什么?“反应后得到单质银”,这单质银是实验1即得到的吗?若是,又怎么解释“银镜溶解”和溶解的原理?按题意,实验2、3等后续实验是为探究实验1的反应产物的,这样看来单质银就应是实验1得到的,这就是说h■o■溶液既溶解了银镜而溶解后又得到了银(此点通过第(5)小题的答案能再次确认),如此,其溶解原理就只能猜想为:银镜作为催化剂,催化了h■o■的分解,而其本身又因在催化过程中实际是先参加反应最终又生成回来而改变了剂型,由附着在试管壁上致密连续的银镜变为不再附着的银粉,从而被“溶解”,如此产生的气体就应为o■了,即2h■o■=2h■o+o■↑。
DIY 哈哈镜——银镜反应说课教师:学校:一、使用教材高中《化学》鲁科版选择性必修 3《有机化学基础》第 2 章第 3节《醛和酮糖类和核酸》。
二、实验药品和器材实验仪器和用品:试管、试管架、胶头滴管、圆底烧瓶、玻璃片、小烧杯、废液缸、胶带、小刀、贴纸等。
实验药品:2%硝酸银溶液、2%氨水、10%葡萄糖溶液、5%NaOH 溶液、10%NaOH 溶液、20%NaOH 溶液、25%NaOH 溶液、20%过氧化氢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10%Fe2(SO4)3溶液等。
三、实验创新点改进了银镜反应,通过加入不同浓度 NaOH 溶液的方法进行分组探究活动,得出向混合液中加入两滴 20%NaOH 溶液时产生银镜速率快、银镜光亮、均匀。
20%NaOH 溶液增强了溶液碱性,同时在实验时振荡试管,实现在常温下快速获得更大面积、不同规则形状的银镜,轻松实现简单快速制作个性化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哈哈镜等。
实验改进:1.取消水浴加热,化繁为简,节约时间。
2.静置容器改为充分振荡容器。
3.增加反应液的碱性,加快反应速率,增强醛基的活性。
4.制作个性化银镜,现象更易观察,增强实验的趣味性。
四、实验原理利用 10%的葡萄糖溶液和新制银氨溶液进行银镜反应,通过增加反应液的碱性,反应中振荡容器,实现在常温下快速获得更大面积、不同规则形状的银镜,轻松实现简单快速制作个性化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哈哈镜等。
五、实验教学目标基于以上教材分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了以下实验教学目标:1.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根据葡萄糖的微观结构,预测葡萄糖可能具有的性质。
2.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通过实验创新建立模型,转化思维模型。
3.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打破课本实验和课本知识对学生思维的束缚,增强学生思辨的探究精神。
4.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提高学生绿色化学理念和环保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六、实验教学内容改进银镜反应的条件,通过向反应液中加入两滴 20%的 NaOH 溶液的方法增强反应液的碱性,同时在实验时振荡容器,实现常温下,快速获得更大面积、不同规则形状的银镜,轻松实现简单快速制作个性化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哈哈镜等。
微课程《银镜反应》实验探究教学设计一、实验目的1. 了解检验醛基的实验方法。
2.探索生成光亮银镜的实验条件。
3.探讨银镜反应实验原理的教学方法。
二、实验原理乙醛的反应方程式CH3CHO+2Ag(NH3)2OH→(水浴)CH3COONH4+2Ag↓+3NH3+H2O原理是银氨溶液的弱氧化性。
本试验可以使用其他有还原性的物质代替乙醛,例如葡萄糖(与乙醛相似,也有醛基)等。
甲醛(可看作有两个醛基)的话被氧化成碳酸铵(NH4)2CO3。
葡萄糖的反应方程式 C6H12O6+2Ag(NH3)2OH----→(水浴加热)C5H11O5COONH4+3NH3+2Ag↓+H2O若要体现出葡萄糖内部的结构以及断键情况: CH2OH-CHOH-CHOH-CHOH-CHOH-CHO+2Ag(NH3)2OH→(水浴加热) CH2OH-CHOH-CHOH-CHOH-CHOH-COONH4+2Ag↓+3NH3+H2O银镜反应总反应方程式:2[Ag(NH3)2OH]+R-CHO→R-COONH4+2Ag↓+H2O+3NH3 {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不标气体逸出符号“↑”} (甲醛除外甲醛与银氨溶液反应方程HCHO + 4[Ag(NH3)2]OH = (NH4)2CO3 + 4Ag↓+ 6NH3 +2H2O{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不标气体逸出符号“↑”})实验条件:碱性条件下,水浴加热。
三、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烧杯,石棉网,三角架,胶头滴管,葡萄糖溶液,氨水,硝酸银溶液。
四、实验步骤: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1mL2%的硝酸银溶液,再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然后一边振荡试管,可以看到白色沉淀。
再一边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直到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这时得到的溶液叫银氨溶液).乙醛的银镜反应:再滴入3滴乙醛,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中温热。
不久可以看到,试管内壁上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
(在此过程中,不要晃动试管,否则只会看到黑色沉淀而无银镜。
银镜反应实验的改进和体会实验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过程,只有在不断总结和改进中,才能不断前进。
因此,我们应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继续发展新的科学实验。
这次实验只是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把反应溶液做成银镜反应。
不同于传统的一个玻璃瓶,那么多银粉一起加热溶解,而且在烧杯中还要进行加热,因此我们需要控制好各种量。
当然,你要保证所用银盐反应完全、充分、快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一个又亮又白的银镜。
如果哪里有漏的地方或者速度不够快,那么,镜面上便会出现绿色的水垢,影响银镜反应的效果。
但是,尽管这样,我们还是会发现许多问题,在下次的实验中,我们会努力去克服这些困难,尽量让它更加成功。
下面我就简单说一说这次实验中遇到的几点困难吧!( 1)使用玻璃器皿对实验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首先,因为它很脆,容易破碎,经常打烂;其次,也是由于它的脆性,很容易使它产生裂痕,所以实验室经常没有一个干净的玻璃器皿。
玻璃器皿经常被打烂后再去买新的,真是一件麻烦的事。
要知道,用来做银镜反应的玻璃器皿都是非常昂贵的,甚至上千元。
再次,它不仅昂贵,而且非常容易清洗,必须用酒精反复擦拭,否则根本洗不掉。
这样,你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我们每次实验只能带一两个杯子去,但是每次的用量却很多。
( 2)做银镜反应时,银盐要求非常纯净,绝对不能含有杂质,可是实验室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即使使用过滤器。
所以我们必须用专门的试剂将它彻底除杂质。
在操作上,只能小心翼翼地将所有的银盐放入试剂瓶中,然后放入蒸馏水中浸泡,直至浸泡完毕。
这样做,可以使大部分的银盐固定在水中,不会流到空气中,既节约了试剂,又避免了空气污染。
虽然,我们都已经想了许多方法,采取了许多措施,可是它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小差错,它还会有很多我们不能预料到的问题。
因此,我们在以后的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观察每一步的变化,仔细分析,找出原因,解决这些问题。
要是有条件的话,应该事先计算好实验中银盐的用量,不能因为错误的估计而浪费许多无辜的资源。
银镜的实验报告1. 引言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银镜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了解银镜反应的原理和应用。
银镜反应是指将银离子还原成银的过程, 它在化学分析和电化学实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将通过一系列的步骤和实验观察,探究银镜反应的化学机理和条件要求。
2. 实验材料和设备•100 mL锥形瓶•硝酸银(AgNO3)溶液•枸橼酸溶液•葡萄糖溶液•碱性条件溶液(NaOH)3. 实验步骤3.1 准备实验材料首先,我们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将100 mL锥形瓶清洗干净,并准备好硝酸银溶液、枸橼酸溶液、葡萄糖溶液和碱性条件溶液。
3.2 银镜实验过程以下是银镜实验的具体步骤:1.取一小部分葡萄糖溶液放入锥形瓶中。
2.加入适量的枸橼酸溶液,并充分搅拌混合。
3.向混合液中滴加少量的硝酸银溶液,并再次充分搅拌。
4.加入数滴碱性条件溶液,再次搅拌均匀。
5.将锥形瓶放置在水浴中加热,保持温度稳定。
6.观察实验过程中管壁是否出现银镜现象。
3.3 数据记录与观察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进行了数据记录和观察,以下是我们的观察结果:•反应开始时,溶液呈现无色透明状态。
•随着加热和反应时间的增加,溶液逐渐变为乳白色。
•最终,在锥形瓶内壁上形成了一层银镜。
4. 实验结果分析4.1 反应机理银镜反应的主要机理是葡萄糖与枸橼酸的还原性作用。
在碱性条件下,枸橼酸促使葡萄糖分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6H12O6 + 2NaOH → CH2O + Na2CO3 + 3H2O而硝酸银溶液中的银离子(Ag+)与还原产生的CHO基团结合,形成无机银镜:2Ag+ + 2e- → 2Ag4.2 形成银镜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形成银镜的条件和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枸橼酸的浓度:适量的枸橼酸可以加速葡萄糖的氧化还原反应,促进银离子的还原。
•碱性条件:碱性条件有助于枸橼酸与葡萄糖的反应,并提供合适的环境促使银离子的还原。
•温度:加热可以加速反应速率,有利于银镜的生成。
5.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银镜反应的原理和条件要求。
银镜的实验报告银镜的实验报告一、引言银镜实验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一种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观察到银离子的还原反应,了解化学反应中的电子转移过程。
本实验旨在探究银镜实验的原理、步骤和结果,并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二、实验原理银镜实验是一种典型的还原反应实验,其基本原理是在碱性条件下,还原剂将银离子还原为银原子,并在玻璃表面形成一层银镜。
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 + 2OH⁻ + H₂O → 2Ag + 3H₂O。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和试剂:包括玻璃容器、银镜试剂、氢氧化钠溶液等。
2. 将玻璃容器清洗干净,确保表面没有杂质。
3. 在玻璃容器中加入适量的银镜试剂,倒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均匀。
4. 将玻璃容器放置在温水中,保持适宜的温度。
5. 观察实验过程中的变化,特别是玻璃表面是否出现银镜。
四、实验结果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以下现象:1. 实验开始后,溶液中的银离子逐渐被还原为银原子。
2. 银原子在玻璃表面逐渐沉积,形成一层银镜。
3. 银镜的厚度和均匀性与实验条件有关,温度的控制对银镜形成的效果有重要影响。
五、实验分析1. 实验中银离子被还原为银原子的反应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
还原剂氢氧化钠提供了电子,将银离子还原为银原子。
2. 水的存在对反应的进行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加速了反应的进行。
3. 温度的控制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银镜的形成,温度过高会导致银原子重新溶解,温度过低则会影响反应速率。
六、实验问题与改进1. 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表面有杂质或油脂,会影响银镜的形成。
因此,在进行实验前应确保玻璃容器的表面干净。
2. 实验中温度的控制是关键,可以使用温水浴或恒温器来控制温度,确保反应进行的适宜。
3. 实验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安全,避免溶液溅入眼睛或皮肤,实验结束后及时清洗实验器材。
七、实验应用银镜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