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信息获取
- 格式:ppt
- 大小:959.00 KB
- 文档页数:22
第二章信息获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根据任务和问题确定信息需求;了解信息的不同来源,根据信息需求确定来源;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掌握因特网信息检索的方法;了解有信息获取方面的伦理道德要求。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讲述亲历,共同体验信息获取的过程、经历、经验,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作一定的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用切合实际的亲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获取信息的相关内容,并教育学生信息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要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到”。
二、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二章内容,是整本书的基础理论知识部分,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本册书奠定基础。
本章内容的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灵活掌握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并熟练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习当中。
计划授课课时为1学时。
三、学生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大多数在上初中的时候已经学过《信息技术基础》,并且很多同学家里也都有电脑,对于计算机的基本功能操作的水平还是可以的。
并且本书的第一章已经介绍过了关于信息的相关知识,为本章节的学习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加上同学们对本章节内容又十分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的也很扎实,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按照计划进行。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五、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信息需求和定信息来源;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因特网信息检索。
教学过程复习:1、信息与信息技术2、五次信息技术革命3、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人性化、大众化)导入新课一、从书中小故事引入,如何有效的获取信息。
二、信息需求的确定信息需求就其含义而言,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信息本身所表达的意义,即信息的内容;二是所需信息的载体形式,如文字、声音、图、视频等。
所以,人们在确定信息需求时,可以从内容和载体两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
(1)确定信息内容。
(2)确定信息的类型。
三、信息来源的确定按承载信息的载体的不同,信息来源可以分为四大类:纸质媒介、电子媒介、人和事物。
第二章信息的获取一、单项选择1.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做的是()(A)采集信息(B)确定信息来源(C)确定信息需求(D)保存信息2.信息获取过程的首要环节是( C )A. 选择信息来源B. 确定信息获取方法C. 明确信息需求D. 鉴别评价信3.人们把人造卫星发射上天,得到了大量的数据信息和情报,这是()的过程。
A、信息处理B、信息储存C、信息加工D、信息采集4.在因特网上找到了一篇关于荷塘月色的图片,这属于信息的( ) A.加工B.搜集C.存储D.传递5.小红同学在做一份电子报刊时,上网查找了一些资料,这是()过程。
A、信息的存储B、信息的收集C、信息的传递D、信息的处理6.黄锋有一道物理题目不会做,他决定第二天去问老师。
他的决定属于信息获取的哪个环节?( )A. 定位信息需求B. 选择信息来源C. 处理信息D. 评价信息7.李刚所在的研究性学习小组准备对太湖蓝藻问题开展研究。
小组成员采用了问卷、采访、实验、观察等方法获取了近来太湖水质的相关数据,但他们发现数据不完全一致。
他们就这些数据的可靠性进行讨论,这种行为属于信息获取环节的( D )A. 定位信息需求B. 选择信息来源C. 确定信息获取方法D. 评价信息知识点:获取信息的过程,第18页。
8.在使用搜索引擎搜索信息时,()显得尤为重要A搜索条件B逻辑符号C关键词D强制搜索9. 在网上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时,必须输入( )A.网址B.名称C.类型D.关键字10.为了在互联网上查找“印尼大地震”的相关消息,李明用“百度搜索引擎”来搜索。
方法是进入百度搜索引擎主页,在文本框中输入“印尼大地震”并按回车键,结果搜索出了数十万条相关的信息。
那么“印尼大地震”这个词在搜索引擎的专业术语中称为( )。
A.关键词B.主题词C.标题词D.分类词11.李强在百度网站搜索"北京奥运会"有关资料时,操作界面如下图所示,他输入的"北京奥运会"五字一般被称( )A. 搜索引擎B. 关键词C. 主题目录D. 网页标题12.如果你想在网上查找歌手周杰伦的歌曲《东风破》,以下哪种方法你认为最合适()。
第二章《信息获取》知识点2、1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是:定位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息,评价信息1、定位信息需求——信息需求表现在:(1)、时间范围(2)、地域范围(3)、内容范围2、选择信息来源信息来源分类:3、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息4、评价信息——评价信息的依据是(先前确定的信息需求)2、2因特网信息的检索1、搜索引擎指用于因特网上信息查找的网络工具,最早的搜索引擎是雅虎(Yahoo),它属于目录搜索引擎。
2、搜索引擎按工作方式可以分为两类:(全文搜索引擎)和(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
(1)、全文搜索引擎是名副其实的搜索引擎,它是通过从因特网上提取的各个网站的信息建立索引数据库而进行的搜索引擎。
代表性的有Baidu、Google、北大天网等。
全文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称为(关键词查询)。
特点是全面但比较缓慢。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2)、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是将收取到的网站信息按照目录分类,建立索引数据库而进行的搜索引擎。
代表性的有新浪、搜狐、雅虎等。
特点是快速但不全面。
二、搜索技巧1、关键词提炼2、细化搜索条件3、用好逻辑命令4、用什么样的搜索引擎搜索5、强制搜索2.3 文件的下载一、文件及其类型1、网络中的文件文件是指计算机中的文件,它是用文件名来标识的一组相关信息的集合体,计算机中的信息通常是以(文件)的形式在存储器中保存的。
2、文件的重要属性(1)文件名:以方便识别为标准。
(2)存储位置常用的有URL、UNC、本机路径和FTP等。
URL:统一资源定位器;UNC:通用命名约定;FTP:文件传输协议(3)内容3、文件的类型从最终使用目的来看,文件分为(可执行文件)和(数据文件)。
可执行文件的内容主要是一条一条可以被计算机理解和执行的指令,它可以指挥计算机完成各种复杂的任务,这种文件主要是一些应用软件,通常以(EXE)作为文件的扩展名。
第二章信息的获取1获取信息的四个环节:①确定信息需求②确定信息来源③采集信息④保存评价信息•例题1 •小明决定采用上网的方式查找“周杰伦”这是获取信息过程中的( B )阶段。
A确定信息需求B确定信息来源C、采集信息D保存评价信息2、信息来源的四大分类:纸质媒介、电子媒介、人、事物(P9)•例题1 •林峰想制作一份矢于“ 2008北京奥运”的电子小报,需要大量素材,下列可以帮助他获得相尖素材的途径是(D )①上因特网②向老师咨询③查阅相矢报刊④看电视专题节目A①瞬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例题2.利用“百度”搜索引擎,寻找免费电影《集结号》,最适合的尖键词是( C )A.免费电影B.集结号C.免费电影下载集结号D.电影下载•例题3.下列信息来源属于文献型信息源的是(B )。
A.同学B.图书C.老师D.网络•例题4.尖于获取信息的方法,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
A.应根据实际情况B.利用网络获取信息是最好的方法•例题5.小明急需查一本书中的内容,按最佳方案,他第一个应选择的方式是(A )。
A.到因特网上查找能否下载此书中的内容B.找同学咨询,到指定书店购买C .找书店营业员咨询并购买 D.到书店的电脑查询系统上查找并购买3、采集信息的工具扫描仪:扫描图片;扫描印刷体文字,并能借助文字识别软件OCR自动识别文字;(OCR技术就是利用专用设备对印刷文字或手写文字进行识别并转化为文字编码的一种使用技术。
)照相机:主要用于采集图像信息;摄像机:主要用于采集视频信息:录音设备:主要用于采集音频信息;计算机:采集来自光盘网络等多种类型的信息至计算机中;•例题1 •因研究性学习小组的需要,王斌要到动物园收集有尖猴子的资料,制作一份电子演示文稿。
他去动物园可携带的信息采集工具是(B )A数码相机、扫描仪、数码摄像机B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C、普通相机、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D普通相机、扫描仪•例题2.李刚暑假期间要去北京旅游,需要了解北京主要景点以便做好旅游规划,他获取相尖信息的先后顺序是(D )①上网了解相尖景点及线路②确定了解北京旅游景点的方法③确定自己必须浏览的主要景点④确定自己想了解北京的什么内容A①现④B②閃④C③②①④D(3X2)(1X3)•例题3.人类通过天文望远镜获取大量的天体数据信息,这一过程属于信息的( B )A.处理过程B.采集过程C.加工过程D.存储过程4、计算机中常见的信息存储格式:后缀名:文件类型(通过扩展名或文件图标来区分)文字:.txt、.doc、.html、.pdf、.wps等图形图像(.jpg ' .gif、.bmp.wmf)、声音:①.Cd (其扩展名是*.cda )、.wav、.mp3、.midi音质最好的是CD其次是WaV,第三是mp3=②CD音频文件只是一个索引信息,并不是真正的声音文件,所以不论CD音乐的长短,在计算机中看到的CD音频文件都是44字节长,需要使用专门的抓音轨软件把CD格式的文件转换成WAV③Mp3的存储空间只有WAV文件的1/10。
第二章信息获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根据任务和问题确定信息需求;了解信息的不同来源,根据信息需求确定来源;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掌握因特网信息检索的方法;了解有信息获取方面的伦理道德要求。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讲述亲历,共同体验信息获取的过程、经历、经验,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作一定的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用切合实际的亲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获取信息的相关内容,并教育学生信息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要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到”。
二、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二章内容,是整本书的基础理论知识部分,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本册书奠定基础。
本章内容的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灵活掌握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并熟练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习当中。
计划授课课时为1学时。
三、学生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大多数在上初中的时候已经学过《信息技术基础》,并且很多同学家里也都有电脑,对于计算机的基本功能操作的水平还是可以的。
并且本书的第一章已经介绍过了关于信息的相关知识,为本章节的学习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加上同学们对本章节内容又十分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的也很扎实,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按照计划进行。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五、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信息需求和定信息来源;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因特网信息检索。
教学过程复习:1、信息与信息技术2、五次信息技术革命3、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人性化、大众化)导入新课一、从书中小故事引入,如何有效的获取信息。
二、信息需求的确定信息需求就其含义而言,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信息本身所表达的意义,即信息的内容;二是所需信息的载体形式,如文字、声音、图、视频等。
所以,人们在确定信息需求时,可以从内容和载体两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
(1)确定信息内容。
(2)确定信息的类型。
三、信息来源的确定按承载信息的载体的不同,信息来源可以分为四大类:纸质媒介、电子媒介、人和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