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地球的宇宙环境
- 格式:doc
- 大小:449.50 KB
- 文档页数:4
高一地理地球的宇宙环境试题答案及解析1.有关宇宙和天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目前人们用肉眼或借助望远镜可观测到的各种星体总称为天体B.宇宙是无限的,人类认识的宇宙范围会随着人类探测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扩大C.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行星D.各种天体孤立地存在于宇宙之中【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宇宙的概念及天体。
宇宙中的万物统称天体,局限于目前的探测手段,还有众多的天体没有观测到。
人类认识的宇宙范围会随着人类探测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扩大。
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为恒星和星云。
因此,答案为B。
2.有关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B.耀斑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C.世界上很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有一定相关性D.太阳黑子能释放出大量的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太阳活动。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是黑子和耀斑。
其中,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当太阳活动爆发时,会对地球上的气候、电离层、磁场产生影响。
因此,答案为C。
3.读宇宙中“不同级别天体系统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各字母代表的天体系统名称: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答案】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总星系【解析】本题考查天体系统。
根据图示所示的天体系统的范围,可知A、B、C、D分别为: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总星系。
【2】在下列图框中填入天体系统名称,完成天体系统关系框图。
【答案】①-⑤依次填写: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解析】本题考查天体系统的级别与层次。
根据图示可知,①—⑤分别为: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4.下图中①-⑤为0°一66°34′N之间不同日期的昼长分布曲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曲线由①②③变化的时段内,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况是A.从南回归线到赤道B.从北回归线到赤道C.从赤道到北回归线D.从赤道到南回归线【答案】A【解析】据图可知,图中显示北半球0°-66°34′N的昼长情况为:①②时期昼长小于12小时,③等于12小时,④⑤大于12小时;则曲线由①→②→③变化的时段内,昼长小于12小时但逐渐变长,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运动。
高一地理必修1 地球的宇宙环境【课标解读】课程标准内容是“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它表达了四个要点:1·宇宙是错综复杂的。
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强调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目的不是要系统学习天文知识。
知识整合的着眼点应侧重两个方面:一是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和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二是与地球联系紧密的太阳系和地月系。
2·“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强调的是地球的普通性。
地球是颗行星,其普通性表现在太阳系八颗行星在质量、体积、形状、运动特点的相似性。
对太阳系知识的整合应侧重于八颗行星的基本数据,太阳系的其它天体不是教学重点。
3·地球在太阳系中的特殊表现在有生命物质的存在。
生命物质的存在与地球自身的条件和地球的宇宙环境(包括行星空间环境和恒星空间环境)条件有关。
4·“运用资料”体现了课程标准对学习“过程”“方法”的强调。
要说明地球的既“普通”又“特殊”,需要分析太阳系八颗行星相关数据,地球相关物理特征资料,太阳系演化的资料等。
通过这些数据资料的分析、比较,强化学习过程,实施探究式学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宇宙的物质形态和特点2·了解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结构,了解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3·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正确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太阳系结构示意图,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行星的运动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八大行星基本数据的对比、分析、归纳,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建立宇宙是物质的和运动的唯物论观念。
2·欣赏宇宙美,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天体系统的结构层次和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是重点。
●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是难点【教学准备】自制的PPT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星球,但由于地球特殊的环境,诸如适中的位置、适宜的温度、和煦的阳光、充足的水分、含氧的大气层、周而复始的季节变化……孕育了形态各异的生命群体,繁衍了有高度智慧的人类,缔造了灿烂辉煌的人类文明。
高一地理知识点汇总一、地球的宇宙环境1. 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括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太阳系(包括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地月系。
2. 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宇宙环境。
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液态水的存在。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 太阳辐射: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对地球的影响: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能源。
2. 太阳活动:类型:黑子(出现在光球层)、耀斑(出现在色球层)、日珥(出现在色球层)、太阳风(出现在日冕层)。
对地球的影响:影响地球气候;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产生极光。
三、地球的圈层结构1. 地震波:分为纵波(P 波)和横波(S 波)。
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
2. 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平均厚度约 17 千米。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
3. 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四、地球的自转1. 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2. 周期:恒星日:23 时 56 分 4 秒,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24 小时,是昼夜交替的周期。
3. 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各地均为15°/小时。
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极点为 0。
4. 地理意义:产生昼夜交替。
产生地方时差异。
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偏转,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五、地球的公转1. 方向:自西向东。
2. 周期:恒星年,365 日 6 时 9 分 10 秒。
3. 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形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高一地理“地球的宇宙环境”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图文资料,认识不同天体的特点,提高从图文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归纳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兴趣,培养科学的宇宙观。
认识地球的特殊性,增强爱护地球、保护地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天体系统的层次。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2. 难点理解不同天体系统的层次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美丽的星空图片或播放宇宙相关的视频片段,引起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和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地球的宇宙环境。
2. 新课讲授天体和天体系统展示各种天体的图片,如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星云等,让学生识别不同天体的特点。
讲解天体的概念和主要类型,强调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以太阳系为例,介绍天体系统的概念和层次。
通过图片或动画展示太阳系的组成,让学生明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然后逐步引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等不同层次的天体系统,帮助学生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关系。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地球上会存在生命。
从外部条件和自身条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外部条件包括稳定的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自身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
结合地球的位置、体积和质量等因素,详细讲解这些条件是如何形成的。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如果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发生变化,会对地球上的生命产生什么影响?其他星球上是否可能存在生命?如果有,可能具备哪些条件?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选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天体的类型、天体系统的层次和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强调地球在宇宙中的特殊性,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的意识。
第一单元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课程标准】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知识点1 宇宙1.天体(1)常见天体举例①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②夜晚我们所见的满天繁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③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2.天体系统(1)概念: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2)层次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共分4级,地月系是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可观测宇宙是目前人类可认识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
(3)“四看法”判断天体系统1.太阳辐射(1)能量来源:太阳核心物质的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①太阳辐射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
②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
③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能量,如煤炭、石油、太阳能。
2.太阳活动(1)太阳的大气层结构:如右图所示,从内向外分为A光球层、B色球层和C日冕层。
(2)太阳活动:太阳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类型位置现象意义太阳风日冕层带电粒子脱离太阳飞向宇宙空间规模最大、程度最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耀斑色球层色球层上局部区域突然增亮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日珥喷射的气体呈弧状,喷射大量带电粒子太阳黑子光球层出现的暗黑斑点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③与两极高空大气碰撞,产生极光;④影响地球自然环境,产生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3.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4.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及原因1.太阳系: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其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
2.地球(1)普通性: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主要原因在于它与其他行星具有很多的相似性。
具体表现为:①八大行星都是本身不发光、不透明的近似球状的天体。
②运动特征:③结构特征:在质量、体积、平均密度等结构特征方面与其他类地行星相似。
(2)特殊性——存在生命①外部条件②自身条件:自身条件主要是指适宜的温度条件、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和液态水的存在。
高一地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括地球的是()A.总星系B.河外星系C.银河系D.太阳系【答案】B【解析】天体系统是宇宙间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级别按照由小到大划分为:地月系(具有天然卫星),属于太阳系(包括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以及行星际物质),属于银河系(数以千亿颗恒星和星云组成);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统称总星系,所以不包括地球天体系统的是河外星系,故选项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宇宙中的地球。
2.在八大行星中,地球的“左邻右舍”是()A.水星、金星B.木星、火星C.火星、金星D.水星、木星【答案】C【解析】正确理解地球的“左邻右舍”,即与地球相邻的行星。
根据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距太阳从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所以与地球相邻的是火星、金星,故选项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宇宙中的地球。
3.图1“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中,序号与其表示的天体系统对应正确的是( )A.①一地月系B.②一银河系C.③一太阳系D.④一河外星系【答案】C【解析】总星系包括银河系(①)和河外星系(②),银河系包括太阳系(③)和其他恒星系,太阳系又包括地月系(④)和其他行星系,故正确答案为C。
【考点】多层次的天体系统4.新华社西昌10月1日电: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于1日18时59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图1所示是我国的“探月工程”向月球发射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二号”过程简图.“嫦娥二号”进入月球轨道后,在距离月球表面高为100千米的轨道上绕月球开展对月球科学的探测和研究.读图回答下题:【1】材料中出现的天体只属于()①太阳系②地月系③银河系④河外星系⑤总星系⑥可见宇宙⑦宇宙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⑤⑥C.①②④⑤⑦D.①②③⑤⑥⑦【答案】D【解析】材料中出现的是地球和月球,包含于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可见宇宙-宇宙,选D正确。
第一单元从宇宙中看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学目的】
1、了解宇宙的含义及目前所能观测到的宇宙的范围;
2、了解宇宙的天体类型及天体系统的
组成;
3、了解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及太阳大气层的结构,掌握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4、了解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5、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培养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重点、难点】
1、天体系统的级别;
2、为什么地球上会出现生物?
3、太阳概况
【教学过程】
一、人类认识的宇宙
1、宇宙的定义:
2、天体:
⑴定义:⑵类型:⑶最基本的天体:
3、天体系统:
⑴定义:⑵层次:
4、目前认识的宇宙范围:亿光年的时空区域
二、太阳
1、概况
⑴太阳是一个的气体球。
⑵主要成份:
⑶表面温度:⑷太阳能量的来源:
⑸太阳大气层的分层:有里向外依次是:①②③
2、太阳系:
⑴组成:等天体。
⑵八大行星距离太阳依次为:
⑶八大行星绕日运动特征:①、②③、。
3太阳辐射:
⑴定义:
⑵对地球的影响:①、②
4、太阳活动
⑴定义⑵类型
三、地球
(1)普通性:物质组成;运动特征
(2)特殊性:表现
原因:①②
【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
1、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 )
A.恒星和行星B.行星和卫星C.卫星和彗星D.恒星和星云
2、下列不属于天体的是( )
A.人类的家园——地球B.天空中飘动的云朵C.轮廓模糊的星云D.正在运行的宇宙飞船
3、以下天体与我们的视觉对应正确的是( )
A.星云——一闪即逝B.行星——圆缺多变C.彗星——拖着长尾D.月亮——轮廓模糊
4、目前,人类能够观测到的最远天体距地球约有( )
A.8万光年B.1.496亿千米C.100亿光年,D.150亿光年
5、.下列天体系统中,没有月球的是( )
A.总星系B.银河系C.太阳系D.河外星系
6、太阳系在天体系统中的层次是( )
A.最高一级B.最低一级C.次于银河系D.同于河外星系
7、比太阳系高一级,比总星系低一级,且不包含地球的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B.银河系C.恒星世界D.河外星系
8、下列对地球宇宙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宇宙是物质的,但物质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B.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任何物质之间都有相互吸引和绕转的关系
C.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但物质的运动没有规律可循
D.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和联系,是有规律和层次的
9、下列现象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影响的是()
A、地球两极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B、无线电长波通讯受到干扰
C、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气温升高
D、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10、平时用肉眼看到的最多的天体是( )
A.行星B.卫星C.恒星D.流星
11、太阳释放的能量主要有( )
A.太阳内部铀等重元素裂变释放的辐射能B.飞离太阳大气层的带电粒子的能量C.氢原子核转变为氦原子核释放的辐射能D.碳原子核裂变释放的辐射能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12、与太阳
系巨大能量来源无关的是( )
A.太阳中心温度高B.太阳中心压力大C.氢原子核聚变D.氦原子核裂变
13、下列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
A.两极地区出现极光
B.地球内部温度不断升高
C.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形成
D.“磁暴”使指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14、地球处于一种稳定而安全的宇宙环境中,指的( )
①太阳很稳定②八大行星公转方向一致③八大行星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④小行星的公转方向与八大行星保持一致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5、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其表现为( )
A.是太阳系中体积、质量最大的行星B.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D.是太阳系中惟一存在生命的天体
16、地球具有生命的外部原因是( )
A.在太阳系中位置适中,具有适宜的温度B.质量体积适中,具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C.具有液态水,为生命的形成和进化创造了条件D.处于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二、读图分析题
21.读“太阳大气结构图”。
(1)A是,它出现在太阳外部大气的层,由于而暗黑。
它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
(2)B是层,该层有时会出现突然增亮的斑块,叫做。
它的爆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
(3)C是层,该层中的日珥爆发于层。
2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天体名称: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A ,B ,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
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C ,D 。
(2)在图中绘出八大行星的公转方向。
(3)以行星A为中心的天体系统是系;目前,宇宙中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
(4)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其他天体绕它运转的原因是。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5)大、小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点有:(6)从图中可以看出,地球上具有生物存在的原因
有:①,
23、读“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黑子位于太阳大气层的层上,其之所以黑,是因为它的比太阳表面其他地方低。
在黑子数目最多的时期,也是出现频率最多
的地方和时期,它们的活动周期都是年。
(2)12测站说明,当太阳黑子增多,年降水量随着,因而它们之间存在着的关系。
而22测站则说明,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之间存在着的关系。
(3)简述36测站中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关系: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对地的影响,二是对地球的影响,三是对地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