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x
- 格式:pptx
- 大小:3.68 MB
- 文档页数:30
博物馆文物数字化案例博物馆文物数字化是指将博物馆馆藏的文物进行数字化处理,将其转化为数字形式,并通过互联网等技术手段进行展示和传播。
数字化文物可以更好地保存和保护文化遗产,方便公众了解和学习历史文化知识。
下面是十个博物馆文物数字化案例:1. 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通过数字化技术将故宫馆藏的文物进行数字化拍摄和存储,使其可以在官方网站上进行在线浏览,让公众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故宫的文物珍品。
2. 大英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其馆藏的文物进行数字化拍摄和存储,并建立了一个名为“大英博物馆的收藏品在线数据库”,公众可以在该数据库中浏览和搜索博物馆的文物。
3.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其馆藏的航空航天文物进行数字化拍摄和存储,并建立了一个名为“航空航天博物馆的数字化展览”的在线平台,公众可以在该平台上浏览和学习相关知识。
4.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将其馆藏的文物进行数字化拍摄和存储,并建立了一个名为“东京国立博物馆数字化文物库”的在线平台,公众可以在该平台上查看和研究日本的历史文化。
5. 澳大利亚国立博物馆:澳大利亚国立博物馆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其馆藏的文物进行数字化拍摄和存储,并建立了一个名为“澳大利亚国立博物馆在线收藏”的平台,公众可以在该平台上浏览和学习澳大利亚的文化遗产。
6. 法国卢浮宫:法国卢浮宫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其馆藏的文物进行数字化拍摄和存储,并建立了一个名为“卢浮宫官方网站”的在线平台,公众可以在该平台上欣赏和学习法国的艺术珍品。
7.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其馆藏的自然历史文物进行数字化拍摄和存储,并建立了一个名为“自然历史博物馆数字化图书馆”的在线平台,公众可以在该平台上了解和研究自然历史知识。
8. 加拿大皇家博物馆:加拿大皇家博物馆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其馆藏的文物进行数字化拍摄和存储,并建立了一个名为“加拿大皇家博物馆数字化收藏”的在线平台,公众可以在该平台上浏览和学习加拿大的历史和文化。
浅析信息技术在博物馆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博物馆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博物馆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信息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不仅为博物馆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多样化的展览方式,也为观众带来了更加丰富的参观体验。
本文将从数字化展览、智能化导览、网络化互动等方面对信息技术在博物馆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进行浅析。
一、数字化展览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展览已成为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数字化手段,博物馆可以将珍贵的藏品、文物以数字形式呈现,使观众可以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设备上进行展览。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参观博物馆,亲临历史事件、文化景观之中。
博物馆可以通过数字化展览,将文物的全貌、细节和背后的故事以多种形式呈现出来,为观众提供更加丰富、深入的参观体验。
数字化展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互动等手段,使观众参与度更高。
通过数字化技术,观众可以在数字展览平台上了解藏品的历史、制作工艺、文化寓意等信息,同时也可以进行互动体验,如数字化拼图、虚拟现实游戏等,增加观众的参观趣味。
二、智能化导览信息技术在博物馆中还有智能化导览的应用。
智能导览系统通过数字化技术,为观众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的导览服务。
通过智能导览系统,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选择想要参观的内容,系统会为观众定制个性化的参观路线和内容,使参观更加高效和符合观众的需求。
智能导览系统还可以通过语音导览、图文导览等方式,使参观更加便捷、有趣。
观众可以通过智能设备,如手机、平板等,在导览系统上选择感兴趣的内容,系统会通过语音或文字方式给出详细的解说、故事等,使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展品的历史、文化背景等信息。
三、网络化互动信息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另一重要应用是网络化互动。
博物馆可以通过网络化平台,与观众进行互动交流,增强参观的交互性和趣味性。
博物馆可以通过官方网站、社交媒体平台等,与观众进行在线互动,发布展品介绍、历史知识等内容,与观众进行观后感交流、问答互动、线上展览等活动,增加观众的参观体验。
浅析信息技术在博物馆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博物馆作为传承文化遗产、展示人类历史的重要机构,也不例外。
信息技术在博物馆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博物馆的管理效率和展示水平,同时也为公众提供了更便捷、更丰富的参观体验。
本文将对信息技术在博物馆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进行浅析。
一、数字化馆藏管理博物馆的馆藏资源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如何高效地管理和保护馆藏资源是博物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传统的馆藏管理主要依靠手工记录和人工维护,存在着信息不全、不便捷、易丢失等问题。
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大大提升了馆藏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数字化馆藏管理系统可以将博物馆的馆藏资源进行全面记录、分类、存储和检索,使得管理者可以随时随地查阅到所需的馆藏信息,便于管理和利用。
数字化馆藏管理系统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向公众开放部分馆藏资源,提高了馆藏资源的利用率和向公众展示的便捷性。
二、多媒体展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了博物馆的展示中。
传统的展览模式主要以静态的文物展示为主,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互动性。
而多媒体展示技术的应用则可以为观众带来更加生动、立体的展览体验。
通过多媒体展示技术,观众可以通过虚拟现实、全息投影等方式近距离欣赏文物,了解其制作工艺和历史背景。
多媒体展示技术还可以为观众提供更加立体和生动的历史故事、文物介绍等内容,增加了观众的参观体验。
三、移动应用导览传统的博物馆导览主要依靠导览员进行人工讲解,受导览员水平和时间限制,很难满足大量观众的参观需求。
而移动应用导览的应用则可以为观众提供更加个性化和便捷的导览体验。
通过移动应用导览,观众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参观线路、内容,随时随地获取到所需的展览信息和讲解内容。
移动应用导览还可以提供多语种、多媒体的讲解方式,满足了不同观众的需求。
移动应用导览还可以结合定位技术,实现室内定位和导览,为观众提供更加便捷和精准的参观体验。
博物馆案例分析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与展示的重要场所,其案例分析对于理解博物馆的功能、运营以及社会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分析某博物馆的案例,探讨其在展览策划、观众服务、教育活动以及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实践与创新。
首先,展览策划是博物馆吸引观众的核心。
该博物馆通过精心策划主题展览,结合历史文物与现代科技,为观众提供了沉浸式的参观体验。
例如,博物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重现历史场景,使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
此外,博物馆还定期举办临时展览,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品,拓宽了观众的视野。
其次,观众服务是博物馆提升参观体验的关键。
该博物馆提供了多语种的导览服务,满足了不同国家和地区游客的需求。
同时,博物馆还设有无障碍设施,确保所有观众都能享受到平等的参观机会。
博物馆的官方网站和移动应用程序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包括展览介绍、活动预告以及在线导览,方便观众提前规划参观路线。
在教育活动方面,博物馆发挥了其作为社会教育机构的作用。
通过举办讲座、工作坊和互动体验活动,博物馆不仅传播了知识,还激发了公众对文化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博物馆的教育项目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包括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确保了教育活动的广泛性和包容性。
最后,数字化转型是博物馆适应现代社会的重要途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博物馆开始利用数字技术来提升展览的互动性和教育性。
例如,博物馆开发了增强现实应用,使观众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与展品互动,获取更多信息。
此外,博物馆还建立了在线藏品数据库,使全球观众都能在线访问和研究博物馆的藏品。
综上所述,博物馆案例分析显示,通过精心的展览策划、优质的观众服务、丰富的教育活动以及积极的数字化转型,博物馆不仅能够传承和展示文化,还能够吸引和教育公众,发挥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文物监管信息化应用案例解析近年来,随着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各个行业纷纷跟进这一潮流。
文物监管作为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环节,也逐渐引入了信息化应用。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典型的文物监管信息化应用案例,探讨它们对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积极影响。
案例一:智能化文物库房管理系统传统的文物库房管理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文物信息登记不便,文物位置难以掌握,设施设备监控不完善等。
某省级文物管理机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推行了智能化文物库房管理系统。
该系统通过引入智能感知技术,实时监测库房环境温湿度、光照等因素,确保文物储存环境符合标准。
同时,文物信息也被电子化登记,实现了文物档案的数字化管理。
通过这一系统,文物管理人员可以准确了解库房内文物的位置、数量和状态,提高了文物库房管理的效率和精度。
案例二:虚拟展示技术在文物陈列中的应用文物展览是让观众近距离欣赏和了解文物的重要方式。
然而,由于某些原因(例如文物脆弱性、空间限制等),一些珍贵的文物无法进行实体展示。
某博物馆为了克服这一障碍,引入了虚拟展示技术。
他们通过三维扫描文物,创建了虚拟的展品,利用VR(虚拟现实)技术和互动展示工具,让观众可以逼真地观赏这些文物。
这种虚拟展示方式不仅丰富了观众的体验,还保护了珍贵文物的安全。
案例三:文物鉴定系统的推广应用鉴定是文物保护的重要环节,而传统的鉴定方法通常需要多位专家同时参与,费时费力。
某市文博局为了提高文物鉴定效率,开发了文物鉴定系统。
这一系统利用了人工智能和图像识别技术,将大量的文物图片和鉴定经验存储在数据库中,并建立了复杂的算法模型。
通过使用这一系统,文物鉴定人员可以更快速地对文物进行辨识和鉴定,提高了文物鉴定的准确性和效率。
综上所述,文物监管信息化应用已经在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智能化文物库房管理系统、虚拟展示技术以及文物鉴定系统的应用,都为文物行业带来了更高效、更安全和更便捷的管理方式。
智慧博物馆技术的应用案例分析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各种智慧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其中博物馆也不例外。
智慧博物馆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博物馆展示与传播效果,还有利于博物馆的节能环保和安全管理。
本文将对智慧博物馆技术的应用案例进行分析。
一、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虚拟环境中的三维影像、声音、交互等,使用户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虚拟环境。
在博物馆中,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应用于展品的展示和教育活动。
以北京故宫博物院为例,该博物馆推出了“故宫赏花”虚拟展,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再现了故宫内的花园和景观,让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故宫的美景。
此外,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可以对博物馆内的展品进行重新创作,让参观者更加深刻地了解展品,提高展示效果。
二、智能盒子技术智能盒子技术是指将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相结合,将传统观众导览系统升级为智能盒子。
该技术具有语音导览、定位导览、自动翻译等多种功能。
在博物馆中,智能盒子技术可以提升观众的体验感和参与度。
以上海自然博物馆为例,该博物馆应用了智能导览盒子,用户只需通过盒子扫描展品上的二维码,即可获取对应展品的详细介绍和多媒体资料。
此外,该盒子还有语音导览的功能,可以实现多种语言、自动翻译等功能,方便外国游客了解展品。
三、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是指通过无线传感器,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使物品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的技术。
在博物馆中,物联网技术可以应用于节能环保和安全管理。
以故宫博物院为例,该博物馆应用了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对博物馆内空调、照明等设备的实时监控和远程控制。
通过对设备能源使用的监控和调整,实现了快速响应、能源节约、环境保护的目的。
此外,该博物馆还利用物联网技术监测博物馆内的气体浓度、温度、湿度等参数,保证了博物馆内的环境安全和展品保护。
综上所述,智慧博物馆技术是博物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不仅能提升观众的参与度和体验感,还可以节省能源、保护环境、提高安全性。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TO CULTURAL RELICS 文物鉴定与鉴赏1 时代背景博物馆是每个城市重要的公共文化设施,是征集、收藏、保护、展示以及研究文物的空间,是城市的文化会客厅。
博物馆作为非营利性的文化机构,免费为公众提供文化知识和教育,对社会进步和文化传播发挥着积极作用。
伴随着全球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我国博物馆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也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围绕博物馆藏品及博物馆的日常活动,产生了大量的数字资源,传统的博物馆展陈方式已无法展示现有的数字资源,也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博物馆文化的进一步需求。
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如何对现有的数字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数字化展示,立体化、多元化、全方位地对博物馆馆藏数字资源进行展示,深度挖掘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满足观众对博物馆文化多样化、个性化的知识需求,不断提高观众的参观体验,是博物馆从业人员需要努力的方向。
2 数字化展示的必要性2.1 提高文物保护的安全性随着时间的流逝,外部环境温度、湿度的变化,都会引起文物变化和损耗,文物数字化会对文物进行保真记录,对文物的纹饰、色泽、形状进行翔实记录。
文物数字化工作完成后,在以后的展览、学术研究、教育工作中,需要哪件文物,只需搜索提取相应的文物数字资源即可,可以减少文物来回搬动的频次,提高文物保护的安全性。
2.2 实现文物资源信息的共享文物数字化展示让参观展览不受地点、时间等条件的限制,且打破了传统的点对点的传播,实现了点对面的传播。
参观者不必拘泥于通过现场观展获取文物资源信息,参观者足不出户,通过手机、电脑、平板就可以参观展览。
文物数字化展示辐射范围更宽广,传播速度更快,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将文物资源信息传遍世界各处,实现文物资源信息共享。
2.3 增加数字资源展示手段随着移动数字科技在博物馆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数字化展示手段应用到博物馆中,且很多技术已完全成熟。
浅析信息技术在博物馆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守护者和传播者,也不例外。
信息技术在博物馆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提高了博物馆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更为观众带来了沉浸式的参观体验。
本文将就信息技术在博物馆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进行浅析,以期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的发展和趋势。
一、信息技术在博物馆数字化展览中的应用数字化展览是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博物馆的藏品呈现给观众。
传统的博物馆展览需要观众亲临现场,而数字化展览则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观众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进行参观。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数字化展览提供了更多可能,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手段,观众可以在家中就能够身临其境地参观博物馆,这为文化遗产的传播和普及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推动力。
在数字化展览中,信息技术还可以帮助博物馆实现对藏品的全方位呈现。
传统的博物馆展览通常只能展示藏品的一部分,而数字化展览可以将更多的藏品呈现给观众,不仅有利于观众对博物馆藏品的了解,更为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工作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和资源。
信息技术还可以实现对藏品的三维展示,观众不再只能通过平面图片来了解藏品的形态和结构,而是能够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来进行更加直观和深入的观察和了解。
这些都为博物馆数字化展览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机遇。
除了数字化展览,信息技术在博物馆的智能化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博物馆管理通常依靠人工进行,包括藏品管理、展览安排、安保监控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
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智能化管理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可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藏品的远程监控和维护,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对观众的行为分析和服务质量评估,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博物馆运营的智能化决策和调整等。
这些都为博物馆的管理提供了更加智能和高效的手段,有力地提升了博物馆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数字化博物馆优秀案例分析2015年从首批智慧博物馆试点工程开始,智慧博物馆从理论研究层面过渡到具体实践阶段,对此,为了更好的摸清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博物馆智慧化建设情况,为智慧博物馆建设提供一定的策略借鉴,笔者将对选取部分国内外智慧博物馆建设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理清智慧博物馆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智慧博物馆建设的路径:标准+需求分析+创意。
1 国外智慧博物馆建设案例分析国外博物馆信息化发展围绕博物馆管理和服务,在技术上整合方面比较出色,充分体现技术服务于管理和社会服务的价值,其中巴黎卢浮宫、大英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和耶路撒冷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最具有代表性:巴黎卢浮宫位于法国巴黎,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艺术博物馆馆藏资源40万件以上,陈列面积5.5万平方米,信息化特色应用方面提供3D虚拟参观、三维互动地图、智能路线等观众服务,观众可以更方便的获取展览信息、规划路线、轻松观展。
管理上实现设备自动管理、BIM可视化运维管理,是博物馆管理维护更直观高效、智能,整体实现绿色运营。
大英博物馆位于英国伦敦,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是一家综合博物馆,拥有馆藏资源800万件以上。
信息化特色内容主要为全新语音导览、谷歌探索应用、智能安防系统、能耗管理系统等内容,总体应用成效为观众提供更丰富直观的导览服务,并使博物馆运行更加安全、节能。
其中语音导览极具特色,能为观众提供个性化服务。
大都会博物馆位于美国纽约,也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美国最大博物馆拥有馆藏资源300万件以上。
特色的信息化系统建设为面向公众的THE MET移动应用和面向馆内管理的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及藏品安全的智能安防系统。
其中THE MET移动应用让观众更方便的获取丰富的参观服务和更广泛的社交活动;统一的综合业务管理系统方便博物馆更高效的开展相关业务工作、资源共享。
整体满足社会服务、业务管理和藏品安全保护需求。
耶路撒冷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在信息化方面主要采用互联网收集记载大屠杀幸存者证词、遇难者名字、照片和文件;大屠杀研究、出版;为学校提供教案等。
博物馆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博物馆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博物馆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通过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将博物馆的展览、教育、研究等各项工作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提高博物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观众的参观体验。
下面,我将以中国国家博物馆为例,详细介绍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案例分析。
中国国家博物馆在信息化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首先,在数字化馆藏方面,博物馆通过数字化管理系统对馆藏文物进行全面的数字化记录和管理,实现了文物信息的一体化存储和查询。
通过数字化系统,观众可以在线浏览馆藏的文物图片和相关信息,丰富了观众的参观体验。
其次,在展览设计方面,博物馆运用虚拟现实(VR)技术和增强现实(AR)技术,将展览设计与数字技术相结合,打造了更加生动、视觉上吸引人的展览效果。
观众可以通过佩戴VR设备或者使用手机APP,体验到逼真的虚拟现实场景,与历史人物进行互动,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和文化背景。
这种创新的展览设计形式吸引了大量观众,提升了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中国国家博物馆还建立了数字化参观导览系统。
观众可以使用手机APP或者借用博物馆提供的导览设备,在参观过程中获得详细的展品解说和导览路线指引。
通过数字化导览系统,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观路线,深入了解每个展品的背后故事,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进行参观,提高了观众的参观体验和自主性。
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表明,信息化建设可以为博物馆带来很多好处。
首先,数字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馆藏文物的全面管理和保护,提高了馆藏文物的安全性和管理效率。
其次,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可以打造更加生动有趣的展览效果,吸引更多观众参观,并且提高了参观体验。
最后,数字化参观导览系统可以让观众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节奏进行参观,提高了观众的参观体验和满意度。
总结一下,博物馆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博物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观众的参观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博物馆学】Museology0 前言金坛区博物馆位于金坛区沿河东路城南风景区愚池公园内,占地1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256平方米,于2005年7月12日建成开馆,属于综合性地方博物馆。
2007年向社会免费开放,平均每年接待观众10万余人次。
该馆由1个主馆和5个分馆组成,下辖戴王府文保所、华罗庚纪念馆、段玉裁纪念馆、戴叔伦纪念馆、中共苏皖区一大会址暨抗战历史陈列馆5个分馆。
金坛区博物馆馆藏文物1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1件,二级文物42件,三级文物127件。
该馆藏品大部分为考古发掘所得,三星村遗址作为长江下游的一处重要遗址,出土陶器、石器、玉器、骨角牙蚌器等四类文物4000多件,很多都是国内同时期史前文化中最早或仅见的精品,具有极其浓厚的地方特色。
另有少部分藏品来源于捐赠与征集。
金坛籍文物收藏家张律均先生无偿捐赠的136件珍贵文物中,7件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22件被认定为国家二级文物,成为馆内颇具特色的馆藏文物精品,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1 信息化时代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意义1.1 让文物展示更加完整金坛区博物馆中的许多文物藏品都是历史发展中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在实际存储的过程中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
利用信息化时代的诸多现代化技术,如VR技术,就可以将原本展出难度比较高的文物进行数字化的展示,进而让广大人民群众都可以感受到文物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和底蕴。
1.2 让传统文化得到传承我国是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文物则是我国每个历史发展时期的最佳见证者,可以有效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和内涵。
做好博物馆中的文物保护工作,并对文物所携带的信息进行合理的再次开发和利用,对于传承我国的民族精神、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强化我国民族凝聚力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与此同时,做好文物的保护工作也可以有效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让各民族间的交流更加密切,促使我国的文化走出国门,与世界文化进行交流和沟通,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
2202019年7月27日,山西青铜博物馆对外开放,揭开了中国第一个省级青铜博物馆的神秘面纱。
除了历史悠久且内容丰富的2000余件藏品之外,山西青铜博物馆开设的“数字青铜”展馆也吸引着观众驻足欣赏。
“数字青铜”展馆将古老的青铜器艺术与现代的数字技术相结合,尘封的历史遗存在数字技术的助力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数字技术的介入和应用,也表明博物馆不仅仅存在于实体空间,更拓展到了虚拟空间。
一、博物馆数字技术应用溯源20世纪60年代,伴随大量的文物出土,原有的博物馆条件和工作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文物的贮藏和信息的管理。
晶体管计算机为博物馆的藏品信息管理提供了可能。
20世纪70年代,小型计算机使藏品信息自动化逐渐实现,并且人们开始尝试建立更有利于管理藏品信息的大型、交叉信息库。
20世纪80年代,博物馆担任着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责任,并且更加重视观众的需求。
这一时期,博物馆很好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文本、图形、图像、视频、声音)扩充了藏品的内涵和外延。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打破了现实和虚拟的壁垒,人类被纳入数字网络,并期待利用数字技术使生活发生更多的变化。
在此条件下,藏品本身以及藏品的展示方式都有了数字化的体现,各个国家和地区也实践着“数字博物馆”的理念。
时至今日,各国都把数字技术应用纳入本国博物馆建设的议程,希望能够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和三维成像技术,真正建立起穿越古今、连接各阶层的博物馆。
博物馆对数字技术的应用,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加强了藏品与观众的互动,促进了信息与资源的共享。
二、山西青铜博物馆的数字技术应用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青铜时代占据重要的地位。
在这一时期,人类对青铜器的铸造和使用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山西青铜博物馆集中展出了山西的青铜器的历史和文化遗存,观众可以观赏“吉金光华”,捕捉“华夏印记”,体味“礼乐春秋”,学习“技艺模范”。
置身“数字青铜”展馆内,观众在数字技术的带领下与千年青铜文明碰撞、对话。
大数据 云计算数码世界 P .93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博物馆信息化建设分析关鸿 甘肃省博物馆摘要:伴随我国科技发展的迅速,信息网络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社会各界,虚拟化以及全新的互联网思维展现在人们眼前,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一定的帮助。
其中云计算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数字博物馆中,促使博物馆的信息化程度不断的提升,进而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数字博物馆应用云计算的作用,并阐述了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笔者根据自身经验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数字博物馆 科技发展 云计算 信息化建设引言目前,数字博物馆的发展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仍然会存在一些待解决的问题,不仅会影响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同时无法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便捷。
因此,应该不断的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撑数字博物馆的建设。
其中云计算的应用能够有效的弥补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同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建设的成本,促使数字博物馆能够高效稳定的发展。
一、云计算在数字博物馆信息化建设中的具体应用云计算作为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已经普遍的应用到图书馆以及档案馆的数字化建设当中。
伴随云计算的技术不断的创新,相关博物馆由于需要储存大量的文物,进而会出现大量的数据信息,而且具有较多的种类,因此在博物馆可以合理的应用云计算技术,不仅能够发挥云计算的优势,同时能够为博物馆的建设提供帮助。
然而,由于现代博物馆已经转化为数字博物馆,传统的信息化建设无法满足数字博物馆的发展,只有合理的应用云计算技术,才能够稳定数字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其中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用云计算的过程中能够确保博物馆的资料能够安全储存。
云计算能够将博物馆的数据信息合理的储存到系统当中,进而将博物馆的历史文献与相关文物高效的数字化储存,并且能够对数据进行备份,提高文物保护的安全性。
其次,能够提供大容量的储存空间,同时能够将整个博物馆的信息数据统一储存。
【博物馆学】Museology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建设逐渐成为博物馆的主要发展趋势。
数字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可为博物馆的日常管理、文物传承提供良好支持。
鉴于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探讨中小型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策略、优化建议具有一定必要性。
1 开展数字化博物馆建设的作用结合博物馆管理现状来看,开展数字化博物馆建设的作用主要体现为:1.1 促进资源整合博物馆的藏品资源、固定资产等资源量较大,且种类较多。
开展数字化博物馆建设后,博物馆可利用数字化平台将馆藏文物信息、文物关联信息(史料)等资源充分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善的资源平台①。
数字化资源平台不仅可为博物馆管理工作提供有效支持,还可为学术研究、学术交流提供丰富的资料,进而促进文物文化的深度传播。
1.2 保障文物安全文物保护是博物馆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虽然各博物馆均为各类文物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光线、温度、湿度等),但由于文物传承时间较长,移动展览过程可能增加文物受损风险。
而开展数字化博物馆建设后,博物馆可通过推行线上游览模式、减少线下展览人次或频次等途径,优化文物保护质量,进而充分保障各类文物的安全性。
1.3 增加客流量传统管理模式下,受限于文物保护要求及博物馆内空间条件,博物馆的客流量多处于一个相对恒定的水平。
而开展数字化博物馆建设后,博物馆可利用线上游览这一模式增加客流量。
以淄博市博物馆为例,自淄博市博物馆于2016年11月正式开展数字化博物馆建设工作以来,经过多年的深入数字化建设,其客流量较2015年以前明显增长。
1.4 提高博物馆管理质量博物馆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在于:一方面,管理工作内容繁杂,既涉及馆藏文物的管理工作,又涉及博物馆人员、其他资产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博物馆管理工作的难度较高,专业性较强。
在实践管理工作中,一旦出现疏忽,管理工作质量很容易受到影响②。
而推行数字化博物馆建设模式后,馆藏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与运行可降低馆藏文物的管理难度。
积石山博物馆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甘肃朗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15。
10目录第一章博物馆信息系统概述 (1)1。
1.信息系统建设的目的 (1)1。
2。
博物馆信息系统建设特点 (1)第二章积石山博物馆信息系统结构 (1)第三章积石山博物馆网站CMS的功能 (2)3.1积石山博物馆CMS门户效果图 (3)3。
2积石山博物馆CMS功能列表 (3)3。
3积石山博物馆CMS主要功能介绍 (4)1、首页 (4)2、博物馆概况 (5)3、参观指南 (5)4、新闻系统 (5)5、虚拟馆藏 (6)6、陈列展览 (6)7、在线服务 (7)8、网上论坛(BBS) (7)9、会员管理 (8)10、模块管理 (8)11、角色权限管理 (8)12、留言板 (8)13、网上调查 (9)14、网站统计 (9)15、网站计数器 (9)16、英文版面制作 (9)17、繁体版面制作 (9)3.4多媒体展示系统——触摸屏系统的功能(本期不建设触控系统) (9)1、首页 (10)2、藏品精粹 (10)3、陈列展览 (10)4、电子文献 (10)5、服务指南 (10)6、休闲娱乐 (10)3.5多媒体导览(后期建设规划) (10)第四章博物馆信息系统平台的选择 (11)4。
1开发模式的选择 (11)4.2开发工具的选择 (12)第五章博物馆信息系统的安全 (13)第一章博物馆信息系统概述1.1.信息系统建设的目的(1)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完善文物藏品的管理,建立健全的文物登记制度.(2)利用现代化的数字通讯手段,进一步提高行政办公效率并改善工作环境。
(3)发挥历史博物馆的信息优势,促进大众文化科学知识的普及,推动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1.2.博物馆信息系统建设特点(1)专业性强:涉及到专业的藏品管理内容,要求对保管处的工作流程非常清晰。
(2)灵活性强:设计好的模块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扩展.(3)易于维护:目前馆内的计算机应用人员水平有限,整个网络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他们的使用情况,便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