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金融机构及其体系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第五章金融机构体系一、填空题1、凡专门从事各种金融活动的组织,均称()。
答案:金融机构2、()是由政府投资设立的、根据政府的决策和意向专门从事政策性金融业务的银行。
答案:政策性银行3、我国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是()、()、()、()。
答案: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4、我国第一家民营性质的商业银行是()。
答案:中国民生银行5、一国金融机构体系的中心环节是()。
答案:中央银行6、专业银行的存在是()在金融领域中的表现。
答案:社会分工7、()是西方各国金融机构体系中的骨干力量。
答案:商业银行8、()是专门对工商企业办理投资和长期信贷业务的银行。
答案:投资银行9、不动产抵押银行的资金主要是靠发行()来筹集的。
答案:不动产抵押债券10、()是通过金融渠道支持本国对外贸易的专业银行。
答案:进出口银行11、1988年以前,我国的保险业由()独家经营。
答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12、新中国金融体系诞生以()的建立为标志。
答案:中国人民银行13、70年代末以前,我国金融领域的“大一统”格局取决于高度集中的()体制。
答案:财政信贷管理14、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是()。
答案:中国工商银行二、单选题1、下列不属于中国人民银行具体职责的是()A、发行人民币B、给企业发放贷款C、经理国库D、审批金融机构答案:B2、政策性金融机构发挥一般职能时,与商业银行的最大差别在()问题上。
答案:CA、信用中介B、支付中介C、信用创造D、分配职能3、我国现行的中央银行制度下的金融机构体系,其核心银行是()。
答案:AA、中国人民银行B、国有专(商)业银行C、股份制银行D、非银行金融机构4、我国的财务公司是由()集资组建的A、商业银行B、政府C、投资银行D、企业集团内部答案:D5、下列不属于证券机构的是()答案:DA、证券交易所B证券公司C证券经纪人和证券商D证券监督委员会6、我国最晚完成股份制改造并成功上市的的国有商业银行是()A、中国工商银行B、中国银行C、中国农业银行D、中国建设银行答案:C7、投资银行是专门对()办理投资和长期信贷业务的银行。
第五章《金融机构体系》习题班级姓名学号一、判断题1.()金融机构体系一般可分为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两大类。
2.()在多数国家,银行类金融机构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占有支配性地位。
3.()银行类金融机构与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划分的最重要的依据在于是否开展证券业务。
4.()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吸收活期存款。
5.()金融机构体系通常包括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两类金融机构。
6()早期的高利贷信用是现代银行制度形成的重要途径之一。
7()早期银行只有信用媒介功能而没有信用创造功能。
8()哪种将自由化当做世界银行业发展趋势的说法是对银行业发展趋势的一种曲解或误判。
9()吸收活期存款并非是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专利。
10.()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运作体系的主体。
11.()中央银行是一国最高的货币金融管理机构,在各国金融体系中居于的领导和核心的地位。
12.()其实中央银行并不是一家金融机构,而是国家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
13.()随着金融自由化的发展,现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已逐渐成为“金融百货公司”。
14.()其实政策性银行与中央银行一样,它们不以盈利为目的,共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15.()政策性银行是重要的专业银行之一。
16.()国有企业和各级政府的存款是政策性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
17.()不追求盈利是政策性银行最重要的经营特点之一。
18.()中国进出口银行是直属国务院领导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19.()专业银行是指专门经营指定范围业务和提供专门性金融服务的组织。
20.()其实专业银行也就是商业银行。
21.()投资银行是一国专门负责开发性建设项目投融资的专业银行。
22.()商人银行是商业银行早期的称谓。
23.()中国投资银行是迄今为止我国唯一的、真正的投资银行。
24.()西方国家的农业银行具有政策性银行的性质。
25()投资银行也吸收部分存款,但一般限于定期存款,不接受活期性质存款。
26.()开发银行一般都属于政策性银行。
授课题目(教学章) 第三章 金融机构体系课次 第5次授课方式 理论课 课时安排 第5教学周,共2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了解金融机构的含义及其性质与职能;2、了解西方国家和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基本构成;3、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及其发展趋势;4、熟悉国际金融机构的宗旨及其基本概况。
教学重点及难点提示:1、金融机构存在的理论基础2、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职能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 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一、金融机构的职能1、金融体系最基本的经济职能首先是充当资金流通的媒介,使资金由盈余的单位迅速向资金缺乏的单位,让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这一职能的实现借助于两种方式:间接融资方式和直接融资方式。
2、金融机构体系还承担为社会提供和创造货币的功能。
中央银行提供了基础货币,商业银行创造了存款货币。
3、各国金融当局作为金融体系的最高监管机构发挥稳定金融体系保障金融体系安全有效运行的功能。
1)金融监管——中央银行(现在是银监会);2)证券监管——证监会;3)保险监管——保监会。
二、金融机构体系1、金融机构体系是指一国金融机构按照一定的结构形成的整体。
是由众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的格局,其中银行机构居支配地位。
2、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教法提示:多媒体教学 图示教学三、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及改革1、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是在各解放区银行的基础上,组建中国人民银行,魔兽官僚资本银行,改造民族资本银行,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社,从而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心的“大一统”的金融机构体系。
2、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大一统”金融机构体系模式的时期是1953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
3、我国金融机构体系改革的两大阶段:第一阶段(1979——1993)主要是突破过去那种高度集中型的金融机构体系,朝多元化体系方向改革。
第五章金融机构体系第一节金融机构的分类及职能一、金融机构的分类凡专门从事各种金融活动的组织,均可称为金融机构。
金融市场中存在各式各样的金融机构,一般可分为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两大类。
银行是对经营货币和信用业务的金融机构的总称。
按不同的标准划分,银行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按职能不同划分可分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专业银行;按银行业务的地域划分,可分为全国性银行和地方性银行;按资本来源划分,可分为股份制银行、合资银行、独资银行。
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有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租赁公司、财务公司、金融公司等。
此外,如果按金融机构资金的来源划分,可将金融机构分为存款性金融机构和非存款性金融机构。
主要靠吸收各类存款作为资金来源的金融机构称为存款性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储蓄机构、信用合作社等。
非存款性金融机构是指以接受资金所有者根据契约规定缴纳的非存款性资金为主要来源的金融机构,其包括保险公司、投资银行、养老基金、金融公司等。
随着金融创新不断地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新技术广泛应用于金融领域,各种金融机构业务不断交叉、重叠。
这使得原有的各种金融机构的差异日趋缩小,相互间的界限越趋模糊,从而呈现出专业经营向多元化综合性经营发展的趋势。
二、金融机构的经济职能金融机构虽有各种各样的类型,但本质上并无区别,都起着金融中介的作用。
具体说金融机构的经济职能主要有:1. 期限中介 (maturity intermediation) 职能。
期限中介是指金融机构通过发行金融工具,使借款者得到所需时间长度的资金。
如商业银行吸收随时准备偿还的存款,而发放长期贷款。
如果没有商业银行的这一经济职能,借款人将不得不借短期贷款,或去寻找愿意进行长期放款的放款者。
2. 风险分散化 (diversification) 职能。
风险分散化是金融机构将风险较高的资产转变为风险较低的资产的职能。
如投资公司将投资者投入的资金聚集起来,投资于一批公司股票,便可分散并减少风险。
第五章金融机构及其体系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银行的产生发展是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银行业发展中具有两个特点:
(一)对经济发展在资金上的支配性作用。
(二)与国家政治的紧密的结合使银行在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干预中起重要作用。
银行是一种特殊的企业,其特殊性体现在两方面:
(一)银行的特殊利益,包括从行业的特点与从国家的干预以及与国家政权的密切关系中得到的好处;
(二) 银行的特殊风险,包括自信风险、资产负债失衡的风险、公众信任的风险、竞争的风险
第二节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与发展趋势
银行性金融机构在一国金融机构体系中居支配地位,主要包括:
(一)商业银行,即办理各种存款、放款和汇兑业务的银行;
(二)中央银行,即一国的金融管理机构;
(三)专业性银行是集中经营指定范围内的业务并提供专门性金融服务的银行。
非银行金融机构是各个金融机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
(一)保险公司:是专门经营保险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二)信用合作社是吸收城市手工业者和农民的存款,办理放款业务的信用组织;
(三)消费信用机构是为刺激生产、促进消费而建立的一种信用组织;
(四)证券公司是专门从事有价证券经营及相关业务的金融机构;
(五)财务公司是经营部分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
(六)信托投资公司是专门办理信托投资业务的金融机构;
(七)租赁公司是通过融物的形式起融通资金作用的金融机构;
本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金融机构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一)在业务上不断创新,并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二)跨国银行的建立使银行的发展更趋国际化
(三)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要求,重组资本结构和经营结构
(四)兼并成为现代商业银行调整的一个有效手段
(五)银行性金融机构与非银行性金融机构不断融合,形成更为庞大的大型复合型金融机构
第三节西方主要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美国的金融机构体系由联邦储备银行、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和在美国的外国银行构成。
(一)联邦储备银行设立于12个联邦储备区的指定城市中;
(二)商业银行是美国金融机构体系骨干力量;
(三)其他金融机构包括储蓄银行、信用社、保险公司、&127;信托公司和崐国家专业性银行等;
(四)外国银行也纷纷在美国开设分支机构,开展业务。
英国的金融机构体系是以中央银行为核心的典型的金融体系。
(一)英格兰银行是英国的中央银行;
(二)英国典型的商业银行包括存款银行、商人银行、贴现所;
(三)其他金融机构包括保险公司、住房互助协会、国民储蓄银行等。
日本的金融机构体系比欧美国家金融机构体系繁杂。
(一)日本银行是日本的中央银行
(二)商业银行包括都市银行和地方银行两种;
(三)其他金融机构主要包括长期信用机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等五个种类。
(四) 政府金融机构是由政府提供资金或提供债务担保,原则上不接受存款的非盈利性金融机构。
第四节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旧中国银行业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新中国成立后,新的金融机构体系也逐步建立与完善,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大一流”模式下的金融体系是一种高度集中的,以行政管理为主的单一的国家银行体系;
(二)1979~1982年建立了多元化银行体系;
(三)1983~1993年建立了以人民银行为核心,各专业银行为主体、其它金融机构并存的新的金融机构体系。
(四)1994年以来金融体系进一步改革,以实现现行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
第五节国际性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国际性金融机构可分为全球性金融机构与区域性金融机构。
其中,全球性的金融机构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集团。
(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为协调国际间货币政策和金融关系,加强货币合作而建立的政府间金融机构;
(二)世界银行是联合国专门金融机构,与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合称世界银行集团;
(三)国际开发协会专门向较穷的发展中国家发放条件较宽的长期贷款的国际金融机构;
(四)国际金融公司是专门向经济不发达会员国的私营企业提供贷款和投资的国际金融机构。
区域性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和泛美开发银行等。
(一)亚洲开发银行是西方国家与亚洲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家合办的政府间金融机构;
(二)非洲开发银行是以非洲国家政府为主合办的互助性国际金融机构;
(三)泛美开发银行是由美洲及其以外的国家联合建立的向拉美国家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
二、教学要求
1.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知识点。
2.了解银行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理解银行的特殊风险。
3.了解金融机构体系的一般构成与发展趋势,重点掌握银行性与非银行性金融机构的共性与特性。
4.了解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形成与发展,重点掌握改革以来金融机构体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