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夏季季风向和冬季季风系统示意图实线表示低层系统73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9.72 MB
- 文档页数:73
亚洲主要气候表现和形成原因冬季风: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冬季,亚洲大陆北部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气温很低,形成高气压中心;相反,太平洋上气温较高,气压较低,于是寒冷干燥的气流,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气压中心吹向太平洋,形成偏北风,即冬季风。
夏季风: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夏季,亚洲内陆气温升高很快,气压降低;太平洋上气温升高较慢,气压高,于是暖湿的气流从太平洋、印度洋吹向亚洲大陆,形成偏南风,即夏季风。
雨季:每年降水较为集中的时期称雨季。
一般雨季前后都有较为明显的干燥期。
乞拉朋齐:位于印度东北部的山区小镇。
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坡,面迎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常形成大量地形雨。
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之一。
中亚的河湖与当地气候有什么关系?中亚境内的河流多为内流河,湖泊也多为内流湖。
如中亚西濒世界最大的湖泊,也是世界最大的内流湖——里海,其中部有咸海等。
主要因为中亚深居内陆,年降水量稀少,境内大部分地区为干旱、半干旱气候。
一、亚洲季风漫谈由于海陆分布及其热力差异的影响,使盛行风随季节而变化的风,称为季风。
它会使天气发生明显的变化。
由于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且面临世界最大的洋——太平洋,热力差异非常明显。
亚洲大陆及其邻近海洋的海陆分布形势,以及高空行星风系环流的季节变化和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形成了亚洲特有的季风气候。
亚洲季风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北起俄罗斯远东滨海区,经日本、朝鲜、中国105°E以东地区,至东南亚、南亚等。
根据季风所在位置可分为东亚季风、东南亚季风、南亚季风。
(一)季风的形成1.海陆热力差异是东亚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
在冬季,大陆上是高压冷源,海洋上是低压热源,使得气压分布、热量分布存在着显著的季节变化。
气压和热量的分布特点是:在北半球形成一个个高低气压系统或冷暖中心,呈带状分布,且高低气压的分界线大致都是以海岸线为界,而气压中心形成以后,又反过来影响冷热源的分布。
海陆热力差异主要表现在:海陆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透射率不同,海陆的热容量不同,传热方式和热量分配方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