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02
- 格式:docx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4
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02期)专题21 封建时代的欧洲和亚洲国家考点90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1.(2022年江苏盐城)中古西欧社会,僧侣是祈祷的人,骑士是作战的人,农民是劳作的人,其中“僧侣”来自于A.佛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D.印度教【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中古西欧社会,僧侣是祈祷的人,骑士是作战的人,农民是劳作的人,它体现了中古西欧社会的分工。
在中古西欧社会基督教会统治之下,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
所以其中“僧侣”来自于基督教,而非佛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B项正确,排除ACD项。
故选B项。
考点91 西欧庄园1.(2022年湖北黄冈)中世纪西欧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仓库等设施,而且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
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
由此可见,西欧庄园A.农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B.为城市兴起奠定了基础C.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D.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状态【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
”表明庄园里的东西是自给自足的,D项正确;庄园配备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不能说明农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排除A项;工商业的发展为城市兴起奠定了基础,排除B项;西欧庄园在9世纪到11世纪之间,资本主义萌芽13—14世纪才出现,排除C项。
故选D项。
考点92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1.(2022年海南)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繁荣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主要体现在A.庄园的流行B.封君封臣制度形成C.大学的兴起D.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繁荣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再结合所学,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12世纪大学兴起,属于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C项正确;中世纪城市发展从10世纪开始,庄园的流行9世纪就开始了,排除A项;封君封臣制度形成在8世纪,排除B项;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从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排除D项。
亚运会2002开幕式
亚洲运动会2002年的开幕式于2002年9月29日在韩国釜山
举行。
开幕式以“梦之桥”为主题,展示了韩国的文化和传统。
整个开幕式分为五个部分:序奏、归航、韩国之梦、亚洲之梦和希望之梦。
开幕式开始时,蓝色和白色的灯光填满了场馆,代表着海洋与波浪。
接着,一艘大船进入场馆,象征着韩国的历史和传统。
在音乐的伴奏下,船上的表演者展示了韩国传统艺术和舞蹈。
随后,一个由韩国国旗形状的舞台出现,上面装饰着鲜花和烟花。
这标志着归航的部分,表达了韩国人民的欢迎和热情。
在这个部分,还有一些现代化的表演,展示了韩国的科技和创新能力。
接下来是“韩国之梦”部分,展示了韩国文化的多样性和深厚的底蕴。
这包括韩国的传统乐器演奏、传统武术表演和韩国舞蹈。
之后是“亚洲之梦”部分,代表着各个亚洲国家的文化和友谊。
来自亚洲各国的运动员走进场馆,向大家展示了他们各自国家的特色。
最后是“希望之梦”部分,以希望和和平为主题。
一束火焰从场馆中间升起,象征着亚洲运动员的团结和友谊。
随后,韩国国旗升起,国歌奏响,预示着亚洲运动会正式开始。
亚运会2002年的开幕式充满了韩国的特色和文化,展示了亚
洲各国的团结和友谊。
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盛会,也是亚洲体育发展的里程碑。
第二章亚洲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掌握亚洲的基本特征,经济,主要国家等。
2.技能目标:阅读亚洲地形、气候分布图,分析对河流、农业、工业的影响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我们居住的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二.教学重点:亚洲各国地理三.教学难点:亚洲的地形、气候一.概况1.境域位置:位东半球的东北部,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靠大西洋的属海地中海和黑海。
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包括岛屿),约占陆地总面积的30%,是世界第一大洲。
亚洲大陆与欧洲大陆相连,合称亚欧大陆,总面积5 071万平方千米,亚洲大陆约占4/5。
范围: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隔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与非洲相邻,东南有一系列与大洋洲接近的群岛环绕大陆,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半岛:半岛面积最大的一洲,阿拉伯半岛为世界最大的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朝鲜半岛、小亚细亚半岛岛屿:大陆东面和东南面有一连串弧形群岛,从北向南以此为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马来群岛(最大)。
这些群岛外临海沟,地壳不稳定,为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组成部分。
2.地形特征(1)类型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总面积的3/4,平均海拔约950米,是除南极洲外世界上地势最高的一洲。
(2)地势中部高、周围低,起伏大: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平均海拔4 500米;雄踞亚洲中部,是亚洲很多河流的发源地。
位于青藏高原南侧的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年轻最高大的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帕米尔高原是亚洲主要山脉的汇集地。
蒙古高原、伊朗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等。
平原多分布在大河中下游,为冲积平原。
北部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沼泽广布,我国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南亚的印度河--恒河平原、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土壤肥沃,农业发达。
【最新】2019年高中地理区域地理专题02世界地理概况和亚
洲讲提升版含解析1
【课标细化】
1.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2.世界主要人种的分布。
3.世界的国家和地区。
4.世界人口的分布。
5.亚洲的地理特征
6.以全球或大洲图为背景,结合其他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考查世界海陆分布、人种分布及某些国家、地区的地理特征。
【核心突破】
一、世界陆地与海洋
1.洲、洋界线及分布
(1)五种基本陆地地形
(2)海底地形
【方法技巧】世界重要海峡(包括运河)及其意义
1.世界主要海峡及其意义
沟通的。
专题02 学习与探究——亚洲的人文环境和地域差异知识讲解众多的人口古老的文明人种:黄色人种的故乡,白色人种人口众多: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人口分布不均:六个人口过亿的国家人口稠密区:人口增长快: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控制人口增长多样的文化:三大文明古国三大宗教发祥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发达国家和地区:日本大多经济不发达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韩国、新加坡富裕的石油输出国:海湾国家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西亚波斯湾沿岸国家比较富裕,是因为()A.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B.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大C.大量出口石油资D.制造业发达【答案】C【解析】西亚波斯湾沿岸国家比较富裕,是因为大量出口石油资。
故选C。
读“亚洲部分区域图”。
完成下列问题。
2.关于图中甲、乙所在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所在地区处于三洲五海之地B.乙所在地区地处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C.两地区都有石油分布D.两地区的气候类型都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3.图中甲、乙所在地区经济与居民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所在地区农业多分布在沿海地区,畜牧业是其主要的经济支柱B.乙所在地区是世界上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区,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C.甲所在地区以白色人种为主,多信仰基督教D.乙所在地区人口稀疏,是世界上华人最集中的地区【答案】2.D3.B【解析】2.读图中位置可知,甲地区位于西亚地区的阿拉伯半岛,乙是东南亚的中南半岛,甲所在地区处于五海三洲之地,乙所在地区地处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两地区都有石油分布,甲地区是热带沙漠气候,乙地区是热带季风气候。
所以不正确的是D。
3.甲所在地区农业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地区,畜牧业是其主要的经济支柱,故A不正确;乙所在地区是世界上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区,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故B正确;甲所在地区以白色人为主,多信仰伊斯兰教,故C不正确;乙所在地区人口稠密,是世界上华人最集中的地区。
故D不正确。
所以正确的是B。
【点睛】该题考查西亚和东南亚,读图比较即可。
专题02 学习与探究——亚洲的人文环境和地域差异知识梳理众多的人口: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超过1亿的国家: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人口分布:南亚、东南亚、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半岛人种:主要是黄种人: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北亚白种人:分布在南亚、西亚。
古老的文明:A:三大文明古国发祥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平原(中国)印度河谷子(古印度)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古巴比伦)B:三大宗教发祥地:基督教发祥地(西亚)、伊斯兰教(阿拉伯半岛、麦加)、佛教(古印度)经济发展不平衡:A:最为发达的国家:日本 B:新兴国家:韩国、新加坡 C:石油国家:海湾诸国(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D:贫穷国家;尼泊尔、阿富汗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读下面某大洲轮廓图,完成下题。
关于该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主要分布于东部、东南部和南部B.南部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C.全部位于东半球、北半球D.所有的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亚洲的地理概况。
根据轮廓图可以判断,这是亚洲,人口稠密地区有东部、东南部和南部;亚洲南部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亚洲主要是发展中国家,日本是亚洲唯一一个发达国家,故A符合题意。
2.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是()A.韩国B.新加坡C.日本D.中国【答案】C【解析】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多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其中欧洲发达国家数量最多,主要有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这些发达国家除澳大利亚、新西兰外,都分布在北半球。
亚洲众多的国家中,日本是唯一经济发达的国家,故本题选C。
本题主要考查发展与合作。
“广袤富饶的平原,碧波荡漾的水乡,辽阔壮美的草原,浩瀚无垠的沙漠,奔腾不息的江海,巍峨挺拔的山脉,承载和滋润了多彩的亚洲文明。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用“和·合”来讲述亚洲文明。
年级 班级 学生姓名 科目 地理 制作人 地理组 校稿人
第二章 第一节:亚洲的自然地理概况(2)
一、 学习目标
1、 掌握亚洲主要的气候类型分布的典型地区,分析亚洲气候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2、 掌握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区别
3、 了解亚洲主要植被的分布地区 学习任务及检测
,1、 亚洲气候类型分布:
2.亚洲气候的特征:
(1)大陆性气候分布广:主要表现为冬冷夏热,春秋短促,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季节集中 (2)季风气候显著:由于位于 的东部,东、南分别濒临 和 。
海陆间巨大的 及其季节变化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从而形成了强度最大、影响范围广和类型复杂的季风气候。
(3)气候复杂多样:除 和 外,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主要气候类型在亚洲均有分布。
3.亚洲气候影响因素:
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东、北、南三面濒临大洋,中西部深居亚欧大陆腹地。
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的综合影响,亚洲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和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
(1)纬度位置:亚洲主要位于 ,跨 三带,故既有温带气候,也有热带、寒带气候。
(2)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靠近海洋,容易受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地区,形成湿润气候:距海较远,难以受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地区,形成干旱气候。
(3)地形:亚洲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很大,同一纬度地带海拔不同,气温、降水均有差异。
海拔3500米以上的地区,气候呈现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变式训练】读左图写出下列气候的主要分布地区
1.热带雨林气候
2.热带季风气候
3.热带沙漠气候
4.亚热带季风气候
5.地中海气候
6.温带季风气候
7.温带大陆性气候
8.寒带气候
知识点二: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阅读教材P22-25,完成右侧内容)一.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
1.读图完成下列表格:
东亚季风南亚季风
季节冬季夏季冬季夏季
风向
源地
成因
性质寒冷干燥高温高湿
比较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分布
气候类型
对农业生产的有
利影响
灾害
注:南亚夏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但仍然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
2.澳大利亚北部的风向及成因:
(1) 1月份,澳大利亚北部盛行 ,由北半球的转向而成。
(2)7月份,澳大利亚北部盛行 ,属于东南信风。
【变式训练】读图“亚洲季风图”,回答:
(1)图1代表的季节是,图2代表的季
节是。
(2)图1斜线部分的气压名称
是;图2中某国家独占
一块大陆,该大陆气压名称
是。
(3)图1中A表示季风,B表示季风。
二、
巩固诊断
读图沿40°N 亚洲东西向地形剖面图,回答1~3题。
1.有关E 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温带海洋性 气候为主 B .地形以山地为主
C .自然景观以草原、荒漠为主
(4)图2中C 季风的性质 。
季风的成因: 。
(5)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原因是 。
1.世界的主要植被带:
2.亚洲主要植被类型及分布:
【变式训练】读左图写出下列植被带的主要分布地区
1.热带雨林带
2.热带季雨林带
3.热带荒漠带
4.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5.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6.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7.温带荒漠带
8.亚寒带针叶林带
D.冰川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深刻
2.有关F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铁矿资源
B.该地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C.该地有所在国家最大的内流河
D.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可以大力发展种植业
读东北亚部分地区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甲、乙两地相同的特征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广布
B.红壤广布
C.河流汛期长
D.山地地形
4.图示丙、丁两地纬度相同,海拔相近。
与丙地相比,丁地() A.年均气温较高
B.冬季气温较高
C.年降水量较多
D.冬季降水量较多
读沿36°N纬线所示的局部剖面示意图(下图),完成5~6题。
5.①地与②地之间的海域是()
A.北海
B.台湾海峡
C.日本海
D.英吉利海峡
6.下列地理特征,符合②地所在国的是()
A.由于多山地,农业非常落后
B.由于气候湿润,森林资源丰富
C.由于纬度高,冬季非常寒冷
D.由于地处海岛,交通极其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