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带绦虫
- 格式:ppt
- 大小:362.00 KB
- 文档页数:13
牛带绦虫病是怎么回事?*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牛带绦虫病的病理病因,牛带绦虫病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牛带绦虫病病因*一、发病原因牛带绦虫牛带绦虫又名牛肉绦虫、肥胖带绦虫、无钩绦虫。
成虫乳白色,扁如带状,分节,长约4m~8m。
虫体前端较细,向后逐渐变宽,约有1000~2000个节片,虫体肥厚,不透明。
整个由体由头节、颈节及链体三部分构成。
每一节片均有雌雄生殖器官各一套。
在虫体内妊娠节片的数量约占节片总数的10%,其子宫共有15~30个分支数,呈分支状排列在节片两侧,整齐,里面有大量虫卵。
由于其伸缩蠕动可将虫卵散播在粪便中以及肛门周围甚至衣裤上。
妊娠节片内约有虫卵8万个,50%的虫卵是已成熟的,只有40%必须要在宿主的体外过半个月才会发育成熟,如此算来,一条牛带绦虫一天排卵将近72万个。
在粪便中发现的虫卵一般卵壳已经脱落,只有胚膜包被的圆形或近圆形的六钩蚴,它的直径介于36~42μm,呈黄褐色。
胚膜3~3.8μm,表面有六角的网状纹理。
胚膜内侧为薄而透明的幼胚外膜,绕着六钩蚴。
牛带绦虫虫卵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比较强,在粪便中亦可存活数十天,通常处理污水的方法也不能完全杀死虫卵,至少可存活168天在-4℃的环境中。
1.传染源牛带绦虫呈世界性分布,多在喜吃牛肉,尤其有生食或半生食牛肉习惯的地区和民族中流行广泛,一般地区仅有散在感染。
我国20多个省都有散在分布的牛带绦虫病人,但在若干少数民族地区,如新疆、内蒙、西藏、云南、宁夏、四川的藏族地区、广西的苗族地区、贵州的苗族、侗族地区,以及台湾的雅美族和泰雅族地区有地方性的流行。
感染率高的可达到70%以上,患者多为青壮年人,一般男性稍多于女性。
牛带绦虫病的病原体是牛囊尾蚴,感染了囊尾蚴的牛,是牛带绦虫病主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主要与当地人群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有关。
在流行区农牧民常在牧场及野外排便,致使人粪污染牧场、水源和地面。
牛带绦虫卵在外界可存活8周或更久,因此放牧时,牛很容易吃到虫卵或孕节而感染。
牛绦虫病的临床症状牛绦虫病的防治与体会-养牛技术众所周知,牛绦虫病主要是以裸头科为主的多种绦虫,会寄生在牛的小肠中进而引起一种危害非常严重的称之为寄生虫病。
在所有寄生的绦虫中,以莫尼茨绦虫最为严重,同时也是最常见的。
此种虫主要呈现的是大型带状的一种绦虫,颜色为黄色或者是乳白色,虫的长度大概是在1~6m,宽仅为2mm左右,该虫的头部形状近似球形,可以吸附在牛的肠壁上。
而绦虫病不但会对牛的生长发育产生严重的影响,而且还会造成牛的大批量的死亡。
由于有很多的农村养殖户并不是很重视牛的寄生虫病.因此造成很多地区每年到秋季都会有大量的牛因为感染而死亡。
下面就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牛绦虫病的临床症状牛绦虫病的防治与体会。
1、流行情况牛绦虫病通常是在夏季和秋季发生的较多,而且任何年龄阶段的牛都很容易被感染。
其中以6个月以下的牛其发病率以及死亡率是最高的,与此同时,9月份前后因为感染寄生虫病而死亡的牛最多。
根据研究可知,主要原因是因为5、6、7月份气温比较高,也是地螨最猖獗的时候。
因此当牛吞了地螨之后,便会在2个月之后开始慢慢的发病最终死亡。
2、临床症状在牛发病的初期,牛的食欲会大大的下降,进而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
随着病情的继续发展,就会在牛的粪便中发现一些乳白色的似孕卵的节片。
再过一段时间,便会有下痢的出现。
此时如果选用一些消炎止泻的药物进行治疗,牛的下泄情况应该会有所好转。
但是因为没有对症下药,2天之后会继续出现下痢。
这个时候就进入比较严重的时期。
会出现一些非常明显的贫血,也会看见眼结膜、乳房或者是口腔中有明显的苍白。
进行放牧时,也会发现这些牛是跟不上队伍。
接下来会发现牛的腹围会渐渐的增大,食欲也会严重的减退,有一部分牛甚至会出现绝食的现象。
后期这些牛遇到一些障碍就会倒地,但是将其扶起之后牛还可以继续进行采食。
除此之外,会有部分牛会出现痉挛或者是回旋,最后这些牛都会昏迷而死。
死亡之后,对其尸体进行解剖可以发现这些牛的心、肝、肺等器官的颜色都呈现的是淡红色,血液也会稀薄好像水一样。
肥胖带绦虫
一,生活史
②肥胖带绦虫,俗称牛带绦虫
②生活史过程包括:成虫、虫卵,六钩蚴和囊尾蚴
二、寄生部位:人体小肠,引起牛带绦虫病
感染方式:食入生的或未煮熟的含牛囊尾蚴的牛肉,羊肉等(虫卵污染牧场,被中间宿主牛食入后,卵内六钩蚴孵出随血液到达牛全身发育为囊尾蚴)
感染阶段:囊尾蚴
宿主:终宿主:人是牛带绦虫的唯一终宿主。
但不能作为中间宿主。
中间宿主:牛,羊,等
药物:南瓜子,槟榔合剂驱虫,或用吡喹酮、阿苯达唑
三、形态
猪带绦虫牛带绦虫
体长 2~4m 4-8米或更长
节片 700-1000节,薄略透明 1000-2000节,肥厚,不透明
头节球形,直径约1mm,有顶突、小钩近方形,直径1.5-2mm,无顶突和小钩
成节卵巢分3叶,睾丸150-200个卵巢分两件,睾丸30到400个
孕节子宫分支不整齐,每侧7-13 支子宫分支整齐,每侧15-30支
囊尾蚴头节有小沟,可寄生于人体头节无小沟,不寄生于人体
四、致病与临床
幼虫不致病,成虫致病与猪带绦虫相似,寄生小肠的成虫可引起肠粘膜的机械性损伤,掠夺营养,人体内最多寄生1条,因孕节蠕动能力强,多能主动逸出出肛门,可引起肝周不适和瘙痒症状。
五,实验室诊断
粪便检查,虫卵或查孕节或头节,可用透明胶纸法检查虫卵。
多数患者会自带排出的孕节前去就诊,孕节肥厚,不易破裂。
故粪便中虫卵很少。
但孕节主动逸出肛门后,常有孕节破裂虫卵粘附于肛周皮肤。
,用胶带透明胶检查。
疾病名:牛带绦虫病英文名:taeniasis bovis缩写:别名:牛绦虫病;牛肉绦虫病;肥胖带绦虫病;taeniasis saginate;taenia saginata疾病代码:ICD:B68.1概述:牛带绦虫病(taeniasis saginate)是由牛带绦虫(taenia saginata)成虫寄生人体小肠引起的一种肠绦虫病,又称牛肉绦虫病、肥胖带绦虫病。
其囊尾蚴由Wepfer 于1675 年首次发现,1861 年Leuckart 将妊娠节片感染牛获得囊尾蚴,1869 年Oliver 将牛囊尾蚴感染人,从而完成了整个生活史。
无论是国内或国外,牛带绦虫病都是被最早记录的寄生虫病。
流行病学:牛带绦虫病呈世界性分布,在以吃牛肉,尤其有生食牛肉习惯的地区或民族中可造成流行,一般地区则多为散发病例。
牛带绦虫病在我国分布亦相当广泛,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均有人体牛带绦虫病报告,大多数为散发病例,感染率甚低,在 0.1%~1%之间。
但本病在云南西北部、四川甘孜、贵州东南、西藏昌都、广西大苗山、内蒙古、新疆喀什等兄弟民族地区呈地方性流行,感染率较高,可达5%~70%。
1.传染源感染牛带绦虫的人是该病的传染源。
从粪便中排出虫卵,使牛感染而患牛囊尾蚴病。
牛为食草动物,不吞食虫体,仅因吞食污染饲料中虫卵而被感染,故感染多较轻。
但如一次吞食节片腐烂后污染饲料的大量虫卵,也可发生严重感染。
牛囊尾蚴感染与牛的饲养放牧方式有关。
人为牛带绦虫的惟一终宿主,故流行区人的排便习惯以及粪便污染牛棚、牧场、饲料、水源都可能造成牛囊尾蚴感染。
再如人粪便未经恰当处理施用也可造成环境污染而造成牛的感染。
2.传播途径人主要是进食生的或未煮熟的含牛囊尾蚴的牛肉感染牛带绦虫。
饮食习惯是决定牛带绦虫病感染率最主要因素。
回族食用牛肉机会较多,故牛带绦虫病较多。
如天津曾报告所见患者中,85%为回族。
此外,藏族、苗族、侗族居民有生食牛肉习惯,牛带绦虫病也较常见。
关于牛带绦虫的科普文章[中括号内的内容:牛带绦虫]引言:牛带绦虫(Taenia saginata)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也是引起人类经常发生的寄生虫病之一。
牛带绦虫的主要寄生宿主是牛,但它也可以寄生在人类肠道内。
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牛带绦虫的相关知识,包括其寄生生活周期、传播途径、病症以及预防与治疗方法。
一、牛带绦虫的生活历程牛带绦虫的生活历程包括虫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
1. 虫卵阶段:成虫寄生在牛体内的小肠中,每天排出大量细长的带绦虫体,这是牛带绦虫寄生传播的关键环节。
当这些带绦虫体被排入环境中后,便会进入下一个阶段。
2. 幼虫阶段:当人或动物(如猪、狗等)吞食了含有牛带绦虫虫卵的食物或水,虫卵会在肠道内孵化成为幼虫,然后穿过肠壁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中,最终寄生在肉体组织中,形成所谓的幼虫囊。
3. 成虫阶段:当感染者(人类或其他动物)摄入受感染的肉类时,幼虫会被胃酸激活成为成虫,寄生在小肠中,开始繁殖。
在小肠中,成虫会释放出大量的虫卵,然后被排入环境中,循环继续进行。
二、传播途径牛带绦虫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粪便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以及食用感染过的生肉。
1. 粪便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当牛带绦虫成虫产生虫卵后,这些虫卵可能会被排到牛舍的粪便中,如果牛饲养环境不卫生,粪便和土壤中的虫卵会残留在牧草上。
当人们或牛食用这些被虫卵污染的牧草时,虫卵会进入人或牛的肠道,继续寄生或孵化成幼虫,从而引发感染。
2. 食用感染过的生肉:当食用未煮熟或不熟透的牛肉或其他寄生物宿主的肉类时,如果其中存在牛带绦虫的幼虫囊,这些囊体可能会在人体消化道中孵化成为成虫,寄生在小肠中。
三、病症感染牛带绦虫的人可能在感染后数周或数月才表现出症状。
常见的症状包括:1. 腹痛和腹胀:由于牛带绦虫寄生在小肠中,感染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和腹胀。
2. 体重下降:感染牛带绦虫的人可能会发现自己的体重不断减轻,这是由于虫体寄生在肠道影响了营养吸收。
牛带绦虫克迪利尔用法牛带绦虫(Cysticercus bovis)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全球牛群中的寄生虫,对多数动物而言,它都是一种外敌。
牛带绦虫常常会导致消化系统失调,对牛的生产力和健康都会有严重影响。
因此,为了预防和治疗这种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就需要寻找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
而克迪利尔就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此类场景的药物。
什么是克迪利尔?克迪利尔(Closantel)是一种广谱抗寄生虫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家畜中的典型和不典型疟原虫、粘液线虫、弓形体、绦虫、一些蠕虫和虱子等感染。
其中,牛带绦虫就是克迪利尔常用来治疗的感染对象之一。
克迪利尔的作用原理克迪利尔是一种广谱抗寄生虫药物,它的主要作用是阻止感染生物体内的酶的活动,从而抑制了寄生虫的能量代谢和基础代谢率。
这使得寄生虫不再能从人或动物的身体中获取所需的营养,降低其在宿主体内的存活率。
与其他药物相比,克迪利尔的作用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克迪利尔的代谢物很容易被体内组织代谢,这样一来,无论是消化道、肝脏还是其他组织,都不会残留太多的克迪利尔代谢物。
- 克迪利尔的残留时间短,它的半衰期特别短,一般为12-15小时。
因此,即使在食用了克迪利尔处理过的肉或奶制品之后,也不会引起长时间的药物残留。
- 克迪利尔的药物作用作用几乎是对绦虫单一性的作用,不会对寄生在绦虫腔内的蠕虫造成太大的影响。
克迪利尔的用法克迪利尔有口服和注射两种形式的用法。
不过口服用法的效果不够显著,而注射用药效果好。
对于牛带绦虫感染的治疗,一般可以采用以下的用药方法:1.克迪利尔注射剂用法:将克迪利尔加入大量的饲料中搅拌均匀,然后用静脉注射的方式注射牛身体内;或者直接在牛肌肉内进行注射。
注射剂的剂量根据实际需要而定,一般是根据牛的体重计算。
2.克迪利尔口服药用法:用克迪利尔包装好的口服药直接放到牛的口中,或者将克迪利尔打碎后放到和饲料中混合,让牛吃下去。
然而此种方式效果不如注射剂。
需要注意的是,克迪利尔必须在兽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牛带绦虫减肥
牛带绦虫,俗称“瘦身虫”,是一种寄生在牛的肠道内的绦虫。
而近年来,牛带绦虫因其对人类的减肥效果而备受关注。
据研究发现,牛带绦虫能够通过吸收宿主的营养物质,导致宿主体重减轻,从而引起人们对其减肥效果的关注。
然而,牛带绦虫减肥并非一种安全有效的减肥方法,其潜在的健康风险和不良影响也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牛带绦虫减肥的健康风险不容忽视。
牛带绦虫寄生在牛的肠道内,其体内可能携带各种病菌和寄生虫,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一旦人体摄入感染了牛带绦虫,可能引发腹泻、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甚至引发更严重的疾病。
因此,通过摄入牛带绦虫来实现减肥的做法存在严重的健康风险,不应被推崇和采纳。
其次,牛带绦虫减肥的不良影响也值得警惕。
牛带绦虫通过吸收宿主的营养物质来生存,导致宿主体重减轻。
然而,这种减肥方式并非健康的减肥方式,它会导致身体内营养物质的缺乏,进而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长期以此方式减肥可能会导致身体虚弱、免疫力下降、营养不良等问题,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我们强烈呼吁大家不要尝试通过摄入牛带绦虫来减肥。
减肥应该是一个健康、科学、持久的过程,而不是通过不安全的方法来追求短期的效果。
正确的减肥方法应该是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来实现,而不是通过摄入寄生虫来破坏身体的健康。
总之,牛带绦虫减肥虽然备受关注,但其健康风险和不良影响不容忽视。
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拒绝不安全、不健康的减肥方式,选择科学、健康的减肥方法,让身体在健康的轨道上保持理想的状态。
希望大家能够关注健康,远离不良的减肥方式,让自己拥有健康美丽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