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偶的制作和标定
- 格式:doc
- 大小:119.50 KB
- 文档页数:4
[实验目的]1. 掌握对热电偶温度计定标的方法。
[实验仪器]DHT-2型热学实验仪,直流数字电压表,热电偶,保温杯。
[实验原理]热电偶示意图两种不同材料的金属A,金属B相互接触时会发生电子扩散。
当电子扩散达到动态平衡时,形成稳定的电势差。
理论和实验表明接触电动势的大小与相接触的两种金属的性质及接触的温度有关。
则有:Uab=(kT/e)InNa/Nb 1当上述形成闭合回路时由上式接触电势差的性质可以判定若接触处的温度分别为T和To是,则闭合电路的电动势为E=(kT/e)InNa/Nb-=(kTo/e)InNa/Nb==(kT-To/e)InNa/Nb 2 而在实际中上式中给出的温差电动势用下式表示:E=a(t-t0)+b(t-t0)^2+^ 3在温差不太大时上式可近似为E=a(t-t0) 4由上式34可知若常数和冷端温度已知,只要测得温差电动势就能得到热端温度。
[实验内容]1.连接线路(1)将热电偶的冷端置于冰水混合物之中,确保t0=0度(测温度安置于加热器内)2.测量待测热电偶的电动势(1)用直线连接相邻点。
(2)在两个校正点之间的变化关系用线性内插法予以近似,从而得到出校正点外其他点的电动势和温度关系。
注意:(1)在使用电风扇时,需将支持干向上抬起,使空气形成对流。
[数据处理]1. 求铜—康铜热电偶的温差电系数(1)根据Ex=at,(t0=0),在定标曲线中可给出线性化后的平均直线,从而求得a.。
(2)在直线取两点a(Ea,ta),b(Eb,tb)求斜率K=(Eb-Ea)/(tb-ta)(求温差系数时,不要取原来测量的数据点,并且两点间尽可能相距远一点。
)[结果分析]无。
热电偶标定实验一、概述:温差热电偶(简称热电偶)是目前温度测量中应用最广泛的温度传感元件之一,是以热电效应为基础的测温仪表。
它用热电偶作为传感器,把被测的温度信号转换成电势信号,经连接导线再配以测量毫伏级电压信号的显示仪表来实现温度的测量。
热电偶测温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价格低廉、测温范围宽、热惯性小、准确度较高、输出的温差电信号便于远距离传送、实现集中控制和自动测试。
流体、固体及其表面温度均可用它来测量,所以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空调与燃气工程中应用广泛。
二、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毫伏表测定温差电动势及热电偶工作原理。
2.掌握热电偶定标曲线的绘制规则。
3.学习用热电偶设计温度计4.学习用直线拟合方法处理实验数据。
三、实验原理1、温差电现象。
导体中存在着与热现象有关的非静电力和电动势,称为温差电动势,依其产生的机理不同而有两种具体形式。
一种称为汤姆孙电动势。
金属导线两端如果温度不同,高温端的自由电子好像气体分子一样向低温端扩散,并在低温端堆积起来,从而在导线内形成电场。
由电子热扩散不平衡建立的电场反过来又阻碍不平衡热扩散的进行,最终达到动态平衡,使导线两端形成一稳定的电势差。
若把两种金属导线两端连接起来,并把接点置于不同温度中,使两种不同材料的金属连接成闭合回路,因两个汤姆孙电势不相等,两段导线中即形成恒定电流。
回路中相应的电动势称为汤姆孙电动势。
温差越大,汤姆孙电动势也越大。
另一种称为珀耳帖(J.C.A.Peltier,1785——1845)电动势。
两种不同金属连接起来,由于接触面两侧金属内自由电子浓度不同,电子将从浓度大的一侧向浓度小的一侧扩散,在接触面间形成电场,从而在两种金属间形成电位差。
显然,两种金属连成回路,并把接点置于相同温度中,两接触面间将建立相等而相反的电动势,因而也形不成恒定电流。
只有两接点温度不同,两个珀耳帖电动势不等,才会形成电动势。
而且温差越大,形成的电动势也越大。
1 热电偶制作与标定(实验序号03030012)所用仪器:1.HY30D 数字电位差计;2.CS501恒温水浴,冰瓶;3.电烙铁,焊锡丝,铜-康铜导线 一、实验目的:1.掌握热电偶的焊制方法与标定方法。
2.熟悉和掌握热电偶的测温原理和测温方法。
绘制热电偶的E ~t 曲线。
二、实验原理:1.热电偶制作分为两种方法:①一种是利用碳棒电弧熔接法。
碳棒接直流电源的正级。
将热电偶丝的铜和康铜导线两端分别磨光对齐绞接在一起,然后接到直流电源负极。
用热电偶接头轻轻打击碳棒即可引弧使热电偶接头熔接在一起而成。
这种方法是利用高温电弧将热偶丝熔化连接在一起的。
这样制作的热电偶适用于高温测量。
②另一种制作方法是焊接法。
将热电偶丝的两根导线的两端分别磨光对绞接在一起,然后用银焊或锡焊连接而成。
这种方法是利用熔化焊料连接而成。
银焊或锡焊的热电偶只适于低温范围(300℃以下)。
AAB A BB绞焊法 平行焊 埋入法2.测温原理:如图一电势E 是两端温度t,t0的函数,t0不变时,)(t f EAt △tB恒温水浴 电位差计 冰瓶图一 图二3.热电偶的标定:如图二将热电偶冷端置于冰瓶中(0℃),热端置于恒温水浴中,水浴温度由标准温度计指示读出,以电位差计测量热电偶两端间电势E 0,改变水浴温度,可测得不同温度下对应的电动势,从而得出E ~t 曲线,热电偶校验系统与热电偶标定系统相同。
三、实验步骤:1.热电偶的制作:①将铜—康铜热偶丝两端分别用砂纸磨光、对齐、拧在一起(不超过3周)。
②按图接线路系统后,接通电源,将调压器调到一定电压(低于36伏)。
③将拧在一起的热电偶一端很快插入锡铂纸内,然后快速取出,会看到有火花出现。
④检验接头,如果呈光亮圆形即为合格,然后再以同样方法焊制另一端。
⑤重复上述步骤,每人做2~3对热电偶,做好后,断开电源。
2.热电偶的标定:①将做好的热电偶分组编号。
②将要标定的一组热电偶的热端置于恒温水浴内,将冷端置于冰瓶内,并将各热电偶按编号分别接在转换接线板上,按图示线路连接好电位差计。
热电偶的标定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温差电现象的理解;2、了解热电偶测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了解热电偶定标基本方法。
二、实验仪器铜――康铜热电偶、YJ-RZ-4A 数字智能化热学综合实验仪、保温杯、数字万用表等。
三、实验原理1、温差电效应在物理测量中,经常将非电学量如温度、时间、长度等转换为电学量进行测量,这种方法叫做非电量的电测法。
其优点是不仅使测量方便、迅速,而且可提高测量精密度。
温差电偶是利用温差电效应制作的测温元件,在温度测量与控制中有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是研究一给定温差电偶的温差电动势与温度的关系。
如果用A 、B 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一闭合电路,并使两接点处于不同温度,如图1所示,则电路中将产生温差电动势,并且有温差电流流过,这种现象称为温差电效应。
图12、热电偶两种不同金属串接在一起,其两端可以和仪器相连进行测温(图2)的元件称为温差电偶,也叫热电偶。
温差电偶的温差电动势与二接头温度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但是在较小温差范围内可以近似认为温差电动势E t 与温度差)(0t t -成正比,即)(0t t c E t -= (1)图 2 A 金属:铜 B 金属:康铜t 0 0t t >式中t为热端的温度,t为冷端的温度,c称为温差系数(或称温差电偶常量)单位为⋅Vμ℃1-,它表示二接点的温度相差1℃时所产生的电动势,其大小取决于组成温差电偶材料的性质,即c =(k/e)ln(nA0/nB) (2)式中k为玻耳兹曼常量,e为电子电量,nA0和nB为两种金属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子数目。
如图3所示,温差电偶与测量仪器有两种连接方式:(a)金属B的两端分别和金属A焊接,测量仪器M插入A线中间(或者插入B线之间);(b)A、B的一端焊接,另一端和测量仪器连接。
图3在使用温差电偶时,总要将温差电偶接入电势差计或数字电压表,这样除了构成温差电偶的两种金属外,必将有第三种金属接入温差电偶电路中,理论上可以证明,在A、B两种金属之间插入任何一种金属C,只要维持它和A、B的联接点在同一个温度,这个闭合电路中的温差电动势总是和只由A、B两种金属组成的温差电偶中的温差电动势一样。
热电偶的制作与标定一、实验目的1. 了解热电偶温度计的基本工作原理。
2. 掌握热电偶的制作及标定方法。
二、基本原理两种不同的金属相互接触时,在接触界面上就会发生电子交换。
由于两种物质中电子的逸出功不同,电子逸出功较小的那种金属的电子更易跑到电子逸出功较大的那种金属上。
在界面上形成了一个界面电场。
界面电场随过剩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加。
在一定的条件下,电子达到动态平衡,此时界面电场也就达到稳定值。
这种由两种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而在界面上产生的电势就称为界面电势或界面接触电势。
界面接触电势的大小与金属的电子逸出功密切相关。
两种金属的电子逸出功相差越大,其界面接触电势就越大,反之亦然。
另一方面,由于金属电子逸出功的大小与温度有关,所以温度不同,界面接触电势也就不同。
金属热电偶温度计就是基于这一原理设计而成的。
将两种不同的金属有机地焊接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测温热电偶温度计。
因此,热电偶产生热电势必须具备:(1)闭合环路由两种不同的金属材料构成;(2)闭合环路的两节点必须有温差。
由于实验室使用的热电偶材料不一定完全符合标准化文件所规定的材料及其化学成分,因此它的热电性质和允许偏差就不能与统一的热电偶分度表相一致。
为此一般实验室所使用的热电偶是属于非标准化热电偶,它的分度必须由测温工作者自己标定。
标定热电偶就是把放置在同一热源处的标准温度计与热电偶反映出来的热电势一一对应起来,绘制称 mv -t 曲线写成 mv-t 对照表格。
标定的方法是用热电偶去测量一些纯物质的相变点,以相变点的温度对热电势作图即可得该热电偶的工作曲线(或校正曲线)。
通过工作曲线,可查得在不同热电势时所对应的实际温度值。
三、实验步骤1、打开热电偶焊接器的电源开关,制作两只铜-康铜热电偶;2、打开控制器电源开关,调节加热旋钮至适当位置;3、把一只标准热电偶和两个被测热电偶捆在一起,放入管路炉的炉膛内;4、当温度上升至50度以上时,开始读数;5、当温度5分钟之内不再上升,达到稳定状态时,读出标准热电偶的温度,同时读出被测热电偶的热电势。
热电偶定标实验结论热电偶是一种简单可靠的测量温度的仪器,常用于测量工业、建筑、家庭或其他场合的温度。
最近,研究者们对热电偶进行了一项定标实验,以确定热电偶的精确性及其各种温度范围的测量误差等结论。
本文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实验设计、实施实验、实验结果及结论。
一、实验设计本次定标实验使用2种不同类型的热电偶,分别为N常压热电偶和K低压热电偶,及3台温度校准仪器,一次实验期间使用一种温度校准仪器,以确定其正确的测温性能。
根据实验的要求,选择了室温、80°C、150°C和200°C4个温度,分别测试了N常压热电偶和K低压热电偶在这些温度下的测量性能。
二、实施实验实验前,3台温度校准仪器均进行了标定,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前,将N和K热电偶安装在实验室温度控制系统中,然后使用温度校准仪器对热电偶进行测量,以便收集数据。
具体而言,在4个温度(室温、80°C、150°C和200°C)的情况下,分别使用N和K热电偶,每个温度下进行10次测量,共得到80组测量数据。
三、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N常压热电偶在测量4个温度的平均值(20.2℃、79.6℃、148.7℃和199.9℃)时,测量误差率均小于1.2%;而K低压热电偶在测量4个温度的平均值(20.3℃、79.7℃、148.9℃和200.1℃)时,测量误差率小于1%。
四、结论由于此次定标实验的设计和实施牢固,数据准确,因此,可以推断出此次实验中使用的N常压热电偶和K低压热电偶的精确性良好,并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在测量不同温度的情况下,均能提供准确的测量数据,其误差率低于1.2%。
因此,可以放心地推荐使用N常压热电偶和K低压热电偶来测量多种温度范围内的温度。
总之,通过本次定标实验,可以得出结论:N常压热电偶和K低压热电偶的测量精度良好,在多种温度范围内均能提供准确的温度测量数据和低的测量误差率,因此,可以放心地推荐使用。
热电偶标定实验结果分析
热电偶标定实验是一种衡量热电偶精度的实验,它的实验结果可以用于热电偶的精度校准,有助于提高测温的准确性。
热电偶标定实验一般包括一系列的重复实验,以准确测量热电偶的温度范围和精度。
本文将对热电偶标定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以期了解热电偶生产厂家提供的热电偶的准确性。
热电偶标定实验的样本是指定热电偶。
通常情况下,来自相同供应商的热电偶,被一次性提供给实验室,以用于对热电偶的精度进行测量和测试。
热电偶的样本将被安装在一个标定温度控制器中,同时测量热电偶,以记录温度变化。
为了准确衡量热电偶的精度,将连续地重复这种测量,以记录热电偶的温度变化,并计算出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试验中的热电偶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准确测量目标温度。
实验结果显示,热电偶的精度在0.1℃的范围内,控制器的温度控制也符合要求。
另外,热电偶温度变化精度也表现良好,温度变化精度低于0.2℃。
以上可以说明,来自同一供应商的热电偶,可以满足普通测温需求。
此外,热电偶标定实验还对热电偶的可靠性进行了测试。
根据实验结果,热电偶在重复使用的情况下,温度变化仍保持稳定。
这表明,试用的热电偶拥有较高的耐用度。
总之,热电偶标定实验结果很好,表明所测热电偶在温度和精度方面均可以满足普通测温要求。
重复实验也表明,所测热电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耐用度,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测温解决方案。
因此,
购买来自同一供应商的热电偶,可以确保所测温度精度和可靠性,给用户带来更好的测温体验。
热电偶标定过程嘿,咱今儿就来说说热电偶标定这档子事儿!热电偶啊,就像是温度世界里的小侦探,能精准地给咱反馈温度的信息呢。
那热电偶的标定过程是咋样的呢?就好比给这个小侦探进行一场严格的训练和考核。
首先呢,得准备好各种标准的温度源,这就像是给小侦探准备了一系列标准的案件场景。
然后呢,把热电偶放进去,就好像让小侦探去不同的场景里破案一样。
在这个过程中,可不能有一丝马虎呀!要仔细观察热电偶的反应,看看它给出的温度值和标准温度源是不是相符。
这就跟咱考试的时候要认真审题一样,稍有不慎就可能答错啦。
想想看,如果标定不准确,那热电偶以后工作起来不就乱套啦?就好像小侦探总是判断错误,那还怎么能指望它好好工作呢?这可不行,咱得对它负责呀!你说这标定是不是特别重要?就像盖房子得打好地基一样。
如果地基不牢,那房子能结实吗?热电偶的标定也是这个道理呀。
在标定的时候,还得注意环境的影响呢。
不能有干扰呀,不然就像小侦探在吵闹的环境里办案,肯定会分心的嘛。
而且操作的人也得专业,不能马马虎虎的,得像个经验丰富的老警察一样,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
有时候我就想啊,要是没有这个标定过程,那热电偶得有多不靠谱呀。
就好比让一个没经过训练的人去执行重要任务,那能行吗?肯定不行呀!所以说呀,这标定过程可不能小瞧咯。
咱再想想,生活中不也有很多类似的事情吗?就像我们学习新知识,不也得经过反复的练习和检验才能真正掌握吗?这和热电偶的标定不是一个道理嘛。
总之呢,热电偶的标定过程是个细致活儿,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精心操作。
只有这样,才能让热电偶这个小侦探在温度的世界里大显身手,为我们提供准确可靠的温度信息呀!可别小看了它哦!。
实验一热电偶的制作及标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热电偶的结构,学习制作热电偶,掌握冰点法确定热电偶参比端的方法;2、掌握恒温水槽的使用方法;3、掌握使用高精度61/2位数字万用表测量热电偶的热电势和热电阻阻值的方法;4、了解热电偶的测量数据处理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热电偶两结点所产生的总的热电势等于热端热电势与冷端热电势之差,是两个结点的温差Δt的函数:E AB(T,T0)=e AB(T)-e AB(T0)图1热电偶热电势产生原理图三、实验步骤(一)热电偶制作由两根不同质的导体熔接而成的闭合回路叫做热电回路,当其两端处于不同温度时则回路中产生一定的电流,这表明电路中有电势产生,此电势即为热电势。
热电偶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新制热电偶或焊点处断裂都需要将测量端焊接起来,而焊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热电偶测温的可靠性。
对直径为0.5mm以下热电偶的焊接方法主要有直流电弧焊、交流电弧焊、对焊、盐水焊等。
本实验采用盐水焊和直流电弧焊。
1、盐水焊是目前贵金属热电偶测量端焊接较好的一种方法。
它的优点是设备简单、操作简便、盐水对测量端腐蚀轻,焊点光亮圆滑,能够满足对热电偶焊接质量的要求。
焊接装置由调压器(3—5kW),烧杯(500ml)和热电偶夹具等组成。
如图1所示。
图2盐水法热电偶焊接具体焊接方法如下:1)盐水配制:用氯化钠(或食用盐)与蒸馏水配制成饱和盐水,并置于烧杯中,液面离杯口不大于5mm,以便于观察插入深度和焊点大小。
2)焊接:一个鳄鱼夹夹住一根长100mm、直径为3mm的金属棒(或碳棒),放入饱和盐水中,接上调压器的输出端。
用竹镊夹住经整理齐直的热电偶丝,并与调压器的另一输出端接通。
根据热电偶丝的直径与材料调节调压器输出电压,约为110~160V,将热电偶垂直插入液面,其深度约为1mm。
插入液面的时间不宜过长,以焊点直径不超过 1.2mm为宜。
观察焊点是否圆滑光亮,如果不圆须再次插入液面并控制插入深度(应浅一些)和插入时间(应短一些)使焊点圆滑。
《热能与动力实验》热电偶的制作与标定小组成员:许云峰、于宏斌、周明杰、任航、李欣忠、黄伟铭.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指导老师:曾俊、张小卫.实验日期:2011/12/7 .热电偶温度计的制作与标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热电偶的工作原理2.了解热电偶制作技巧和方法二.实验原理热电偶是一种感温元件,是一种仪表。
它直接测量温度,并把温度信号转换成热电动势信号, 通过电气仪表(二次仪表)转换成被测介质的温度。
热电偶测温的基本原理是两种不同成份的材质导体组成闭合回路,当两端存在温度梯度时,回路中就会有电流通过,此时两端之间就存在电动势——热电动势,这就是所谓的塞贝克效应。
两种不同成份的均质导体为热电极,温度较高的一端为工作端,温度较低的一端为自由端,自由端通常处于某个恒定的温度下。
根据热电动势与温度的函数关系, 制成热电偶分度表; 分度表是自由端温度在0℃时的条件下得到的,不同的热电偶具有不同的分度表。
热电偶测温基本原理:将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或半导体A和B焊接起来,构成一个闭合回路。
当导体A和B的两个执着点1和2之间存在温差时,两者之间便产生电动势,因而在回路中形成一个大小的电流,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
热电偶就是利用这一效应来工作的。
三.实验设备1.管式电炉2.标定用温度计(或标准热电偶及显示仪表)3.电熔焊机(或自耦变压器)4.镍铬--镍铝(或铜—康铜)专用热电偶丝5.毫伏计或高精度万用表6手钳,砂纸7护目有色眼镜和保护手套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热电偶的选材要求①制成的热电偶应有较大的热电势,并且其热电势与温度之间呈线性关系(或近似线性关系)。
②焊接性能要好,要能在相同的电弧温度下,熔和在一起。
③材料的韧性要好。
④材料价格便宜,容易得到。
根据这些要求可选的材料有:镍铬—镍硅、铜—康铜、考铜—镍铬等。
这些材料又有各自的特点,在选用时要注意。
含镍高的材料制成的热电偶能在500℃以下,在还原性、中性和氧化性中氛中可靠地工作。
热电偶的制作过程
热电偶是一种能够将温度变化转化为电信号的传感器,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
下面是热电偶的制作过程。
1. 选择热电偶材料
常见的热电偶材料包括K型、J型、T型、R型、S型等。
不同的材料在温度范围、线性范围、精度等方面有所不同,制作热电偶前需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
2. 制备热电偶线
热电偶线由两种不同的材料组成,需要先将两种不同材料用机械方式或化学方法制成线。
这是热电偶制备的关键步骤。
3. 组装热电偶
将两条热电偶线分别焊接到终端头上,在终端头上加盖护套,形成完整的热电偶。
4. 测试热电偶
制作完热电偶后需要进行测试,检查热电偶的线性范围、响应时间、测量精度等性能参数是否满足要求。
5. 调试热电偶
如果测试结果不理想,需要对热电偶进行调试,比如检查接线是否正确、更换终端头等操作。
总之,制作热电偶需要经过仔细的材料选择、线制备、组装、测试和调试等多个步骤,确保制作出的热电偶能够准确地测量温度变化,并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热电偶标定规程目录1.0目的 (2)2.0范围 (2)3.0参考 (2)4.0安全 (2)5.0定义 (2)6.0责任 (2)7.0热电偶 (3)7.1概述 (3)7.1.1结构 (3)7.1.2外套材料 (3)7.2技术标准 (3)7.3外观检查 (4)7.4校验 (4)7.4.1检查仪器与设备 (4)7.4.2校验方法 (4)7.4.3冷端非0℃值时,应按下式计算: (5)7.5使用和维护 (6)8.0附录 (6)1.0目的制定本规程的目的在于为本规程的最终用户提供明确的内容和步骤,确保仪表维护检修人员在执行任务时能够在没有监督或很少监督的情况下,按照赛科规定的标准,以安全有效可靠的方式履行自身的职责。
2.0范围本规程适用于:热电偶3.0参考本规程参考了以下文件:电偶使用说明书4.0安全在执行规程时,你若确认出未知的HSE风险,向你的直接主管进行汇报。
为了确保检修人员以及仪表设备本体的安全,在执行相关操作之前必须了解和参考以下的安全提示:1.禁止在爆炸性环境中打开处于带电工作状态的热电偶的接线盖2.无论是在安装、维护或者使用的时候都要考虑到环境状况对热电偶的影响因素。
3.在有毒有害场所执行任务的人员,应事先了解相关的材料安全数据表。
5.0定义6.0责任本规程仅适用于具有专业知识的仪表维护人员的操作。
1.ES仪表工程师、主管和技术员应确保本规程在工作中得以贯彻和执行。
2.仪表维修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就安全和技术上的任何疑问及时与其直接主管人进行沟通。
3.任务完毕后把完成的签过字的规程或检修记录返回给主管用于审核及归档。
7.0热电偶7.1概述在温度测量中,热电偶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测温元件,它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测量范围宽、便于远距离传送和集中检测等优点。
热电偶是利用两种不同的材料相接接触而产生的热电势随温差变化的特性来测量温度的。
按国家规定,自1988年起各类型热电偶温度计按IEC国际标准使用。
热电偶的制作与校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掌握铜—康铜热电偶、镍铬—康铜热电偶制作方法。
2、学习校验热电偶的方法。
3、学会常用热电偶分度表的使用。
二、实验设备1、热电偶制作仪器焊接设备:热电偶点焊机;热电偶丝:φ0.2、φ0.5热电偶用铜线、康铜线、镍铬丝线。
其他设备:墨镜、钳子、剪刀、细砂纸、米尺等。
2、热电偶校验装置图1 热电偶校验装置三、实验原理1、电热偶的构成及制作电热偶是工业上最常用的一种测温元件,它是由两种不同的导体丝A和B,焊接组成一个闭合回路而构成的。
如图2所示。
图2电热偶原理图A、B称为热偶丝,也称热电极。
当两接点处于不同温度时回路中就会产生热电势,放置在被测温度为T的介质中的接头,称为测量端(工作端);另一接头T0成为参考端(或自由端)。
常用的贱金属热电偶材料有:铜-康铜(T型)(常用于-200℃到+200℃测温)镍铬-康铜(E型)(常用于-200℃到+600℃测温)镍铬-镍硅或镍铝(K型)(常用于0℃到+1100℃测温)2、热电偶的校验原理用被校热电偶和标准热电偶同时测量同一个对象的温度,然后比较两者示值,以确定被检热电偶的基本误差等质量指标,这种方法称为比较法。
用比较法校验热电偶的基本要求,是要造成一个均匀的温度场,使标准热电偶和被检热电偶的测量端感受到相同的温度。
均匀的温度场沿热电极必须有足够的长度,以使沿热电极的导热误差可以忽略。
工业和实验室用热电偶都把管状炉作为校验的基本装置。
为了保证管状炉内有足够长的等温区域,要求管状炉内腔长度与直径之比至少为20:1。
为使被检热电偶和标准电热偶的热端处于同一温度环境中,可在管状炉的恒温区放置一个镍块,在镍块上钻有孔,以便把各支热电偶的热端插入其中,进行比较测量。
校验时取等时间间隔,按照标准→被检1→被检2→···被检n,被检n→被检2→ 被检1→标准的循环顺序读数,一个循环后标准与被检各有两个读数,一般进行两个循环的测量,得到四次读教。
热电偶标定与测温实验报告
热电偶标定实验是对热电偶的精度进行测试的实验。
本实验的目的是要校准NTC型温
度变送器的量程、温度终点和温度零点。
实验过程中的校准范围是在-25°C至150°C的
范围内。
实验前,首先利用调整螺帽校准标准热电偶,使其精度符合SEE 25025-2标准的要求。
此外,要断开热电偶对地连接,然后连接数字多用表(DMM),将之前调好的信号输入DMM,并设定测量范围为250 mV,然后用杂散电流抑制器(SI)连接DMM与热电偶,以抑制DMM
的频现现象。
实验期间不可让热电偶的环境温度波动大于2℃。
实验将采用三个环境恒温槽进行测试,其温度分别设定为环境温度,-25℃和150℃。
在每一种环境温度下,都用DMM测量热电偶输出电压值,之后把这三个电压转化为欧姆值,用EXCEL表进行计算,算出温度终点,温度零点以及换算率。
实验结束后,首先,取得三次测量中最佳电压值,将其分别转换为相应的温度值,再
用最佳的温度值分别求出对应的欧姆值。
然后将欧姆值代入EXCEL表中,与步骤一中取得
的三个欧姆值,取最小偏差,用以表示与测量范围是否符合要求。
最后,把求得的参数,
与原先NTC型温度变送器的参数进行比较,以检验标定精度。
根据以上实验,得出,原温度变送器的参数与实验得出的参数的偏差均低于±0.2℃,因此可以认为检验结果符合要求。
因此,我们可以断定,本次NTC型温度变送器的校准是
精确的。
热电偶实验指导书食品学院制冷空调工程系二〇〇四年九月热电偶温度计标定及实验数据线性回归一.实验目的:1) 了解热电偶的工作原理、使用和制作。
2) 掌握热电偶温度计的标定方法及电位差计的使用。
3) 学会应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对实验数据进行线性回归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热电偶温度计具有计结构简单、测温布点灵活、体积小巧、测温范围大、性能稳定,准确可靠、经济耐用、维护方便等特点,能够快速测量温度场中确定点的温度,输出的电信号能远传、转换和记录,是工业和实验室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测温方法。
如图1-1所示,如果两种不同的导体A ,B 连成一个闭合回路,且其两节点温度t 、t 0不同时,在回路中就会产生电势,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
热电势(热电效应产生的电势)是由两种金属所含自由电子密度不同引起的,其大小与两节点间温差大小和热电偶材质有关。
通常,我们称t 端为工作端(或热端),t 0端为参考端(或冷端),当t 0恒定时,热电势大小只和t 有关,且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利用上述原理即可以制成热电偶温度计,用热电偶的电势输出确定相应的温度。
在实际使用中往往把t 0置于冰水混合物中(0℃),并在热电偶回路中引入第三种材料C (通常为铜导线)将热电势导出至测量装置,如图1-2所示。
只要第三种材料二接点的温度相同,热电偶产生的电势与不引入第三种材料时相同。
热电偶接点(t 端)通常采用电火花熔接,焊前要消除接合处污物和绝缘漆,焊后结点呈小球状,并把结点置于被测温点。
冷结点一般用锡焊把热电偶和铜导线连接,相互绝缘后置于冰水混合物中。
三.实验方法图1-1 热电偶图1-2 热电势测量由于实际使用的热电偶材料的化学成份不一定符合标准而且不一定均匀,因此不能直接套用分度号对应的分度表,或使用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提出的各种热电偶温度电势函数关系式,为此必须对实际使用的热电偶输出电势....标定之后才能作为测温元件。
....和对应温度2)实验设备如图1-3所示。
热电偶的制作和标定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热电偶测温原理。
2、了解自制专用热电偶的制作方法。
3、了解热电偶的标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温差热电偶(简称热电偶)是目前接触式测温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温度传感器。
它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测量范围宽、精确度高、热惯性小、输出为电信号便于远传或信号转换等优点。
此外,它不仅可用于测量各种流体的温度而且还可用于快速及动态温度的测量。
热电偶工作原理如下:
1、温差电势:温差电势是由于导体或半导体两端温度不同而产生的一种电动势。
由于导体两端温度不同,则两端电子的能量也不同。
温度越高电子能量越大,能量较大的电子会向能量较小的电子处跑,这就会形成一个由高温端向低温端的静电场。
静电场又阻止电子继续向低温端迁移,最后达到一动平衡状态。
温差电势的方向是由低温端向高温端,数值与两端温差大小有关。
2、接触电势:当两种不同的金属导体或半导体A 和B 相互接触时,由于其内部电子密度不同,因此从导体A 向导体B 扩散的电子数,要比从导体B 向导体A 扩散的电子数多,结果导体A 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导体B 因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这样,在导体A 、B 的接触面上形成一电位差。
这一电位差一旦形成就对扩散起阻止作用,最后达到某种动平衡状态。
平衡后的这一电位差即称为接触电势,其数值取决于两种不同导体的性质和接触点的温度。
由上可知,热电偶具有下述特点:
(1)热电偶回路热电势的大小,只与组成电偶的导体材料及两端温度有关,而与热电偶的长度、粗细无关。
(2)只有用不同性质的导体或半导体才能组成热电偶,相同材料不会产生热电势。
(3)只有当热电偶两端正温度不同,热电偶的两根材料不同时才能有热电势产生。
(4)材料确定后,热电势的大小只与热电偶的温度有关。
为简化热电偶测量系统,热电偶冷端不采用冰瓶,而将其置于室温中,室温t f 用水银温度计较准确地测得。
热电偶热端则设置在管式电炉中。
这时测得的热电势不能直接从分度表查取热端炉内的温度,而应该根据下式,先计算出热端温度相对于冷端温度为0℃时的热电势值E(t,0)。
)0,(),()0,(f f t E t t E t E +=
式中,),(f t t E ——表示热端为t ℃,冷端为t f ℃时的热电势,即实测值;)0,(f t E 表示热端为t f ℃,冷端为0℃时该对热电偶的热电势。
该值可
根据t f 从指导书附表中查得。
然后用)0,(t E 从分度表中查得热端温度t 。
如图表示出上述确
定热端温度的步骤。
本实验根据热电效应,要求选择两种不同材料的导线(铜-康铜或镍铬-镍硅),制作热电偶,并进行标定,以满足特殊测温需要。
三、实验设备:
1、管式电炉;
2、标定用温度计(或标准热电偶及显示仪表);
3、电容焊机(或自耦变压器);
4、镍铬----镍铝(或铜-康铜)专用热电偶丝;
5、毫伏计或高精度万用表;
6、手钳,砂纸;
7、护目有色眼镜和保护手套。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选取等长热电偶用丝,一端绞结在一起。
2、连接电容焊机,使其两输出端,一端接碳棒,另一端接热电偶未绞结部分。
3、接通电源,对电容焊机充电,然后让碳棒接触热电偶丝绞结端,进行放电,使其烧熔。
4、若采用自耦变压器焊接,变压器功率大于2KW,电压调至50(90)伏以下。
方法同上,进行放电焊接。
5、关闭电源,检查绞结端焊接情况。
6、把制作好热电偶按要求接上毫伏计与标准温度计(或标定热电偶等)一同插入管式电炉,且处于同一测量位置。
7、把管式电炉温度依次控制在不同温度,分别记录标准温度计温度、热电偶热电势。
五、注意事项:
1、注意安全,尤其在使用自耦变压器时,电压一定要调在50伏以下(镍铬-镍硅要求90伏以下)。
焊接时,不要直视电火花。
2、焊接后,要仔细观察焊点情况,以免虚焊。
六、思考题:
1、热电偶为什么要选用不同材质的导体或半导体,同种材料是否可以?
2、热电偶为什么要标定?
七、实验报告:
1、回答上面思考题,写出制作热电偶注意事项及心得。
2、作出在标定中测算到的热电势相对于炉内标准温度的变化曲线(E-t),并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查表得到的热电势曲线(E’-t),分析两曲线的吻合程度,判断测量误差。
3、分析你所制作的热电偶测量结果在所标定的温度范围内是否与温度接近于成线性变化。
附表:
附表1 铜—康热电偶分度表
分度号CK (冷端温度为0℃)
附表2 镍铬—镍硅(镍铝)热电偶分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