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389.56 KB
- 文档页数:3
老年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收治老年性肺炎患者75例,对临床诊断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75例患者,除1例合并肾衰竭死亡外,其余均好转出院,1个月内回访,无复发。
结论:老年性肺炎因发病隐匿,容易漏诊、误诊,在诊断与治疗中要注意,避免医疗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老年性肺炎临床特点诊治2006年7月以来收治老年性肺炎患者75例,对临床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75例患者均符合老年肺炎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55例,女20例,年龄65~91岁,平均77.2岁。
合并一种或多种基础疾病,最多为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38例,合并冠心病40例,合并脑血管偏瘫35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30例,医院获得性肺炎18例。
临床表现:咳嗽咳痰30例,主要为黄色痰液,其中部分痰中可见血丝,胸痛15例,咳嗽时加重,同时伴有憋喘的症状,乏力盗汗、食欲减退20例,伴有恶心呕吐10例,听诊可闻及肺部湿啰音。
患者体温6~37.5℃ 15例,37.5~38.0℃ 26例,38.0~38.5℃ 5例,>38.5℃ 2例。
辅助检查:本组75例患者均进行血常规、血沉、肝功及胸部cr 及ct检查。
血常规检查:血白细胞总数10×109/l 10例,>20×109/l 10例,中性粒细胞升高35例;胸部cr检查示:可见双肺纹理明显增粗紊乱,肺内见大片状高密度影,边缘模糊,其中双肺下叶50例,中叶及上叶25例,部分患者可见胸腔内积液征象,部分患者可见明显的胸膜肥厚粘连。
胸部ct示:可见肺内实变影,内见空气支气管征,但是气管通畅,未见阻塞,部分患者由于时间较长,内可见液化影。
治疗:抗生素的选择有条件的医院,应做药敏试验进行精确选择抗生素,在治疗的过程中,一般选择2~3种抗生素连用。
抗生素应用主要选用β-内酰胺类联合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等,备选第2代、第3代头孢菌素[2]。
老年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肺炎患者的发病原因和临床治疗措施,减少死亡率,提高诊治水平,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间我社区收治57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发病诱因、临床特点、治疗措施。
结果:老年肺炎冬春季发病,基础疾病和并发症,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不典型、病程长,病死率高。
57例中治愈21例,好转32例,死亡4例。
结论:临床上应高度重视老年肺炎的临床特点,合理治疗措施,能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改善其生存质量。
【关键词】老年;肺炎;临床特点;治疗【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391-02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是呼吸系统的一种常见疾病,多发病。
可由疾病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
老年肺炎指的是65岁以上老年人所患肺炎。
不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肺炎均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肺炎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由于老年人免疫功能减退,呼吸系统防御功能下降,老年肺炎患者常无明显呼吸系统症状,临床症状多不典型,病程进展快,易发生漏诊、错诊,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增高,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其生活质量,是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
老年肺炎常缺乏明显呼吸系统症状,症状多不典型,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漏诊,错诊,据文献报道,病理证实为肺炎但临床未能诊断的漏诊率为3.3%—61.4%,而临床诊断为肺炎但无相应病理所见的“误诊率”为10.8%—39.3%。
为了增加对老年肺炎的认识,提高诊断率和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57例老年肺炎的临床资料,探讨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社区内科收治老年肺炎患者57例,男27例,女22例;年龄62-80岁,平均(67.31±5.23)岁,合并基础疾病主要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血管病等。
老年人肺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分析【摘要】老年人肺炎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
本文旨在通过对老年人肺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分析,探讨其诊断、护理措施、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
重点介绍了老年人肺炎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以及预防措施。
最后强调了对老年人肺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为改善老年人肺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老年人肺炎的特点和处理方法,促进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老年人肺炎、临床观察、护理分析、疾病背景、研究目的、临床表现、诊断、护理措施、护理注意事项、预防措施、重要性、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疾病背景老年人肺炎是指发生于65岁以上,常见于80岁以上的老年人的一种肺部感染性疾病。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老年人肺炎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老年人肺炎主要由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引起,其中细菌感染所占比例最高。
老年人因免疫力下降、慢性基础疾病较多、活动能力减退等因素,容易发生肺炎并且病情常常较为严重,治疗也较为困难。
老年人肺炎的症状常见包括咳嗽、咳痰、胸痛、发热、气促等,严重时可导致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甚至是休克等危重症状。
对于老年人肺炎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尤为重要。
老年人肺炎的护理工作也至关重要,包括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保持患者舒适等方面。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将探讨老年人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护理措施以及预防措施,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老年人肺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分析,通过系统性的分析老年人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护理措施、护理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指导,并提高老年人肺炎的护理水平和疗效。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深入了解老年人肺炎的临床表现特点,探讨老年人肺炎的诊断方法和技术,总结老年人肺炎的护理规范和措施,指导临床护士和医生在护理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提出针对老年人群体的肺炎预防策略,以降低老年人肺炎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老年肺炎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策略郭坤明长久以来,肺炎一直被认为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要问题。
早在一百多年前,Osler就曾很有哲理的把肺炎比作是“老年人的朋友”。
目前,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肺炎均是老年人重要的致死原因之一,被认为是老年的自然终点。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发展,我们必将面临巨大挑战。
一、老年肺炎的流行病学老年人肺炎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
老年肺炎的发病率大约是青年人的10倍,50%以上的肺炎患者是>65岁的老年人。
美国1995年的统计结果表明,肺炎列死亡顺位的第6位,而在老年人升至第四位,在感染性疾病中位列第一。
在因肺炎死亡的患者中,89%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
70岁以上者肺炎病死率成百倍地增加,从20岁起,每10年病死率增加约10%。
北京医院资料显示,60岁以上尸检中存在肺炎者45%。
根据发病地点的不同,老年肺炎分为3种,社区获得性肺炎(CAP)、长期护理中心(long-term care facility, LTCF)获得性肺炎、医院获得性肺炎(HAP)。
老年肺炎增加了LTCF获得性肺炎,其发病率、严重程度和预后等方面界于CAP和HAP之间。
发病率为69~115/1000居住者,是CAP的2~3倍。
吸入性肺炎在老年患者中很普遍。
专门针对老年肺炎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并不多见,目前已知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5岁;存在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糖尿病、充血性心衰、恶性肿瘤、神经系统疾病等;咽喉部寄植菌增加;可见或隐性的吸入;纤毛黏液系统功能下降;宿主防御机能减退;营养不良;集体居住;近期住院;气管插管或留臵胃管;健康状态较差;吸烟和近期手术等。
慢性基础疾病是老年肺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99%肺炎老年人患有一种或多种基础疾病。
通常情况下难以区分是基础疾病还是年龄因素本身在肺炎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另外,年龄相关的肺脏结构、功能的改变和横膈位臵的变化也是老年肺炎主要的危险因素,使气道净化能力下降,影响了肺的天然防御机制。
老年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关键词】老年肺炎老年肺炎的临床表现与青壮年有许多不同,尤其是老年患者咳痰乏力和反应迟钝,使痰液不易咳出,阻塞气道,严重影响通气功能,使肺部感染经久不愈[1]。
本文分析总结了近10年我科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108例患者中,男65 例,女43 例,年龄60~94岁,平均70岁。
全部为住院病例,除3 例死于呼吸衰竭外,其余均好转出院。
2 临床特点部分病例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不典型,发热者仅占45%,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者占68%。
部分患者无呼吸道症状,仅听诊时有呼吸音减弱或干、湿啰音,但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者所占比例较大,占38%。
常与其他慢性疾病并发,肺部感染症状可被掩盖,仅在胸片检查时才被发现。
老年患者因年老体衰,咳嗽乏力,免疫功能低下,因此一般病程较长,本组有7 例达3个月之久,因此及时发现肺部感染、合理的治疗及有效的排痰措施是促使老年患者康复之关键。
3 护理3.1 积极预防,加强卫生宣传鼓励老年人进行适当的体格锻炼和呼吸肌锻炼,注意冬季保暖,夏季防暑,预防感冒进展为肺炎。
加强对流感病毒和肺炎链球菌免疫是预防老年人肺部感染的有效方法,可对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性注射多价肺炎球菌疫苗预防肺炎球菌感染,金刚烷胺可用于预防A 型流感病毒。
对住院的老年患者则应注意防止院内感染,已有感染者应注意适当隔离,医护人员接触病人前应洗手,注意房间通风,定期进行空气紫外线消毒。
防误吸,老年人进食时应集中精力,不要说笑;鼓励有能力的老人自己进餐,别人可从旁协助;卧床老人进食时最好采取坐位或半坐卧位;流质与固体食物应分开喂;流质以勺从舌边缓慢倒入,待食物充分咽下后再喂第二口;一侧面瘫者,喂食时应将食物送至健侧;饭后,暂时保持进食体位15~20min;睡觉时宜取侧卧位以防深睡眠时的分泌物误吸。
3. 2 注意观察老人生命体征及其他变化,及时发现肺部感染征象与年轻患者相比,老年人的肺部感染的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可无明显的发热、胸痛、无力咳嗽咯痰。
老年人肺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分析肺炎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疾病,特别是对于老年人而言。
由于老年人的免疫系统功能逐渐下降,加上患有慢性疾病的情况较多,因此老年人患肺炎的风险相对较高。
本文将通过临床观察及护理的角度,对老年人肺炎进行分析及探讨。
一、老年人肺炎的临床观察1. 病因老年人肺炎的病因较为复杂,常见的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其中又以细菌性肺炎最为常见。
老年人常因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病原体引发肺炎,特别是在气候多变、温度下降的季节更容易发病。
2. 临床表现老年人患肺炎时,常常表现出以下症状:发热、咳嗽、胸痛、气促、咳痰等。
由于老年人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所以肺炎的症状可能稍显隐匿,病情稍不注意就可能导致病情加重。
3. 临床检查老年人肺炎的临床检查需要更加仔细细致,主要包括体温测量、肺部听诊、血常规、痰培养、X线胸片等检查。
X线胸片是诊断肺炎的重要手段,有助于了解肺部病变的位置、范围及严重程度。
二、老年人肺炎的护理分析1. 加强预防工作对于老年人而言,预防肺炎尤为重要。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远离烟草等有害物质,定期接种流感和肺炎球菌疫苗。
老年人要避免在公共场所长时间逗留,特别是在流感高发季节,要尽量避免人多的地方。
2. 积极治疗一旦发现老年人出现肺炎的症状,应该及时就医并积极进行治疗。
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抗菌药物、适当的退烧药物以及充分的休息等。
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营养支持老年人肺炎后需要加强营养支持,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摄入,以促进康复和提高免疫力。
4. 应对并发症老年人患肺炎后常常伴随着其他并发症,如心衰、呼吸衰竭、脑缺血等。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老年人的病情,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并及时就医处理。
5. 定期复查治疗过程中,老年人肺炎的复查也尤为重要。
通过定期复查,可以及时评估疗效,发现并处理治疗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对老年人患肺炎进行护理时,需特别注意老年人的身体特点和潜在疾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同时也要密切观察老年人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老年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发表时间:2011-08-26T10:44:57.7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8期供稿作者:刘学成1 赵敏2 [导读] 老年肺炎是由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病毒或原虫等引起感染性肺部疾病。
刘学成1 赵敏2(1安宁市中医院云南安宁650300;2昆明市盘龙区人民医院云南昆明650021)【中图分类号】R5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8-0085-03 老年肺炎是由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病毒或原虫等引起感染性肺部疾病。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肺炎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学界的重视。
有统计表明,65岁以上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的发病率为1.6‰,而75岁以上老年CAP的发病率为11.6‰,而老年肺炎占老年感染性疾病的54%[1]。
老年肺炎临床表现不典型、并发症多,且症状多变,无特征性表现,常伴有基础疾病,易造成误诊、漏诊,若治疗不及时,可增加老年病人的死亡率。
现对我院2005-2009年收治的76例老年肺炎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老年肺炎的诊治水平。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6例中男52例,女24例,年龄60-89岁,平均年龄67.5岁,其中60~65岁者18例,66~75岁者32例,≥76岁者26例。
1.2易患因素见表1。
表1 76例老年肺炎易患因素易患因素例数发生率(%)吸烟 46 60.0 慢阻肺 18 23.7糖尿病 13 17.1心脑血管疾病 8 10.5长期卧床 3 3.9恶性肿瘤 2 2.6其它 15 19.7表1 提示在老年性肺炎中,吸烟史发病率明显增高,高达60%,其次慢阻肺、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
1.3临床症状及体征见表2。
表2 76例老年肺炎临床症状及体征项目例数百分比(%)发热(>37.5℃) 38 50.0 咯血 17 22.4 咳嗽咳痰 41 53.9 胸痛 13 17.1 呼吸加快(频率>30次/分) 62 81.6 呼吸困难 11 14.5呼衰 4 5.3 倦怠纳差 71 93.4 恶心呕吐 8 10.5 腹泻 5 6.6 心动过速 56 73.7 频发早博 11 14.5 房颤 2 2.6 休克 1 1.3 黄胆 3 3.9 少尿 8 10.5 肾衰 1 1.3 头痛 42 55.3 昏迷 1 1.3 肌痛 58 76.3 耳聋 1 1.3 肺部体征 24 31.6 肢冷 46 60.5 表2:倦怠纳差93.4%,肌痛76.3%,心动过速73.7%,肢冷60.5%,头痛55.3%,咳嗽咳痰53.9%,发热50%。
提示老年性肺炎不是以呼吸道症状为首要表现,而是驱体症状为主要表现。
1.4 实验室检查(1)白细胞变化(表3)表3 76例老年肺炎白细胞改变表3:白细胞升高仅达到42%,其核左移高达70%以上,在老年性肺炎中,机体的免疫反应偏低。
(2)肝、肾、心肌酶谱变化:肝功能异常者8例,均为GPT增高,最高达460单位;肾功能异常者5例,肌酐最高达410mmol/L;心肌酶谱异常者3例,均为LDH、CK-MB增高。
(3)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结果:76例老年肺炎进行了电解质及血气分析,其中36例病情较重者发生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结果祥见表4。
表4 36例老年肺炎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紊乱结果表4:以低钾、低纳、及呼碱加代酸在老年性肺炎发生率高。
(4)痰培养结果:76例老年肺炎中进行了57例痰培养,32例发现致病菌,阳性率56%,革兰氏阳性菌25例,革兰氏阴性菌8例,祥见表5。
表5 32例老年肺炎痰培养结果表5:革兰氏阳性菌发病率高达78.1%,估计与本组病例以院外获得性感染居多有关。
1.5 胸部X线检查(表6)表6 76例老年肺炎胸部X线表现表6:单侧病变69.7%,散在病变50%.1.6 结果76例老年肺炎经抗炎、对症、营养支持治疗痊愈72例,治愈率94.7%;死亡4例,病死率5.3%,均为重症肺炎并多脏器衰竭。
平均住院治愈天数(除死亡外)11.5±5.7天,随病人年龄增加、并发症及伴发病增多,痊愈时间相应延长。
2 讨论本组病例中具有咳嗽、咳痰呼吸道症状者仅占53.9%,咳嗽、咳痰较轻,症状往往不典型;咳嗽、咳痰较明显者,多合并有慢支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曾误诊为慢支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部分病人因气促、呼吸困难加重曾误诊为心衰加重;50%病人发热,且以低热、中度发热为主,体温≥39℃的高热病人较少,多伴有心、肝、肾等多系统损害,表现为肝肾功能、心肌酶学异常,伴高热的老年肺炎病人易继发多器官受损、功能衰竭,应特别引起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本组病例中46.1%的病人无任何呼吸道症状,仅以头痛、肌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全身疲乏无力、困倦不适、精神差、嗜睡、甚至昏迷、少尿、无尿、肾功能衰竭、血压下降、休克等肺外症状为突出表现,部分病人表现为黄胆、频发早博、心动过速、房颤、耳聋、肢端发冷等不适,症状极其不典型,易造成误诊、漏诊。
老年人脏器功能低下,代偿能力减弱,感染易致脏器功能受损或衰竭而出现消化、泌尿、神经、心血管等系统临床表现,使病情复杂化,增加诊治难度。
在诊断老年肺炎时,临床医生除注意呼吸道症状外,还应仔细分析肺外非典型症状。
本组病例仅24例病人有肺部啰音、叩诊浊音等肺实变体征,肺部体征较少,诊断老年肺炎时肺部体征仅供参考。
老年病人缺乏呼吸道症状及体征不排出肺炎诊断,必要时摄胸片、CT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
本组病例白细胞升高者仅占44.5%, 与老年人器官功能低下,机体应激能力减弱有关,但中性粒细胞升高者占63.8%,尤其是核左移及中毒颗粒常见,高达70~80%, 核左移及中毒颗粒是提示感染较敏感指标之一;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有8例白细胞减低患者,估计与部份老年人存在骨髓粒细胞生成低下,易致感染有关,或与部分病毒感染致白细胞下降有关。
表4示50%老年肺炎存在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现象,与老年人器官功能低下, 部分病人存在营养不良及机体代偿能力减低有关,电解质紊乱以低钾、低钠、低氯为主,与老年人发生肺炎后进食减少、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减少及液体丢失有关;酸碱失衡以呼碱失代偿、呼碱加代酸为主,与老年人发生肺炎后呼吸加快、代谢增加、存在慢阻肺等基础疾病有关。
本组病人,进行痰培养57例,32例发现致病菌,阳性率56%,革兰氏阳性菌24例,占78.1%,革兰氏阴性菌8例,占21.9%。
其中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可能与患者主要来自社区感染有关,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患外伤、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长期卧床住院时间较长者,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为多,考虑与院内感染有关,且以绿脓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大肠杆菌等常见菌为主。
76例老年肺炎胸部X线主要表现为小叶、散在病变为主,部分病人表现为大叶或节段病变,病变范围广泛,发热、气促、呼吸困难等全身症状较重,易发展为重症肺炎,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另有30.3%病人胸部X线表现为双侧多发散在病灶,估计与年龄较大、吸烟、合并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致机体抵抗力降低,应激能力减弱,细菌入侵肺泡后,其生长不能被抑制,从而使多肺叶受累有关;双下肺叶病变多发,与老年人咳嗽反射减弱、排痰功能下降,易致坠积性肺炎有关。
由于老年肺炎的表现常不典型,或与基础疾病的表现相混淆,因此极易漏诊和延误诊断,丧失治疗时机。
临床医生在接诊老年病人时,应对病人的非特异性临床表现予以重视,并进行相关的辅助检查,如血常规、胸部X线及痰细菌学检查。
虽然有1/3的老年肺炎病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无明显升高,但可表现为核左移或中性粒细胞内出现中毒颗粒。
尽管胸部X线检查缺乏特异性,但该项检查是发现老年肺炎肺部异常最有效的辅助诊断方法。
对于怀疑有老年肺炎非特异性表现的病人均应做此项检查。
痰菌检查是确定老年肺炎病原学诊断的重要方法,并可作为选择恰当抗生素的依据,应尽量在病人用抗生素之前做此项检查。
由于老年人咳嗽无力、呼吸道排痰能力减弱,加之老年人不能很好的配合,所留痰标本常不能代表下呼吸道的状况。
因此,除做痰培养外,尚须同时做痰片检查。
近年来有创性细菌学诊断方法有助于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如防污染样本毛刷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方法对取自下呼吸道的标本进行染色,细菌培养可提高HAP早期诊断率[2]。
老年肺炎病情较重,病死率高:因并发慢性病者多,易发生脏器功能衰竭;易出现意识障碍,患者出现意识障碍与老年人脑血管硬化、感染、毒血症和电解质紊乱均有关;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易引起毒血症、感染中毒性休克;老年人对疾病的反应差,病情虽重,但血象可能正常;老年患者进食少、出汗多;老年患者多合并基础疾病,机体抵抗力低下;反复多次住院,长期应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老年肺炎病变形态以肺纹理粗乱、模糊伴小斑片状影为主,表现为支气管肺炎为主;病变范围广,病灶消散较慢,容易出现吸收不完全而成为机化性肺炎[3]。
治疗难度大,并发症多,预后差。
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减退,对内环境的自动调节功能下降,再加上并发有其他慢性病变,容易引起全身各个系统的功能障碍及并发症,导致死亡。
要提高其诊断率,必须掌握老年肺炎的以上发病特点。
临床上遇到老年人出现不能解释的器官功能降低,尤其是出现精神、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或原有基础疾病不明原因恶化时,应考虑肺部感染的可能,详细询问病史及查体,行有关辅助检查,及时摄胸片,结合痰培养和药敏试验,综合分析,早期诊断。
老年肺炎以抗感染治疗为主,抗生素的使用原则为早期、足量、针对致病菌选药,重症者联合用药。
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复杂多变,有时则为混合感染,甚至为多耐药菌,故抗生素的使用是非常必要的。
对重症肺炎患者,常采取降阶梯疗法的策略,在获得细菌培养之前应早期使用足够的广谱抗生素,以抑制可能的病原菌。
当细菌培养结果一旦获得或患者病情好转时,尽可能根据临床情况和病原菌的药敏试验调整治疗方案,改用针对性强的、窄谱的抗生素以降阶梯处理。
老年人基础疾病多,治疗上应重视对基础疾病的治疗,诱因的消除,增强免疫力和改善患者全身状况。
对老年患者,支持疗法对感染的控制和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龄、体弱或重症患者应及时应用血浆、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等药物,治疗老年肺炎的同时应对伴发的基础疾病积极治疗并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低氧血症者给予氧疗,改善患者的营养,加强支持疗法,长期卧床患者应注意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或肺栓塞的发生。
当老年肺炎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和中毒症状时,要严密监护,合并感染中毒性休克时,应及时给予抗休克治疗,纠正心衰、心律不齐,维持心血管状态的稳定,为保持气道通畅和纠正严重的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者需及时行机械通气治疗[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