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治疗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17.10 KB
- 文档页数:3
小儿腹股沟斜疝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方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小儿腹股沟斜疝应该吃什么药。
*小儿腹股沟斜疝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从理论上讲,小儿腹股沟疝有自愈的可能,临床上也见到少数自愈的病例,但等待自愈是不可取的。
1.非手术疗法(1)疝带疗法:是应用疝带压迫内环和腹股沟部,进而阻止疝内容物疝出,等待腹膜鞘状突在出生后继续闭塞,以期增加疝“愈合”的机会。
据薛璇英等(1989)报告,应用该法治疗腹膜鞘突未闭、无腹股沟管处肌肉薄弱或缺损的小儿腹股沟斜疝100余例,疝闭合率达70%。
此法多用于婴儿,但对较大的疝或年龄在3、4个月以上的小儿,治愈疝的可能性极小。
而且婴幼儿棉纱束带或疝带不易固定,易被尿液粪渍浸污,并可压迫或擦伤皮肤;长期使用不仅使疝囊颈经常受到摩擦变得肥厚坚韧而增加嵌顿疝的发生率,甚至影响睾丸血运、或导致腹股沟管局部粘连进而增加手术困难和并发症。
对6个月以内的婴儿或有严重疾病不宜手术者,可采用疝带治疗。
①棉纱束带法:使病儿平卧,将疝内容还纳入腹腔;取长棉纱束带对折成双头,折端放置于内环体表投影处及腹股沟管区;双头从髂嵴上方自背后绕到对侧腰部,返回到腹前部后将双头穿过折端,使形成扣环,正好压迫内环;再经过腹股沟部转向后方至臀上方腰部打结。
可在内、外环处垫以棉纱或海绵,以加强压迫、减少皮肤擦伤。
②佩戴疝带法:佩戴疝带用尼龙带制成,以具有弹性和拉力的疝盖帽防止小肠;半圆环;疝帽(四周有松紧带牵拉、具有弹性);大腿固定带。
使用时,首先回纳疝内容物入腹腔,将疝帽覆盖于腹股沟管疝内环处,固定腰围,将大腿固定带由会阴部向下绕过大腿后沿臀外缘向上,与同侧半圆环结扎固定。
疝带固定时须注意有无疝内容物疝出及松紧是否适宜。
单侧疝先固定患侧,双侧疝可先后固定两侧。
佩戴该疝带后,患儿可下地随意行动,不妨碍大小便,若有污染应及时清洗。
如佩戴不合适或有疝内容物疝出,须重新固定。
腹股沟疝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腹股沟疝的治疗方法,治疗腹股沟疝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腹股沟疝应该吃什么药。
*腹股沟疝怎么治疗?*一、西医除部分婴儿外,腹股沟斜疝不能自愈,且随着疝块增大,必将影响劳动和治疗效果,并因常可发生嵌顿和绞窄而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
因此,除少数特殊情况外,均应尽早施行手术修补。
*1、非手术治疗1.婴儿在长大过程中,腹肌逐渐强壮,部分有自愈可能,一般主张在一周岁内的婴儿,可暂不手术,先用棉线束带或绷带压迫腹股沟管内环,以防疝的突出。
2.对于年老体弱或伴其它严重疾病不宜手术者,可配用疝带。
方法是回纳疝内容物后,将疝带一端的软压垫对着疝环顶住,可阻止疝块突出。
疝带可以白天佩带,晚间除去。
长期使用疝带可使疝囊颈经常受到摩擦变得肥厚坚韧而增高疝嵌顿的发病率,并有促使疝囊与疝内容物粘连的可能。
这是使用疝带的缺点。
3.嵌顿性疝手法复位法:嵌顿性疝原则上应紧急手术,以防止肠管坏死。
但在下列少数情况下:①如嵌顿时间较短(3~5小时内),局部压痛不明显,没有腹部压痛和腹膜刺激症状,估计尚未形成绞窄。
尤其是小儿,因其疝环周围组织富于弹性,可以试行复位;②病史长的巨大疝,估计腹壁缺损较大,而疝环松弛者。
复位方法:注射杜冷丁以镇静、止痛、松弛腹肌,让病人取头低脚高位,医生用手托起阴囊,将突出的疝块向外上方的腹股沟管作均匀缓慢、挤压式还纳,左手还可轻轻按摩嵌顿的疝环处以协助回纳。
手法复位,切忌粗暴,以免挤破肠管。
回纳后,应反复严密观察24小时,注意有无腹痛、腹肌紧张以及大便带血现象,也须注意肠梗阻现象是否得到解除。
手法复位成功,也仅是一种姑息性临时措施,有一定的危险性,须严格控制应用,成功后建议病人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以防复发。
*2、手术治疗术前如有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便秘、腹水、妊娠等腹内压增加情况,应先予处理,否则,手术治疗易复发。
斜疝的手术方法很多,但可归为高位结扎术、疝修补术和疝成形术三类。
经脐单孔腹腔镜高位疝囊结扎术患儿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高位疝囊结扎术患儿的护理方法及效果。
方法30例经脐单孔腹腔镜高位疝囊结扎术患儿,均行心理护理、术前准备、静脉通道护理、切口护理和健康宣教等,观察并分析护理效果。
结果30例患儿均在单孔腹腔镜下完成了高位疝囊结扎术,无中转手术。
术后4~6 h均可恢复正常饮食,切口愈合良好,无一例出现皮下血肿、切口感染、阴囊血肿等并发症。
患儿次日均可出院,无复发病例,复查脐部无明显瘢痕,患儿家长满意。
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患儿腹股沟斜疝,手术快捷安全、简单,患儿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佳,值得推广。
关键词单孔腹腔镜;腹股沟斜疝患儿;护理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常见病,是腹壁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
传统的手术方式为患儿下腹部切口,高位疝囊结扎术[1]。
随着腹腔镜技术在小儿外科的广泛应用,其中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因手术简单、快捷、患儿创伤小、恢复快和美容效果好等特点,受到了患儿的家长的好评。
本科2016年1~4月在单孔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患儿30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1~3岁;单侧腹股沟斜疝25例,双侧腹股沟斜疝5例。
1. 2 护理方法1. 2. 1 术前护理1. 2. 1. 1 心理护理手术前需禁食水4 h,为避免患儿术前因饥饿哭闹,本科开展了鼓励同病种患儿家长间的沟通,介绍科室环境;同时又给患儿赠送小红花活动和儿童阅览室等,来转移患儿注意力,减少哭闹,解除家长的忧虑和紧张情绪,也提升了满意度。
1. 2. 1. 2 术前准备术前严格禁食水4 h,完善术前各项检查,如:血型、凝血四项、B超等,做好标本的采集并及时送检。
同时做好术区备皮,用0.9%的生理盐水或石蜡油棉签清洁脐孔,清洁过程中,动作要轻柔,以免造成皮肤破损,影响手术。
1. 2. 1. 3 建立静脉通道术前建立静脉通道,使用静脉留置针可避免对患儿的多次穿刺。
手术记录:疝囊高位结扎+无张力斜疝修补术术前及术后诊断:患者男性,年龄56岁,因“右侧腹股沟区突出肿块”于2023年5月10日入院。
诊断为右侧腹股沟斜疝。
术前完善相关检查,未见明显手术禁忌。
手术方式:患者于2023年5月11日在全麻下行“疝囊高位结扎+无张力斜疝修补术”。
手术过程中,确认疝囊并高位结扎,同时使用人工补片对腹股沟管后壁进行修补,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壁。
术者细致操作,尽量保持疝周围组织的生机。
麻醉方式:患者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手术经过:1.麻醉生效后,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2.取右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2cm处切口,长约6cm。
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显露腹股沟管后壁。
3.游离精索,并找到疝囊。
将疝囊完全游离至高位,并高位结扎。
4.将人工补片修剪合适后,覆盖于腹股沟管后壁,并用可吸收缝线固定。
5.仔细止血,用生理盐水冲洗创口,并逐层缝合伤口。
6.术程顺利,患者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平稳。
术后注意事项:1.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同时加强伤口护理,防止感染。
2.患者术后平卧休息,下肢屈曲,减少阴囊及腹股沟区的张力,以减轻术后疼痛。
3.患者术后第一天可下床活动,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术后注意观察伤口及生命体征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5.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摄入高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6.患者术后需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防止复发。
7.定期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该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恢复良好,已于2023年5月16日出院。
术后随访至今(2024年1月1日),患者恢复良好,无复发迹象。
单侧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流程1. 介绍单侧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用于治疗单侧腹股沟斜疝。
本手术采用腹腔镜技术,通过在患者腹部开几个小孔,将镜头和手术器械插入到腹腔内进行操作,有效地修复疝囊并预防复发。
2. 术前准备在进行手术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确定疝囊的位置和大小。
患者需要进行全血检查、凝血功能检查等常规检查,并根据术前指南进行术前准备。
3. 麻醉手术当天,患者会被送到手术室,麻醉师会进行麻醉准备工作。
一般采用全麻,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没有疼痛感。
4. 手术操作医生会在患者腹部进行小切口,并插入腹腔镜。
医生会定位疝囊并将其放回腹腔,然后进行疝口修补并进行高位结扎术。
这个过程需要医生熟练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以确保手术效果。
5. 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患者会被送到恢复室进行监护,并在需要时给予镇痛和抗生素等药物。
患者需要保持适当的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提重物,以免影响手术效果。
总结:单侧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是一种常见的腹腔镜手术,适用于治疗单侧腹股沟斜疝。
手术前的充分准备和术后的有效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患者在术后需要遵守医生的建议,并定期复查,以确保手术效果。
个人观点:作为一个文章写手,写这篇关于单侧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文章让我对这个手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手术过程的复杂性以及对医生技术的要求使我对医学领域的专业性有了新的认识。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读者也能对这一手术有更清晰的认识,并能够重视术前术后的护理工作。
单侧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用于治疗单侧腹股沟斜疝。
这种疾病一般是由于腹股沟区域的肌肉或组织发生损伤或松弛,导致腹内器官的一部分向腹壁轻微突出,形成了腹股沟疝。
腹股沟斜疝在患者中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腹股沟区域疼痛、肿块和不适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单侧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手术流程和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3讨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现已成为手术主要的全身麻醉方法之一,可以有效地减轻或者消除心理源性和生理源性应激[3]。
相关研究显示,丙泊酚起效快、苏醒快、对患者的时空定向能力影响较小、麻醉效果较为安全,是现知的性价比较为理想的静脉麻醉药物,复合瑞芬太尼可减少单一用药的不良反应[4]。
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术前平均动脉压为(141.2ʃ14.1)mm Hg,血氧饱和度(96.7ʃ1.3)%,心率(71.2ʃ6.2)次/min;B组术前平均动脉压为(139.6ʃ13.2)mm Hg,血氧饱和度(96.4ʃ1.2)%,心率(70.6ʃ6.4)次/min。
A组术后平均动脉压为(129.3ʃ24.5)mm Hg,血氧饱和度(93.7ʃ3.6)%,心率(71.1ʃ16.3)次/min;B组术后平均动脉压为(119.7ʃ11.0)mm Hg,血氧饱和度(96.3ʃ1.1)%,心率(67.2ʃ5.1)次/min。
说明A组与B组均能较好维持患者生命体征。
B组术后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和心率较A组稳定,说明B组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优于A组。
综上所述,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过程平稳,镇静、镇痛效果好,操作方法简便易行。
通过本研究可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依据。
4参考文献[1]曹艳,王小艳,杨海宁,等.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用于脑外科手术的临床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2):212.[2]耿志宇,宋琳琳,许幸,等.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7,24(1):14.[3]徐海洋,张晶晶,冯春生,等.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可行性[J].吉林大学学报,2007,33(4):763.[4]苏振波,李龙云,王伟华.手控和靶控静脉注射丙泊酚在老年患者无痛胃镜中应用的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107.[收稿日期:2013-01-09编校:郑英善]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麻醉方法分析李健(广西浦北县人民医院,广西浦北535300)[摘要]目的:对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麻醉方法进行分析。
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要点摘要:I.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简介A.手术定义B.手术目的C.手术适用对象II.手术前准备A.患者身体条件B.术前检查C.术前注意事项III.手术步骤A.手术操作流程B.具体手术方法C.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IV.手术后护理A.术后观察B.术后护理C.术后康复及注意事项V.手术效果及预后A.手术效果评估B.可能出现的复发情况C.预后及生活质量改善正文: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是一种治疗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法。
手术主要目的是通过高位结扎疝囊,阻止疝内容物继续通过腹股沟管向阴囊或大阴唇突出,从而消除症状并防止疝的复发。
该手术适用于腹股沟斜疝患者,特别是一些复杂性疝气或复发疝气的患者。
在手术前,医生会对患者的身体条件进行评估,确保患者符合手术要求。
术前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心电图等,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患者在术前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进食、喝水等,以减少手术风险。
手术步骤包括:1.患者采用仰卧位,消毒铺巾。
2.在腹股沟管内环口下方、耻骨结节上方做切口。
3.暴露疝囊及腹股沟韧带,注意保护血管和神经。
4.切开疝囊,高位结扎疝囊颈部。
5.仔细检查疝囊及周围组织,确认无遗漏。
6.关闭切口,放置引流。
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术中出血、感染、麻醉意外等,医生会在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及时处理。
术后护理包括:1.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血压等。
2.协助患者排尿,预防尿潴留。
3.保持切口清洁,预防感染。
4.指导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手术效果及预后方面,高位结扎疝囊手术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消除症状并降低复发率。
然而,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复发情况,需要再次手术。
疏附县人民医院腹股沟疝替代治疗方案腹股沟疝一般分为腹股沟斜疝、直疝、滑动性疝,老年性患者常合并前列腺增生症、明显尿潴留。
主要采取手术方法治疗,即腹股沟疝修补术。
不同类型的腹股沟疝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主要的术式有如下几种:1、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适宜于小儿腹股沟疝。
小儿腹股沟疝双侧疝的比例约为6%,手术需要全身麻醉,只能做疝囊高位结扎术,不宜做修补术。
2、无张力修补术:传统的疝修补术均为非生理性的高张力修补,术后复发率高,并发症多。
与传统术式相比,无张力修补术具有以下优点:(1)手术适应症广,可适用于各种初发疝和复发疝的治疗(2)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组织分离少。
(3)术后无须长期卧床。
(4)组织损伤少。
(5)生物材料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总之,无张力修补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安全、创伤小、无张力、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术后复发率低、适应症广等特点。
3、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效果好等优点,但存在手术耗材费用高、操作技术难度大等制约因素。
(1)经腹膜前法(2)完全经腹膜外法(3)经腹膜内法(4)单纯疝环缝合法4、保守治疗:可携带疝气带,及减少增加腹腔内压力增高的因素。
尊敬的患者:您入院后经检查,诊断为1、腹股沟斜疝口2、腹股沟直疝口3、滑动性疝口以上几种手术方法的优缺点已向您或您的家属做了详细讲解,最后您或您的家属决定同意选择以下手术方式:1、保守治疗口2、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口3、无张力修补术口4、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口患者或患者家属签名:医师签名:年月日。
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步骤
疝囊高位结扎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腹股沟疝的手术方法。
以下是该手术的一般步骤:
1. 麻醉:患者一般会接受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具体麻醉方法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而定。
2. 手术准备:在手术开始之前,患者常常需要进行一定的准备,包括消毒手术区域、覆盖无菌器械和毯子等。
3. 切口:医生会在腹部、鼠蹊部或腹股沟等处切开一个小的切口,以便于操作。
4. 暴露疝囊:医生会小心地将疝囊暴露出来,通常会选择将疝囊从腹股沟环的上方解剖、暴露和推回。
5. 高位结扎:医生会将疝囊在腹股沟或腹腔内高位结扎,以阻断疝囊和内脏的连接,避免再次膨出。
6. 手术修复:在完成高位结扎后,医生会仔细检查疝囊和周围组织,确保没有其他异常。
然后,医生会修复腹股沟环部分或进行其他相关手术修复。
7. 关闭切口:最后,医生会使用缝合线将切口缝合,保持伤口的愈合。
手术时间一般较短,通常在30分钟到1小时之间。
术后,患
者需要在医院中观察一段时间,并接受相应的护理和康复指导。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腹股沟斜疝怎么治疗?两种手术方法值得选导语:一般来讲,腹股沟斜疝这种病症在男人中的出现率是很高的,而在对腹股沟斜疝进行治疗的时候,也需要选择恰当的方式,那么,腹股沟斜疝该怎么一般来讲,腹股沟斜疝这种病症在男人中的出现率是很高的,而在对腹股沟斜疝进行治疗的时候,也需要选择恰当的方式,那么,腹股沟斜疝该怎么治疗呢?1.高位结扎术:手术在内环处显露斜疝囊颈,在囊颈根部以粗丝线作高位结扎或贯穿缝合术,随即切去疝囊。
此手术没有修补腹股沟区的薄弱区,因此仅适用于婴幼儿,因其在发育中腹肌逐渐强壮可使腹壁加强;但对成年人不能预防其复发。
疝囊切除高位结扎术也适用于斜疝绞窄发生肠坏死局部有严重感染的病例。
因当时不能进行疝的修补手术。
2.疝修补术:是治疗腹股沟斜疝最常见的手术。
修补在高位切断、结扎疝囊颈后的基础上进行的。
修补应包括内环修补和腹股沟管壁修补两个主要环节。
内环修补只适用于内环扩大、松弛的病例;它是在疝囊颈高位结扎后,把内环处腹横筋膜间断缝合数针或作一“8”字缝合,以加强因疝内容物经常通过而松弛、扩大了的内环。
这是疝修补术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可以减少手术后疝复发;但对于内环区缺损不明显的病人,并无必要。
而腹股沟管壁的加强或修补是绝大部分腹股疝手术的主要步骤。
但迄今尚无一种术式适用各种情况,故而方法很多,通常有加强腹股沟前壁和后壁两类手术。
(各种术式依主张如何修补的创制者而命名的)。
加强腹股沟前壁的方法有佛格逊(Ferguson)法。
在切断疝囊颈作高位结扎后,不游离精索,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腹横腱膜弓(或联合肌腱)在精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疝气最佳治疗方案第1篇疝气最佳治疗方案一、方案背景疝气是一种常见的腹部外科疾病,主要由腹壁强度减弱或缺损导致。
为保障患者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制定一套合法合规的疝气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本方案结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临床实践经验,旨在为疝气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建议。
二、治疗原则1.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病情、合并症等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2. 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相结合:根据患者病情及需求,合理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3. 安全性原则:确保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4. 合法合规:严格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开展治疗工作,保障患者权益。
三、治疗方案1. 保守治疗(1)生活方式调整:避免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咳嗽等可能导致腹压增高的因素。
(2)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选用适当的药物缓解症状,如止痛药、消炎药等。
(3)疝带治疗:适用于轻度疝气患者,通过佩戴疝带,减轻疝块突出,缓解症状。
2. 手术治疗(1)开放手术:适用于大多数疝气患者,手术方法包括疝囊高位结扎、腹股沟修补等。
(2)腹腔镜手术:适用于部分患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3)无张力疝修补术:适用于老年人、复发疝患者等,术后疼痛轻,恢复快。
四、围手术期管理1. 术前准备:完善相关检查,评估患者心肺功能、凝血功能等,排除手术禁忌症。
2. 术中管理:严格无菌操作,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确保手术安全。
3. 术后管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预防感染、血栓等并发症,指导患者康复锻炼。
五、健康教育和随访1.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普及疝气相关知识,提高治疗依从性。
2. 随访安排: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病情变化,指导治疗及康复。
六、合法合规性保障1. 严格遵守我国医疗卫生法律法规,确保治疗方案合法合规。
2. 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充分告知治疗风险及并发症,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
3.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患者安全。
临床外科知识:腹股沟斜疝的治疗复习医疗事业单位考试,需要掌握临床医学知识,帮助大家梳理外科学的知识。
非手术治疗(1)1岁以下婴幼儿,可用棉线束带或绷带压住腹股沟管深环,防止疝块突出;(2)年老体弱或伴有其它严重疾病而禁忌手术者,可用医用疝带一端的软压垫对着疝环顶住,阻止疝块突出。
手术治疗1.传统的疝修补术(1)疝囊高位结扎术:显露疝囊颈,予以高位结扎,切去疝囊。
(2)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前壁的方法:在精索前方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腱缝至腹股沟韧带上。
(3)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后壁的方法①Bassini法:临床应用最广泛。
提起精索,在其后方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肌腱缝至腹股沟韧带上,置精索于腹内斜肌与腹外斜肌腱膜之间。
②Halsted法:提起精索,在其后方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肌腱缝至腹股沟韧带上,并将腹外斜肌腱膜也在精索后方缝合。
③McVay法:在精索后方把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腱缝至耻骨梳韧带上。
④Shouldice法:将腹横筋膜自耻骨结节处向上切开,直至内环,然后将切开的两叶予以重叠缝合,先将外下叶缝于内上叶的深面,再将内上叶的边缘缝于髂耻束上,以再造合适的内环,发挥其括约肌作用,然后按Bassini 法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腱缝于腹股沟韧带深面。
2.经腹腔镜疝修补术(1)经腹膜前法;(2)完全经腹膜外法;(3)经腹腔内法;(4)单纯疝环缝合法;3.无张力疝修补术(1)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2)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3)巨大补片加强内脏囊手术。
例题:有关腹股沟斜疝的治疗哪项不正确?A.逆行性嵌顿疝,术时如见疝囊内肠袢血循环良好,将肠管还纳腹腔B.常用的Bassini法是在精索后方把腹内斜肌下缘,联合腱缝至腹股沟韧带上C.婴幼儿行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可获满意疗效D.腹股沟管后壁缺损严重,可采用疝成形术E.嵌顿性疝手法复位失败,需紧急手术以防止疝内容物坏死正确答案:A。
疝修补的原则疝修补是一种外科手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疝病,包括腹股沟疝、脐疝、切口疝和膈疝等。
疝是由于腹壁肌肉弱化或腹腔内压力增加导致腹部内脏(如肠子)通过腹壁的薄弱区域突出形成的。
疝修补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高位结扎疝囊:疝修补手术的首要原则是找到疝囊的颈部,并在尽可能靠近腹腔内口的位置进行高位结扎,以防止疝内容物再次脱出。
2.修复腹壁缺损:手术需要修复导致疝发生的腹壁缺损。
这可能包括直接缝合、使用人工补片或其他生物材料来加强和覆盖缺陷区域。
3.保护周围组织:在进行疝修补时,需要尽量避免损伤周围的神经、血管和其他重要结构,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4.减少张力:手术应力求在无张力或低张力的情况下进行,因为高张力修补可能会增加疝复发的风险。
这可能需要使用适当大小的补片和合适的修补技术。
5.防止感染:手术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如果存在感染迹象,可能需要先进行抗生素治疗,待感染控制后再进行修补手术。
6.个体化治疗:每个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都是独特的,因此疝修补手术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定制,包括选择最适合的手术方法和材料。
7.术后管理:术后管理也是疝修补原则的一部分,包括适当的恢复期活动指导、疼痛管理、预防便秘以及定期复查等,以促进愈合和减少复发风险。
疝修补手术的目标是修复腹壁的缺陷,防止疝内容物再次脱出,并尽可能降低疝复发的风险。
选择最适合的手术方法和个体化的术后管理对于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
疝修补的基本原则是修补和加强腹壁的缺损,以恢复腹壁的完整性。
传统的疝修补手术,包括疝囊高位结扎加腹股沟管修补术,以及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Lichtenstein手术)、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Rutkow手术)、巨大补片加强内脏囊手术(Stoppa手术)等,都是遵循这个原则。
这些原则旨在确保疝修补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最大限度地降低并发症和疝复发的可能性。
外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最新的临床指南来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视频腹腔镜⼩⼉疝囊⾼位结扎
【⼩编按】⼩⼉疝多数都是先天性斜疝,这是与睾丸的⽣长发育有关。
在今天的微创年代,腹腔镜技术可以使这种微创效果完全的显现出来。
本期为各位回放的是“第七届中国南⽅疝论坛”的9台⼿术⽰范之⼀,
⼿术者:姚⼲教授⼴东省医师协会疝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东省佛⼭市第⼀⼈民医院疝中⼼主任)
本视频是第七届中国南⽅疝论坛⼿术直播中第5台⼿术直播的录象。
腹腔镜⼩⼉疝囊⾼位结扎术是⼀较为精准且微创⼿术。
⼩编为认这⼀⼿术有三点应引起各位重视和注意:
1)在腹股内环处的穿刺点应在腹股沟中点上⽅,这样以利于通过⼿术恢复腹股沟管的长度与斜度。
2)腹膜应与腹横筋膜⼀起缝扎
3)确保没有结扎同侧的输精管
希望⼤家的⼿术越做越好。
任何意见和建议欢迎留⾔。
问题:当时与会者有提问:交通性鞘膜积液这种微创⼿术后鞘膜积液会不会复发?
本回书着落到此,赠⼈玫瑰,⼿有余⾹。
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疗效分析作者:林御文裴广华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3年第32期【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对小儿斜疝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2012年确诊为腹股沟斜疝的小儿(年龄1~14岁)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进行腹腔镜结扎术和传统术式。
手术时记录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
术毕分别记录疼痛时间和程度、住院时间、总费用。
随访6个月记录复发率、并发症。
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比较。
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术中切口小,手术快,失血少,术毕疼痛恢复快,住院时间短,随访少复发,并发症发生率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腹腔镜;传统术式;疝囊高位结扎;小儿斜疝;疗效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小儿普外科常见疾病。
临床表现一般腹股沟区有一个突出的肿块,偶有胀痛[1]。
小儿斜疝疝环组织一般比较柔软,故若形成崁顿,崁顿后很少发生绞窄[2]。
腹股沟斜疝在小儿中一般难以自愈,如果不经及时处理,疝块有逐渐增大的可能。
除少数特殊情况外,腹股沟疝一般应该尽早施行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即手术修补。
传统的疝修补术基本原则是疝囊高位结扎、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管壁[3]。
但该术式对腹股沟解剖结构有一定的破坏,术后易发生并发症。
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经腹腔镜高位修补术在临床上大量应用。
笔者对该种术式的治疗效果和预后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确诊为腹股沟斜疝的14岁以内小儿100例。
其中50例行腹腔镜高位结扎术的小儿病例作为观察组,男37例,女13例,年龄1~13岁,平均(6±5.6)岁。
另50例为行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式的小儿病例作为对照组,男40例,女10例,年龄3~14岁,平均(7.5±6.2)岁。
两组均为单侧腹股沟疝。
腹腔镜下小儿疝气高位结扎手术的配合及护理关键词儿童疝腹腔镜微创护理为探讨腹腔镜下小儿斜疝高位结扎术的手术配合方法及经验,收治腹腔镜下进行高位结扎术的腹股沟斜疝患儿110例,加强术前评估和心理护理,完善各项检查,术前体位训练以及术中护理配合。
经治疗后,患儿均手术成功。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10例,男90例,女20例,年龄1~14岁,右侧腹股沟斜疝67例,左侧腹股沟斜疝30例,双侧腹股沟斜疝13例,均采用全身麻醉。
术中、术后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术后2~3天安全出院。
手术方法;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
取平卧位,头低足高倾斜15°,于脐下作切口,穿刺造co2气腹,置入腹腔镜,用手指按压内环口对应的腹壁确定进针点,切一2mm小口,先经腹壁刺入带可吸收线的缝针,沿疝内环口内半圈腹膜外潜行分离,然后在同口经腹壁再次刺入带可吸收线的缝针,沿疝内环口外半圈腹膜外潜行分离,然后利用操作钳将腹内2根线经下腹部trocar孔夹出腹外打结,腹外进针处2根线收紧再次打结即封闭疝内环口。
护理配合心理护理;小儿认知能力尚未成熟,缺乏足够的自我控制能力,敏感于环境的改变,进入手术室会产生恐惧感而哭闹不止。
手术室接到手术通知单后,于术前1天到病房行术前访视,访视者面带微笑,举止端庄,主动与患儿及家长沟通。
首先对患儿的认知能力进行评估,对年龄较小的患儿尽量采用抚摸的方法,让患儿对手术室护士有一种亲切感;对年龄较大的患儿给予一定的心理干预,采用支持、鼓励、表扬的方法,尽快消除他们对手术的恐惧心理。
主动介绍手术微创、安全、有效的优点,使家长认识到腹腔镜微创技术对患儿身体损伤轻微,术后恢复快,让他们帮助患儿以最佳的状态配合手术。
术前准备:①器械物品的准备:包括摄像显像系统、人工气腹系统、手术器械、缝合包、幕丝线、手术敷料、切口敷贴、无菌手术贴、小儿输液器、平衡液、生理盐水、留置针、无菌手套、吸引器。
②仪器摆放及性能检查:巡回护士与洗手护士必须全面掌握腹腔镜整套仪器的性能、使用方法,微型仪器的安装及连接方法,在手术开始前将光纤、导线、导管正确安装连接在仪器主机上。
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治疗方案
相信生活中一些朋友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就是疝块突然增大,并伴有明显疼痛,平卧或用手推送肿块不能使之回纳,肿块紧张发硬,且有明显触痛,其实这是疝气的表现,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
好多患者,用了各种方法,也不能有效果。
疝囊高位结扎术是治疗疝气食物有效方式。
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它的治疗方案。
非手术治疗
腹股沟疝如不及时处理。
疝块可逐渐增大.将加重腹壁的损坏而影响劳动力;斜疝又常可发生嵌顿或绞窄而威胁病人的生命。
因此,除少数特殊情况外,腹股沟疝一般均应尽早施行手术治疗。
1岁以下婴幼儿可暂不手术。
因为婴幼儿腹肌可随躯体生长逐渐强壮,疝有自行消失的可能。
可采用棉线束带或绷带压住腹股沟臂深环,防止疝块突出并给发育中的腹肌以加强腹壁的机会。
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严重疾病而禁忌手术者,白天可在回纳疝内
容物后,将医用疝带一端的软压垫对着疝环填住,阻止疝块突出。
长期使用疝带可使疝囊颈经常受到摩擦变得肥厚坚韧而增高疝
嵌顿的发病率,并有促使疝囊与疝内容物发生粘连的可能。
手术治疗
腹股沟疝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修补。
但如有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便秘、腹水、妊娠等腹内压力增高情况或糖尿病存在时,手术前应先予处理,否则术后易复发。
手术方法可归纳为传统的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和经腹腔镜疝修补术。
传统的疝修补术
手术的基本原则是疝囊高位结扎、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管壁。
疝囊高位结扎术:显露斜疝囊颈,予以高位结扎或贯穿缝合,然后切去疝囊。
这样就能堵住腹内脏器进入疝囊的通道。
结扎偏低只是把一个较大的疝囊转化为一个较小的疝囊,不能达到治疗目的。
娶幼儿的腹肌在发育中可逐渐强壮而使腹壁加强,单纯疝囊高位结扎常能获得满意的疗效,不需施行修补术。
有些绞窄性斜疝因肠坏死而局部有严重感染,通常也采取单纯疝囊高位结扎避免施行修补术,因感染常使修补失败。
腹壁的缺损应在以后另作择期手术加强之。
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管壁:成年腹股沟疝病人
都存在程度不同的腹股沟管前壁或后壁薄弱或缺损,单纯疝囊高位结扎不足以预防腹股沟疝的复发,只有在薄弱或缺损的腹股沟管前壁或后壁得到加强或修补之后,才有可能得到彻底的治疗。
Ferguson法是加强腹股沟管前壁最常用的方法。
它是在精索前方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腱缝至腹股沟韧带上,借以消灭腹内斜肌弓状下缘与腹股沟韧带之间的空隙,仅适用于腹横筋膜无显著缺损、腹股沟管后壁尚健全的病例。
以上为大家介绍了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治疗方案,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还是要注意合理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保持积极的心态也十分重要。
希望这些方法能够对患者有效。
这些只是文字性的解释,有了问题一定要及时就医。
让自己的身体更快的好起来,更好的投入工作和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