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煤资源潜力评价要求
- 格式:pptx
- 大小:1.80 MB
- 文档页数:64
煤炭资源综合评价与开发利用策略煤炭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资源之一,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能源结构调整的推进,煤炭资源的综合评价和开发利用策略变得尤为重要。
首先,煤炭资源的综合评价是确保煤炭开发利用的基础。
煤炭资源的综合评价包括煤炭储量、品质、可采性等多个指标。
通过对煤炭资源的综合评价,可以确定煤炭的开采量和开采方式,以及煤炭的使用范围和用途。
综合评价还可以帮助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计划,确保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策略需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过度依赖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导致了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的问题。
因此,未来的开发利用策略应该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同时,要推动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在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策略中,应该注重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
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煤炭资源的开采效率和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科技进步也可以推动煤炭资源的清洁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
因此,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对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的研发投入,培养技术人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此外,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策略还需要与其他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相协调。
我国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同时也有其他能源资源,如风能、太阳能等。
在制定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策略时,应该考虑到其他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同时,还应该加强能源资源之间的协调配合,实现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互补利用。
最后,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策略还需要注重社会效益。
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能源需求,还应该考虑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民生福祉。
因此,在制定开发利用策略时,应该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和利益,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群众的沟通和协商,确保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符合社会的期望和要求。
综上所述,煤炭资源的综合评价与开发利用策略是确保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建立煤炭产能储备制度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公布日期】2024.04.02•【文号】发改能源规〔2024〕413号•【施行日期】2024.04.0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煤炭及煤炭工业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建立煤炭产能储备制度的实施意见发改能源规〔2024〕413号各产煤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煤炭行业管理部门,有关中央企业: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初级产品供给保障和价格稳定的决策部署,深化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产能管理机制,完善产能储备政策,推动煤炭产能保持合理裕度和足够弹性,增强供给保障能力,更好发挥煤炭在能源供应中的兜底保障作用,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主动适应煤炭供需形势变化,形成稳定的产能储备支持政策预期,积极引导具备条件的企业建设煤炭储备产能。
以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和安全保障程度高的井工煤矿为实施重点,在新建和在建煤矿项目中优选一批产能储备煤矿,积极稳妥组织实施。
保持煤炭产能合理充裕,增强煤炭供给弹性和灵活度,有效应对煤炭供应中的周期性和季节性波动等情形。
大力提升绿色生产素质,促进产能储备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提高安全保障投入,在储备产能日常维护和释放过程中确保安全可靠。
到2027年,初步建立煤炭产能储备制度,有序核准建设一批产能储备煤矿项目,形成一定规模的可调度产能储备。
到2030年,产能储备制度更加健全,产能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力争形成3亿吨/年左右的可调度产能储备,全国煤炭供应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供给弹性和韧性持续提升。
二、产能储备煤矿建设工作规则产能储备煤矿的设计产能由常规产能和储备产能两部分组成。
常规产能是指非应急状态下煤矿正常生产的产能,由企业根据市场情况自主组织生产,不纳入国家统一调度范围。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对促进我国矿业发展和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方法,以及在矿业发展中的应用。
一、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基本概念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是指对全国范围内的矿产资源进行评价,确定其潜力和价值,为我国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目的1.为国家制定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3.为地方政府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和分析结果。
三、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方法1.统计法:根据历史数据、地质勘探及生产实践,对矿产资源进行统计,得出总资源量和产出量,进而推算资源潜力。
2.现场勘查与实验:通过现场勘查、地质采样及实验室测试等方法,确定矿床的储量、品位、质量等参数,从而推算潜力。
3.模型计算:根据地质环境、矿床类型、勘查信息等因素,通过计算机建立数学模型,模拟矿产资源的存在情况及资源潜力。
四、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在矿业发展中的应用1.对矿业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是企业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盈利能力。
2.对国家资源规划的影响:鉴于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便捷、低成本和易操作性,可以有效地指导和促进国家资源规划的制定。
3.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对本地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了解,进而制定出基于资源优势方面的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提高当地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总之,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是矿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引领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我国的矿业领域可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自然资源部•【公布日期】2024.02.01•【文号】自然资发〔2024〕29号•【施行日期】2024.02.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办法(试行)》的通知自然资发〔2024〕2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落实党中央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工作有关要求,促进矿产资源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加快推进常态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制度的建立,部组织研究制定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办法(试行)》。
现印发你们,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工作的重要意义(一)建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制度是中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明确要求。
开展常态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有利于及时摸清资源利用家底,更好地统筹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关系,准确把握管理薄弱环节,采取差别化政策措施,提升企业科技创新内生动力,助力推进找矿增储,是推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一项重点工作,是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事关国家安全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油气公司务必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加强督导,有序推进,确保调查评估工作取得实效。
二、加强调查数据质量管理(二)调查评估以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管理系统的公开信息为数据基础,不额外增加企业负担。
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勘查开采信息管理责任,采取多种措施推动矿业权人如实、准确填报相关信息,加强对公示公开数据质量管理。
(三)充分结合勘查开采信息管理抽查核查工作开展调查评估数据质量核查。
我国煤炭资源赋存规律与资源评价Ⅰ.概述我国是世界上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煤炭资源的赋存规律及其资源评价一直是地质学和煤炭工业领域的研究重点。
煤炭是我国主要的燃料能源,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深入研究我国煤炭资源的赋存规律以及科学评价煤炭资源的质量与地质条件,对于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Ⅱ.我国煤炭资源赋存规律1.我国煤炭地质条件我国煤炭地质条件主要受沉积、构造和燃料生质的影响。
我国地处欧亚大陆东部,地质构造复杂,沉积条件多样,地层受煤化条件影响差异较大。
煤的形成主要受植物生物的影响,不同生物类型形成的煤质量、品位也存在较大差异。
2.我国煤炭资源分布规律我国煤炭资源广泛分布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以山西、陕西、内蒙古、河南、安徽、湖南为主要产煤区。
根据勘察结果,我国探明煤炭储量已达174.3万亿吨,预测资源量更是巨大。
煤炭资源的赋存规律主要受地层、构造、沉积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Ⅲ.资源评价1.煤炭资源质量评价煤炭资源的质量评价是指对煤炭的企业化学性质、工艺性质、物理性质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
企业化学性质主要包括灰分、挥发分、固定碳和含硫量等指标,工艺性质主要包括煤焦油和焦炭产率以及煤样的炼焦性能等指标,物理性质主要包括粒度组成、密度、泡点和可磨性等指标。
通过对煤炭资源的质量进行评价,可以科学指导煤炭的深加工利用及优化地质勘查。
2.煤炭资源地质条件评价煤炭资源地质条件评价主要是通过对煤层地质构造、地层厚度、埋深、赋存规模、顶底板岩性等因素进行分析评价,从而确定煤炭资源的地质条件优劣。
合理评价煤炭资源的地质条件,可以为采矿设计和工程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减少资源浪费和安全事故风险。
Ⅳ.结论我国煤炭资源的赋存规律及资源评价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地质学、地球化学、矿产地质学、矿物学等学科知识。
通过深入研究我国煤炭资源的赋存规律及资源评价,可以为我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促进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贵州省煤炭资源现状及其潜力评价唐显贵;张伟;孔维敏【摘要】基于贵州省煤炭资源潜力评价的成果和认识,对煤炭资源勘查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以上二叠统煤层作为重点预测对象,根据煤炭资源潜力评价技术要求,将潜在资源量划分了3个级别、3个类别、3个等别,对全省9大煤田、3个成煤时代埋深2000m 以浅的煤炭资源进行了潜力预测.划分预测单元135个,圈定预测区411个,预测煤炭资源量约1880亿t.根据综合评价结果,提出了煤炭资源勘查部署建议及方案,规划了新一轮煤炭勘查区.%Based on the result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potential evaluation of Coal ReG sources in Guizhou Province,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exploration and mining of the colal resource and its existed problem,taking the upper Permian series coal bed as the important prediction obj ect,according to the technology requirement of the potential evaluation of the coal resources,the potential resource was divided 3 grades,3 categories and 3 Classes,predict the poG tential resource on 9 coalfield and 3 coal forming periods of the whole provice which above beried 2000m depth,partitioned 135 prediction units,circled 411 prediction areas,predicted about 188 billion tons of the amount coal resources�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uggested the advice and plan of the exploration deployment of the coal resource,designed a new round of coal exploration area.【期刊名称】《中国煤炭》【年(卷),期】2013(000)010【总页数】4页(P27-30)【关键词】煤炭资源;勘查现状;潜力评价;勘查部署【作者】唐显贵;张伟;孔维敏【作者单位】贵州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贵州省贵阳市,550081;贵州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贵州省贵阳市,550081;贵州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贵州省贵阳市,55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9贵州省是中国煤炭资源大省之一,煤炭资源丰富,截至2009年年底,探获资源量707.61亿t,2000m以浅潜在资源量1880.94亿t,总资源量2588.55亿t,居全国第五位,煤炭资源具有持久开发优势,为当前贵州省的主要能源资源,目前已具备年生产原煤1.3亿t以上的能力,是江南最大的煤炭调出省。
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炭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公布日期】2020.10.30•【文号】•【施行日期】2020.10.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煤炭及煤炭工业,环境影响评价正文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炭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局)、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煤炭行业管理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发展改革委: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放管服”改革,规范煤炭资源开发环评管理,切实提高效能,推进煤炭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等要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规范规划环评管理(一)经批准的煤炭矿区总体规划,是煤矿项目核准、建设、生产的基本依据。
发展改革(能源主管)部门在组织编制煤炭矿区总体规划时,应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根据法律法规要求,同步组织开展规划环评工作,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二)在编制煤炭矿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时,应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管理要求等,结合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三线一单”成果,在报告书中明确禁止开发的区域。
结合区域生态环境现状、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源分布等因素,以及规划实施与空间管控要求、资源利用总量和效率、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的关系,科学预测、分析和评估规划实施的生态环境影响,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形成包括规划草案的环境合理性和可行性,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关于规划草案布局、规模、开发方式等方面调整建议的环评结论。
技术要求总论(试用版)国土资源部二〇〇七年五月技术要求总论起草人:叶**目录前言 (1)(一)总体目标任务 (1)(二)具体工作目标 (1)(三)工作思路和工作原则 (2)(四)按照统一的技术要求开展工作是实现目的任务的基本保证 (2)一、总体技术思路 (3)(一)划分矿床类型 (6)(二)建立区域成矿模式 (6)(三)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综合信息分析 (7)(四)确定预测要素 (7)(五)划分要素类型 (8)(六)预测要素的图面表达 (8)(七)按照矿床类型确定预测工作区范围 (8)(八)定位和定量预测 (9)(九)预测成果要求 (9)二、准备工作 (10)(一)技术培训 (10)(二)编制片区及省级子项目组总体设计 (10)(三)准备资料 (11)三、确定预测矿种、划分矿床类型、确定预测工作范围 (13)(一)分析本地区地质构造、成矿作用等基本特征,确定预测矿种 (13)(二)根据主要控矿因素划分矿床类型,矿床类型参考全国统一标准划分方案 (13)(三)初步拟定成矿时代一览表,编制预测矿产分布略图、确定预测工作范围 (13)四、确定研究工作内容 (13)(一)地质构造研究工作 (13)(二)物、化、遥、自然重砂资料推断解释研究工作 (14)(三)成矿规律研究工作 (14)(四)矿产预测工作 (15)(五)工作部署研究 (15)(六)勘查趋势及资源基地预测研究 (15)五、地质构造研究及专题图件编制 (15)(二)各矿种矿床类型预测类别划分及底图要求 (16)(三)综合地质构造图/大地构造相图 (16)(四)专题研究及图件编制程序 (17)(五)提交验收的资料要求 (21)六、物探、化探、遥感地质构造推断解释研究及编图 (23)(一)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资料研究工作目的 (23)(二)物探(重力、磁法)资料地质构造推断解释研究 (25)(三)遥感资料地质构造推断解译研究及编图 (26)(四)化探资料地质构造推断解译研究及编图 (26)(五)提交验收的资料要求 (26)七、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局部异常研究 (28)(一)物探局部异常推断解释 (28)(二)化探局部异常推断解释 (28)(三)遥感局部异常推断解释 (28)(四)自然重砂异常推断解释 (29)(五)物、化、遥、自然重砂局部异常研究和矿致异常 (29)(六)提交验收的资料要求 (29)八、成矿规律研究工作(仅指满足矿产预测工作要求) (30)(一)省级成矿规律研究工作目的 (30)(二)典型矿床研究工作(按矿床类型分类研究) (30)(三)区域成矿规律研究 (32)(四)编制区域成矿模式图 (33)(五)编制区域成矿规律图 (33)(六)总结区域成矿规律 (34)(七)提交验收的资料要求 (34)九、矿产潜力评价工作 (35)(一)矿产预测工作目的 (35)(二)确定预测要素 (35)(三)划分要素类型 (35)(四)划分要素组合 (35)(五)编制预测要素一览表 (35)(六)预测基础图件要求 (36)(七)预测方法的选择 (36)(八)圈定预测区范围 (36)(九)预测矿床数量 (37)(十)估算资源量 (37)(十二)划分预测区类别 (37)(十三)编制矿产预测图 (37)(十四)提交验收的资料 (37)十、工作部署建议 (38)(一)工作部署研究 (38)(二)提交验收的资料 (38)十一、未来勘查工作趋势及矿产资源基地预测 (38)(一)预测工作 (38)(二)提交验收的成果 (38)十二、成果要求 (39)(一)省级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报告 (39)(二)省级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报告 (39)(三)省级单矿种资源量预测报告 (39)(四)省级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库 (39)(五)省级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图件 (39)(六)省级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图册 (39)(七)各类附图、附件、附表 (39)附件一、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总体实施方案 (39)前言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中提出的“积极开展矿产远景调查和综合研究,科学评估区域矿产资源潜力,为科学部署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依据”的要求和精神,国土资源部部署了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该项工作纳入了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承担实施。
煤炭资源的煤炭资源评价与储量估算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煤炭资源,评价和估算煤炭资源的储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介绍煤炭资源的评价与储量估算的方法和技术,以及其在煤炭行业的应用。
一、煤炭资源的评价方法煤炭资源的评价是指对煤炭资源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估,目的是确定煤炭资源的质量和数量。
评价煤炭资源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常用的包括地质勘探和测量、地质模型的建立和更新,以及资源评估技术的应用等。
1. 地质勘探和测量地质勘探是通过采集地质资料和样品,研究地质构造和煤层分布情况,以确定煤炭资源的分布范围和分层情况。
地质勘探的方法包括地表地质勘探和地下地质勘探。
地质测量是通过各种测量手段,例如测绘、遥感和地球物理勘探等,获取地理和地形信息,以便对煤炭资源进行准确的定位和估计。
2. 地质模型的建立和更新地质模型是利用地质勘探和测量数据,结合地质原理和地质逻辑,构建地下煤层分布和结构的数学模型。
地质模型不仅可以直观地展现煤炭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还可以为煤炭资源评价和储量估算提供数据支持。
地质模型的建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更新和验证,以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资源评估技术的应用资源评估技术是根据煤炭资源的特征和分布规律,利用统计学和概率论等方法,对煤炭储量进行定量估算的技术手段。
常用的资源评估技术包括概率-统计方法、地质-数学模型和地质统计学等。
资源评估技术能够提供不同置信度下的储量估计结果,帮助决策者制定科学合理的煤炭资源开发计划。
二、煤炭资源的储量估算煤炭资源的储量估算是对勘探获得的地质数据进行科学处理和分析,确定煤炭资源的储量和可采储量。
煤炭资源的储量估算是煤炭行业进行投资、开发和生产决策的重要依据。
1. 储量计算方法储量计算是根据煤炭资源勘探获得的地质数据以及地质模型的结果,结合资源评估技术,对煤炭的储量进行定量计算的过程。
常用的储量计算方法主要有条件均值法、输入输出法和资源动态评估等。
臻。
塑:堡凰.河南省通许找煤区煤炭资源潜力评价王泽轩张武勋赵明坤(河南省煤炭地质勘察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52)睛要】随着全国资源潜力评价项目的进行,通许栈煤区经现.有钻孔,物探资料和构造规律缭舍分析,对区内煤炭资源进行预测工砟,共划分13个预测区,预测对象为二1煤层,预测垂深为2000m以浅。
通许赦媒区地面平均剥蚀标高为+50左右m,区内地势平坦。
预测总面积8853.54km2,预测煤种为无烟煤、贫煤,预测储量为206,64亿吨;其中可靠级储量95.664乙畦,;可能级储量4s34亿吨;推断级储量为65.64亿吨;预测总储量中一10()I]咖以浅为5.77亿吨。
巨.篷词】通许;预测;潜力评价一、预测要素的确定确定煤系地层存在的依据:确定煤系地层存在的依据是本次煤田预测所研究的中心议题,主要是地质依据和物探依据两个方面。
这也是本区预测的特点。
地质依据在G西许找煤区构造特征及控煤构造样式浅析'一文中已就全区的古地理背景与沉积格架、含煤建造沉积环境、区域构造背景、构造控煤、聚煤作用及规律、构造运动和含煤建造的后期改造等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叙述,确定了本区煤系地层赋存可能性,加上区内钻孔资料穿见煤系地层的事实,已提出了有利的证据。
依据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项目办下发的俭国煤炭资源潜力预测评价技术要菊划分预测评价基本单元原则如下:1)预测区边界确定一般主要根据重要构造线、铁路、大的河流等地质地理要素为界:2)如果含煤地层赋存状态、煤类等具有较大差异时,应分别划分预测基本单:3)预测区面积不作具体规定,但预测区面积不宜过大:4)近年来国土部门设置的探矿权区域单独划分预测基本单元。
二、估算方法资源量估算原则上要在煤炭资源分布图或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进行,比例尺不得小于1:10万,尽量采用大比例尺图件进行估算。
1)基本方法:地质块段法。
根据预测区和邻区资料能够确定f擤参数的地区,原则上均采取地质块段法进行估算。
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开发规划矿产资源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开发规划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科学、合理地评估矿产资源的潜力,并制定相应的开发规划,以保障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本次文章将探讨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开发规划的内容和方法。
一、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是指对某一地区的矿产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和评估,确定其潜力大小及开发利用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资源储量评估:通过野外勘探、地质调查和矿山开发等手段,对矿产资源的储量进行估算和评估。
评估结果可以分为探明储量、预测储量和潜在储量等不同级别。
2. 资源品质评价:评估矿产资源的品质状况,包括成分含量、品位、矿石利用率等指标,以确定资源的利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3. 开发条件评价:分析矿产资源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以及交通、电力、市场等社会经济条件,判断资源的开发条件和可行性。
4. 环境影响评价:评估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包括水土资源破坏、大气污染、生态破坏等因素,确保开发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利用。
二、矿产资源开发规划矿产资源开发规划是在进行潜力评价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方案,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
开发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开发方向规划:根据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结果,确定资源开发的方向和区域范围。
优先发展有利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矿产资源,合理配置资源开发。
2. 开发项目规划:确定具体的开发项目,包括矿井建设、选矿厂建设、设备采购等,确保开发项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 生产计划规划:确定矿产资源的开采量、生产量和生产周期等,确保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高经济效益。
4. 环境保护规划: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方案,减少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三、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开发规划方法1. 资源调查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地质勘探等手段,获取矿产资源的相关数据,包括产状、储量、品位等信息。
国土资源部关于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指标要求(试行)的公告正文:---------------------------------------------------------------------------------------------------------------------------------------------------- 国土资源部关于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指标要求(试行)的公告为强化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促进矿山企业节约与综合利用煤炭资源,依据《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特制定《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指标要求(试行)》,现予以公告。
附件: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指标要求(试行)2012年9月20日附件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指标要求(试行)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是指煤矿采区回采率、原煤入选率、煤矸石与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等三项指标,是评价煤炭企业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效果的主要指标。
经研究,确定其指标要求如下:一、“三率”指标要求(一)煤矿采区回采率。
1.井工煤矿。
薄煤层(<1.3米)不低于85%;中厚煤层(1.3~3.5米)不低于80%;厚煤层(>3.5米)不低于75%;对于采用水力采煤技术的井工煤矿,薄煤层、中厚煤层和厚煤层的采区回采率分别不低于80%、75%和70%。
2.露天煤矿。
薄煤层(<3.5米)不低于85%;中厚煤层(3.5~10.0米)不低于90%;厚煤层(>10.0米)不低于95%。
(二)原煤入选率。
煤炭矿山企业的原煤入选率原则上应达到75%以上。
(三)煤矸石与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
国家鼓励煤炭矿山企业合理开发与综合利用煤矸石以及与煤共伴生矿产资源。
开采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也要对煤层气、黄铁矿、镁、铟、高岭土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提出指标要求。
其中煤矸石和矿井水综合利用率均应达到75%以上。
二、监督管理(一)本指标要求是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监督管理煤炭矿山企业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