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物性学
- 格式:docx
- 大小:12.41 KB
- 文档页数:1
1 简述食品物性学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
主要内容:食品物性学主要以食品的物理学性质为基本内容:食品的力学性质、光学性质、热学性质和电学性质等。
⑴食品的力学性质包括食品在力的作用下产生变形、振动、流动、破断等的规律,以及其与感官评价的关系等。
⑵食品的热学性质包括比热容、潜热、相变规律、传热规律及与温度有关的热膨胀规律等。
⑶食品的电学性质主要指食品及其原料的导电特性、介电特性、以及其他电磁核物理特性。
⑷食品的光学性质指食品物质对光的吸收、反射及其对感官反应的性质。
基本方法:(1)食品物性学是一门牵涉多学科领域的科学。
研究时应掌握一定物理学、物理化学、食品生化、高分子化学及食品工程原理等知识。
同时也涉及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学科内容,所以应注意综合运用这些知识。
(2)食品物性学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科学。
研究学习时,要求对食品加工有较多的实践经验。
食品物性学研究往往没有现成的模型或仪器,需要自己设计测试装置或有实验结果建立模型。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科学,并做到善于应用它去解决食品开发中的各种问题。
(3)食品物性学是一门新的体系尚未形成的科学,有许多领域的研究还仅仅是一些初步的试验,系统的结论还需今后长期的研究。
所以,研究学习时要善于综合联想、大胆创新,对本学科内容举一反三、开拓新的研究思路,不仅真正掌握它的研究方法,而且能对食品物性学体系的形成做出贡献。
2 简述虎克模型、阻尼模型、滑块模型、麦克斯韦模型、开尔芬—沃格特模型、四要素模型和多要素模型的基本力学特征。
⑴虎克模型是用一根理想的弹簧表示弹性的模型,也称“弹簧体模型”或“虎克体”。
虎克模型完全代表弹性体的表现,即加载荷的瞬间同时发生相应的变形,变形的大小与受累的大小成正比。
⑵阻尼模型流变学中把物体黏性用一个阻尼体模型表示,称为“阻尼体模型”或“阻尼体”。
阻尼模型瞬时加载荷时,阻尼体及开始运动;当去载荷时,阻尼模型立刻停止运动,并保持其变形,没有弹性反复。
绪论:1)食品的质量因素:营养特性、感官特性、安全性。
2)流变学:流变学( Rheology)是研究物质在力的作用下变形和流动的科学。
3)食品流变学:食品流变学是在流变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以弹性力学和流体力学为基础,主要应用线性粘弹性理论, 研究食品在小变形范围内的粘弹性质及其变化规律,测量食品在特定形变情况下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流变响应。
食品流变学的研究对象是食品及其原料的力学性质。
(了解)通过对食品流变学特性的研究,可以了解食品的组成、内部结构和分子形态等,为产品配方、加工工艺、设备选型及质量控制等提供方便和依据。
4)其他几个性质稍作了解.第一章1)物质的结构:是指物质的组成单元(原子或分子)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的作用达到平衡时在空间的几何排列.分子内原子之间的几何排列称为分子结构,分子之间的几何排列称为聚集态结构。
食品物质:聚集态结构2)高聚物结构研究的内容:1 高分子链的结构:近程结构(一级结构)、远程结构(二级结构);2 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又称三级或更高级结构。
3)高分子内原子间与分子间相互作用:吸引力(键合原子之间的吸引力有键合力,非键合原子间、基团间和分子间的吸引力有范德华力、氢键和其他力。
)和推拒力(当原子间或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由于内层电子的相互作用,呈现推拒力。
)键合力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在食品中,主要是共价键和离子键。
范德华力包括静电力、诱导力和色散力。
范德华力是永远存在于一切分子之间的吸引力,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作用距离0.26nm,作用能比化学键能小1一2个数量级。
氢键:它是极性很强的X一H键上的氢原子与另一个键上电负性很大的Y原子之间相互吸引而形成的(X一H…Y).氢键既有饱和性又有方向性.氢键的作用能为12一30kJ/mol氢键作用半径一般为0。
17一0。
20nm。
氢键可以在分子间形成,也可以在分子内形成。
疏水键并不是疏水基团之间存在引力,而是体系为了稳定自发的调整。
第一章1.什么是食品物性学?定义:食品物性学是以食品( ( 包括食品原料) )为探讨对象,探讨其物理性质的一门学,这些特性与食品组成、微观结构、次价力、表面状态等因素相关。
影响食品质构特性,影响食品生物化学反应速率,影响食品分析检测。
2.食品物性学的“指纹”概念(1)食品自身表现的物理性质(2)物理因子对食品各种性质的影响(3)食品检验的物理方法(4)食品加工的物理方法(5)食品物性对加工的影响(6)食品物性对消费感官嗜好及选购的影响3.探讨食品物性学的目的(1)了解食品与加工、烹饪有关的物理特性(2)建立食品品质客观评价的方法(3)通过对物性的试验探讨,可以了解食品的组织结构和生化变更(4)为改善食品的风味、质地和嗜好性供应科学依据(5)为探讨食品分子论供应试验依据(6)为快速无损检测食品品质供应理论依据其次章1.物质的结构:物质的组成单元( ( 原子或分子) ) 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的作用达到平衡时在空间的几何排列。
分子结构:分子内原子之间的几何排列聚集态结构:分子之间的几何排列2.键合力:又称盐键或盐桥,它是正电荷与负电荷之间的一种静电相互作用。
吸引力与电荷电量的乘积成正比,与电荷质点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在溶液中吸引力随四周介质的介电常数增大而降低。
——库伦定律(1)在近中性环境中,蛋白质分子中的酸性氨基酸残基侧链电离后带负电荷,而碱性氨基酸残基侧链电离后带正电荷,二者之间可形成离子键。
(2)离子键平均键能为20kJ/mol3.范德华力4.高分子链结构与柔性高分子链在绕单键内旋转时可导致高分子链构象的变更,因为伴随着状态熵增大,自发地趋向于蜷曲状态,这种特性就称为高分子链柔性高分子链之所以具有柔性的根本缘由在于它含有很多可以内旋转的σ单键自由联结链:线形高分子链中含有成千上万个σ键。
假如主链上每个单键的内旋转都是完全自由的,则这种高分子链称为自由联结链。
它可实行的构象数将无穷多,且瞬息万变。
食品物性学
食品物性学是食品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致力于研究食品的物
理性质和物理性能,以帮助开发、分析和评估食品质量和安全性。
食品物性研究通常集中在液体食品、固体食品和混合食品之间的
不同物理性质上。
其中一个重要的物性是流变特性,它涉及食物的流
动过程,以及它们在物理上如何发生改变。
例如,液体食品的流变特
性可以用来测量液体的粘度,以及它们在流动过程中的变化。
此外,
固体食品的流变特性也很重要,例如分析固体食品的硬度和口感。
其他重要的物性有流体动力学、热学、电学和营养学特性。
食品
中的流体动力学特性可以用来测量食物的流速、流动方式和混合情况。
热学特性涉及食物的温度和热量传输,以及这种传输如何影响食物的
质量和安全性。
此外,电学特性会影响食物的电解质在其中的分布,
从而影响食物的品质。
最后,营养物性可以用来研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以确定哪些成分具有最大的营养价值。
总之,食品物性学是一个复杂和多样化的科学,通过对食品中不
同物性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食物的制作、保存和运输过程,确保
向消费者提供优质的食品。
食品物性学论文引言食品物性学是研究食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这些性质对食品质量和食品加工过程的影响的学科。
食品物性学对于食品工程师、食品科学家和食品生产厂商来说十分重要,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食品的特性,从而进行食品加工、质量控制和新产品的开发。
本文将重点介绍食品物性学的基本概念和一些常见的物性测试方法。
食品的物性食品的物性是指食品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包括了食品的形态、结构、力学性质、流变性质、传热性质等。
这些物性对于食品的加工、品质和储存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形态和结构食品的形态和结构是指食品的外观、内部结构和组织特征。
食品的形态和结构可以直接影响到食品的口感和质感。
例如,在面包制作中,面团的形态和结构会直接影响到面包的蓬松度和口感。
力学性质食品的力学性质是指食品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行为。
常见的力学性质测试方法包括硬度测试、拉伸测试和压缩测试。
这些测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食品的韧性、弹性和脆性等特性。
流变性质食品的流变性质是指食品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行为与应力关系的特性。
流变性质测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食品的黏度、流动性和变形特性。
例如,在糖果制造中,流变性质的测试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最佳的糖浆黏度,以获得所需的糖果形状。
传热性质食品的传热性质是指食品在传热过程中的热传导特性。
食品的传热性质对于食品的加热、冷却和保温过程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测量食品的传热性质,我们可以优化食品加工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食品物性测试方法为了准确地了解食品的物性,我们需要借助一些测试方法和仪器。
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食品物性测试方法:形态和结构测试形态和结构测试是通过观察和测量食品的外观、内部结构和组织特征来进行的。
常用的方法包括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成像等。
力学性质测试力学性质测试可以通过应力-应变关系来评估食品的韧性、弹性和脆性等特性。
常用的方法包括质感分析、硬度测试仪和拉伸仪。
流变性质测试流变性质测试是通过应力和变形速率之间的关系来评估食品的黏度、流动性和变形特性的。
第一章绪论1.1食品物性学的研究目的目前我国食品加工领域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两方面:以食品化学和食品生化为主是食品科学类知识(食品的化学成分和性质);以食品机械为主的食品工程类知识(设备与机械的开发)。
这就在二者之间缺乏一个重要的连接部分-------食品物性学1.2 食品物性学的研究历史国外:20世纪70年代——兴起80年代——形成体系日本对其研究——较多较早国内:李里特教授主编了第一本比较全面系统的著作《食品物性学》1.3 食品物性学的研究内容1.3.1 食品物性学:是以食品(食品原料)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物理性质的一门科学。
它包含了两方面的研究:1. 食品本身理化性质的分析研究2. 人的感官产生的感觉性质的研究1.3.2 研究对象包括初级产品粮油谷物、水果肉、蛋、乳及水产品等从加工的角度经一次加工的食用油、糖类、奶粉、面粉等食品原料半成品及成品面团、面包、糕点、果汁、米粉等从组成来说:无机物、有机物、以及有细胞结构的生命体;从食品的形态可分:液态、凝胶状、凝脂状、细胞状、纤维状和多孔状食品等。
决定食品质量的主要因素用眼睛感知的颜色、形状、尺寸、光泽等表观性状,称为视觉感应;用鼻、舌感知的风味,称为化学感应;用身体某些部位通过接触而感知到的细腻程度、咀嚼时产生的声音等特性称为食品质构特性;食品中蛋白质、碳水化台物、脂肪、雏生素、矿物质、纤雏素等物质含量与比例,称为营养价值。
1.3.3研究的基本内容1.3.3.1食品形态物质一般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液态和固态是食品的主要形态,是食品物性学课程主要研究的内容。
从微观上看又有结晶态、液晶态和玻璃态;从力学特性看有黏性体、弹性体、黏弹性体等。
1.3.3.2食品质构定义:表示食品的组织状态,口感即美味感觉。
关键因素对于某些食品,其质构决定其质量,如肉品、薯片、爆玉米、芹菜等;重要因素对于某些食品,其质构对其质量影响较大,但不是关键因素,如水果、蔬菜的风味和色泽、奶酪、面制品、糖果等。
名词解释:高分子链柔性:高分子链在绕单键内旋转时可导致高分子链构象的变化,因为伴随着状态熵增大,自发地趋向于蜷曲状态,这种特性就称为高分子链柔性。
分散系统:数微米以下、数纳米以上的微粒子,在气体、液体或固体中浮游悬浊(即分散)的系统。
胀容现象:粒子在强烈的搅拌作用下结构排列疏松,外观体积增大的现象。
电渗析: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离子透过选择性离子交换膜,而使膜两侧溶液中的离子脱离或浓缩的过程。
食品感官评定:以心理学、生理学、统计学为基础,依靠人的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对食品进行评价、测定或检验的方法。
疏水水合:向水中添加非极性物质(疏水物)时,由于它们与水分子产生斥力,从而使疏水基团附近的水分子之间的氢键键合增强,使得熵减小,此过程成为疏水水合。
疏水缔合:当水与非极性基团接触时,为减少水与非极性实体的界面面积,疏水基团之间进行缔合,这种作用成为疏水相互作用。
食品流变学:食品流变学是研究物质在力的作用下变形或流动的科学。
应力松弛:试料在瞬时变性后并保持变形时,应力随时间经过而消失的过程。
单位表面传热系数:当流体与固体表面温度差为1K时,单位时间通过固体单位表面积的热量,故它是对流传热的参数。
键合力:又称盐桥或盐键,它是由正电荷和负电荷之间的一种静电相互作用。
黏性:在外力作用下,流体微元间出现相对运动时,随之产生阻抗相对运动的内摩擦力。
假塑性流动:表观黏度随着剪切应力或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也称为剪切稀化流动。
胀塑性流动:表观黏度随着剪切应力或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增大,也称为剪切增稠流动。
塑性流动:雪花膏或蛋黄酱等塑性流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不产生流动,具有固体的性质。
但是,即使在很小的外力作用下,它们也容易产生流动,撤去外力后又保持即时形变形式。
这种能够任意成形的性质叫塑性。
使塑性流体开始流动的应力称为屈服应力。
触变性流动:触变性流动是指当液体在振动、搅拌、摇动时,其黏性减少,流动性增加,但静置一段时间后,流动又变得困难的现象。
食品物性学考试复习题食品物性学是一门研究食品材料的物理性质及其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食品物性学考试的复习题,供同学们参考:1. 食品物性学的定义:- 简述食品物性学的研究内容和重要性。
2. 食品的物理性质:- 列举食品的几种基本物理性质,并解释它们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
3. 食品的流变学特性:- 解释流变学是什么,以及它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4. 食品的热物理性质:- 描述食品的热传导、热容和比热容,并解释它们对食品加工的影响。
5. 食品的光学性质:- 讨论食品的颜色、透明度和光泽等光学性质,以及它们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
6. 食品的力学性质:- 解释食品的硬度、弹性和韧性等力学性质,并讨论它们在食品加工和评估食品质量中的作用。
7. 食品的水分活度:- 定义水分活度,并讨论它在食品保存和微生物生长中的重要性。
8. 食品的凝胶化和凝固:- 描述食品中常见的凝胶化和凝固现象,以及它们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9. 食品的乳化和分散体系:- 讨论食品中的乳化和分散体系,以及它们对食品稳定性的影响。
10. 食品的气溶胶性质:- 解释气溶胶在食品中的应用,如泡沫和喷雾干燥。
11. 食品物性学在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举例说明如何利用食品物性学原理开发新的食品产品。
12. 食品物性学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讨论如何通过测量食品的物理性质来评估和控制食品质量。
13. 食品物性学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 描述食品物性学如何帮助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避免污染。
14. 食品物性学在食品工程中的应用:- 讨论食品物性学在设计食品加工设备和工艺中的作用。
15. 食品物性学的未来趋势和挑战:- 预测食品物性学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并讨论可能面临的挑战。
结束语:食品物性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它对于食品工业的创新和食品质量的保证至关重要。
通过深入理解食品的物理性质,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食品加工过程,开发新产品,并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
食品物性学:
本教材在第一版基础上做了较大幅度的改写,在改写过程中,参阅国外近几年发表或者出版的相关教材、专著和学术论文,在理论、实验等方面丰富了教材内容,并增加了物性分析与微观成像一章。
内容简介:
食品物性学重点讲述食品和食品原料的物理性质和工程特性,如力学特性、流变学特性、质构、光学特性、介电特性和热特性等。
这些特性与食品组成、微观结构、次价力、表面状态等因素相关,进而影响食品的流变性、粘弹性、凝聚性、附着性、质构和口感;影响食品某些组分的扩散性、松弛性和质量稳定性,与食品生物化学反应速率相关联;影响食品对环境光、电、热的反应,与食品分析检测相关联。
本书特点:
1、本书以食品质构与流变特性为主体,详细论述了非牛顿流体的理论与实验分析方法,固态、半固态以及粉末食品的力学模型;结合食品质构分析,较全面地反映了食品在加工、流通和食用过程中的力学问题,论述了食品的热物性、光电物性和形态问题。
2、本书在汲取国内外大量相关资料基础上,配以丰富的实验案例和例题,突出技术实用性和理论分析方法,使用单位可根据学生培养目标,在理论分析和实验技能之间选择侧重点。
本书既可以作为研究生教材也可以作为本科生教材,在理论与技能方面具有较大的扩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