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特殊使用抗真菌药物
- 格式:ppt
- 大小:1.68 MB
- 文档页数:26
关于加强我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管理的通知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7〕10号)、关于持续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8〕9号)等相关文件的要求,为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性,需严格控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作如下规定:一、临床医师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使用前应采集相关病原学标本进行送检。
二、医院实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会诊制度,临床需要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必须邀请相关专业专家会诊,经会诊同意后需按照要求填写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单,一式两份(一份留存于病历中,一份交住院药房作为取药凭证)。
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由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微生物检验科、药学部门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药师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抗菌药物专业临床药师担任。
四、经抗菌药物培训考核合格后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授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处方权。
五、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必须要有用药依据,仅限于1天用量。
并在病程记录中进行用药分析,且应当于24小时内补办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手续。
六、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
七、各临床科室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时,每月按照要求填写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使用情况信息表,并于每月5号之前上报至药学部临床药学室。
八、临床药学室专人负责收集、汇总本单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使用情况信息表,并进行分析点评,将点评结果纳入绩效考核。
九、我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目录,会根据临床使用情况及细菌耐药结果分析定期调整并公示。
附件:1、**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2、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流程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资质4、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单5、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使用情况信息表附件1:**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门、急诊药房不供应。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规定
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文件的要求,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对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特殊使用”的部分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规定如下。
一.建立“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制度
1.医院实行“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会诊制度。
2.为了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进一步完善《***医院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方案》。
二.“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程序及方法。
1.一般情况下,使用科室提出申请,由医务科负责召集医院药物治疗委员会专家3-5人会诊批准同意后,填写“特殊使用药品用药轻轻”,由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人员开具处方使用,药剂科保留申请表备查。
2.紧急情况下,未经医院药物治疗委员会专家会诊同意或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例记录,并于48小时内办理会诊批准手续。
3.临床科室应提前做好准备,安全、及时的使用“特殊使用”药品。
4.为按照规定办理相关审批手续的,按照医院违规违纪的相关管理规定处理。
5.需会诊后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如下:
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头孢匹罗
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
多肽类与其他抗菌药物:去甲万古霉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
抗真菌药:卡泊芬净、伊曲康唑(注射剂、口服液)、伏立康唑(注射剂、口服液)、二性霉素B含脂制剂。
抗真菌药物注意事项抗真菌药物是一类专门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慎重选择药物:不同的真菌感染病原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因此在选择抗真菌药物时,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真菌感染的类型以及病原体的药物敏感性进行判断。
不同的抗真菌药物具有不同的药理特点和副作用,应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2. 严格遵循医嘱:使用抗真菌药物时,应按照医生的嘱托进行用药,遵循药物剂量和用药时机。
不要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以免影响疗效或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3. 注意用药时间:抗真菌药物通常需要长期应用,治疗时间一般在数周至数月之间,甚至更长。
在接受长期治疗的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用药纪律,不要中断治疗或中途停药,必要时应定期复查并与医生沟通。
4. 注意检测肝肾功能:一些抗真菌药物具有一定的肝肾毒性,因此在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肝肾功能是否正常。
如果出现肝肾功能异常的症状,如黄疸、恶心呕吐、尿量减少等,应立即告知医生并停药。
5. 避免药物相互作用:抗真菌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影响其药效或增加药物毒性。
在同时使用其他药物时,应向医生或药师咨询,了解是否存在药物相互作用,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的药物搭配。
6. 注意个别药物的特殊用法:对于局部真菌感染,一些抗真菌药物可以直接外用于受感染的部位。
使用时应注意清洁并干燥患处,遵循药物的使用方法和频率。
7. 避免过度使用:抗真菌药物具有一定的抗菌谱和杀菌功效,但过度使用可能导致药物耐药性的产生,从而影响疗效。
因此,在使用抗真菌药物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不要滥用或过度依赖药物。
8. 注意避免传染:一些真菌感染易通过接触传染,因此在使用抗真菌药物期间,应注意保持个人卫生,避免与他人共用日常用品、衣物等。
尽量减少与患有真菌感染者的直接接触,以防止交叉感染。
总之,正确使用抗真菌药物对真菌感染的治疗非常重要。
在使用抗真菌药物期间应注意遵循医嘱,定期复查并密切观察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应立即告知医生。
特殊使用抗真菌药物评价标准1. 引言抗真菌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但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对特殊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评价。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套针对特殊使用抗真菌药物的评价标准,以确保其合理使用和安全性。
2. 评价指标在评价特殊使用抗真菌药物时,需考虑以下指标:2.1 药物疗效评估药物对真菌感染的治疗效果。
可以采用以下指标进行评价:- 症状改善程度- 真菌感染区域的清理程度- 病原体的减少情况- 复发率2.2 药物安全性评估药物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包括但不限于:-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药物相互作用- 对重要器官系统的影响(肝肾功能等)2.3 药物耐药性评估药物对真菌耐药性的发展情况,考虑:- 药物抗真菌活性的变化- 耐药菌株的发生率和分布情况- 药物抗真菌活性与耐药菌株的相关性2.4 药物成本效益评估药物治疗成本与疗效之间的关系,综合考虑:- 药物价格- 疗效评估结果- 抗真菌药物的替代品评估3. 评价流程特殊使用抗真菌药物的评价流程如下:3.1 制定评价计划明确评价目的、指标和流程,制定评价计划。
3.2 数据收集从多个来源收集相关数据,包括临床研究数据、药物说明书、药物监测数据等。
3.3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药物疗效、安全性、耐药性和成本效益等指标的评估。
3.4 结果呈现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撰写评价报告,并将结果呈现给相关团队和专家进行讨论。
3.5 结论与建议根据评价结果和专家意见,提出评价结论和相应的建议,包括药物使用指南的更新、相关政策的制定等。
4. 总结特殊使用抗真菌药物评价标准是一套确保抗真菌药物合理使用和安全性的指导文件。
通过评价药物的疗效、安全性、耐药性和成本效益等指标,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特殊使用抗真菌药物的优化应用。
岱岳区第二人民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2015年,卫生部就出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各医疗机构根据抗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状况、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
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是指: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是指: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的抗菌药物。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是指: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
一般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临床医师可根据诊断和患者病情开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患者需要应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经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
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经由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具有抗感染临床经验的感染或相关专业专家会诊同意,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
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主要为: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噻利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比阿培南等;多肽类与其他抗菌药物: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等;抗真菌药物: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伊曲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 含脂制剂等.抗菌药物管理制度(一)医院将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工作纳入医疗质量与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各级责任人和各项责任内容,切实将各项管理要求落在实处。
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随着真菌感染病例的增加,抗真菌药物成为了治疗常见真菌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由于药物的特殊性质,正确使用抗真菌药物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
一、氟康唑氟康唑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常用于治疗念珠菌感染等疾病。
在使用氟康唑前,首先应进行真菌的革兰氏染色试验,以确定感染病原菌的种类。
根据感染部位和病情严重程度,可选择口服或外用氟康唑。
口服氟康唑一般每天一次,剂量根据患者体重和肾功能来确定,治疗期一般为2-4周。
外用氟康唑可根据需要涂抹在感染部位,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频次和使用时长。
二、酮康唑酮康唑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可治疗念珠菌、皮肤癣等疾病。
使用酮康唑前,应先确定感染的真菌种类,然后按照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剂型和使用方法。
口服酮康唑一般每天一次,剂量根据患者的体重和病情来确定。
外用酮康唑可根据需要涂抹在感染部位,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频次和使用时长。
三、伊曲康唑伊曲康唑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常用于治疗念珠菌感染、球孢子菌感染等疾病。
在使用伊曲康唑前,应先进行真菌的培养和药敏试验,以确定药物的敏感性。
口服伊曲康唑一般每天一次,剂量根据患者的体重和病情来确定。
治疗期一般为2-6周,具体根据病情来调整。
外用伊曲康唑可根据需要涂抹在感染部位,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频次和使用时长。
四、咪康唑咪康唑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常用于治疗皮肤真菌感染。
在使用咪康唑前,需要先确定感染的真菌种类,然后选择合适的剂型和使用方法。
外用咪康唑可根据需要涂抹在感染部位,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频次和使用时长。
口服咪康唑的剂量一般根据患者的体重和病情来确定,每天一次,治疗期根据病情来调整。
总结起来,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包括确定感染的真菌种类、选择合适的剂型和使用方法、根据患者的体重和病情来确定剂量、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频次和使用时长。
在使用抗真菌药物过程中,还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避免因药物不当使用而造成不良反应。
揭西县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细则一、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及三联以上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实行会诊审批制(二)会诊审批流程:申请科室高级职称医师填写特殊级使用抗菌药物会诊申请单→报医务处审核、签署审批意见→同意后开具医瞩本流程同时适用三联以上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的会诊审批。
(三)相关规定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用药的适应症(一)有细菌感染的临床诊断(二)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无法控制的严重感染或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方可考虑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三)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病原菌只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时,方可选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四)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可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要有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本院细菌耐药状况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
三、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限于急诊患者),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详细记录用药指证,做好相关病历记录,并于24小时内补办使用抗菌药物的相关手续。
四、需会诊使用的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有:呋布西林、头孢孟多酯钠2、头孢吡肟4、头孢噻利4、头孢匹罗4、氨曲南、美罗培南、比阿培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巴洛沙星、洛美沙星、帕珠沙星、万古霉素、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注射剂、伏立康唑注射剂、夫西地酸钠、卡泊芬净、利奈唑胺五、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头孢噻肟/舒巴坦*均不得在门诊使用。
附件1揭西县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201211备注:1、分级管理药品特指口服、注射剂型,不包括同名外用剂型;2、标注“*”的药物及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仅限住院患者使用,门诊不得使用;3、急诊、ICU用药按住院用药管理。
4、本目录包含部分临时采购药品附件2徐医附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会诊申请单备注:1、以上各项必须填写完整,不得漏项,否则药剂科不予发药;2、申请医师必须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3、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呋布西林、头孢孟多酯钠2、头孢吡肟4、头孢噻利4、头孢匹罗4、氨曲南、美罗培南、比阿培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巴洛沙星、洛美沙星、帕珠沙星、万古霉素、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注射剂、伏立康唑注射剂、夫西地酸钠、卡泊芬净、利奈唑胺。
关于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流程的通知各科室:为加强抗菌药物管理,提高医疗质量,按照《福建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12年版)》(闽卫医函[2012]597号)文件精神,现对我院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流程规定如下。
1、患者需要应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时,应经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
2、开具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时,首先邀请我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领导小组认定的至少2名会诊人员(名单见下)会诊同意并签字后,完整填写《**医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申请单》(附件3)执申请单到药房取药。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名单3、临床医师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需在病程记录中记录应用该类抗菌药物的原因(需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签名)。
4、紧急情况下,医师可以经过有资质的医师授权越级使用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并应填写《越级使用授权登记表》(附件4),若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事后及时补报有关材料。
附件1 **医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程序流程图附件2 **医院越级使用抗菌药物流程附件3 **医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申请单附件4**医院抗菌药物越级使用授权登记表附件5**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12年版)药事管理委员会医务科二〇一三年三月十六日附件1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程序流程图附件2**医院越级使用抗菌药物流程附件3**医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申请单申请时间:注:请在病程中记录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与使用原因;请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医嘱;紧急情况下需越级使用的,不得超过1日用量。
附件4**医院抗菌药物越级使用授权登记表注:请在病程中记录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与使用原因;紧急情况下需越级使用的,不得超过1日用量。
附件5**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分级目录(2012年修订)1.本目录制定依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第84号令)、《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结合抗菌药物药理作用、安全性、有效性、对细菌耐药的影响及价格因素等综合考虑而制定;2.本目录收录120个抗菌药物品种规格,基本涵盖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国国家处方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目录》的抗菌药物品种;3.本目录所列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关于印发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管理制度的通知各科室:为加强我院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临床应用行为,提高临床应用水平,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制定我院《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附件1)和《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会诊制度》(附件2),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1: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附件2: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会诊制度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主题词: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管理会诊通知发:各科室菏泽市立医院办公室2012年12月28日印发附件1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一、临床选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应遵循《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和管理办法》,参照“抗生素分级使用目录”,从严控制。
二、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为具有明显或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新上市不足五年的抗菌药物,疗效或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不优于现用药物的抗菌药物;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授予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权。
四、临床使用特殊抗菌药物应具有病原学检查结果、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证据,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认定的会诊人员或具有抗感染临床经验的专家会诊同意后,由经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具有相应处分权的医师签名开具处方。
无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医师的科室须由科室主任签名。
五、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会诊人员由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等专业、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
六、门、急诊医师不得开具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处方。
七、临床应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应按照审批流程,认真填写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申请单,经会诊专家、医务科等同意签字后方可应用。
治疗用量最多不超过3日量,如需继续使用,应重新申请。
泗洪县第一人民医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办法(试行)1、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2、开具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时,首先邀请我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领导小组认定的至少2名会诊人员(名单见下),会诊同意并签字后,完整填写《泗洪县第一人民医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申请单》(附件3),执申请单到药房取药。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专家组成员名单3、临床医师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需在病程中记录应用该类抗菌药物的原因(需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人员签名),并记录专家组会诊意见。
4、紧急情况下,主治医师可以经过有资质的医师授权越级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但仅限1天用量,并应填写《越级使用授权登记表》附件4,并于事后及时补报有关材料。
5、使用三联或以上抗菌药物,按特殊级抗菌药物管理,并在病程中记录分析。
6、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的条件:1)病原菌只对三线抗菌药物敏感的感染。
2)接受免疫抑制剂的病人,其血WBC<1*10^9/L或中性粒细胞<0.5*10^9/L3)感染病情特别严重者,包括:1.败血症、脓毒血症等血行感染,或有休克、呼吸衰竭、DIC等合并症;2.中枢神经感染;3.经心肺复苏术救回的病人;4.使用人工呼吸器(若药敏证实低线药物有效应改为低线药物)。
医务科2019年08月01日附件1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流程图附件2 越级使用抗菌药物流程附件3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申请单附件4 抗菌药物越级使用授权登记表附件5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附件1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流程图附件2 泗洪县第一人民医院越级使用抗菌药物流程备注:1、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原则上仅限越一级;2、如越级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流程图》执行,补充完善相关手续,并在病程中记录分析。
附件3泗洪县第一人民医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申请单申请时间:基本情况科别:病区:患者姓名:住院号:诊断1、 2、 3、用药目的□治疗□预防过敏史□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其他感染情况部位:____________ 寒战:□有□无T:______℃院内获得性感染:□是□否白细胞WBC:_______×109/L 中性粒细胞(NEUT%)_______ %其他情况□高龄□有影响感染治疗的基础疾病□90天内用过抗菌药物特殊情况:病原学检查□已做结果□检出:菌敏感药物:□未做□未检出药物品种药物通用名称:选择理由:□联用药物通用名联用理由:使用方法单次剂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st □qd □bid □tid □qid 其他:□po □im □iv □iv drip使用时间□24h □48h □72h □96h □5天□≥6天申请医师医师签名:附件4 泗洪县第一人民医院抗菌药物越级使用授权登记表申请时间:申请用量:仅限1日用量科别:病区:患者姓名:住院号:1、 2、 3、□高龄□有影响感染治疗的基础疾病□90天内用过抗菌药物特殊情况:□联用药物通用名联用理由:□st □qd □bid □tid □qid 其他:□po □im □iv □iv drip 授权方式□电话□口头□书面□其他上级医师姓名/职称(若书面授权请本人签名)申请医师姓名/职称医师签名:日期:备注:1、请在病程中记录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与使用原因;2、紧急情况下需越级使用的,不得超过1日用量。
•四代头孢: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噻利等;•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比阿培南等;•多肽类与其他抗菌药物: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等;抗真菌药物: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伊曲康唑(口服液、注射剂),伏立康唑(口服剂、注射剂),两性霉素B含脂制剂等一、头孢吡肟Cefepime本药是盐酸头孢吡肟和L-精氨酸的无菌混合物。
其中L-精氨酸的浓度约为725mg/g,使配制后注射液的pH值维持于4.0-6.0。
【药代动力学】药物吸收后分布广泛,在尿液、胆汁、腹膜液、水泡液、器官粘膜、痰液、前列腺液、阑尾、胆囊中均能达有效抗菌浓度,并可通过炎性血-脑脊液屏障。
本药血浆蛋白结合率为20%,平均血浆消除半衰期为(2±0.3)h。
肾功能不全者半衰期延长,肝功能不全者药代动力学无改变。
约85%的药物以原形经肾脏排出。
【适应证】用于对头孢吡肟敏感的需氧革兰阴性菌中的肠杆菌,包括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沙雷菌,埃希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聚团肠杆菌属、柠檬酸杆菌、不动杆菌属、嗜血流感杆菌(包括产β-内酰胺酶株)、沙门菌属、蜂房哈尼夫菌、摩氏摩根菌、志贺菌属、淋球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包括肺炎链球菌(包括耐青霉素菌)、溶血性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无乳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等链球菌属细菌、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甲氧西林敏感表皮葡萄球菌等葡萄球菌,以及厌氧菌中的类杆菌(包括产黑色素类杆菌和其他经口感染的类杆菌)、产气荚膜梭状菌、梭状菌、动弯杆菌属菌,消化链球菌和丙酸杆菌引起的中重度感染:(1)下呼吸道感染(肺炎和支气管炎);(2)单纯性下尿路感染和复杂性尿路感染(包括肾盂肾炎);(3)非复杂性皮肤和皮肤软组织感染;(4)复杂性腹腔内感染(包括腹膜炎和胆道感染);(5)妇产科感染;(6)败血症;(7)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患者的经验治疗;(8)儿童细菌性脑脊髓膜炎。
关于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流程的通知各科室:为加强抗菌药物管理,提高医疗质量,按照《福建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12年版)》(闽卫医函[2012]597号)文件精神,现对我院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流程规定如下。
1、患者需要应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时,应经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
2、开具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时,首先邀请我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领导小组认定的至少2名会诊人员(名单见下)会诊同意并签字后,完整填写《海都医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申请单》(附件3)执申请单到药房取药。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名单3、临床医师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需在病程记录中记录应用该类抗菌药物的原因(需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签名)。
4、紧急情况下,医师可以经过有资质的医师授权越级使用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并应填写《越级使用授权登记表》(附件4),若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事后及时补报有关材料。
附件1 海都医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程序流程图附件2 海都医院越级使用抗菌药物流程附件3 海都医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申请单附件4海都医院抗菌药物越级使用授权登记表附件5海都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12年版)药事管理委员会医务科二〇一三年三月十六日附件1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程序流程图附件2海都医院越级使用抗菌药物流程附件3海都医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申请单申请时间:注:请在病程中记录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与使用原因;请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医嘱;紧急情况下需越级使用的,不得超过1日用量。
附件4海都医院抗菌药物越级使用授权登记表注:请在病程中记录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与使用原因;紧急情况下需越级使用的,不得超过1日用量。
附件5海都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分级目录(2012年修订)注:1.本目录制定依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第84号令)、《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结合抗菌药物药理作用、安全性、有效性、对细菌耐药的影响及价格因素等综合考虑而制定;2.本目录收录120个抗菌药物品种规格,基本涵盖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国国家处方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目录》的抗菌药物品种;3.本目录所列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特殊使用抗真菌药物引言:真菌感染是常见的疾病,可影响皮肤、头发、指甲、呼吸道、消化道等不同部位。
对于严重的真菌感染,一般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
然而,由于真菌的复杂特性和耐药性的问题,特殊的使用抗真菌药物的清晰指南是必要的。
主体:1.特殊使用抗真菌药物的指导原则-严格依照医生的处方进行用药,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
-长期应用抗真菌药物需要监测治疗效果,定期复查相关检验指标。
-避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特别是针对肝脏酶系统的药物。
-注意避免过度使用抗真菌药物,以免导致耐药性。
2.特殊情况下的抗真菌药物使用a.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孕妇或哺乳期妇女患上真菌感染时,应慎用抗真菌药物。
-避免使用对胎儿或婴儿有可能出现不良影响的药物。
-需要确保治疗的必要性大于潜在风险。
b.儿童和老年人:-儿童和老年人的抗真菌药物剂量通常根据年龄、肝功能和肾功能等因素适当调整。
-服药时间和疗程需要根据病情定期调整。
-需要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c.免疫抑制患者:-对于免疫抑制患者发生的真菌感染,需要重点考虑药物的选择和使用。
-对于HIV感染者,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和抗真菌药物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
-免疫抑制剂可能导致药物的代谢率降低,需要调整剂量以避免毒副作用。
d.非经典或罕见真菌感染:-对于非经典或罕见的真菌感染,建议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并进行相应的药物敏感性测试。
-特殊的真菌感染可能需要特殊的抗真菌药物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根据真菌的病原性、药物的毒副作用以及患者的个体特点综合考虑。
结论:特殊使用抗真菌药物需要依据临床指南和医生的建议,根据病情和患者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临床医生需要充分了解真菌感染的特点和抗真菌药物的药理学,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此外,开展细菌敏感性和耐药性监测以及研究新的抗真菌药物是提高真菌感染治疗效果的关键。
只有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升,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抗真菌治疗策略。
盘点有特殊使用要求的抗微生物药物特殊使用要求的抗微生物药物是指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特殊的条件或者注意事项,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具有特殊使用要求的抗微生物药物:1.抗结核药物:抗结核药物用于治疗结核病,但在使用时需注意耐药性检测和使用多种药物组合治疗,以避免耐药菌株的发展。
此外,抗结核药物需要长期使用,患者需要遵循药物治疗计划,定期服药。
2.抗真菌药物:抗真菌药物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疾病,如念珠菌感染和白色念珠菌感染。
在使用抗真菌药物时,需要注意真菌的种类,以选择合适的药物。
此外,一些抗真菌药物可能影响肝脏功能,需要监测肝功能,定期检查相关指标。
3.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如艾滋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
在使用抗病毒药物时,需要根据病毒的类型和耐药性选择合适的药物。
一些抗病毒药物可能对肝脏有负面影响,患者需要定期检查肝功能。
4.青霉素类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广泛用于治疗细菌感染,但青霉素过敏的风险较高。
在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时,需要注意患者是否有过敏史,以及定期观察患者是否有过敏反应。
抗生素的使用还需要根据细菌的敏感性测试结果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5.妇科抗生素:妇科抗生素用于治疗妇科感染,如阴道炎和宫颈炎。
在使用妇科抗生素时,需要注意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指定的用药剂量和使用时间进行治疗。
此外,妇科抗生素可能会引起阴道菌群失调,导致念珠菌感染,因此需要注意卫生习惯和阴道保健。
6.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治疗药物:MRSA是一种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对常规的抗生素不敏感。
治疗MRSA 感染时,常用的药物包括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但需注意这些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