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成都活水园
- 格式:doc
- 大小:774.00 KB
- 文档页数:6
活水公园:城市田园化的可能在成都府南河畔,有一座“鱼”状的公园,里头密布着树林和各种大小不一的水塘,沿着河边狭长地分布着,它就是成都的活水公园。
在旅游界,活水公园的名声或许不如成都青城山、都江堰一类的地方响,不过,它在国际上却很知名,以至于当2010年上海世博会特设“城市最佳实践展示区”时,展示区的总规划师看中了这个公园,遂邀请其参选。
在遴选委员会的一致肯定下,活水公园于2008年4月2日入选“城市最佳实践区”实物案例。
入选词上对活水公园给予了高度评价:成都市活水公园项目采用生态化的处理方式,让污水在自然界由浊变清,由死变活,其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且为目前许多地区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等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这座活水公园,最初是怎么出现的呢?那是1997年,成都府南河改造工程即将结束。
美国水保护协会创始人、艺术家贝西在听闻府南河改造工程后,联想到自己擅长的水处理工程,于是给成都市市长写了一封信,建议在河边做一个以水保护为主题的公园,向公众展示实地的污水处理系统。
这一年,中国国内的“空气质量报告”制度刚刚出台,环保对很多城市而言还只是一个新鲜且奢侈的词。
贝西在给市长写信之前,已经向很多国家“推销”过自己的想法,但她的想法第一次真正被接受,是在成都,而且是在1997年的成都。
成都市政府很快做出决定,将她的构想变为现实。
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案例2010年,最终出现在上海世博园的城市最佳实践展示区里的活水公园模型,展示了这么一个场景:待处理的水体通过在如鱼鳞般层层递降的植物塘后,各种水生植物将收集到的雨水一道道净化,最终流出的是一池清水。
而在活水公园这个世界上第一座以水为主题的城市生态环境公园里,通过精心设计的水体净化装臵——各种水池与湿地植物的沉淀预拦截作用,上游污染源和城市生活污水污染过的河水得以变清。
每天,这个占地仅2680平方米的小小活水公园,可处理的流量达到300立方米。
从细部景观看成都活水公园成都活水公园是一处融合了自然景观和人工建筑的城市绿地,位于成都市成华区青龙镇。
该公园以其独特的设计和丰富的景观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在这片天然美景中,我们可以从细部景观去感受这座城市绿地的独特魅力。
在活水公园的细部景观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抹婀娜多姿的湖光山色。
湖水清澈碧蓝,微风吹拂下波光粼粼,湖面上飘荡着一层淡淡的水雾。
湖中水草丰茂,生机盎然。
湖岸边绿树成荫,树荫下铺设着木质栈道,供游人漫步欣赏湖景。
漫步在栈道上欣赏湖景,偶尔可见到几只白鹭在湖中嬉戏觅食,宛如仙子般舞动翅膀。
湖水边种植着各种花草,不同季节里各种鲜花竞相绽放,芳香四溢。
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吸引着许多游客驻足观赏。
湖水中还设置了几块人工小岛,岛上种着各种树木和花卉,增添了一份生机和灵动。
除了湖光山色,活水公园还有许多人工建筑的亮点。
不同的桥梁、亭子、雕塑等构件精致而别致,在细部上有着精雕细琢的工艺。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那个精美的亭子,亭子的上方将近百只小鸟翩翩起舞,栩栩如生,栩栩如生。
令人在欣赏自然风光的也能感受到人工建筑之美。
在公园的一侧,还修建了一个假山,假山的形状就如一个鬼斧神工的山洞,山洞口设置了几块巨大的石板,石板上布满了青苔,显得古老而神秘。
假山上还种植了许多树木和花草,错落有致,栩栩如生。
假山旁边是一片宽广的草坪,草地上有许多树木和鲜花,环境十分清幽宜人。
活水公园的细部景观之一还有那一片绿荫蔽日的大树。
在公园的一侧,有一片面积很大的绿地,绿地上种植了各种树木,树冠茂密,遮天蔽日。
这片绿地成了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去处。
慵懒地躺在草地上,仰望着绿树葱茏,微风拂面,清凉宜人。
这里是游客们休闲放松的好去处,也是活水公园一道绚丽的景观线。
无论是湖光山色、人工建筑还是绿地大树,活水公园的细部景观都展现出了不同的美丽和独特的魅力。
这些景观元素融合在了一起,构成了一幅迷人的画卷,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休闲。
成都活水公园由美国环境艺术家Besty Damon倡导并主持设计,景观设计由设计师Magie Rulldick设计。
成都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参与并协助了成都活水公园的规划设计。
成都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的前身是成都市园林局设计室,成立于1981年,主要从事城市乡镇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为提高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水平,发展风景园林建设事业,于1992年扩编为成都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
2003年组建成都市风景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本院是中国风景园林学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成都市风景园林学会常务理事和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是西南地区首先取得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专业资质认证单位,国家城市园林绿化企业二级资质。
主要业务范围: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管护、园林建筑设计、建筑内外装饰、雕塑设计制作、花卉苗木租售、园林广告、技术咨询等风景园林绿化工程项目总承包。
该设计院负责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最佳实验区成都活水公园展示;该院负责的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获得第二界国际地域环境设计奖。
“活水”景观理念与实施——上海梦清园和成都活水公园1998年,占地2.4公顷的成都活水公园在府南河边落成,不仅开辟了国内活水公园的先河,而且当年就荣获世界城市水岸设计和保护评比的第一名。
今年盛夏,占地8.6公顷的上海苏州河畔的梦清园开放,为申城的夏日带来了一丝清凉。
媒体普遍采用“申城首座活水公园”对上海梦清园进行宣传。
这两座公园在众多城市公共绿地中倍受关注,是因为它们都运用了生态理念,围绕着水做文章,让城市中人和自然的河流重返和谐。
在8月的烈日下,我们有幸走访了这两座公园。
下面,我们将着重比较和分析这两座公园的“活水”思路和实施效果。
在生态上活水成都活水公园的生态净水系统流程清晰。
先抽取府南河水,注入400立方米的厌氧沉淀池,经过沉淀后的水依次流经水流雕塑、兼氧池、植物塘、植物床、养鱼塘、氧化沟等水净化系统,使之由浊变清,最终重返府南河。
整个净水系统和带状公园用地紧密结合,主题鲜明。
上海梦清园则更进一步,不仅构建了一套生态净水的系统,而且又增加了一项新功能,那就是国内首座合流制排水系统调蓄池。
以前,冲刷路面后夹杂着大量污物的初期雨水直接排入苏州河,严重污染苏州河水。
现在,在梦清园的地下建成了一座3万立方米的雨水调蓄池,有效容积达2.5万立方米。
江苏、万航、叶家宅、宜昌四座泵站所辖区域内的初期雨水均被截流,通过管道汇入该调蓄池。
雨水经过沉淀、过滤后再排放到苏州河中。
此外,梦清园中还设置了采集太阳能和风能的装置,为水泵提供部分动力,蕴含生态意义。
在景观上活水从两个方面进行比较,一是生态净水流程中的水景;二是滨河水景。
从生态净水流程中的水景而言,成都活水公园在生态净水流程中突出了自然的动水景观。
在一次性将河水抽入厌氧沉淀池后,水一直顺着地形依靠重力流淌,不再借助其他人工手段,设计师将水流量控制得很小,从而确保贯穿全园的一脉活水终年流淌不息。
整个净水系统虽然自然、恬静、谦逊,但流水的灵气依然使生态净水的精神洋溢于全园。
7.2 功能分区及游览路线设计7.2.1 成都市活水公园功能分区成都活水公园主要由“人工湿地生物净水系统”、“自然森林群落模拟”和环保教育馆三个主要部分构成。
鱼形的整体平面上,以绿地分割各个景观区域以及通行流线,再以从鱼眼到鱼尾的水处理系统串联各分块,就像鱼的生命动力一样给以整个公园活力,并在视觉上联系了各个板块,使游人在观看游览中感受到绵绵不绝的水流场景,体会水对于各种生命的重要滋养。
成都市活水公园功能分区主要分为水净化设施展示区、环境教育区、休闲观光区等三个大区,具体功能分区见图7-2-1-1与图7-2-1-2。
7.2.2 成都市活水公园游览路线设计因为成都市活水公园沿河布局,所以其游览路线主要以一条贯通整个公园的中轴线为主,为了交通的方便,在内侧公路旁与外侧河岸旁各设一条小道。
以功能分区为依据采用由高到低的阶梯式布局游览线路,让人进入活水公园就犹如进入山野田园,鸟语蛙鸣,流水潺潺,让人为繁华的都市中用这样一处桃源之地而惊叹不已.7.3 水循环设计7.3.1 活水公园水循环的线路设计活水公园的水循环主要通过引入府南河河水,进过水生植物的净化处理,通过环境教育区与休闲游憩区的展示,最后流入府南河的一个水循环过程。
水从雕塑中心喷出经过厌氧沉淀池处理后,经水流雕塑一路吸收空气中的氧,流入兼氧池.有机污染物在兼氧微生物的作用下,进一步降解成植物易于吸收的有机物。
兼氧池中的兼氧微生物和植物对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水经过兼氧池配水后,进入人工湿地植物塘床系统。
由6个植物塘和12个植物床组成。
这个系统仿造了黄龙寺五彩池的景观,并种有浮萍、凤眼莲、荷花等水生植物和芦苇,香蒲,茭白,伞草,菖蒲等挺水植物,拌生有各种鱼类,青蛙,蜻蜓,昆虫和大量微生物及原生物。
它们组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人工湿地塘床系统。
污水在这里经沉淀吸附、氧化还原和微生物分解等作用,有机污染物中的大部分被分解为可被植物吸收的养料污水就变成了肥水,在促进系统内植物生长的同时,也净化了自己,水质明显改善。
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调研分析报告—-成都市活水公园为更好学习和理解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原理,我们小组决定以成都市活水公园为调研对象进行网上资料收集和实地考察,并总结成文,以下是我组的调研报告。
活水公园位于成都市内的府河边,是世界上第一座城市的综合性环境教育公园。
取自府河水,依次流经厌氧池、流水雕塑、兼氧池、植物塘、植物床、养鱼塘等水净化系统,向人们演示了水与自然界由“浊”变“清”、由“死"变“活”的生命过程.一、活水公园功能分区成都活水公园主要由“人工湿地生物净水系统”、“自然森林群落模拟"和环保教育馆三个主要部分构成。
如图一.鱼形的整体平面上,以绿地分割各个景观区域以及通行流线,再以从鱼眼到鱼尾的水处理系统串联各分块,就像鱼的生命动力一样给以整个公园活力,并在视觉上联系了各个板块,使游人在观看游览中感受到绵绵不绝的水流场景,体会水对于各种生命的重要滋养。
(图一)“人工湿地生物净水系统”主要由数个水处理池构成,在功能上不仅向游人展示如何将污水步步进行净化,四周的植物配置也营造了一种自然式生态的亲和环境效应,从而更好地在自然方面诠释公园的象征意境。
此区域包括了水处理展示区,休息观赏区和湿地生物展示区。
三者在游人步行过程中交替出现,通过植物整体外形的相似性和路道实现自然过渡,展现节能环保可循环的多功能水资源利用和别具一格的湿地景观.“自然森林群落模拟"这一景观是广泛分布于公园各处绿地中.随着净水系统和自然森林群落的组合运用,让“公园"的功能得以更完善地体现和发挥,在多是人造混凝土景观周围布置令人舒适的绿色植物,不仅可以作为与净水系统相对应的软质景观,而且也具有分割限制游览空间的作用,让公园的多功能性和人与自然鱼水难分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环保教育馆则集中体现了建造公园的核心意义。
由于我们没有到馆内参观,故在此不评析它的主要特征.但在公园的功能区间中,它起到了点睛的启示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同时也展现了活水设施的必要性。
成都活水公园是如何把浊水变为清水的
国风景园林网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上海世博会首次以城市为主题,而首创的“城市最佳实践区”便如同一个“微缩”的世博会,在这片占地15公顷的土地上,汇集了全球80个城市案例的智慧与经验。
成都活水公园更是大变戏法,向游人展示了浊水变清水的过程,赚足了人气。
成都“活水公园”俯瞰
成都“活水公园”一景
成都“活水公园”每天可以帮助世博园区清理15吨污水,案例完整地展示了流水在自然中由浊变清、实现生物净化的全过程,其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且为目前许多地区面临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等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成都“活水公园”效果图
公园的平面构图像是一条游动的鱼,寓意鱼水难分,说明了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
公园的“鱼头”部位被设计成堆土高坡,在高坡上建有太阳神鸟广场,设有各种生物图案及环保教育小品和艺术雕塑——这看似富有人文气息的广场地下其实挖有厌氧化处理沉淀池,是收集污水和进行初步处理的地方。
随后,通过高坡的自然落差,被初步处理过的污水流入“鱼身”部分,这里有鱼鳞一般的植物床和养鱼塘,是最重要的人工湿地生物净化系统。
流水通过植物、鱼类的吸收转化,达到了净化目的。
最后的“鱼尾”部分是一个亲水空间,清洁的水通过臭氧氧化塔进行消毒处理后经卵石铺地的小溪流入此地。
这里设置了互动感应喷泉,给游客的观赏过程增加了不少乐趣。
“鱼头”部位的太阳神鸟平台和厌氧池
“鱼身”部分的种植池
“活水公园”的“工作流程”大约有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世博园区内的部分废水经管道流入收集池,由水泵抽入厌氧沉淀池处理;
步骤二、处理过的水经由物理水流雕塑吸纳,在自然落差中冲气暴氧,进入人工湿地;
步骤三、人工湿地铺有大量鹅卵石,石上附着着生物菌,生物菌等植被吸收污水中有机物,渐渐让水质净透。
这个案例的原型坐落于成都市府河上的“活水公园”,也是中国第一座以水为主题的城市生态景观公园。
成都活水公园于1997年春天破土动工兴建。
建成以来,举世瞩目,名噪一时,对人们环境生态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得到社会各界和世界各国的认可和赞赏,因而获得了多项国际奖项,包括1998年联合国人居奖。
成都活水公园实景
成都活水公园实景
成都活水公园实景
成都活水公园实景
成都活水公园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