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山带中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地球物理勘探_现状_问题与展望_姚卓森
- 格式:pdf
- 大小:1.23 MB
- 文档页数:18
东昆仑造山带中地壳存在古洋壳俯冲的深反射地震证据刘志伟;赵文津;吴珍汉;史大年【期刊名称】《地质学报》【年(卷),期】2016(090)008【摘要】INDEPTH Ⅳ深反射地震测线横跨可可西里巴颜喀拉地块和东昆仑柴达木地块,为揭示青藏高原东昆仑造山带深部构造提供了直接地球物理证据.针对地表和地下“双复杂”地质构造条件,地震数据处理中通过剩余折射波静校正技术、异常振幅噪声衰减技术和CRS优化叠加技术,获得了较高信噪比的地震反射叠加剖面.INDEPTH Ⅳ深反射地震剖面揭示,在东昆仑造山带岩石圈上、下地壳之间存在不连续的古洋壳反射同相轴,该反射界面应属古特提斯域松潘-甘孜洋壳向北俯冲遗迹,不连续特征反映中生代东昆仑-柴达木地块南缘属于被动大陆边缘碰撞带.利用INDEPTH Ⅳ深反射地震单炮、速度和叠加剖面等成果,综合解译数据,提出东昆仑造山带隆升过程的另一种模式,以助于深化东昆仑造山模式认识.【总页数】11页(P1692-1702)【作者】刘志伟;赵文津;吴珍汉;史大年【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从洋壳俯冲到陆壳俯冲和碰撞:来自羌塘中西部地区榴辉岩和蓝片岩地球化学的证据 [J], 张修政;董永胜;李才;解超明;王明;邓明荣;张乐2.西准噶尔蛇绿混杂岩中的白云石大理岩和石榴角闪岩:早古生代残余洋壳深俯冲的证据 [J], 朱永峰;徐新;陈博;薛云兴3.佳木斯地块与松嫩地块俯冲碰撞的深反射地震剖面证据 [J], 张兴洲;曾振;高锐;侯贺晟;郭冶;蒲建彬;付秋林4.俯冲带中的洋壳在中国东北上地幔底部分离的地震学证据 [J], 沈旭章;周蕙兰5.扬子克拉通北缘中、新元古代洋壳俯冲及壳幔再循环作用的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J], 凌文黎;张本仁;张宏飞;骆庭川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疆东天山天宇铜镍硫化物矿床主要造岩矿物特征研究
宋林山;赵文婷;汪立今
【期刊名称】《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年(卷),期】2014()1
【摘要】本文对东天山天宇铜镍硫化物矿床主要的造岩矿物进行了光学显微观察、电子探针分析计算,得到矿区岩石主要结晶温度为1400~900℃,岩体形成压力
约为1.745×10^8Pa,氧逸度约为10^-1.5×10^5~10^-2×10^5Pa。
【总页数】8页(P108-115)
【关键词】东天山;天宇铜镍硫化物矿床;造岩矿物成分特征
【作者】宋林山;赵文婷;汪立今
【作者单位】新疆地质调查院;新疆有色地质勘查局地质研究所;新疆大学地质与勘查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4
【相关文献】
1.新疆东天山天宇铜镍硫化物矿床地质特征初探 [J], 宋林山;汪立今;邓刚;李军;柴
凤梅
2.新疆东天山黄山铜镍矿床主要金属矿物组分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谢军辉
3.东天山香山铜镍硫化物矿床矿石矿物特征及成矿意义 [J], 孙燕;肖渊甫;冯伟;熊
发挥;赵志强
4.新疆东天山天宇铜镍硫化物矿床Re-Os同位素物质来源示踪研究 [J], 王亚春;张弘刚;许家玲;杨长江
5.东天山黄山东铜镍硫化物矿床矿石矿物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J], 刘艳荣;樊五杰;胡义;刘民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江南造山带中段地壳结构特征--来自武宁-吉安深反射地震随机介质相关长度分析的认识刘家豪;雍凡;刘振东;张辉;严加永;阮小敏;高凤霞;陈昌昕【期刊名称】《地球学报》【年(卷),期】2022(43)6【摘要】江南造山带位于扬子和华夏地块中间,受华南陆块及其周缘多期次的碰撞、裂解及再造过程影响,经历了复杂的构造运动和变形,于中生代期间受区域构造-岩浆事件影响,发生成矿“大爆发”,是研究陆内深部过程、成矿作用的关键地区。
受沉积覆盖、出露较少等因素影响,江南造山带中段地壳结构、深部过程及其边界范围等还存在争议。
为进一步提高对江南造山带中段中生代深部构造背景、动力学过程及成矿作用的认识,本文利用武宁—吉安深反射地震数据,进行随机介质参数的计算,获得了相关长度剖面。
结果发现江南造山带中段地壳厚度沿剖面由北向南逐渐减薄,结合前人研究推测研究区受控于燕山期晚期伸展构造体制,在伸展构造背景下,导致地壳减薄,诱发幔源物质上涌,受地幔上涌影响由南往北逐渐减弱。
同时揭示了宜丰—景德镇断裂深大断裂极性,进一步证明了萍乡—广丰断裂为江南造山带中段与华夏地块的边界。
最后综合分析了中生代区域构造对成矿的影响,认为在伸展构造背景下,幔源物质沿断裂上涌控制了该区金、钨等矿床的形成。
【总页数】14页(P803-816)【作者】刘家豪;雍凡;刘振东;张辉;严加永;阮小敏;高凤霞;陈昌昕【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深部探测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8【相关文献】1.东昆仑造山带中地壳存在古洋壳俯冲的深反射地震证据2.大陆深俯冲带的地壳速度结构--东大别造山带深地震宽角反射/折射研究3.大别造山带地壳泊松比结构与超高压变质带--来自宽角反射与近垂直反射剖面的启示4.中亚造山带东段深地震反射剖面大炮揭露下地壳与Moho结构--数据处理与初步解释5.江南造山带中段地壳结构与成矿启示:基于广昌-浏阳剖面接收函数的认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江南造山带深部边界及成矿制约:来自综合地球物理的认识严加永;吕庆田;张永谦;刘卫强;王栩;陈昌昕;徐峣;刘家豪【期刊名称】《岩石学报》【年(卷),期】2022(38)2【摘要】江南造山带位于组成华南大陆的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之间,是揭示华南陆块演化及其动力学过程、探索该地区大规模岩浆多金属成矿作用的关键窗口。
前人在构造学、岩石学和矿床学等方面取得了诸多进展,但仍对江南造山带的深部结构认识不明,导致对其定义、边界范围、形成时代及演化过程等方面长期存在争议,故亟需开展综合地球物理探测工作,为解决上述争议问题提供约束。
鉴于后期构造运动对上地壳大幅改造的影响,致使对于江南造山带的深部边界存在不同认识,本文以重力数据和航磁数据为主、辅以大地电磁测深结果、并与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资料相结合,厘定江南造山带的深部边界。
综合重磁多尺度边缘检测、深部电性结构及75种元素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聚类分析结果,推测钦杭结合带可能为江南造山带东南侧深部边界,并推断了江南造山带北部可能的深部边界和周缘的断裂构造。
基于上述结果和认识,分析了区域构造对金、铜矿床的控制作用,认为江南造山带深部边界及深部断裂扮演了成矿系统中“导矿通道”的角色,从深大断裂形成之初就提供了铜、金等幔源成分为主的矿物质,在合适位置就位成矿;后期复杂的构造运动,使得局部位置再次活化,成矿物质重新富集迁移,在次级断裂等有利位置形成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铜金等矿床。
因此,本文基于综合地球物理探测所识别和划分的断裂构造格架,不仅可为厘定江南造山带的深部边界提供参考,也可为寻找幔源为主的金属矿床提供指示。
【总页数】15页(P544-558)【作者】严加永;吕庆田;张永谦;刘卫强;王栩;陈昌昕;徐峣;刘家豪【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深部探测中心;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物理与测控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物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P631【相关文献】1.江南造山带黄金洞金矿床成矿机制:矿物形成环境与金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制约2.江南造山带东段九岭新元古代复式花岗岩源区性质的差异:来自地球化学及锆石Hf 同位素的制约3.江南造山带西南缘造山型金矿成矿规律与深部预测研究4.安徽铜陵—繁昌地区深部成岩成矿作用探讨——来自综合地球物理探测的制约5.苏鲁造山带深部岩石圈的属性:来自麻粒岩和橄榄岩捕虏体的制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岩浆铜镍矿床的形成特点与找矿方向张照伟;李侃;张江伟;钱兵;王亚磊;尤敏鑫【摘要】与幔源镁铁-超镁铁质岩浆密切相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因深部地幔动力学机制不同在地球表壳的分布极不均衡.中国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分布不均匀,主要产出于板块内部或其边缘.为认识中国铜镍矿床的形成特点,进一步明确找矿方向,通过综合分析已有典型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发现该类矿床基本形成于新元古代晚期、早古生代晚期及晚古生代晚期,且均无一例外地就位于板块内部或其边缘的造山带中,是硫化物熔离后的岩浆多期侵位的结果.通过系统研究岩浆铜镍矿床深部过程及地质、物探、化探、遥感有利成矿信息,结合找矿突破的最新勘查进展,指出中国西北部是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重要成矿潜力地区,稳定地块边缘仍是主要的找矿方向.【期刊名称】《中国地质调查》【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9页(P7-15)【关键词】镁铁-超镁铁质岩;岩浆铜镍矿床;岩浆成矿作用;找矿方向【作者】张照伟;李侃;张江伟;钱兵;王亚磊;尤敏鑫【作者单位】国土资源部岩浆作用成矿与找矿重点实验室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西安71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1引用格式:张照伟,李侃,张江伟,等.中国岩浆铜镍矿床的形成特点与找矿方向[J].中国地质调查,2016,3(3):7-15.镁铁-超镁铁质岩是不同岩相和化学组成的幔源岩浆岩组合,对探讨岩浆岩成因模式及地幔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1-3]。
近年来,对中国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成矿过程认识取得了重要进展,如小岩体成大矿、深部熔离预富集等[4-6];但对地块边缘造山带背景的岩浆成矿作用研究较少,限制了铜镍矿床的找矿方向。
东昆仑造山带夏日哈木超大型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发现,初步展现了该区具有较好的成矿潜力和找矿前景[7]。
与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密切相关的岩浆Ni-Cu-(PGE)硫化物矿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构造-岩浆背景、岩浆源区性质、硫化物熔离机制、地壳混染与岩浆混合及岩浆成矿作用等方面。
东昆仑造山带矿床类型及成矿带划分
田忠锋;占深;宋梦莹
【期刊名称】《西部探矿工程》
【年(卷),期】2017(029)012
【摘要】东昆仑造山带跨塔里木板块、青藏板块秦祁昆中央造山带、巴颜喀喇北羌塘三江造山系、冈底斯喜马拉雅造山系4大构造单元,其区域地质背景复杂,区域地层、岩浆岩和构造多样,区域成矿地质条件较好,通过对以往地质矿产和矿床类型研究,将东昆仑造山带划分出10个成矿带.
【总页数】4页(P134-136,139)
【作者】田忠锋;占深;宋梦莹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4
【相关文献】
1.吉林白山地区金矿床类型、成矿带划分及找矿前景
2.秦岭褶皱带东段铜,银,金矿床类型及成矿带划分
3.滇西铜矿床成矿系列,类型及成矿带划分
4.矿床成因类型对铅锌矿床勘查类型划分的影响
5.中非成矿带矿床类型、矿床分布规律及成矿模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2年 矿 床 地 质M INERAL DEP OSIT S第21卷 第4期文章编号:0258_7106(2002)04_0323_08新疆黄山东铜镍硫化物矿床Re_Os同位素测定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毛景文1,2 杨建民1 屈文俊3 杜安道3 王志良1,2 韩春明1,2 (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37;2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3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北京 100037)摘 要 通过对黄山东铜镍硫化物矿石的Re_Os同位素测年,获得等时线年龄数据为(282 20)M a。
该数据表明产于东天山的这套铜镍硫化物矿床及其相关的镁铁质_超镁铁质岩并非泥盆纪_早石炭世洋底的蛇绿岩建造和相关成矿系统,它晚于岛弧演化阶段,出现于碰撞后的伸展环境,与区内广泛发育的造山型金矿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为同一时期形成。
其等时线187Os/188Os初始比值为0.24 0.04, Os值平均为99,显示出在成矿过程及岩浆侵位期间有不少地壳物质混入成岩成矿系统。
关键词 地球化学 Re_Os同位素测年 二叠纪 黄山东 铜镍硫化物矿床 新疆中图分类号:P618.41;P618.63;P571 文献标识码:A在东天山东部,头苏泉 大南湖岛弧和康古尔塔格缝合带北部发育有一系列镁铁质_超镁铁质小岩体,从西到东有:土墩、M102、红二洼、香山、黄山南、黄山东(图1a)以及镜儿泉地区的红石岗、黑石梁、葫芦东、串珠、马碲等十多个岩体。
已经查明黄山东、黄山、香山、土墩和葫芦岩体伴随着工业铜镍矿体,其他岩体也有不同程度的铜镍矿化。
岩体在地表的露头都比较小,但侵入作用通常呈现出多阶段或同一岩浆分异出岩性差异比较明显的岩相的特点。
一般可分为橄榄岩、二辉橄榄岩、辉石岩、辉长岩和闪长岩。
在地貌上,闪长岩往往形成突起的山包,而超镁铁质岩为负地形,辉长岩介于两者之间。
岩相之间多为逐渐过渡关系,局部似乎也呈现出侵入接触。
2023/039(04):1125 1143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doi:10.18654/1000 0569/2023.04.12焦建刚,徐铭池,周江迪等.2023.内蒙古中部克布铜镍硫化物矿床岩石成因与成矿过程.岩石学报,39(04):1125-1143,doi:10.18654/1000-0569/2023.04.12内蒙古中部克布铜镍硫化物矿床岩石成因与成矿过程焦建刚1,2,3 徐铭池1 周江迪1 闫馨云1 马云飞1,4 段俊1 王佳新1 高栋5,2,3,XUMingChi1,ZHOUJiangDi1,YANXinYun1,MAYunFei1,4,DUANJun1,WANGJiaXin1andGAODong5JIAOJianGang11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西安 7100542 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543 西安市关键金属成矿与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544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内蒙古总队,呼和浩特 0100105 岭南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湛江 5240481 SchoolofEarthScienceandResources,Chang’anUniversity,Xi’an710054,China2 KeyLaboratoryofWesternChina’sMineralResourcesandGeologicalEngineering,MinistryofEducation,Xi’an710054,China3 Xi’anKeyLaboratoryforMineralizationandEfficientUtilizationofCriticalMetals,Xi’an710054,China4 InnerMongoliaBranchofChinaNationalGeologicalExplorationCenterofBuildingMaterialsIndustry,Hohhot010010,China5 SchoolofGeographicalSciences,LingnanNormalUniversity,Zhanjiang524048,China2022 11 02收稿,2023 01 06改回JiaoJG,XuMC,ZhouJD,YanXY,MaYF,DuanJ,WangJXandGaoD 2023 PetrogenesisandmetallogenicprocessoftheKebumagmaticCu NisulfidedepositinthecentralInnerMongolia.ActaPetrologicaSinica,39(4):1125-1143,doi:10.18654/1000 0569/2023.04.12Abstract ThecentralInnerMongoliastretchesacrosstheCentralAsianOrogenicBeltandnorthernmarginoftheNorthChinaCraton,wheremagmaticCu Nisulfidedepositsarewidelydistributed TheKebuCu Nisulfidedeposit,locatedinthesouthwestpartoftheBayanOboriftzoneincentralInnerMongolia,isanewlydiscoveredhighgradeCu Nideposit ItisimportanttodeterminetheformationageoftheKebumafic ultramaficintrusionandidentifyitspetrogenesisandmineralizationprocess,soastoguidethedeepprospectingbreakthroughoftheKebudepositandmineralizationevaluationofsimilarmafic ultramaficintrusionswithintheregion TheKebuintrusionismainlycomposedofdominantperidotitesandore bearinggabbros,bothofwhichshowenrichmentoflightrareearthelements,Rb,Sr,Babutdepletionsofheavyrareearthelements,NbandTa Theolivine gabbrooftheKebuplutonyieldsaLA ICP MSzirconU Pbweighted meanageof267 5±1 8Ma,indicatingthatitwasgeneratedbyMiddlePermianmagmatism ThezirconεHf(t)values,(87Sr/86Sr)ivaluesandεNd(t)valuesoftheKebuintrusionrangefrom-4 67~2 84,0 7062~0 7071and-10 6~-5 65,respectively PGEgeochemicalcharacteristicsshowthattheKebuoresampleshaverelativelylowNi/CuvaluesandhighPd/IrandCu/Pdvalues TheabovesuggeststhattheKebuintrusionwasformedunderapost collisionextensionalsettingaftertheclosureofthePaleo AsianOcean ThesourcemagmawashighMgbasalticmagmathatderivedfromthesubducted metasomaticEMItypelithosphericmantleandexperiencedcrustalmaterialmixingduringemplacementprocess ItisworthnotingthattheadditionofcrustalsulfurplayedakeyroleinpromotingsulfidesegregationandfinalmineralizationoftheKebumafic ultramaficmagma Combiningwiththelatestprospectingfinding,weproposethattheKebudeposithashighpotentialforCu Nimineralizationinitsdeepsection,andthelaterstageultramaficrocksanddeepmagmachannelshouldbethefocusofthefollowingmineralexplorationwork Keywords Magmaticsulfidedeposit;Geochronology;Geochemistry;Metallogenicprocess;Kebumafic ultramaficintrusion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2162213、41802081)、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勘查基金项目(2020 KY05)和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20JM 231)联合资助.第一作者简介:焦建刚,男,1976年生,教授,从事矿床学研究与教学,E mail:jiangang@chd.edu.cn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摘 要 内蒙古中部地区横跨中亚造山带与华北克拉通北缘,区内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点)广泛发育。
分类号: P613 单位代码:10183 研究生学号:2008612014 密级:公开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红旗岭地区构造特征及对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控制意义Structural features and the control significance of Cu-Ni Sulphide deposits of the Hongqiling作者姓名:田素梅专业:构造地质学研究方向:矿田构造指导教师:马瑞 教授培养单位:地球科学学院2010年5月红旗岭地区构造特征及对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控制意义Structural features and the control significance of Cu-Ni Sulphide deposits of the Hongqiling作者姓名:田素梅专业名称:构造地质学指导教师:马瑞 教授学位类别:理学硕士答辩日期:2010年6月5日未经本论文作者的书面授权,依法收存和保管本论文书面版本、电子版本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对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任何形式的复制、修改、发行、出租、改编等有碍作者著作权的商业性使用(但纯学术性使用不在此限)。
否则,应承担侵权的法律责任。
吉林大学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学位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投稿声明研究生院:本人同意《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的内容,愿意将本人的学位论文委托研究生院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的《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投稿,希望《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给予出版,并同意在《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数据库》和CNKI系列数据库中使用,同意按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武陵-江南造山带中段地壳结构及其物质组成差异--基于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异常特征研究陈昌昕;严加永;刘卫强;罗凡;张冲;徐峣;程志中;汪洋【期刊名称】《地球学报》【年(卷),期】2022(43)6【摘要】区域深部结构和物质组成差异与成矿成藏及其保存具有密切关系。
武陵—江南造山带中段区域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地区,中东部则以盛产铅锌等金属矿产为特征。
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异常特征进行研究,探讨研究区地壳结构和物质组成差异的地球动力学背景。
地球化学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武陵山—江南造山带中段不同块体之间在物质组成及元素富集规律上存在较大差异,推测与深部具有不同的构造特征有关。
区域重、磁、震地球物理研究表明东部隔槽式褶皱断裂构造系统发育,且在中下地壳发育有大尺度叠瓦式逆冲断层;西部仅在上地壳尺度存在隔挡式褶皱。
区内南北重力梯度带为纵贯中国南北的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重力异常梯度带的南段,它将华南陆块明显地分为东西两大部分。
东西两部分的地质构造格局、地壳厚度以及地形地貌等方面都有巨大差别,地球物理属性差异揭示梯度带东侧构造演化主要受古太平洋西向俯冲及其远程应力作用影响,与中生代晚期古太平洋俯冲角度/方向和(或)后撤引发挤压-构造伸展体制转换有关。
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综合研究表明不同块体的相互作用为湘西—鄂西成矿带成矿提供了有利条件,成矿带与齐岳山断裂和江南造山带边界交汇区域具有多处明显的化探高值异常,推测其具有进一步找矿前景。
下一步,仍需加大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综合解释投入,为研究区域构造变形、演化及成矿过程提供进一步制约。
【总页数】18页(P785-802)【作者】陈昌昕;严加永;刘卫强;罗凡;张冲;徐峣;程志中;汪洋【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自然资源部深地科学与探测技术实验室;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物理与测控技术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合肥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8;P612【相关文献】1.残余壳根与"三明治"结构——燕山造山带中段地壳结构的主要特征2.青藏高原东南缘碰撞造山结构与物质组成:来自岩石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的联合约束3.青藏高原东南缘碰撞造山结构与物质组成:来自岩石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的联合约束4.江南造山带中段大湖山新元古代花岗岩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5.江南造山带中段地壳结构与成矿启示:基于广昌-浏阳剖面接收函数的认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分类及特征简述
姚赟胜
【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
【年(卷),期】2015(000)009
【摘要】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是典型的岩浆熔离矿床,是目前镍矿床的主要来源.本文通过对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分类、时空分布特征、成矿机制、小岩体型矿床及其它类型矿床类型特征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地总结.
【总页数】2页(P85-86)
【作者】姚赟胜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989
【相关文献】
1.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特征、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探讨 [J], 田斌
2.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岩浆通道型矿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J], 田毓龙;包国忠;汤中立;王玉山
3.青海夏日哈木岩浆熔离型铜镍硫化物矿床1∶5万航磁异常特征及找矿意义 [J], 严永邦;王海鹏;严鸿;王昌勇;王丽君
4.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Hf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岩浆源区 [J], 焦建刚;刘欢;段俊;鲁浩;罗德智;祁东
5.东昆仑夏日哈木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铬尖晶石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J], 张志炳;李文渊;张照伟;刘月高;钱兵;王亚磊;张江伟;王博林;张洪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造山带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混染模式——以天山-北山二叠纪铜镍矿为例薛胜超;王庆飞;唐冬梅;毛亚晶;姚卓森【期刊名称】《矿床地质》【年(卷),期】2022(41)1【摘要】造山带铜镍矿床的地幔源区均经历过不同程度的俯冲交代作用和复杂的源区混染历史,造山带铜镍矿带内大量个体差异的矿床为源区和壳内混染的多样性提供了研究实例。
中亚造山带天山-北山地区是中国众多造山带内铜镍矿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总体储量最大的地域,这些矿化岩体普遍体现Nb-Ta亏损、高;O和锆石O-Hf同位素离散的特征,该宏大现象主要源自地幔源区不同比例的俯冲沉积物熔体和低温蚀变洋壳流体的交代改造;造山带铜镍矿床的初始岩浆在地壳尺度内上侵过程中,发生的分离结晶和硅铝质物质混染(AFC过程),可以造成母岩浆发生硫化物饱和,然而AFC过程触发的硫化物饱和在时间上通常较晚,外源硫加入对岩浆早阶段大规模硫化物熔离是必要的;岩浆演化至晚阶段时,低比例的残余熔体可能经历壳源熔体加入,导致晚阶段矿物(如锆石)同位素组成与全岩成分明显不同。
更为重要的是,造山带铜镍矿床的地幔源区具有潜在的高氧逸度特征,碳同位素和氧逸度研究显示还原性碳质物加入导致的岩浆还原作用,可能是造山带有别于板内环境铜镍矿床硫化物饱和的重要机制。
总体来说,造山带铜镍矿床不同空间位置和尺度的混染模式和识别特征为:(1)源区混染,以Nb-Ta亏损、氧同位素不均一、O-Hf同位素离散为特征;(2)地壳尺度大规模混染,以多类别元素-同位素体系壳幔差异为特征,其中硅铝质混染以全岩混染为主,外源硫和还原性物质以选择性混染为主;(3)岩浆晚阶段粒间熔体混染,以同一岩相中不同矿物的同位素组成显著差异为特征。
这3种模式中仅壳内大规模混染导致的成矿岩浆组分、硫含量以及氧逸度变化,有利于岩浆硫饱和形成不混溶的硫化物熔体;而晚阶段粒间熔体混染记录的地壳信息,不能反映与成矿密切相关的壳源混染事件。
混染模式的精细识别为造山带广泛发育的镁铁-超镁铁岩体成矿潜力评价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交代地幔源区与造山带铜镍成矿作用薛胜超;刘金宇;周翊;辛雨;姚卓森;王庆飞;邓军【期刊名称】《岩石学报》【年(卷),期】2024(40)1【摘要】造山带具有复杂的动力学环境、俯冲交代历史和热力学状态,其地幔源区物质组成、熔融机制和岩浆产物明显不同于地幔柱和大陆裂谷带,因此造山带环境中与镁铁-超镁铁质岩浆有关的铜镍成矿作用有别于板内环境。
本文综述了交代地幔源区与造山带铜镍成矿关系的新进展,重点聚焦于:(1)岩石圈与软流圈的贡献。
成矿岩浆来源于上涌的软流圈驱动交代岩石圈地幔不同程度的混合熔融,其中后俯冲阶段岩浆产物的成矿作用最为普遍、规模最大;岩石圈地幔经历不同比例俯冲板片沉积物熔体(富钙沉积物)和低温蚀变洋壳流体交代,具有显著的富挥发分和碳酸盐特征。
(2)幔源岩浆氧化还原状态对成矿的约束。
显生宙造山带成矿初始岩浆(硫化物未发生饱和)可能普遍为氧化性岩浆,岩浆体系硫化物饱和前后存在氧逸度骤降,导致岩浆体系硫化物饱和时硫的溶解度呈指数级下降,直接触发硫化物熔离,或者为达到熔离创造低的硫溶解度条件,其中岩浆还原作用由碳质物在岩浆期的有效混染造成。
(3)挥发分对岩浆硫化物的运载汇聚。
挥发分显著降低熔体粘度,从而减小粘滞阻力对岩浆超压的消耗;岩浆在上侵减压过程中挥发分能够发生出溶-成核作用,形成大量低密度气泡并与硫化物液滴形成复合液滴,促进硫化物液滴聚结,提高其成矿元素含量,并向上输运硫化物。
总之,全球部分典型铜镍成矿省与交代地幔时空耦合关系表明,地幔具交代属性可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岩浆硫化物成矿。
尽管交代地幔对造山带铜镍成矿的贡献方面取得了诸多重要进展,但前寒武造山带幔源岩浆氧化还原状态对成矿的影响、造山带镍铜钴成矿多样性、经历不同交代作用的地幔源区熔融过程中亲铜元素的行为机制、壳幔圈层内挥发分循环对亲铜元素迁移-富集的控制作用等领域仍需深入研究。
【总页数】19页(P60-78)【作者】薛胜超;刘金宇;周翊;辛雨;姚卓森;王庆飞;邓军【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国家自然博物馆;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11;P618.41;P618.63【相关文献】1.川西喜马拉雅期碰撞造山带岩浆碳酸岩的地幔源区特征--Pb-Sr-Nd同位素证据2.塔里木和中亚造山带西段二叠纪大火成岩省的两类地幔源区3.新疆古生代造山带岩浆硫化物含矿岩体地幔源区性质及其地质意义4.大别造山带南坡晚白垩世玄武岩源区地幔特征5.大陆俯冲隧道板片-地幔楔界面反向流体交代作用:西阿尔卑斯造山带超高压变质白片岩的地球化学证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元古代岩浆Ni-Cu-(PGE)硫化物矿床地质特征、形成时代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吕林素;毛景文;刘珺;陈刚;张作衡;谢桂青;王瑞廷【期刊名称】《矿床地质》【年(卷),期】2007(26)4【摘要】岩浆硫化物矿床已成为矿床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罗迪尼亚(Rodinia)超大陆的汇聚与裂解受到国际地学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对中国新元古代岩浆Ni-Cu-(PGE)硫化物矿床的研究,将有助于推动Rodinia研究的深入.最新的SHRIMP锆石U-Pb 法和硫化物矿石Re-Os法定年结果表明,宝坛、煎茶岭、冷水箐和金川Ni-Cu-(PGE)硫化物矿床均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1 000~800 Ma),且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成矿时代依次变新,即从宝坛(982±21) Ma→煎茶岭(878±27) Ma→冷水箐(约800 M a)→金川(833±35) Ma,而矿床规模从宝坛中型Ni-Cu-Co-(PGE)矿床→煎茶岭大型Ni-Co矿床→冷水箐中型Ni-Cu-(PGE)矿床→金川超大型Ni-Cu-Co-(PGE)矿床,这些矿床均处于克拉通边缘,即扬子克拉通南缘、北缘和西缘以及华北克拉通西南缘.中国新元古代岩浆Ni-Cu-(PGE)硫化物矿床按其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可划分为桂北、勉略宁、盐芦和龙首山等4个成矿带,且它们的形成均与Rodinia超大陆的拼合与裂解密切相关.【总页数】20页(P397-416)【作者】吕林素;毛景文;刘珺;陈刚;张作衡;谢桂青;王瑞廷【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博物馆,北京,100034;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青海省地质矿产局黄金公司,青海,西宁,800012;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陕西,西安,71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相关文献】1.张广才岭“新元古代”一面坡群的形成时代:来自岩浆锆石和碎屑锆石U-Pb年龄的制约 [J], 郝文丽;许文良;王枫;唐杰;徐美君;高福红2.中国岩浆型Ni-Cu-(PGE)硫化物矿床的时空分布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J], 吕林素;刘珺;张作衡;谢桂青3.华北克拉通北缘岩浆Ni-Cu-(PGE)硫化物矿床地质特征、形成时代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J], 吕林素;毛景文;刘珺;张作衡;谢桂青4.吉林东部岩浆Ni-Cu-(PGE)硫化物矿床地球动力学背景初探 [J], 吕林素;毛景文;刘珺;张作衡;谢桂青;柴凤梅5.杨柳坪岩浆Ni-Cu-PGE硫化物矿床PGE地球化学特征 [J], 郑建斌;曹志敏;宋谢炎;安伟;刘激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疆古生代造山带岩浆硫化物含矿岩体地幔源区性质及其地质
意义
宋谢炎;邓宇峰;劼炜
【期刊名称】《矿床地质》
【年(卷),期】2010(0)S1
【摘要】新疆北部规模不等的岩浆硫化物矿床,包括喀拉通克、黄山、黄山西等,Ni 金属储量总计达100余吨,已经成为我国仅次于甘肃的第二大Ni资源基地。
这些矿床均产于镁铁-超镁铁岩体中,分布在中亚造山带的晚古生代造山带的几个构造单元中(Xiao et al.,2004),如:准噶尔北缘、北天山、中天山。
【总页数】2页(P881-882)
【关键词】含矿岩体;古生代造山带;岩浆硫化物矿床;新疆北部;中亚造山带;构造单元;塔里木地块;资源基地;地幔源区;准噶尔北缘
【作者】宋谢炎;邓宇峰;劼炜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9.21
【相关文献】
1.东天山黄山西含铜镍矿镁铁-超镁铁岩体岩浆地幔源区特征研究 [J], 邓宇峰;宋谢炎;陈列锰;程松林;张新利;李军
2.川西喜马拉雅期碰撞造山带岩浆碳酸岩的地幔源区特征--Pb-Sr-Nd同位素证据[J], 田世洪;侯增谦;袁忠信;谢玉玲;费红彩;尹淑苹;衣龙升;杨志明
3.新疆坡十铜镍硫化物含矿岩体岩浆源区特征及构造背景探讨 [J], 颉炜;宋谢炎;聂晓勇;程松林
4.新疆牛毛泉磁铁矿含矿岩体岩浆演化过程及源区特征 [J], 王硕;钱壮志;孙涛;高萍
5.新疆坡十含铜镍硫化物岩体岩浆源区特征及构造背景探讨 [J], 颉炜;宋谢炎;聂晓勇;程松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