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某高速公路填石路基路堤挡墙水毁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 格式:pdf
- 大小:620.18 KB
- 文档页数:2
公路路基水毁防治措施分析公路路基水毁是指在降水或洪涝等自然灾害或施工过程中,路基受到水流冲刷侵蚀或淹没的情况。
公路路基水毁严重影响了公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因此需要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对公路路基水毁防治措施进行分析。
一、预测和监测措施预测和监测是防治公路路基水毁的基础和前提。
通过对气象条件、地质地貌、水文水源等因素的系统观测和分析,可以提前预测出可能出现水毁的区域和时段,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 天气预报和警报系统:建立完善的气象监测和预报系统,及时发布天气预报和警报,提醒相关部门注意可能发生的洪涝和降水情况。
2. 地质地貌勘查:对公路路线的地质地貌进行详细的勘查和调研,了解地质情况和可能存在的水毁风险,为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3. 水文水资源监测:对公路路线附近的水文水资源进行监测,掌握降水情况、水位变化等数据,为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二、工程措施工程措施是防治公路路基水毁的主要手段,包括路基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防治措施,以及路面排水设施的设计和完善。
1. 路基设计:在公路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水毁风险,选取合适的路基高度、路堤坡度和路基基础材料,保证路基具有一定的防水能力和抗冲刷能力。
2. 施工防治:在公路建设和维修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钢筋混凝土边坡、护坡砌石等,以加强路基的稳定性和抗冲刷能力。
3. 路面排水:对公路路面进行排水设施的设计和完善,包括明沟、排水管道、雨水收集池等,以确保降雨时路面能够迅速排水,减少水毁风险。
三、维护和管理措施维护和管理是防治公路路基水毁的持续措施,包括日常巡视、疏通排水设施、加固路基等。
1. 日常巡视:定期对公路路基进行巡视,及时发现和处理路基处于水毁风险的地段,进行加固和修复。
2. 疏通排水设施:定期对公路路面的排水设施进行疏通,保持畅通,避免堵塞和积水。
3. 加固路基:对长期处于水毁风险的路段,采取加固措施,如加铺抗冲刷材料、加设护栏等,增强路基的抗水毁能力。
公路路基水毁防治措施分析公路的路基是公路的基础部分,承载着行车荷载和交通荷载,是公路运输安全和畅通的关键部分之一。
在气候条件恶劣或降雨量较大的地区,路基的水毁风险较高,会对公路的使用和维护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保护公路路基免受水毁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建设排水系统是防止路基水毁的重要措施之一。
排水系统包括路边沟、路缘石和排水管道等构造物的设置。
通过合理设计和施工,可以将路面和路基的积水引导到路边沟和排水管道中,并通过排水管道将积聚的水排出路外,保持路面和路基的干燥状态。
针对路基水毁的主要原因之一——地下水位过高或渗流水问题,可以采取加固处理的措施。
在路基的填土中加入适量的砂石料或粗砾石,以提高路基的抗渗性能。
还可以利用地下水埋深较浅的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对路基进行灌溉,增强路基的稳定性。
对于容易产生滑坡的坡面,可以采取防滑措施,防止路基因为坡面滑移而受损。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在坡面上设置排水设施,如排水沟和排水管,将滑动带内的水分排除,并减小坡面的水压力。
还可以采用人工加固措施,如设置护坡结构、加固地质体等。
对于高地水位、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可以采取提高路基高程的措施,以确保路基的干燥稳定。
在路基上设置加高料层,提高路基的高程,使路基远离地下水位和高地水位。
在设计和施工中还要注意合理控制路基的坡度,以减少积水的可能性。
路基护坡的工程也是防治公路水毁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合理设置护坡结构和植被覆盖,可以减少水流对路基的冲刷损害,并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适当的植被覆盖还能增强路基的抗渗性能,并减少雨水的渗透。
公路路基水毁防治措施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问题,需要从设计、施工和维护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通过合理的排水系统、加固处理、护坡工程和植被覆盖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路基水毁的发生,确保公路的安全和畅通。
浅谈某高速公路填石路基路堤挡墙水毁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摘要:本文以某高速公路路堤挡墙水毁处理工程为例,介绍了水毁应急工程的处理方法、针对性、技术要求,以及施工方法、施工步骤、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等边坡水毁处理措施,从实用性、快速性、针对性、施工可行性等方面阐述了其处理效果,为类似高速公路边坡水毁应急处置方法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速公路;路堤挡墙一、项目概况某高速公路,起点位于马鞍山市丹阳镇省界处,向江苏省延伸至禄口机场,终点接北沿江高速公路,通过姥桥互通立交与和县S206相接。
总长36.27千米。
属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00km/h,路基宽33.5m。
通车时间为2013年。
二、自然地理及气候特征项目所处区域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温和湿润、雨量充足、四季分明、季风明显、无霜期长。
区域内降水量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053mm。
夏秋季节雨量集中,常出现大面积持续性暴雨及阴雨天气,并发生内涝灾害;春冬季节雨少雾大,空气湿度相对较大。
三、现场水毁情况及原因分析3.1 现场水毁情况通过对现场坍塌的工点进行实际踏勘,其主要水毁情况为:①K7+942~K7+955段上行线路堤挡墙已全部倒塌,地面以上墙高约6.0m,长度约13.0m,已坍塌部分其边坡处于欠稳定状态,需采取临时支护措施,以防边坡进一步坍塌对道路行车及当地农耕生产的当地行人造成危害;②K7+893~K7+942段上行线路堤挡墙已出现鼓胀、变形、开裂,需采取加固措施;③K7+893~K7+955段上行线已硬化的土路肩已发生纵向裂缝,基本连续分布,缝宽约3~5cm,其主要原因是由挡墙坍塌、变形造成的,为防止雨水入渗对路基及挡墙进一步造成危害,需采取临时灌封处理;④K7+955桥头锥坡大部分已水毁破坏,需修复。
现场水毁照片见下图:图1 部分倒塌挡墙图2 原挡墙鼓胀、开裂图3 硬化路肩开裂3.2 水毁原因分析1)通过现场查看,挡墙为重力式浆砌片石路堤挡墙,墙顶填土高度约3.0m,挡墙高2.5~8.5m,从坍塌的挡墙断面可看出,墙体砂浆不足,设置泄水孔较少,沉降缝未进行补缝处理。
公路路基水毁防治措施分析公路路基水毁防治是公路工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公路路基水毁不仅会给公路使用带来不便,也会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
对公路路基水毁进行防治是公路建设和维护中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公路路基水毁的影响、防治措施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公路路基水毁的影响1.对公路交通的影响公路路基水毁会严重影响公路交通的正常通行。
水毁可能导致路基冲毁、路面塌陷甚至是整段路基被淹没,这些情况都会导致公路无法使用,给交通运输带来极大困难。
2.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公路路基水毁还会对周边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
泥石流、塌方等自然灾害可能伴随着水毁,给周边的土地和植被造成破坏,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
公路路基水毁还会对公路设施造成一定的影响。
如护栏、路灯等都有可能因为路基水毁而被损坏。
1. 沿线防汛设施建设对于易受水毁影响的路段,可以在路基周边建立相应的防汛设施,例如设置防水墙、挡水坝等,对于来势汹涌的洪水进行防护。
2. 路基排水系统的设计和维护良好的排水系统是避免公路路基水毁的关键。
合理的排水系统可以让路基上的水迅速排走,减少水毁的风险。
在公路设计和维护中需要重视路基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维护。
3. 路基材料选择和加固对于易发生水毁的路段,可以采用抗水毁性能更好的路基材料,如加入聚丙烯纤维等,提高路基的抗水毁能力。
对于已经出现水毁的路段,需要及时进行加固,恢复道路的使用功能。
4. 做好灾害监测和预警对于易受水毁影响的路段,可以建立专门的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
一旦发生水毁等灾害,能够及时发出预警,为相关部门采取措施争取更多的时间。
5. 定期检查和维护对于公路路基水毁,预防和维护同样至关重要。
定期检查路段的排水系统、路基情况等,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维护,是避免水毁的有效措施。
三、结语公路路基水毁是公路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水毁不仅会给公路交通和设施带来严重影响,还有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做好公路路基水毁的防治工作,对于公路的使用和维护非常重要。
浅谈高速公路路基水毁的成因与防治措施摘要: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位居世界首位,在管养过程中常会遇到路基水毁问题,给高速公路养护工作增加很大困难。
本文结合多年工作经验,重点分析高速公路路基水毁的形式与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确保高速公路的运营安全。
关键词:高速公路;路基水毁;防治我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高速公路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各地高速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能为重中之重。
在我国多雨地区、山区丘陵等地方,高速公路管养过程中常遇到路基水毁的现象。
水毁现象的出现,轻则边坡冲刷塌陷,重则路基路面下沉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水毁病害的成因,既有环境、气候等外在因素,也有设计施工阶段的影响,也有养护措施不到位造成的。
本文对高速公路常见的水毁现象进行总结,分析研究水毁病害产生的本质原因,从不同角度提出相应合理可行的防治措施,为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提供参考经验,保证了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营。
1高速公路路基水毁常见形式高速公路线路较长,地质条件又不尽相同,路基水毁表现出来的形式又各有不同,经过总结常见的路基水毁形式有:(1)路基边坡滑塌。
沿河路基边坡的坡度相对较大,由于水流冲刷的影响,坡脚填料被水流带走。
长此以往,路基边坡的稳定性极度弱化,进而出现滑塌的问题。
(2)路基边坡滑移。
路基在水流冲刷非常严重的区段中,或路基区域没有设置防护手段,河水就会一直冲刷路基边坡坡脚,因为长时间的冲刷使路基处于掏空的状态,在行车荷载作用下,路基会始终沿着某一破裂面产生向外滑移的现象,并且形成严重的缺口。
(3)路基沉陷。
由于被水流长时间浸泡,路基填料强度弱化,并且由于行车荷载的影响,路基处于严重的沉陷状态。
就沥青混凝土路面而言,主要是路面沉陷、波浪问题相对严重,这就会导致车辙的产生。
另一种是路基坍塌,路基的土体或者沿线的山体遇到水之后可能会发生软化的现象,在重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坍塌现象,容易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2高速公路路基水毁的成因2.1水文环境问题如果在含水量较大的位置建设高速公路,需着重注意高速公路路基的建设。
J IAN SHE YAN JIU技术应用268公路水毁的成因及防治措施分析Gong lu shui hui de cheng yin ji fang zhi cuo shi fen xi尚伟伟在现实生活当中,公路是人们日常交通出行的主要路径,如果发生水毁现象不仅仅会影响到出行效率,甚至还会引发交通意外事故,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目前较为常见的水毁灾害主要包括路基沉陷、桥涵破坏与公路防护工程损坏等,这些情况都会威胁到出行安全。
在这种背景下,相关单位必须要综合考虑公路实际情况,采用更为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防治,这样才可以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更大便利,并切实保证出行安全。
鉴于这种情况,本文首先详细分析了公路水毁的成因,然后提出了水毁防治基本原则,最后进行了防治措施探究。
顾名思义,所谓公路水毁实际上指的是公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暴雨或者连续强降雨等水体作用的影响而出现的损坏以及质量问题。
在发生水毁以后,公路沿线防排水措施会被损毁,导致边坡塌陷,使路面出现裂缝,严重影响公路的政策通行,对于出行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造成了巨大威胁。
因此,相关单位必须深入研究引发公路水毁成因,并以此为基础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预防及解决措施,从而切实保证公路运行正常。
一、公路水毁的成因分析1.雨水量过大在最近这些年,部分地区由于夏季雨水过多,甚至频繁出现暴雨,再加上路面排水设施存在缺陷,造成了路面水不断向下渗漏,使得路基土长期处于湿滑状态,导致了路基强度及水稳定性大大下降,不易于行车。
在这种背景下,随着经过车辆数量的不断增加,受到较大车辆载荷的影响,会造成部分路面出现破碎、下沉、错台以及裂缝等问题。
2.车辆载荷作用随着现代化交通运输量的不断增加,城市公路的车流量也在不断增加,公路路面长期应对着超负荷承载压力,再加上雨水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公路路面的承载性能有人在持续下滑,这也就对车辆行驶的舒适与安全性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导致道路通行能力持续下滑。
探讨公路水毁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摘要:公路水毁主要是指公路在运营过程中,由于暴雨和连续强降雨造成的公路各种损坏和质量问题。
公路水毁是影响公路正常使用的主要质量问题之一。
它不仅影响公路的使用寿命,而且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深入分析公路水毁的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防治措施和策略,希望可以给相关专业人员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公路;水毁;防治措施前言县级公路经常性的会发生一些自然灾害,而又以水灾为主要灾害,这也是县级公路在最为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类型。
当在县级公路上发生水灾后,道路中的水可能会致使排水设备堵塞,从而破坏排水设备和系统,道路沿线边坡塌陷区和道路宽纵裂缝,严重影响道路通行能力,并可能造成路基边坡、沿线防护设施和桥梁坍塌,甚至造成交通阻塞等。
不仅会给我县交通运输业造成巨大损失,同时也会对广大出行群众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有必要对公路水毁原因进行调查,以便制定科学准确的预防和解决措施,保证公路交通的正常运行。
1公路水毁类型及其成因1.1 路基、路面的沉陷路面、路基的塌陷、下沉,是路基本身在垂直方向上出现较大的沉降现象,造成部分路段的基本破坏现象,造成路面的断裂、沉降和破坏。
造成路面、路基坍塌、沉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由于麦积地区地貌因素的特殊性,在施工过程中,若填筑路段施工,填料的选择不合理,压实度达不到设计标准要求。
如果路基结构组合不合理,高填方路基不设沟,护坡施工不规范,护坡损坏不及时修复和防护措施不到位,都会导致路基沉降。
同时,后期养护如不及时跟进,不及时清除路面泥泞,不及时填筑路基坡脚,造成人、畜坑,不及时修补路面坑槽,排水不畅,遭受暴雨再次冲毁,路基出现塌方、下沉现象,它可能导致山体滑坡。
如果能克服上述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就能有效防止路基坍塌、沉降现象,使道路得到有效保护。
1.2 路基坍塌由于黄土本身的颗粒性和分散性,土和路基填筑的土石混合体遇水时会软化。
如果在陡坡上没有支护,路基的土体会发生崩塌、滑动,然后沿其松散表面散开,造成路基的坍塌。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水损坏机理及施工养护对策高速公路是现代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交通安全和畅通具有重要意义。
而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水损坏是影响道路安全和正常行车的主要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水损坏机理和施工养护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为高速公路的沥青路面水损坏问题提供解决思路。
1. 水分的侵蚀作用高速公路路面在运输过程中会受到水的侵蚀,尤其是在雨水和湿气较多的地区,水分会侵蚀路面的表面和内部结构,导致路面的松软和疲软,从而影响路面的使用寿命和承载能力。
2. 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沥青路面在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容易产生裂缝,尤其是在高温天气下,路面会因为温度变化而产生裂缝,使得路面的稳定性和平整度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水损坏问题的发生。
3. 土壤膨胀作用土壤的膨胀作用也是造成路面水损坏的问题之一,尤其是在季节性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土壤膨胀会引起路面的凹凸不平,从而影响行车的安全和舒适性。
4. 施工质量不佳导致的路面老化如果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在施工过程中质量不佳,例如沥青混凝土的配比不合理、施工技术不到位等,会直接导致路面老化加剧,从而容易发生水损坏问题。
1. 合理排水系统设计为了解决水分侵蚀引起的问题,需要在建设和维护高速公路时合理设计排水系统,确保路面上的积水得以及时排除,避免水分对路面的侵蚀。
2. 加强路面密实度和抗渗性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路面的密实度和抗渗性,避免水分渗入路面深层,导致路面变松软和疲软,减少水损坏的发生。
3. 采用适量沥青混凝土在沥青混凝土的配比设计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量的沥青混凝土,使得路面具有较好的抗压和抗变形性能,减少水损坏的发生。
4. 做好路面防水保护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养护过程中,要做好路面的防水保护工作,对路面进行防水涂料处理,提高路面的抗水性能,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5. 加强定期检查和维护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工作是避免水损坏的关键所在,及时修补路面的裂缝和坑洼,保持路面的平整度和稳定性,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THESIS论文108浅析公路路基水毁灾害成因及处治措施杨红艳(库尔勒公路管理局,新疆 库尔勒 841000)摘要:公路路基水毁灾害是影响公路运行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强降水导致地表水流量激增,从而对公路路基造成损害。
本文通过对公路路基水毁灾害成因进行研究分析,提出预防方法与处治措施,以期为同类型灾害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公路;路基水毁;灾害原因;治理一、引言公路路基水毁灾害在一定程度上会损害交通基础设施,进而影响道路的运行安全,同时也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
目前,针对公路路基水毁灾害成因,相关专家学者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并提出了预防与处治措施,但数据显示,近年来,因路基水毁造成的经济损失仍然呈现上升趋势,因此极为必要进一步研究相关预防及处治措施,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二、案例分析2018年7月中旬,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局部地区出现强对流天气,引发了短时间内的强降水天气,导致新疆部分城市产生内涝灾害,一部分高速公路与国道、省道公路遭受泥石流灾害的影响,交通运输中断;另外,循化与尖扎地区的强降水量达到了每小时23.7~31.3mm,且伴有冰雹;由于受到强降水天气的影响,公伯峡隧道发生泥石流灾害,道路路基水毁严重,途经车辆滞留在隧道内部,该路段实行交通管制。
三、产生水毁灾害的原因(一)防护项目产生水毁灾害的原因防护项目发生水毁灾害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由于防护项目地基的承载能力较为薄弱,导致防护设备埋藏深度较浅;二是防护项目的建设地点不科学,与雨水汇集的距离较近,导致水流对防护项目产生较大的作用力,进而受损。
(二)挡土墙产生水毁灾害的原因挡土墙发生水毁灾害时,分别有挡土墙开裂、挡土墙位移、挡土墙下沉、挡土墙地基损害等几种类型。
产生以上不同灾害类型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开裂是由于灌注过程存在问题,使挡土墙的建设质量下滑;位移是由于压实作业存在一定缺陷,导致防土墙产生相关的受力羸弱区域。
公路路基水毁防治措施分析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重,频繁的自然灾害给交通运输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其中,公路路基水毁事件的频繁发生,直接影响着公路的运输效率和安全。
因此,防治公路路基水毁事件,成为了当前公路建设和运营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对公路路基水毁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保障公路建设和运营的安全。
一、公路路基水毁的原因公路路基水毁是指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公路路基受到破坏或沉降的现象。
公路路基水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强降雨和暴雨天气。
雨水经过土壤渗透和地表径流,对路基的支撑力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路基沉降或破坏。
2. 洪水侵袭。
洪水猛烈流动,对路基冲刷和削弱的破坏力极大,如果路基抗洪能力差,便容易发生水毁事件。
3. 枯水季节干旱长时间未下雨,路基土壤过分干燥,失去了一定的稳定性,容易发生坍塌或沉降。
4. 公路路基部分铺设在山区、高坡、陡坡等地势复杂的地形上,若路基设计不当、施工不规范,也容易出现路基水毁事件。
公路路基水毁事件严重影响公路的安全和运营效率,从而影响交通运输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影响线路车速和运行效率。
公路路基出现水毁后,道路地面不平,车速降低,会导致车辆行驶效率降低,影响交通运输效率。
2. 增加交通安全风险。
公路路基水毁后,路面陷坑、裂缝等,加大了车辆颠簸的风险,极易导致车辆横滑、抱死、翻车等交通事故。
3. 影响公路的服务寿命。
公路路基水毁后,道路基础的稳定性受到影响,长期处于失稳状态,难以承受运输商的重型车辆运行,浅层失稳很快会向深层传导,公路的服务寿命将大幅缩短。
4. 经济成本增加。
公路路基水毁后,修复所需要的工程项目、材料和人力成本都极高,而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过多的成本损失会对整体经济带来一定的影响。
1. 加强公路的设计施工。
在公路建设中,应充分考虑气候和地形等因素,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并加强施工过程中对路基的加固和处理,保证路基的稳定性。
公路路基水毁防治措施分析公路路基水毁是指由于降雨等自然因素导致公路路基发生破坏的现象。
公路路基水毁不仅会对交通运输产生影响,还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对公路路基水毁进行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公路路基水毁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一、水毁防治的重要性公路路基水毁会导致道路的塌陷、决口、塌方等现象,严重影响交通的畅通、安全和舒适性。
特别是在雨水较多的季节或地区,水毁现象更为常见。
而公路路基水毁不仅会给交通运输带来不便,还会增加公路维护和修复成本,对交通安全和通行效率造成威胁。
加强公路路基水毁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确保公路交通运输的安全和顺畅至关重要。
二、公路路基水毁的影响因素1. 地质因素:地质条件是公路路基水毁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土质疏松、坡度大、地下水位高等地质条件都会增加公路路基水毁的风险。
3. 设计和施工因素:公路路基的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公路路基水毁的发生。
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差、维护不到位等问题都会增加公路路基水毁的风险。
1. 地质调查和评价在公路规划和设计阶段,需要进行地质调查和评价,了解地质情况,评估地质风险,合理选择路线,并做出相应的地质防治措施。
2. 强化排水系统在公路路基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要合理设置排水系统,及时排除路面积水和路基底部积水,减少水毁的可能性。
3. 加强护坡和支护结构建设4. 加强维护管理加强公路路基的日常维护管理,及时发现和修复路基的裂缝和沉陷等问题,减少水毁的发生。
5. 科学合理的植被覆盖植被对公路路基水毁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能够减缓雨水的冲刷,增强路基的稳定性。
在公路路基的设计和建设中,设置科学合理的植被覆盖也是水毁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
6.加强技术研究和信息共享加强公路路基水毁的技术研究,不断改进水毁防治技术和措施。
加强国内外信息共享,学习借鉴其他地区水毁防治的经验和做法,为我国公路路基水毁防治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世界范围内,有关公路路基水毁的研究不断深入,各国也积极探索水毁防治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如加强地质调查、采用新型的排水系统、利用新型材料等措施。
公路水毁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摘要】公路水毁是指公路沿线的工程设施由于受到水的作用而遭到损坏的现象与过程,是各地共同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属于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
本文详细阐述了各类水毁发生的原因以及对各类水毁的防治措施,指出公路水毁要以预防为主,及时清除水毁隐患,防患于未然。
只要能从公路的设计、施工、养护等方面重视水毁,采取的措施得当,公路水毁将会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词】公路水毁;成因;防治道路每年都有公路水毁现象的发生,轻者路基路面损坏、影响公路通行能力,重者桥梁冲毁、中断交通。
由此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
因此,了解公路水毁的成因,加强公路水毁的预防,对彻底根治公路水毁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保障公路畅通的一个必备前提。
1. 公路水毁的类型和成因。
1.1路基沉陷。
路基沉陷是指路基在垂直方向上产生较大的沉降,路基的不均匀下陷,将造成局部路段的基层破坏,进而使路面破损,如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断板、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坑槽、龟裂等,降低路面行驶质量,影响行车安全,甚至中断交通。
形成路基沉陷的主要原因有:(1)填方路段填料选择不当,施工过程中超厚度碾压,压实度不足;(2)路基结构组合不合理,弯沉过大,路面防水差,雨,雪水渗入路基;(3)路基排水措施不当,路面、边沟形成积水;(4)缺少必要的排水和防护措施。
1.2路基坍塌。
路基坍塌主要指路基土体或沿线山体(或土石混杂的堆积物)遇水软化,在较陡边坡无支撑的情况下,自身重量所产生的剪切力,超过了粘结力和摩擦力所构成的抗剪力,因而土体沿松动面下坠散开。
路基坍塌破坏了路基的整体性,损害了路面的通车功能,易造成交通中断,是比较严重的水毁病害。
形成路基坍塌的主要原因有:(1)缺乏合理的排水措施,路基极易冲刷;(2)路基边坡土质松软、坡度过陡,缺乏必要的挡土墙等防护措施;(3)构成路基的土质极差,岩石风化严重,遇水软化。
1.3桥涵破坏。
桥涵破坏主要是指在山洪暴发情况下,洪水冲刷淘空桥基,使桥梁失稳损坏或涵洞被毁,形成桥涵破坏的原因有:(1)涵洞位置不当,孔径偏小,满足不了排洪要求;(2)涵洞进口处理不当,泄洪时发生洪水流向偏差;(3)桥位选择不当,河床的地质条件差,极易发生冲刷,进而影响桥梁基础及墩台结构;(4)桥涵日常养护差,长期得不到清理,发生堵塞,水流不畅;(5)河床变化较快,水流偏差较大。
公路路基水毁防治措施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交通运输的不断发展,公路建设已成为现代化社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水毁却是公路建设中必须面对的难题之一。
水毁是指在公路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气候等多种因素导致路基失稳、路面塌陷、道路被毁等现象。
因此,针对公路路基水毁问题,采取相应的预防和防治措施是必要的。
1. 路基加固对于容易进行水毁的公路路段,需要加强路基的加固措施,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同时防止土体侵蚀。
可采用的方法包括加强路基石方体积、增设道路排水系统、加固路基地基,以增强路基的抗水性和菌素。
2. 梯田式路基梯田式路基是一种先进的路基处理方式。
通过将路基进行分块、分层,然后将路基整体修整成梯田状,布设一定的排水系统,增加路基的抗水能力和抗震能力。
3. 钢筋混凝土路面钢筋混凝土路面具有耐久性、抗腐蚀性、抗水性强等优点。
可在容易受到水毁的路段中采用钢筋混凝土路面,提高路面的抗水性能,同时降低路面维护费用。
4. 应急堤防在容易发生水毁的路段设置应急堤防,增强路段的防洪能力。
应急堤防不仅能起到防洪作用,还可以限制洪水对路面的侵蚀和破坏。
5. 排水管道路段水毁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排水不畅,因此在路段中设立排水管道是十分必要的。
排水管道可连接截水沟、人工水渠等设施,保证路面排水的畅通。
6. 防浪板在路段设置防浪板,可起到控制浪涌、减少海水对路面的冲击,降低水毁风险的作用。
7. 稳定材料在防治路基水毁时,使用稳定材料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
可采用混凝土、碎石等材料,增强路基的抗水性能,防止路基受到水的侵蚀和破坏。
总之,防治公路路基水毁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如加固路基、布置应急堤防、设置排水管道、使用稳定材料、增设防浪板等。
只有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公路路基的抗水性能,保障公路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
公路水毁病害的浅析与处理措施摘要: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公路水毁病害日益凸显,给公路的养护管理和使用寿命带来严重的威胁。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水是破坏公路及路基、桥涵等构筑物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其发展变化来看,水是“元凶”也是“帮凶”。
我国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水毁病害较为严重,许多地方的高速公路在施工过程中未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要求施工,没有注意到路基边坡可能存在的隐患。
水毁病害给人民群众带来财产的损失,因此如何有效控制水毁病害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公路水毁病害的类型和原因,随后详细阐述了公路水毁病害防治的处理措施,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公路;水毁病害;浅析;处理措施引言公路是确保公共交通工具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其路面性能对车辆行驶的舒适性有直接作用。
在公路工程水毁病害防治施工中,需要依据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原则,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水毁对公路使用的影响。
如水毁病害发生后,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水毁病害逐渐严重,确保公路正常的使用性能。
一、公路水毁病害的类型和原因(一)路基排水不畅公路路基排水不畅,致使路基中水长期浸泡、渗透,路基强度逐渐降低,影响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发展,最终导致水毁病害的发生。
因此公路养护人员应加强对公路沿线排水设施的日常检查和定期维护,在雨季到来之前,提前进行检查、清理和维修。
公路水毁病害主要有路面损坏、桥梁垮塌、涵洞堵塞等,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一是自然地理条件。
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是影响公路水毁的主要因素,它决定了公路的走向、线形、路基高度,二是工程地质条件。
例如路基填土材料不均匀或路基填土过高,导致路基边坡不稳定;三是设计原因。
例如路基排水设计不合理,导致公路边坡的渗水问题突出;四是人为因素。
例如施工管理不当,没有注意到雨季施工的细节问题等。
公路水毁病害的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设计到施工再到后期养护管理等多个环节全面考虑。
公路水毁病害成因分析及处治措施摘要:公路水毁病害是指由于降雨过多、排水不畅等原因,导致公路路基、路面或桥梁受到破坏或损失的现象。
水毁病害不仅影响了公路交通的正常运行,还给人们出行带来了诸多安全隐患。
因此,深入分析水毁病害的成因,并采取相应的处治措施,对于维护公路交通的畅通和安全至关重要。
关键词:公路;水毁病害;成因分析;处治措施引言公路水毁病害是指由于自然灾害或其他原因导致公路路基、路面及其他相关设施遭受严重破坏的现象。
公路水毁病害的发生对交通运输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只有深入研究水毁病害的成因,并采取相应的处治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减轻公路水毁病害带来的损失,确保公路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1公路水毁病害概述公路水毁病害是指由于降雨过多、排水不畅等原因,导致公路路基、路面或桥梁受到破坏或损失的现象。
在降雨周期性增加或突发的大雨事件中,水量过多超出排水系统的处理能力造成河流溃堤、洪水泛滥,进而对公路交通设施造成损坏和影响的情况被称为水毁病害。
公路水毁病害通常包括公路路基的冲刷和滑坡、路面的塌陷和断裂以及桥梁的倒塌等。
公路水毁病害会对交通运输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
它不仅威胁公路的安全通行,还可能造成交通中断、交通事故和经济损失。
因此,及时识别水毁病害,并采取适当的处治措施,以保障公路交通的安全和畅通非常重要。
2公路水毁病害成因分析2.1降雨过多持续、大量的降雨会导致地表积水,超过排水系统的处理能力,直接影响公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持续强降雨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使路基土壤饱和,降低了土壤的承载力和抗剪强度,导致公路路基塌陷和滑坡。
2.2排水不畅公路排水设施不完善或维护不到位,导致雨水无法及时排除。
排水设施堵塞或受损会导致积水和径流,增加了水毁病害发生的风险。
同时,排水斜率不当,缺乏足够的沟道和排水出口也会使水流累积和冲刷路基、路面。
2.3设计不合理公路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地质条件和降雨情况等因素,导致公路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缺乏防护措施。
公路路基水毁防治措施分析公路路基水毁防治是公路工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公路路基如果遭受水毁,会造成交通中断,损失严重。
对公路路基水毁进行防治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将对公路路基水毁防治措施进行分析。
一、水毁的原因公路路基水毁是指由于不同原因造成的路基遭受水毁的情况。
公路路基水毁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天气原因:降雨量超过路基排水能力、降雪等造成的冰雪融化。
2. 地质原因:地下水涌入、软土层涌水、河流水源泛滥等。
3. 设计原因:路基设计不合理、排水系统不完善等。
4. 施工原因:施工工艺不规范、施工质量不达标等。
二、水毁的危害公路路基水毁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一旦发生水毁,将会给公路交通带来巨大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交通中断:公路路基水毁可能导致路面坍塌、道路断裂等情况,严重影响车辆通行。
2. 安全隐患:水毁造成的路面凹坑、反坡、边坡滑坡等情况,会给车辆行驶带来安全隐患。
3. 经济损失:交通中断会给物流运输带来损失,同时对当地经济发展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4. 资源浪费:公路路基水毁后需要进行修复重建,将造成大量资源浪费。
三、水毁防治措施分析公路路基水毁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才能达到预防水毁的目的。
下面将从设计、施工、养护等方面对水毁防治措施进行分析。
1. 设计阶段在公路路基设计阶段,需充分考虑地质、气象、水文等因素,合理确定路基位置、坡度、截水沟、排水系统等设计要素,以确保路基能够在各种自然环境下正常运行,防止水毁发生。
还要合理选择路基材料,确保路基的稳定性和抗水毁能力。
2. 施工阶段在公路路基施工阶段,需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路基的坡度、坡面、截水沟等能够正常运行,排水系统能够顺畅排水。
同时还需要对路基进行加固处理,采取合适的防水措施,防止地下水渗入,确保路基的稳定性。
3. 养护阶段在公路路基养护阶段,需要对路基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排水系统畅通,及时清理截水沟、疏通排水管道等,保持路基的良好排水状态。
浅谈某高速公路填石路基路堤挡墙水毁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9-07-03T12:44:02.923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6期作者:刘甫平1,2 [导读] 施工可行性等方面阐述了其处理效果,为类似高速公路边坡水毁应急处置方法提供借鉴。
1.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088;
2.公路交通节能环保技术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安徽合肥 230088
摘要:本文以某高速公路路堤挡墙水毁处理工程为例,介绍了水毁应急工程的处理方法、针对性、技术要求,以及施工方法、施工步骤、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等边坡水毁处理措施,从实用性、快速性、针对性、施工可行性等方面阐述了其处理效果,为类似高速公路边坡水毁应急处置方法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速公路;路堤挡墙
一、项目概况
某高速公路,起点位于马鞍山市丹阳镇省界处,向江苏省延伸至禄口机场,终点接北沿江高速公路,通过姥桥互通立交与和县S206相接。
总长36.27千米。
属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00km/h,路基宽33.5m。
通车时间为2013年。
二、自然地理及气候特征
项目所处区域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温和湿润、雨量充足、四季分明、季风明显、无霜期长。
区域内降水量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053mm。
夏秋季节雨量集中,常出现大面积持续性暴雨及阴雨天气,并发生内涝灾害;春冬季节雨少雾大,空气湿度相对较大。
三、现场水毁情况及原因分析
3.1 现场水毁情况
通过对现场坍塌的工点进行实际踏勘,其主要水毁情况为:①K7+942~K7+955段上行线路堤挡墙已全部倒塌,地面以上墙高约6.0m,长度约13.0m,已坍塌部分其边坡处于欠稳定状态,需采取临时支护措施,以防边坡进一步坍塌对道路行车及当地农耕生产的当地行人造成危害;②K7+893~K7+942段上行线路堤挡墙已出现鼓胀、变形、开裂,需采取加固措施;③K7+893~K7+955段上行线已硬化的土路肩已发生纵向裂缝,基本连续分布,缝宽约3~5cm,其主要原因是由挡墙坍塌、变形造成的,为防止雨水入渗对路基及挡墙进一步造成危害,需采取临时灌封处理;④K7+955桥头锥坡大部分已水毁破坏,需修复。
现场水毁照片见下图:
图1 部分倒塌挡墙图2 原挡墙鼓胀、开裂图3 硬化路肩开裂3.2 水毁原因分析
1)通过现场查看,挡墙为重力式浆砌片石路堤挡墙,墙顶填土高度约3.0m,挡墙高2.5~8.5m,从坍塌的挡墙断面可看出,墙体砂浆不足,设置泄水孔较少,沉降缝未进行补缝处理。
2)运营期间,随着时间的增长,尤其是近两年夏季汛期暴雨频繁,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特别是受暴雨侵害遭到破坏,致使局部挡墙坍塌破坏,未出现坍塌的挡墙从路面路肩形成的纵向裂缝分析判断,墙体发生轻微变形位移,随着时间的增长并在外界因素,尤其是水的作用下,局部挡墙仍会继续出现破坏,存在安全隐患,须加固处理,以保证高速公路正常通行及安全。
四、处理方案
4.1 临时方案
根据现场调查及出现的情况,为防止挡墙进一步遭到破坏,在未进行正式处理施工之前,须做好如下临时措施:①该位置按规定设置提醒标志;②对已开裂的硬化路肩采用沥青或其它防水材料对裂缝进行封堵;③对已坍塌的挡墙坡体进行简易素混凝土喷护;④派专人进行观测。
4.2处理方案
1)由于挡墙较高且坍塌的挡墙坡体不稳定,拆除原有挡墙造成边坡再次坍塌,为防止坡体砌体滚落,清理边坡后对坡面采用φ18砂浆锚杆挂钢筋网稳固坡面并在挡墙外侧新建混凝土挡墙。
2)砂浆锚杆采用φ18锚杆钢筋,锚杆间距为1.0m,正三角形,梅花形布置,钢筋长度6m,加固边坡坡面采用挂钢筋网,钢筋网采用φ8钢筋,钢筋网网孔间距20cm×20cm,锚杆施工顺序自上而下,最下一排锚杆距地面高度为1.0m。
3)清除已坍塌的挡墙砌体对坡面进行锚杆挂网后,在原挡墙外侧增设新的混凝土挡墙。
4)对局部中下部已出现开裂、鼓胀的墙体,应先加固墙身再在挡墙外侧增设支墩进行加固处理。
5)为保证支墩加固体与被加固挡墙墙体之间有效咬合,支墩施工前在原挡墙墙身采用植筋处理,采用φ16锚杆,钢筋长度1.0m,梅花形布设,植入原有墙体内0.5m,外露0.5m,钢筋间距50cm×50cm。
6)挡墙的具体处理方案见图4、图45:
五、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
1)各项前期工作完成后应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及安全保障计划以指导施工。
2)避开雨季施工及时做好临时排水措施。
3)先施工已出现变形、鼓胀的挡墙段,在其挡墙外侧新建支墩进行加固。
4)再对已坍塌的原有挡墙进行清理,采用锚杆挂网稳固坡面,再新建C25现浇砼挡墙。
5)按设计要求及时做好泄水孔。
6)现场调查发现未坍塌的挡墙基本未设泄水孔,为保证原有挡墙稳定及墙背后能排水通畅,待原有挡墙外侧新建支墩加固施工完成且达到设计强度后,采用机械钻孔对原挡墙进行泄水孔施工,泄水孔孔距1.5m,交错排列,孔径10cmx10cm,距地面高0.5m,泄水孔端部采用反虑土工布包裹。
7)支墩加固须每1-2墩跳挖施工。
8)支墩加固基础埋深不小于1.0m,同时支墩加固基础开挖深度不得大于原挡墙基础埋深,以防扰动挡墙基础对原有挡墙产生破坏。
9)支墩加固基础基坑开挖后不得受水浸泡,开挖基坑后应立即验槽,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时方可施工,否则应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确定处理方案。
10)新建挡墙基础埋深不小于1.0米。
11)施工前应确定原挡墙伸缩缝的位置,确保新建挡墙与原挡墙伸缩缝位置一致。
12)待混凝土强度达到其初龄期强度的80%时方可拆除模板。
图5 支墩加固挡墙立面及平面布置图
六、结束语
1) 高速公路水毁应急工程处理方案不同于新建或在建高速公路,它们基本上都是发生在高速公路运营期间,随著高速公路运营时间的增长,已有的圬工砌体,尤其是边坡防护工程,在外界因素,特别是近年来易出现极端连续的强降雨恶劣天气影响,致使原有的边坡防护工程遭到破坏,需要及时加固或新建处理,才能保证高速公路正常运营及行车安全。
2)运营期间高速公路水毁工程一般都是以散点分布于高速公路沿线,给施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如何保证在不影响交通通行及行车安全的条件下制定合理、有效、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案是水毁应急工程处理方案应掌握的要点。
3)本次水毁应急工程处理方案就是在遵循以上原则及类型高速公路处理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处理方案。
目前该段水毁工程已施工完毕,根据业主反馈的信息,处理效果良好。
因此,借此收获的经验写点体会与大家交流,希望为类似公路水毁应急工程处置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