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的学前教育思想及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68.00 KB
- 文档页数:16
课题第18课福禄贝尔和洛克的学前教育理论课时2课时(90 min)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了解福禄贝尔提出的教育的一般原则(2)领会福禄贝尔有关幼儿园作业的论述(3)理解洛克的学前教育理论思政育人目标:通过对福禄贝尔和洛克的学前教育理论的学习,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了解更广泛的学前教育理论知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福禄贝尔有关幼儿园作业的论述教学难点:洛克的学前教育理论教学方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设计第1节课:考勤(2 min)→视频导入(8 min)→传授新知(25 min)→课堂讨论(10 min)第2节课:问题导入(10 min)→传授新知(20 min)→课堂讨论(10 min)→课堂小结(3 min)→作业布置(2 min)→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设计意图第一节课考勤(2 min)⏹【教师】清点上课人数,记录好考勤⏹【学生】班干部报请假人员及原因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视频导入(8 min)⏹【教师】播放课本146页《幼儿教育之父福禄贝尔》的视频⏹【学生】观看、思考⏹【教师】提出问题看完视频,你对福禄贝尔有何了解?⏹【学生】思考、小组讨论、举手发言福禄贝尔是德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
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幼儿园教育体系,并倡导了幼儿园运动。
他的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对世界各国幼儿园的发展以及幼儿教育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誉为“幼儿教育之父”。
福禄贝尔创立的幼儿园作为一种学前教育机构的形式一直沿用至今,他的幼儿园教育理论至今仍在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学前教育工作者。
通过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目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思考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理论⏹【教师】引入今天的课题并在黑板上板书: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理论传授新知(25 min)⏹【教师】通过大家的发言,讲解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理论一、论教育的一般原则(一)顺应自然的原则福禄贝尔认为,教育必须顺应自然。
洛克学前教育思想总结洛克(John Locke)是17世纪英国的一位哲学家和政治家,他的思想对于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洛克的学前教育思想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洛克强调了个体的天赋和自然状态。
洛克认为,每个人天生具有相同的理性和能力,这也包括了学前儿童。
他认为,儿童是从一个自然状态开始学习和成长的,没有先天的知识或道德观念。
这一思想对于现代学前教育来说非常重要,鼓励教育者去培养儿童的天赋和潜能,而不是把他们看作是空白的容器需要被填满。
洛克的这一观点对于学前教育的个性化和发展导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洛克主张通过感观经验来获得知识。
他认为,儿童通过直接感受和体验来获取知识,而不是从书本或教师那里被灌输。
他主张以儿童的兴趣为导向,通过观察和实践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帮助他们发展认知和探索能力。
这一思想也为现代学前教育提供了借鉴,强调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方法和对实际经验的重视。
第三,洛克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儿童的道德和社会价值观。
他强调了人的社会性和道德的重要性。
他认为,儿童应该通过教育来培养正直、诚实和公正的品德,以及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心灵。
这一思想对于学前教育来说非常重要,鼓励教育者在教学中注重儿童的道德和品德教育,而不仅仅关注他们的认知能力。
在现代学前教育中,在课程中加入道德教育内容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做法。
最后,洛克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由而独立的个体。
洛克认为,教育应该帮助儿童发展成为独立思考、自主行动的人。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儿童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做出正确的决策。
这一思想在现代学前教育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强调培养儿童的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总之,洛克的学前教育思想在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的观点强调了个体的天赋和自然状态、通过感观经验获得知识、培养儿童的道德和社会价值观、以及培养自由而独立的个体。
这些观点对于现代学前教育的个性化、以儿童为中心、注重实践和道德教育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洛克的学前教育思想及研究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是英国资产阶级唯物主义的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家。
在哲学上,他是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的重要代表。
在教育上,他提出了绅士教育理论,竭力主张培养资产阶级化的贵族或贵族化的资产阶级.他撰写的《教育漫话》一书从理论上为英国的绅士教育提供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一、生平简介1632年,洛克出生在一个律师家庭,幼时受过严格的家庭教育。
1652年毕业于威斯敏斯特公学,随即入牛津大学研究哲学、物理、化学、医学,1658年获硕士学位。
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在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立宪君主制度。
洛克深受革命胜利的鼓舞,在几年里连续发表了一些重要的政治、哲学和教育方面的著作,主要著作有《政府论》(1689)、《人类理解论》(1690)、《教育漫话》(1693)等,为新政权提供理沦依据.1692年出版的《教育漫话》,系统表述了新兴资产阶级在教育方面的要求,成为从西欧中世纪的宗教教育发展到近代为现实生活服务的世俗教育的中间环节.洛克在《人类理解论》(1690年)中阐述的唯物主义经验论是他研究社会政治问题和教育问题的理论基础。
他继承培根和霍布斯的唯物主义经验论,批判了天赋观念论,详细论证了基于感觉经验基础上的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
他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儿童的心灵生来就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任你在上面写上什么或把它塑造成什么.洛克认为,人的心灵最初就像一块白板,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从经验中获得的。
经验来源于感官对外界事物的感觉和对心理活动的“反省”.人的观念大部分来源于感官,同时人的认识应由特殊上升到一般。
洛克强调理性认识的可靠性和重要性,但他把对心理活动的反省看成知识的一个独立源泉,反映出他的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
洛克的主要教育思想是“绅士教育”论,就是要通过体育、德育和智育等世俗教育,把资产阶级子弟培养成为与世俗贵族没有多大区别的新贵族--绅士。
外国近代学前教育外国近代学前教育第五章近代欧美和日本的学前教育——发端于17世纪后半期的英国贫民婴幼儿保护和养育设施是近代欧洲学前教育设施的胚胎。
由此开创了近代贫民慈善学前教育的传统。
主要目的在于挽救贫民婴幼儿的生命,教育的成分微乎其微。
——欧文创办了幼儿学校后来形成了一场运动。
产业革命的影响1840 福禄培尔创办了幼儿园,为社会中上层家庭的儿童接受社会学前教育提供了条件,同时开始出现“双轨”倾向:一轨为中下层,一轨为中上层所设。
【总述】1835 法国率先开始将学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制度的历史进程;40年代英国通过政府拨款形式,加强了政府对幼儿学校的控制;19世纪后半期,法美日等国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得到较大的发展,成为整个公立学校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一节英国的学前教育一、17世纪末至18世纪上半期英国贫民政策中的幼儿保健和保育问题这种发端于英国的、作为贫民政策的幼儿保护和养育设施时近代欧洲幼儿教育设施的根源和胚胎。
二、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英国幼儿教育的开创和发展(一)背景:首先是幼儿的安全和健康问题;其次是初等教育的内容提早到幼儿阶段成为19世纪上半期英国幼儿学校教育内容的基本特征;三是社会问题。
(二)怀尔德斯平的幼儿学校运动是英国幼儿学校的著名领导人,于1920开办一所幼儿学校,堪与欧文(1816创办幼儿学校)并举,对19世纪欧美各国的幼儿学校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强调智育。
其教学方法是“开发教育方法”:激发好奇心;从已知到未知;通过感觉教学;让孩子独立思考;把教育与娱乐结合起来。
为贯彻上述原则,设计了“阶梯教室”“教学柱”“教学架”“调换架”等教具。
“发展课本”等教材——把初等教育的内容下放到幼儿阶段——其幼儿学校的最高目标在德育方面——对幼儿学校的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三)英国政府的幼儿学校政策1840 枢密院教育委员会视学官首次发出关于幼儿学校检查项目的训令,这时幼儿学校才真正成为国库补助的对象。
《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汇总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汇总学前教育学是研究0-6岁儿童教育及其有关问题的学科。
它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
学前教育学旨在提供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为您汇总学前教育学的相关复习资料,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学科知识。
一、儿童发展理论1. 蒙台梭利理论蒙台梭利理论认为儿童在早期具有敏感期,通过自主活动和感官经验来发展自己的潜能。
它注重环境的准备和引导,提倡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
2. 洛克理论洛克理论强调儿童的知觉和运动能力对他们认知和情感发展的重要性。
它鼓励儿童通过亲身经验来学习,并通过感官刺激和运动来促进儿童的智力和心理发展。
3. 维果茨基理论维果茨基理论主张儿童的发展是社会交往和合作的结果。
它强调通过与成年人和同伴的互动来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特别是在具有适当的挑战和支持的情境中。
二、学前教育的重要性1. 促进儿童综合素质的发展学前教育通过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促进儿童的认知、语言、社交、情感和身体发展,培养和提高儿童的各种能力。
2. 建立良好的学习基础学前教育为儿童提供了学习的基本技能和知识,例如语言、数学、科学等。
这为他们进入小学阶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学前教育不仅注重学术知识的传授,还注重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培养。
通过教育和引导,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帮助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益成员。
三、学前教育的教学方法和策略1. 师生互动学前教育中,教师与儿童之间的互动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要与儿童建立良好的关系,关注并尊重每个儿童的个体差异,通过互动和引导来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2. 游戏教学游戏是学前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
通过游戏,儿童能够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同时学习和发展各种能力,如想象力、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以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实际情境为基础,进行相关教学活动。
也包含依据人的天性和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的含义。
标志着西方学前教育研究从神学化向人本化的方向转变。
并对儿童身体的养护和体育提出了许多颇有价值的见解。
家、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是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是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其教育主张被视为新旧教育的分水岭,
《斯坦斯通信》
概念引入人的生命和教育中的教育家。
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对生活实际的理解使外部的东西内化。
这样不仅能对儿童实施社会的公共教育,
主要帮助幼儿认识世界的基本特征。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古代的学前教育1、识记:(1)教育起源的三大理论A.生物起源说BC.(1古代宫廷教育制度之一,指宫廷专门选出贵族和官僚大臣中的出类拔萃的男子,负责对太子、王子们的道德、知识、身体训练,即为保傅制度.太保的责任主要是保证太子日常生活举止合乎规范,生活要有规律,要负责太子身体的安全与健康。
太傅从道德和政治方面教育和训练太子.太师负责太子的学业,还要教太子懂得管理国家、统治百姓的道术.(3)《颜氏家训》颜之推撰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对于学前家庭教育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阐述.(4)性恶论中世纪的一种儿童观,它认为儿童带着原罪来到人世,生来性恶,要听从上帝的训诫,实行禁欲,从幼年期就禁止嬉笑欢闹,盛行体罚,整个儿童教育以宗教教育为中心,教育中取消体育。
(5)预成论是中世纪的一种儿童观,它认为新生儿是作为一个已经制定好了的小型成年人降生到世界上来的,儿童与成人的区别仅在于身体大小和知识多少,受其影响,教育中忽视儿童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要求整齐划一,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2、领会:(1)教育起源于原始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一切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同时也是人类自身生产的需要。
我国的教育史学家认为:教育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它起源于人类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2)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形式是儿童公育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整个氏族的生存和繁衍,因此儿童教育具有民主平等的性质,没有阶级的差别,人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3)奴隶和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家庭教育(4)中世纪儿童观形成的社会原因:中世纪的欧洲受基督教的影响3、简单应用:(1)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特点:①儿童教育采取了公养、公育方式,教育无产阶级性,教育权利平等2②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③以生产劳动为主要的教育内容,教育内容原始简单但又多方面④教育手段和方法原始、简单⑤老人和妇女是儿童教育的主要承担着(2)柏拉图的学前教育思想古希腊哲学家和教育家柏拉图(前427-前347)是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的重要奠基人,代表作是《理想国》和《法律篇》,《理想国》第一次提出了学前社会教育的主张,标志着学前公共教育思想的诞生。
学前教育学对洛克白板说的评价
①洛克认为,能力是天赋的,知识是后得的。
他假定人的心灵如同一块白板,上面原本没有任何标记,后来,通过经验在上面印上了印痕,形成了观念和知识。
这就是“白板说”。
认为知识源于经验,“我们的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上面的;知识归根到底都是导源于经验的,我们对于外界可感事物的观察,或者对于我们自己知觉到、反省到的我们的心灵的内部活动的观察,就是供给我们的理智以全部思维材料的东西。
这两者乃是知识的源泉,从其中涌出我们所具有的或者能够自然地具有的全部观念”。
②他认为经验有两种,一是外来刺激,一是内在反省。
观念有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
简单观念就是外来刺激和内在反省所直接产生的观念。
复杂观念是由简单观念组成的。
考虑简单观念的形成,其实就是分析人和外物在认识上的相互作用关系,因为人和外物的共同作用才能形成认识。
是作用,就有主动和被动关系,一个是主动,一个是被动,问题是哪一个是主动的呢?洛克认为人的心灵并没有构成简单观念的能力,完全是由于外部事物的作用或通过反省而被动产生的。
“这正如一面镜子不能拒绝,不能改变,不能涂抹它面前各种物象在它以内所印的各种影象或观念似的。
我们周围的事物既然以各种方面来刺激我们的感言,所以心便不能不接受那些印象,便不能不知觉那些印象所引起的观念。
”。
洛克的学前教育理论一、生平事件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是17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1632年出生于英格兰的萨默塞特郡(Somerset Shire)一个有清教背景的律师家庭。
曾就读于威斯敏斯特公学牛顿大学,先后获得文学学士及硕士。
大学毕业后,担任过牛津大学的希腊语和哲学老师。
他对当时盛行于校园内的经院哲学不感兴趣,反而比较喜欢笛卡尔的哲学以及自然科学和医学。
他先后出版了《政府论》、《人类理解论》、《关于教育的思想》、《教育漫话》、《圣经中体现出来的基督教的合理性》等著作,表达了他的政治、教育、哲学思想。
他的教育思想主要在《教育漫话》中体现,是他在荷兰流亡期间(1683~1689),担任过富商约翰·班克斯伯爵(Sir John Banks)的儿子的家庭教师,通过书信的方式与其亲戚爱德华·克拉克(Edward Clark)交流,指导克拉克如何教育孩子,后来洛克将这些书信整理,并在1693出版。
二、教育思想及内容《教育漫话》的主题是“绅士教育”。
绅士教育是欧洲文艺时期的代表新资产阶级的教育观,主要是针对上层社会富人子女的教育。
洛克在本书中阐明了,如何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有理性、有德行、有才干的绅士和有进取事业心的实干人才。
他将教育分为体育保健、德育教育与知识技能教育,并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一)在健康教育方面体育保健他非常重视体育保健,因为“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在《教育漫话》中,他强调儿童要“避免娇生惯养”;“无论冬夏,儿童穿着不可过暖”;要注重脚的锻炼和冷水洗澡;注重游戏和户外活动;饮食要清淡、简单,少食肉,特别是在两三岁前禁止食肉,尽量避免在固定时间进餐;早睡早起,床铺要硬一;按时排便;注意用药等。
(二)在德育教育方面道德教育在《教育漫话》中是最重要的,作者对此描写的十分详细。
洛克声称:“一位绅士应具备的各种品质之中,我将德育放在首位,视之为最必须的品性。
洛克绅士教育对学前教育的启示洛克绅士教育,这名字听上去就有点儿高大上,对吧?不过说真的,这可不是个冷冰冰的理论,而是充满了温情和智慧的理念,特别是对学前教育来说,简直是金玉良言。
想想看,孩子们在幼儿园里的每一天,都是在探索、在学习,像小小的海绵一样吸收着周围的一切。
洛克的教育思想就是鼓励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成长,像一只自由的小鸟,飞翔在知识的天空中。
说到洛克,他可是个有故事的人。
这个老兄主张教育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
他强调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百花园里的花朵,各自有各自的色彩、香气和姿态。
学前教育里,我们也得注意这一点,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而不是死记硬背。
想象一下,如果幼儿园的课堂变成了个“灌输知识”的地方,那孩子们不就跟吃了苦瓜一样,皱着小脸吗?所以,洛克的理念提醒我们,教学要像一场轻松的派对,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自然地学习。
洛克特别强调感官体验。
他认为,孩子们通过观察、触摸、听觉等感官来认识世界。
这就让我想起了那些在幼儿园里玩沙子的日子,手里捏着那细腻的沙粒,真是乐趣无穷。
试想一下,孩子们在大自然中奔跑,捡起树叶、观察小虫,那种探索的乐趣,真是让人心醉!我们不能光靠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要让孩子们亲自去感受,去体验,像是在一场精彩的冒险中,学会勇敢和好奇。
再说了,洛克的教育思想还有一个重要的点,就是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
他相信,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教会孩子们如何去思考、去质疑。
就像当我们看到一只小猫在追逐蝴蝶时,孩子们会问:“它为什么要追蝴蝶?”这就是思考的开始呀!所以,作为教育者,我们要鼓励孩子们提问,哪怕是那些看似“无厘头”的问题,毕竟,孩子们的想法可是充满了创造力的。
这种培养思考能力的方式,就像在他们的小脑袋里种下了一颗颗智慧的种子,未来定会开出绚烂的花朵。
洛克还提到了品德教育。
这点对学前教育尤其重要,毕竟在孩子们小小的心灵里,正是树立价值观、道德观的关键时期。
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友善、分享和尊重。
洛克的学前教育思想及研究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是英国资产阶级唯物主义的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家。
在哲学上,他是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的重要代表。
在教育上,他提出了绅士教育理论,竭力主张培养资产阶级化的贵族或贵族化的资产阶级。
他撰写的《教育漫话》一书从理论上为英国的绅士教育提供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一、生平简介1632年,洛克出生在一个律师家庭,幼时受过严格的家庭教育。
1652年毕业于威斯敏斯特公学,随即入牛津大学研究哲学、物理、化学、医学,1658年获硕士学位。
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在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立宪君主制度。
洛克深受革命胜利的鼓舞,在几年里连续发表了一些重要的政治、哲学和教育方面的著作,主要著作有《政府论》(1689)、《人类理解论》(1690)、《教育漫话》(1693)等,为新政权提供理沦依据。
1692年出版的《教育漫话》,系统表述了新兴资产阶级在教育方面的要求,成为从西欧中世纪的宗教教育发展到近代为现实生活服务的世俗教育的中间环节。
洛克在《人类理解论》(1690年)中阐述的唯物主义经验论是他研究社会政治问题和教育问题的理论基础。
他继承培根和霍布斯的唯物主义经验论,批判了天赋观念论,详细论证了基于感觉经验基础上的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
他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儿童的心灵生来就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任你在上面写上什么或把它塑造成什么。
洛克认为,人的心灵最初就像一块白板,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从经验中获得的。
经验来源于感官对外界事物的感觉和对心理活动的“反省”。
人的观念大部分来源于感官,同时人的认识应由特殊上升到一般。
洛克强调理性认识的可靠性和重要性,但他把对心理活动的反省看成知识的一个独立源泉,反映出他的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
洛克的主要教育思想是“绅士教育”论,就是要通过体育、德育和智育等世俗教育,把资产阶级子弟培养成为与世俗贵族没有多大区别的新贵族——绅士。
他认为绅士既要有贵族气派,又要有资产阶级的创造精神和才干,还要有健壮的身体。
他重视培养能力,注意训练的意义,他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二、教育的作用和目的从“白板说”出发,洛克高度评价了教育在人的形成中的作用。
他认为,教育使人类千差万别。
人们品行的好坏,能力的大小,十分之九都是由他们所受的教育决定的。
洛克尤其强凋幼年教育的重要性。
在他看来,幼童好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样。
幼时所得的印象那怕极其微小,都有极重大和极长久的影响。
洛克指出,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其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
错误的早期教育会给儿童日后的发展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他强调教育不只是父母关心的事情,“而且国家的幸福与繁荣也靠儿童具有良好的教育”。
1洛克把培养“绅土”作为教育的目的。
绅士是有德行、有用、能干的入,善于处理自己的事务,使自己成为国内著名的和有益于国家的人才。
洛克所要培养的绅士是一种贵族式的资产阶级新人。
他提出的纯世俗的教育目的论较之夸美纽斯前进了一大步,而绅士教育的理想对英国教育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洛克坚信,一旦绅士受到教育,上了正轨,其他人自然很快就都能走上正轨了。
但他看到当时的英国学校存在种种弊端,无益于绅士德行的培养和才干的增长,因而主张通过家庭教育来培养绅士。
三、体育洛克重视体育的意义。
他指出,精神固然是人生的主要部分,可是心外的躯壳也是不可忽略的。
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
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都是以身体的健康为前提的。
身体健康的主要标准是什么呢?洛克认为是,能忍耐劳苦。
他提出了一套适应当时科学水平的健康教育计划。
首先,他反对娇生惯养,强调及早锻炼,儿童应多在户外生活,惯于忍受冷热晴雨。
其次,应多运动,多睡眠。
洛克主张学习游泳,认为这既是一种能应付急需的技能,对于健康亦有很多好处。
他称睡眠是自然给予人们的“甘露”它最能增进儿童的生长与健康,是儿童可以充分享受的。
最后,儿童的食物要清淡,简单,除了饥饿以外不用别的调味品。
要少用或不用药物。
1[英]洛克著.教育漫话.傅任敢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23洛克发展了蒙田关于“锻炼”的思想。
此外,他曾获得医学学士学位,并当过家庭医生和家庭教师。
他以自己的医学知识和教育经验为依据提出的上述体育思想,在当时是有相当的科学性的。
从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发展到健康教育是历史上的一大进步。
但洛克的有些观点在今天看来是成问题的。
例如,他主张“千万别给儿童任何药物去为他预防疾病”。
四、德育经验论与功利主义是洛克道德观的基础。
他认为,善恶观念是后天的。
人的本性就在于追求幸福。
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
因此,在绅士所应具备的各种品性中,德行应是第一位的。
(一) 绅士应有的美德与幼年德育的任务洛克认为,一切德行与美善的原则在于克制理智所不容许的欲望的能力。
我们人类在各种年龄阶段有各种不同的欲望,这不是我们的错处。
我们的错处是不能使得我们的欲望接受理智的规范与约束。
因此,儿童自出生起就应习惯于克制自己的欲望,及早培养管束欲望的能力。
在洛克看来,绅士的第二种美德是良好的礼仪。
它的功用或目的在于获得别人的尊重与好感,进而有助于自己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
绅士应具备的第三种品德是智慧,它能使一个人有远见地能干地处理自己的业务。
洛克认为,“智慧”是一种善良的天性、心灵的努力和经验结合而成的产物,所以不是儿童所可企及的。
儿童对于智慧最能作到的一件大事就是,要尽力阻止他们变狡猾。
洛克指出:幼年德育的任务是要在儿童身上打好德行的最初基础:敬仰上帝、说话真实、和善以待人。
他反对迷信,主张宗教宽容,信奉自然神论,承认上帝的存在,因而要求儿童,从小做祷告,读圣经。
洛克认为,撒谎是一种极坏的品质,是许许多多恶德的根源和庇护者,是一种和绅士的声名与品格绝不相容的品质。
因此,应使儿童从小至大极端地畏惧它,儿童说话绝对要真实。
洛克主张应用尽一切想象得到的方法使儿童成为善良的人。
他认为,一切不公道的事情通常都是由于我们太爱自己,太不知道爱人的缘故。
所以,要及早教儿童爱别人,善良地对待别人。
洛克的道德观以经验论为基础,反对先验论,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其核心是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
他要求绅士具备的品德都是以获得个人的幸福为目的的。
(二)德育方法在如何进行道德教育的问题上,洛克指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他关于德育方法的意见是他从事家庭教师工作的经验的总结,具有许多合理的因素。
“及早”是洛克的一个重要的教育原则,他主张通过练习及早培养习惯。
在他看来,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
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
克制不合理的欲望的能力的获得和增进,靠习惯,而使这种能力容易地、熟练地发挥则靠及早练习。
习惯的力量比理智更加有恒,更加简便。
但在习惯的培养上应注意两件事:和颜悦色地劝导以及同时培养的习惯不可太多。
洛克把“爱”与“畏”看作使儿童走上重道德与爱名誉的大道的“大原则”。
他指出,儿童年岁愈小,理智愈少的时候,愈应受到管理者的绝对权力的约束。
而待其年岁稍长,则要用友爱使儿童对父母或教师产生爱慕的心情,达到教育的目的。
在洛克看来,尊重与羞辱对儿童的心理是一种最有力量的刺激。
“善有奖,恶有罚,这是理性动物的唯一的行为动机,它们不啻是御马的缰索和鞭策。
”2但他认为,以身体上的痛苦与快乐,来作为支配儿童的奖惩方法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只会助长和加强欲念。
洛克重视榜样的教育力量。
他指出,人类是一种模仿性很强的动物,是染于青则青,染于黄则黄的。
伴侣的影响比一切教训、规则和教导都大。
所以,学习的方法与其依从规则,不如根据榜样,父亲与导师都应以身作则,决不可以食言,除非是存心使儿童变坏,还应把儿童应该做或是应该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眼前。
因材施教也是洛克教育儿童的重要方法。
他强调:“照料儿童的人应该仔细研究儿童的天性和才能。
”3“人类的心理构造与气质之彼此不同,并不亚于他们的面孔与体态方面的区别。
”4在洛克看来,强悍的或懦弱的,温驯的或顽强的,敏捷的或迟钝的,这些特性正如人们的体态一样,稍微改变一点点是可以的,但是很难把它们完全改成一个相反的样子。
在许多情形之下,我们所能做的或所该2[英]洛克著.教育漫话.傅任敢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54—553[英]洛克著.教育漫话.傅任敢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614[英]洛克著.教育漫话.傅任敢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104做的,乃在尽量利用自然的给予,使人的天生的才智尽量得到发展。
为此,我们应趁儿童不注意的时候去考察他们,以了解他们的个性,然后采用相应的方法对待他们。
洛克把玩具看成德育的手段。
他认为儿童应有玩具。
但应注意几个问题。
首先应教育儿童爱护玩具,否则他们就会漫不经心,变成一些浪费的人。
其次,玩具最好不是购买得来的。
买的玩具种类太多,徒然养成他们见异思迁、贪多务得的心理,结果使儿童差不多在能说话以前就因此学会了骄傲、虚荣和贪婪,儿童的玩具要自己做,至少也得努力自己试着去做。
他们因此就可以学得一点减低欲望、专心、努力、用思想、设计和节俭等品质。
说理也是重要的德育方法。
洛克认为,儿童希望被人看作具有理性的动物是比人们想象得到的年岁还要早的。
他们这种自负的态度是应当得到鼓励的,我们应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利用这种态度,把它当作支配儿童的最好的工具。
洛克所提倡的说理,是以适合儿童的能力与理解力为限的。
一个3岁或7岁的孩子,不能把他们当作成人一样去和他辩论,长篇大论的说教和富有哲学意味的辩难,充其量不过使得儿童感到惊奇与迷惑而已,并不能给他们以教导。
如果要用道理打动他们,那种道理便须明白晓畅,适合他们的思想水平,而且应该能够被接触到和被感觉到才行。
五、知识教育洛克认为:“学问是应该有的,但是它应该居于第二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
”5一个有德行或有智慧的人比一个大学者更加无限可贵。
对心地良好的人来说,学问对于德行与智慧都有帮助;而对那些心地并非良好的人来说,学问就徒然使他们变成更愚蠢、更坏的人。
洛克为绅士教育提供了广泛的内容:阅读、书写、绘画、本族语、法语、拉丁语、地理、算术,几何、天文学、年代学、伦理学、历史、法律和簿记等,甚至还有骑术、舞蹈、手工艺。
总之,绅士所需要的是事业家的知识。
每一门学科应给学生带来一定的益处,训练他去应付实际。
在教学方法上,洛克提出了许多积极、正确的主张。
他提出:“教导儿童的5[英]洛克著.教育漫话.傅任敢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151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
”6儿童天性好动、做事疏忽并爱好快乐。
他们喜欢变换、喜欢自由,所以就喜欢游戏。
游戏是儿童自动去做的,劳累也出于自愿。
因此,我们不应该把书本和别的我们要他们去学的事物当作一种任务或工作去强加给他们,而要当作他们的一种娱乐或一种消遣。